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策略与态度的访谈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3:0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文秋芳 林琳
本文原载于《外语界》2017年第1期(总第178期)

提要


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调查探析了14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的评审策略与态度。研究发现,受访专家在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的总体标准指导下,主要采用两类评审策略:一类是“一点淘汰法”,即只要不符合关键标准,课题就被否定;另一类是“比较法”,即在同等条件下根据自己制定的优先顺序标准优中选优。在评审态度方面,所有受访专家均视评审为“神圣”任务。他们态度认真,尽力做到客观、公平;碰到不熟悉课题时,他们会查阅资料,防止误判。最后,受访专家还为项目申请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 通讯评审; 评审策略; 评审态度


1
引言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1)盲评专家采用什么策略进行评审?
(2)盲评专家对评审持有什么态度?
(3)盲评专家对项目申请者有何建议?

2.2 受访对象
本研究通过方便抽样选取了14名受访对象,其中男性12名,女性2名。他们均为教授、博导,具有丰富的社科基金盲评经验,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访谈问题的顺序,并对受访对象进行追问(Brinkmann & Kvale 2015;Bryman 2015)。由于受访对象来自不同地区;研究者采用电话和面谈两种访谈形式。访谈问题共15个,涉及4个方面:

(1)评审经历(如:您参与过几次盲评?);
(2)评审过程(如:拿到申请书后,您会怎么做?);
(3)评审标准(如:您会从哪几个方面评审?);
(4)评审建议(如:您对项目申请者有何建议?)。

2.4 数据收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讯评审社科基金项目时,评审专家须根据国家社科办提供的评审意见表(见表2)给每份申请书逐项打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3分,然后基于分数综合决定项目是否“入围”,即项目是否能够“出线”,参加“会评”。

盲评专家如何解读评审标准? 在具体评审过程中,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标准? 以下聚焦探讨受访对象在评审过程中解读评审标准的策略、态度及其对项目申请者的建议。

3.1 评审策略
访谈数据显示,所有受访专家对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意见表中的标准都非常熟悉,他们采用的策略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是“一点淘汰法”,即只要不符合他们认定的关键标准,课题就被否定;另一类是“比较法”,即对看似同等条件的申请书,专家根据自己制定的优先顺序标准进行筛选,优中选优。

3.1.1 一点淘汰法
11名受访专家在首轮评阅时,采用“一点淘汰法”。他们根据什么关键标准来淘汰? 根据访谈数据中主题的出现频次,涉及的标准主要有:选题新颖度、问题凸显度和参考文献质量。

“一点淘汰法”的采用在情理之中。评审专家一次通常要评审30份左右的申请书,只能从中选择25%“入围”。要淘汰75%,评审专家必须要有“狠心肠”,要有“刚性”标准。

1)选题新颖度
受访专家认为,选题使他们获得对申请书的第一印象。所有受访专家强调,如果选题新颖、前沿,他们就有兴趣继续往下看,而已被研究过、缺乏创新性的选题一般会被直接淘汰。所谓新颖度,绝大多数受访专家认为是指目前尚未被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对已有研究问题的新解读,如使用新理论、新方法、新视角、新材料等。7号受访专家这样解释新颖度:

新颖度可从几个方面来看。比如理论研究,第一要看理论框架,是不是使用新理论;第二要看视角,是否有新角度,如果大家都已经用过这种视角,我就担心做不出什么新东西;第三要看新方法;第四要看新材料,当然这个由项目本身决定,例如做史的研究必定需要新材料。

有3名受访专家特别强调,课题创新不等于“赶时髦”。有些选题为了吸引眼球,高谈阔论,并无实际内容,第一遍阅读就会被淘汰。最后,专家特别指出创新性有三点就足够了,写得过多既不现实,也会影响对课题可行性的判断。

选题不仅要新,还要遵循“需求原则”,即应“学术之需”和“社会之需”,具备理论创新意义和社会应用价值,这是社科基金项目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和基本要求。11名受访专家明确表示,一个课题可以侧重理论或应用价值,不一定两者兼而有之。但是,3名受访专家坚持认为,课题必须同时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例如,10号受访专家强调:

一是要有新意,但是新意出来以后,如果一点用处没有,这个项目也不能支持。另一种是应用性很强,有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学术性不强,也不行。所以说,作为社科基金项目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学术意义,另一个是社会应用价值,两者缺一不可,每个项目需两者兼备。

简言之,选题不仅要“求新”,更要“求价值”,申请者可以“新题新做”,也可以“旧题新做”、“老题深做”。选题要考虑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意义,但是否需做到10号受访专家所说的两者兼而有之,我们认为主要由研究课题的性质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2)问题凸显度
14名受访专家强调如果申请者没有问题意识,申请书未列出研究问题,就会直接出局。例如,4号受访专家强调指出:

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如果没有研究问题,便无法知道要研究什么,这样印象就很不好。懂得课题申报的人,一定懂得在一开始就提出问题,把自己的研究问题置于申报书最凸显的位置,因为它最重要、最核心。有的研究问题是隐含的,会使课题质量大打折扣。

对于研究问题,受访专家通常从“科学性”和“逻辑性”进行细致考察。所谓科学性,受访专家认为是指研究问题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果问题缺乏理论基础,会被直接淘汰。所谓逻辑性,受访专家认为是指所提研究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之间不仅要有衔接,还要有层次。4名受访专家强调,提出的研究问题需具体,申请者要洞悉研究问题的实质,分析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主观臆定层次。问题只有做到层次分明,才能有条不紊。有专家建议,申请者可提炼出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子问题,使研究问题之间的逻辑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

概言之,研究要以理论或事实为依据,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根本任务。研究问题要层次性地展现,做到“主次分明”,客观反映彼此之间的秩序。

3)参考文献质量
9名受访专家提到参考文献质量是重要的筛选标准,能够反映申请者的知识储备和对已有研究的掌握程度。根据受访专家提到的标准,参考文献出现以下情况课题就有可能被淘汰:参考文献陈旧,与申请课题相关的国内外重要文献缺乏,文献级别低等。例如,6号受访专家这样说道:

近3年的参考文献一定要有,经典的文献可以不是最新的,但一定要有。另外,文献要在国际上比较前沿,发表级别较高,不能只有国内的。

这表明参考文献的时效性、经典性、权威性和全面性都是盲评专家评判课题的重要标准,缺一不可。

3.1.2 比较法
在申请书看似同等优秀的条件下,受访专家采用“质量优先”比较策略。根据访谈数据中主题的出现频次,受访专家比较课题的依据主要包括:前期成果质量、研究设计精细度、文献综述详实度、语言规范等。

1)前期成果质量
受访专家指出,前期成果是申请者学术积淀的外在表现,借助前期成果能够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承担项目的能力。所有受访专家特别强调,和单纯的数量相比,前期成果与申请课题的相关性、前期成果的发表级别等更为重要。相关性不仅要求前期成果与申请课题的内容相关,成果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承接也十分重要。对此,3号受访专家进行了解释:

主要是看前期成果和申请课题有没有关联性,不一定题目完全相同,但是起码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有的前期成果确实不少,但从逻辑上看不出成果之间是否关联,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不清申请者的学术方向,似乎在若干个领域里面,又不知擅长哪个领域。如果申请者一直在某个相对固定的领域,不管是在大杂志还是小杂志上发表成果,我就知道这位申请者在某个领域已有心得了,有发言权了,说明这是位有能力的研究者。

发表级别反映前期成果的质量,是申请者学术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受访专家指出国内外主流刊物发表的文章或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会获得更高的认可。7号受访专家还提到对研究型和综述型成果的看法:

有时候从题目大致可以判断前期成果是综述,还是实质性研究。如果5篇文章都是对某个话题的综述,还是一个很小的问题,看起来都很泛,没有解决什么具体问题,那么课题的前期基础是不够的。如果前期成果和申请的课题有很大的关系,而且都是实质性研究,判断结果就会好一些。

这说明,受访专家更加看重成果的研究性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此外,我们询问了他们对成果数量的看法。绝大多数受访专家认为4篇和5篇同等级别的文章并无实质区别,与课题相关的成果数量更为重要。2名受访专家还提到如果课题特别新颖,即使只有1篇级别不高的成果也会得到认可。目前外语类学术期刊数量较少,受访专家认为如果要求过高,会扼杀新思想。1名专家特别谈及如果申请者出现研究转向,他们会根据申请者过去承担项目的级别、已发表文章或已出版专著的质量来推断其科研能力。这也反映了盲评专家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研究设计精细度
研究设计是课题的整体规划,是开展研究工作的方略。访谈发现,受访专家一般会从研究的总体设计出发,对研究项目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性进行细致比较。4名擅长实证研究的受访专家在谈及研究设计时强调指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抽样策略、数据采集方式、资料分析方法、预期结果等核心要素都应一一论述清楚。其中,12号受访专家特别强调在描述研究方法时,需要体现针对性,具体说明使用什么方法解决哪个研究问题:

应具体说明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如果研究设计比较粗糙,没有明确说明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关系,只是笼统地介绍研究使用某某方法,这种写法可以套用于任何一个实证研究,是无意义的。因此,需要具体说明什么方法解决哪一个研究问题,做到有针对性,也可绘制技术路线图,让专家一目了然。

这位受访专家的言语说明了研究设计内部要素之间明确逻辑关系的重要性,同时研究方法的选用要与研究问题相匹配,要有所指向,不能泛泛而谈。严谨的设计才能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减少研究误差。

3) 文献综述详实度
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的基石。在文献切题的基础上,受访专家强调文献综述要对重要的学术流派、学术观点、争论焦点、存在问题等进行梳理和归纳,简单罗列文献是远远不够的。2名专家特别强调要对前期文献进行评价,分析前期研究的不足之处,找出研究空白,与前期研究对接。例如,14号受访专家这样说道: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的介绍,而是立足于前期研究,做出自己的判断:他们的贡献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然后,从前期研究的不足入手来论述提出的问题,这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也是推进学术创新。否则,研究是什么呢?正因为前期研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新的课题研究能往前推进所属领域的研究。

好的文献综述应当包含“综”、“梳”、“述”、“评”,做到“综中有述”、“述中有评”。申请者须对前期研究以及该领域的新动态、新发展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

4) 语言规范性
受访专家强调申请书填写应使用学术语言,做到简洁、准确和客观。然而,学术语言并不一定就是晦涩难懂。有10名受访专家认为,如果申请者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将意思表达清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1号受访专家指出:

我通常会比较谁的语言更加细致、准确,谁的表达更具体。

4号受访专家说道:

首尾连贯,思路清楚,选词用句都很重要。

3.2 专家对项目评审的态度
访谈数据主要从两方面揭示了盲评专家评审项目认真、严谨的态度:(1)完成评审任务的过程;(2)处理“不十分熟悉”的课题,即属于自己领域又与自己研究路子不完全相同的课题。

3.3 对项目申请者的建议
受访专家基于他们多年的评审经验,饱含深情地对项目申请者提出诸多建议。限于篇幅,我们从中归纳出6个主要建议,望能有益于项目申请和科学研究。

1)做真学问,真做学问
2)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学术
3)适当选题,量力而为
4)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5)有备而来,成竹在胸
6)注重细节,认真对待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部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社科基金盲评专家的深度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在盲评过程中采用的策略、持有的态度和对项目申请的建议。研究表明,受访专家的评审策略和态度体现了社科基金评审标准,他们对评审标准的详细解读有助于项目申请者理解盲评过程和标准,提高项目申请的成功率。回顾研究的全过程,令我们感动的是,受访专家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访谈,与我们无私交流和分享了他们关于学术研究的认知、态度及选题与写作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对课题申请实有裨益,更是对如何成长为优秀学者具有重要启示。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有两点不足之处。第一,访谈对象覆盖面欠广。研究只访谈了14名专家,且来自同一学科。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访谈对象范围,同时调查不同学科的专家,再将新的研究结果与本次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将盲评专家策略和态度概念化。第二,访谈获得的只是专家自我报告数据,而研究对象的自我描述不一定能够百分百反映真实情况。要得到准确、客观的数据,最好采用“有声思维”,即让盲评专家边评审边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过这种方法实际实施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因为盲评专家须遵循保密原则。但是,就本研究获得的数据而言,受访专家所谈内容发自肺腑,不存在故意“拔高”或“装饰”自己的现象。
来源:外语学术研究网
http://mp.weixin.qq.com/s/ywneOmzdR_xxijX-zLczO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