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6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年春季新闻伦理课第二次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8:1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围绕你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谈谈我和我的专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8:24:38 | 只看该作者
尹茜:我和我的专业
  我想我以后可能不会从事这个行业。
  就像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样。
  我说不出有多喜欢我的专业,但我也从未喜欢过其他专业。
  归根结底是能力不够的原因,不受重视,不上进,更不受重视,如此恶循环。像是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耗尽气力,高中全靠运气,大学不看运气倒是看脸看能力看背景,但是自己一无所有。
  一直都是后知后觉的我就要挨到毕业了,期间时不时会冒出想要退学的冲动,但最终理性战胜了感性,继续我的“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
  有时候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偏偏要上大学,上了大学以后觉得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还处处不得意,何必呢。但毕竟有的人勤勤恳恳,锋芒毕露,所以收起借口我们认真点写作业了。
  其实仔细一想,觉得我们专业是文科专业里最酷的专业了,想想以后毕业进了媒体,做报纸做电视做新媒体,不说抛头露面,也算是信息时代的弄潮儿了,不管怎么说都很酷炫啊!
  但是我一点都不想那么酷,我的野心已经被现实磨得消失殆尽。现在的我只想当一个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就这样。
  不知不觉偏了题,好吧,其实我很喜欢我的专业,只是表现得不明显而已,那是因为我并不适合这个专业。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仰望它,并且希望它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曾乔乔:我和我的新闻系
  新闻系是我的第一志愿,在我报读的学校里都是首选。为什么大学要报读新闻专业,因为这与自我性格相悖,我不喜欢抛头露面、与人交往言谈,而新闻记者恰好与我相反。
  大一到大三,对新闻是什么和新闻记者没有清晰定义,但开始认识到很多东西。看新闻不再是标题党,也会留意记者编辑报道的角度、结构和意图。看到网上热炒的事件也会想到黑暗的幕后推手,暗自揣测其目的,然后藏在心里、等待真相,然而往往无疾而终。一个一个大的新闻事件如阵阵浪潮席卷,快到除了当事人其他人都把记忆遗忘在沙滩上,伤痛似乎也恢复得特别快,第二天,新的新闻覆盖过来,昨日之事,皆被遗忘。我每一天在各种推送中看到一个个事件,我惊异,我痛恨,我难过,我无动于衷。对于新闻系是很感谢,对于新闻记者仍有希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让人热血澎湃。
  《围城》里说婚姻像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新闻亦如此。新闻系学生不夸新闻系,我们损她,我们抱怨背诵很烦,老师很严,作业很多,日子很苦。熬过三年,丑媳妇熬成公婆。可依旧迷茫,“新闻无学”,当然是错的,但怀疑自我,没有精通的专业,不懂科技经济天文体育,于我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如果我自己都不懂,怎么表达得让别人懂。
  在《龙新时报》实习,写了一些稿子,也总是不大满意。在实习记者这条路上,走得很坎坷。写作、采访、拍摄、剪辑,我还没有找到我的立足点,所以不敢妄称自己是记者。偶尔老师的夸奖,沾沾自喜之后是更长时间的怀疑,我要怎么办,怎么充实自己,总觉得还不够,远远不够。

张钘伟:被“哔”无奈的作业之《我和我的专业》
6月3日,这一次的作业来的突如其然,当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事情,刘海明老师的每一次突发奇想,似乎都成为了我的“噩梦”。感觉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届,不仅赶上了高考的改革浪潮,到了大学在新闻系还赶上了龙新通讯社的改革潮,陡然有种自己走在时代“前端”的感觉。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刘海明老师是矛盾和统一的结合,“自由与民主”经常在我们耳边提出,希望我们明白“自由与民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过个人感到非常可惜,我似乎在新闻系没有办法理解更多的自由和民主,因为刘老师在很多方面的专制的,他的权威是很难被人所侵犯的,当然,如刘老师所言,他的所做所言的确是为了使新闻系越做越好,这一点是我们值得尊敬的。
时间飞快,转眼过了三年,现在对于新闻系可以做个简单的概括了“一言不合就挂科”,这一次的作业也不例外,迫于“挂科”的高压政策,害怕挂科的我只能作出艰难的决定。其实,在最初我还是对新闻系的一些事情比较感兴趣的,比如周刊。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周刊并非我之前所想的那样,是依靠自己的兴趣来做的,而是强制性要求的,尤其是到后来和“挂科”相关联,变得更像是为了作业而写的,正如我现在所写下的这一篇一样,真情实感太少,而任务成分太重。
当然,不管我怎么说,是很难得到认同的,不过有一句话我想是大部分人都会认同的,即是希望我们自己的专业越来越好,越来越独特。

20133306 安杨
没有喜恶,只有回首(只是作业)
    四年岁月匆匆,从当年懵懂的新闻狗成长到了一只...即将成熟的新闻狗。大学的成长很多时候是隐形的。曾经在寝室里发问:这专业好累啊,谁想转专业啊?寝室全员都抱怨说要转,现在回过头再看,每个人都还在新闻系,并且思维越来越像一个新闻人,这些改变或者成长大家其实很难察觉,我自认我是一个不算努力的学生,但其实很多思想已经在我脑中生根发芽。
    所以,如果是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收到要写一篇对于自己专业看法的文章,我会立刻遵命并绞尽脑汁开始思索,但现在我会习惯性的考虑到这篇作业布置下来的合理性和他出现的原因。在交流中我发现很多同学由此想到了自由和专制的对立,认为海明欧巴的擅自独裁太霸道,强加与我们目前心境想违背的抒情文。曾经海明欧巴告诉我们,之所以不能让你们民主是因为你们水平还不够思想层次还不够决策容易失误。而我当时想告诉海明,你抨击某国不民主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帮它说句话,他们的人民不也是你所说的水平不够思想不深吗?照这个逻辑,他们又何来民主呢?
    好吧,我们还是回到主题,上文所表达的正是我对这个专业的想法,我从来没想过我能在这个专业学到多渊博的知识或者懂多少技术,如白岩松所说的:学习什么专业最重要的是用专业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我学习新闻,毕业之后我学会用新闻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我认为一个专业最重要的是给人思想更甚于给知识和技术。所以我们会质疑海明欧巴的思想,我们会思辨这个社会中的种种对与错。
    今天你问我喜不喜欢这个专业。我想说,这个问题是问高中毕业生的,虽然他们大多后来反悔……对于一个已经接受专业四年教育的学生来说,喜不喜欢已经显得苍白和无意义,因为我们其实已经置身其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再将自己的身份和专业分离。一切改变都是潜移默化都是难以察觉的。也许只有当我们真正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会心生感慨,会牵挂留念,但我们既然还要继续用生命中宝贵的一年在这个地方发展,那么我觉得,只要在我们在走的时候觉得“我没白来”,那便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冯韵竹:
来新闻专业已经两年了,我一点也不后悔当初转专业的决定。在高中的时候就想读新闻专业,因为家里的意愿而选择读了日语,经过大一一整年的学习和思考,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我一直想学习的新闻专业。
进入新闻专业,当我摸着中文教材时感觉满是亲切和熟悉。繁忙的大二时光,为了补修大一新闻的专业课而老区新区来回跑,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帮助都让我铭记在心。进入新闻专业让我有机会做了很多以前一直想尝试的事情,也有了很多的第一次。当我在同学的指导下第一次学会剪视频的时候内心的欣喜,第一次看到编辑寄来的报纸上面登着我写的新闻评论时候的成就感,第一次随报社去进行新闻报道,看到自己采写的新闻报道挂在网上的时候的兴奋。还有很多很多的第一次,带给我快乐的同时也给了我成就感。
去年九月的时候我和朋友创立了一个公众号,把平时学到的东西都用到了公众号的运营上。从选题到文稿到排版都浸透着平时所学,后来我们把自己制作的广播也放在了我们的公众号上,我渐渐觉得新闻专业的学习已经浸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如在看待一些热点新闻时会有和以往不同的看法,对待一些热门事件时也不会盲目跟风而是冷静地独立思考。
来到新闻专业,让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抽出时间去学习其他一些我想学习的技能,考我想考的证,给了我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一些问题,能更清楚地看清我想要什么,以后的路怎么走。
在新闻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我看新闻太少,对于写新闻评论的积极性不高,专业相关书籍阅读太少,以后要慢慢改正提高。

何丽娜:
我和我的专业
我是半路出家的新闻学子,和新闻专业结缘到现在也不过短短两年。班上还有和我有类似经历的8个同学。我们来自相同或不同的专业,两年前生活并学习在不同的学院,相同的却是在两年前做了同一个决定——转专业到新闻系这个大家庭。
以前,我觉得做新闻离我的生活好像很远,虽然天天从电视、网络上得到无数新闻消息,但身边并没有人从事这项工作,记者这个职业从未出现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印象里,做新闻是比其他工作更加负有道义、责任感,也更具危险性一件的工作。但真正进入这个学科学习,才发现很多东西和以前的理解如此不一样,这个职业也是如此具有挑战性。它不像其他学科,学经济就啃经济类的书,学法律就啃法律类的书,学新闻却要啃所有学科的书。所以当我知道要从《千字文》背到《道德经》,从《道德经》背到《易经系辞》,我还以为错转到中文系。
现在两年快要过去,这个专业和当初我想象中的东西如此相同却又如此不同。所学的东西、接触的同学、老师让我觉得当初的决定并没有错,我也没有后悔。也许在原来的专业,我永远不会接触到什么采访、什么媒体,也不会看那些在以前觉得毫无用处、或是毫不了解的书。在我的新专业,我尝试到了新的可能。在现在的我看来,新闻专业,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结束,而是很多专业的开始。

刘欢:我和我的专业
  填志愿时,我在所有志愿的第一我的专业,填了所有关于英语的专业,广播电视学大概是用来填满志愿表上空格的。
  当我知道自己被调剂到“广播电视学”时,倒也不太难过,最简单的想法是,有学上就行。
  大一时,我一心想着大二转专业。到大二时,我却退缩了,想到要面临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不知如何应对,也不想应对。所以我没有转专业是因为我懒,懒得去适应新环镜。
  误打误撞来到新闻专业,从一开始的不喜欢没感觉,到现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很强的认同感,不得不说,时间能改变很多。
海明老师说,让写我和我的专业,我现在还真不知如何下笔。我既没有新闻理想也没有新闻热情,可是这个专业又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次去北京的报社实习时,怕自己做不好,战战兢兢,却还是在老师只给了选题的情况下,一个人顶着烈日,跑到各个地方去采访,完成了稿子。最后。意外得到老师对自己写的稿子的称赞。想想,一切都要感谢自己在《龙新时报》的实习。第一次在报社较稿时,老师随便让我看看,我却找出不少问题,她更是称赞连连。而这更是得益于在《龙新时报》的实习。大学三年,在技术方面我得益甚少,而写作方面却很多,至少充满了热情。
  当初误打误撞来到新闻专业,现在看来似乎又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刘姚
以下文字可能会逻辑不通文笔拙劣,不过就这样了我风格就四这么凌乱。接下来,应系主任突发要求谈谈我对我专业的“爱与恨”。
不能说爱的深沉,但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成为了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的一份子,你就必须爱她。对学校对专业的认同,就是对自己的认同。虽然平日里不满的地方有很多,但也不允许别人辱骂和贬低她,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一样。
其实我在高考前根本就没想过读新闻专业,但是命运就爱开玩笑,为了填写一份保险的志愿,只是用来充数的的新闻专业,竟“力压”诸如“英语”、“应用心理学”等当时我心仪的专业,成为了我的“正牌”(正牌什么呢?)。查到录取信息时,激动了一会儿,到看了看专业心情很快就平复下来了。我对这个专业没有印象(其实我填志愿的时候看大多数专业都很蒙蔽),通过字面意思我觉得她应该和主持人、记者有关。没有太多的感受就是我当时最深刻的感受。
大一是我对自己的专业最上心、最活跃、最好奇的时期。没有逃课发生,笔记认真做;周刊开会从不缺席,即使在学姐看来稿子写的很垃圾,但自己还是对写稿很上心,看书找资料,熬夜码字是日常。用大一一年的时间来了解新闻专业(没办法我就是慢热),也渐渐适应了作为新闻专业学生的大学生活。大二是收获和进步最大时期。《舆论学》、《媒介法》、《报刊编辑》、《新闻心理学》、《新闻专业英语》……这些课程真的是恶补了我的专业知识,也颠覆了许多以往的观念。作为周刊大二学姐,不仅自己要写稿,还要担任起为学妹改稿的责任。大三“全媒体”战略实行,不能只呆在一个学生媒体实习,所以这迫使我开始接触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的制作,进行多种类的实践,虽然心里是拒绝全媒体的,但收获还是挺多。
大学三年,多多少少有些“恨”,有些怨言。我恨我自己,关键时刻总是躲避,想更好地融入群体却无能为力。我恨专业给我们开设太多无关紧要的“买书换学分课”,明白这是浪费时间浪费钱却不能改变。一些老师的教学方式有时让人咋舌或略显枯燥,这也是我对专业比较不满的地方。相信他们也不想这样,希望他们能通过反馈来改善教学方式。我还恨在有的老师和同学身上,我看到了虚假、功利、自私、自大……反正我的感受是如此(如果以后我也变成这样那就打脸喽),这让我对我所处的学习环境产生怀疑,对我以后的职业道路产生怀疑。
我对我的专业,爱没有满到溢出来恨也没有浅到快干涸。(只是想升华一下主题,我也不想强行结尾,呵呵。)

我和我的专业
彭丹
作为一个新闻系学生最失败的事情是今天上课听到有这么一个写作作业,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像我这样对新闻和写作没情怀的人,以后不适合在这个行业。去小报纸,每天张三李四芝麻大点事,不符合比天高的心;去大报纸,说不定会收红包,不符合职业道德,虽然也得别人大报纸愿意要一个一问三不知的新闻系学生。
不记得是被调剂还是随意填了这个专业充数,反正对于进这个专业很错愕。专业名字是广播电视,看起来基本和新闻不沾边,进校以前也以为学的是偏艺术生的有趣的东西,进来之后有一种被无良商家哄骗的失落感。当然,现在觉得“新闻”二字有点海纳百川之像,还不止一次用“以后当记者”向七大姑八大婆吹牛。
入校三年,自愧所学不多,课听得不认真,稿子没写过几篇,摄影机没摸过几次,看书也多为闲书。如果现在毕业,大概无颜见父老。记者是什么?新闻是什么?前18年从来没有概念,现在亦不能说概念清晰、理解独到,只是有了一点儿了解而已。
很久以前做过一期关于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封面故事,写到日本公立大学没有新闻系,我比较反对这种媒体培养新闻从业者的做法,业务能力是够,但对于新闻的赤诚还是在学校更易于培养,我们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新闻其实比较缺乏归属感和护犊子的意愿。我有那么一点儿,但是不多。
虽然人的际遇没有定数,不过也还是想做几年记者,读了新闻系没进新闻业应该会是个遗憾,不过排斥超过5年,新闻业是一个压榨人道德定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的行业,这意思不是干了很多年新闻的人都缺德,而是长期旁观社会百态的人,对恶事会麻木,对善事会冷漠。
虽然现在记者本身成为新闻,基本都是挨打,不过我还是对新闻和记者抱着美好的期待,这是一个做好了就有情怀有道义的领域。
说实话这篇作业应该留在毕业来写,现在无逻辑无结构无建议性不煽情也没有什么肺腑之言想吐一吐。
                                                      
我和我的专业
文/仁青卓玛
光阴似箭,大学的第三个学期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从大一的懵懵懂懂到大二的迷茫时期,再到大三时心怀梦想,热情激荡。这是我们很多人读大学的经历感受。离毕业越近,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到底在大学里学了什么,专业知识学好了吗?书本上的东西能灵活运用吗?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糊口吗?
当初在填高考志愿时,本想着读法学或者经济类专业,在我当时的认知范围类,这类专业是比较正经的专业,而广播电视学一听就像是艺体生该去读的专业。说实话大一来读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还是动摇的心态。但经过一年的学习,我收获颇多。改变了以前对广播电视学的偏见。到了大二可以转专业时我果断放弃了大一时想要转专业的念头。
王小波曾经在一篇杂文中说过: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地事啊,要把这件趣事从生活中去掉,倒不如把我给阉了.而学新闻专业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完善知识储备,成为一个杂家,不断学习和追求才能充实自己的头脑,站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去看待问题,也才能自信地面对将来的就业问题。我想我学新闻专业做大的成就感就是我开始去思考所见所闻、所看过的书、所看过的影视作品……去思考得出不一样的见解。
专业没有太好太坏之分,我想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明白它的重要性,有了决心去做,你就会获得成功,同时它也会改变你。

我和我的新闻系
唐朝文
  说来也是凑巧,我和我的新闻系是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认识的。2013年拿到高考分数的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有西科大这个学校,直到拿着尴尬的分数,心仪的学校去不了了,慌乱之际才发现还有西科大这个学校,还有新闻系(当时叫广播电视学)这个专业。于是本着有学校要我就谢天谢地的心态,我火速填好志愿,并最终得以被录取。但那个时候,我以为广播电视学是修电视的。
  终于进入大学,辅导员告诉我咱们的专业叫新闻系,系里有一个很犀利的老师叫做刘海明,千万不要去招惹他。于是,我抱着敬而远之的心态,尽可能的让自己显得低调,不要被老师注意到。但由于经常迟到,经常罚站,经常因为发型或者穿着不顺老刘的意,我最终还是被注意到了。
  讲真,我的大一是很迷茫的,每天无所事事什么也没做,不是我不想做,是真的不知道做什么。当时报的媒体是周刊,每一期我都认真写,写了催着带我的学姐给我改,改了发下来马上照着学姐的批注进行修正。但即使这样,我大一上期一篇稿子也没有上,这令我很失落,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懈怠情绪,不过虽然有情绪,该做的我还是认真在做。
  真正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海明的突然点将,大一下期的时候,在12级的杨雨奇学姐还尚未成为社长的时候,老刘就将我和毛慧选作准社长,而且原因是我觉得很无厘头的长相因素。不过既然要我做,我就肯定会做好,于是开始帮着老刘做事,开始帮着通讯社做事,了解了很多普通同学可以了解不到的事情,也收获了许多。
  时至今日,还有不到一个月我就要卸任了,从被点将到现在的等待退休,这其中的时间几乎涵盖了我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活。为了不让别人质疑我的能力,一直写周刊的我开始尝试学习电视,并在大一的时候便进入电视台实习。和同学们打好了关系,收获了不少来自学弟学妹或是学长学姐的友谊。帮老刘做了很多专业的事,和很多来我校讲座的老师吃过饭,喝过酒,学习到了日后在社会上和人打交道的些许本领。虽然我不是学霸,但我在新闻系里面收获了很多,书本上的或者是生活中的,我相信这些收获会帮助我越变越好。
  感谢新闻系,更感谢以老刘为代表的诸位新闻系的老师,虽然我上课经常打瞌睡玩手机不听课,有时还逃课,但我由衷地尊敬你们。
  哎,越说越抒情了,搞不好大家看到这儿都哭出来了,我就不写了吧,各位收拾好情绪。

   我和我的专业
唐甜甜
    大三也快要结束了,大学生活也算是走到的尾声。回顾这三年,最开始有很多的抱怨,但是到现在也真正意义上的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大一时候上一上午的新闻理论课,周末的集体学习,背诵,龙新通讯社的实习让周末成为了泡影。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周刊开选题会的周,虽然开会要两三个小时,但是不用为稿子苦恼。大一的时候,对于我的专业,更多的是抱怨。课多,事多!
    然而我不知道的是,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大三。发评论,全媒体实习,除了课少了一点,与大一并没有什么不同。有一点真的很想吐槽,在课程的分布上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大一课多到没时间做自己的事,大二大三课少到周四上午上完课就开始过周末。有一些课程安排的老师也是让人有一些意外,尹兴老师很喜欢研究纪录片,可是纪录片研究的课程是刘丽老师上的,党报与都市报研究也是没想到是车佳桓老师上,在老师的安排上有很多意外。
    虽然抱怨这么多,但在新闻系真的学到了很多。在看待一些热点事件时不会被舆论牵着鼻子走,会多一些自己的思考,也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多了一些理性思考,这一点终身受益。最开始的时候写800字就会觉得是煎熬,现在养成写文字的习惯,虽然更多的时候都只是自己的一些闲言碎语。
    我和我的专业,在西南科大相遇,但不会在西南科大分手。


我和我的专业
唐伍玉
前几天2班班长在年级群发了一张我们大一时候的合照,我在想:啊,我们还有那么青涩的时候啊?的确,我们已经大三,马上进入大四了,现在刚好又是毕业季,相信很多同学跟我一样,有很多感触吧。或许刘老这次给我们布置的这个作业,刚好给我们一个表达情绪的机会。
要说我和我的专业,似乎没有太多好说的。当初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稀里糊涂就选了这个专业,后来也没想过转专业,可能是我比较懒,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那就留在这吧,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后来发现,这个专业也不赖嘛。
前段时间的一次集体学习,看到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对我们专业的一些建议,其中有那么多问题也是我们曾经抱怨过的,可时间过得就是这么快,以致我都快忘了曾经自己对我们专业那些不满。不管当时对老师、对自己的专业有多么怨恨,我还是安然地到了现在。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以前遇到的问题都已不再是问题。
要说自己在这几年学到什么东西,这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成长肯定是有的,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是在龙新通讯社的学习,大一刚进时报的时候简直就是一种懵逼的状态,后来慢慢地进入状态,在和学长学姐之间的交流中也学到不少东西。再后来自己成为学姐,就要带学弟学妹,我还记得自己说过不想做一个让学弟学妹讨厌的学姐,但是我不知道有没有做到这点。
人生会经历一个接一个的选择,对于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的权力。我选择了我的专业,那我就会爱我的专业,并尽自己的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作业:我和我的专业
文金凤
明明是一份被系主任刘海明硬逼着写的作业,却被你们那么认真地写得那么有情怀,真是让人有些羞愧。不过我们就是这样“口不对心”的人吧,嘴上说着不喜欢,说着讨厌,但是却会很用心地做着事儿。
       高考选了这个专业,是舍弃了我喜欢的日语专业的,当时大人们觉得新闻专业比日语专业更好就业。尽管入了大学选了新闻,但我也没有完全舍弃日语的学习,所以刘海明才会每次提到我就说:“那个日本的小姑娘”吧。想来挺搞笑,现在的我,新闻与日语齐头并进,我都很喜欢。大二时没有选择转专业,是因为进了西南科大新闻系,接触了这里的老师同学,受到了学长学姐们很多的照顾和影响,同时,因为大一时经常去蹭日语系的课,跟了一学期,觉得他们的学习氛围没有我们的好,所以就放弃了转过去,(哈哈,日语系的同学看到会不会打我)因此,对我来说,我是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个专业,爱上了这里的学习氛围的。
     我大二开始报班学习日语,在天天学习日语的快乐氛围里,有段时间,因为老是接触新闻行业的阴暗面,因为写评论经常看负面的社会新闻,所以有了一种很讨厌新闻的感觉。还有那段时间接触《圣经》,对新闻报道的方式,也产生了许多怀疑。总之,大二末到大三上学期那段时间,大概是我最讨厌新闻的时候,我从心底反感新闻,不看新闻。就算看了新闻,也不相信新闻。觉得政治家都是满嘴瞎话,套话 ;记者也只是跟着随声附和,做政治家的看门狗。那段时间,真心很鄙视做新闻的,决心退出新闻行业,投奔我热爱的日语专业,当时的想法就是考研一定要考日语专业。我给自己定的死死的。
     现在的我大三下期,真正到了准备考研,选择专业和方向的时候,我又一次舍弃了我热爱的日语专业,选择了新闻……天啦,不理不知道,原来在我短短的三年人生里,就两度因为新闻,而抛弃了我热爱的日语专业!我真是太疯狂了,说我不爱新闻肯定都没人相信。
    但其实,我觉得自己大概属于那种入一行爱一行的人。接触新闻久了,渐渐能够触摸到新闻的温度,能够感受到它的好。就像白岩松说过的一句话:“我相信新闻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如果有一天我不相信了,那我就不干这行了。” 所以,虽然新闻这个行业里的确有许多阴暗面,有许多身不由己,但是其他行业也有啊,每个行业都没有那么纯洁,所以在一个大家都比较污的时代,大家都比较缺德的时代,你不管进哪个行业都不可能做到纯净的。做新闻的话,可以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社会的荒谬啊,其他人都觉得自己没什么错的时候,你却知道哪里是社会的毒瘤,我们这个社会到底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差了,你可以比一般普通民众更了解啊,这大概就是做新闻的好处吧。你有更多的“知情权”。
   大概因为自己是女生的缘故,所以我很少去考虑哪个行业挣得钱多钱少的问题。我做事情几乎都是由着自己的爱好在做,喜欢就多接触,不喜欢就少接触。尽管学的是新闻,但我不一定非要当记者啊,我依然可以进军娱乐业、文化业。我可以去做新媒体,还可以把我喜欢的日语与新闻相结合,来个驻日记者文某某报道(哈哈,我是在做梦啦,驻日记者不是那么好当的) ;我还可以写点小字,画点画,养养花,听听歌,写本书啥的,在一座南部小城,愉快又安稳地过完一生(我的确是在做梦)。
    所以,视野一宽阔的话,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都是学着去过好我们这一生,我们学的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没有优劣之分。不管我学习新闻,还是学习日语,不管我以后走哪一条道路,我都是在过自己的人生,这些知识都是为我服务的,而不是牵着我的鼻子走的。我可以不爱新闻,可以不爱日语,但是我却没法不爱我的生活。

我和我的专业
晏旸
  我的专业挺好。我也挺好。
1、收获最大的是刘老师让我们背古文,让我们发新闻稿,让我们发评论,对了,还有让我们抄新闻。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每一学期都让我们抄让我们背诵让我们发稿,现在大家的水平肯定无法想象,大家都是大神。现在这个样子没什么好抱怨的,别人给你指了路你自己懒不愿意走,怪谁?
2、龙新通讯社很好,关于新闻技能只要你想学就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什么知识什么技能都是有用的,现在大三了,我对以前我总觉得技术无用的态度后悔莫及,这么好的条件给你没把握是你自己的事儿了。还有一年希望我还能补救吧。
3、老师也挺好,有些同学觉得有些老师水,我也觉得,但是我们自己也水,比老师更水,所以大哥不说二哥。我们不是北京上海户口,读不上名校,西科大够好了,图书馆这么多书,教研室这么多设备,这么多老师你有问题也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还有这么多好的同学学姐学长,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提几个建议吧:
1、希望以后每学期都要有强行发表任务。
2、最好有早晚自习。
3、老师和学生之间定期开交流会以免产生隔阂。
学新闻是缘分,希望我自己能越来越热爱它,还有希望读了四年的新闻系越来越好吧。

我和我的专业
新闻1301 叶畅

第一次高考数学成绩实在是惨不忍睹,那时候就想等到上了大学就再也不要学习数学。第二次高考结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不用学数学的新闻专业。招生简章上面的专业名称是广播电视学,于是在上大学的暑假,隔三差五地坐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各个卫视的新闻联播,看着屏幕上那些主持人的评述,对这个专业充满期待。
来到大学,开始接触新闻专业。一开始听学长学姐说系主任刘老非常严格,当时脑子里是一点都不相信的,因为我的高中是在全校最严苛的“女魔头”手下度过的,可是后来渐渐我发现我大错特错了。大一的时候,抄写新闻、背诵古文,大二的时候,发表新闻评论,这些任务在当时看来都是压垮我们的大石头,不过回头看看,并非无益。在此期间,看了一些新闻学的著作,也了解到一些名记者职业生涯的点点滴滴,着实佩服他们坚守新闻理想的信念,希望自己多多向他们学习。
大三下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很多同学在学期一开始就在准备考研、出国留学,不管是继续学习本专业还是学习别的专业,看到他们每天努力的样子都想说一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努力就会有收获。想想自己心中那条迷茫的路,我想我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不管未来的结果如何,重要的是这一路上我看到的风景。

我和我的专业
杨泗京
其实一开始刘老师让写“我和我的专业”,我是拒绝的,但是我咋看到同学们都认认真真的写了后,我也只能随大流了。
如果三年前有人对我说,你以后会学新闻,我肯定会呵呵他一脸。作为一个 连800字作文都要想半天才能胡拼八凑出来的人,你说他以后会学新闻,确定不是在开玩笑?但是上天就是跟我开了个玩笑,让我进入了新闻专业(其实我们专业名字是广播电视学,但我就是喜欢叫它新闻学)。
大一伊始,对专业的一切都感到特别陌生,从未碰过的摄像机、从未到过的录音棚以及从未参与过的选题会等等,让我感到茫然的同时又感到特别新奇。因为“稚嫩”(毕竟大一那会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难免会犯下一些错误,犹记得第一次选题会时,虽然很认真地找了几个选题,但是因为没有搞清楚我们组要做的主题是什么,直接看都没看就被PASS了,记得那天晚上我还很伤心的跟老爸打了个电话,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太傻了。
在初步了解了我们专业后,感觉我们专业还是66哒。特别是在第一次看到学长学姐们扛着机器在校园里拍摄作品时,更是觉得我们这个专业还是很有逼格的!比起土建学院的一些专业因为课程需要需要推小车、拌沙灰,我们专业瞬间高大上有木有。
转眼已经大三了,一想到还有一年就要离开西科大,离开新闻专业,还是多不舍的。虽然平常总是吐槽我们专业这种不好那种不好,但是事实呢?我们专业还是多强的,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专业设备、勤奋好学的学生(为什么说出来这么羞耻呢?),尤其是去年专业又升了一本,你敢说这样的专业不强?也许海明老师较其他老师严厉了一点,但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他这样做不正是为了我们好吗?虽然有些时候的一些要求有点奇葩,比如这次让写的“我和我的专业”。

我和我的专业
王杰
新闻专业的自由,专制与发展。
  这是一个民主的专业,这又是一个专制的专业,这是一个混乱的专业,这又是一个充满机会的专业。在这个专业里,每个人各怀心事,听从着同一个人的idea,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却又在同样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引下,努力学习工作。就像现在打着这些字,心里却是慢慢地抗拒。
  一直在想,每一次刘海明老师的作业或者奇思怪想,或不在意想法的奇怪,或不在意想法本身,总之几乎所有同学的第一反应都是反对。但反对最后几乎又都是执行,不论心甘与否,真正敢遵循自己表达出的内心所想而行为的人,用行为去反对刘海明老师的人总是少之又少,或许这就是这个专业,也是刘海明老师自己的魅力所在。
  新闻专业从2006年建立到今年正好十年,专业发展好坏自有他论,但靠一个人去推动一个专业的发展终究是值得尊敬的。虽然舆论学,传媒法,伦理学,新闻学……所有课程的案例几乎一致;虽然自己用手数一数,或者掐指一算,我们专业不水的老师也是屈指可数,很多课程以及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课程设置也也不尽完善,但并不能怀疑政策本身的正当性。即使这样的环境使得专业内学生的态度气质性格相对狂妄,再结合上初出茅庐的青涩与无知,很难真正适应社会的复杂。
  或许多年之后,我们在新闻专业所学依然能够在生活工作中发生作用。也许我不是一个记者,但我会与人交流,也许我不再写稿,但我对新闻依然热爱。也许新闻专业就此就此消失,但磨刻在心间的,在校园中留下的,始终是难能可贵的。

我和我的专业
王海波
作文:以“我和我的专业”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逻辑清晰、情感真实、富有条理,字数不少于500字。
    初看,这个命题作文,真有种回到了上小学的时候,需要抓破头皮凑够五百字的艰难时刻。虽然现在写五百字,感觉被命题和被要求也很困难。
    在3年前在报告高考志愿时,对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依稀记得当时在贴吧里看到,“西科大的新闻专业还是不错的,他们成立了龙新通讯社,可以实习,系主任管得也很严……”。其实当是没怎么在意,也不知道会不会到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因为学校和新闻专业都是填在最后面的。
    万万没想到,到了这个专业,真的像是在贴吧了看到的一样。大学的专业的学习的确很严格,而且专业的许多事情都被龙新通讯社的实习所占据。当然,我开始可以和别人吹嘘,我们在“世界第六大通讯社”--龙新通讯社,我们有广播、电视、报纸、周刊、网站等各类媒体。在通讯社的几年实习,确实像在正规媒一样的工作流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是“收之桑榆”也就“失之东隅”了。真觉得大学三年时间,每个学期都在为通讯社的运行忙碌,都在为完成发表任务奔走。许多人都变得很浮躁,根本就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也没办法静下心来,看看书、做做事儿。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是优是劣。
    专业特色——“一言不合就挂科”,于是为了不挂科,乖乖了写了篇“我和我的专业”。

我和我的专业
潘婷
这个事情,就是我想交的作业。两年前,我在读日语的时候,也许永远都不会想到我会因为一件小事去反抗强权,去努力发声。感谢新闻专业带给我的勇气和力量。
  因为这件[五食堂钢丝球饼子事件]让我认识到了大学生维权之路的困难,也进一步看清了大学就是社会的缩小版,各个部门互相推诿,面对问题首先想到自己是否受到影响而不是消费者的安危。虽然结果了了,权益部说因为邻近考试,学生部门人手不够,没有及时给我解决沟通,请我谅解;后勤集团负责人说自己也是个打工的,让我多多体谅。这无疑让很多人觉得无奈,也会滋生一些觉得我瞎折腾没有用的声誉。对此,我很感谢新闻专业给了我正义感和道德心,让我从内心深处认为我要站出来。
  如果我没有接触新闻专业,也许我会像普通人一样,微博吐槽之后听到要求删微博的声音就妥协了。可是我宁愿梗着脖子去要求相关责任人的道歉和解释,这有必要。因为,在这混沌世界中总归还是要有人站出来说话,去反抗,去发现真相!客观反映事实真相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不沉默,是新闻专业带给我最大的力量。记者这一行会在发现真相的过程中得罪很多人,有也会听到很多质疑的声誉。只是,世界上需要他们的存在。这个世界总是要有这群人才能真正的美好起来啊!不管以后我是否从事于此,我永远感谢新闻专业带给我的一切,两年来,感谢刘海明系主任每节课都能想到我,不断督促着我去发现真相。永远记得15年我写天津爆炸事件时产生的真相和舆论的模糊怀疑,是您给了我坚定的信念。您说,真相永远是第一位的。拙生将永生铭记。
  事实上,在中国众多高校中,学生吃食堂吃出其他不明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家总是不约而同的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发个朋友圈发泄一下火气就算了。可是当你遇到电话口头道歉后就请你删掉微博而不向大众解释清楚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是删掉微博平安无事?这没什么不对,你有你的理由。可是,我认为,这种事情发生了还是需要有人站出来去告诉众人,这件事情的发展,以及解决问题的最终结果。这个社会即使再有怎样的重权重势,可是总是不能所有人都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啊!总是要有个人站出来去说话,去维权,去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去呼吁大家严肃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啊!这个人必定担负着重重压力甚至骂名,但是,值得。

我与我的新闻系
                                                新闻1301 缪岳威 20124537
其实一开始我还有写一篇更长的,结果遭遇了神秘的现象,消失了。这让我很尴尬。于是我只能重写一篇。
我一开始并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只是一个热爱文字和视频的普通理科男。不满足于现状是我转专业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寻找一个摄影相关的专业。
或许我和大部分高考完就填报新闻系的同学一样,都受到了“广播电视学”的欺骗,以为可以进修一些感觉高端的非文字类知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更偏向于写作的专业。略有失望。但是,后悔不是人人都有的机会,特别是在已经后悔过后。硬着头皮进来了,却发现了这也是个新天地。也许我没啥资格去说什么,一个吊车尾的学生,不怎么好好上课。但是,这里面的确有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或者说,现在我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受到了新闻系的影响,即使我并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人。
一个人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所写的文字,所说的话负责,更需要对自己负责。这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浓缩过后的东西。在一个充满评论与研究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在对所发生的一切做出自己的理解和阐述。每一件事情后面似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每一句话仿佛都藏有更深的意义。一开始的我热爱这样的猜疑,我也愿意去相信那些挖掘出来的东西。可后来,我发现,寻找所谓的“黑暗面”只能给自己带来无端的烦恼。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真理,都有评论别人的一番道理。既然我们可以在这里保持言论的自由,去抨击去探讨,那我也可以对自己有相应的做法。这可能导致了我在系中的不同——选择去发展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把这些感受到的东西应用起来。我曾希望别人也能理解和支持我。现在,我把另一句话作为了我的座右铭:“如果你坚信你是对的,那就勇往直前吧。”
但说回来,这些“格格不入”的做法和想法并不能磨灭我对新闻系的热爱。而未来,即使不能继承这一事业,我也会把一些精神贯彻到底吧。

我和我的专业
新闻1301 罗莹

如果不是系主任的强制规定,我想在大学四年我都不会思考这个深刻难懂的问题。对我来说,就读这个专业靠的全是缘分。报考大学的第一志愿并不是这个专业,刚得知被这个专业录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记者这个“三高一低”(高强度、高风险、高技能、低报酬)的职业并不适合原也不柔弱的我。既然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也只能随遇而安。
与龙新通讯社的第一次渊源是我拿到的第一份《龙新时报》,这份报纸的第一版我看到了我认识的一位学姐的名字,我瞬间觉得这位学姐在我心中形象突然高大了无数倍。到后来,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因为我是新闻专业人而自豪。即使有的同学并不知道我们学校还有这样一个专业。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我会说:其实我们也没做啥,就是做做电视,录录广播,排排报纸,写写周刊而已。这时,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不自觉会高傲地享受着别人崇拜的目光。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培养方案,就像我们专业必须有抄新闻作品、背古文、发新闻稿件和发新闻评论的硬性要求,特别是强制加入的龙新通讯社实习,每个媒体都必须按照两周一期的速度完成实习任务,最后再加上专业的集体学习,感觉大学围着这个转就已经忙得够呛。
但是,三年下来,感觉自己越来越深入地了解新闻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新闻专业技能的学习,也让我学会理性或者是多角度地看待很多问题。当然,也了解到了我们社会的一些现状和一些黑幕。新闻专业应该就是想让更多昏迷在社会迷雾中的人,清醒过来,真实看清事情的真相和现状。

罗明皓:我和我的专业: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时光荏苒 如今的自己已经是大三的老人,如果回到大一,谈论专业这个话题些许有点沉重,因为一开始自己对这个专业是抱着沮丧的态度的,也许在那时,经管类专业的就业前景或许在家人和其他人看来要比现在专业好许多,家人多次劝我转专业,我犹豫了,当转专业的申请结束时心中不免有些落寞,但现在看来,似乎还有些庆幸,或许那时候缺乏一种对现专业起码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深度吧!虽然这也并没有什么卵用。现在觉得新闻专业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尽管以后出来也不一定会在媒体工作.但起码的媒介素养还是要有的。
  两年多走来,自己着实锻炼了不少,虽然自己的文风还比较稚嫩,技术也一般,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许多,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些人和事。首先感谢龙新通讯社提供的实习平台,其次就是奉行铁血政策的刘老,说实话,对于刘老师我持两重态度,有时候真的觉得他在龙新社实行的就是专制,太过于古板!同学们也试着抗争,但并没有什么用,在一个老愤青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不过,虽然刘老师是多么的让人不爽,也掩盖不了我对他的钦佩,大学里,始终有一个思维活跃,并且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老师真的不多,他所做的一切还是为了我们着想,尽管过程痛苦了点。
  21世纪什么最重要?我觉得是理性思想。在这个心灵鸡汤大行其道、立场优先、情感鼓动压倒理性思考的时代,对一个公民而言,媒介素养的培养与思维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如果说当我们的表达能力从一百来字的微博进一步简化到仅能转发点赞,丧失的不仅是表达能力,还有思考与面对这个复杂社会时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也许当下本专业给我带来的即时效益并不是那么丰厚,但长远看来它给予我思维的培养必将受益终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说我会义无反顾地去拥抱这个专业,希望不算太晚!

林玉萍:这是一篇作业
说来源:系主任是个很随性的老师,随性到上课一言不合就随口一句“今天大家写一篇关于专业的小文章吧。”所以,作业来了。
萌生当记者的想法是小学,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短发女生站在泥石流前手拿话筒介绍现场情况,当时觉得她好酷,也不知道这叫记者,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手持话筒的那个人。我不知道,幼时的一个瞬时念头会有多长的反射弧。反正在三年前,第一志愿只填新闻,其他专业都是随便和将就。多幸运,还真就成了一只龙山新闻犬。
据系主任说我们专业的培养方案是与国际接轨很先进的,到底先进在哪里,我眼拙也看不太出来。只是从亲身经历来讲,龙新周刊治好了我作文填不满800字的毛病,龙新电视台让我偶尔帮朋友剪个小视频咬咬牙问问人也是能够完成。老刘的人脉让我的假期充满了艰辛和惊喜,不是在这个报纸就是在那个电视台,不是在赶稿就是在举话筒加赶稿。感想是,如果能够很认真且专注地对待龙新通讯社和实习,收获满满技能点还是不太难。这些东西,也算是通往职业理想的加速传送带吧。
硬知识是次要部分,通过专业学习收获的崭新的思维方式才是重点。看事物学会努力拨开表象,试着思考和分析一些本质的东西。面对舆论,不愿盲信也不想盲从,保持质疑和批判。
硬技能和软知识(假如我有)似乎可以让当时的憧憬变成现实,可是在媒体的寒冬时节,我的理想还在发芽吗?我要思考一下。如果只想着我的那腔小小的热血,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以前的人生定位,当个发不了财的小记者。嘻嘻

李妍霈:我和我的专业
我和我的专业处了三年。相知相识到今天,其实并不确定它会不会伴我到老。
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我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三观,比如新闻联播讲的都是大实话: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就如今天绵阳33度烤人的骄阳一样,我们的人民都是朴实的劳动人民,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批判精神、质疑精神,在对所学习到的知识,父母的教育以及老师的教育,保持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这极大地培养我习惯去批判、辩证地看待世界,以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新闻培养的终极目标可以说就是客观、理性。但是生而为之有血有肉之躯,最容易被感性这个不可名状的思维而打败。
保持自我,坚持自我。正如《大公报》的张季鸾先生提出的四不主义:“不党不盲不私不卖。”其中的不盲即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能够保持自我,坚持自我。即使身为一新闻学子,将来从事媒体人的准则,也是身为一个公民,一个社会人的准则。
很幸运的是,得到了很多其他学校同学羡慕的假期实习机会,这确实是归功于海明教授对于新闻系“特别关照”,在梓潼电视台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的实习都让我或多或少接触到媒体这个行业一些基础的工作流程,得到一些实际技能的锻炼,这将成为我大学里最为值得的宝贵经历,不可替代,不可复制。
专业于我而言,是思维层面的训练,是价值观念的刷新,是欲探索更多的一块土壤,是人生轨迹中一段重要旅程。

李维:我和我的专业
从一开始,我对这个专业是极其陌生的。广播电视学。那时候还没有“什么鬼”这种可以表达我充满疑惑的词,所以我只能用纠结两个字形容我当时被录取后的欣喜之情以及我要不要复读再来一次。
因为我当时真的觉得这个专业不适合我,广播电视学,这个一听名字就是看脸的行当。所以,我当时纠结了。后来加入了新生群,我就知道我回不来了。是的,我在当时群里面的老大——学生会主席的“教唆”下坚定了我就要读这个专业!
然而大一的我,应该是幸福与快乐的。但并不是!简直是我大学噩梦的开始,前半生浑浑噩噩后半生欲生欲死。我将大一新生的精力与热血都奉献到了龙新通讯社以及官僚风气奢谜的学生会上面。
龙新通讯社我加入的是《龙新周刊》,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怎么写稿,格式内容标准策划操作方案等等所有的硬性以及软性要求我都相看两茫茫。每一次周末不是属于我自己的,是拿来奉献给周刊的。一篇稿子要无数次的修改修改修改,有时候修改到最后就没消息了。就好像你上交了一份试卷,结果没人批改一样。石沉大海,更多的时候感觉无形中是在受压榨一样,总感觉年纪的隔阂很大,双方无法实现平等沟通。所以有时候很多想法羞于表达,而且也不会引起注意。所以更多是一种单向交流,就是上级发布任务,下级负责完成。
另外一点就是周刊开会效率不高,不管是时间还是质量上。有时候封面故事都需要开两次会议。还有就是参加会议也是感觉强制性的。对于周刊,我们自己的东西应该又更多的热情与积极性,但是我们并没有。这一点我们双方都有责任。
以上仅属于我在龙新通讯社龙新周刊实习期间的感想,不关乎龙新通讯社现在的事情。


黄静:我和我的专业
上课老师突袭要我们写下自己对自己专业的一些看法,内心是拒绝的,一下子觉得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就自己的认知来说,我以后可能是不会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在新闻系的这三年,虽然没有挂过科,但是在专业课上也没有太多的专研,更多的是期末突击复习。看得更多的书是闲书,专业书没有看过几本(除了刘老师的强制要求),发表的几篇作品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感觉自己也有一点对不起自己所学的专业。
初闻我是新闻专业,许多以前的同学都觉得我是圆了梦,因为我是一个很喜欢娱乐新闻的人,以前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娱记(直白一点就是狗仔),但是在进入到了这个专业之后还是觉得自己太天真了,而且我的娱记理想也被打击得所剩无几,记者这个行业的风险太高,而娱记更是被骂的重灾区,卓老师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前对记者这个行业是有着极高的崇拜之情的,觉得这个行业承载着很大的社会责任,是为人民服务的(毕竟是文科生)。只是在更多的了解后,对这个行业有了一点惧怕吧,记者被打、记者猝死等等新闻的出现,更是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恐惧,毕竟我还是一个怕死的人。去年夏天在电视台实习了一个月,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以后绝对不进电视台,这绝对是一个会未老先衰的行业,熬夜是常态。之前一直没有接触过电视,到了电视台是一次去写电视稿、拍摄、录棚、后期剪辑……很累,但是也很充实,看着成品出来,还是会有很大偶的成就感。
所以一直以来我是很感谢我能在大学时期学到这个专业,虽然这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熬夜写稿、改稿这些经历都会是我一辈子的记忆,以后可能接触这些的机会会很少(至少在我自己设想的人生道路中),所以我现在会努力的去把这些都经历一次,不为其他,就为自己曾是新闻专业的一员。不管以后会怎样,至少我曾经经历过。

杜锦瑞:对专业有什么想说的
在学了三年新闻之后,我决定退出这个行业。
当然,这句话存在问题,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并没有进入这个行业过,只是说在未来的行业选择上,可能不会将媒体业作为第一选择,未来也不会选择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并非意味着我所待的院系没有提供良好的专业教育,恰恰相反,在这里三年,我非常深刻的感受到媒体行业和新闻界的魅力。就业问题只是个人选择偏好,与专业无关,在这里一提,只是为了引出我作为“逃离者”的心态。
三年的学习,除去课本上的媒体从业者从业技巧理论等,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老师和龙新通讯社的实习给我带来的对行业现状的初步理解。
在我的理解中,媒体业应该是一个社会非常特殊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外所谓的“第四权力”也好,国内摆脱不掉的新闻管控也好,都说明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修完舆论学课程后,也结合我自身平时所关注的一些网络热点事件,我深刻认识到舆论的力量有多么恐怖,而媒体作为这种力量的导向者之一,肩负着多么重要的责任。记者的笔杆下,一念之差可影响整个社会舆论,甚至决定人之生死。这种恐怖的权力,与人性的天生弱点,再加上畸形的新闻管控,最终结合成一种令人感到遗憾的媒体业现状。也就是许多人怒斥的各种媒体业乱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一个好记者,难,也不难。要进入这个行业,就要做一个好记者,庸碌一生或者随波逐流都不是年轻人该想的事,那么如何做一个好记者?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勇气固然指面对种种民瘼的勇气,而信心,却是指是否能在也许不太好的环境中自全其身,物质上,精神上。而这三年来,我看到很多业界前辈戏称几十年坚持下来全靠新闻理想。
新闻理想已经是个被人说烂了的词,但是既然还是有这么多人在提它,就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我认为,一个行业到了靠谈“理想”来提神的地步,也不是什么好事。我是没有什么新闻理想的,不想搞个大新闻,但也不想在小报里每天写东家死狗西家死猫的新闻或者天天编辑党八股,中间人最难做,所以索性退出。
但是我非常庆幸自己在大学选择了新闻系,这种庆幸让我在大二面临转专业机会时选择留下。不管未来就业如何,在大学里学到了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大学本来就不是为了就业而设,新闻系教授的东西都很有趣,并且也让我受益匪浅。
新闻系的学习对我改变最大的是思维方式和眼界的拓展,我认为这也是大学最应该带给学生的一点改变,所以在我的认知里新闻系符合大学的教育理念,从而选择继续在这里学习。这些改变主要还是归功于系主任在每节课上孜孜不倦的跟我们聊一些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西。在这里待了三年,至少不会在网络上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好歹学会了简单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另一种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改变,对此我心存感激。
我一直在想,如果媒体业真的拥有课本上描述的理想状态,记者们也都具备课本上要求的媒体素养,想必整个世界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于个人,于社会,于时代,都是个很热血的事情,值得憧憬。
以上都说的太假大空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其实我就是觉得这个行业很牛逼,很重要,对人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希望是一些牛逼的人进入这个行业,要经得起诱惑,为人正派,是个君子,吃得了苦挨得了穷受得了气,那些个人素质不高的人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了谢谢。
如果说还有要抱怨或者反映的话就是从进入这个专业以来整个学界业界就一直在讨论什么传统媒体要死新媒体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如何生存balabala,希望大家可以放下这个话题,好好做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去煤矿的记者不要收红包,有良心的大报不要随便接通稿,搞新媒体的不要随便起标题老想搞个大新闻,搞传统媒体的踏踏实实多写几篇有干货的深度报道,各司其职,少搞清谈多做事,这样大家都能活得好好的。什么东西消亡什么东西崛起都是历史在决定,人为不可控制。

邓舒予:脑洞清奇的系主任的作业
讲真,我为了逃避写作这件事情,在电视待了三年,靠着各种办法没有真正的写过一篇周刊和报纸稿。所以听到写东西,我的内心真的非常慌张,这也是我对于我的专业很慌张的一点。
在刚刚考上这个专业的时候,我以为广播电视学就是学广播与电视,当时非常的开心,因为我本来就想要做电视方面的东西,所以认为自己是走对路了,后来进了学校以后,发现原来是新闻系的时候,一度想要转去西班牙语,最后靠着对电视的热爱留了下来,直到现在,成功的做了三年电视。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人吧,对于本专业属于又爱又恨,爱的是能够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可以一直做下去,恨大概就是因为有要背的东西和强制性要发的两篇评论(我到现在都没有过,真的恨,这门课都挂两回了)当然,因为真的不太喜欢写东西,于是导致现在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没眼看,确实比较愧对新闻系学生这个名头,也不是没有羡慕过别人写东西写得那么好,真的到自己了,叹口气也就放弃了。
然而正儿八经到了大三,才开始迟来的对新闻有了些依赖,开始学着去做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情,包括以前怕麻烦的软件啊拍摄啊(写作还是没打算开始,估计也就这么过去了)才真正的意识到了可能以后一辈子做的事情都跟这个有关系了,才意识到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拍摄剪辑这几件事可能真的每天都不知道该干嘛,每次完成一个视频,不管剪的再烂,自己看着都好看,可能就是因为是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吧。
怎么说呢,因为系主任给我们泼了无数桶冷水,所以暂时还没想好以后能干吗,命比较重要所以大概不会去做什么战地记者,如果可以的普通记者都不想做,还是技术活比较好吧大概,我是个偏激且没有什么远大志向的人,但是讲真偶尔我还是有一点好不容易建立新闻理想,这个职业在我的心里还是伟大高尚的,所以每次看到骂记者的自己心里不舒服的跟什么似的,这样看来,大概我还是热爱新闻的,对于专业,还是老话,又爱又恨咯。
已经是一篇流水账了,就不要再挑错了,本来就不爱写东西。

我和我的专业
陈婷 新闻1301
高中时期,我原是一名美术生,皆因任性,临门一脚前刹了车。
所以,当年只想过考美院,对于美术类以外的专业未曾抱有过憧憬,也不了解。新闻是我填的这所学校的专业第一意向,纯粹因为我当时对于财经、法律、政治类学科更加不感兴趣。
新闻系起初于我,毫无目的,权当一门机缘巧合之下,偶然识得并需要去修完的课程。
入学之初,我对于新闻行业、新闻记者是抱有一定敬意的,认为记者理应是这个社会的“无冕之王”,拥有崇高“第四权”。我甚至想过,毕业后自己将顺理成章地投身媒体行业,学以致用。
三年过去,新闻记者在我心中褪去光环,记者不过也是普通从业者。好记者首先是因其本来就是好人,与他所属什么行业倒是其次。一个群体因为遵从了其理应遵循的行业原则行事而被过度拔高,无由,也未必应该。
过去三年,总体是愉快的,尽管忙碌,但相对自由。我看了想看的书,也有机会时常能思考自己。
新闻系对我最大的恩惠是没有让我变得更加懒惰。系主任专制,动则就以挂科相要挟,迫使人刚入学就不得不周旋于通讯社,几度让我感觉疲惫。通讯社留给我的财富是,回想自己写过的稿子,应了周刊群里摘的海明威那句话:任何文章初稿都是狗屎。略微有些出入的地方是,终稿也皆是狗屎。
勇气是年轻人可贵的品质,但无知让我下笔困难。相比之下,做新闻报道不会难以登天。而新闻评论却让我非常谨慎。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认为以我现有的知识储备或经验,应该去对任何事物做出评价,更遑论提出任何所谓的指导性建议。我佩服笔诛口伐的勇士,我做不到。
越学越觉得无知,唯有闲暇之余多用来思考自己。

陈虹宇:我与我的专业
在大三的末尾写我和我的专业,学了三年总会有什么想说的。新闻专业不好学,这是我最大的感受,包含的东西太多,时常会有胆怯感,特别是面对自己写的东西。
大二下学期的暑假我写了一篇感想《遥远的朝圣》,在将唯一一次挂科献给评论课之前,里面将思想表达比作朝圣是我真实的感受,我们的很多课程都在叫学生要独立思考,有思想会表达,这个要求实在很难,所以遥远。
好在有通讯社实践作补充,专业提供的媒体实践条件很好,坏的是我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好,每两周一次的周刊回忆没仔细听,读书会没有每次都去,录音室、录影棚和剪辑室没有常去、教研室的书没有多看。最近在做一个作业,四处奔波搜集信息,汇集成篇,成品可以反复观看50遍,这才觉得见证自己作品诞生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其他胜利都比不了的享受。
专业一大特色—媒体实习,要万分感谢刘老的辛苦经营给了我们去到媒体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放在新闻专业更显智慧,同在学媒体的朋友尚在学校小环境成长,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业界,在媒体实习的两个月里,受挫无数次的采访,修改几版的稿子,媒体老师的指导都是作为我们专业新闻学生的幸运。
专业改变我最多的是思想,教给的是技能,不论这之后又有多少机会能从事这个行业,望都能不怠思考,勇于表达。

我对我专业的一点感想
赵美雁 新闻1301 学号20136334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西科大的新闻专业待了快三年的了,得益于刘老布置了让我们谈谈对这个专业的想法的作业,我可以回顾一下这三年在新闻专业的感想,经历和收获。
虽然我已经是一个大三的新闻系学姐,但严格来说,我觉得自己担不起“学姐”这个称呼。回想起来到西科大的第一年,我是被调剂到新闻专业的,说实话,在大一的时候,自己对这个专业是怀有排斥的想法的,一方面,是因为没能去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心里很不甘心;另一方面,是因为面对刘老的“抄新闻”“背千字文”等严格教学的不适应。再加之自己刚入大学的兴奋、雀跃、心浮气躁,使得我对待课业的态度都是完成即可,并没有认真去学。
然而第二年,我对我的专业的态度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因为个人原因我没有转专业到我心心念念的西班牙语,而是留在了新闻系,但是我的内心却不禁迷惑了: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于是,我陷入了所谓的“大二迷茫期”。之前有一位学姐说我的性格挺活泼的,挺适合当记者去采访什么的,所以我想:既来之,则安之。心里面有了想好好学习新闻课业的想法。我非常感谢在那个时候接纳我的《龙新时报》,在时报实习的过程让我收获到认真完成一次写稿任务的快乐,而且大家在讨论、报评时的氛围让我觉得非常融入,也让我认识了认真的学姐们和有趣的伙伴们。另一件改变我态度的事情就是龙伟老师的哲学课。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都是处于学习中下游的学渣,像哲学这种高大上的范畴离我是非常遥远的。然而,龙伟老师的哲学概论打破了我对原来哲学的刻板印象。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完全地去理解西方先贤们的思想,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对一件事情的好奇心,被其所吸引的欲罢不能的魅力,以及全心全意去学习一样事物时的满足,快乐。因此,我真的非常感谢龙伟老师以及他的哲学课,让我重新启动了尘封已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后半学年的学习中,我慢慢地体会到自己在学习新闻专业的“先天不足”——书面表达能力弱、不勤于思考、没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羸弱的逻辑思维。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天赋,所以我还要继续去试去寻找。
在第三年的学习,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刘老的其中一个观念:to learn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这跟我现在感兴趣的另一样事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当初我真的转到西班牙语去,我想我的世界观可能会比现在窄得多。
总之,感谢在新闻系收获到的一切。

赵诚:一入新闻 遁入“空门”
新闻,耳熟能详。一睹新闻二字,脑海油然而生,光鲜亮丽的主持人,能说会道的记者,诸如此类。新闻行业,一个多么体面的行业,至少在很多人看来是这样。
其实,事实总是和理想有所差距。度过苦行僧般的高三,终于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那是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世界。现实,也的确这样。
我来到新闻专业,一个曾经从未涉足的世界。漂亮的演播大厅,高档的设备,大开眼界,引以为豪。
让我大吃一惊的是,系主任海明老师催毁三观的课堂论说,那真真切切让我醍醐灌顶,活在世上这么多年,以前种种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的一套自我评判标准,原来都是社会大环境,中学课堂潜移默化造就的,我们包裹在那样的环境中,并未全全面面地认识到这个世界。
系主任对我们的推倒重建过程,是我就读新闻专业最大的收获。评论课程的学习以及写作的习惯的强制培养,是我大学生涯的另一大收获。
新闻,博大精深的学问。初入者,得先抛除成见,就是所谓的刻板印象,从头做起,好像皈依佛门,落地为“工”----新闻民工。一来可不是干轻松愉快的活儿,不是像电视上那些光鲜华丽的模样。我们得积累、得学习,需要的是磨练和化整为零的从头开始。
道理谁都懂,像落地为僧、遁入空门的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抛除杂念,不惹世俗尘埃。进入大学学习新闻的我们,当然也不能够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地好好学习。因为,还有好多其它东西吸引着我们的神经。
总而言之,在新闻专业的这么几年时间里,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得到的和失去的孰多孰少,难以计量。但磨练是真真切切的,我感受得到,我思考了很多东西,有关人生、有关未来。
有句话说得很好,大学不是你学到了什么,而是教会了你思考。没错,我想能够独立思考了,能够脱离父母的怀抱,独自完成一些事情,毋庸置疑,自己成长了,受到了专业的影响,我会思考了,很多社会以及现实问题。
虽然自己在脱离高中进入新闻专业学习以来变得有些懒惰,懈怠,但即将进入社会的我,便会一往无前,如老僧入定般,心平气和做事做人。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8:32:10 | 只看该作者
陈秋桔:新闻是一座无法登顶的高峰
一入新闻深似海。这曾经是我们作为新闻系学生对这个专业的一句玩笑话。但到了大三才真真体会到:新闻是一座无法登顶的高峰,不管怎么努力,我们一直在路上,在不断的摸索,前进。但是却无论如何都到不了山顶。有太多的好新闻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发现。
新闻工作者有特权也有无奈。刚刚进入这个专业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无限期待,觉得记者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能言百姓所不能言,深入到百姓百姓所不能到达的新闻第一线。为受众还原事实真相。但是随着在新闻专业的不断学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说实在的,在大学里面了解到的新闻行业的现状与我最初对新闻的认识出入太大,他们有太多的不同。不是说这个行业存在着如何多的乱象,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但是,有些东西确实是我个人所不能接受的,我开始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厌倦,甚至是觉得当初的选择,并不是我以后想走的路。慢慢的开始怀疑新闻的真实性,慢慢的变得觉得很多新闻都是记者编造出来的,黄色新闻,标题党到处都是。我带着满是质疑的态度看客户端上面所谓的新闻。
但是现在,我的想法似乎是又改变了。慢慢的爱上了记者这个行业。慢慢的发现之前对新闻、对记者片面的误解,只是因为自己太年少,空有一腔热血却无知、无谓、无能。现在想努力,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崇高的新闻理想,仅仅是因为在大三这一年中,找到了自己。
说实在的,虽然刘老的铁血政策的督促,但是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或者说连一个合格的学生都算不上。龙新通讯社的实习,也只是年少无知的时候当做完成任务的作业,算不上花了太多的心思和精力。而现在,我只想用剩下的时间把这几年的缺失弥补回来。谈不上多么崇高的新闻理想,只想具备一个合格的记者该有的素质。
新闻是一座无法登顶的高峰,但我仍在努力。


我和我的专业
白姝玮 20133319
作为一个还有几天就正式迈进大四大门的人来说,当初高考后的志愿上写下的专业不知不觉已经陪伴了三个春秋,说不爱它,却又无法切断联系;说爱,又好像一直是推拉的关系。只能说,剪不断,理还乱,唯有顺其自然才是解决良药。
就好像这篇文章开始布置下来时一样,大部分人都是拒绝的,如同开始进入这个专业一样。尽管我不是因为调剂、志愿错误等等原因带着一颗或抗拒或懵逼的心开始对这个专业的学习,但是也没有一颗全然接受的心,一直到高中毕业从来没有想过今后会与这个专业有什么关系,直到真正坐在教室里上了第一堂课,才渐渐对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认识并深入接触,开始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兴趣,当时就想着把记者作为自己的职业也是非常不错的。可惜的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专业的各种学习任务接踵而至,在对不同媒体深入接触学习的过程中,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这个专业光鲜亮丽背后的一面。对专业的喜爱慢慢冷却,开始更为理智的思考。其实到了现在的这个时间,对于毕业后的去向每个人都有了大致的想法,或者考研或者工作或者选择公务员,而依然走在新闻这条路上的人会有多少呢?因为四年的学习,不论一开始是怎样的想法,但最后都会变得念念不舍,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会有人不断的进来也会有人不断离去。或许最后自己的专业不会变成自己的职业,但是在四年里相爱相杀的学习,终究在自己的记忆里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和我的专业
王婷婷 20133312
“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到现在周刊人都还在说这句话。换言之,这也是篇不值得大家看的作业。
可以说,我现在的很多想法,都是在《龙新周刊》里一点点凝练出来的。周刊的确是一个很锻炼人、让人快速提升的地方。逼着自己涉猎更多的领域,只是不想在选题会上保持沉默;逼着自己去接触更多的采访者,只是不想写出一篇“二次回锅”的初稿;逼着自己读更多的书,只是不想落后于人。对周刊的感情很复杂,从大一的不解、抱怨到大二的理解,再到现在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老人情结,我只盼望周刊可以越来越好。
除了周刊,西科青梅也撒满了我的一腔狗血,从推广走到运营,为了西科青梅,不要脸的献出了我的很多第一次。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海明瞧不起新媒体的态度,当然,到现在我也没有多喜欢他对待青梅的态度。曾经很多次都想跟他争辩,一逞口舌之快,但是我怂啊,不敢正面出招,只好自己忍了又忍,憋了又憋,忍得眼角都出现了细纹。可能是有护雏情结,尽管知道青梅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尽管知道新媒体不易,但也不想看到别人轻视新媒体的态度。越扯越远,还是回到不喜海明对新媒体的态度上来吧,虽然现在还是不喜,但是我已经想通了,看不上新媒体行业又怎样,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存在和发展本就是大势所趋。反正,我就是喜欢你不得不和大家一起通过新媒体平台建设新闻事业的样子。【为我们的友谊干杯.jpg】
最后,感谢布置这个作业的耶•海明•稣•刘,在他以挂科、不写不毕业等一系列的手段下,我对新闻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也庆幸我现在还有选择未来的余地。此外,在高压政策下,我还完成了各式各样的媒体发表任务,特别是在新闻评论这门课程的纸媒发表任务,和今天的空间发表作业。果然,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就到这里吧,灵感就像今天的雷阵雨,来得快,走得也快。



主修私奔案
陈卿媛 20133325                                           当我踏上新闻系这条船后,我才发现我进入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套路,像海上孤独的钢琴师一样,等待我的不再是坚实的土地,而是另一艘不知归途的巨轮。
或许当我呱呱坠地之时,我还是一个坠入凡间的天使。直到我青春懵懂时期,背弃父母的观点,迷上了文字画面影音,爱上了一个外形俊朗敌过天神的魔鬼,与之交往缠绵。或将独自一人和帅气霸道魔鬼私奔,到那时,估计又有一个花季少女背弃过去为爱私奔的富有争议而又浪漫无比的案件吧。
培根认为恋爱和嫉妒会让人失去理智耗费其光阴,初识帅气霸道魔鬼时,我们若即若离,闹着恋爱的各种小脾气。在阳光让人双眼晕满五彩的光圈时,在开满鲜花的原野中。在紫藤萝花哭泣的凉亭下,紫色的小泪醉酒杯从我还写着青春的肉肉脸上滑过,我迷失过,我玩弄过自己的青春,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帅气霸道魔鬼的爱,我要和他私奔。
在梦里,我是无根的天使,有着坚实有力的羽翼,我向往天空,向往我来的地方。我手握帅气霸道魔鬼赠予我的散发诡异迷离芬芳的玫瑰,踩着白云制成的云梯,一步一步向更高的地方攀登。阳光可以更绚烂一点,那样大海和天空一样一样的湛蓝,白云和海绵一样一样的软绵。
归途不在地上,在天上。





吴洪伟 20133333
新闻系之爱恨情仇
转眼之间,三年光阴已然逝去,闻着窗外的栀子花香,听着远方毕业生晚会时不时传来的歌声,再看看此文的标题,因为这是那位和蔼可亲的系主任在上课时无意中给我们布置下的作业,所以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是细细一想,自从修完了评论课,早已封笔多时,浑浑噩噩不知所终,时至今日,我想大概也有写点东西的必要了!
不知不觉中,日历已经翻到了6月份,2016年悄悄地就溜走了一半,眼看着本科阶段最后一届学长学姐即将离我们而去,再过四天高三的孩子们也马上迎来人生的转折——高考。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当2016届学弟学妹踏进校园那一刻起,我们就正式成为学校的“老大”啦,回想起小学、初中甚至到高中,每当轮到我们当老大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豪感,不过此刻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忧愁。
到这一段,我想我应该将第二段中的“我们”改成“我”了。在一个大三学生(此刻的我)看来,大学生无非两种,一种是准备考研,继续在学府深造的莘莘学子;剩下一种当然就是直接毕业找工作的咯。在后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不学无术、混世魔王型,我很自觉地将自己归入到这一类,对此我也感到很遗憾。前面铺垫了这么多,下面应该进入爱恨情仇的主题啦,我很感谢你能耐着性子一直读到这儿。
要说到对新闻系的爱恨情仇,那么还得追溯到当初是如何选择这个专业的。曾记得,那是一个炎炎夏日的午后,刚刚拿到一份高不成低不就的高考成绩的我正坐在电脑前一页页的翻着志愿填报参考书,在这尴尬的成绩面前要想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志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突然一个名叫广播电视学的专业映入了眼帘,当时对其不甚了解,顾名思义跟广播和电视应该有莫大的关系。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英俊少年,也曾幻想有朝一日混迹演艺圈,当决定填报此专业后,便开始了无尽的意淫,做着属于我的中国梦。至于为何选择西南科大这一类理工科学校,当时我认为这儿应该会有不少妹子,因为妹子都觉得理工科学校汉子多呀!(听着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是不是觉得还有点道理!)
伴随着暑假的流逝,怀揣着无限憧憬的我来到了西南科大,虽然大一的时候住宿等客观条件稍微差点,不过看看隔壁师院小伙伴的寝室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个就不作为吐槽的重点。新生报道后,也就到了各种社团大肆招生的时候,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拿到第一张社团的宣传单是校园电视台的,当时觉得这不就是专业对口吗,于是屁颠屁颠的跑去了,殊不知从这一刻我的悲剧人生就开始了。在进入电视台最后的复试中,台长嫌弃我普通话不标准,天呐,一直操持一口标准普通话(自我感觉标准)的我哪里受的了这种气,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就凭我这态度,最后哪怕那位美丽的副台长(之前有接触)苦苦帮我求情,也没能让那铁石心肠的台长网开一面。随后我还去参加了主持团面试,然而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拒之门外,平翘舌分不清还真是一个大麻烦,害得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这也成为当时大一选择在龙新时报实习的一个巨大原因,因为我想这样就不用自己出境或者录音了,万事大吉。不过万万没想到,生性懒惰的我在报纸苟且偷生,举步维艰,最后在听说广播可以只做后期剪辑的情况下便申请了跳槽。
来到广播之后,确实比在报纸感觉轻松了不少,偶尔剪剪音频,从此深居幕后,踏上了沉沦之路。由点及面,我想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部分媒体设置不够合理,部分实习媒体人员冗杂,分工不明确,导致一部分人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好在英明的系主任审时度势,不久之后便作出实行全媒体实习的决定,虽然在当时怨声载道,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最终在其毅然决然的坚持之下,各媒体的运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在那一学期中,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量,我也比平时多做了许多工作,当然也从中获益不少,喜忧参半,忆苦思甜,也许这就印证了那句:曾经让你哭的事,最终会让你笑着说出来。
老师的作业要求是500字左右,然而一动笔就像吃了炫迈一般就停不下来,眼看着敲了接近2000字了,脑海中仍然思绪翻飞,不写则已,一写惊人。看着窗外静谧的夜色,听着室友此起彼伏的鼾声,咋一看时间已是深夜12点,此刻的我真想点上一只香烟,静静的吞云吐雾,体验一下经常被同学吐槽的新闻民工深夜写稿的悲凉之感。三年光景,一朝诉尽,这对我的文笔有着莫大的考验,纠结的我不知到底该采用编年体还是纪传体,糊里糊涂的姑且叫做自传体吧,想到哪儿说哪儿。
从大一刚进校开始,每个同学从相同的起跑线出发,有的人一如既往的跑在前面;有的人跑着跑着觉得累了,便开始走了,甚至原地休息了;然而更有甚者不仅方向跑偏了,还一条路走到黑。于是学霸学渣泾渭分明,互不相扰,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自己选择的路,就算爬也要爬完。咋一听仿佛还挺励志的感觉,不管未来会怎样,你总要为自己曾经做下的决定买单。当初选择了广播电视学,来到之后发现跟自己所欲想的不尽相同,心中的落差自然是有,但是最终没有选择转专业离开,而是继续留下来学习,但是并没有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去完成老师和通讯社媒体所布置的任务,在集体堕落的大潮中选择了随波逐流,最终落得个不学无术,在学渣和伪学霸之间徘徊,恍然光阴已逝,追悔莫及。有时候会将一事无成的现状怪罪于新闻系水平欠佳;怪罪于老师没有教授到我所需要的知识;怪罪于身边同学浑浑噩噩影响了自己;怪罪于家境不好,消磨了追逐梦想的勇气,总之怪罪于一切客观条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没有用它来找寻自身的缺点,以至于与光明失之交臂。
时至今日,心中对过往纵有万般遗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蓦然回首,那些曾经爱过的人,听过的歌,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太多太多……吾今年已是二十右二,如将弱冠之年当做人生的三分之一,那么此刻的我已是处于人生的中期,青春易老,韶华易逝,将新闻系三年的爱恨情仇置于浩瀚的人生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同的是在这有限的大学时光里,或许不经意间的所感所悟会对今后我们的人生有着莫大的影响,当然大道理多说无益,真相会是什么,唯有拭目以待。
3/6 2016.




我和我的专业
陈佳丽   20133324
最开始看到自己被调配到广播电视学这个专业,赶紧百度了一下,以为就是单纯的做做电视和广播,进入大学后才知道,其实专业的真名叫“新闻”。当时的感觉是“(⊙o⊙)哦?!完了!”因为高中语文就不好,尤其是写作。跟姐姐说,自己以后出来是做记者的,姐姐很开心。我知道,姐姐想做记者,可是却去了我想去的医学院学医。姐姐说:“好好完成我的梦想,我也会好好完成你的梦想的。”
专业安排的通讯社实习,我去了龙新周刊,我厌恶那种忙碌的生活,一度成为学长学姐们严重的“刺儿”。不愿意花时间去写稿,不愿意开会,不接电话,逃避。后来,突然觉得这样下去似乎不行,试着认真开始去写稿,我发现,其实,我挺喜欢周刊的。有时候想想,如果你必须去做一件事情,那么试着将它变成你的兴趣,那样一来,也许会事半功倍。
在这个专业,我发现了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接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自己真的很悲哀,我以为自己上课这么多年学,懂的应该还算是及格。然后现在才发现,自己懂的太少了。曾经有一位学姐说过,做周刊,就是要做到写一篇文章,懂一个领域。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并且一直保持下去。
我开始喜欢新闻,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有正义感的记者,希望自己写的每一篇报道都是自己亲自接触过的。




《我和新闻专业那些事儿》
姓名:郭盈    学号:20133320
《报纸的良知》课堂上,海明老师突发奇想,让大家都写写“我和我的专业”,并且发到龙新网上。一点也不抱怨,很庆幸,有这个机会公开抒发下对专业的爱与恨。
高考后填报志愿,我在“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对外汉语”这三个专业中纠结了很久。很多同学说,是被“广播电视学”的名字给忽悠了而进的新闻系,其实他们更想说的是编导一类。而我略有不同,我很庆幸,我们实则是“新闻专业”。当然,系内也一直这样称。
新闻专业应该在全校都是特别出名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海明老师在全校非常有名。虽然新闻系很多人会抱怨海明老师太严格,太多条条框框。但是大家对刘老师更多的敬佩,是敬爱,是敬重。感谢这样一位老师,如此认真负责,对学生极其坦率,极其关心。虽然他也有偏激的一面。
对于新闻专业,大一进校的时候,听说还要背《千字文》《道德经》《易经》……内心很无语,为什么大学还要背诵这些东西?还是强制性,和学分挂钩!当时很不能理解。但是,当你真正背诵了之后,经历了那个过程,还是会有所收获。刘老师希望我们不仅会本专业的东西,还能会其他专业的技能。
大一进校,对校园,对专业,有无限的憧憬。第一次听说“龙新通讯社”时,觉得特别厉害,居然还有《龙新时报》《龙新周刊》龙新播报(电视)、龙新之声(广播)、西科青梅(APP)、龙新网。很庆幸,我们有这样一个平台。虽然曾经很累,但是刘老师常说,我们走在中国的前列,我们很先进。就像当初我非常不理解通讯社的定位“传媒与科技”,直到现在大三。那些大一时稚嫩的不理解,都烟消云散。对新闻专业,我是充满了爱意的。自己可以吐槽一下,但是丝毫不愿意别人说一句关于专业不好的话。
大二上评论课,海明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发表两篇作品在知名报纸上,否则挂科。刚开始是期待,然后是惊慌失措,再然后是抱怨,最后是解脱,最后的最后,是充满感激。
聊聊全媒体吧。大三的时候,刘老师说要实行全媒体。初衷是每个人都能了解到每个媒体的技能。因为全媒体,通讯社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了一些“乱象”。大家“民怨四起”,还好,它现在正在朝着很好的方向发展。任何一个新生的事物都会面临很多挫折。
庆幸我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庆幸我能有龙新通讯社这样一个实习的平台,庆幸遇见专业的每一位老师以及每一位同学。
对于专业,感情很深。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尽?

  我和我的专业
文/陈静诗
首先,我是自愿报名来这个专业的。来之前我觉得我马上就要进入一个奇妙的电视世界。然后我满怀期待的来了!不过实话是我后悔了。背诵千字文真的超级难过,对于一个高中语文上了九十分老师就夸奖,一生中惟一一个倒数第一名就栽在语文上的学生来说,要是大学没有语文背诵套路,多点真诚就好了。没想到他是一个伴随三年的噩梦。我也没有特别强的意识说在大一我要怎么在专业学习中有所收获。大一下学期成绩出来了,不算差,我觉得自己是有机会转专业。可惜,我感觉这所大学也没有我一定要抛弃已学习一年的专业(这样说像是赖活)。大二开始就是发表新闻作品。刚开始我真的超级排斥啊,我就是每天碎碎念,为什么我要受这种苦!可是我就是一边跟别人说我还痛苦,一边耳听八方去找投稿资源。我经历了稿子被淘汰的命运,但是没有放弃,我也没有办法说放弃,我还得赖活着啊!结果通过写新闻技能大赛活动的新闻完成了发表任务,成绩不赖,因为是发表在报纸上了的,一篇搞定。我心情一下子就舒畅,觉得在这个专业没有什么不好的。不得不说的是,我真的没有很喜欢这个专业,但是事情我可能会抱怨但都有认真的去完成。第四学期的评论,对很多同学来说都算是一个坎儿吧!毫不夸张的是,我居然经常为这件事而哭,当然我不是当着全班,也不是当着寝室的同学哭,我就是不停地给我妈说我怎么可能做得到嘛!但是我在同学面前表现的还是心挺宽。我真的一拖再拖,拖到后面,我就怕挂科了(威胁有效……)。没法,我就看准机会,下手,中了,结束战斗。基本每学期都妥善完成了课业目标吧。还有我要说的是,新闻技能大赛啊,我真的特别会把一件事儿看的无法逾越(悲观主义者),我就总感觉啊,新闻技能大赛我肯定完成的不好,但是到了当天,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也有去构思好,腰疼的我不行了还坚持剪辑,不敢停顿啊!每一个小错误不停修改,再重新导出,虽然没有得奖,但是我好像也没有多期待自己得奖。我觉得这个专业,带给我了一个挺好的历练,为什么这么说呢?一,edius强行学会了。不说这个软件简不简单,要不是在这个专业我可能就不学这个软件了。二,写文稿。如果不要求写,我可能文字就退化了。三,布置的作业。不喊交电视广播作业,我不会去做一条新闻,一个电视节目,和一个广播节目。对于我来说,广播还是真的喜欢。再者说,要是有机会去时尚杂志好像也不错。所以说现在对于新闻这个专业,好像不会谈之色变了吧。



我和我的专业—浅谈新闻专业学习
大四的学长学姐们即将毕业,我在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新闻系呆了也已经快三年了。

学新闻专业,我个人认为,功夫应该在课外。听课固然重要,但课堂上的毕竟只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况且新闻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在新闻系的学生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即便是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来做新闻,反而更有其专业特长。但新闻系的学校气氛又是其他文科专业不能及的。

刘海明老师常常告诫我们:“学习新闻,要做一个杂学家。”所以,如果我们能汲取一些本专业外的知识,以其他专业为依托来做新闻,那恐怕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

同样是个人观点,学习新闻专业最重要的不是你的专业技能,而是你个人的思想、观点。因为技能是可以培养的,而观点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形成的。我们可以试着去学习报道一个新闻,但我们没办法去学习别人的观点。对于新闻业而言,独立的思考最重要。

最后要说的就是新闻精神。公正、勇敢、顽强……或许许多人看到新闻人光彩照人的一面,有多少记者生活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虽然,这不是新闻人的全部生活,但,如果有一天这一切会来临,你做好准备了吗?现在这个社会太缺少有坚定信念的人。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奋斗的目标,理应恪守的准则。





鲜磊  新闻1302  20133339
不甚热忱,亦将珍惜
眼看交作业的期限将近,拖延症晚期的我终于开始动笔,所幸这次作业是系主任海明爷爷随性而布置,要求不高,字数不多,使得我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至于犯下违逆海明之大过。
作业要求甚是简单,谈谈新闻专业和自己,就我而言,修学于新闻专业非我本意,就读西南科技大学亦非本意,奈何高考分数尴尬。记得海明曾说过,新闻专业是西南科技大学最好的文科专业,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在西南科技大学这样一个位于二线城市、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中,新闻等文科专业确实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想要发展壮大并不容易,但是新闻专业发展至今,其状态值得每一个新闻专业学生骄傲。新闻学习大致分为理论和实务,理论方面,海明老师、龙伟老师都是教授,岳改玲老师、赵莉老师更是分别留美留英深造。实务方面,新闻专业有自己的通讯社、数据庞大内容丰富的网站,以及海明爷爷交游广阔,能够让学生有机会在各种正规媒体单位实习,积累宝贵经验。这些都是很多新闻院校没有的条件。
系主任刘海明是西南科技大学新闻专业的标志性人物(很遗憾他将要离开西科大了),抛开他的“高压统治”带来的偏见,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
虽然我至始至终都没喜欢过新闻(由此昔日学霸一去不返),也并未打算从事新闻相关工作,但是这段大学学习过程也是十分宝贵的经历,值得珍惜。


我与新闻系
廖芷翎 20136347
(一)初次邂逅
在进入新闻系之前,我对新闻这个领域是全然陌生的,甚至从未给予过关注 。
进入新闻系的原因也与新闻无关。当时正逢转专业之际,与一位转入新闻系的学长的一番对话使我决定转入新闻系。原本的打算是翻译专业,原因无非是自己的英语在众多专业中还算优秀,对外语也有兴趣。但是学长告诉我,翻译专业是今年刚刚建成的专业,无论是师资力量或是专业课程设置都尚未成熟,转入翻译专业性价比不高,选择要慎重。
因而他向我推荐了新闻系。他以他自身的经历描述了新闻系的优势——设置有学生通讯社,能真正学到东西。在学校的这一年,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专业的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原本我的兴趣便就是在广告影视制作这一方面,我就像一个步行穿越沙漠濒临口渴而亡的旅人,这时学长对新闻系的介绍就是这旱漠中救命的泉水,因此我毅然决然地决定转入新闻系。
之后的一切便顺理成章,填写申请表、参加面试、转入了新闻1302班,成为了新闻系的一员。
(二)二次相知
曾经原专业有多清闲,现在在新闻系就有多忙碌。
因为要补上大一的课程,天天都是老区和新区来回跑。因为来往新老区的学生特别多,即使每次一下课便向校园交通小面包全速冲刺,也很难在下一节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凌乱不已,疲惫不堪。
更甚者是期末的考试,大一的课程加上大二的课程,几乎一个星期都是满当当的考试,可以称得上为“考试地狱周”。临考试前,手一本传播学、右手一本新闻史,眼珠都转不过来,脑子更是因为被无数相似相近的名词搅得混沌一片;考试时早上一场考试、下午一场考试,笔芯换了无数支,中指前段都有握笔用力过度微微下陷的凹痕。
但是,也正是通过这一学期的课程让我了解了“新闻”这一名词背后的世界。
真相、正义、真理……原本是空泛而无力的概念竟然能够通过文字转化为现实具有影响的力量,我特别喜欢新闻人是“掌舵人”这一解释,他们都是理想之人,希望将世界引向光明。但是也正是理想之人,很容易在与现实的差距缝隙中摔得粉身碎骨。我是一个性冷之人,谈不上对世界和平、社会和谐有多高的热忱,也不喜与人有过多交涉,这样的我对新闻这一领域或是记者这一行业无法称上合适和热爱,但是新闻系所授予我的科学与真理却弥足珍贵,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够在新闻这条路上走下去。
系主任说过太多新闻教育与记者工作的不同,也提到过许多次新闻教育存在的意义,我想有很多的道理也许在社会上摔得头破血流才会懂,但是也有很多的事情历尽千帆也不会明白,世界这么大,来不及一一仔细看。但是我认为,教育恰好填补了这一缺漏或是遗憾,至少让受教育者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能往高处继续前进是好,就算是跌,也不至于跌得太过难堪,毕竟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
感谢新闻系,也感谢介绍我转来新闻系的学长。不然三年过去了,我仍然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一无所知又一无所获、愚蠢的年轻人。



我和我的专业
谭若兰 20133332
  我和我的这个专业,应该算一段孽缘。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想着现在做的决定,可能伴随我四年甚至一生,所以慎之又慎。每个学校和专业,都是在老师和同学各种精密的计算下选择的,唯独这个广播电视学,是我脑袋一抽,手指一抖乱选的,当时只是为了凑个数,谁知道就这么进了。
  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完全是因为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当时我脑海中浮现的,大抵就是电视里那些主持人侃侃而谈的画面。谁知道进了大学,才知道它还有一个别名叫“新闻”,当时我的心情,用晴天霹雳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再后来,开始选媒体,我选择了周刊,以为是杂志之类有意思的东西,然而事实证明我再一次想错了。进周刊的第一次写稿,要求3000字,这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我来说 ,简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那时的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现在流下的泪,都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更让我自己觉得不可置信的是,我竟然也就这么坚持了将近三年,且在剩下的一年里,还将继续坚持下去。或许在这三年里,也对这个当初憎恶不已的专业产生了许多感情吧,就算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甚至产生过转专业的想法,也还是咬着牙留下来了。当初一想到写稿子就特烦,现在也能平静以对了,而且我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大学三年以来,写稿子、剪视频、做策划......也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尽管现在也对这个专业又爱又恨,但也生不出离开它的想法了。



这是一个作业--我和我的专业
魏玲      
从幼儿园开始,除了夭折的舞蹈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人民教师,爸爸就给我做了一块小黑板,把它挂在我家门前的围墙上, 我把我的小伙伴们都叫到我家来,给他们小板凳,经常给他们讲课。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喜欢拿着粉笔写字的感觉,想要教书育人,想要做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直到高考前,十来年我和我的家人都以为我会考师范,做一名老师,也希望如此。可惜高考分数的尴尬,打破了我的梦想。读不到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不得不换一种选择。无意中我看到了婚礼策划师这个职业,我想,天哪!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幸福的职业,生性喜欢策划组织喜欢热闹的我,一眼就看上了这个职业。可是,一翻志愿书才知道,本科里面关于婚礼的专业一点也没有,只有一个很偏的专科学校有,这下我傻眼了,不可能去读这个呀。迷茫的我开始在网上找办法,突然看到新闻学和广告学好像有点关系,好吧,权衡之下,放弃了家里可以安排工作的专业,第一志愿稳稳当当地来了西科大,选择了这个广播电视学。
   既来之,则安之,一开始就习惯了大学的“浪荡”生活,没有了老师梦,也不知道要干啥,就一直那么“学渣”着。大一大二一直在龙新之声呆着,四个媒体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广播,因为我喜欢听电台,小学初中一直在学校广播站广播,索性呆在广播里写写稿,偶尔录一下节目。两年后,我终于耐不住寂寞,厌倦了这种没有方向的日子,我开始恐慌。于是暑假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婚礼司仪这条路。除了司仪的课程,我还参加了魔鬼集训营,于是在二十天没日没夜的历练里,从七十多斤瘦到了六十多斤,一下子成长了一大步,算是摆脱了可悲的校园“萎靡生活”,兼职、实习,在多做正事少颓废的氛围下,终于决心投入新闻民工的伟大事业中。
  可能我没有那么伟大的新闻梦想,我所做的选择只是因为我喜欢,因为它对于我个人的意义,若对于社会能有什么好的影响,我想我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 如此想来,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是正确的,因为我的确爱上它了。不一定非要做记者,也不一定非要做电台的主持人,虽然不是我想做什么就能够做什么。我是一个情感特别丰富的人,想要往播音主持的方向发展,也想要像我所收听的那些主播那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位诗人,在我眼里,也是情感的艺术家。作为司仪,也是一生想要坚持的事业,见证幸福,制造幸福,就连电台做不了工作我也可以自己做着。喜欢一切温暖美好的我喜欢写作,可以理解为写感受,写故事,记录很多事迹,虽然很多时候我会很懒,懒得去写,好歹也还记积累了那么多。无论作为记者,主持人还是其他的什么,我想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通过跟大家分享大家内心深处的秘密和人生的酸甜苦辣,无论作为报道真实的记者,主持人还是教师、策划师、搞宣传,我喜欢我的专业,无论做哪一件事,目的都是一样的,我喜欢,我乐意,我要做得有意义有价值。我爱我的那些小爱好小理想,它们都是相通的。没有很高的认知,也没有伟大的梦想,我就想要静静地,做着我喜欢的事,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事。



我和我的专业
张霞 20133309
2011年的时候,我在本子上写下了“立志成为一个媒体人”这句话。当时真的是单纯得有点白痴,连新闻人和媒体人都分不清楚,也不知道其实媒体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个中性词。大概正是那时候热情满满,所以在2013年高考结束后,我才总是以新闻这个专业为第一必要条件筛选学校吧。在身边同学朋友都认为我应该读中文的时候,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在所有学校的第一志愿上都填了新闻专业,真是执着得没有一点点二心。
如愿进入到自己最想学的专业里是什么体验呢?大概就是曾经给了它太多理想化的东西,所以在骨感的现实面前,很难再说我是真的爱它。现在大三快要结束了,在选择考研的同时,我也选择了放弃新闻。但在写这个“作业”的时候,我又想这种放弃会不会是为了更好的回归呢?
很多事情,都是当初选择的时候不知道会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现在没有什么豪情壮志,也没有太大的新闻理想,但是如果问我,再给个机会回到填志愿的时候,还会不会那么执着,我能很坚定地回答,会。可能,我不会成为一个记者,更不要说当初立下的壮志——(有良知的)媒体人。但是,在过去这几年,确实已经收获了更加珍贵的思维方式。这一点是很难通过单纯的学习得来,我也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了它,算得上一种幸运吧。
我和我的专业,就是这样。曾经我很爱它,现在我很感谢它。



我和我的专业
王莉 20133337
又是一年毕业季,由于刘老的突发奇想,便有了这样一个感慨,亦不是什么坏事情。很久没有写过什么了,就连开篇要如何下笔也快要忘却了。昨天去帮12级的学长学姐做毕业记录,感受着他们即将离别的不舍,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猛然袭来的悲伤让我惶恐。在新闻系学习的三年里,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倘若不是内心尚留存一丝丝理智,恐怕就连这最后一年的时光也会颓废吧。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留下来的大多是空白。如今依然清晰的记得当初的宏图大志,然而岁月过去了,往事却不堪回首。每日的每日窝在寝室,看电视,听歌,瞎闹瞎说瞎玩;没日没夜的虚度光阴,混吃混喝着。这样的选择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虚弱,甚至灵魂空虚。当初选择新闻这个专业是凭着一腔的热血,尽管不喜欢写作,却以为自己可以战胜自己,变得热爱,殊不知过了这么几年我依然没能爱上文字。
作为一个新闻人,要有新闻敏感和新闻直觉。而我,在人生的四分之一道路上,还在摸索着。到底什么才是我喜欢的,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呢?!即将步入大四的我依旧迷茫着,我苦恼。



三年之后  未完待续
穆远丽  20133351
说实话,一开始得知自己被录取了是欣喜的,但是看到专业“广播电视学”,实在是不知道该继续喜还是忧。然而,抱着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在这之前,从来没想过我会和“新闻”这个词乃至这个行业有什么关联,但是现实都是很骨感的,就这样开始了和新闻的不解之缘。
从2013年9月1日进校至今,我在西南科技大学呆了将近三年了。三年来,收获颇多,但也有很多遗憾,如今想来,感触良慨,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想要倾吐的太多。
尽管一开始的想法不是那么纯粹,是抱着转专业的想法开始的,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龙新通讯社实习期间,还是尽自己努力去写稿、改稿,这期间有过多次抱怨,不满,甚至周末和放假在外玩时晚上都逃脱不了改稿的命运。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决定留在这专业,继续抱怨下去。
也许是老师上课时的所思所讲,也许是接触了不同的领域,慢慢的觉得选择这个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看得更远,思得更多。在即将要毕业的前期才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东西没学,留下了不少遗憾,在最后的一年里希望能够尽量去学,有机会出去好好实习,多锻炼自己,多看书,努力充实自己,希望无论毕业后自己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不要给学校和专业丢脸,也希望自己不要后悔当初的选择。




我和我的专业
李楠20133342
写之前翻了一下日志记录,最新一篇在2012年的6月4号,大约是四年前(顺手就把那些“非主流”的过去转为了“私密”)。这其中的时间差和另外一件持续四年的事相当,正因此一直没有再更新过日志。这一篇是作业,内心一万个拒绝!可能会有人说你学新闻专业的不会写东西怎么行,我觉得这是两件不同的事儿吧。好了,已经废话了一百多个字了,入正题。
我的专业是广播电视学,但为什么我们是新闻系,这个去问刘老。这也不是我的第一志愿,转专业的大潮来临时也考虑过要不要去别的专业,然而并没有想到一个“非它不可”的、所热爱的专业,于是就这么留了下来。不知道这是逆来顺受还是随遇而安、亦或是没出息,但在这件事上我没有后悔过,甚至有过庆幸。
在号称“黄埔军校”的《龙新周刊》混了三年,写过稿,改过稿,逃过稿,也死过稿。记得一次,周五晚上截稿(截稿期限先前是零点为准,后来改成周五晚八点前,因为出现了一大波半夜交稿的民工),周五白天才开始赶稿的拖延癌晚期患者写到晚上一点钟,睡了两小时后,从早上三点写到六点,然后在清晨的鸡鸣声中发到了学姐邮箱,解脱了,一头倒下和电脑酣睡到中午,顺带逃掉了一节公共课。后来每每想起来就告诉自己都是咎由自取,也想过要治治这拖延症,当然了,都癌晚期了还能治得了?不过我也有过为了周末能出去玩,周四就交了稿的时候,占比较小而已……
谈收获,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这个领域大概也是最好接近真实的地方了吧!当然知道的多,害怕的也就多,所谓“无知者无畏”。但人生无所畏又实在是危险,孔子都还说君子有“三畏”呢!因而能够接近真实,知道多一些也好。
另外一件是为了能凑够三千字,也许你要看一万字甚至更多,但这一万字的内容你就了解了啦!周刊群公告里学长留的一句:坚持阅读,勤于笔耕。虽然我都没做到,但是勤快地写了手账和笔记能算吗?况且刘老说他现在的日记能卖十万呢!知识就是财富,必须认真积累财富啊!!!
最后,我还是要补充一下,写这种电子的、公开的、有关个人感想的日志我真的是拒绝的!

我和我的专业
宋西20133321
对于从事新闻职业的人,大家一般会有这样的预设,他一定是充满激情的,勇气可嘉的,充满正义感的,文思敏捷的人。比较关注新闻的人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会进一步增加,他还应该是严谨的,逻辑清晰的,客观的和公正的。而新闻专业的教育对未来有很大可能从事新闻的我们的要求更加实际,也更加严格了。
在新闻专业学习了三年,新闻专业不会要求学生在报道时保持绝对客观和绝对真实,而只是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接近真相,尽可能地保持客观。新闻专业不会要求我们不犯错,而是要学会正视错误,避免犯错。新闻专业希望我们充满激情,但是也要保持冷静;勇气可嘉,但是也要学会自保;为正义发声也不要陶醉于此;文思敏捷但千万别写错别字。
以上种种对新闻人的要求,我好像都不太满足。报考这个专业,是在填志愿那几天一拍脑袋的决定。只是因为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很酷,每天接触新鲜的人,新鲜的事。
三年的学习,在新闻专业体会最深的是耻辱感与荣誉感。《龙新时报》每期的报评会都会对每篇文章进行分析批评。刚开始坐在那里听别人评论你的文章时,一定是忐忑不安的。错别字,语法问题,选题不新,逻辑混乱,结构失衡,1000字的文章呈现在报纸上,处处是错。当然也有好的时候。报评会感受最大的就是耻辱感。一版经过我手的文章和排版,明明改过多次,却依然存在着许多低级错误,真的很耻辱,想着下次不要再犯。真的很佩服那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绝不再犯的人,我就做不到。太容易遗忘和淡化的乐观精神果然不适合用在这里。
另外一个荣誉感,是被刘海明老师生生逼出来的。比如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龙新时报》上,比如我的两篇新闻评论的发表任务终于完成的时候。
对新闻的激情我一开始就没有,但几年的学习我发现,还有一种品质可以弥补激情之于人的动力——坚持。我认为坚持比激情更重要一点,是因为这个法则更适用于我,我的激情消失得太快了。我倒是希望能在新闻这条路上走下去,做个普通的新闻工作者。


我和我的专业
苟艾琳 20137014
读新闻专业两年了,收获真的不少。记得当时坚定地跟家人说一定要来读新闻专业,也不知道是怀着怎样的一腔热血,很多新闻学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新闻理想,我也不例外,我的新闻理想并不伟大也不崇高,我只是希望我能从新闻事业中找到属于我自己的精神食粮。虽然很多人说从事新闻行业后,越发地能看到一些所谓的真相,越来越能看透一些事情,也就不会像刚入行时那样怀抱一腔热血。但我觉得很多事情它就摆在那里,我们或许改变不了它,但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们能把它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不必被蒙在黑暗里。这是我对于新闻工作者的一点片面的理解。
我的专业是一个不普通的专业,在大学里难得有像我的专业这样上下级之间团结和睦的专业,因为我们有大家齐心协力建立的龙新通讯社,大家在里面各司其职,一同努力,积累经验和能力,龙新通讯社办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系统,每一个新闻学子都看在眼里。我的专业实践性非常强,平时上课在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经常附带一些十分锻炼能力的实践活动。我的专业非常鼓励开放性思维,鼓励敢想敢做,老师也和学生打成一片,常帮忙解决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来到这个专业,并认真地活在这个专业的原因。新闻行业在外人的眼里有很多种印象,而在我们新闻学子的眼里也有数种不同的看法,无论看法是否一致,我们来到这里的初衷都是一样,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属于自己的新闻理想。



《我和我的专业》
赵丹      20133668
    新闻专业之于我,犹如法拉奇之于风云采访,犹如柴静之于看见。
    这么说,似乎有些拔高了,不过没关系,做新闻尤其做记者,要的就是这股无知即无畏的劲儿嘛。
    今天我们的系主任海明爷爷让我们浅析对本专业的爱恨情仇,浅析哪够啊,不吐露个九曲回肠,惊天地泣鬼神的,哪对得起“新闻码农”这个称号啊。
    反正当年我就是凭着一腔热血选的这个专业,我觉得有趣,做记者有趣,做报道做调查去深入思考更有趣。有趣就够了不是么,柴静采访绿妖,问她为什么和盲眼诗人周云蓬在一起,她说,“王小波的小说里写,一个母亲对女儿说,一辈子很长,一定要和一个有趣的人在一起。”
     柴静问,没了吗?
   “有趣多难啊” 绿妖说。
     是啊,有趣多难啊,同样的,新闻对我来说就是有股冲动,我天生敏感好奇,高中毕业时,我的语文老师曾在我填好志愿后对我说过,你很适合新闻。我异常开心,虽然没考到理想的学校,但选对了专业,可能是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事情。我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合适,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热爱它并且希望投身它。以笔作旗,尽我可能的去影响这个社会,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变动,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事情。
      新闻专业,尤其是在西科大,用刘老的话来说,我们是走在国际前沿的教育方式(有点羞耻),因为我们有自己的通讯社,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媒体平台,我们自给自足,年级之间没有鸿沟,师兄师姐“传帮带”的传统也一直保留着,因此也建立了不少革命友谊,这在其他专业很少见的。正是如此,不少师兄师姐靠自身努力有幸进入新京报,新华社等国内一流媒体入职,接着还心系我们,帮着介绍实习机会,我在2015年暑假有幸进入上海第一财经实习也是师兄的功劳,为此,我很感激他。不少毕业生都会给我们系捐钱买书,有时候我觉着教研室里的那些书都闪烁着温情的光芒。
     我在这里不是刻意给这个专业套上神圣的光环,而是对我而言,记者是应该有与生俱来的使命感的。它并不荣耀也不光鲜,甚至大多时候都很灰暗,可能是踩着刀尖前行,也可能是戴着镣铐跳舞。
   我这个人挺好打抱不平的,遇见不公正的事情会忍不住想去管,如果我是一介普通百姓,别人会说,有你什么事啊。但如果我以后进了媒体,我想理直气壮的回应:我是记者,我有报道的权利。几年前,为了一张发票跟铁路局打官司并赢了的郝劲松曾经说过,“权利不去争取,就是一张白纸。” 而我想尽我的绵薄之力,试图在这张白纸上留下些什么。
   以上种种,可能矫情可能理想化,但都是我脑子里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一闪而过的东西。在中国第六代导演里,我很喜欢贾樟柯的一段话,在此共勉:
    「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些非常彪悍的个性的人,彪悍到可以独立的与这个时代共舞,参与到里面,改变它,影响它。而不是穿上盔甲,说我是独立的,眼睁睁看着所有的事情覆水难收。”」


《我和我的专业》
赵丹      20133668
    新闻专业之于我,犹如法拉奇之于风云采访,犹如柴静之于看见。
    这么说,似乎有些拔高了,不过没关系,做新闻尤其做记者,要的就是这股无知即无畏的劲儿嘛。
    今天我们的系主任海明爷爷让我们浅析对本专业的爱恨情仇,浅析哪够啊,不吐露个九曲回肠,惊天地泣鬼神的,哪对得起“新闻码农”这个称号啊。
    反正当年我就是凭着一腔热血选的这个专业,我觉得有趣,做记者有趣,做报道做调查去深入思考更有趣。有趣就够了不是么,柴静采访绿妖,问她为什么和盲眼诗人周云蓬在一起,她说,“王小波的小说里写,一个母亲对女儿说,一辈子很长,一定要和一个有趣的人在一起。”
     柴静问,没了吗?
   “有趣多难啊” 绿妖说。
     是啊,有趣多难啊,同样的,新闻对我来说就是有股冲动,我天生敏感好奇,高中毕业时,我的语文老师曾在我填好志愿后对我说过,你很适合新闻。我异常开心,虽然没考到理想的学校,但选对了专业,可能是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事情。我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合适,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我热爱它并且希望投身它。以笔作旗,尽我可能的去影响这个社会,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变动,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事情。
      新闻专业,尤其是在西科大,用刘老的话来说,我们是走在国际前沿的教育方式(有点羞耻),因为我们有自己的通讯社,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媒体平台,我们自给自足,年级之间没有鸿沟,师兄师姐“传帮带”的传统也一直保留着,因此也建立了不少革命友谊,这在其他专业很少见的。正是如此,不少师兄师姐靠自身努力有幸进入新京报,新华社等国内一流媒体入职,接着还心系我们,帮着介绍实习机会,我在2015年暑假有幸进入上海第一财经实习也是师兄的功劳,为此,我很感激他。不少毕业生都会给我们系捐钱买书,有时候我觉着教研室里的那些书都闪烁着温情的光芒。
     我在这里不是刻意给这个专业套上神圣的光环,而是对我而言,记者是应该有与生俱来的使命感的。它并不荣耀也不光鲜,甚至大多时候都很灰暗,可能是踩着刀尖前行,也可能是戴着镣铐跳舞。
   我这个人挺好打抱不平的,遇见不公正的事情会忍不住想去管,如果我是一介普通百姓,别人会说,有你什么事啊。但如果我以后进了媒体,我想理直气壮的回应:我是记者,我有报道的权利。几年前,为了一张发票跟铁路局打官司并赢了的郝劲松曾经说过,“权利不去争取,就是一张白纸。” 而我想尽我的绵薄之力,试图在这张白纸上留下些什么。
   以上种种,可能矫情可能理想化,但都是我脑子里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一闪而过的东西。在中国第六代导演里,我很喜欢贾樟柯的一段话,在此共勉:
    「 “我觉得中国需要一些非常彪悍的个性的人,彪悍到可以独立的与这个时代共舞,参与到里面,改变它,影响它。而不是穿上盔甲,说我是独立的,眼睁睁看着所有的事情覆水难收。”」



我和我的专业
李佳   20133305
从大一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经历了3年的时间,感觉有很多做过的,也有很多没做的。
在临近大四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尝试过,很多东西没有自己单独去完成过。在专业里面应该是属于那种游离的人吧,算那种存在感不强的人。
大一的时候在青梅,算是接触了不少的学姐、学长,但是交往不深,但是对于青梅这个媒体还是很关心的,呆了1年多的时间,退了出来。在大二开始在广播慢慢地接着学姐后面做责编开始慢慢有了归属感,听到自己做的东西感觉还是比较有感觉的。然后加入了电视,虽然说当时的电视还是比较混乱的,但是只要你愿意学东西,毕竟还是能有收获的,跟着去拍摄的演播厅了几次,里面的机器差不多都摸过了,后来跟着去广播录音,录音的机器也看了个七七八八。大三开始带学弟、学妹,终于有点懂当初那些带我们飞的那些学姐、学长的心情了,刚刚开始吧,还能理解。到现在,我已经在第三年的最后了,准备开始去实习,去看看真正的媒体是怎么运作的。
我想,我在新闻专业学到的最重要的应该是“怀疑”吧。从一个以前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性格变成了会质疑,有问题的人。在以前,看到新闻,说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不对、怎么怎么坏,我们会看着就是这样,现在我们会想一下为什么这人要这样做,发现有些事情并不是纸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感觉这对于我看待事物很重要。


我和我的专业 卢星宇 20133343

       马上就是新闻系成立十周年了,而我已经在这个新闻系苟活了三年了。三年前填志愿的时候,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都是我的第一志愿,我一直不敢说出来,因为我觉得是一种耻辱。毕竟和许多调剂过来的人比,我的专业成绩是无法直视的。当初也并不知道什么“无冕之王”,只是因为“学新闻”这仨字听起来特牛逼,而且不怕谁笑话,我当时还有真有那种“改变世界”的新闻理想和抱负,其实这是一个不经过大脑思考的傻子的傻抱负。我高三的时候,有一次指着《新闻联播》里主持人对我爸妈说,我以后就坐这儿,把我妈乐的,夸我有志气——简直too young too simple!
      后来,我就进了的新闻系,又是西科青梅,又是学生实习平台龙新通讯社,又有一个经历丰富又负责任的系主任,当时心里就四个字:太牛逼了!我就庆幸自己运气好,遇到的班主任、系主任都是负责任的老师。
      再后来,待得愈久愈是发觉,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这是真理。
      三年了,我学会了什么?我也说不清。关于专业知识,我自认为连个皮毛都没学会,很羞愧。不过至少在这三年中思想成熟了一些,知道了读书的可贵,学会了思考,认清这个社会的许多丑恶面,当然这些改变一部分是由于自年龄的增长,另一部分不得不说是我在新闻系学到的。然而,思想的成熟带来的是对现实的恐惧和逃避,我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两年前我还在想以后做个记者啥的,现在的我对当记者是拒绝的。大多有新闻理想的记者,拿着买白菜的工资,操着卖白菜的心。真正的理想,大多都站在了金钱的对立面上。我不想做记者,并不是因为怕自己受不住诱惑,只是我每天都懒得读新闻,更别说写新闻了。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消化实在是太累,这样寿命会缩短吧。
       总之,新闻系很厉害,就算有很多不足,也遭人质疑,在我心里它还是很厉害。我很幸运能较为顺利的苟活了三年,只是由于我自身的原因让这份好运气变成了我生活的累赘和折磨。希望我能顺利地苟活这四年,只要四年,不能再多!


我和我的专业
陈思言 20136332
今年是我进入新闻系的第三个年头了,对于新闻,我还是有很多想说的。其实一开始,并谈不上热爱或厌恶,对这个专业也 只是停留在“记者”这个印象上。
在进入这个专业后,我在三年的学习中,才真正了解到这个专业,到底是什么。每个专业都有优势和劣势,但仅仅通过未来的工作水平或者工作前景来评价一个专业的好坏,是毫无意义的,尽管这的确是残酷的现实。
大一的一年,我老老实实的完成了专业的各项任务,参与了很多活动,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大二,逐渐懈怠下来的心总是让我感到疲惫,最后总算也差强人意的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大三上学期,学会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自己读大学,读这个专业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龙老师以前总说我们浮躁。太计较得失,太过于衡量一个专业的好坏,前景反而阻碍我们对于这个专业的认识和了解。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从一开始我懵懂的跟风说想考研,到最后真的决定要考研这个过程中,我好像慢慢了解到这个专业的意义和跟深层的东西。虽然说,选择考研一部分原因还是妥协于现实的就业窘境,但是打从心里面去了解去认识这个专业的感觉跟被动了解是不一样的。
我以前总喜欢计算成本,总想着我交了多少学费,学了多少知识,心中难免有落差感。后来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总算是点醒我,有的时候学到的东西可能会在很久以后才显现出来,又或者是你以为你一无所获,但是你其实学到了很多。


我和我的专业
王爽 20133317
无论是新闻学,还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在我打开录取通知书之前,我想都没想过。其中的纠结和无奈就不说了,总之,最后我很庆幸我留在了新闻系。
老刘布置这个500字的小作业时,我脑海里最先出现的就是四个字:弥补落差,这是新闻系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为了弥补专业教育和行业需求的落差,老刘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龙新通讯社的实践当中,办报纸期刊,做广播电视。我在龙新时报待了三年,找选题、采访、写稿、改稿、排版、印刷、报评会,这中间的经验是在课堂上没法获得的。单一的技能训练不能满足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需求,于是,老刘开始了他的全媒体计划。虽然五个媒体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缺少联系,但终究我还是因为这个全媒体开始学习视频音频的制作。龙新通讯社基本上占了我2/3的周末,我对它恨得牙痒痒,但我也很清楚自己在其中的收获。
另一方面,就是弥补新闻理想与社会现实的落差。我不知道有多少原本就有记者梦的同学,在专业课上被老师们点燃了自己对新闻的激情。至少在大一经历过老刘“洗脑”式的教育后,我也开始有那么一点点新闻理想了。但有时候,课堂上带给你的热血澎湃往往敌不过现实泼来的一杯冷水。
与其因为现实而消磨自己的理想,不如换个角度想想,用聪明一点的,不那么直接的,不那么尖锐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毕竟,如果现实已经很理想了,理想就不再是理想了。


我和我的专业
朱仁20132779
来新闻专业两年,世界突然变化的很,转眼老刘家都要添二胎了。老刘尽管不同意很多政策,但这个政策自己却很早践行。老刘说“我虽卑微,但我孤傲”,老刘总是敢为天下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斗士。
是的,专业不重要。这是个颜值其次,关键要看气质的时代,而老刘的气直接影响了专业的气质,也影响了我们的气质。老刘说我承认自己丑,但我心里不这么认为,当老刘的一张笑脸成了表情包甚至贴在了特别制作的毕业服上时,老刘仍然在谈笑风生,老刘说自己当年读博时是很抢手的班草,好几个女的提出要求亲吻她,老刘说他断然拒绝。是的,老刘是大度和果敢的。我们是追求真相的,我更是相信老刘的,他又没有很抢手变得倒不重要了,关键是老刘直面自己的容貌比较英俊的事实,仍然能说一句“曾经的我很抢手”,二这样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老刘的人生并不惨淡,但他是勇士无疑了。是的,老刘散发出的魅力足够吸引人,这影响着新闻系的气质,面对困难,我们谈笑风生,毫不畏惧。
老刘的目光是长远性格是坚毅的。老刘说自己从初二开始写日记,每天都写,一直写到现在。老刘说自己的日记存到孙子辈去拍卖,能发家致富,老刘说如果告诫自己的儿子也坚持写日记,那么儿子的孙子就可以拿儿子的日记拍卖,然后发家致富。是的,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说的道理正是从老刘的小处看起,可以学到一个人需要眼光长远,不断坚持原则的好品质。
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也是专业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客观,真相,人生已经足够惨淡,学学老刘的淡然,坚毅和目光长远,不停地向前,向前。这是我和我的专业。


姬亚亚:我和我的专业
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am crazy about a black box, you know, it's television. I usually think I can speak in the screen, because I think it's so cool and I figure everyone has the dream to show yourself to all of people. Therefore, I made a choice about my future that I want to be a host. When I was faced with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 think I must follow my heart, just one more time. Finally, I convince my folks to support me to study the presiding, but they went back quickly after a while, because they also think steady art will no future. So, I just continued to study hard in order to pass the examination, but I never give up this crazy dream. When I filled out the form of application, I choose the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cience, because this major's name has a word--television, it's I am crazy for, and this time my folks were not opposed.
But, when I really start to study this major, I think I was wrong, I had a big mistake, I suspected I was cheated by this major, because the course we studied between the major's name was not correlated, so I figure television this word is an ornamental in the name, and in fact, he should be called the journalism. Yep, for as you see, my major tricked me like a brutal fraud, and my dream broken again and again.
Now, after three years of study, I seemly to be a bit in love with this major although I still don't understand a thing and I will not work in this industry about the journalist, speak the truth, I feel I learn so much knowledge and gain so much skills in this major, for instance, it teach me how to analyze the problem stand in an objective stance, how to treat everyone fairly, how to be a person of integrity. This knowledge not only belongs any subject, but also is useful in every step in your life.
Finally saying is, for my subject, I just want to say thanks. Although it not decides my job in the future, it has some impact for my choice, when I am given choose between the true and the false, my subject will tell me to choose the true; when I am given choose between the emotional and the rational, my subject will tell me to choose the rational; when I am given choose between the bravery and the cowardice, my subject will tell me to choose the bravery; then, this choose will become my life, the life is always affected by my subject.


白洪全 20133302

谈谈对于专业的想法?老实说,关于这个话题,自己也是毫无头绪和逻辑可言。
嗯,广播电视学,学校和专业都不是第一志愿,对于专业几乎没有认识,顺其自然吧,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这个专业,从大一到大三,对于这个专业也是从无知到了解到一点皮毛而已,毕竟新闻这个行业,涉及到许多的方面,越当我们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体会是多么的狭隘,有些道理往往都是在走过许多歪路后,摔得个头破血流后才能领悟的。不能说自己有多么崇高的新闻理想新闻理想,但至少自己对于新闻这个行业还是有着一份敬畏之心,新闻工作者要懂得后果的严重性,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公正。不敢说自己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但至少会朝着这样的目标前进。
同样,在得知会有龙新通讯社实习的时候,也是一脸的茫然,通讯社?毫无概念。浅显的了解后自己选择了广播。从一期节目选题的甄选到一篇稿件的完成,从录音再到后期的剪辑,只有自身参与进来才知道其实远远不止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可以说通讯社事一个很锻炼一个人能力的地方,每期的选题会和点评会,不仅是检验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成为节目的缔造者。
不敢说自己这大学三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毕竟都太浅显,但至少学会了去思考,不再一味的吸收他人的想法。如果要问我是否会从事这个行业,现在还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也许越是了解这个行业便越是多一份顾虑。

毛慧
这个规定的题目只能让我想到“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但我和新闻系迟早都要分隔  就是明年这个时候

对于新闻系 真的有好多要说的  
我看着其中的运作 看着大家的努力  认真 刻苦 甚至是有些小懒散 都是新闻系的一点一滴  … 但是人就是有这个毛病:真正到了关键时刻 不是爆发就是沉默

我现在就想沉默 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其实我挺想当一个记者的 我一直觉得记者是一个需要社会责任感的职业 每当我说我学新闻的时候 别人都问我以后是不是要当记者 我说不是 我没有那个社会责任感 对方就会说记者辛苦什么的云云 不适合女生

其实我不怕辛苦 也有责任感 但是社会上的记者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所以…

学界一直有一种说法 你必须有某个精通的领域才能做一个好记者  那些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做记者很容易 但记者精通某个领域却很难 所以有专业知识的人要做记者比学新闻的要容易
我不同意这一点
也许写一篇报道是很容易
但是那种责任感和一碗水端平的客观真实却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其实大一很后悔选了这个学校 真的太远不方便 但是现在反而开始舍不得
不知道够不够500了 应该差不多吧 少几个也没关系 真正想说的已经表达了 不在乎那几个字了

我和我的专业
20135367王玲灵
  刚听到这个作业时我有些不知所措,感觉自己几乎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但六月这个栀子花开的季节,伴随着学长学姐的离开,难免叫人有人感伤。再过一年我也将离开这个自己播撒过青春的地方。而我的专业,在我的大学里面与我是密不可分,共生共存的。
【转专业】
  从时间上来说,我在新闻系的时间,比我的大多数同学来说少呆了一年。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如果我从一开始就在这里的话,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当初决心转过来,就是发自真心的喜欢传媒这块,不喜欢理工科那种索然无味的东西(对我而言)。过来上课后,我发现我们新闻系跟理工科专业上课的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许习惯了理科课堂的沉着死寂,突然感受到课堂老师和同学的积极活跃后,还真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不过我认为,这一点对我还是有很好的影响的,从以前不会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我,逐渐适应开始表达开始和人交流想法。如果从来一次,我也不会后悔当初转专业。
【写评论】
这两年,在专业里经历过的折磨还是很多的,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大二刚转过来时候的评论课,对于我们转专业的人来说,一学期比同学多修十门课还要加上以前从来都没有发表过的评论任务,那学期几乎是累成狗的。可现在回想起来,也感觉到无比的充实,痛并快乐着。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发表,以后写简历又多了可写的东西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祝愿】
今年是我们新闻系建系十周年,或许在外人眼里看来,工科学校的文科专业不受重视,但我们系的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却让我们系在这十年里蒸蒸日上,这与我们可爱可敬又可恨的系主任是密不可分的。学期初,听到刘老要走,心里面还是很难过的,甚至有种感觉新闻系前途堪忧。不管怎样,作为新闻系2013的一名学生,不管走到哪里,我始终会以最好的祝愿,祝福我们系长久强大的发展下去。

杨婷:《谨遵刘老圣谕写了这份反思希望不被查水表》
刘老总是喜欢这样安排作业,给百忙之中的我一个猝不及防的惊讶。
和以往相比,这次的题目更是离谱——我对专业的认识。我能怎么认识呢?好比在相亲路上邂逅一足以使人心神荡漾的男子,我也不过只能从其外貌、穿着、甚至是在一声“你好”中判断出此人多半是个儒雅的人,但只是因为在人海中多看了一眼,我又何从知晓他究竟是不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同理,我现在所学的新闻专业,正因为其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日新月异的特点,于我此等入学两年的“懵懂”者而言,洋洋洒洒千言万语也只是虛言其表。
当初来学习这个专业,多有受刘老声誉的蛊惑——尝闻刘老是个敢言敢当、学问精深的教授,更有三言两语说尽时事的大局观。刘老门下弟子众多,各有特色,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然而“蹲坑”愈久,愈发觉得暗无天日。可能书生意气指的就是自己单纯的以为“妙手著文章”,能够借着自己一腔热血和愤世嫉俗的精神,说尽天下不平事。贤人曾言,今日的新闻就是明日的历史,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笔下的事实,不仅仅是对时人负责,更要接受历史的审判。真实是新闻的灵魂,但是真实的世界往往因为太残酷而让人不敢直视:学术领域沦为官员弄权的圣地,法律是当权者肆意践踏的地狱,莫须有的罪名在今天已经是一种常态……呵,所谓太平盛世上演着的,不过是历史上那套让后人扼腕叹息或是声泪涕下的闹剧!
刘老总说今日中国最缺的就是“德”,对此我深表赞同。但是每年依然有那么多的新闻工作者在一线记录着更为残酷的事实,除了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我从来没想过要去从事这样的记录,无他,怕死而已。在这个不尴不尬的时代,大学生们的生存境地也很艰难,承载着建设国家的压力却没有拼上前线的动力,理工科还好,文科生建设国家不过靠着一笔写春秋,怎奈今上不肯兼听,多少学富五车的人在牢骚中度日,而我这种屁民却连牢骚也没得发。
我从来不是有大志向的人。听一夜小楼风雨,看一朝春巷杏花,如此而已……

左淇:我和我的专业

       刘老师总是会出些这种看似简单但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在大一迷茫的时候想,我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这么累又感觉没什么用。但我从来没想过,因为从高三我就决定了我要学这个专业,并且因为缘分来到了西科大。今天再思考这个问题,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反思吧。
       在学校学习了3年,我对这个专业的态度每一年都在发生着改变。大一的时候,因为想多学点东西,我一进通讯社就报了周刊,那时候写稿非常认真,虽然写东西慢,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稿子要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并且因为怕误报,会去看大量的书和报道,有着非常崇高的新闻理想。后来时间长了,加了学校的一些部门忙不过来,再加上我不太喜欢纸媒内部的压抑的氛围,总之就是忙加懒,我就退了周刊去了自认为环境比较轻松的电视。到了大二,虽然每天学习专业课的知识,但新闻对我的影响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大了,我不会再去主动关注新闻,不再喜欢主动看书,虽然每天都很累很忙,但那一年是我对这个专业最敷衍的一年。大三,我负责了电视,重新整理了龙新播报,发现了大量问题,我开始思考我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带给我了什么,我又能带给这个专业什么?
       在周刊,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我本是个不是那么爱看书的理科生,对历史文化等东西了解的少的可怜,这个专业教会了我思考。写新闻,从报选题开始,就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过程,而写稿更是。周刊的稿子虽然是关于传媒的,但每一次我在深挖一件事或一个人背后的故事的时候,我都会受益匪浅,我觉得那不只是写稿的过程,更是我愿意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是我学别的专业学不到的。
       都说新闻人需要是全才,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也认为是的,所以在这条路上我还有好多需要学习的。虽然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选择从事新闻,但这个专业带给我的是我毕生受用的知识,是一个新闻人应有的素质。不论现实是怎样,新闻理想是不能没有的,走到哪都不能忘了初衷,学习的路还很长,加油吧。

我和我的专业
李正源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所学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在三年的学习期间,较为系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知识固然是相当重要,但在大学期间,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如所想的那样。高三毕业,所有人向往的大学可能跟我都一样,就是所谓的各种遨游,聚会打游戏做运动甚至谈恋爱等等。事实确实也是这样,对于我们专业来说,专业课的学习大多时候都是比较枯燥的,而对于我这样一个“自由的体制外的人”来说,遇到一个严格的系主任就是一件有点悲伤的事情,系主任是河南人,刚进来的时候也什么都不懂,本来读大学就是件高大上的事情,所以从第一天的新生见面会开始,我就觉得系主任是一个要求高负责人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年男子。但是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一开始基本上就没有认认真真去学习过,一方面玩心太重,一方面是对于我所学这个专业并没有多少信心。当然兴趣也是一个方面,当初也有想过转专业的事情,后来觉得太麻烦也没有去做,想想现在毕业都难,还是有些后悔没有好好上课,好好修学分,现在去做感觉会有一些晚了,毕竟暑假开始,大多数同学都要开始去实习了,而我还要好好去考虑大四重修的事情,很多事情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所以还是要尽量想办法来弥补,我和我的专业,对于我来说,我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不管是什么角色也好,也应该负起这个责任,还有一年,希望全力以赴去弥补之前三年的空白,努力平安毕业。

作业:关于新闻系的一点思考和体验总结
新闻1302 宋晓璐 20136852

①从客观技能来看:大学三年里,加入了龙新通讯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写作价值,掌握了部分技能,专业并没有要求我们学这个学那个,但是它确实成为了某种督促我的力量,让我不断的锻炼自己,学会客观真实地报道事件,进行写作,在这点上我感谢专业。
②从专业体验来看:虽然当时因为选错了专业而头痛不已,但大二时面临转专业的抉择,一思量道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所以果断放弃了这种念头。每次听到有朋友热血沸腾地谈着什么新闻理想和新闻自由,我的心就会特别疲惫。可能是我的觉悟还没有上升到人类关怀那个层次吧,我的注意力从始至终都在围绕着一些花鸟风月的东西打转转。
自我感觉,新闻系的课都算是无功无过,但都有一些通病(这也是长期存在于我国普通大学中的现象):老师随意教,学生随意听。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有的照本宣科,有的撒手不管,有的无视教科书凭借自己的经验授课……对我来说,收获最多的是大二时开设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课程,使我对中国现当代小说有了一些兴趣,至今未改。所以开设专业之外的课程,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也要遵从开课老师的意愿(例:有老师完全被逼开课,所以讲得很不情愿,学生听的很不情愿,最终只是白交学费)。此外,加入这个系最大的收获,回过头来反而却是那些让我发表任务和背诵任务,在这里要感谢在西科大受难的耶·海明·稣·刘。
③从个人总结来看:新闻系让我感觉到这样的一些气质:不安、急促、刺激、未知。很遗憾,这四个词跟我真是投不到半点机,所以注定我跟这个行业无缘,鉴于自己未曾在新闻行业实习过,所以也没有什么经验好总结。但新闻系却让我收获了巨大的财富,比如说把新闻的思维代入写作,可能我自己也没有发现这一点吧,但前几天确实有人跟我这样说了。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09:10:45 | 只看该作者
浏览完两个班级的作业,不得不非常遗憾地说,当时听课的同学很少,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布置这个专业,只听到了是作业,所以不少同学开始当作毕业感慨了。当时我们在讲新闻学教育,学生要热爱新闻事业,学好专业知识,才能实现新闻理想。现在看来,写得不错的作业有,但很少,并惊讶杜锦瑞的“退隐”宣言。不少人在感慨,声言怕挂科才写这个作业。如果我没记错,这次我没亮出挂科的撒手锏吧?
作业看出课堂的学习状态。个别同学,还忘记写作业了。
这样的状态从作业里一览无余。对我而言,浏览后,伤感多于喜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