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33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69期《龙新周刊》”谣言‘肆’起,假新闻就是’欠打‘“

[复制链接]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2:4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段茜 于 2016-5-19 22:44 编辑

万象


1.

记忆深处碗茶香

文/段茜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京味儿十足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展现了老北京胡同儿里的儿时记忆。其实不仅是一大碗茶,就连一块扒糕,一只纸鹤,一对银镯也都浸润着童年的乐趣。童年的玩物,带来的不仅是儿时的欢乐,还承载着弥足珍贵的童年记忆与难以言说的念旧情怀。

原生态的“锅锅宴”

李菊芳生活在一个三世同堂的普通家庭里,家里三个不同年龄层:50、70、90年代交织在一起,共同享受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李菊芳和大多数老人一样,出生并成长在农村,而现在却与子女居住于都市之中。
“那个时候哪里有什么玩具啊,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奶奶李菊芳回忆着自己的童年。50年代出生的她,正逢新中国建设初期搞公社运动。“我是家里的老二,自打我懂事起,约莫也就是六七岁,最大的任务就是照顾弟弟妹妹。那个时候粮食紧缺,又遇到大干旱,许多人都饿死了,没有奢求过玩什么,只求活着吃饱穿暖。”
“当然,孩子嘛,谁不想玩呢?在弟弟妹妹稍大些的时候,我们就和其他小孩一起跑到山上去玩,玩你们现在说的‘过家家’。家里烧饭的柴火都是山上捡来的,孩子们当然知道啊,于是就在山上捡树枝烧‘锅锅宴’。没有砖块儿,就捡些大石头来围出一个小圈,把捡来的干树枝放进去,点燃火,先把灶升起。”
“现在年纪大了,许多东西都记不起来了,但是小时候玩耍的那种快乐还是忘不掉。”。虽着年龄的增大,李菊芳对童年的记忆逐渐模糊。虽然她很难再记起某一个具体的实例,但童年时快乐的经历却忘不掉。
“小孩子都是好吃的,我们兄妹几个小时候看见人家吃东西就会吧唧吧唧嘴。”
“嘴巴馋了想吃东西,粮食本来就吃紧,如果偷吃肯定会被大人骂,不到开饭时间也不敢给大人说饿,大家都很懂事。可是小孩忍不住呀!我们就拿着镰刀,钻进竹林,找新笋。但并不是要挖笋,这在当时是要受处分的。我们呢,就拿镰刀在新笋的根部旁挖,挖随着新笋一起出来的笋虫。虽说是虫,但它的肉在当时看来很好吃,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把笋虫挖出来后,我们就拿到‘锅锅宴’上烤,烤出来的可香了!若是有人偷偷从家拿出来辣子或盐巴,那他就成了其他孩子被讨好的对象。除了笋虫,饿了的时候还会咬一种根部酸甜的草,拿来解馋很受欢迎。”
“还有我的六弟,他是家里的老幺,我们相差10岁,所以他几乎都是我带大的。他小的时候很调皮,很喜欢玩闹,我们其他大的几个(兄弟姐妹)就给他做了一个弹弓。这个弹弓他很喜欢,一直带着,但后来一次发洪水,房子全冲跨了,弹弓也没有了……”

“峨眉飞侠”的英雄梦

李菊芳的儿子张国云,72年生。与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生于农村,最终定居于城市。
“家里有兄弟两人,我是弟弟,因为比较调皮,所以多数情况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在城市。因为当时父亲在城里上班,生活条件要比农村里好不少,所以几乎没受什么苦。放暑假寒假的时候回到村里。哦,对,那个时候供销社还没解散,我们不叫村,都是生产大队,我是七大队的。”,张国云颇为兴奋地说。
“在城里的时候,父亲管得很严,都不敢怎么玩,只有放假回到乡下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每个月生产大队都会组织我们看电影,每当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提早来到空旷的坝子里,期待着电影的开场。印象最深的电影就是《峨眉飞侠》,当时很爱看。小时候不懂事,看了之后就希望自己也能像峨眉飞侠一样飞檐走壁,有一个英雄梦。可能也就是十来岁的样子,适逢暑假我回到乡下,和一群男孩拼勇敢。我们来到一个小山崖,想模仿《峨眉飞侠》中的大侠一样从山崖下一跃而下。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男孩们一个个试着从山崖下纵身而下,我打头阵。从山崖向下跳的一瞬间有点恐怖,可落地后平安无事便收获了大大的满足感,尤其因为是第一个尝试并成功的,便瞬间感觉自己几乎成了英雄!但后来因为玩这个游戏时有小孩摔伤了,就被大人们勒令禁止这个游戏了。”,张国云沉浸在回忆里。
“每个小男孩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梦。我那个时候是峨眉飞侠,现在的小孩可能是奥特曼、变形金刚之类的,但不论是哪一个,对一个小男孩而言,它都陪伴了自己的童年。”

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洋玩具”

李菊芳的孙女张汶利,98年生,这个家庭里最小的一个。她从小在城市生活,除了清明、春节祭祖外几乎没在乡下住过,不过这个家庭乡下的房子多年未住人,几近危房。
“我的性格比较像男孩子,所以小的时候跟爸爸很能玩到一起去。除了芭比娃娃、魔法棒之类,我更常玩的还是滑板、轮滑和射击。”,张汶利爽朗地说。
“第一次滑冰还是幼儿园,也忘了当时喜不喜欢,反正去了溜冰场的第二天我就买了溜冰鞋。从双排换到单排,一玩就是好几年,有时这甚至成了我的代步工具。爸妈比较宠我,几乎每次周末都能买到新玩具。印象最深的就是5岁的时候买足球,买完后我一直盯着足球走路,一转弯爸妈就消失了!吓得我哇哇大哭,父母闻声而来,原来是我太专注玩具而走岔了路。”,说到这里,她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
“爸妈都很有童心,许多玩具他们都和我一起玩。就像那个钓鱼的玩具刚出来的时候,老爸把它奖给我考双百分。当时一家人比赛一分钟内谁钓鱼钓得多,超级好玩。还有积木,我在玩的时候爸爸会在旁边指导我怎么不塌。周末去游乐园玩的时候,父亲总是爱带我去射击,第一次尝试就全部射中,我便爱上了这个游戏,可惜现在视力不好了。”
“也有一些玩具是自己做的。在电视上看见古装剧里有秤杆,我就让外婆教我做了一个小秤杆,虽然秤不准,但是十分好玩。”
张汶利的玩具是一家人中童年时代玩具最多的,玩得最舒服的。“土”玩具、“洋”玩具虽不同,却同样陪伴了欢乐的童年。相对于张汶利充满“洋”玩具的童年而言,奶奶与爸爸的年代虽是“土”玩具,却也玩得相当开心。
“那个时候,我的许多玩具都是自己做的。在家里东翻西找,找出一截铁丝,把它弯成圈做成铁环,找一个木棍,木棍上加一个铁丝勾,这就是滚铁环。还有弹弓,最简单的就是找个树杈,绑上橡皮筋。但是想要做一个好的弹弓,找到好材料实在不容易。但看了峨眉飞侠后最受宠的就成了木头枪。我的第一把木头枪是家里做新的脱皮机时做的,我央求了许久爸爸才同意。那个时候一把木头枪就是男孩眼中的珍宝。”,谈起自制的“土”玩具,张国云立即神采飞扬起来。
“锅锅宴”、“峨眉飞侠”、滚铁环、芭比娃娃、积木……无论玩具的形式怎么变,都以不同的形式住进每个时代人的心里,或甜或涩,或醇或淡,就像胡同口儿那大碗茶,一直晃晃悠悠,随着茶香飘入了记忆的最深处。


2.

热血动漫,带给现实的纯粹理想主义

文/赖香 1502

说起动漫,人们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出口国和动漫生产国,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动漫王国”。其动漫在全球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很多经典的日本动漫作品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活。
而在纷繁复杂的日本动漫中,有一个类型的动漫尤为突出,这就是热血澎湃、充满激情的热血动漫。热血类动漫的生命力似乎尤其旺盛。从流入中国的角度来看,从80年代的《圣斗士星矢》、《七龙珠》,到90年的《灌篮高手》、《幽游白书》,以及当下依然风靡的《海贼王》、《火影忍者》,几乎每一个年代都会留下几部在具有重大影响的日本热血类动漫。

沸腾热血不止

所谓的热血是令人兴奋的,充满激情的,通常是由亲情,友情,爱情,和理想的的追求等元素来启动的,热血动漫与这种情绪隐线能够传输故事,如以探险,运动,战斗,为题材,最终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其内涵的某种精神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而这样的共鸣,总是有效而持久的,这也是热血动漫能够连载数年的原因。
2015年8月7日,《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在日本本土上映。据调查,在日本公映期间,19天票房破20亿日元,创下火影剧场版系列票房纪录,同时赢得97.5%的满意度。不少观众纷纷表示,陪伴一代人成长的“火影”在《博人传》中已升级为人父母,“鸣佐合体,打斗场面燃爆了”,热血又催泪的故事让影迷感动不已。此次的火影剧场版由漫画的原作者岸本齐史首次亲自操刀担任监制,该片自上映以来,在美国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ES)网站的新鲜度评分达98%,一个半月的时间票房突破2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6亿),超过前作并创下本系列的最高票房纪录。
作为日本经典热血动漫的《火影忍者》,在全球均拥有超高人气和影响力,系列漫画连载15年,并于2014年正式完结,TV版动漫连载600余集。在中国,“火影”亦拥有众多粉丝,之前《博人传》有望引进的消息一经传出,在网上立刻掀起期盼热潮。“16年,我欠火影一张电影票”“组团去影院给鸣人随份子”等网友激动的回应。《火影忍者:博人传》自2016年2月18日上映之后票房也破亿,相较于以往《火影忍者》系列动画电影,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成绩。
同样的,另外一部日本经典的热血动漫《海贼王》,也已经连载18年之久,并且在世界上已有30多个翻译版本发行,累积发行量突破2亿册。在日本,它甚至成为了“人权教育”的教材。日本曾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内容为“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阅读哪一部漫画”,而最终的结果《海贼王》位居第一。而之所以选择了海贼王,20岁的年轻人表示“海贼王对于友情的重要和正义是什么有很深的描写”,30岁的人群认为“这部作品是人生的教科书”,40岁人群则表示“希望通过海贼王让孩子了解同伴的重要”。
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曾经做过一期纪录片,探讨“ONE PIECE(即《海贼王》)对日本人的影响秘密何在”。纪录片中,对《海贼王》这部作品进行了一项受众分析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8岁以下读者占12%,19到29岁占比43%,30到49岁占32%,50岁以上占13%。可以发现,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只占一成左右,其余将近九成都是以二三十岁以上的成年人。
纪录片中的网络论专业学者安田雪教授,从人与人的羁绊角度解读了这样的热血动漫为什么会受到欢迎并引起共鸣的原因。她认为,然而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正在不断丧失,人们因此而焦虑。所以大多数的人们被漫画作品中坚固不摧的羁绊的魅力所吸引,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也不断寻求着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方方面面。
中国是日本动漫的重要市场之一,在中国,也有无数日漫粉丝。
豆瓣网友“Voll”说起自己作为一个漫迷的体悟:“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幻想世界,将单色的心灵绘成彩虹、将丢失的梦想一一补齐、将逐渐冰冷的季节火热燃烧起来,这是一个滚烫地热情似火的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太多幻想成真,在这里没有不可能事,那扇关闭许久的想象之窗被怦然打开。好像《纳尼亚传奇》中那个孩子,面对那个梦想的国度,流着泪说:‘我就知道这些是存在的!’即使被现实世界嘲笑和讥讽,我也不在乎。因为大家在这里找到那个遗失的缺口、那种简单纯净的快乐和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成长。”

魅力经久不衰

以友情、亲情、爱情为主题的动漫常常给人心灵以温暖与治愈。校园生活具有青春的活力,是纯真友谊的体现,校园也常作为日本热血动漫的主题,比如承载着无数80一代回忆的《灌篮高手》、《网球王子》。日本动漫的这些主题无一不解读着我们真实的生活,或许有将其美好化,但还是传达着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就如《海贼王》、《火影忍者》、《灌篮高手》、《龙珠》等动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放弃就有希望。以“友情、努力、胜利”的精神影响着几代人。
这样的日本热血动漫角色的动漫模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不受限制于日本文化。以《龙珠》为例,其漫画和动画片已授权输出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动画片在法国的收视率达 87.5%;在人口550万的丹麦,《龙珠》漫画的销量超过150万册;在泰国,盗版《龙珠》的出版社已达100家。到2008年底,《龙珠》在日本国内累计发行了超过1.5亿册,全世界的发行量则达到3.5亿册。这种创造性的模式随着日本动漫走向世界。贯彻动漫始终的勇敢、善良、奋斗、努力、责任的价值观也向全球读者传递,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读者都能在热血动漫中共鸣的角色。
在NHK纪录片中,接受采访的佐佐木先生,因为《海贼王》中的一句台词“我想活下去”,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观。在这之前,因为工作的失败经历,让他一度陷入低谷,认为自己没有生存价值,甚至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它(指《海贼王》)不只是一部漫画,更是一个讯息。”佐佐木收到了“我要活下去”这样的讯息,因此,找回了勇气,“不尽自己的全力拼到最后一刻的话,是对不起自己的。”其他的受访者也谈起自己对于看过的热血动漫的感悟,“更加珍视友情相信伙伴。”
这些日本热血动漫把观众定位为35岁以下的人群,有时甚至是全部人群,因此与中国动画片有着在风格上明显的区别。广泛的题材,带来更广泛的受众,情感的共鸣和默契的氛围,让日本热血动漫吸引各年龄层段的读者,不仅在日本,也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国漫异军突起

实际上,国漫也不乏良心之作。近几年如《十万个冷笑话》《画江湖之不良人》《狐妖小红娘》等国产漫画作品受到好评,吸引了不少的中国漫迷,《雏蜂》、《从前有座灵剑山》甚至“东渡”,打进日本市场。
在2015年11月19日,北京召开的腾讯动漫行业合作大会上宣布,由中日双方共同出品的动画作品《从前有座灵剑山》于2016年1月强势登录日本东京MX电视台、SUN TV电视台、KBS京都电视台、TV爱知电视台和AT-X电视台,这部作品成为第一部登陆日本电视台的国漫,这无疑是是对我国优秀创作者的一次绝佳肯定。
和许多日本漫画由轻小说改编的情况类似,动漫《从前有座灵剑山》改编自网络原创文学作者“国王陛下”创作的同名小说。不同于日本漫画市场中充斥的漫画的是,它以中国式仙侠文化为背景,辅以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具有中国武侠情怀的故事情节,并对日本热血动漫加以借鉴,融入搞笑、吐槽、解谜、反转等当下的流行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获得漫迷的认可。
“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希望国内动漫人能更多了解日本动画流程和规范,借用日本动画的宝贵经验来提升国内业界整体水平,为我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腾讯动漫的读者“衣衣”说到。
而细观这些崛起的中国动漫,可以发现,其实在不少地方都存在着日本热血漫画的影子。在《雏蜂》中,也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向日本经典热血动漫作品致敬的细节:女主琉璃形似《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绫波丽,墙上的标记与《攻壳机动队》中的笑脸男标记相近,武器浮游加农类似《高达》中的浮游炮……
《雏蜂》的作者孙恒对于国漫和日漫之间的关系,他曾 2013 年的一次采访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比如现在的自己,不再一味地叫嚣要超过日本动漫,而是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默默的守护国产动漫,让更多国人看到我们自己的作品。”
这到底只是“现象级”流行,又或是趋势所向,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实现国漫真正的崛起,也需要更多优秀的作品作为基石,需要更多专业人士投入心血和精力以浇筑。
中国知名漫画家穆逢春曾有言:“漫画,可能是为数不多理想主义者最密集的领地。”而热血动漫,则是以一种近乎纯粹的理想主义,牵动着现实的读者和观众们的心,让他们被现实调教出的冷血,在动漫中友情、梦想、信念的沸腾中,渐渐灼热起来。


3.
成功之道:剧凡理不凡

文/刘佳敏1401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近日,一部名为《欢乐颂》的都市剧正在各大卫视热播,播出不久便频频上微博热搜,成为网友们饭余茶后的热议话题。
《欢乐颂》是继《琅琊榜》之后再次备受好评的国产电视剧,被称为“国产良心剧”。截止到2016年5月5日,《欢乐颂》网络点击量已达45944万次,远超第二名《武神赵子龙》约14000万次,一部看似平凡的上海都市剧,却在全国奏响了欢乐颂之歌。

平凡生活意蕴真实内核

在霓虹闪烁、人头攒动的国际大都会——上海,五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同住“欢乐颂”小区2202楼,她们有着不同的背景、经历,但命运的相逢让各自的故事交织盘错,展开了一段繁华都市职场女性的奋斗物语。
《欢乐颂》描述了现代各个阶层都市女性的日常生活,涉及职场、家庭、感情等。剧情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制作团队良苦用心的成果,通过平凡的细节和内容丰富了每一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
光明网评论员唐平说道:“《欢乐颂》被很多观众评价为一部自然、真实的作品,有种够形象的比喻就是“地气接到了尘埃里”。这种真实感最直接的来源体现在角色塑造上,人物个性鲜明、饱满立体。”
同由小说改编的《小时代》与《欢乐颂》有许多相似之处,明星聚集制作精良,在同样的大上海背景下,由几个女孩在都市生活的友情为交织点展开故事,虽然票房不差,但也饱受争议。
来自观后感网的一名影评爱好者写道:“小时代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故事,奢华也好,物质追求也好,不能涵盖这个社会。我们没有生活在上海那种金碧辉煌的城市,我们没有那些令人羡慕的优雅与优秀,我们是芸芸众生中比最小的星辰还要微小的存在。与其说我是《小时代》迷,不如说我是郭敬明迷好了。”
相比《欢乐颂》的实实在在,《小时代》则过于脱离现实,一群俊男靓女在上层社会演绎着闺蜜苦情戏和权利纠纷,过分华丽夸张的场景刺激着人们憧憬的理想生活,但《欢乐颂》却毫无修饰地将不堪的现实演绎出来,刺痛人们的神经。
“小时代给我的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且里面的角色感觉比较作和小白,欢乐颂就不一样,欢乐颂的女主角更接地气,每个女性角色都个性鲜明。”四川传媒学院大二学生耕砚讲道。
与《欢乐颂》一样以平凡致胜的现代情景剧《家有儿女》,通过浓郁的喜剧色彩、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了两个离异家庭重组后的故事,平凡真实的情节透露出许多现实问题,带给现代家庭一定的启发。

艺术源于生活与高于生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我叫金三顺》等剧在各地的热播,韩剧已经不再仅限于韩国本土,俨然成为流行于亚洲各国的文化势力。伴随着这股浪潮,韩剧逐渐成为韩流风尚,影响与日俱增。
2014年《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大江南北,而炸鸡配啤酒的方式也成为了一种流行元素,连第一夫人彭丽媛都戏称说年轻时候的习主席像都教授。前段时间风靡全国的《太阳的后裔》同样俘获了很多女性的心,众多男子竞相模仿宋仲基一身帅气的军装打扮,吸引群众目光。
韩剧的剧情包罗万象,十分细致的面向各个阶层的人群。在国内,韩剧最主要的受众还是十几岁的少女到四十多岁的妇女,韩剧的逻辑性不强,剧情浅显,所以各种文化程度的女性都可以接受。
“韩剧不同于现实,它高于生活。韩剧所构造出的世界能满足人们对现实生活不满而产生的幻想。”央视记者秦春刚老师语。韩剧广受中国女性的追捧,在于满足了女性喜欢幻想的心理。韩剧的女主大多是普通姑娘,但却与一个高富帅演绎了一场美妙绝伦的爱恋,许多女孩心中都有一个丑小鸭逆袭白天鹅的公主梦,韩剧以极强的代入感满足了女性幻想,迎合了内心的憧憬和向往。
与韩剧发展方向有着明显差异的日剧,则一直行走在人文现实的道路上。日剧故事内容多样,以大众日常生活场景为主轴,着重于描述特定职业的职场生态,甚至性质偏向社会写实。
知乎用户熊小小谈道:“日剧的特点是纯粹和人文关怀,注重从每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个体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人与人的羁绊、梦想和现实的面对、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
日剧来源于生活,多以现实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赋予深刻的人生意义引发观众思考。今年4月14日,由日本Film Face制作的《垫底辣妹》在中国上映,讲述了原本不学无术的女高中生学年垫底,用一年的时间将偏差值提高40,最后考进庆应大学的故事。
中国高中生即将迎来又一次的高考之际,此时上映《垫底辣妹》十分应景,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激励作用。熊小小说:“日剧就像是一场自助旅行,我在看日剧,我也在找自己。”生活中不乏像《垫底辣妹》中女主一样的人,不爱学习,每天浑浑噩噩地追求个性的生活,所以观众愿意关注这部影片,因为在女主身上看到了自己。
日本电视剧是精神的承载与体现。从内容上看,它融合了东方的一般特性和日本本土文化以及审美情趣,它并不强调对现实的停滞和圆满,而是引领人们对自我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

以平凡取胜

凭借平凡主题和单调剧情的影视剧能够走红并非偶然,除了演员过硬的演技和制作方的大量投资,背后隐藏的是现代人生活价值观的体现。
曾经的《奋斗》是现代都市剧的里程碑,一群生活在北京的青年男女,住在废弃工厂的大厂房中,门口漆着“乌托邦”。《欢乐颂》则将人们带入现实,从梦想的“乌托邦”直面繁华都市光鲜背后的艰辛,坦言社会阶层的固化和存在。
青年一代多活跃于网络,成为在网络上播放的电视剧的直接受众。他们对现实问题有着最敏感和最直接的反应。生活中不论自己还是他人,多为普通人,荧幕上越贴近生活的剧情,越为打动人心,引发自我代入感。“当一些幻想型的作品没办法糊弄人的时候,大家就会关注现实型作品” 西南科技大学汉语言专李澜澜老师接受采访时说道。
李澜澜老师提到:“现实型作品会让我们正视一些东西,而正视现实是前进的第一步。《欢乐颂》把现实的很多我们不太愿意正视的毫不留情的说出来了,有点勇气。”
《欢乐颂》制片人侯鸿亮在接受搜狐网记者表示,这部剧还是有一点“乌托邦”的成分。5个女孩住在3个独门独户的房子里,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成为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他说:“现实生活中,这不太可能实现,很多时候,你连你们家对门是谁都不知道,大家都是关在家里。但是我小时候,一到饭点,到任何一个邻居家都可以去吃饭,所以我一看到剧本,就被戏里这种久违的邻里关系打动了。”
以剧中美好映射现实,带动观众反思社会问题。
“优秀艺术作品,能够让我们认清楚,我们生活的是什么样的世界。我们拥有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怎样才是健康快乐的。”李澜澜老师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曾说:“从另外一个意义讲,今天我们的青年并不缺正能量,而缺的是唤醒这种正能量的可能。”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拨动观众心弦,如同一淙汩汩清流在心间淌过。
世间百态,酸甜苦辣,尝过才自知是真是假。


4.
时代人物:亦正亦邪

文/杨桃1503

当周星驰耗费4亿人民币的新作《美人鱼》取得28亿的高票房时,漫威系反英雄《死侍》在北美火了。相比《美人鱼》而言,《死侍》的成本不过区区5800万美元,而在上映之后的仅仅10天,全球票房就已经达到了4.93亿美元。并且实现了全球票房三连冠的佳绩,成为北美史上第一部首周票房超过1亿美元的R级影片。这个与钢铁侠同宗但却不同道的另类超级英雄以其暴力、血腥、幽默的表演赢得了广大好评。
在众多欧美影视剧中,《死侍》只是众多反英雄的缩影,在近来,反英雄题材的影视剧已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如地狱神探、嗜血法医、自杀小队、夜魔侠等等。而在以前,超人、蝙蝠侠、雷神等超级英雄大大占据了人们的视线。那么为什么人们会一改传统的英雄视觉,转而更加青睐反英雄呢?

共鸣式的批判英雄

所谓反英雄片,维基上给出的教科书解释是这样的:有着属于反派的缺点,但同时具有英雄气质或做出英雄行为的角色。在上个世纪,由于两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各种灾难以及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使得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质疑,而作为社会中最为敏感的群体之一的作家有效的抓住了这个特殊的机遇。使得这一形象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中,尤其是战后在美国各类小说中,“反英雄”成为了美国作家笔下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不再如传统英雄那般尽善尽美、勇敢正直。在小说《二十条军规》里的尤索林以及《在路上》中的迪安等人就是这一时期小说作品中比较典型的反英雄角色。
不仅是在文学作品中,在现代好莱坞大片中的反英雄形象也深受观众的喜爱。而反英雄之所以如此受观众喜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反英雄的角色形象中,脱离以往超级英雄的十全十美,转而着眼于大众化的角色,在超级英雄的基础上添加了大众化的因素。许多网友也说:“反英雄性格上的阴暗面是存在于每个人性当中的,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处在灰色地带的人。”
1994年上映的首部美国魔幻喜剧电影《变相怪杰》,在上映后大受欢迎,并且获得多个提名奖项,其中包括了全球最佳音乐及喜剧片男主角以及第67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在电影《变相怪杰》里,有很对地方都体现男主角史丹利的“反英雄”主义色彩。作为一个平凡内向的银行员工,在面具的魔力下,他由一个贪财、好色、懦弱的平凡内向的职员变成了一个勇敢、幽默风趣的超级英雄。抢劫银行、捉弄了房东太太但也惩罚了偷车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王岚认为:“反英雄”形象无论在大众化倾向还是从审美角度上都给人以真实感。尽管他们身上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但也有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
自DC漫画改编的反英雄电影《自杀小队》,其成员都是面对严重牢狱之灾的超级罪犯,他们为美国政府干一些及其危险的脏活,以此来为自己减刑。虽然《自杀小队》还未上映,但是他的预告片在北美已经小火一把,同期压过了超人大战蝙蝠侠。并且在国内网友的微博上也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不少影迷大呼:“已经等不及了!”
反英雄受到欢迎原因不仅是与大多观众的现实生活相契合,也是因为反英雄本身的角色复杂性。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的米娜及其同事研究发现,喜欢反英雄是与观众自身的感觉有关的。即使某个角色很自私,但只要结局是正面的,观众就更倾向于从正面角度看待它。这与心理学上“出丑效应”也有其相似之处。一个人物的缺点反而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由瑞恩·雷诺兹主演的死侍韦德·威尔逊拥有超越人类的力量,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如以往的超级英雄如超人一般,不是为了人类的正义而战,而是为了钱大开杀戒,因而多次与X战警作战,为炫耀他不死的能力而肆意杀戮。但是观众依然喜欢他,并且《死侍》这部影片以低成本获得高票房。“出丑效应”可能比较好的从心理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像死侍这一类的反英雄如此受欢迎,反英雄不同于“英雄”,他有着自身的缺点,就像死侍的暴力、血腥。

影视中的文化

在欧美反英雄席卷银屏之际,中国式的反式英雄也不在少数。在欧美等国还在流行超级英雄时,我国的就已经成功塑造了反式英雄韦小宝,甚至在距今大约600百年前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当中的一方霸主曹操也是一位典型的反式英雄,至今被人们乐道。但是与《死侍》、《钢铁侠》相比,对于国内的影视剧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是翻拍就是“傻白甜”。与美剧中给人留下的“反英雄”形象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东西方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文化使得东西方的影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貌。中国的大片,尤其是历史题材的,都在强调一种“大义”。与西方的历史大片相比,《特洛伊》中的王子可以为了爱情不惜以战争的代价,维护自己对于爱的占有,在西方的价值观念中,这样的战争是合理的。相反在影片《英雄》中,“天下”二字将整个影片的主题深化。而在西方的大片更重视渲染个人英雄主义,着力突出个人在集体面前的力量,如流行《蝙蝠侠》、《超人》、《美国队长》等。

除文化因素外,对于反式英雄的不同境遇,也与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规定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各卫视黄金档不得播出宫斗剧、穿越剧等四类剧集;对打擦边球的色情、暴力、黑社会、凶杀内容进行规范等等。
但是即使在广电总局要求大同的潮流下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下,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反式英雄,一个深受国民“追捧”的角色——甄嬛,而政府的有关部门对此仅仅持容忍态度。
2012年播出的影视剧《甄嬛传》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不仅在一些地方电视台创下了收视率的最高纪录,而且在网络上也一夜“爆红”,在中国的流媒体视频网站乐视网上的总浏览量超过44亿次。
这位中式的反英雄——甄嬛,在国内大热的同时,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也是不可小觑。日本媒体报道称,《甄嬛传》的受欢迎程度可非一般,甚至还有人对电视台表示:“把韩剧的钱用来中国古装片不是很好吗?”而且不仅仅是在日本,在美国甚至有了美版的《甄嬛传》
并且从2011年起,外国观众就能在视频网站YouTube和ViKi上找到配有英文字幕的76集《甄嬛传》。Viki上该剧的英文字幕由粉丝自发制作,并被观众不断纠错,因此比Netflix的版本更贴近中文原意。
除历史剧宫斗反英雄人物甄嬛,也有在《三国演义》中集真伪、善恶、美丑于一体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曹操。他既精通韬略,又师心自用、果于杀戮;既以周公吐脯律己,又妒贤嫉能。这个二律背反式的人物,同他的时代价值,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在2011年第六届首尔电视节中,饰演曹操的陈建斌夺得非韩流部门的最佳男主角大奖和全晚最高荣誉的大奖, 该奖项为首尔国际电视节艺人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中国电视工作者首次在首尔国际电视节获得此奖。
虽然东西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等许多地方都存在差异,但是中国式的反英雄依然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喜爱。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进行的一项调查中,21.9万名受访者中目前只有29%赞同“电视剧和电影应当传递正能量;鼓励道德竞赛的《甄嬛传》”不值得推崇。约占68%的人,认为“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了“杜撰和千篇一律”的作品。大众已经发声,他们想要自己的“反英雄”。美版的甄嬛、日本版的甄嬛都已经证明了中国式反英雄与约翰·康斯坦丁等欧美反式英雄一样,正在席卷银屏,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


5.
民间偏方——戴着面具的双面士

文/郑婷 1502

最近的一则关于农民因听信偏方治病而在自家种植罂粟的新闻在网上热传。
这个居住在江苏省凤凰县、临近花甲之年的曹姓老人,因为在饭后闲聊之余听信他人传说食用罂粟可以减轻病痛,于是尝试了在自家农田种植了200余株罂粟。在警方介入进行一系列调查后才得知——这是一次对身体极具副作用的“乱投医”,而自己也无意之间站在了法律界线的边缘。
而最近,人们对于偏方的印象,更多的则是来源于今年的热播剧《女医明妃传》。全剧中出现了60多个药方,其中不乏有理可据的真药方,也不乏一些让人看得目瞪口呆的偏方。偏方之奇,能与“红烧猪乳头”这类黑暗料理相媲美了,因此不少网友将此电视剧中的偏方称之为“黑暗系药方。”比如,阿胶黄芪用来治产后出血,把指甲、鸟粪、蚯蚓混在一起为病人解毒平喘,用鸡粪、地浆水、扁豆混在一起救治感染了霍乱的病人……
    随着这类新闻和影视剧中奇奇怪怪的治疗方法的发酵,触发了网友们探讨的巨大浪潮,而探讨的聚焦点仿佛都指向一个——“民间偏方”。

偏方的“破土”与生长

偏方由来已久。早在上古的轩辕黄帝时代,人们借符咒、禁法、咒法、祝法、符法来治疗疾病的“祝由术”,后来渐渐有部分人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学会采用该术为人祛病除邪。不过对现在不太了解“祝由术”的人而言,“祝由术”就像一个集合体,被褒扬的同时,也被频繁地指责。一些人把它归入巫术的“魔掌”,对其嗤之以鼻。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15级的陈邦玉同学就认为,祝由术只能证明了中医很早就知道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从真正治病上讲应该没有科学依据。
但也不乏虔诚的信奉者,把祝由之术当成关乎性命的生存技能。李雄,是祝由术的潜心研究者,1992年开始传授黄帝医用祝由术为人治病。1998年4月5日,河北枣强县一位的儿童患者,被石家庄儿童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儿童医院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家人四处求医,却没有一根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最终听信祝由术治病后,其父母找到李雄,让李雄用祝由术医治。李雄把经特殊方法处理过的牛皮纸用凉水打湿后贴在这位患儿的头部和脚上,3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小孩子开始恢复正常。
虽然明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编录了诸多“药方”,但很多方剂其实也都是些面目可“疑”的东西。比如说,因为公鸡的啼声嘹亮,所以把公鸡栖息过的树的枝烧成灰给失音的人喝下,就可以治疗嗓子说不出话。除了《本草纲目》记载的这些,诸如此类的偏方比比皆是,如鱼骨鲠喉的时候,把渔网煮成汁或烧成灰喝了,就能让卡喉的鱼骨掉下;在上元节时偷来富家灯盏放在床下,就能令人怀孕;用锯子烧红再烫酒热饮能治疗误吞的竹木。
这些怪诞滑稽的治疗之法,起初可能只是先前古人的奇思妙想,或许也只是碰巧证明其有了“神效”。毕竟,嗓子不能发音是有可能突然变好的,鲠喉的鱼骨也可能是在吃饭之后掉下去的,如果患者刚好用了这些偏方,那么就能作为其有效的证据,于是这些方法就被广为流传,成了经验之谈。
百度检索“偏方”,搜索引擎出现的基本被各种“偏方秘方大全”、“民间偏方奇效”等文章或推荐霸屏。沉疴痼疾这一朵“恶之花”的盛开,自然不是一面因素所导致的,而是物质与精神明暗两方酝酿催生的结果。越来越多国人的身体素质,就像是在悬崖边上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被医生提醒准备奏响迎接死亡的丧钟。随着一些病的出现或恶化,人们投机取巧、走捷径路线采用偏方治病的例子不在少数。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和个人终端设备的普及,信息更够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可能行之有效的偏方似乎也不再遇到成长的“天花板”。如微信朋友圈,它拥有着不同知识层海量用户和实时、充分的互动功能,成为了传播的利器,有关偏方的公众号和“打擦边球”的文章层出不穷。
网络帮忙进行大肆宣传,使得一个个偏方看起来可信度极高。一则小小的偏方无关权力、征战,它依靠的仅仅是看似最有说服力的“粉丝效应”。不论是大病还是小病,现代医学治疗价格昂贵,不是每一个家庭能负担得起。巨额的医药费和看起来就很恐怖、给人压力的治疗仪器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侥幸心理,尤其是那些暮景残光的老年人,他们相信偏方是经过多人的验证,有一定的功效,极力说服自己或者是家属要搭上这艘救生艇,并且如果患者本人或家属曾经通过某一偏方成功遏制住了病情,因为思维定式,那么就会更容易再次相信所谓的“有用法子”。

“先议病后议药”

人们对有效的个案啧啧称奇时,就更容易忘记无效的情形。
前不久,江苏海安的一名老太太无意中听说,黑骨藤这种植物对于关节炎有特殊的治疗效果,为此该老太太把黑骨藤泡成了药酒,每天喝一两杯下肚,结果被医生检测出来黄疸指数超出了正常值20多倍,才知道黑骨藤泡的药酒,毒性太强。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老太太不但没有治愈自己多年的风湿病,还引发了更多病症。
然而也还有这一种可能:偏方身影给人神秘之感,不仅所用的药物过于追求冷僻、珍稀罕见,而且给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很强,这种心理因素可以作为一个良性激源而作用于机体,所以治疗效果就越好,病人会更容易自愈。
网友@浪花称在自己五十五岁那年,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连续吃了二年半的药,虽然病情未加重但仍然没有根冶。后来听说一偏方非常有效就开始尝试,工序很简单——把鸡去头去尾,加四颗酸柑切开与鸡同时炖,只能加少许盐,水淹过鸡即可。他说吃了两个月后再去台大医院检查,自己血醣已过低,并且现在十多年来糖尿病没有再复发。
但上海瑞金医院中医科糖尿病张浩干医生却是这么解释的:“酸柑俗称青柠,有浓郁的芳香气,丰富的维生素C有收缩、增固毛细血管,降低通透性,提高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数量的作用,近似胰岛素的成分对治疗糖尿病也有一定功效。”
“但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还不可以根治,所以这种方式并不可信也不具有科学依据。网友@浪花可能是听了偏方后,心态变好,才帮助病情有所好转,但不能说痊愈。”
张浩柑医生建议,有的小病情可以试着尝试一些妙招,比如眼睛干涩、疲劳可以用热毛巾敷眼,或者是利用打呵欠、含酸梅的方法使眼睛流泪以此润目。但若像糖尿病这类大病,只要身体稍有不适就最好去医院就诊,并按照医嘱接受医生治疗。若是想要服用药酒等进行辅助性治疗,也应该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开药方并购买药物。
很多病人通过网络搜索或者从朋友口中得来的方剂,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还暗自高兴这根稻草不会像医院一样榨干他们最后的血汗钱。在尝试后,却发现这根稻草并不能救命,只好继续含着血和流着泪。“喝罂粟籽油治咳嗽 不靠谱偏方害死人”诸如此类的新闻仿佛在警醒世人要学会看病、学会用药,正如清代三大名医之一、南昌医圣的喻嘉言在《寓意草》中所写:“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2:5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段茜 于 2016-5-19 23:00 编辑

话场


1.
服务员不低人一等

文/蔡名龙

服务员,顾名思义是服务于他人的人,服务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的责任,更是他们的劳动。
从广义上来说,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服务员,只是每个人服务的对象不一样罢了。有的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科学,服务于人民,这些都是受人敬仰,受人尊重的。狭义上来说,服务员是指旅馆、饭店等服务行业中负责招待顾客的工作人员。他们招待的顾客中不只是普通人,更有那些为国家、为社会、为科学和人民服务的人,但是他们却很少能得到人们的尊重,甚至经常得不到尊重,而且经常传出被欺被打事件。
在2014年10月,临沂市兰陵县一家KTV传出有一名女服务员被顾客用酒瓶砸伤的消息,全身上下缝了14针,原因只是该女服务员为同事鸣不平与顾客争吵了几句。2015年在山西忻州一酒店又传出一名前台服务员,因拒绝给不愿出事证件的顾客办理登记,遭到了顾客的殴打,导致服务员发生骨折。还有更加严重的是,一名江西KTV的服务员在进包间时不小心把顾客的孩子碰倒了,跪下道歉后依然遭到整个包间20余名男子的殴打,殴打事件甚至超过了10分钟,期间该名服务员不断地遭受重器硬物的打砸。
这些只是处于百度搜索比较靠前的几条比较典型的新闻,还有很多这类的事件在网上流传,不为人知的就更多了。为什么服务员会被那些顾客如此狠心的殴打?是他们有错在先吗?接二连三的服务员被打事件似乎在告诉我们,是顾客在无理取闹,或者说是“歪理取闹”。
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马歇尔·菲尔德创立的马歇尔百货商店(现在的马歇尔百货公司)传出了他们的营销理念——顾客就是上帝,顾客都是对的。这个理念传入了中国后,不再仅仅是一种营销理念或者手段了,而是成为了现在很多顾客的歪理。有的顾客真把自己当成了“上帝”,对服务员颐指气使,完全把服务员当成了自己的工人,随意欺辱打骂。
大家同处一片蓝天之下,人人平等,都是为了生活而工作,为了生活而服务于他人,请你收起那副恶人的嘴脸。在欺辱服务你的人的时候,你难道已经做好了被欺辱的准备?若真是如此,这个社会实在是悲哀。
从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劳动是很尊重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也一直有一句口号:劳动最光荣。为国家、为社会、为科学服务的是劳动,为顾客服务的就依然是一种劳动。他们把服务的对象换成你我,他们的劳动就变得廉价了吗?当然不是。
一切的劳动都是平等的,都是光荣的。虽然创造的价值不同,但是劳动的本身属性是一样的,都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所以,服务员劳动也是光荣的,也是值得尊重的,他们并不低人一等。


2.
我们都欠服务员一声谢谢

文/新闻1402杜琴

作为服务员,低声下气似乎才是应有的态度,作为顾客,趾高气扬似乎才是应有的姿态。不知不觉间,在“顾客就是上帝”思路的影响下,服务行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人性化。然而,在人们要求服务人员的素质逐渐提高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提升一下“上帝”的素质呢?
如今,很多人都习惯把高学历和高素质划上一个不恰当的等号,认为高学历就意味着高素质。但事实上,素质的高低往往都体现在一些生活小事上,对服务员的一声谢谢,对收银员的一个点头,或者是平视清洁工的眼睛。见微便可知著,一声谢谢或许不能判断出一个人学历的高低,但足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教养。
常见一些消费者到一个地方消费,也许是借助酒精的麻痹,也许是对自己自卑心理的满足,也许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满无处发泄,在消费过程中对服务员横加指责,吆三喝四,有的差劲者甚至破口大骂,大打出手,恰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做法暴露了他们掩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卑。真正心灵高贵、有素养的人,他们懂得尊重每一份劳动、珍惜每一份用心的付出。不会对服务人员呼来喝去,不会因为花一点钱就觉得自己是“大爷”,不会因为自己是客户而对别人要求什么,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尊重应该来自于个人的魅力和他人的认可。
“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些老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每天都处在一种别人坐着我站着、别人吃着我看着、别人笑着我累着的状态中,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如果在这个时候收到一声来自客人的谢谢,态度又会坏到哪里去呢?
当然,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要求向服务员说声谢谢,遇到态度恶劣的服务员时,通过投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无可厚非的。顾客是来消费的,又不是来受气的,花钱买罪受是谁也不愿意的。理解、尊重、宽容都是相互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际交往之间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抱怨。
人在人上,把别人当人,人在人下,把自己当人。尊重一个为你服务的人,这是教养,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外现。这意味着在为别人工作的时候,同样要求对方对我的尊重。一个人面对身份低微的人颐指气使,说明他没有足够的器量容纳一个膨胀的自己,说明他默许了人格等级的存在。可想而知,这种人在面对权利在他之上的人时,往往也就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所以,请尊重那些为你服务的人。


3.
错就错在打人

文/李婷1401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这本是正常现象。乘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退票、改签或者耐心等待。然而因为一时冲动或者不满而侮辱、殴打地勤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就乘客方面来说,航班延误,的确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首先是心情被影响;其次是时间被耽误;最后是行程被打乱。所以乘客生气、抱怨、甚至投诉都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笔者认为,乘客生气之余更应该考虑航班延误的具体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自然因素,比如出现雷雨大风等不适宜飞机起飞的天气。二是航空公司方面的原因,比如说飞机故障等情况。前者是不可抗拒因素,后者是可抗拒因素。
对于乘客而言,遇到航班延误时,之所以应该在埋怨之余弄清楚航班延误的具体原因,是因为不同的原因,责任方也自然不同。如果是由于航空公司的疏忽等因素而造成航班延误,适当的投诉和埋怨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打人就没有必要了。毕竟航空公司也不希望因为航班延误而对自己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因为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乘客就殴打地勤这一做法,显然更不对了。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地勤,他们都不希望航班延误,同时,航班延误也不是由他们所能确定和控制的。
从道德上来说,乘客因为航班延误而打人,很明显是不对的。这种“任性”是一种无理取闹的行为,会被大众所批判。同时,从法律上来说,航空公司已经根据《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对乘客做出了每人200元的赔偿。已经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但是,乘客不满足于航空公司的赔偿,肆意殴打地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乘客打人的做法,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同时也难逃法律的制裁。
近几年来,类似的乘客殴打工作人员的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或因为航班延误,或因为不满于服务。无德乘客任性地叫嚣着“打你怎么了?”,航班延误的确会影响到心情,但是心情不好也不是虐打工作人员的借口。因为一些小事,任性地虐打工作人员。最终必定会让自己成为道德谴责的对象,甚至成为公安局的“坐上宾”。与其让小事闹大,不如“任性”之时,三思而后行。
类似于航空公司的服务行业也确实存在一些服务上的缺陷,但是,很多人在遭遇不顺时,忽略了“投诉”、“意见箱”的作用,而是任性的想用拳头来解决一切麻烦。本来是“受害者”或者“利益受损者”,然而,拳头一出,立刻成为了众矢之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戏剧性的转变?很明显错就错在打人。


4.

假如我也是个服务员

文/宋潇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家都是服务员,由于都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所以其实并不存在顾客和上帝的说法,若只是因为收入的不同,就自觉高人一等,无异于坐井观天,一孔之见。
然而这样的想法,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并且已经根深蒂固,有拿开水泼服务员的,有殴打环卫工的,有辱骂交警的……如此种种,反映的其实都是我们对服务行业的片面成见,更可怕的是,这种成见我们每个人都有,却假装浑然不觉。
有这种成见的人,每天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他们习惯了高人一等,他们总爱使唤人,“小张,给我把这个文件复印一下”,在这里一个“给”字充分体现了阶级差距,然而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老板和下属之间这样称呼还可以理解,若是对陌生的服务人员也这样使唤,就能够证明你是上帝吗?
假如我也是个服务员,面对这样的语气,我并不会开心,也并不会笑脸盈盈地按照要求做下去,当然,这样的选择或许会因人而异,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没有一个服务员生来就是被人使唤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有对这个世界客观的评价体系,不要任意使唤别人。
假如我也是个服务员,我希望我给人倒水的时候,能收获一声谢谢;我希望我在扫地的时候,看到的不是前方还有人在随意扔垃圾;我希望站岗执勤的时候有人给我擦汗,接待客人的时候接受的是善意和鼓励,我希望下雨的时候能够有个躲雨的屋檐,我希望有个歇脚乘凉的地方,我的希望还有很多,但这些希望都只是我的幻想,因为我是服务员。
正因为我是服务员,我就要对别人点头哈腰,我就要任意被人使唤?也就是说,服务行业的人员就注定要为社会做贡献吗?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其实服务行业在最初提出的时候,就陷入了某种误区,让大多数想从事服务业的人望而却步,让已经从事的人叫苦不迭,如果不按照最初的发展过程,可能目前国内服务行业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或许在吃完饭后会给服务员一点小费,或许会给环卫工人擦擦汗,送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这些,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都能发生。
我们总是认为维权就是理所应当,缺少了一分同情的理解;动不动就打电话投诉,却吝于说一声谢谢,吝于打一个表扬的电话;要求服务人员时刻保持笑脸,自己却板着一张脸,意识不到微笑其实应该是相互的。我们在服务员面前,把自己的缺乏耐心和缺乏尊重表现得淋漓尽致,到头来看,其实我们都是服务员。
更进一步来讲,服务员其实也跟我们一样,都属于社会上的普通民众,他们也有一颗想要创造幸福生活的心,他们也想着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既是如此,我们就大可不必用有色眼镜看待这一行业的人,正如那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一样,不同人理解这句话,是有不同情感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3:0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段茜 于 2016-5-19 23:05 编辑

社论


假新闻为何频发?

文/耿肃竹

前些日子有新闻报道,一个“长相一般”、“上海户口”、“父母工作不错”和“工作能力强”、“卖相不错”和“家庭条件较差的外地人”最终走向决裂的故事。他们的暂时结合是必然,因为“长相一般”的女性,是找不到能力强长得帅家境好的男性的,并且不愿在长相和能力上将就,最后只有在家境上将就,只是女主的幻想在年夜饭上被打破罢了。
这条新闻登出一周后,有人辟谣指出这条新闻是造假新闻。但当得知这条新闻是条假新闻后,更多的则是愤怒。既有对新闻制造者的愤怒,也有对媒体的愤怒。为何这些媒体人不弄清事实的真相后再进行报道呢?又为何用这些事件去吸引人的眼球呢?难道他们眼中只有发行量和点击量吗?
诚然,现在的社会信息量大,如今“两微一端”的优势已经随着互联网时代越发的体现出来,并且渗透到广大用户的生活中。但是在这种优势盛行的情况下,“两微一端”的快速发展也给用户带来了困扰甚至是骚动。我们理论上认为“两微一端”的操纵主体是媒体人,但是却忽略了这个最大的受众者是我们的用户。就这条“新闻”而言,正是受众用户最关心的热点之一,自然会受到很多人关注,并且造成了很大影响,从受害者本身,到受害者家庭,进而引申到社会上的每个人,甚至于每个家庭。
“凤凰男”广受批判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有一大批城市女性在当地婚恋市场的边缘化,她们往往为“凤凰男”的能力和上进所倾倒,因为她们自己没有能力,只得依附于父母提供的资源。这样的现实问题自然会引起很多用户的共鸣,对于更多的女性来说可能有很多感同深受。这篇“新闻”一出,就出现了一些类似报道、帖子等等。内容大多数是在讲述自己的恋爱婚姻故事。他们多数真实可信,博得很多人的同情。这可以认为是这条“新闻”给一些用户带来的积极效益。从另一种角度来说,用户会更多地批判两位主人公的作为,这种“引起共鸣”带来的却是消极效益。
假新闻终归是假新闻,在反转后所带来的影响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更加恶劣。作为一名合格的媒体人在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同时,秉求最初新闻的本质,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必不可少的。广大的民众,渴望寻求真相,而媒体人就是这个寻求真相的领路人,只有媒体探寻到了真相,真实客观地呈现出来,让民众去评论,让民众去表达他们的看法,我想这才是媒体人应该真正做到的。
毕竟,了解全部真相的人没有几个。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2013级本科生 耿肃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