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年秋季15级读书心得专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敏 于 2016-1-9 15:35 编辑

                              读《南方周末特稿手册》有感
   虽然我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但却对新闻缺乏足够的了解。我想在这开始,我眼中的新闻就是分为两种,一种比较正式,如新闻联播那种形式的,另一种就是偏娱乐方面的,有些八卦的。最开始是想涉猎点自己本专业的书,以多了解了解,前辈们推荐了《南方周末》。
我想的是应该让我们看看其中比较正式的新闻。但我在一大堆书中却选出了这本。
   随意的翻了翻,发现同往常的题材完全不一样,它用的不是简短的话语来概括事实,直接写出新闻。而且用几篇几页写出的新闻案例,揭秘了新闻作品的幕后故事,应该是属于记者手记吧!而这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书,更是勾起了我的兴趣。
   这应该是我来这所学校看的第一本书吧!和想象中的不一样,让我觉得新闻并不是那么严肃而枯燥无味,因为这本书让我入迷,沉入其中,也许其中的案例不是近期所发生的事情,却带有很深刻真挚的感情,有一种将人带回到那个曾经的新闻现场,让人感悟颇深。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北川的地震,怎么说,虽然这件事发生过了一段时间,但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你看到的和你以前所看到完全不一样,原来在所报道的和记者所经历的会如此不一样,可以说更真实吧!记者更直观的看到现场,其中就有一个场景,有个人被埋在废墟下,虽然救援人员尽力去救,但还是无能为力,这个生命还是没能挽救,而记者则拍下了这一幕,救援人员是在边流泪边救援,一直在叫他坚持坚持。就是这一幕,记录下他们尽全力但却没有办法,但他们内心的情感却是无法隐藏的。
   在这本书中,可以说是细节最打动人,就是通过这些小细节,一点点的让你感受到文章中动人之处,从而你也可以领悟到许多,让自己去思考的更多。所以我想说的是,在许多事情中我们很多都是看到的表面意思,而许多真正感人的我们却无法了解,更无法探知,而从这些记者手记的描述中,让我们了解到其中事件,从而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推荐大家不妨看看记者手记,去多了解了解。


读《新京报·传媒研究》有感
    实践,需要理论的提升。理论,能够助推更好的实践。
这句话出现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讲述了《新京报》从2003年创刊到现在的小有成就,十多年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达成了不断的进步。
这本书的主要聚焦点是在于新京报2012年度新闻奖专辑,从各项得主的记者入手,了解其中的新闻,了解其中的故事。从评论写作、评论编辑到各种新闻的报道奖,虽然奖项不同,但他们的优秀却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是我们学习的不仅是他们的作品,同样也包括他们写作的精神,都说对于新闻的报道最重要的在于真实,陆定一也说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以报道的记者都应该要有客观的认识,而在现今状况下,做到理性却是很不容易的,而以“爱国就应做理性守法的公民”这篇评论获得金奖的于德清却做到了这一点,颁奖词中写到将“理性”二字写进标题,尤其在“爱国”大潮,公众情绪激荡之时,理性需要勇气,而于德清则勇敢的迈出了这一步。展江对此也评论道,本文的价值就在于基于价值、后极权社会特点和现实政治判断勇于和巧于发声,独树一帜。
    可以说这本书中的优秀作品有很多,优秀的记者也有很多,但共同的是他们的努力,才使他们收获到成就。同样,想再说说这本书的“新闻背后”,也让我知道了一些平时不知道的事,知道了一些方法,明白每一篇的报道都不容易。2013年的全国两会,《新京报》推出一种较为新颖的报道形式---“两会观”。读者将其理解为“用常识解读两会”。这种新的形式可以说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面对这个“两会”话题,大多数人其实是不大明白的,或者理解的不是很深刻,而《新京报》恰恰了解到这种现状,从阅读效果、话题设置、到具体的操作过程,让你明白是什么,然后想知道什么,最后达到一个深度,不断的深入,更加的吸引读者。所以采用哪种方式来报道也十分重要,从另一个方向入手也许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一篇好的报道,能够影响、干预社会,能够改变别人也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新京报人朴素的理想与追求。同时也是我未来所希望能做到的。




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有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听学姐推荐过,说觉得我们大一新生可以看一看,所以在偶然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便毅然决定看了。

在刚接触到这本书时,可以说和我所想的差得很远,就如引言中也说到,不要被《华尔街日报》的牌子吓倒,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和经济报道无关,或者说只有少量涉及到,要讲的是在新闻写作中困扰着广大记者的中心问题。

在这本书中,开始就说到是如何讲故事的,现今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了读者对信息要求的需求上。于是,就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遍的要求,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

同样,这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开始写作的时候,的确也是个难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不知道怎么写故事,尤其是将它变得有趣,所以在读完这本书后,你会有很大的收获,让你对如何让故事变得有趣一点更加了解,知道的更多。

其实在我最先看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枯燥无味的,首先是内容很多,感觉很复杂一样,而后是有些内容可能理解起来会有问题。所以面对这些,要做到的是静下心来慢慢看这本书,不能追求速度,只有一点点的阅读,才会懂得其中的一些精髓。

对于这本书,总的是从9个方面来写的,可以说是分为9步,从如何找到一个好故事,到计划与执行,以及最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修改。从这些紧接着的不同角度,知道写出一个好故事的不易,以及该怎样来写好这一个故事。

当然,其实介绍的方法也是具体而详细的。就如怎样获得好故事来说,有哪些渠道?总的来说就是靠阅读来“窃取”思想。接下来又从三个小方面来说,一是广泛的阅读,二是随时记录情感,三是为选题做档案。而在我看来,第一个对我们大一新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才进入大学,阅读的尤其少,面对自己少有的存稿、资料,作出优秀的报道的确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一定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从更多的书本中获得了知识,这个很重要哦。

还有,想给大家说说这本书的构建也很不错,因为慢慢看了之后,你会发现,其中给你讲的那些知识并不只是理论知识,还有许多事例,让你从写的好的故事中学习,从中得到感受,同样其中涉及到虽然只是故事中的节选片段,但也会勾起你的兴趣。我就是这样,在其中的一个小片段就十分的吸引我,所以过后我就去另外找了这本书来看,其实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你又会学到很多,而且这样的安排就不会显得太理论了,会让你看书更轻松一些。

更多的内容只有你看过后才会理解,而我现在所写的可能也是片面的理解,属于自己的看法吧!所以推荐大家去看哦。



读《大河奔流的精神》有感
大河奔流,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不起眼的源头,每一天河都会努力寻找路和方向,不管道路多么曲折,遇到多少困难。小河奔向大河,大河奔向海洋。每一个浩瀚的大海都是河流汇聚而成的,都是经过长途的跋涉,最后汇在一起,造就宽阔的海洋。
河流尚是如此,生命亦是这样,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条河一样,不断的奔腾、前行,道路会越变越宽,承着大河奔流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河流奔腾的精神。知道自己的方向,坚持的奔流下去,最终会到达海洋。俞敏洪老师作为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来用自己的经历像我们描述他成长的一切,三次高考进入了梦想的北大,但在北大学习的几年并不完美,甚至觉得是自卑,就是这样,才想使他走出北大,但最后却意外的留在了北大任老师,但他一心还是想有自己的梦想,所以从北大出来后,开始做培训班,而后开始自己创业,成立了新东方。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许多的问题,但最后还是解决了,而且新东方也不断的扩展了。所以说,一个人如果坚定并且坚持了,最后还是会有好果子吃的。
其中许多的道理都是从俞敏洪老师的经历中慢慢领悟到的。就如许多学校会请老师去做演讲,有时,俞敏洪老师也会开玩笑说,许多人来听演讲吧,可能只是想见见这个传说中的新东方创始人,并没有什么其他的。虽然只是这样说说,但往往在每次演讲后,提问的学生却一个接一个。最后受益到的还是学生,虽然老师所说的只是经历的一些事情,却可以从其中获得到很多。
总会有人问关于成功的问题,但其实在老师看来,他说自己从来不认为成功的,所以他不太愿意讲成功,如果的确要说成功的话,仅仅也是在某一点上取得一点的成绩。越多事情都是两面的,有的时候你再某个不一般的位置上,成功会被放的很大。同样,如果是失败,也会被放的很大,所以并没有一定的成功,就如新东方一样,有人就会说是这个就是成功,但老师所认为的依旧只是把它做好,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这本书很是吸引我,是想要一口气读完的那种感觉,虽然很想给大家分享这本书,但自己又的确不会表达出来,所以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希望大家有所感受!
生命就是在路上,不断在行走,行走…





读《胡适四十自述》有感
对于胡适这个人,我们说不上有多熟悉,但的确是不陌生的,无论是从历史的教科书上,还是在文学的角度看,胡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历史上的变革,新文化运动,他掀起了白话文运动,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上的造就,曾出版多篇优秀的文章,从中展现出他的文学功底,让读者收益匪浅。
胡适先生在创作这本书时,正是初兴白话文的时候,文章在前言也说到,遣词造句有许多都与今日不同,但为了保持原作的历史风貌,故未做大的改动。想想,这也是我觉得文章难读的原因吧!
这本书算是胡适的半生回忆录吧!自序中谈到,在他的十几年生涯中,深深的感觉到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他到处劝他的朋友去写他们的自传,但因为种种原因,却都没完成,成为他的一件憾事。
胡适一直着手于他的完整《自述》,因为有事耽搁,就首先印刷出了这本《四十自述》,其实,这本书只是胡适“传记热”的一个小小表现,虽然没有完全的表达出作者所想的,但是作者是为了达到他所期盼的,希望自传的出世,可以引起更多朋友的兴趣,从而使文学中添出无数的可读而又可信的传记来,给文学开生路。
这本书内容很多,在这里就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了。就是在上海的那段文字,让我深入到了其中,从光绪甲辰年的春天入头,那是是作者十四岁,其实也只有十二岁有零,这就开始慢慢讲述了胡适在这上海成长的日子了。我是比较喜欢这段内容的,讲了他在学堂的一些有趣的事,初到上海,听不懂上海话,又不曾“开笔”做文章,所以被编在第五班,差不多是最近的一班。但在一次课堂上,先生当时讲错了一个地方,而胡适恰好读过许多古书,恰好知道这个,所以向先生指了出来,这样的举动使先生对他刮目相看,并叫他做了一篇文章,先生看过后,便把他带到了二班的课堂上,这时,胡适才知道,他一天之中升了四班,居然做第二班的学生了。这也是一个比较特殊他的学习经历吧!他的文章,他的论述,都是让人惊叹的。再后来的他,竟也开始学做诗,文章中作者也摘录了几首,也算是那个时期的纪念吧!
最后想说说,胡适这个人其实有很多方面,想要知道更多,去多多了解一下吧!





读《我的阅读史》有感
在读完这本书、了解作者后,知道这是作者多年来阅读经历的回想与叙述。在这本书,内容简介中说到作者是摆脱了学术体例与框架的约束,穿行于个人体验、情感流脉和时代细节,展示了自身性格和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可以说是另一种更具生命感的文学叙述。这样高的一个评价,让我知道这本书可能是作者十分用心写的一本书。有些让我不知道如果去看这本书,怎么去从这书中去收获到更多。
人的一生中会读许多本书,在以前也听人说过,获取知识的来源就是书本,就算是再没有知识文化的人,也都读过几本书。而作者是洪子诚,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他的人生已经比我们长,阅历也比我们丰富很多。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就简单的谈了他的阅读经历。
在这本书了解到的作者,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人。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作者的“阅读史”的写作念头,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想写出的。在我眼中的“阅读史”就像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是那些给你感触最深,让你印象最深,或者对你有着不一般的作用。就如我自己而言,印象中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格林童话,同学习的教材不一样,那是真正的吸引我读的第一本书,虽说是童话故事,但仍从其中收获了许多。了解了一些当时自己根本就想不到的事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脑洞的大开呢?但在这本书中,却不都是这些我的这种想法,作者在这本书中也谈到了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书,对于他来说,这样的书对他感触也更多吧!
谈到读书,大多是课外书,书中作者首先就谈到了他的“巴金阅读史”。在几十年里,比较集中读巴金的书有三次。现在的我们和那时对于巴金的看法想必是不同的,我们所接触到的巴金是语文书中的巴金,知道是他的文学,印象中是他的《随想录》。作者也谈到了这个,巴金对亲人、友朋的真挚情感,和对自己生命的的真诚态度,是让作者有许多感动的。对于巴金的看法我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可以说巴金的文学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真的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得出来。
从这本《阅读史》中,作者读了许多书,了解了许多人,从中看到了真诚的态度,读多少书?知道多少事?明白多少理?这些这是靠我们自己的。在纪德看来,书本就是要“能教你对自己比它感兴趣——而对自己以外的一切又比你自己更感兴趣”。




读《怪诞心理学》有感
首先这本书是怀斯曼教授所著作的,而他是全球最有影响力、最受欢迎、最权威的大众心理学教授之一。而心理学想必大家都会很感兴趣,我就是这样,在看到这本书时,就立马把我给吸引到了,毅然决然的把这本书收入怀中,甚至在接下来的时间,有空就在读,在短短几天就把这本书读完了。
我觉得这本书是比较偏有趣的,不像先前读的几本深奥的书,不需要你细细看,不需要你去揣测,就是很简单的读完了。这本书叫《怪诞心理学》,里面就解释了一些奇怪的现象,里面的研究各种各样,甚至有的实验,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到其中。这些也正是吸引人的地方。
在序言中介绍到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将向作者揭示隐藏在人生各个不同层面的秘密心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看到一些我喜欢的古怪研究。虽然有些还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这些都是严谨的科学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而言,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在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在这本书上觉得很棒的一个故事吧!就是关于撒谎个欺骗心理学的,人们做了许多的实验,关于怎么看出你说谎或者没有说谎,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有一种理论认为,在分辨真话和谎话的时候,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就成了比较可靠的依据。但其实无论是什么理论,都离不开一个简单的事实:能够辨别谎言的真实线索就是人们的遣词造句。就如说谎的人,一般不会直视你的眼睛,会坐立不安,他们的描述通常会缺少细节,犹豫不决的情况会比较多。在这样的介绍下,是不是一下觉得懂得了很多,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已变得迥然不同。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不仅很神奇,而且就是像这本书的题目说得,很怪诞哦!就如另外的一些灵异心理学,各种实验做下来,让我不敢相信,但又不觉得很神奇。如果有感兴趣的,别忘了去看这本书,很不错的。


读《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感
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对普利策还是有一些了解,但说到详细,却做不到这么了解。但在这本书中却让我更加了解了,序言在开始就介绍到: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一致公认的最高奖项。它是新闻记者赢得传奇般的地位,人人都以能获得此项殊荣为自己终生的职业追求。它已成为一个记者所希望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我想是对的,一个人最大的成就难道不是获得这个行业的巨头奖吗?
普利策作为美国的著名报人,不仅是对美国政治、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还对全世界都有所影响。德国鲁尔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海因茨—杜特里希·非吉尔所言:“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单篇报道作品显示了文体的高度纯熟,而主题和对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解释则具有恒久的意义”。由此就可以看出普利策对现在的价值有多大了。
首先来看看这本书,名篇快读,讲的都是在美国发生的一些新闻案例,都是上个世纪所发生的,虽然获奖的时间日期各有不同,但是他们优秀的作品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本书在体例上,首先写的“新闻背景”和“写作背景”,然后是“原文精要”,作品后附“写作技巧”和“新闻花絮”。大概就是这样的布局,但让我们看的人十分清晰。在我看来,这本书最让我觉得重要的就是“写作技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