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年秋季14级1班新闻评论作业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11-24 23:1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旭 于 2015-12-15 23:47 编辑

                                                                          电梯事故后的媒体乱象令人堪忧
7月26日上午10时左右,荆州安良百货商场发生了一起电梯安全事故,一名30岁的女子被搅入手扶电梯并死亡。这篇报道定格在7月,但“事故”似乎并没有结束。
此事一出,震惊了国民,并使得大家陷入了“电梯恐惧症”中,而后,各类电梯事故报道成为了媒体的常客:《上海一小区电梯事故,女子当场死亡血迹斑斑》、《商场扶梯突然塌陷,女子察觉异响逃过一劫》、《河南一商场电梯事故至一死一重伤,去年全国37人死于电梯事故》,如此标题使人惊骇。有些媒体不惜写出虚假新闻制造所谓的“爆点”。
事故的的确确的发生了,但是事故发生后,媒体却陷入了报道过度、整体真实缺失且避重就轻的乱象之中。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需要遵守的不二法则,而在新闻理论中新闻整体真实是同等重要但是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
新闻的整体真实是指:由众多的报道同一内容反映同一现象的一篇篇具体新闻组合而成的全体新闻,全体新闻描绘着报道对象的整体面貌,如果全体新闻如实描绘了报道对象的整体面貌,我们就说新闻传播达到了整体真实。如果没有如实描绘反映对象的整体面貌,那么即使构成全体新闻的每一则具体新闻都是真实的,也说新闻传播在整体上是失实的,即没有达到整体真实。
就如去年的女大学生失踪案件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后,紧接着媒体开始大肆报道女大学生失踪案件,甚至出现了虚假报道。但事实上,碰到这样的事并非经常发生,仅仅是个例,但是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大家产生了女大学生晚上出门很有可能失踪的错觉,使得大学生人心惶惶,家长忧心忡忡。
荆州电梯“吞人”事故之后,媒体为了趁着电梯事故热门、有“看点”,趁热打铁报道了一系列电梯事故,给大众构造了一个危机过度的世界。
真实堪忧,而避重就轻使得大众认为政府对电梯事故的处理诚意不够。
9月18日中国新闻网发布了一篇名为《香港一扶梯突然爆裂,碎片横飞》的新闻,上海市长宁区网友@zhaoziyang发出质疑:“意思是香港也有这种事,所以大陆发生并没有什么奇怪么?”@天天被狗咬调侃道:“看!境外也这样!你们就别吵吵了~”
直面问题严肃处理而不是博眼球赚取点击量才可以带给百姓安全感,为国民塑造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也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个媒体能够走的远从来不靠一时的刺激点,而是长久的责任意识。



                                         有趣有效的方法能证明是好方法吗?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一些学生因上课迟到被罚抄了1000遍的“biang”字,这个50多画的字,被誉为汉字中笔画最多的。第一个学生抄了200个服输了,第二个毛了。
学生迟到本来就是违背课堂秩序,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应当被罚。但是如何罚、罚多少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此举一出,不少人表示赞同和欣赏。称这辅导员的方法有创意,接地气,还起到了实际效果——学生累的再也不敢迟到了。辅导员此举有创意有效果是不错,然而做一件事不仅一种方式,满足了有新意有效果,却未必是个好方法。
在治疗先天性同性恋病症中,有一个电机疗法。在患者眼前放上同性模型或照片,在治疗中机器一旦察觉到患者对他产生“兴趣”,就用高压电机。往复千百次,患者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对同性恋感兴趣等于痛苦,病也就自然而然的好了。
这样的方法当然是有效果,但这算是好方法吗?受者是在接受痛苦中慢慢接受,从精神上讲,是一种非人的折磨。而辅导员要求学生抄“biang”字与这种电机疗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师的初衷是让学生长记性,希望这样的惩罚能够起到警示作用,但做法未免太折磨学生的精神。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一直并不乐观。以高考为目的中学阶段更甚,各类罚抄、罚背是常事,动辄几百遍甚至几千遍的抄。学生在被罚的时候想的是:我不应该迟到,我影响了课堂秩序而且对老师不恭敬吗?恐怕不然,大概是学生被罚了几遍就在心里骂几遍老师吧。
学生在这样的方法下是变的听话了,但就如先前秦朝,秦始皇统治下的子民都非常的听话,因为不服的话酷刑在等着呢。老师用压制的办法也如同酷刑一般,因此师生关系也因为这样不当的方法变的僵硬。
方法有趣有效并不代表最好的方法,想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应该多想想怎样让学生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说抄最复杂的汉字有创意还不如让他们抄写自己错的原因。解数学题时老师告知学生应该要用巧妙的办法解决而不是用笨方法硬求,到了自己身上,可不要全忘了。


                                     给小学生致信教育局长点赞映射了教育弱点
遇到秋游被“取消”,学生会怎么做?一位小学生就写信给“局长大人”,称:“那条信息就像一把利剑一般刺穿了我的心”。这封信出自南京古平岗小学一位四年级男生之手,老师给这篇作文的评语则是“厉害!观点相当鲜明!”鼓楼区教育局长已看到这封信,并称这次秋游只是延迟以保证学生有一个安全的秋游。(《扬子晚报》11月11日)
“孩子写信给局长‘维权’,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的一种进步。这种进步就是孩子们愿意,也有胆识和意识,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南师大教科院副教授殷飞分析道。
如果四年级学生敢于向领导反映自己的不满,讨要秋游,反映了教育的进步,那么为什么反观成年人,在权威面前,维权面前,许多人却哑口无言呢?其实是教育出了问题。一个不会反抗不会有意识的维权的学生,怎么能在今后走入社会时有维权意识呢?
先不要急着判定这是教育的进步,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教育的进步是要看在年幼的学生成长为成人之后,是否还能保留有这样可贵的品质。
而事实往往是令人失望的,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一切仿佛就顺理成章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了一个个数学符号;学生学会了服从,忘记了反抗,因为反抗也没有用处,因为老师一切压制都是“为你们好”; 教育中明哲保身的思想来自于古典文学,学生也受到侵染,开始明白“枪打出头鸟”,“杀鸡给候看”,反抗的勇气也渐渐消失了。但这样的反抗是要有有理的反抗,例如老师不合理的作业、非法补课、过分延长学生学习时间云云。
学生变的听话,关于思考这件事到底是不是本人想要的,思考应不应该听话的机制退化了,再或者反抗没有用的观念根深地固了,学生经过这样的洗礼走上社会也就“泯然众人矣”了。
社会上复杂程度超出校园太多,欠薪资、污染、小到物业不作为都是侵害自身权益的事,它们不像校园里的老师,“不准反抗”和“绝对服从”是为了学生好,学生失去了是否该维权的判断力和勇气是很可悲的事。
现在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观念是寄期望于下一代,自己干不了的看到后辈干了就很欣慰,大部分点赞的网友估计也是这种心情,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四年级男生的作文能够火爆朋友圈的原因。
政府固然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善维权机制,但一切的外在设施都没有自发观念重要。只有民众自身有了维权意识、判断能力,并敢于去操作,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向教育局长讨要秋游的做法是个好苗头,老师鼓励他的语言写法之外,更应该鼓励他的做法,能够保留住学生的勇气和维权品质,是教育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38元大虾点燃了群众无处安放的共鸣
自从青岛38元一只的天价虾被爆出之后,各类宰客案例就在媒体间层出不穷,而在网络上网民们更是争先恐后的表示自己有类似被宰的经历。这使得青岛的宰客事件事件的热度持续上升。从山东一处蔓延到全国景点,从一场价格问题上升到了社会问题。公安、工商局被问责,官员被查、青岛旅游业受到影响,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宰客事件为何会引来如此多的关注、如此大的影响?
本来青岛大虾事件也应该像其他被淹没的被宰事件一样,但当事人将经历发到网上后,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了。网友像炸开锅似的疯狂关注并发言,最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共鸣”是个物理学名词,本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而在这件事情中,朱、肖两位先生的经历就如同一个小雪球,借网络这个平台,使得大众产生了共鸣使得雪球越滚越大。38元一只的大虾也像一个引火线,一时间就点燃了大众的愤慨。
大众的“压抑已久”是共鸣爆发的一大诱发点。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时,人们总是忍气吞声或是求助无门。生活的快节奏、高物价高压力、糟糕的环境无处不考验着人们的耐心。但是这样的不满得不到宣泄,只得埋在心里。和人与人的关系一样,矛盾放在心里久了总会有一次毁灭性的大爆发,就如这次事件,实际上是引起了大众对讲中国旅游业的不满。
近几年一直是社会焦点的“扶不扶”的问题,便是人们对于逐渐冷漠的人心产生的共鸣;毕福剑因为政治问题被封杀的事件,便是为人们长期以来对派别问题争议提供了舆论场。国庆中国游客到日本疯狂购物,就是中国国民对国内产品质量的不满的宣泄。
再回到青岛大虾事件,如果当事者并没有将遭遇发到网上,那么这样的国民痛点还要隐忍多久呢?
如果对于每个出现的问题没有健全的机制保证,缓解并解决国民所焦虑的问题,能够使得大众有个合理的宣泄方式,那么网络就不会成为隐藏情绪的爆点,国民无处安放的共鸣,并不是好事,我们需要给这样的共鸣找个家。






                                                   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处级官员谢名洋因酒后言行不当违规违纪被严肃处理。11月12日,中新社广西分社旗下新媒体“微评柳州”微信公号称,其不当的酒后言行是酒后教授学生如何谈恋爱,并读诗、下跪。(《新快报》11月13日报道)
对于谢名洋被严肃处理这件事,却有不少群众为其辩驳,认为谢名洋的“男生做绅士、女生做淑女”,“要过诗意的生活”这样的言论罪不至于获得如此严重的处分。反而称赞谢名洋酒后吐露的言论情深意切,是一位难得的性情中人,还体贴关心学生的生活。并不像一些在台上只讲“假大空”官话的官员。
群众的观点也不无道理,但对惩罚点的理解有些偏颇。谢名洋之所以被罚是因为其醉酒这个行为,醉酒后说什么话也是不能控制的。这次谢名洋讲的是一些生活上的话,下次不能保证他不讲一些国家机密亦或是反动的话。再者,在严肃的场合,在全校新生面前,也要说严肃的话,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群众知道了谢名洋言论不当的具体内容后,开始同情并认为党纪太过不近人情。这有些类似前阵子出事的老毕。发表了不当言论被撤职,却引来了不少人“支持老毕”的舆论支持。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先把是否该严惩犯错官员放到一边,从群众的反映中,可以看出对官员形象的期盼。
人们见惯了在台上面无表情、语速慢、说话严谨的官员,印象里这样官员形象恐怕也根深蒂固,对于官员也有些许的误解。长时间严肃过度的气息的确也让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一个醉酒后透露了真性情的官员活生生的展现在大众面前时,长期审美疲劳的人们的群众也就眼前一亮,对这样“可爱”的举动喜闻乐见。
这难道不能反映出民众心目中希望的官员的样子吗?笔者认为此事对官员如何为官有借鉴意义。不是说要喝上一瓶酒再到群众面前发酒疯,党纪重要,也严禁违反。不如在平时让官员们多多“可爱”一些,在处理严肃的公事时也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不妨把官架子放低一些,摆脱完全刻板的官模样。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百姓感受得到官员公事公办严谨的一面,也可以使得百姓有“被照顾”、“在家里”的感觉。
只有一个活泼、贴近群众的团体才能赢得百姓的长期支持和喜爱,而不是惧怕和误解。从群众的反映中洞察什么是群众想要的官员,比争论官员错多错少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交通部整治私车拼车?治标不治本
交通运输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管理办法》中明确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行为。要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保证接入平台车辆和驾驶员的合法性,公布服务质量承诺、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实行明码标价,向乘客提供发票,不得有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不正当价格行为,在服务所在地不应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要依法纳税,为乘客购买相关保险,建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安全专项资金,提高安全防范和抗风险能力,按国家有关标准提供运营服务。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为乘客和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驾驶员提供信息对接开展运营服务。《管理办法》还指出,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拼车、顺风车)名义提供运营服务。(10月10日中国网报道)
据上所述,交通运输部将要着力打击私车以及拼车行为了。无论是去旅游景点、车站还是人山人海的地铁口,总能看到费力拉客拼车的私车老板,而官方给私车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名字——“黑车”,这就定了私车注定上不了台面的地位。
交通运输部要打击私车的原因写的很清楚,因为会产生不正当的竞争,破坏市场规则。黑车的存在,必然会使得使得出租车司机怨言四起,被无视门槛的人抢了生意不说而且还赚的比自己多许多。
我们都知道想在中国开出租车,门槛不低,首先你得交得起重税。据《华商报》报道,安的司机每月要缴纳为5000以上,其他地区的出租车费用也是价格不便宜。而据统计,上海的“黑车”在近几年都超过了正规出租车的数量。不难发现,许多“黑车”司机是交不起或者是逃避交纳高额税收,因此才选择开私家车赚钱。
而“黑车”有什么实际过错吗?在载客功能上与出租车无异甚至因为不用交重税所以比出租车还便宜,实际上给乘客带来了便利;再者拼车不仅可以增大车的空间的利用率,节约了资源,还保护了环境。
其实,所谓的破坏市场规则,就是个门槛也就是税金问题问题。本来大家都在一个门槛上半斤八两,政府的税收多收少都是一样的,但是自从“体制外”的车同来竞争后,重税营造出的谋利空间实在太大,因此“黑车”也就越来越多,进而发展到今日难以控制的局面。
而交通运输部所出台的限制,正如大禹父亲一般采用堵塞的笨方法,殊不知追根溯源的疏通。若放不下利不去降低门槛,那么黑车拼车的问题也难以得到根治。或者在规范黑车之前,交通运输部应先管理一下“正牌”出租车,为了更好谋生,它们“拼车”或“不打表”现象也是常事了,最后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拿高龄保健补贴需要证明自己还活着,我们该抨击什么?
“70岁的老人每个月有50元的高龄补贴,我每次去办手续都要受一次打击,”王老太说,9月初,街办在小区门口贴通知,让小区年过七旬的老人去社区复审,“复审要带身份证,如果当事人腿脚不方便,家人还需带着老人持当天或当月报纸的照片去复审,我觉得这种做法特别不好,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每年做这么一次,都让人心里特别不舒服,我要证明我活着,是多么残忍。为什么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在节假日期间去看望慰问下老人等方式,只要能知道老人还活着就好了。”(西安华商报 9.27)
老年人可以享受国家的补贴,前提是需要证明自己“还活着”。而这个证明合理吗?工作人员回应表示是为了防止其他人冒领,也是无奈之举。
有网友@无语相缘表示心疼老人,并责怪政府:“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你都做到,还叫口号,多走几步为老人服务一下你们会死吗?”但也有网友对政府这一方式表示理解,理由大致分为两个:一是西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么多,难道要公务员一个个去查吗?二来的确有冒领事件,为了公平公正还是需要证明老人是否还健在。
这个制度本身有问题吗?有,因为虽然政府可以保证减少欺骗行为、减少损失,但是从心理层面上讲会对一些老人造成伤害。要一个个上访来调查老人是否健在吗?政府定然没那么多人手,且老人居住分散,政府不能照顾到每一个老人。
我们知道,在特定的环境下,没有一个绝对的万全之策。就如高考,绝对公平吗?是最好的筛选人才的办法吗?显然不是,但是除了这种方法,目前没有更完美的方式了;再者,如果你想申请贫困生资助,其中有一项是要同学民主打分,即从衣着、平时消费来考察你是否“贫困”,这样的方式不伤人吗?显然不是,可是还能拿什么来证明呢?
从制度本身出发,即使我们想要找出好办法,也无法再做挖掘,可深思起来,即使是上述的高考制度、贫困生资助制度,没有人造假吗?有的。因此即使是国家想了个“证明自己还活着”的方法,仍然还是会有人钻空子。
早年就有人抨击为什么中国人需要有这么多证明?2008年的春晚小品《开锁》中黄宏就呐喊道:“为什么那么多的证都证明不了我的身份?!”
其实,证明泛滥是造假泛滥、信任缺乏的社会的必然产物。你不给我证明,我凭什么相信你?我不将我的证明确保到我自认为的万无一失怎么能保证我不会被骗?整个社会风气使然,这样的奇葩规定以后一定会层出不穷。因此大众在把目光聚焦到奇葩制度本身之后,不妨想一想如何提高国民素质,营造一个诚信的氛围。
                                                 是谁伤害了被教官强吻的女生?
自从媒体爆出9月17日商丘医专某女被教官表白成功并强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关心,网友纷纷表示一定要防火防盗防教官。
时至9月22日,媒体跟进的最新消息称:被表白女生向学校提出请假一周回家休养的请求,学校已经批准。校方也表示:被表白女生也是成年人了,且她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学校不会对她进行任何处分。学校出于对她保护的态度,对她本人进行了心理疏导,刚开始时,影响不大,但后来随着网络的传播,女生压力较大。”
在整个事件当中,无疑被表白女生受到的伤害最大。那么到底是谁伤害了这个女生呢?
我们最开始想到的当然是作为“强行”表白的教官,新闻中描述:当那名教官突然闯进教室向女生表白时,她感到非常突然和震惊,她当时“吓呆了”,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不知所措,后来教官还强吻了她。然而,一开始在新闻中都在结尾透露:据说他们俩在一起了。再者校方对女生的保护,当时现场是怎样,女生的真实心境和反应是怎样,我们都不得而知。
对着这位女生,大众就自动把她归为弱者,归为“她不愿”、“被逼迫”甚至“被猥亵”这一类。于是攻击的矛头都指向了教官:这位教官是正规在编军人吗?军人的素质现在都这么低下吗?还有网友“热心”的做起了女孩家长该做的事:挖出男教官曾经的恋情,向谁表过白,结果怎么样。就是因为教官是社会人士,学生的身份相对单纯,就能定性为是教官欺骗女孩感情吗?
设想将教官换成普通男同学,他向他喜欢的女同学表白,这样的事情会成就一段佳话;再设想,将教官换成一名老师,他向他喜欢的女同学表白,这样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恐怕不比教官向女生表白轰动。这样看来,是身份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许多民众的伦理观中,都自然的排斥师生恋情、年龄差距大的恋情,更不必说教官与学生之间的恋情。其实事情很简单,如果那个女生并不喜欢教官,本来被教官表白强吻就够尴尬,还要顶住舆论的压力更是难堪;如果那个女生喜欢教官,那么迫于舆论的压力本来能在一起都不可能了。
伤害女同学本来就不是男教官,因为被男生表白本来不是什么值得羞愧的事,反而被许多女生当作自豪的事。但是经由媒体曝光、舆论炒作,网友的热心关注以及评价后,一切都不可能那么简单了。
我们作为旁观者,何不把这件事定性为他人的私事,尤其是感情问题,本来就经不起讨论,还被拔高了事件的严重程度。那些趁机说现在的教官都是临时工、流氓地痞的人不仅损坏了教官的声誉,更是损坏了整个中国兵的声誉。我们何不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消费了他人的私事,是否用了自己片面的伦理道德观来审视别人的生活?
如果说这里的教官做了一件错事,那么就是如此高调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在伦理价值无法完全容忍他的表白的时候,表白了。

                                             不要忘了保护被害者的初衷
前阵子备受关注的“南京虐童案”有了新的进展。中院经过近一天的审理,对其作出终审宣判,驳回李征琴上诉,维持原判: 李征琴因犯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
(《京华时报》11月21日报道)
这样的判决似乎遂了围观群众“惩恶”的心愿,然而据媒体报道,最终造成的后果一是知道了自己不是李征琴亲生的孩子;二是小男孩回到学校后同学不爱跟他玩了;三是他到学校后也跟不上了。这不禁令人反思,媒体曝光、法院上诉虐童事件,难道不是为了保护小男孩不再受伤吗?如果是,为什么事实是给男孩的伤害大过帮助呢?
媒体的曝光是否是合理的?此事一出,各报纸虽然在报道时将被虐待男孩的脸部打了马赛克,但一经曝光,首先男孩周边的人会知道,且网上如此多人肉搜索,报纸上提供的信息足以可以使一些网友调出男孩或者其母亲的个人信息。这样一来,男孩很可从童年时期开始就背负着“被虐者”的标签,他将迎来的是同情的目光、瞧不起的眼神还是欺软怕硬者的暴力对待?这我们都无法想象。
而媒体曝光事件之后,必然舆论会被煽动起来,要严肃惩罚“施虐者”,于是为了给群众一个交代,法律程序也就在所难免。
那么问题来了,法律判决是否是合理的?自从中国走在了建设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情与法的冲突已经屡见不鲜。法律可以说是公正的,但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合理的。法律一直冷冰冰的摆在那里,但情感是不定性的,因此人们经常在情与法之间纠结。李征琴做的的确不对,然而事出有因,是孩子犯错在先,母亲在教育孩子上没有把握好分寸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这件事是不是应该被拿到法庭上审判?这恐怕需要上告者认真思考一下后续问题。
在看到妈妈被送上法庭时,孩子说的是“救救妈妈”,而可以看出,李征琴也一直在为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着想。作为围观者,我们看到的只是施虐这一现象,其他的复杂的关系在没有弄明白之前,最好不要扩大事件的影响。否则大众都是在受害者身上“捅刀子”的施虐者。


                                              范玮琪晒娃被批是偏颇的道德批判
歌手范玮琪在93大阅兵举国欢庆之际,却在自己的微博上一如既往的晒自己的可爱的孩子,这遭致了网友的一片骂声。而台湾媒体报道,法国巴黎遭恐怖攻击造成大量死伤,社群网站一片哀悼之声,范玮琪一早微博第一晒照例献给双胞胎儿子飞飞翔翔,就有粉丝担心“又要被黑了”,果然有网友开轰“一有大事发生,你就炫儿子”、“有没有同情心?其他明星都在为巴黎祈福,而你还在晒娃”?(国际在线11月17日报道)
范玮琪被骂似乎有礼,在骂她的网友心里,她是不懂礼数的。就像在肃穆的葬礼上有个人穿了一身红前来送丧事;就像大家都在哭,而只有一个人不合时宜的笑了。这样的道理看似是合理的,范玮琪该骂。但是,是责备还是大骂?骂要骂到什么份上?这个边界很成问题。
对于礼数这种东西,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应该属于道德范畴。而网友集体在骂范玮琪,上升到她晒娃是因为没有同情心,那么很显然就是道德审判了。之前就有多起因为道德误判造成的悲剧,这将使得被审判人背负上沉重的压力。
道德审判有个前提条件是要大多数人支持才能形成才能有效果,但是大多数人支持的观点就是对的吗?并不见得。范玮琪晒娃这事,有错但不至于上升到道德审判。按照网友的观点:如果发生了大事,举国上下都应该关注,如果没有关注,就背离了集体主义,就该挨骂。这样的观点看来是个强盗逻辑,每个人不应该有自己关注的兴趣点?不应该有自己的小生活?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是因为有个性才被喜欢,强制要求公众人物关注大家都关注的事不然就进行道德审判,并且拔高明星的罪状,是不是太说不过去了?
舆论平台开放的年代,最怕的就是被口水淹死,虽然每个人手里都有审判别人的大棒,但大棒还是慎用为好。
                                           是时候重点关注精神病人群体了
11月21日上午,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扁家村发生血案,一男子在家里杀害年过七旬的父母后逃跑,警方调集百余警力展开拉网式搜捕。据悉,凶手李某有精神病,平常不犯病的时候很待人热情,他曾在四年前犯病杀了嫂子之后服刑,被放出后又杀了父母。(《中国青年报》11月23日报道)
惨案发生一次就够了,而这次李某经过服刑出来,竟然酿成了更大的悲剧,这不禁令我们思考,这悲剧是谁酿成的?
一个精神病患者,杀了三个家人,在自己清醒时,必定也是痛苦万分的。正因为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法律给予了他们保护——精神病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在这点上,只能说做到了第一层的公平,就是对弱者的保护。然而这第一层的保护还不够,这里的弱者对通大众来说却还带有攻击性,因此,怎样做好对精神病患者的后续安置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曾经一个视频《输掉的世界》引得大家对精神病患者处理问题的忧虑。视频中一个小男孩被一男子殴打了1分钟左右后才被救起,所幸并没有生命危险。
精神病人的后续监管很重要,但也很棘手。首先不知道精神病人什么时候会犯病,直接强制监管如果没有犯病,就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如果犯了病而不知情,那么极有可能会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再者不同家庭情况的精神病人也是不同。有的家庭将精神病家人送到医院,而没有“精神病有危害社会的潜在风险”意识的人则会想方设法的把病人藏起来,不接受治疗,最后很有可能造成社会威胁。
基于此,首先应该给大众普及精神病人需要进行治疗的思想,告诉他们精神病人潜在威胁性;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和精神科合作,对精神病人进行分类并分析如何治疗。在此过程中,可以商量对于家人的安抚政策或者抚慰金政策,扩大这方面的福利。发动大众对精神病患者关注,并且筹集捐款。
只有国家对精神病患者重视起来,才能让这类的悲剧少发生一些。
                                                电梯事故后媒体乱象令人堪忧
7月26日上午10时左右,荆州安良百货商场发生了一起电梯安全事故,一名30岁的女子被搅入手扶电梯并死亡。这篇报道定格在7月,但“事故”似乎并没有结束。
此事一出,震惊了国民,并使得大家陷入了“电梯恐惧症”中,而后,各类电梯事故报道成为了媒体的常客:《上海一小区电梯事故,女子当场死亡血迹斑斑》、《商场扶梯突然塌陷,女子察觉异响逃过一劫》、《河南一商场电梯事故至一死一重伤,去年全国37人死于电梯事故》,如此标题使人惊骇。有些媒体不惜写出虚假新闻制造所谓的“爆点”。
事故的的确确的发生了,但是事故发生后,媒体却陷入了报道过度、整体真实缺失且避重就轻的乱象之中。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需要遵守的不二法则,而在新闻理论中新闻整体真实是同等重要但是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
新闻的整体真实是指:由众多的报道同一内容反映同一现象的一篇篇具体新闻组合而成的全体新闻,全体新闻描绘着报道对象的整体面貌,如果全体新闻如实描绘了报道对象的整体面貌,我们就说新闻传播达到了整体真实。如果没有如实描绘反映对象的整体面貌,那么即使构成全体新闻的每一则具体新闻都是真实的,也说新闻传播在整体上是失实的,即没有达到整体真实。
就如去年的女大学生失踪案件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后,紧接着媒体开始大肆报道女大学生失踪案件,甚至出现了虚假报道。但事实上,碰到这样的事并非经常发生,仅仅是个例,但是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大家产生了女大学生晚上出门很有可能失踪的错觉,使得大学生人心惶惶,家长忧心忡忡。
荆州电梯“吞人”事故之后,媒体为了趁着电梯事故热门、有“看点”,趁热打铁报道了一系列电梯事故,给大众构造了一个危机过度的世界。
真实堪忧,而避重就轻使得大众认为政府对电梯事故的处理诚意不够。
9月18日中国新闻网发布了一篇名为《香港一扶梯突然爆裂,碎片横飞》的新闻,上海市长宁区网友@zhaoziyang发出质疑:“意思是香港也有这种事,所以大陆发生并没有什么奇怪么?”@天天被狗咬调侃道:“看!境外也这样!你们就别吵吵了~”
直面问题严肃处理而不是博眼球赚取点击量才可以带给百姓安全感,为国民塑造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也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个媒体能够走的远从来不靠一时的刺激点,而是长久的责任意识。


                                                    不让仇恨接着延续
9月19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外务省18日在官网上刊登了修订后的“历史问答”,其中表示为了不使后代被要求就过去的历史道歉,应该在这一代解决问题。安倍在谈及未来时指出,“希望我们的子孙能不要再背负继续谢罪的宿命”,但也强调需“正视历史”,称日本“将继续高举‘和平主义’大旗,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
日本希望后代不要承担老一辈人犯下的错误,而中国至今没有放过这个刻骨的仇恨。
中国和日本的积怨是从日本侵华战争开始的:日本占领东三省、大屠杀、生化实验种种罪行通过回顾历史、电视剧电影、小说题材各种形式渗透入中国人的生活,无孔不入。
中国不能放下,就像鬼片里时常出现的怨灵,没有看到让自己怨死的人知道错误就会永远留在人间,久久不得超生。因为日本欠一个“正式”的道歉,这关乎一个大国的尊严,曾经有人举了个巧妙了例子:你爸爸昨天喝了酒后,打坏了你的窗子,今天醒了没有向你正式道歉。其他人在今天放火烧了你的屋子,并说:你爸爸也破坏了你的财产,故我们也能。并且你不能要求我们道歉。今天日本不道歉,明天其他国家就可以欺负到中国的头上,因此在国际上,中国要一个道歉也是出于国际声誉和自我保护考虑,无可非议。
而需要这种昭示天下的道歉,并不是让自己的后代仇视日本甚至夸大侮辱历史的理由,这是两回事。
小说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男女主人公本来两人可以好好的在一起,但是后来发现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有杀父之仇,因此女主人公无法释怀,誓死不愿和男主人公终老。因为上一代的恩怨而痛苦的故事令读者实在惋惜。
仇恨一个国家痛苦,被仇恨也痛苦。中国作为一个“父亲”不必经常将从前的伤疤再割开鲜血淋淋走到孩子面前,让它也感受那种刻骨的痛,使后代对日本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隔阂,进而影响两国的长远发展。
1972年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主动提出对中国赔偿,被毛泽东亲口拒绝。
日本对华ODA援助始于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历经三十年,日本对中国的援助也是三十年,日本成为对中国提供ODA援助最多的国家。日本在用行动赎罪,中国也该慢慢放下。
不让仇恨延续,也许是对中国后代最好的解脱,背负着仇恨的枷锁,心胸也不会广大,还可以心安理得的赞扬自己的大国情怀吗?



                                           难民问题媒体不能只通过照片煽情
9月2日,一张被称为“最让人揪心的照片”传遍了整个欧洲。照片的主人公是叙利亚的3岁男童艾兰•库尔迪,在与亲人从战乱的叙利亚偷渡欧洲的过程中不幸溺亡,他的遗体被海水冲刷上海滩。而更为不幸的是,艾兰的母亲和哥哥也在这场偷渡中死亡,只有父亲侥幸存活。
在德米尔拍摄完艾兰后,更多的灾难报道纷纷涌入媒体平台,无论是照片上还是文字上都大量运用了难民的逃难形象,直观地传达逃亡难民的艰苦与辛酸,一张张痛苦扭曲的脸展现在大众面前。
难民危机该由谁来买单?媒体大肆报到难民的悲惨现状无疑是给欧洲施压,曾经欧洲人提倡的人道主义如果没有在支援难民的事件上体现出来,那就是在自己打脸。
而从实际意义上看,难民照片的确让欧盟行动起来了:欧洲对待难民的态度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欧盟正在推动各国接纳难民,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欧洲各国应该共同成立一个强制机制,让各国分担难民责任。德国预计到今年年底将会接收超过80万难民。英国也公开发表了电视讲话,表示将进一步接受叙利亚难民,再拿出数千万英镑的人道主义援助金。至此,英国的人道主义援助金额已经达到9.2亿英镑,成为欧洲第一。
然而面对不断涌来的难民潮,欧洲应对失措,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古特雷斯给出的评价是“失败”。眼下的欧洲,不仅引以为傲的人道主义和价值观已被难民危机冲得七零八落,而且实际处置上亦不断面临新的挫折,难民问题正在给欧洲制造新的撕裂、对立。
相比之下,由于远隔重洋不受难民潮干扰,负有更大历史责任的美国却当起了“甩手掌柜”,悄无踪影。据联合国数字,美国只接纳了约1500名叙利亚难民。
欧洲接待难民无疑是给自己的国家增添了负担,从国家利益出发,媒体是否应该大肆报道难民而逼自己的国家当个好心的‘施舍家’是更应该讨论的问题。
再者,有很大一部分难民并不具备‘难民’的属性,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战争、政治等原因离开母国的,他们投奔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就是看中了欧洲国家的的福利待遇和保障低收入群体上的投入足够大。人道主义使用的对象是特定的,如果提倡一味接纳难民的呼声占很大的优势,那么也是欠考虑的。
媒体通过一张照片或多张照片就轻易地煽动大众的情绪,点击量虽然很高,但缺失了对照片的解释,常常大众看到了难民眼中的焦急绝望,却止步于此,看不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无法更全面直观地看问题,因此一味的提倡人道主义,给自己国家带来了不利的舆论导向。
媒体最该做的是在纷繁事件中保持理性的分析,而不是一味的煽情,沉迷于“比惨”中。



                                                      是什么让他们疯狂
9月19日上午10点,果粉们期待已久的苹果南京直营店掀开了面纱。早晨7点半的虹悦城商场外已经竖起了栏杆,大约60人在排队,而在场内,更是有百余名果粉通宵排队。
据了解,果粉们有一个QQ群,每逢新店开业都会相约排队。在南京虹悦城这家店,排队的前十名都是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赶来的,在此熬了一夜。“我是昨天从南通赶过来的,上午10点到,排在第五位,专门跟老板请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果粉说,顺便也跟朋友们聚聚。截至上午10点开门营业,排队人数达到682人。
苹果手机设计新颖、时尚大方、定位高端,是十分值得追捧的;对电子产品狂热爱好的人们追捧苹果产品并不为过。但是在苹果店门口排队等位不买只为了享受排队过夜放、高价卖排队的位置这些新闻却实在是令人费解。
这些排队的人真的是纯粹追求苹果产品的“好用”、“时尚”的性能吗?其实并不然,苹果产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与高端人士和身份地位的代名词。我是社会上流,没有一部苹果配不上我的身份;我的工作要经常外出和人打交道,没有有一部苹果显得穷酸。
然后,电视剧里的人每人的标配变成了苹果手机;而在QQ上用苹果手机的用户会特别标识出来。
这时候,苹果就变成了一个代表着高端、时尚、有档次的符号。
苹果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大多追求苹果的不是那些顶尖的有钱人,反而是那些有一定经济能力,不上不下,感觉苹果略贵,又刚好能买的起的人。
心理学上认为:这些人需要通过买昂贵的东西来填补自己经济实力不足的不安感。在GDP排位居世界首位的中国,这样的现象仿佛很反常。
中国人是奢侈品市场的超级VIP客户,中国人“有钱”,但对生活充满着惶恐,不信任自己国家的产品,生活的有压迫感,只能通过“买买买”来填补自己心中的不自信。
所以,在骂那些奢侈品粉丝卖国给中国人丢脸之前,先反思下为什么飞速发展中的国家的子民内心充满惶恐。财大气粗的地主会不停地购买昂贵的金项链来刻意证明自己的富有吗?



《如梦令•平邑村民被焚》

犹记平邑农户,烧死家中糊涂。
村官道自杀,误导没有用处。
真相,真相,原是强拆不复。





                                            是谁伤害了被教官表白女生?
自从媒体爆出9月17日商丘医专某女被教官表白成功并强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关心,网友纷纷表示一定要防火防盗防教官。
时至9月22日,媒体跟进的最新消息称:被表白女生向学校提出请假一周回家休养的请求,学校已经批准。校方也表示:被表白女生也是成年人了,且她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学校不会对她进行任何处分。学校出于对她保护的态度,对她本人进行了心理疏导,刚开始时,影响不大,但后来随着网络的传播,女生压力较大。”
在整个事件当中,无疑被表白女生受到的伤害最大。那么到底是谁伤害了这个女生呢?
我们最开始想到的当然是作为“强行”表白的教官,新闻中描述:当那名教官突然闯进教室向女生表白时,她感到非常突然和震惊,她当时“吓呆了”,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不知所措,后来教官还强吻了她。然而,一开始在新闻中都在结尾透露:据说他们俩在一起了。再者校方对女生的保护,当时现场是怎样,女生的真实心境和反应是怎样,我们都不得而知。
对着这位女生,大众就自动把她归为弱者,归为“她不愿”、“被逼迫”甚至“被猥亵”这一类。于是攻击的矛头都指向了教官:这位教官是正规在编军人吗?军人的素质现在都这么低下吗?还有网友“热心”的做起了女孩家长该做的事:挖出男教官曾经的恋情,向谁表过白,结果怎么样。就是因为教官是社会人士,学生的身份相对单纯,就能定性为是教官欺骗女孩感情吗?
设想将教官换成普通男同学,他向他喜欢的女同学表白,这样的事情会成就一段佳话;再设想,将教官换成一名老师,他向他喜欢的女同学表白,这样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恐怕不比教官向女生表白轰动。这样看来,是身份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许多民众的伦理观中,都自然的排斥师生恋情、年龄差距大的恋情,更不必说教官与学生之间的恋情。其实事情很简单,如果那个女生并不喜欢教官,本来被教官表白强吻就够尴尬,还要顶住舆论的压力更是难堪;如果那个女生喜欢教官,那么迫于舆论的压力本来能在一起都不可能了。
伤害女同学本来就不是男教官,因为被男生表白本来不是什么值得羞愧的事,反而被许多女生当作自豪的事。但是经由媒体曝光、舆论炒作,网友的热心关注以及评价后,一切都不可能那么简单了。
我们作为旁观者,何不把这件事定性为他人的私事,尤其是感情问题,本来就经不起讨论,还被拔高了事件的严重程度。那些趁机说现在的教官都是临时工、流氓地痞的人不仅损坏了教官的声誉,更是损坏了整个中国兵的声誉。我们何不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消费了他人的私事,是否用了自己片面的伦理道德观来审视别人的生活?
如果说这里的教官做了一件错事,那么就是如此高调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在伦理价值无法完全容忍他的表白的时候,表白了。



                                                朝阳群众、西城大妈多多益善?
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重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紧紧依靠人民参与支持。眼下,改进作风到了节骨眼上,防止“四风”反弹任务艰巨。要做到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既需要纪检监察机关继续看住一个个节点,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加大执纪监督、公开曝光的力度,也需要“朝阳群众”“西城大妈”多多益善,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中国纪检监察报9.27)
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是个什么形象?他们是由除了社区安保成员外北京公民自愿构成的群众“卧底”组织,曾侦破了多起明星吸毒、干部违规违纪等案子。
在华严北里西社区里,有着200余人的治安志愿者这批力量,他们或是社区里戴着红袖标的热心居民,或是门店小卖部的店主,买菜的路上、遛弯的间隙,只要是发现可疑情况,他们就会立即向社区民警汇报。
这样的人群、这样的工作方法真的非常值得提倡吗?
的确,在法治社会中,人人都有举报的权利和义务,但公安部门要在社区中安插这样的“眼线”,且越多越好,就很容易把握不了“度”。
群众为监督员,因此成员构成稂莠不齐,很容易在监督的过程中做了些违背道德的事。
有一起案例是贵州省盘县普田回族乡农村信用社一名工作人员和三名政府工作人员到该县保田镇吃饭,在等待服务员上菜的过程中“打两把麻将凑饭钱”,有群众将“麻战”过程拍摄下来并把视频上传到微信朋友圈。之后这几个人名声大噪。这起案例是在中国纪检报中被表扬的。殊不知,别说官员,将其他人的视频发到网上,是侵犯其隐私权的行为。若办案时拍下罪状传到网上的风气浓烈,那么官员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想做些娱乐活动都要害怕被偷拍。并且,如果一旦被拍下,即使事后证明并不是违规行为,在经过网民的抨击后,就再难以翻身。
再者,群众愿意做眼线,大多数心中充满了心理满足感,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难保不会重蹈生像文革时候红卫兵时候的覆辙,虽然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干的实事比红卫兵多许多。
贿赂的风气一定不会降临到这些安保志愿者的头上吗?利益伴随着权利而生,虽然他们可能没有被封官封侯,但是当大家都说着“就是他,在小区转悠的时候发现了很多违法行为。”时,标签已经贴在了他的身上,权利也就伴随而生。拍下一张照片给当事人拿钱来做封口费的事情,在越来越多的西城大妈、朝阳群众里,总会出现的。

                                                带病工作是否值得宣扬?
近日,西安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里疯传一组照片:一个9岁的小女孩躺在手术椅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德医生屈铁军跪在地上为她进行手术。照片引起网友一片点赞,称这是“最美姿势”。
据了解,屈铁军当时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给小女孩做完手术后,他自己去找医生看牙周脓肿病了。
有网友很困惑:为什么不把手术床抬高呢?屈铁军解释说,手术床可以稍微抬高一点,但那样操作仍然很不便利,会影响手术的精细性。(《华商报》9.29)
8.15日的西安手术台拍照事件已经是一次教训,而这次又出现了医生在手术室中拍照。自然有网友是怀疑这次的带病工作的事迹是作秀炒作,或者是新闻中固定的弘扬正能量,缓和一些人对医生的偏见。
但就算是弘扬正能量,带病工作真的值得宣扬吗?
在笔者看来,带病工作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尤其是做这些关系到病人的如此高危的工作,更是非常危险的。就算可以弘扬,它的弘扬点无非在于“精神可嘉”。但是精神可嘉就够了吗?
曾经有自己不会游泳却去救落水的人,结果两个人一起没命了;精神可嘉,如果他会游泳能救人,就是个被大家赞扬的英雄,但是自己不会游泳空有精神有什么用呢?如果一个医生带病手术,定然会比平常时候的风险高,真的出意外失败了,那么这位医生还会被赞扬吗?
因此,为了不让隐藏的悲剧发生,这样的带病工作还是不要提倡为好。如果自己的工作涉及到他人的十分重要的利益,那么请不要带病工作,因为这就如同赌博,因为生病而不能上阵也并不可耻,能够衡量把握自己的能力是件值得学习的事。   



   

                                           在地铁上禁食禁饮,要人性还是要理性?
去年7月1日,《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增加了禁止在列车内饮食等规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自从《条例》实施以来,乘客在地铁上吃东西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不过,近日,一条关于一对夫妻在南京地铁车厢内喝饮料被处罚的消息在微博上引发讨论。对此,南京地铁方面曾表示,在车厢内喝水是否会被处罚,要根据现场情况界定。
这件事情却引起网友的讨论。“地铁上‘禁饮’,难道连口水都不能喝吗?”不少网友觉得,地铁车厢吃东西有异味,“禁食”可以理解,但是“禁饮”就有些说不通了。“地铁线路很长,有时候在地铁上一坐就是半个多小时,口渴了怎么办?”(现代快报9.29)
官方表示,之所以禁饮,是因为可能影响到其他乘客的生活,有网友认为,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在早晚高峰时期,地铁车厢内非常挤,如果有人拿着饮料在喝,万一洒到其他人身上,就会影响到其他人。”
其实在地铁上饮食喝水是否真的会影响他人,还是要视情况而定。但是规则定下,虽然是限制,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使得地铁车厢的环境变好很多。规则就是规则,无理的规则是应该被抨击,但这条“禁食禁饮”的规则是大量征集民意得来的,并不是立法者的主观胡乱想象编造出来的。人们抱怨这样的规定不人性化,实际上体现了大家对规则的反感,也就是对“限制”的反感,对改变习惯的不适应。
因为有出车祸的风险,交通法就限制了车速并且不准醉酒驾驶,这样的要求不人性化。上班族会说我晚上有应酬必须喝酒这不是断了我的财路吗?高三学生冬天要起很早跑操,这样的要求不任性化,因为我们严重缺觉还要这么早起床会上课犯困。
人性化的反面其实是限制人性,我现在想吃东西立马就要吃,我现在要睡觉了立马就要睡,可是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你在工作就不可以立马吃东西,你还没有下班就不能立马回家睡觉,今天的社会限制和规则很多,但正因为有了规则,大家才能尽然有序有条不紊的生活着。
人性化只不过是只强调个人,“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其实要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氛围,需要大家的一同努力。
       

                               拿高龄保健补贴需要证明自己还活着,我们该抨击什么?
“70岁的老人每个月有50元的高龄补贴,我每次去办手续都要受一次打击,”王老太说,9月初,街办在小区门口贴通知,让小区年过七旬的老人去社区复审,“复审要带身份证,如果当事人腿脚不方便,家人还需带着老人持当天或当月报纸的照片去复审,我觉得这种做法特别不好,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每年做这么一次,都让人心里特别不舒服,我要证明我活着,是多么残忍。为什么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在节假日期间去看望慰问下老人等方式,只要能知道老人还活着就好了。”(西安华商报 9.27)
老年人可以享受国家的补贴,前提是需要证明自己“还活着”。而这个证明合理吗?工作人员回应表示是为了防止其他人冒领,也是无奈之举。
有网友@无语相缘表示心疼老人,并责怪政府:“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你都做到,还叫口号,多走几步为老人服务一下你们会死吗?”但也有网友对政府这一方式表示理解,理由大致分为两个:一是西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么多,难道要公务员一个个去查吗?二来的确有冒领事件,为了公平公正还是需要证明老人是否还健在。
这个制度本身有问题吗?有,因为虽然政府可以保证减少欺骗行为、减少损失,但是从心理层面上讲会对一些老人造成伤害。要一个个上访来调查老人是否健在吗?政府定然没那么多人手,且老人居住分散,政府不能照顾到每一个老人。
我们知道,在特定的环境下,没有一个绝对的万全之策。就如高考,绝对公平吗?是最好的筛选人才的办法吗?显然不是,但是除了这种方法,目前没有更完美的方式了;再者,如果你想申请贫困生资助,其中有一项是要同学民主打分,即从衣着、平时消费来考察你是否“贫困”,这样的方式不伤人吗?显然不是,可是还能拿什么来证明呢?
从制度本身出发,即使我们想要找出好办法,也无法再做挖掘,可深思起来,即使是上述的高考制度、贫困生资助制度,没有人造假吗?有的。因此即使是国家想了个“证明自己还活着”的方法,仍然还是会有人钻空子。
早年就有人抨击为什么中国人需要有这么多证明?2008年的春晚小品《开锁》中黄宏就呐喊道:“为什么那么多的证都证明不了我的身份?!”
其实,证明泛滥是造假泛滥、信任缺乏的社会的必然产物。你不给我证明,我凭什么相信你?我不将我的证明确保到我自认为的万无一失怎么能保证我不会被骗?整个社会风气使然,这样的奇葩规定以后一定会层出不穷。因此大众在把目光聚焦到奇葩制度本身之后,不妨想一想如何提高国民素质,营造一个诚信的氛围。
                                          
治理雾霾,限行车辆不是长久之计
12月7日18时,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预警,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由于此次重污染红色预警时间超过60个小时,北京临时启动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叠加以往每周一天的限行制度,尾号6被誉为本周最幸运数字。(《央视新闻周刊》12月14日)
雾霾严重的当下,北京当地 采用车辆“单双号限行“的办法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调查显示,车的排放量对雾霾做出了百分之五十的”贡献“。然而,限行车辆不仅执行难度大,还给出行车主带来了困扰,这样的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环保局更应该做的就是追根溯源,找到根源下手。
根据限行车辆的实际效果来看,雾霾的天气并没有多少好转,的确,仅仅靠几天的限排量就可以整治雾霾了吗?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想要治霾起到一个好的效果,必然要抓主要矛盾,不应把眼光停留在车辆出行上。
事实证明,汽车排量大,且有害物质多,其中的最大原因还是油的品质问题,关于油品问题。据专家表示:汽油中烯烃含量非常高,外国发达国家可能规定是15%,我们国家是30%;多环芳烃方面,发达国家规定20%以下、15%以下,我们国家是30%;发达国家汽油中60%到70%是饱和烷烃,我们国家只是30%多。如此大的差距,如此大的可以提升的空间,国家更应该从这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再者,车辆众多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或是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样子,其实雾霾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创造的,正因为基数大,所以每个人都认为缺了自己改变不了多少现状,这样的观念是十分要不得的。思想意识上没有得到重视,没有众志成城的去与雾霾战斗,人心涣散下,治霾光靠限制光靠政府是起不了多大成效的。而此时,政府需要大力宣传治霾的思想,全面的说明雾霾对于人体的伤害,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限制车辆出行或许只是在当下能想到的最局限的办法,但应对办法不应该只停留在这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追根溯源,众志成城。


年轻人为什么过不上健康生活?

“要么不吃早餐,要么常吃路边摊”是如今大多数年轻人的写照。《燕赵晚报》做了调查发现30位年轻人之中,就有6位长期不吃早饭。这样的现状令许多年轻人的父母十分焦急。
从名词解释来看,健康生活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相信每个年轻人的家长都会强调,而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则是令大多数年轻人犯难。
拿早餐来说,年轻人似乎有很多理由不吃早饭: “早晨时间非常紧张,把自己收拾利索的时间都不够,再加上想保持身材苗条等原因,干脆就省了早餐。这也叫一举两得吧”、“早晨时间紧,我都是开车停在路边,直接买个白吉馍或是煎饼,趁在路口等红灯时赶紧吃几口。”早晨起不了床干脆牺牲早饭时间、有其他事节约时间而牺牲早饭时间,似乎其他事都比早饭重要,于是早饭也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意识。人们能认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意义才会有动力去坚持,而可悲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健康的认识比较浅薄。健康可能是生病了及时去医院开药、定时去体检,而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却被忽略了。其一是因为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一些病症完全和自己没有关系。年轻人的身体机能正值最辉煌时期,因此并不能立马领教到不良生活习惯的惩罚。就如温水煮青蛙,因为不能立马被水温烫死,所以才继续透支身体的承受限度。其二是年轻人走在在忙学业、事业这条路上,一心想着要学业有成、升职加薪,太过急功近利,而不吃早饭、睡眠不足等都成为了追逐成功路上必经的“苦难”,而这样的“苦难”被理所应当化了。近日一15岁小男孩因为长期熬夜写作业而猝死,这样的消息令人痛心,然而还有多少老师仍然在对学生们灌输想要成绩好,就要牺牲时间这种观念呢?其三是新时代新思想。可以说90后不少是夜猫子,白天黑天倒着过,因为减肥不吃饭,却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很酷,养生的意识完全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证明年轻的生活方式就是挑战身体极限,当然这样的思想使得老一辈人很难理解。
年轻人真的不懂什么是健康生活吗?不见得,只是缺少非过不可的意识罢了;然而想要年轻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则不易。你见过一个年轻人天天看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吗?第一没时间,第二也不感兴趣。因此,家长应从小就给传授孩子养生意识,从小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观念的形成还是要靠学校,在年轻人接受教育阶段,老师也应该教育孩子身体是第一位,不要太过拼命,成绩并不是绝对第一位,也不要因为懒惰而过不健康的生活,再普及相关健康生活的知识。然而教育圣地,无数场学术讲座,提醒关心学生是否是吃了早饭、是否好好睡觉的人又占多少呢?在学生阶段没有养成习惯,走入社会的年轻人迫于压力工作更难有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了。
没法过上健康生活,年轻人自己有一部分原因,而社会上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公共建设或者科普宣传,营造一种健康的氛围,常言道健康是自己的,别人管不着。但当健康生活习惯是一种普遍的风气时,人人互相监督是否健康的意识也就有了,不仅能使年轻人过上健康生活,更能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为推销“实干”叫好
12月10日,广西河池市副市长韦祖林协广西众商进京推销河池当地特产。而广西领导推销当地特产并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0月9日,广西柳州市副市长进京卖螺蛳粉一事,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中国商务新闻网12月11日报道)
民众的惯性思维里,领导和推销是两个没有关联的两个名词。这个事件之所以会引来广泛关注,正是因为领导“亲自”推销特产。如果把推销的主人公换成某个明星或者某个公司代表,恐怕就不会引来多少人的目光了。
对于领导推销,有人叫好,有人批为作秀,把推销抽象出来,其实可以发现,领导们其实无时不刻不在“推销”,只是推销的“产品”不同罢了。广西前后两位领导选择为家乡代言,推销当地的产品,是最简单也是效果最好的推销方式,或许还会对其他的领导有一丝的借鉴意义。
领导在上任的那一刻,便是成功的推销了自己。而开始处理事务之后,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领导为了如何营造“亲民且能干”的形象伤透了脑筋。有的领导下乡看望独居老人、看望留守儿童,这是在推销“亲和力”;有的领导为了展示自己上任后的扶贫成果,甚至让学生趴在山坡上装羊,虽然是反面教材,但这是在推销“工作能力”;有的领导在灾难后不断安抚百姓的心,这是在推销“信任”。
领导推销的“产品”不同,效果定然不同。想尽办法的“花式推销”,都不如简简单单的站在前线,在百姓看得到的地方为他们办看得到成效的事,这是实干。有些所谓的效果只是浮于表面,这并不可取。要想说推销的“亲和力”、“信任”、“工作能力”,都是些虚空的词语,推销的再多,准备做的再充足,也仅仅只是设计好的精品,和老百姓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在前线为老百姓干实事,虽然显得“有失身份”,但是给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的利益。
有人会反驳:广西领导的推销特产也有可能一场精心安排的作秀。不排除这种可能,可作秀也是为了推销,我们要允许每个领导推销自己,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况且广西领导用他亲自推销当地特产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广西特产的知名度,而且客观上必然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了这样实际的效果,即使是作秀,也是理直气壮的。
真正理解大众需要什么的、真正办实事的才是好的推销。推销特产就是推销实干,我们何不为广西领导推销特产的做法叫好呢?

                                            明星与教师之间差了“专业”二字
曾经的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被中国政法大学聘为兼职教,一时间引来了大众一片质疑之声。12月7日中国政法大学回应:邓亚萍在聘期三年内,将免费为学校授课并在每个学年指导学校乒乓球运动队训练两次。
       即使学校在作出了回应,质疑邓亚萍是否能够胜任“教授”一头衔的声音仍然没有停息。若邓亚萍是个普通求职者,则需要教学质量、科研、论文、项目等条件,而她却省了这些程序,直接登上了教授的位置。邓亚萍是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的乒坛佼佼者,并在退役后获得了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学士、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研究生、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等学位,从这样的硬条件来讲,邓亚萍似乎是有资格担任一所大学的教授的。而学校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人理解成“傍明星“,利用明星的知名度达到炒作的目的,毕竟,若邓亚萍真的想把心思放在教书育人上,为何不当学校的全日制教授呢?
   笔者认为,明星就是明星,即使在某一领域的成就颇高,也并不一定能胜任教育这一工作。因为明星与教师之间差了“专业“二字。
明星在一方面有较高的成绩就等于他能教出高水平的人吗?恐怕不然。当年李湘在被川大聘为客座教授后,本来如此灵牙利嘴的她居然在讲台上紧张的将“棘手”念成“辣手”,身份不同,场景不同,明星也难免会怯讲堂。如果学校仅仅是依靠其明星光环来确定职务,是否是对一步步努力照规矩办事的名副其实的教授的不公?再者,若这样的风气流窜于大学之间,必然会削减务实踏实之风,虚浮于名气之上。
       明星所处的世界和学界是两个地方,我们不能将其混淆。若明星想要满足自己将知识传播给年轻人的愿望,何不放下其他浮名,好好的在大学里教书育人?若又想要教授之名,又要不耽误自己的功夫,每学年不去学校几趟,是否学校就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了呢?是否明星就有名不副实之嫌了呢?
黄磊1997年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推掉了所有的演绎活动留校任教,培养出了海清、黄海波这样的演员。不得不说,黄磊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好老师。明星与教师之间,差的是一种沉淀的气质、一种专业的态度,想要让大家信服,恐怕要拿出“专业“这个条件。

                                               别用妥协助涨了“轻碰瓷“的威风
杭城不少路口,一遇到红灯总会出现一群乞讨者,他们手里拿着一根鸡毛掸子或者抓住一块抹布,抹两下车窗后,就朝司机鞠躬,等着司机给钱,并且1元两元难以打发,5元才能摆平他们的骚扰。这让杭州不少司机头疼。(《今日早报》12月1日)
马路乞讨者如此行径,不得不说比蹲在路边等着别人给钱的乞讨者聪明一些。但这样的行为,已经符合了“碰瓷“的概念。而马路乞讨者的碰瓷和一般的碰瓷还略微不同:其一利用了弱者的位置,其二是碰瓷的金额比一般的少很多。这样的碰瓷太轻,我们暂且称这种行为是”轻碰瓷“。泉州的开元寺乞丐也集结起立,遇到游客便拉扯要钱,不给钱还要骂上几句。这样的乞讨在其他地方也并不罕见。
遇到“轻碰瓷”,有的市民想要求助,却发现不知道找谁。有市民选择息事宁人,不就是一顿早饭的事吗?被马路乞讨者找上麻烦的胡女士表示担忧:“不给就怕他们在看不到的地方报复性的划车。“轻碰瓷者不过是利用了司机们“等不得“、车“碰不得”、人“伤不得”的弱点做文章,且5元就能打发不像其他“碰瓷“要耗费很长时间和钱财。
而不少市民面对轻碰瓷的妥协也就是因为对碰瓷的习惯和息事宁人的心理使然。这些年来中国发生的碰瓷不在少数,无论是身边还是电视上,大大小小的碰瓷也见的多,不想惹上麻烦力求自保才是第一位。不作为,只能让碰瓷者气焰嚣张,纠缠不放;上去打一顿?这回真的要赔钱了,此时市民才是真正的弱者,而所谓的乞讨者就是利用了弱势进行勒索罢了。
妥协带来的只能是碰瓷者的变本加厉,从前可能是一个人在拦路要钱,若让碰瓷者其他“同行”知道了这个“市场”,这将造成整条马路的困扰。想要摆平困扰,就应该采取零容忍态度,让碰瓷者一次次尝不到甜头,他们也不会自讨没趣了。若是妥协,只能助涨碰瓷之风,让更多懒人不劳而获。
在这点上,不仅需要市民们的态度坚决,更需要相关部门坚决不妥协。相关部门不能因为事情小,讹的钱少就懒得出动。当市民硬气的时候,政府要做的就是配合硬气,让轻碰瓷者有畏惧之心。若被碰瓷者和政府部门配合起来,而不是采取“怕了你了”的不作为措施,那么轻碰瓷的现象定然会慢慢减少。


                                      餐厅收取“空气净化费”不荒唐,物价局应作为
有江苏张家港市民到当地一餐馆就餐后,被收取一块钱的“空气净化费“,在收费之前,并没有任何提示。原来,餐厅老板为了“优化用餐环境”,购置了空气净化器,净化餐厅空气。而为弥补设备及运营费用,就“自作主张“在餐费之外加收每位1元的“空气净化费”。而当地物价局已经予以警示。(中国广播网12月14日报道)
此事一出,有人批评这餐馆的老板掉到了钱眼里,什么费用都要收取。而物价局也表示: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是餐饮企业应尽的义务。而在笔者看来,这是个强盗逻辑。如果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成本的话,商家凭什么不能收回自己的成本呢?
收取空气净化费的行为看上去荒唐,其实侧面反映了当下雾霾问题的严峻。如果空气状态良好,而这个老板要收取空气净化费,是有变向收费的嫌疑;但在空气恶劣的情况下,想找个空气良好的环境用餐估计是每个用餐者的心愿,这家餐厅主动为客户提供一个清新的环境,如此替客户着想的举动挺令人感动。而空气净化自然有成本,在每单加一元的“空气净化费“也是情理之中。并且一元也是每个客户可以接受的,在雾霾无孔不入的时候花一块钱买个安心,多少也有点心理安慰效果,毕竟人们想找个能脱下防霾口罩的地方是有多难啊。
有网友认为老板太实诚,应该在菜里加钱客户也看不出来惹不上事,而这位老板偏偏要把“空气净化费“白纸黑字写出来。而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维护了客户的知情权,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钱花在了哪里。这比如今社会上的乱标菜价、变向收费的餐馆要良心的多。虽然老板给大众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但也应该提前说明,保证客户第一时间的知情权。
根据物价局的说法:消费者没有提出需要购买“净化空气”的要求,就不得将“净化空气”作为商品出售。当然要客户主动提出要求也是很难,有客户会主动要求“给我一团新鲜的空气加一盘鱼香肉丝“吗?这也对物价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时代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于新的环境新的收费点,作出评估及时备案,预想未来。其实笔者相信,在雾霾天猖狂的天气下,对于室内消费空间清洁空气的做法会从不流行到流行,这时候,是要统一收费,还是国家资助买空气净化机呢?这位餐厅老板做了替客户着想的先行者,物价局是否应该引起重视,思考一下这家店的做法是否有道理,是否也会有其他店跟着做,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大众:这样做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
张家港餐厅收取“空气净化费“并不荒唐,毕竟大环境摆在这里。而物价局也应该作为,餐巾纸、消毒碗筷都从不收费到规定了统一收费,物价局不也应当把出现“收取空气净化费”当回事,而不是仅仅警示了之了呢?
                                             互联网医院是医疗优化的第一步
“足不出户看名医”,是媒体报道乌镇互联网医院时打的标题。乌镇互联网医院由微医集团幕后操刀,依托于桐乡第三人民医院而建,并且是符合目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做法。依托挂号网的资源,乌镇互联网医院官网打出“19万医生为你候诊”的标语。查询可见,上线的大多是全国各地主 任医师级别的专家。互联网看病,正成为一股潮流,势不可挡。(《南方日报》12月15日)
网络技术在发展,物流技术同样渐趋成熟,大众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各类产品、学生可以在家里听网课、网上预订餐厅酒店、办理各种业务,等等。可以想象,在未来,这样的便捷将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更广范的领域,而医疗业被涉及也是情理之中。
有人认为医疗关乎一个人的健康甚至性命,线上的虚拟操作未免太过苍白,难以把握。如此看病法,会加大误诊的概率。而互在笔者看来,联网医院大多是解决一些小的病症,而大的疑难杂症相信病患也不会仅仅在网络上求医。我们可以把这当作一件好事,这相当于对医疗进行了资源合理分配。这些年来医患冲突严重,多半就是医院资源分配没有到位。而有大病症的人去实体医院,小病症的人可以在网上咨询,这就节省了医院的空间以及医生的时间。有大病症的人也不会因为迟迟排不上队而痛苦不堪,小病症的人也不用到医院去浪费很长的时间在排队上只为了开点药。这样使得看病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
屏幕间的病人与医生的交流会更加畅通愉快。试想一个门外排着大长队的医生,难道不会尽量缩短看病时间照顾每位病患吗?而网络医院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病患又不是在门外的冷风里坐着,而是在家里的床上躺着,这使得医生不必急着顾虑病患的等待时间,认真给每个病患看病。一对一的交流可以使得病人对医生毫无保留,也不必顾及自己的隐私被别人听到,这是极好的看病方式,更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医患关系在屏幕下不容易起冲突,再者网络医生的口碑更加依赖是用户的好评,这不仅可以督促医生专心诊断、更可以让患者一目了然的了解医生的水平和态度。
尽管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花大力气进行规范和监督,为线上医疗做强力后盾。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线上医疗的出现也是医疗优化的第一步。我们为何不鼓励这种尝试,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呢?
                                                     限制高档酒店,没有抓住重点
日前,三亚市物价局出台规定,对2016年春节期间三亚旅游饭店客房和早餐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其中,标准客房最高限价为每间每天5000元,单独计价的旅游饭店自助餐,早餐价格不超过每位350元。随即有大量网友质疑该规定为鼓励天价收费。14日,三亚市物价局政策法规科罗科长表示:此举系为了维持三亚春节期间价格稳定,350元的早餐价格是针对高端酒店,违规相关部门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新京报》12月15日)
限制价格春节期间对三亚酒店价格进行限制的做法太片面。矛头指向高档酒店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一方面,限价虽然对高档消费者带来了福音,他们可以比以往花少一些的钱入住高档酒店,而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人。而低、中层次的酒店是大部分人群的选择,据报道,平时起价只有200多元的小旅店在春节就能涨价十几倍到几千元,5000的限制他们是碰不着,甚至可能因为限价线在5000元,他们在春节期间涨钱帐到4999元,消费者都投诉无门。限价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到限制作用。
而中小旅店如此如此恐怖的价格翻倍才是真正应该规范和限制的所在,三亚政府如此限价非但没有解决真正的受害群体的难题,反而掐住了高档酒店的脖子。高档酒店本来就是以高档的服务和用户体验闻名的,这样一来,不排除高档酒店会降低其服务质量以节省成本的做法,花钱就是要享受高档服务的人也是亏了。综上所述,限价的做法非但没有很好解决三亚价格问题,还可能影响当地酒店的质量。
不能否认的是,三亚市物价局的限价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而真正要解决价格乱象,真的要限价,就应该更加细化处理。先考察酒店的内部设施和服务条件来定等级,再按照等级来制定上限价格。分层处理比一刀切好的多。恶性涨价的酒店往往异常的团结,一家酒店涨价,其他酒店也纷纷把价格和它提到一个水准上,导致一种垄断市场。物价局首先做的应该是破除这种垄断,或可采用举报的方法,如果游客认为酒店不值这个价格,随时可以举报,这样一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酒店谨慎行事,不会胡乱要价。
三亚政府限制高档酒店没有抓住重点,不如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占大多数的普通游客身上,才能更加有效率的解决问题。
新闻链接:http://roll.sohu.com/20151215/n431386084.shtml

 









                                                               






32#
发表于 2015-11-25 01:2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尔史伟1 于 2015-12-14 17:33 编辑

     
PS大神不是为名除害而是满足自我贪欲

  男子利用ps不雅照敲炸400名官员,被判6年有期徒刑(12月6日《华西都市报》报道)
自十八大习大大提出反腐败开始“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反腐一直都在艰难挺进当中,这期间日子最不好过的就是官员。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官,为求自保,和不受不必要的麻烦大都会谨慎行事,努力为自己建立清白之身,或许此前有过一些污点,也会极力隐藏,为销毁证据,封口费等手段亦是最基本的方式。
  如上报道可见ps大神们看到官员们的这一点,抓住把柄般的乘机勒索。用一些艳照把官员的照片批上去,然后发个各地的官员。等待着恐惧的官员,特别是那些做了亏心事的官员们自动把钱打在卡上。这不男子发现自己卡上有一天突然有了20万,心情激动不已。过后这张吃了官员封口费的大嘴越张越大。直到有人报警。
  不管该官员是否贪腐,看见谁就咬谁,如若勒索对象正是大贪官那么算是劫富济贫。但是这样的行为甚是不雅,没有证据,而去伪造证据的行为本就不是君子所为。为了一己私利,而去勒索别人的就该受到惩罚,应该严厉打击。
  究其原因,敲诈者正是利用了某些官员、当事人的“畏惧”心理。但是还真有人怕艳照曝光影响自己声誉,乖乖给敲诈者汇款。
PS艳照敲诈的事件屡见不鲜,全国不少地方均发生过类似案件。PS大神们需要记住的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官员们做错了事,想要销毁证据,不仅仅是官员给你封口费,你不给曝光就可以瞒天过海,无人知道。国法还在,人民还在,做了错事有一天总会有人知道。只要我们做好每一件事,不做亏心事就不会惹祸上身。
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15-12/06/c_1117368399.htm
http://www.longxin.swust.edu.cn/home.php?mod=spacecp&ac=blog龙新网学子博客
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14级阿尔史伟 电话:15281655017  邮箱1412941658


(一)记者:不要让金钱吞噬了你的良心

  今年29岁,正式入职凤凰网资讯中心要闻组仅一年的邱某,删减文章过万,因删帖受贿11.8万元被朝阳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6月8日《京华时报》报道)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有人却因为金钱诱惑做出有所违背道德之事就不能是坚决不用的问题而是要有所惩处了。然而在传媒方面特别是记者等专业对于德行的要求应该要比普通人要求高,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要强,但有些事情总是预料不到。“官大一级压死人”官本位的想法在某些传媒认识上同样表现得淋淋尽致。
  邱某的做法已经违背了自己职业道德,而且这种做法更是超越权限的行为,且不论他和委托人卢某的关系,收钱替别人做事就是让金钱吞噬自己良心。你说那个人发给你链接,你自我判断可以删除,是因为在你觉得在你的的权限内,所以你就擅自做主予以删除,一条两条就可以说是理所应当,别人也无权过问,但是删减文章过万元,并伴有每删一条就得收费800元还因此受贿11.8万元的行为,这难道不是自己扇自己耳光?如此丰厚的回馈和不坚定的内心足以说金钱已经吞噬了你的内心,无法恢复。
  当然对于这有违背职业道德,因个人利益出卖公司欺上瞒下的行为就是要坚决抵制,29岁正式入职凤凰网资讯要闻组,在任时间还不久就仅仅一年的时间,邱某,就因为因删帖受贿11.8万元被朝阳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这是自毁前程?只关注眼前利益,到底是自己的私心害了自己,是因为他职场经验不足误入歧途?还是因为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想两者都有。
自古有“不为五斗米折腰”,拿到现在的时代来看,就这件事情而言只能成为一种奢望,两者对比是多么的赤裸裸。
朝阳法院酌情采纳了辩护人关于邱某平时表现良好、为初犯、偶犯、悔罪且家属积极退赔10万元等意见,最终从轻处罚。但是就是因为初犯就应该严肃处理,达到杜绝,唯有坚守自己才能保持自我,不触犯道德底线,职业道德底线。

西南科技大学 14级 阿尔史伟
新闻来源http://www.qnr.cn/news/2015/201510/1127233.html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2) 对“色情报复”说不

                                                     ■阿尔史伟
美国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公司宣布,关于把前交往对象裸照等散布到网上的“色情报复”行为,将应受害人等的要求把照片从搜索结果显示页面中删除。未来几周内,谷歌将在网站上上传申请删除照片的表格。(6月19日环球网 )
    谷歌将要删掉“色情报复”算是给万千青少年带来福音,至少很多家长看到这样的消息,总算是可以安心些了,毕竟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发展是父母的最大心愿。
    当然除了危害青少年之外,由色情内容引起的社会风气败坏,社会犯罪等也是让我们坚决抵制色情的又一大理由。万恶淫为首,损害身心健康屡次叫停却依然“绝处逢生”的“色情报复”通过色情照片、色情视频、色情网站等利用青少年存在的弱点,来大量传播以此来谋取暴利。2009年11月04日“大学生看黄色电影归来偷窥女生被记过事件就说明青少年受色情文化毒害颇深!
    此次谷歌的加盟,对多年来致力于与色情作斗争的组织、机构都是好的兆头,对减少社会的危害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悉社交网站“脸谱”和“推特”已禁止此类照片上传。但还是没有谷歌将要删除“色情照片”的作用来的广。对于国内来说,中国的传统是较为保守,对于“性”的教育大多是长大后自己慢慢懂,这是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又一重要原因,青少年好奇的心里,给黄色文化创造了极大的市场,其后果就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科技是把双刃剑,互联网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同时也伴随着低俗、低级的文化。青少年是互联网的主体,而青少年正处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并完善的过程,而这正是青少年好奇心最强,最叛逆的阶段,网络淫秽信息的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跟深危害更大。经不起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毁了自己一生的案例不在少数,我们只能垂首惋惜。
    因此,抵制黄色文化刻不容缓,必须严格把关,对互联网加大管控力度,不给色情信息留任何空间。谷歌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是关乎千万个家庭的事,关乎祖国未来,甚至是关乎全人类,防止黄赌毒我们必须要齐心合力,让网络真正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助推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
西南科技大学 14级 阿尔史伟
新闻来源http://www.qnr.cn/news/2015/201510/1127233.html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3)从不敢扶到勇敢扶显现人间温情:我们是一家

   9月15日下午,温情的一幕在石首市城区上演,当一年近八旬老人倒卧路边时,一些市民不仅将他扶起坐好,还打110求助,民警将老人送到医院后,又送回家中,医生对老人检查救治后,分文没收。(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7日电)
那是从一个事故开始,某年某月,一位年轻人在路上遇到一位老人跌倒了,好心的跑过去搀扶,然而被搀扶起来的老人却对自己的孩子说是该年轻人推的他。好心的年轻人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换句难听的话说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是的在这件事上那个好人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就是在去搀扶一位快要摔倒的老人的善意的心上狠狠的割上一道口。
  年轻人的这一道伤口渐渐在的其周围蔓延,蔓延,直到2015那个春节,终于是蔓延到了全中国。一个题为“扶不扶”的小品,算是为这位年轻人伸张了,但是年轻人那颗充满善意的心却冷了,在也不像当初那样单纯,眼见为实的概念中突的增多了一层眼见不一定为实。因为心是脆弱的。
  不敢扶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看见老人摔倒就会想到自己会不会被讹诈,突发的好心就这样被不敢扶的想法扼杀了。由于这样而造成的悲剧也是层出不穷。就在近期一位老人跌落于街头的积水中,当一个个行人视而不见的离去,当老人就这样离开了这... 老人跌倒积水路面,没人搀扶最终死亡的新闻又一次向人们证实了《狼来了》故事的寓意。
  但是我们也没有因此放弃,“人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在9月15日石首城市上演了一场温情在线,一位近八旬的老人,卧倒在路边时一些市民不仅帮他扶起来而且还打了110由于市民们的好心这位老人安全的回到了家。
  生活中需要正能量的很多,只是有时候贪念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靠老人摔倒而去讹诈好心人说明我们社会的好心人多,人们愿意去帮助别人,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们不是感情冷落的人,诈骗分子只是巧妙的利用了人性的美,善良,热情。这是诈骗分子令人厌恶之处。
  石首市人们的做法,从不敢扶到勇敢扶甚至是积极扶,都是给我们做了一份榜样,社会需要关爱,我们需要团结一起抵抗那些诈骗分子,不要因为曾经被呛过而放弃吃饭,“一朝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苦楚会在这温情一幕中被肢解。那些我们想给诈骗分子沉重的打击,就是以后看见人摔倒了就不管他,因为我们想他有可能就是诈骗分子的阴谋,但是如果我们坚持那样做,那我们就错了。
  我们是一家,大家庭的成员。爱心不能减,只是需要在实施爱心的时候加点保险就够了。比如看到了就及时拨打110救助,多人一起去,拍照证明等。
  西南科技大学 14级 阿尔史伟
新闻来源http://www.qnr.cn/news/2015/201510/1127233.html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5)腐败不除何来二胎?

                                                文/阿尔史伟(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与严重少子化叠加的人口新常态。也即是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这样的新常态要求生育政策必须随之调整才能够适应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独二孩、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全面二孩政策正在酝酿落实。但由于对中国低生育率现状的判断不一致等原因,这项涉及亿万民众福祉的公共政策进展缓慢。(第一财经日报9月18日)
  自古以来中国以地大物博为名,现如今以世界人口第一闻名。13亿多的人一起跳一跳地球都要抖三抖。是的,这是我们的优势,特别助于劳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是抛开地大物博且960万方公里的土地能够容纳放开二胎后的人口增长不说按照现在看来老百姓生活还会是困苦。二胎不现实。
官员腐败现象严重,财富分配不均。某些官员只为自己,以“为人民服务”为借口到处招摇撞骗,搜刮民脂民膏,以自己的权利谋取钱财,除此之外靠拥有信息传播的优势人民占便宜。虽然总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财富的大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人均还是会很少很少。大多数的人生了二胎或者不止二胎那么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属于大多数的“穷人”拿什么来抚养孩子?谁还养得起,这不是徒增一层烦恼而已。
目前,据专家们指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落入了低生育率的陷阱。我们需要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二胎,或是应该进入全面的放开生育。
但是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鼓励生育岂不是雪上加霜?社会一边要照顾老人还要更多的抽出精力照顾孩子。而这其中收益最大的莫非是那些“面皮官员”了外表装出是为人民大众着想,暗地里却要拎着口袋去装钱,老人的养老基金,甚至小孩的奶粉钱。
我们在做事情之前得考虑周全,全面兼顾。在对自己的人民来说人生最可贵而不是利益为先。国家之间,我们奉行和平共处,对自己的公民来说就是和谐相处,国与国之间我们以利益为重,但是对于本国人来说就是要以人事为重。所以安抚好老年人处理好老年人那些曾经用青春与汗水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才是首要任务。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腐败就是最大的拦路虎。最后才是放心的放开二胎,集中力量解决是否鼓励生育的问题。
所以从以上得出的结论是腐败不除何来二胎。
  西南科技大学 14级 阿尔史伟
新闻来源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六)学院领导乘车检阅军方方阵,新生高喊“首长好”

1991年,创办保定虎振厨师技校,创办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并先后创办了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科技学院、保定虎振中等专业学校、保定虎振驾校等多所学校。又是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虎振,乘一辆皮卡多次“检阅”军训新生方队,视频在网上曝光,立即引起网友关注。(澎湃新闻9月13日)
学校的军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军事防备技能,学校进行的军训汇报通常被称为“会操”。不是真的有番号的部队,根本没有“阅兵”的概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对阅兵有明确的解释及权限规定,只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仪式。而周虎振的做法根本就是“越界”是违权的行为。
在消息源中,对于周某的身世地位,已经阐述的够清楚了,创办一系列的学校,还是公司董事长,还是人大代表。。。。。。是不愁吃穿了,荣华富贵皆有之,但是仅仅一个学院的领导就在军训方队“检阅部队”是不是太过于高估自己,觉得自己有了几分财力,做了几分贡献就拥有了检阅军队的权利?不是,他不配也不能。
对此有网友称这是在“摆官威,过官瘾”。十八大召开之后,习大大制定的反腐计划中,说到“老虎苍蝇一起拍!”周某这样的举动是过了,没有在法定的规定内却要坚持做就是公然挑衅法纪法规。
官员腐败可怕,不是在于贪得多或少而是在于,贪腐后面那长长的网似的关系。那张大网似乎已经弥漫全中国,从上级到下一级,也像阶梯。跟周虎阵一样的人很多,这只是一个凸显出来的例子而已。从根源拔出官瘾,还是如釜底抽薪。
中国绵延数千年,从原始社会就有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就有贵人和布衣之分。是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人性的当中逃不点的贪嗔痴。
能力有限,无法体验做回“阅兵”检阅部队的感受,借用新生军训的机会好好享受。人生难的几回。
归根结底来说,周某的这种心理是大数人官员所拥有的,但是这种心里运用好了可以成为动力,努力做好事业等待升官。但是到了险恶的小人手里就只能通过“地下手段”。“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就是真理。
西南科技大学 14级 阿尔史伟
新闻来源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七)强大软实力,才是硬道理

文/阿尔史伟(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艺术,铸造灵魂。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描写现实,提升境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迪智慧、美化生活。陶冶情操,荡涤灵魂。展现情怀,承载梦想。精神是文艺之魂,没有精神也就没有文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弘扬七种文艺精神的论述,为文艺的发展与繁荣指明方向、设计顶层、注入动力、提振士气。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习近平的文艺精神论。
  软实力,文化主导。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鲜明的特征终有一天是会消亡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征的标识,在这点上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过后一直都有努力的发展着文化,现在在国外形成了孔子学院。
  然而,随着世界潮流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成为了一个小村。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靠。而这其中主流总是被那些经济发达,科学技术能力高的国家占据。例如:英文热。在以前为了赶上潮流,我们重视英文,把他当作必修课但是这往往是不够的,大多数人就会带着孩子漂流过海的去国外留学,而自己的文化却丢失了。
  这是尖锐的问题,所以2015开始的改革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要强大自己的文化,强大软实力才是硬道理。兴起的国学热,高考正语文分数的提高,进一步宣扬孔子学院就是最好的证明。
  校园里有校园文化,家庭理由家庭文化,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坚持发展文化,强大软实力刻不容缓。
  语言,文化,体貌特征,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祖先等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身份标识。而这些也是我们需要保留而且要珍惜的东西,因为不同而独特,因为不同而有交流,因为不同而相互理解。
  玛雅文明曾经的辉煌,空中花园。现在却什么也找不到了。只是在空中零散在古书中有记载,谁也没有见过真真花园建筑。
  文以载道,我们离不开历史,离不开过去,想要发展就得既往前看,还得往后看。而这其中文化就是最好的纽带,无法取代。潜移默化,中进步。在文化浓郁的国度里,人们通常回过美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需要深深体会。

西南科技大学 14级 阿尔史伟
新闻来源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八)放生是获救还是死亡?科学放生的重要性

英媒称,每周六早晨,数百名佛教徒聚集在上海黄浦江畔放生。短短三个小时内,约有2000条泥鳅伴着唱诵声被倒进了浑浊的江水中。有外媒称:中国每年放生2亿只动物成一些和尚的摇钱树。(参考消息网9月20日报道)
放生是体现慈悲与践行修学的佛教传统之一,是佛教慈悲心的直观体现。放生可以使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马上重拾生机,因此具有无量功德。然而,时下放生规模越来越大,甚至买鸟放生衍生出了捕鸟产业链。还有一些放生行为直接导致当地生态失衡,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损失。网友质问:佛门放生怎么了?这是放生,还是杀生?这是慈悲,还是可悲?那么,佛教要不要放生?应该如何放生呢?
据《经济学人》杂志9月12日报道,这是放生,东亚佛教的一个字眼,就是将俘获的动物放归大自然。放生的目的在于显示慈悲心,积德行善,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在毛泽东时期,和其他佛教行为一样,放生被指是迷信活动。如今,放生又卷土重来,尤其得到了年轻人和富有阶层的青睐。相关人员估计,每年放生的鱼、蛇、乌龟、鸟,甚至蚂蚁的数量约有2亿,不过究竟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佛教的信念是慈悲为怀,放生就是最好的表现,帮助生物脱离危险并还他们自由,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万事万物“存在既是合理”的维护。曾经佛教的在人们的信任度很高,武则天时期,最为昌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的改革,再加上我们是无信仰的国度佛教渐渐淡出了生活必须。
要被放生的动物其实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知识在人类的手中过了一个“假期”最后才被放入自然中。但是放入他原本生活的环境里换来的不是安享幸福,放生过后还会被重新捉回来,这跟“猫抓老鼠”有何区别?抓了放放了抓这才是最大的伤害,慈悲最后留下的还是结束生命。
另外放生的时候缺乏科学是会给自然的食物链造成危险,一种生物的猛增会带给另一种生物的锐减,也有可能剧增。可想而知,放生就不一定是好的的我们要学会科学放生。
当然在这放生的路上不乏有像“红十字会”郭美美一样的,披着为灾区,为困苦孩子,贫穷地区而到处招摇撞骗的。特跌在当今这个时代,佛教徒也不例外。放生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需要合理的,正确的方式,我们需要在深思考虑之后才能做,因为放的正确了才是正真意义上的解救。
西南科技大学 14级 阿尔史伟
新闻来源http://news.ifeng.com/a/20150920/44694701_0.shtml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九)学校的安全措施到位了吗?

文/阿尔史伟
9月19日晚上,一名大一新生在山东建筑大学的操场上散步时,居然被一辆轿车撞断了腿,现在已经截肢了。原因是有人在学校操场飙车(齐鲁网9月19日讯)
据悉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记者得知,山东建筑大学,汽车撞人事件就发生在这里的操场上,由于操场多年没有休整,跑道还都是被压实了的泥土,学生们都把它叫做“土操场”。就在土操场的台阶上,一大片的血迹还清晰可见,由于事发夜间,很多学生是通过网络得知昨天晚上学校发生车祸了。从学生上传到贴吧里的图片来看,肇事车辆是一辆白色现代轿车,据网上的同学描述,昨天晚上9点半多,这辆白色现代轿车在拐弯的时候不减速,车体发生严重的漂移,刚好把正在散步的大一新生小宋挤到台阶上,导致小宋左腿骨碎肉离,血肉模糊。
但是试问学校操场怎么可以允许飚车?还有飚车者的身份是谁?学校保安去了哪里?竟然允许校园飚车。记者还了解到这不是个例子,前几年该学校也发生过飚车只是没有发生什么严重的事而已,所以没有引起重视。还有那个车子从哪里进入校园?据记者了解到,目前,肇事司机已经被警方控制。同学们告诉记者,到了晚上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来土操场跑步、散步。操场本来是学生锻炼休闲的地方,小轿车怎么堂而皇之地进入操场呢?从操场的西北角,记者发现了一个缺口,车辆通过这里进入操场没有任何难度。
归根究底还是学校的责任 “我虽然这个学校的,我也不知道这个车从哪儿进来的,我一直以为这个操场上开不上车来。”这是学校一学生说的。显然在校同学都没有注意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还有那个缺口会有车进来。如此隐蔽的漏洞,学校也就这么看不到就不管了,这是学校的失职。
学生的心灵创伤谁来抚慰,一条腿一夜之间就这么没有,有时候生命是脆弱的就像一根稻草。因此还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并非只是在规章制度上写着注意安全,而且还要反复的强调。学校应该向父母,该唠叨的时候唠叨,而不是在让学生交钱的时候才积极。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新闻来源http://news.sina.com.cn/s/qw/2015-09-20/doc-ifxhytwr2197596.shtml
(十)马拉松的贵人——黑人

文/阿尔史伟
【北京马拉松冠军诞生!肯尼亚选手夺冠】今晨7:30,2015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开跑,本次赛事只设置全程比赛,这标志着北马开启“全马时代”。经过激烈争夺,来自肯尼亚的41岁老将吉普楚姆巴以2小时10分58秒摘得冠军,打破埃塞俄比亚选手对冠军的三年垄断,报名成绩第一位的图尔查以2小时11分36秒的成绩获得第二名,尤瓦沃获得第三名。(9月20日央视报道)
马拉松(Marathon)长跑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分全程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种。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
一:环境优势
马拉松需要的得是有耐力,持久的耐力是关键。在历届的马拉松上冠军得主总会有黑人你的影子,他们有的身材瘦弱,但是往往有着超人一般的耐力,稳健的步伐总是在各个赛场上摘得桂冠。这主要是他们有环境的优势,造就了他们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差距。黑人大都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纬度低,空气流动快。
二:个人优势
人种学特征对黑人的“代谢”状况进行研究发现,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黑人“皮肤致冷更快,排汗机制比白种人更完善。”“在室温37.8℃的房间里,经过做一系列指定动作后,黑人比白种人流的汗水要少一些,直肠温度也低一些”。“在高温中(76.5℃)停留15min后,白种人流汗107cm3,而黑人流汗170cm3”。有资料表明,在过热条件下,黑人的热调节功能比白种人更完善。就是说,黑人比白种人恢复正常体温更快,非洲黑人的汗腺比欧洲人的要大。
三:国家的重视
非洲国家,在运动会上的天分可以说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对于运动体现国际形象国家会大力的鼓励运动。在有的时候就这样我们的大家都知道运动上的优势也是体现过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像品牌效应的组织。
四:历史原因
在历届马拉松比赛中,黑人多的桂冠的比比皆是。这不仅是优势而是已经成为黑人的传统。一代接一代的传奇,是的黑人在马拉松是正真的贵人。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新闻来源http://news.kelren.com/newsshow-20980.html
(十一)直接送钱就行了,还用的着打牌那么隐晦吗?

文/阿尔史伟
  近日,网上一段关于五矿业集团下属企业老总打“业务牌”的视频引起网友关注,视频内容是五矿集团下属和中层干部、客户聚众赌博。记者调查得知,该国企老总为位于郴州的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瑶岗仙矿业公司)总经理邓志平,其经常组织公司中层干部、外包项目部老板一起打“业务牌”,而在其担任瑶岗仙矿业公司总经理短短八个月时间内,该公司发生过三起瞒报安全事故,目前,湖南省纪委已介入调查,并查实了一起安全事故。(中国新闻网9月26日报道)
  网易重庆市网友 [阳光照耀美利坚] 的原贴:“国企,央企才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最大绊脚石!美其名曰国家所有,其实大都流向个人腰包,员工旱涝保收,领导珠圆玉润,这样还不止,更可恨的是国企、央企占据国家绝大部分资源,有的还玩不过民企,天大的笑话!”还有一位网友:网易广东省江门市网友 [浮生浮世] 评论道:“直接送钱就行了,还用得着打牌那么辛苦那么隐讳吗?”
  而对我来说,对此情况只有一种想法,就是拿着公款吃喝,享受自我生活,偏爱谁就是给谁直接给钱就可以了,就要来个“桥梁”挡开别人的视线。正如网友[浮生浮世]所说:“直接送钱就行了,还用的着打牌那么隐晦吗?”
国家要发展真的是难,废物占位置,能人被打压。靠关系而不靠实力,视文化素质为狗屎,以不正当竞争为荣!谁不想发展,但何其难啊,蛀虫不除,发展无望。是的蛀虫不出,根本没有以后,社会缺少的不是激情但是在蛀虫面前他们安乐享受的嘴脸就这样影响这周围的人,慢慢腐蚀着周围人的那颗纯洁的心。然而特别是当这种蛀虫站立主导位置的时候,危害就越大。因为他们能够用的不仅仅是恶劣的行为影响着别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运用权利的,运用金钱,运用其他恶劣的方式拉着别人,在这一过程中意志力不够强的人就成为了很好的对象。就像这个新闻,企业老总“打业务牌”。
企业大多都喜欢吃喝嫖赌,不打牌哪能受贿赂的钱?反腐反腐,就是反这些。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十二)说农民太坏那么食品监察去哪儿了?

曝绝味鸭脖内幕:“鸭脚掉地上仍卖,菜碟子在便器冲洗。然后美味的“绝味”鸭脖新鲜出炉了。这样的“绝味”制作视频,在网上火了,引起网友热议。(10月14日《成都商报》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十章附则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纯正的绝味鸭脖为绝味轩旗下著名品牌产品,采用秘制香料精心烹制而成,融入楚湘传统美食烹饪技法,结合祖国传统药膳食谱,博采众长,积数年心血研制而成。现属于绝味招牌风味系列。但是这一场便器洗出来的“绝味”风波,是正真符合了这“秘制”。
有人说出现这样的事情原因是农民太坏,为了钱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只要不是自己吃,眼不见心不烦,便池洗出来的“绝味“还是人见人爱。但是给予这些农民这样机会的,就是没有人知道他的生产流程,没有人过问有没有营业执照,有没有安全保障。那么我们的食品监察这时候去了哪里?“绝味鸭脖”的制作过程显然是没有达到标准的,如果记者不爆料出来,“绝味”的秘方,我们可能都不会知道。抛开现象看本质,我国的食品监查制度不够完善。
2010年的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地沟油事件;红辣椒粉等等,再加上这次的“绝味鸭脖”我们以后买东西还能信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得时刻注意食品安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都在警示者我们完善食品安全体制机制的重要性。
总的概括来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了法律支撑,办事就有章可循。大多食品制造商不会冒险冲破该防线。因为有法就要照做,食品检查的作用就是要求商家按照法律要求制作健康,合格的食品。这只是基本的要求。但是某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抛弃诚信,甘为金钱的奴隶。在检查空隙之间,做出违背食品安全的事件,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种行为必须严肃处理,要采取坚决的态度。
民以食为天,食品监察任重道远。
                                       (西南科技大学  新闻系 阿尔史伟  )
新闻来源http://news.163.com/15/1014/18/B5TJJ5AT00011229.html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十三)抄千遍“biang”字就能治迟到?
  近日,“biang”这个50多画,被誉为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被老师用来罚上课迟到的学生抄写一千遍,学生服输。此报道一处,立即引起无数争议(《成都商报》10月28日报道)。
  从小学踏进幼稚园的那一刻起,“迟到”可以说就一直伴在我们的学业生涯中。当然其他场合“迟到”也是存在的同样也是不被允许的。上课准时、开会准时,上班准时等给我们的第一映象,都是一种“守信”与对别人的“尊重”。就像学生上课迟到,老师罚抄写“biang”千遍,亦也是情有可言之说。
  历来“迟到”是学生的大忌,学生守则上“不准迟到”异常醒目。有些时候“迟到”在所难免,这就得看情况了。在这点上有些老师确实做的很公正,但是有些时候做的确实过了度。抄写千遍“biang”字显然是对学生的迟到的处罚,这比上课迟到罚站、扫厕所、跑步更为温婉,与让人接受,但是单靠抄写复杂汉字“biang”千遍,怕也是无济于事,起到的作用也只为“昙花一现”。
  老师注重课堂出勤率和准点率,相信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会影响学生终身。为了这一点,硬是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呆板木讷的坐在座位上,那么罚写上亿遍“biang”这个50多画的汉字也是没有用处。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爱上课堂。
  老师严苛,呆板不懂变更;教学内容生涩、乏味;课堂氛围沉闷、抑郁试问谁还想上这样的课?然而纵观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大体如此。“秧田式”的教育;“硬盘”化的学生;“机械”化的老师等。少有的几个语言时而温婉、时而锐利、时而活泼的教师。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只能靠罚抄千遍“biang”这种方式去维护了。
  “迟到”这是历史问题。教育事业一直以来说要改革,改革但还是会有如此“猖狂”依旧的迟到现象。
  就在不久之前,我校来了一位教授,这位教授姓梁,来自北京。我想说从我进入大学开始,这是我听过的唯一笑声不断,学生评价最多的讲座。生动的教学素材,将概念现象化,具体化,化抽象为通俗易懂。对我来说,我是喜欢这样的课堂。
  “迟到”该罚。但是我们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教师的热情奔放,思想活跃,讲课的灵活,亦是我们最大的需要。
  抄千遍“biang”只是一种变样的整治学生的方式罢了。老师也是绞尽脑汁想解决迟到现象。但是想要学生不迟到,唯一的办法就是起好课堂的作用,就是让学生爱上课堂。
那么怎么让学生爱上课堂呢?就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活泼的教学、活泼的老师、再加上活泼的学生。那么“迟到”就不会发发生了。

西南科技大学 14级 阿尔史伟
新闻来源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0-05/doc-ifximrxn8213236.shtml
龙新网http://www.longxin.swust.edu.cn/ ... ng&action=login
33#
发表于 2015-12-15 21:39:31 | 只看该作者
                                                                                          1.    拿什么拯救你?故宫文物
        倘若你带着朝圣的心情站在故宫巍峨的城门外时,心情必定是汹涌澎湃的。然而,当你走进去参观后再出来时,心情必然是沉重的。因为当你在欣赏文物怀古追忆时,会经常看到异样的瑕疵。它不是古人因故而留,亦不是为战火洗礼,而是今人肆意涂画的结果。而让人愤慨的是,这种情况即使明令禁止,却总是屡禁屡犯。
        就在近日,网络上又爆出了一组关于故宫文物被涂鸦的图片,这次被涂鸦的是故宫内的一鼎铜缸,系为明朝所制,如今已历三百年。而涂鸦者似是一对情侣,在缸上画心刻字,意欲永结同心。(新浪新闻网9月12日报道)。
        这件事情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同时也在网上激起了一片对刻字情侣的声讨声。而据澎湃新闻的记者采访的故宫工作人员爆出,这种情况每年频频发生,之所以屡禁不止概因违法成本过低。说到这里,笔者有心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故宫博物院即知这是历经两朝三百年之久的珍贵文物却为何不做严实的保护而能让旅客触手可及?
         笔者认为这是最直观的问题,毕竟从旅客的素质层面来说,我国许多旅客素质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新闻中,即有我国游客在卢浮宫水池前泡脚;又有在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篆刻“某人到此一游”,此类新闻已是屡见不鲜。而近期的曼谷飞机延迟,国人大唱国歌抗议的的事件更让人感到脸面无存。面对这样的旅客,故宫博物馆竟然敢将珍贵文物直接暴露在旅客触手可及的地方,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近年来故宫文物被肆意涂画的事件已经发生不少,故宫博物院却仍未能提出让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从此次事件来说,是不是可以说明故宫博物院本身就没有对这方面上心才做出这么愚蠢的行为?尽管故宫博物院方面说是为了让更广大的有素质的旅客能够更好的欣赏文物,但故宫内每一尊文物的价值都是非同寻常的,每一点的破坏都是难以挽回的损失,不说肆意涂画的旅客,就算是平常的旅客见到这些精美的文物也会忍不住摸一摸,碰一碰。众人你一下,我一下,日积夜累,文物怎能完好保存?
         第二个问题则是法律为何对此类乱涂乱画的行为判处甚轻?
据笔者了解,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此类在景区乱涂乱画的行为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正如前面故宫工作人员所提到的,此类行为屡禁不止有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对此类行为的处罚甚轻。从13年的数据来看,故宫一年的接客量已经超过1000万,想想故宫已经对外开放达到60%以上,而整个故宫面积有72万平方米,然而面对1000万这个数字,故宫诺大的空间却显得十分渺小。故宫的客流量如此之多本就让其不堪重负,而在法律层面即使博物馆方面将肆意涂画者逮了个正着,却仍然是没有行政执法权的,而法律在对此行为的惩罚之轻更是助长了无良旅客刻字涂画的风气。人总是需要切肤之痛才能悔改,短暂的拘留与低额的罚款并不能让人感到法律对百年文物的尊重,同时也不能让不良旅客尊重法律。。
         故宫文物不断受损的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无非表现在三个方面:旅客素质低下,博物馆监管保护力度不足,法律惩罚力度不够。这同时也是全国各地众多文物不断受损的通病。笔者想说的是,在国家领导人不断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文物这一经历着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代表着祖先无尽智慧的物件,我们是不应该在实际上为它们做出更多?教育是共识,而提高对文物的监管力度与对破坏文物的法律惩罚力度对于今天的博物馆来说势在必行。

                                                                                  2.开学典礼孩子跪父母:被扭曲的孝道?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早在古代便有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等为父母尽孝等故事。在古代,古人将孝作为立人之本,而生活中,跪拜父母亦为常态。到了今天,古人众多礼仪早已不被应用在生活中,跪拜礼自然随之减少。由于古今时代的变化,在讲究人人平等的当今社会跪礼,早已不适用。
          然而就在近日,江苏一小学举行入学仪式,校方要求学生向父母下跪行感恩礼。(新浪网9月12日报道)随着这则新闻的传播,对父母行跪拜礼在网上引起里较大的争论。
          孝道的传承在我国的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跪父母亦是对父母表示尊敬的一种方式。在古代,古人便常说“跪天跪地跪父母”。时至今日,许多  人家的旧屋堂前亦摆着“天地国亲师”五个大字,其中“亲”便表示父母,属于可跪的对象。平时我们亦能看到众多跪父母的新闻,在看这些新闻的时候相信在每个人的心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因为跪父母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其实是属于可接受范围的。
既然大家在内心深处是接受的,为什么这则新闻还会引起争论呢?就对父母行跪拜礼本身来说,这是一种对父母表达敬意感恩的礼仪,然而这毕竟属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事。而从教育部门来说,教育部门的职责在于培育人才,对父母尽孝这种情感表达与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表达这种情感更多的应该表现在行为上,而非形式上。近年来,学校让孩子对父母行跪拜礼的新闻层出不穷,或是生日跪拜礼,或是感恩跪拜礼,更有学校从娃娃抓起,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对父母行跪拜礼。而跪拜后的结果是,孩子与父母都尴尬。
           当今社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早已没有了古代那种上下等级严明的感觉。从父母的角度来说,父母更愿意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激,而非一次两次的跪拜礼便是感恩了。当学校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教育现状,不免落了扭曲孝道的嫌疑。跪父母,笔者并不反对,这本是孝道中的重要环节,但若让“跪”成为了一种形式,不免落了下成。毕竟教育不仅仅需要言传身教,更需要的是潜移默化,走进内心。

                                                                           3. 争购养生食品:畸形的消费心理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句话:人们看不见真相,他们所见的只是自己心中的念想。这种心理在大众里极为普遍。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商家提高商品价格的利器。例如近日便有一则新闻爆出: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月饼大规模的出现在市面,而其中除了传统的莲蓉、五仁、豆沙、蛋黄等口味的月饼之外,一些主打“健康”“保健”“养生”的新式月饼也悄然出现。这些被冠名具有养生价值的月饼竟比传统月饼平均贵上一倍!(北京青年报9月12日报道)
从这一则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商家何其聪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尽管人们在物质上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相对的却是身体健康素质的下降,于是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重养生,而商家正是利用人们注重健康的心理推出了养生系列的商品,这似乎为许多人带来了福音。商家将月饼的价格抬得极高,同时在精美的包装上再标注月饼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按照中国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心理,养生月饼的销量变得极高。而商家真正在月饼中添加的却仅仅是微不足道的营养品。
          追求利润是商人的本性,这在养生系列月饼上暴漏无疑,然而毕竟此类月饼通过了安检,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此类商品,商家也乐得其所,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得不说的是,我国的许多消费者心理已经畸形了。笔者在网上曾看过这样一个段子:饮料公司最近销售不佳,公司即将面临倒闭,这时有人为公司出了个主意:“把饮料味道变一变,再在包装上添上含有多种维生素,有益身心健康”,公司照做后,饮料销量果然上来了。想来这个段子中的公司所用的方法不正是众多饮料公司所用的吗?是想一瓶饮料不但可口而且富有营养价值,这似乎为心安理得的喝饮料而无需顾忌以往普通饮料会损害人体健康而找到了借口。
          正如本文开头的那句话:人们看不见真相,他们所见的只是自己心中的念想。作为消费者,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会更加直观的面对商品?如若明明能清晰的看到商家抛出的是个幌子还要争着上套,那么那些不能辨清的幌子即使是个祸害,消费者一如既往地争着上套,等到受害后再批评商家不良,这不免是自作自受,习惯使然。

                                                                                    4.发现文物,上交国家是正道
   如果有一天,你在自家院子里挖到了价值连城的文物,你选择上交国家,还是据为己有私自售卖呢?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相信一定会让你在财利与道德之间纠结。
   今年4月,西安中院一审判处赵某有期徒刑15年,近日,省高院终审驳回赵某上诉。而原因是去年7月,西安赵某在自家院子里挖树根时意外发现一处商末周初的古墓葬,其竟和弟弟盗挖出8件青铜器,并意图倒卖 。(华商报9月10日报道)
   在此次事件中,两人盗掘出铜鼎,铜爵杯,铜觚等文物共八件,经鉴定,这些文物均是历史悠久的青铜器,其市值已逾百万。而赵某兄弟二人本着才不外漏的想法,竟想偷偷将文物卖掉,其作为构成文物犯罪无疑。那么为什么明知是犯罪,兄弟二人仍然会做出这种决定呢?
   众所周知,我国古墓随着盗墓活动的猖狂与各种活动及破坏正在逐渐减少,时至今日,我国古墓的数量几乎十不存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级顾问霍顿曾所说:“全球地上和地下的文物交易额仅次于毒品和武器交易。在中国、印度、埃及三个文物输出大国中,中国几乎拥有盗墓者在全球古墓中需要的所有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墓中的文物的价值是极高的,再加上数量稀少更让它显得更加珍重。而从地下非法交易来说,古墓中的文物所带来的利润足以让任何人眼红。
   我国地下文物非法交易市场是及其猖狂的,正是它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催动这无数不法分子查探挖掘破坏着古墓。许多文物在交易后不是留在中国,而是流到了境外。这不仅仅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社会公序良俗,更造成文物所包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残缺不全,危害民族文化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因此,如若你发现了文物,请不要思考,上交给国家吧。
   
                                                                                     5.换头手术,史上最邪恶的手术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陆判》,在故事中,陆判为满足朱尔旦求美之心而将其妻子的头换成美貌女子从而开启了一些列故事情节。在现实中,换头一说往往只存在于小说神话中,然而就在近日,英媒公布了一则惊世骇俗的消息: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卡纳维洛将携手中国医生任晓平完成世界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手术,乐观估计该手术将于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进行。(华商报9月12日报道)。
这则消息一公布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据新闻报道,54岁的任晓平教授在2013年便和他的团队完成了首例小白鼠头部移植手术。此后,他们进行了约1000例小白鼠换头手术。接下来,他们计划将手术刀瞄向灵长类动物。而将在17年接受手术的是俄罗斯计算机工程师斯皮里多诺夫,他患有先天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肌肉停止发展,这让他从小全身伤残,骨骼畸形。
          站在斯皮里多诺夫的角度来说,笔者是十分同情的。换上了这种病的人是没有完整的人生的,与其痛苦的活下去倒不如孤注一掷。但笔者却希望此次手术不能成功,因为一旦成功,它多带来的不仅是人伦上的问题,同时也将让世界充满危险性。
          从人伦的角度来说,手术成功后的人其实已经与之前是两个不同的人了。是想全身上下除了头没有一是自己的,不论面对妻子儿女,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 。而之所以会说让世界充满危险性是因为这种手术一旦成功,那么世界上每天失踪的人数将会成倍上涨。当今世界,器官移植救活了无数人,却也毁了无数人。全世界时时刻刻都发生着人口失踪,而在这些失踪的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人是被人贩子用各种方法或强或骗将体内的器官盗走。
          笔者无法想象当人头都能置换的时候,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打个比方,在人头置换手术未成功之前,你走在大街上,如果被陌生人看一眼,或许你不曾感到异样;当这种手术成功之后,同样是陌生人看一眼,你是否会全身不寒而栗?如果朋友呢,你无法确定朋友是否对你有着同样的想法。由此看来,这种手术的成功只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发生断裂。换头手术是邪恶的,他的成功建立在不平等上,因为这种手术最基本的原则是一命换一命,世界上固然有众多可以一命换一命的手术,但换头手术是全身性的,手术的双方是完全不平衡的。由此看来,换头手术还是不成功来得好。

                                                                                          6.上学若不难,孩子亦不必留守
          毕节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许多农村家庭贫困,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黔西县重新镇15岁留守女孩丽丽在小学时曾跟随父母在打工地上学。她妈妈赵文说:“当地公立学校很难进,女儿读初中,只能上私立学校,后来因为收费太高,只有把她送了回来”。(彭拜新闻9月15日报道)
          留守儿童,这是个让人伤心的字眼。在新闻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关于留守儿童的图片与消息。看着图片里消瘦的身形穿着松垮的衣服,凌乱的头发下却有一双天真的瞳孔,这不得不令人揪心。而更让人揪心的则是他们的处境。当你在坐在自家餐桌上品味着母亲做的佳肴感受着父亲的关爱时,陪在他们身边的是年老的爷爷奶奶,吃的是粗茶淡饭;当你吃穿不愁,在父母殷殷教导下一路顺利升学时,他们却在纠结笔纸不够用,许多人在缺乏教导的情况下走上了辍学的不归路;尽管你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有些瞧不起偏远地区的务工者,但其实你也曾为他们揪心过。
正所谓教育改变人生,周总理曾说过:“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无疑是众多不公平中最深刻的。所谓的教育,不单单指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同样重要。许多留守儿童半途辍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训诫管教。没有父母不希望将孩子带在身边,既能上学读书,又有父母陪在身边,这本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好办法,但却让另一个问题给难住了——上学难。如开头新闻中赵文所说,由于外来子女难进公立学校,不得已只能让自已的子女留守家乡。
          为何外来子女难进公立学校呢?如果你置身在一所由外来学生与本地学生组成的学校里,那么你一定能清楚地看到本地的学生与外地的学生明显分为两个群体,而本地学生往往看不起外地学生。这种现象在小学里尤为严重,孩子的许多行为是受父母影响的,尽管政府不断宣传外地本地一家人,但众多本地市民依然对外来务工者有着或多或少的歧视,不仅仅是因为外来务工者的贫困与素质,更因为不平外来者抢占了他们的社会资源。如此一来,尽管父母费尽心机为孩子争取读书机会,然而身份隔绝社会,孩子本身却已经厌倦了周遭环境没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勇气。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在招生时,往往现满足本地户口,而外地户口则排在后面。作为东道主,本地户口先被满足无可厚非,然后外来户口十倍万倍于本地户口,进学校无疑需要极大的竞争,拼的就是关系,走的就是后门。这便成为了许多官员牟利的潜规则,进学校?先让我看看你的筹码。于是,许多学校并不急于发展学校,扩大教育资源。而在政策上,外来人口所需要的证件极多,而程序也较繁琐,例如在深圳便需要计划生育证,租赁合同,准生证,就学联系函等许多证件。更让人无奈的是许多证件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凑齐,再拿深圳举例子,在深圳办租赁合同是要经过街道办理,而深圳的许多房东为了逃税并没要向街道报出出租信息,于是合同便难以办理,许多父母不得在各处不多租几间来完成合同。
         上学难,它使多少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更思想应该进步。中国有多少城市是外来人口撑起的?若这些外地人撤出大城市,恐怕这些大城市一天也撑不过去。饮水当思泉,外来人,本地人,都是这个城市的人。而政府还需加把劲,不仅仅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更需对政策进行调整,使政策更加便利于民。上学难的问题早一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亦早一日缓解。

                                                                                            7.从居民区工厂来看“金权”交易
          近日,河南平顶山中鸿煤化公司化工厂区合成氨装车泵进口连接管发生泄漏,氨气泄漏后,厂区附近部分村民出现中毒症状。当地通报称,经抢险指挥部组织全面排查,留院检查群众154人,住院观察治疗41人,其中症状较重5人,目前均无生命危险。经平顶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现场和附近村庄大气中氨浓度均满足国家相关质量标准要求。(新京报9月19日报道)
           氨的浓度的确符合国家标准,但民众却出现中毒。问题出在了哪里呢?很明显,问题就在于工厂与居民区的位置。据了解,在此化工厂方圆一公里范围内,有张庄、关庄、下河等多个村子。而《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中的要求距离却是1公里。在化工厂建立之初,村民们均是极力反对的。但该公司依旧让生米煮成了熟饭,不但在危险距离内建立该化工厂,还不断扩大投资项目。
当少数服从多数变成多数服从少数时,这其中一定有不为外人所知的猫腻。工厂出问题使民众受害的类似事件不胜其数,类似的就有去年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建厂之初都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建厂之前各项指标基本都是合格的、与居民区相近等等。这种问题工厂能在类似事故频发的情况下不断的顽强建置,抛开只有些许决定权的多数不断反对的民众来说,能一锤定音的只有权力。毫无疑问,这背后一定少不了“金权”交易。
           对于这些能够获得“特权”将工厂建在最方便却处在居民区的位置的工厂管理者来说,其实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知道自己的工厂建在居民区内会对居民的健康有多大危害,他们知道自己的工厂在偷工减料中建成后会有多少隐患,甚至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造成的后果。但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他们经受不了在种种不合格地下所蕴藏的巨大利润,他们所欠缺的是能通过一切的权,于是他们交出了钱。而对于某些官员来说,他们不缺权,但人往高处走,谁也不想像水一样往低处流,在工作中所得的那点俸禄是配不上他们所应有的身份的,于是他们瞒着严打的上级,盯着慢慢消逝的任期,拿了钱,交了权,给了“属于”商人的“能不断生金蛋”的地。
           某个工厂可以不顾任何民众的意见,但却不可以不顾权力的意见。某些官员可以不顾民众的投诉,却不可以不顾金钱的投诉。不良商人望权止渴,某些官员守权待钱,两者之间互相依赖,互惠互利。当最基本的民意被忽视,当不良商人对获得权力有了希望,当官员敢于交出权力获得财富,“金权交易”无疑会更加茁壮成长。

                                                                          8.恋爱学进课堂:应该怎么教?
         2015新学年首周,天津大学学生拿到的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该课程2学分,将于寒假后的下学期开课,分理论和实践,“学以致用,交到对象,可以酌情给满分。”(中新网9月20日报道)
         从这则新闻来看,该学校将恋爱学带进课堂无疑是一个能让广大单身的大学生欢呼不已的举措。要知道在此之前,尽管许多关于恋爱学的教程在市场上满天飞,内容亦是天花乱坠。但却都不能满足广大单身青年的需求。
         据了解,这门“恋爱学”课程是天津大学学生社团“鹊桥会”开设的。今年四月份,天津大学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改革,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在内的各单位申报课程项目。也就是说,这门课程是不完善的,许多方面还需要斟酌。这便涉及到了一个问题:恋爱学,应该怎么教?
         正如前面所说,在恋爱学正式登上课堂之前,市面上便出现了许多关于恋爱学的教程,然而这些教程要么不是过于肤浅,要么就是出现过多的负面教程。例如:要照顾对方的情绪,要了解对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不要把对方看太重,应该“广结善缘”。如果仅仅停留于恋爱的表面,无疑是肤浅的,而教人变坏,“广结善缘”的无疑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近几年在网络上更出现了许多手把手教你泡妞,正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需要交足一定的金额,然后“师父”便会教会你一言一行,将你心仪的对象“泡”到手,这无疑将恋爱学产业化,并将恋爱当做游戏来看待,深深的脱离了恋爱本身的含义。
         那么应该怎么教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行动,而是心理教育。从行动来说,大可以互相探讨,慢慢完善。而心理教育其实是重中之重。近年来许多为情自杀或杀人的例子不断在新闻上爆出,可见许多年轻人在恋爱的心理上出现了偏差,而在课堂上在教大家如何恋爱时插入正面积极的恋爱观无疑是最好的时机。教会学生恋爱对于课堂来说是重要的,若加上心理教育,无异于锦上添花。

                                                                                                   9.官员犯法,党内处置?
         近日,环境保护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在北京深圳大厦召开会议。赵永明作为分管领导参加会议。赵永明到达会议地点后,随即与多名领导在棋牌室打牌,房间和茶水消费共计1880元,挂到负责承办24日下午会议的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账上。经群众举报立案,环境保护部直属机关临时党委近日给予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副司长赵永明党内警告处分。(中央纪委监察部9月22日报道)
赵司长所用的公款来自哪里呢?说小了只是研究院的公款,公款说大了却是民脂民膏。古人云:不问自取即为偷。而我国法律亦认为非法占有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即为盗窃。可见赵司长私自挪用公款的行为无异于偷窃。我国法律对于偷窃判刑的标准是:偷窃额数达1000元构成犯罪,判刑在三年以下。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赵司长的行为不说会被判个几年刑,但至少进牢房吃几天的窝窝头还是需要的。但赵司长却是一个官员,于是他受到的惩罚是一份党内警告通知。
          也许你会觉得以上所述有些牵强,但笔者想要表达的问题是:为什么许多官员犯法,不根据法律处置,却在党内处置?
在我国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许多官员犯法只有党内处罚,却不追究他法律责任。例如地方官员违法强拆,即使投诉者的官司打赢了,官员也只是被处以党内警告,将补偿补上,却不追究其法律责任。而高级官员犯法一般则是先党内调查,再交法院处理。其意为党的干部违法,党和组织应该第一个发现,如果没有发现就是一种失职行为,所以才把党的组织调查放在第一位,调查之后,党的组织按党章及公务员法的规定先进行党内的处理,之后把发现的其他问题移交公安机关侦察。而这一审核程序却是潜规则,并没有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而许多官员便利用了这一点“托关系”“走后门”,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官员犯法与普通平民犯法有差别待遇时,无异于让官成立特权群体。官员犯法,党内处置自然重要,这对于维护党的正常秩序是极重要的。正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官员犯法理应将法律排在首位,党规党章为辅,官为党之官,更为民之官。所谓的依法治国,反腐倡廉,更应从法律这个源头做起。

                                                                                                10.减少流产,从深化性教育做起
          随着世界避孕日的到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日前举办了2015年世界避孕日主题宣传活动,旨在唤起全社会对青年生殖健康问题的关注,提高年轻人的避孕意识。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22.4%曾有性行为,其中超过半数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91%以流产为结局。(北京青年报9月26日报道)
         青少年婚前性行为所导致的怀孕流产问题不光在新闻中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亦常常发生。在学校里,你可以常常听说某某某前几天怀孕去做了人流。随之而来的便是与做了人流的女生相关的种种闲言碎语。于是,这个女生不但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周边环境所带来的精神压力。由此可见,非意愿妊娠所带来的影响是及其恶劣的。
         既然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是及其恶劣的,为什么年轻人们还屡屡犯戒呢?
正如新闻所说,我国未婚青少年中超过半数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难道他们不知道避孕的方法吗?一个简单的安全套的作用谁都懂,而他们不选择使用安全套却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们根本就没有避孕的意识。这便与性教育有关了,这是性教育的缺失。
尽管我国的性教育已经在课堂上广泛传播,譬如生理课的讲解,许多学校更邀请专家对学生进行较深刻的性教育演讲。然而,人的观念岂是几节课,几次演讲便能刻入心中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在流产方面技术的成熟,人流似乎成为了一种产业。这无疑让简单的性教育如纸糊一般,一戳就破。若不对产业加以限制,只会助纣为虐。而让人关心的方面则是我们对早恋的严厉禁止。对于早恋的严厉禁止,笔者一直是怀着质疑的。禁止早恋无非是怕青少年偷食禁果,但在这种环境下无疑让性教育难以深入,是青少年更加缺失性健康的意识。而现在若全面开放早恋,无疑又会让青少年未婚先孕的现象加剧。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将性教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另一方面,性教育更应从娃娃抓起,将正确的性健康意识从小培养。而对于早恋,我们可以不禁止,亦不反对。究其根本,正如韩寒所说:““套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套”。

                                                                          11.我们凭什么看不起山寨?
            近日,港媒发布一条名为:中国山寨技术再次攻占iPhone的新闻的消息。具体指近期出现的大陆苹果店家透过系统验证漏洞,将记忆体由16GB“人手升级”至128GB,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客户使用苹果内存所需的费用。
            我们知道在以往使用苹果手机时,往往会因内存不足而感到烦恼。而使用苹果公司推出的多余的内存空间却需要按月缴纳较高的费用。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忍痛割爱将许多内存删除以省出多余的空间。而这条新闻中,内陆店家则通过高超的技术在短短一小时内便能将苹果手机中的内存由16G提至128G。尽管许多人明面上对这被称为山寨技术的消息唾之以鼻,但我相信在这许多人中,大多数嘴上说着坏话,暗地里却很老实的拿着手机走进了苹果专卖店中为自己的手机安装这项功能。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很明显,我们看不起山寨技术。不仅因为曾经我们层出不穷的克隆与模仿所造成的阴影,还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了对品牌与技术需要尊重的观念。要知道曾几何时,各种盗版光碟、盗版书籍、山寨手机、高仿鞋子衣裤电脑等充素着整个市场,那时谁身上没有几件山寨物品?而现在,你身上带着一条高仿的手表,手上拿着一款山寨智能手机,恐怕别人不嫌弃你,你自己也会感到难堪。市面上山寨品少了,法律体制完善了固然是一方面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又对许多山寨技术感到十分受用。正如这条新闻所阐述,我们看不起店家利用这项技术为苹果客户“开后门”,因为他侵犯了苹果公司的知识产权。但这项技术却实实在在的为广大苹果用户带来了好处,足以令许多人难以拒绝。这种心理无疑是十分矛盾的。
           我们偏爱国外品牌是个不争的事实。例如国内汽车品牌长城SUV系列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们买车时常提到的依然是宝马奔驰,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是国内品牌质量、外观等比不上国外?其实技术上差距不大,真正的差距在于创新于品牌效应。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养成了国外品牌优于国内品牌的定性思维。但在使用这些国外品牌的同时,我们又不满足于它的种种限制,例如新闻中提到的苹果手机内存问题便反应出我们渴望它变得更加廉价。于是,山寨技术便有积极为广大的市场,它不断的模仿,不断的破解产品的密码,破坏着产品的销售结构,最可怕的是它屡禁不止。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山寨技术不断破解攻陷产品,而许多产品不断创新升级的同时还要疲于应对山寨技术。许多国内产品则依旧模仿他人的努力成果使国人依旧对他们提不起兴趣。而最关键的一环是我们有使用山寨技术的需求。这样一个不利于创新,不尊重品牌创新者的山寨技术,我们仍然心安理得的用着,,而得了好处的我们却又在背后耻笑这山寨技术。如此行径,我们有什么脸看不起山寨技术?
            这个时代,我们不缺技术,我们所缺失的是对创新及创新者发自内心的追求与尊重。

                                                                                       12.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孩子打游戏?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竞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更有一部分人以此作为求生成名之道。就在近日,江西南昌一名12岁男孩小新便因为擅长打游戏《英雄联盟》获得“熊猫TV”青睐,之后成为实况主播使得他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而小新的母亲更是力挺小新,声称时代已经不同了。(参考消息网11月24日)
            时代的确是不同了。网络游戏的营销方式来看,曾经的网络游戏在不断的升级换代,不断地创新游戏玩法中获取玩家的支持。例如曾经的魔兽、大话西游等游戏便是如此。现在的网络游戏更加厉害,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设立游戏竞技平台,培养游戏比赛选手,创建琳琅满目的有奖赛事,典型的例子就是英雄联盟。在这一过程中便产生了不少依附于大型网络游戏的产业,英雄联盟的游戏实况主播便是这种经营方式下的产物,这使得许多网络游戏在市场中进一步散发着巨大的活力。不过,这亦使许多人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打游戏不但好玩,成为竞技选手或主播后还可以挣钱,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症结就在“挣钱”二字上了。我们可以想象,假使成为了英雄联盟的赛事主播或比赛选手并不能带来收入而仅仅是一个名誉。小新的母亲会容忍自己的儿子不好好读书,一放学便扒在电脑上天天打游戏吗?我想拿衣架抽他都是轻的了。正是因为儿子能在这方面带来经济收益,小新的母亲才能容忍儿子这么无节制的“专心工作”,。
有人说了,小新打游戏归打游戏,但可没说他放下学业了。然而玩过英雄联盟的同学都知道,一场高端局的竞技,在加上开场的选英雄以及游戏开始时的缓冲及开赛,平均时间在50分钟左右。对于小新这样的主播来说,比赛的次数肯定是极多的,这便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而为了防止手生以及适应游戏经常更新所带来的变化,每天也必须要进行练习。一名普通的英雄联盟主播几乎是每天都待在电脑前的,更何况小新还是一名有名的主播。可想而知他能有多少剩余时间学习。
            12岁是一个怎样的年纪呢?进入美好的初中,进入人生的第二次发育高潮。在这么美好而又重要的时间段里却整天待在电脑前,这无疑会让他在慢慢丧失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损害着自身的健康。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网络游戏对于生活在应试教育下的小新来说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的。这不能怪网络游戏好玩,因为它本身便是市场的一部分,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当然也不能怪小新,一个小朋友你能指望他有多高的自控能力?问题在于小新的母亲是赞同的。
             孩子爱打游戏,我们不反对。这便像是喝酒,小酒怡情。而陷得太深对孩子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大酒伤身。小新的母亲说得好:“12岁的小孩过钢琴10级、围棋国家队会被称为天才儿童,为什么英雄联盟打到大师就要被批评?”,也许你见过用一两年便成为英雄联盟的大师的人,但你见过用一两年便成为钢琴或围棋大师的人吗?两者不可相提并论。更何况如前面所说,孩子打游戏若是没有收入而继续下去,那么还无疑问是可忍,小新母亲孰不能忍!
            孩子偶尔打打游戏,我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老打游戏,我们便需要拿出“衣架”了。主体上,我们都应该保持着反对孩子打游戏的态度。试想我们表面不支持孩子打游戏时,孩子们便已经千方百计的往电脑里钻,如果我们全面支持孩子打游戏时,那会是怎样一番风景?








34#
发表于 2015-12-16 09:27:18 | 只看该作者
123456789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