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学东:解散深度部,谁傻谁聪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6:2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午,有年轻朋友问我,京华的深度报道部撤了,你怎么看?

我“哦”了一声。京华也终于撤了深度报道部了。算上此前的中国青年报和北京青年报,这是最近裁撤深度报道部的第三家媒体了。

而此前,我一直以为京华深度部已经不在了。

为什么这么说?小朋友追问。

我已经很少读到他们的深度报道了。所以有这个印象。当年印象最深的,是牙防组报道吧。

那这些报纸为什么要解散深度报道部?

为什么?

说实话,我也很困惑。

我一直认为这是记录者最好的时代,我也一直这样鼓吹,前些日子还刚写了篇长文,探讨新闻职业的深度和广度,而深度报道,是最能记录时代的脉动的。

作为旁观者,我没有去采访那些决策者,只能和大家一样做些表面分析。

企业运营中裁撤一个部门,通常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叠床架屋的冗余,一种是转型,一种是困境。

叠床架屋的冗余的裁撤,自然不需多说。但深度报道部在媒体机构里,绝对不是冗余。

如果要转型新的产品新的方向,原有部门的裁撤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最近看到不少传统媒体在市场的压力下,纷纷“转型”电商、社交媒体、房地产公司、公关公司、投资公司……这样的背景下这种转型下,裁撤深度报道部自然是理所当然。

那么,这些裁撤深度报道部的媒体,中青报、北青报、京华,是要这样转型么?

我不知道。

另一种裁撤的压力是困境。

困境有两种。

首先是经济上的困境和压力。

这些年传统媒体遭遇的经营压力和技术压力以及用户习惯改变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收缩什么?习惯的策略,一定是首先削减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部门。

深度报道,虽然曾经是皇冠上的明珠,最能代表一家媒体的专业水准和影响力,也是媒体异质化的代表作品,但是,它带来的社会影响转化成媒体机构直接的经济效益的链条太过漫长,在一些人眼中,某种意义上,它就是奢侈品,仿佛中看不中用。

在媒体机构经济宽裕的时候,养一个这样的部门,多少还能给机构带来些职业的荣耀,但是,遭遇经济压力之后,在投入产出的直接权衡之后,这种看起来很不经济的部门,自然难逃一刀的命运。

嗯,把余粮供给给政治正确的时政社会报道,供给给多快好省不会惹麻烦的经济报道,在一些人眼中自然算是一种优选。

当然,经济上的困境和压力之外,还有一个隐秘的思考。

深度报道的题裁,大多与个体的命运关联,其引发的结果,常常关涉舆论监督。虽然报道会给记者和媒体机构带来社会声望,但是,此外还有一种不堪言说评价标准。

深度报道某种意义上,也是媒体机构领导的麻烦报道,擦屁股,头疼,没利益,甚至可能还影响仕途……

当环境压力愈益深重的时候,这个,自然也会成为裁撤的一个重要考量,尽管,它永远不会上台面。

所以,能够支撑起深度报道的,除了外围环境之外,媒体机构领导的追求、担当、智慧和职业水准,非常重要。

传统都市类报纸取消深度报道部,不一定是取消深度报道,但是,尽管今后这些媒体可能还会有深度报道,机构的裁撤,也会让职业和专业操作这些报道的动力欲望一起消减掉,逐渐悄无声息。

这些年,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其实一直非常艰难。我们看到许多媒体的深度报道记者转型离开了这个行业,固然有自我选择的原因,也跟许多媒体不够重视深度报道有关,投入、人力配备、职业培训、采访报道是否顺利,等等,都在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与这些传统媒体裁撤深度报道部相反,传统门户网站,在未获得采访权的情况下,却都在组建深度报道部,而且还不断发出独家的深度报道来。

我的看法是,裁撤深度报道,表面上是砍掉了看似多余的奢侈品,实际上是砍掉了在新媒体时代市场化媒体尚存的竞争优势产品,砍掉的是自己的竞争力。

解散或组建深度部,谁傻谁聪明,且看吧。

你们新京报呢?小朋友追问。

作者|朱学东 资深媒体人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http://www.lanmeih.com/index.php/Home/Reporter/detail/id/3914.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