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3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创新秘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23:3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晓晖简介:1990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2007年开始,他担任该台副台长,曾具体执行并推动了“中国之声”“经济之声”等频率的改革。


央广改革的关键点

记者:近年来,“中国之声”“经济之声”迸发出超强的影响力,您认为央广抓住了改革的哪些关键点?

王晓晖:第一是频率专业化的特点。2007年以前,我们还习惯于约会式的节目,比如《渴望》开始了,大家都回家去看电视剧。但是,这种约会式的节目在2007年、2008年的时候几乎不存在了。

作为电台,只能把大家当成一个会随时进入的听众,找大多数人共性的需求。我们要营造的频率就是可以随机进入就能获取最快新闻的频率。

所以,要把频率专业化的品牌做足,必须坚持做到时时刻刻都是最快的新闻,这要求后台的流程架构、组织、机制完全再造,重新设计,把快新闻的品牌牢牢树立起来。

第二是扩大信息渠道。要把获取新闻的触角伸到全国各地,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的快速和吞吐量,保证你的记者在新闻的现场。

第三是把独家的东西做足,尤其是独家评论。“中国之声”首开外请评论员到演播室直播评论的模式,听众可以在新闻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听到专家的点评。

第四是成立新媒体部。2008年我们开始台网一体、台网互动,是最早专设新媒体部门的传统媒体之一。我们当时就意识到新媒体是未来,是未来就要早动手,世界上的聪明人都一样,看到的未来都一样,就看谁先走。

因为广播和电视都是线性媒体,线性媒体是不能点播的,所以我们通过网络实现了新闻的二次传播,不但扩大了“中国之声”的影响力,也把央广网带起来了,曾经在突发事件当中重点商业网站引用的50%的新闻都是来自央广网。



推动创新的三大动力

记者:在这些成功改革的背后,您认为有没有带有规律性或可以复制的经验?

王晓晖:第一就是一把手有远见。一把手就是机遇。2007年王求台长上任后的七年里,央广做了一系列变革,他提出了十六个字: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

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大视野,也就是我们是站在广播办广播,还是站在媒体办广播?是站在中国办广播,还是站在世界前沿办广播?

第二就是合作。时代不同了,关起门来想把一个媒体办好,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我们一系列的创新措施都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开始的。

第二就是善于抓住规律。中国的媒体有一个首要职责,还有一个附属功能,一个首要职责就是宣传职能,一个附属功能是传媒的产业功能。作为喉舌,宣传导向的作用必须发挥到极致,这是第一位的任务。

而商业或产业的东西要按商业或产业的规律去做。这两件事不能搞混,更不能让产业冲击宣传。我们去办网站搞电商,绝对卖不过阿里巴巴。

我们应该做什么呢?第一是党和政府要求我们做的。第二是商业缺位的地方。

商业缺位的地方,比如关注弱势群体、公益服务事业等等,这是我们作为国家喉舌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管有没有商业利益,我们都必须尽全力做到极致。

第三是吃苦精神,就是执行力。执行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体现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起得比人早,睡得比人晚。


以媒体融合来抢占舆论制高点

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媒体融合中的定位和理念是什么?

王晓晖:抢占舆论制高点,这是中央赋予的使命。对于一个国家电台来说,就是要抓住新媒体领域的发展机遇,更强更快地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有思想力的声音。

“一”是建立中国广播云平台;

“二”是两种路径,即进平台和建平台;

“三”是做三类产品,即手机端产品、车联网产品、互联网电视产品;

“四”是“四个中心”统一。不分产业、不分事业,我们要把用户中心、营销中心、内容中心、技术中心统一,过去不搭界各干各的,现在必须统一。

“五”是考评机制、流程再造、组织架构、投融资和人才这五个机制重新调整。

记者:在媒体融合中,广播有哪些优势?

王晓晖:我觉得广播潜力非常大。潜力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广播的应急作用是别的媒体无法取代的,最传统的就是最保险的。汶川地震中,当房倒屋塌,广播是唯一能起作用的,只有广播才能传递信息,只有广播能够异地覆盖,这决定了广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应急媒体。

第二,广播是移动媒体。互联网讲究场景应用,现在中国大概有6亿部手机,1亿台汽车,5亿台收音机,这都是广播未来的终端。

第三,未来的广播会与更多的服务相连接,比如车联网。现在的媒体竞争不是媒体之间的竞争,而是和所有应用的竞争,目前最大的对手来自于各种服务性的应用。

人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服务性应用上,怎么做才能吸引用户关注你,这是最关键的。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但,只要有耳朵,广播就有市场,只要有耳朵,声音就有市场。


记者:媒体融合发展中,媒体的盈利模式有哪些变化?

王晓晖:首先,盈利模式不单单局限于广告,而是多方位的收费模式,有前向收费,比如看电视前要交服务费。还有后向收费,如广告。另外一种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增值型业务付费,比如使用手机看电视是免费的,但宽带服务是收费的。

其次,盈利模式碎片化。传统媒体的广告一单就是几百万,现在一笔单子就几块钱、几十块钱,从过去几十家广告厂商给媒体投广告,到现在几亿人付费,当然要靠优秀的产品吸引人,要靠差异化的产品吸引人,不能过度商业化。

还是那句话,新型的盈利模式更多是体现在主流媒体盈利方式的主流化上,让人觉得你真正的增值服务是非常有稀缺性、正当性、正义性的,不能是违背道德的。

来源:赛立信媒介研究节选自《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2期作者:高海珍 关伟娜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czNDAzNA==&mid=207300857&idx=5&sn=7daae934ba6c2d371355924c15f29982#r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