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2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记者应怎样用好新媒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8:5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4-21 18:52 编辑

全媒体融合时代的摄影记者要既会拍照片,还能拍视频;要会采写文字稿,还要懂得编。投身融合大潮,摄影记者才能成为合格的全媒体记者。


笔者通过亲身采访编辑的四则图片专题故事,说说新闻摄影在当下全媒体时代的作用和摄影记者的担当。

1韩亚空难事件:手机摄影出彩
201376日(美国时间),韩亚航空214号班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降落过程中发生事故,客机燃起大火,三名90后女生遇难,她们是浙江江山中学的学生。


笔者最早了解到这一信息是早上8点左右手机上弹出的一条腾讯新闻推送,内容简单,除了讲坠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数外,没有更多的情况披露。笔者通过跟踪采访、深度挖掘,最终完成《韩亚空难事件》的摄影报道。



整组图片故事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饱满,充满人情味。采用暖色调、俯拍、中景、剪影等形式呈现,尽量避免造成对遇难家属的二次伤害。后来,这组图片故事获得了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年度图片奖、浙江省新闻奖二等奖及第二届“公益福彩杯”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等一系列省级以上奖项。但出乎笔者意料的是,其中一张坠机现场的照片却脱离组照,以单张的形式进入了中国新闻奖的定评名单,它是由笔者的采访对象——同去美国的遇难学生的同学用手机所拍,而这张照片最初见报也是通过手机qq传送回来的。


耗时一个多月完成的组图,竟然还敌不过手机瞬间抓拍的一张单图!这个事实让笔者深刻领会到,当今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好新闻的评选标准已经更加多元。手机摄影、拍客照片在当下新闻摄影中,显然已占有一席之地。


2站着的植物人:整合媒体的威力
“这是衢江区上方镇上方村植物人邱建新的家。在那暖灯照射下的卧室里,邱建新靠墙‘站立’,好像在看电视,又似在观察面前的一对儿女;仅和邱建新一墙之隔的另一个房间里,妻子徐早英则忙着给顾客理发……尽管有医生给邱建新下过‘绝望的判决书’,但徐早英从未放弃让丈夫站起来的梦想,她每天就像照顾婴儿一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这两天,徐早英又发明了一种由白色绷带和树皮缠绕而成的新型‘护膝’,为的是让丈夫的腿‘站’得更稳当、更轻松、更安全。”

这是笔者2013年11月14日在衢州日报民生版刊登的图片故事《站着的植物人》里写的一段话。都说感人的故事,需要煽情的笔触描述,摄影记者在采访个性人物时,笔墨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这个图文故事见报后,有人说,看到这个故事中的图片已经非常感动,再仔细看文字更是唏嘘不已。


这则图文并茂的故事发表后,笔者又第一时间把它报料给当地电视台和浙江日报,引来了央视关注,凤凰卫视还邀请邱建新一家做客北京,在《鲁豫有约》栏目中,徐早英动情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122日,借助流媒体平台,又在腾讯网《活着》栏目发表《爱的“牢笼”》,“腾讯乐捐”发起爱的捐助,社会捐助达10多万元。徐早英当年被提名为“最美衢江人”。

从这组图片故事,笔者总结出,图文并茂很重要,既适合快速浏览,也适合深度阅读;要达到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就要利用不同的传播形式。

3细菌战最后的证人:网媒的广度
70年前104日的那个“灾难日”,日军“731”部队在衢州空投下大量带有鼠疫等病菌的麦粒、小米、棉花、跳蚤,拉开了侵华日军对华细菌战的序幕。时至今日,幸存的200多名风烛残年的衢州老人,仍忍受“烂脚病”伤痛的折磨。


从去年93日开始,笔者便开始寻访这些细菌战受害者,寻找细菌战最后的证人,听他们口述历史,让他们来证明历史。


107日,衢州日报整版刊登《细菌战最后的证人》。同时,笔者还试着把稿子投给新华社,被成功录用,而且用在了新华网首页头条滚动播放的重要位置。后来人民网、腾讯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等十多家知名网站也纷纷以约稿或转载的方式使用了这组图片。侵华日军细菌战诉讼原告团总代表、有“细菌战斗士”之称的王选大姐,看了这组报道后,在微信上留言:“给力!”





这组报道之所以有显著的社会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它的传播广度有关。正是融合了不同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借助网络媒体的传媒渠道,才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4"二宝”来了:自媒体的成功
“二胎拍摄计划招募中,想要亲子照的速速电我。名额有限,抓紧了亲们~~(欢快表情)。”

“亲们,赶快报名吧,我在这里等着你,定格二胎妈妈的记忆,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欢快表情)速速报名,最后5个名额啦。”

“经过昨晚的奋战,二胎拍摄项目暂告一段落。看到这些快乐的麻麻和孩纸,感觉也有了一种逝去的冲动~~(搞怪表情)。”


这些都是笔者在微信圈里发的“微言”。在做《“二宝”来了》这组图片故事时,不管是拍摄对象的招募,还是拍摄过程中与拍摄对象及微友的快乐分享,或是拍完之后标题的选定、斟酌,以及完成后的个人情绪体验,包括对这些拍摄对象的感谢和赞美,笔者一直在试着用微信帮助完成。


事实证明,这一自媒体形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不仅帮笔者快速完成拍摄项目,而且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笔者和拍摄对象及微友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这种非常愉快的情绪体验,使笔者的拍摄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功。画面中,妈妈和孩子的互动,是自然流露,真实可爱的。这组图片故事在衢州日报整版刊出前,腾讯网的编辑通过微信了解到信息后立即向笔者约稿。新浪网则在衢州日报发稿一周后,用一种全新的流媒体形式——HTML播放。中国网也在首页上进行了刊发。


来源:传媒评论  作者:廖峥艳
http://www.lanmeih.com/index.php/Home/WeChat/detail/id/4898.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