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逻辑学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8-8-3 20: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常见思维谬误举隅:以胡鞍钢访谈为例


郁土




在微信公众号“牛不耕”看到《胡鞍钢终于说清楚,他是怎么验证“中国综合实力已超越美国的》。不看则已,一看大惊!

胡鞍钢教授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其称“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已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应该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毕竟还有可资对比的数据,而要将中美两国之“综合国力”进行分析、对比,其难度之高,非一般人所能够想象的,恐怕只有像胡教授这样的人才能够做到的吧。

文后附了胡鞍钢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访谈视频片段,其核心便是中国的综合国力超越美国的论断。

首先,胡教授说:
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一定要破除美国迷信说。我去过美国,我了解美国,我认识美国,我研究美国。你以为我就是中国国情专家啊?我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追赶、超越的对象。他们为什么尊重我?是因为我不迷信他们。我敢说中国是新型超级大国,他们就尊重你;你说你是三孙子,他们会藐视你!

我完全同意胡教授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定要破除美国迷信说”。我虽没有像胡教授那样“去过、了解、认识、研究”美国,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Z Z制度,美国也不例外,自有其问题存在,迷信大可不必。

但最后那句话我却迷糊了——我敢说中国是新型超 级大 国,他们就尊重你;你说你是三孙子,他们会藐视你!

这里的“他们”指美国的学界、政界人物。仅仅因为胡教授敢说“中国是新型超 级大 国”,美国学界、政界的人就尊重他。反过来也就是说,美国的学界、政界的人之所以尊重胡教授,就是因为他说了“中国是新型超 级大 国”。

那么我要问了,当年阿Q在赵 老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不也说他姓赵么,结果怎样?被赵 老太爷狠狠地训斥一通:“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并“给了他一个嘴巴”。非但此也,就是他和别人发生争吵时,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时,也丝毫引不起别人的尊重啊!(据鲁迅《阿Q正传》)

可见,美国学界、政界的人之所以尊重胡教授,并非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因为他这个人的人格、学术成就,或者因为其背后所代表的国家之实力!他此处便犯了错误归因的逻辑谬误。

接下来便是胡教授的那个非常著名的全面超越论断:
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我觉得应该是毛 泽 东。毛 泽 东早就预言了,1956年有这么一段话,他是怎么预言的呢?50年,那就是2006年,60年,2016年(中国就会超过美国)。我的做法,无非是验证它。

采访者:毛 泽 东当时提出50年超过美国,钢产量超过美国。那个时候,1956年是在大 跃 进前夕,毛 泽 东当时提出的这个概念里边,会不会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成分?

教授:他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中国)人口多,比美国多;第二呢(中国)国土面积跟美国都差不多;第三个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社会主义,据说还有优越性。说你到那时也就2006年、2016年你赶不上美国,他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开除球籍!”,感叹号。

采访者:你就相信他那段话?
博士:我不仅相信,我在验证。

采访者:毛 泽 东当时提出来这个说法,其实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吧?
教授:可以认为是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我验证了怎么办?所以我们认为凡是被验证了的东西,就是有科学依据……这个和物理学两回事,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社会科学。


采访者:这里面我感觉是不是有一点循环论证?
教授:不是循环论证。确实我自己就曾经受毛 泽 东的影响,来研究中国能不能赶超美国……

那么问题来了。1956年毛所说赶超美国主要是指钢产量。美国只有1.7亿人口,但一年能生产1亿吨钢,而中国有6亿人口,但只能年产400万吨钢,“美国建国只有180年,它的钢在60年前也只有400万吨,我们比它落后60年。假如我们再有50年、60年,就完全应该赶过它。这是一种责任。”(《毛 泽 东文集》第7卷)

而实际上,据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的粗钢产量达83170万吨,居全球第一,完全超过美国的8160万吨(据《中国冶金报》)。这是只要上网搜索一下就可看到,不需要胡教授花费那么大力气、那么多纳 税 人的金钱去验证的啊!

由毛 泽 东在1956年提出的钢产量用50年时间超过美国,变成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超过美国,并且要去“验证它”,在这里,我不能不说,胡教授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将毛 泽 东提出的“钢产量超过美国”,换成了“综合国力超过美国”,钢产量的单项指标,与综合国力,其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又如何去验证呢。

我没有读过胡教授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国情报告》《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 级大国》,所以无法了解胡教授是如何在验证毛 泽 东于50年前提出的钢产量超过美国时,得出中国综合国力已超越美国的结论。此验证过程是如何由单一之指标,而扩展至综合的国力?这些综合国力,又是如何一项项地去论证它们都超过了美国。

并且,即使所有单项的指标全都超过了美国,那在整体上也不一定能超越美国啊。要知道,逻辑上还有一个“合成谬误”,即“将局部的各种属性投射至整体属性时,‘如果每个部分都是真实的,那么整体就是真实的’,然而,这种推理未必正确。拿管弦队来举例子,管弦乐队的每个成员都是一流的表演家并不能保证该管弦乐队的整体表演绝对一流,成员之间也许无法合作。合成谬误忽略了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局部而言正确的事物未必在整体上也正确”(〔美〕罗伯特 J.古拉《有毒的逻辑》)第9章《混淆和不正确推理》)。

当然,胡鞍钢教授肯定不会犯下此等低级之逻辑谬误,因为他是堂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主要研究人员(据“百度百科”),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啊(据“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二O一八年七月三十一日上午

编辑:尹芳芳



82#
 楼主| 发表于 2018-8-4 22: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尹芳芳
83#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21: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郭松民的归谬法无效,那有效的归谬啥样?

马少华

我昨天从公号发出《分析梅新育、郭松民为胡鞍钢的辩护》一文,得到了许多朋友的肯定。但我自知此篇仓促成文,在逻辑线索的交代上多有粗疏之处。比如——
无论是批评或辩护胡鞍钢,都应当把适用于个人的普遍原则与适用于科学研究和学者职责的特殊标准区分开来。
——这应当是在原文中明确的。

否则读者就会疑惑:为什么对胡鞍钢辩护的那个理由就可以接受,而另一个就不能接受?为什么批评他的那个理由就不能接受,而另一个就可以接受?

此外,人们阅读一篇反驳文章,可能被作者“带着走”;作者也可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断章取义。现在的一些读者很警觉这一点,这是好事。我批评梅、郭两位,也应当将他们二人的文章附于自己的文章之后,以便读者明眼对比,自己做出判断。

我今早对昨天文章的逻辑线索做出补充,不是为了预防反驳,而是为了对读者负责。但审核没有通过。
这里仅就郭松民使用的归谬法的分析做出补充:我说郭松民使用的归谬法违反逻辑规则,那么,其错误的机理在哪里呢?而有效的归谬法又该是什么样呢?后面也仅附郭松民的原文。

归谬法是通过将对方观点作为前提,演绎推导出一个错误(或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来反驳对方的观点的反驳方法。它往往是论辩的利器。

比如,白岩松在2012年央视评论栏“新闻1+1”的《中日关系:四十很难不惑!》中这样反驳当时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关于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主张:
还是回到野田本身所说的这番话,“尖阁诸岛是我们无可争议的领土,我们控制着该岛,所以我们对尖阁诸岛拥有主权”。换一种说法他是不是也很想听到的是,俄罗斯控制着北方四岛,所以俄罗斯对北方四岛就拥有主权呢?所以他这个逻辑是靠不住的。
————
在教学中,我用两个演绎推理的三段论来展示白岩松这一段话的论辩逻辑:


你从这两个三段论可以看出:从野田首相所认同的同一个大前提出发,由于不同的小前提,其中一个三段论自然得出了野田首相要达到的结论;但另一个三段论,则得出了野田首相不可能接受的结论——日本政界非跟他急了不可。

这样,那个前提就被反驳了。

由此可以看出,合理有效的归谬法是一种严格按照演绎推理规则的、间接的反驳。

但是,不了解这一点,使用不得当,归谬法自己也会走向谬误,就是把对方的观点和原有论题改换为一个对方没有提出的观点,并由此推导出一个错误结论,以此证明对方原来观点的错误。——这实际上已是“稻草人谬误”了,也就是:批评一个更容易反驳,但却不是对方观点的靶子。

之所以产生这种谬误,就可能在于:没有严格按照演绎推理规则,没有一个推理过程的“间接性”,也没有保持对方前提和对方观点的不变。而是直接把对方的观点改换为另一个观点。

比如,郭松民写道:
怎么了?中国的学者肯定一下自己国家的发展成就,为自己的国家自豪一下,即便不够准确,就成了弥天大罪了?难道中国人只能永远说“我们很卑贱”、“我们快要崩溃了”、“我们要永远接受美国的耳提面命,绝无非分之想”才算“有常识”、“有学术”?
————
请注意,对方的观点是:胡鞍钢的“全面超越”研究不符合一个清华教授应有的水平。尽管这个观点论证得不甚充分,以此呼吁解除其职务的要求,也没有得到充分论证,但无法从中合理推出“我们快要崩溃了”等等这些郭松民自己推出来的结论。
这是不同的命题。

比如,你说小李明年一定会考上大学。有人说,不一定。你反问:凭什么认为小李一定不能考上大学?
这就是错误地直接改变对方的命题,而不是合理有效的归谬法。因为,“不一定”与“一定不”是不同的命题。别人说“不一定”,其实是要求你提出“一定能”的论证;而别人说“一定不能”,则需要别人自己承担论证的责任。

归谬法,在普通逻辑教科书中被列为“演绎的反驳”或“间接反驳”,正是因为,它是要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间接完成的反驳,而不是直接变换反驳对像的命题。

郭松民写道:
即便胡鞍钢的某些观点不准确,甚至错误,也绝不意味着他对中国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认同是错误的,不意味着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是错误的,更不意味着中国永远不可能超越美国。
————

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在针对一位学者研究水平和研究的科学性的讨论中,他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认同,其实是不相干的。而逻辑学中的一大类谬误,其实都是“不相干谬误”。

这是因为,科学研究涉及的是客观事实问题,而政治认同和制度认同则是价值问题。科学研究要保持科学性,就要把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分开,不以研究者的价值倾向来影响研究结果。

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和他对中国有可能超越美国的信念,又怎么可能用来说明他的中国已经全面超越美国的相关研究方法正确,结论正确呢?

难道胡鞍钢写这篇论证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的论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认同吗?是为了表达他认为中国“可以”超越美国的信心吗?

原稿中的这两句话,我后来疑心自己也使用了与郭松民同样的归谬法。
其实我要表达的是: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研究者的信念和态度的正确性,不能论证他的观点的正确性——实际上在逻辑上、在科学上是无关的。

其实,我只要指出无关就行了。但是如果运用归谬法,那就是: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的话,那么一位学者只要在论文开头表达一下他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就行了。
这样说,虽然痛快,但松民兄一定认为我扭曲了他的意思。

松民也许会说:我并不是主张信念可以代替研究,乐观态度可以代替乐观结论。只是说胡老师的乐观信念和制度认同没有错误。

但是,人家只是批评胡老师的研究,你为什么要以他的乐观信念和制度认同为他辩护呢?



附:
  郭松民:胡鞍钢“罪”在何处?——评《解聘(除)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和教授职务呼吁书》


  最近一段时间,在网络舆论空间和“学术圈”里对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的围攻愈演愈烈:一会儿“公开信”啦,一会儿又是“呼吁书”啦,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很有一点要把胡鞍钢拉下马来,批到批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劲头!


  胡鞍钢何罪?

  反复阅读《呼吁书》,发现胡鞍钢之罪,千言万语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就是他居然敢断言“中国综合国力已超出美国”!于是就天地不容,罪该万死,应该千刀万剐!

  可笑的是,这封半文不白、很有一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民国范儿”文风、指责胡鞍钢“有辱斯文”的“呼吁书”,自己却出现了惨不忍睹的最低级错别字,把“综合”写成了“综和”、“竟然”写成了“竞然”、“长矛”写成了“长茅”,不知道起草者会不会又把这个错误甩锅给“文革”?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北大清华可就交相辉映,堪称双壁了。

  现在要问的是,胡鞍钢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已超出美国”,无论准确与否,无非是他作为一位研究者的学术观点而已,怎么就成了弥天大罪了呢?

  按照“呼吁书”的说法,如此一来,就“远引无数他国戒心,近发邻国恐惧”,不得了啦,天要塌下来,八国联军又要到津门来,这全是胡鞍钢惹的祸,于是就要向胡鞍钢兴师问罪,鸣鼓而攻之。

  读到这里,我觉得有一万匹草泥马要从口中奔腾而出!真想把当年赠给旧《炎黄春秋》的四个字再赠送给这些撰写“呼吁书”的“清华学者”。

  怎么了?中国的学者肯定一下自己国家的发展成就,为自己的国家自豪一下,即便不够准确,就成了弥天大罪了?难道中国人只能永远说“我们很卑贱”、“我们快要崩溃了”、“我们要永远接受美国的耳提面命,绝无非分之想”才算“有常识”、“有学术”?

  如果这一逻辑成立,那么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十九大宣布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岂不更是错的离谱,罪不可赦?

  还要再问一句:如果一位中国学者为自己的国家自豪一下,对祖国的发展成就肯定一下,就“远引无数他国戒心,近发邻国恐惧”,那么特朗普天天都在宣传“让美国再次伟大”、鼓吹“美国优先”,就不害怕引起其他国家的“戒心”、“恐惧”吗?难道为自己的祖国加油、呐喊、鼓劲是美国人的专利?

  这份“呼吁书”,说白了无非是“友邦惊诧论”在今天的翻版罢了。

  美国破坏WTO的规则,单方面启动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他们不惊诧;美国制定“台湾旅行法”,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干涉中国统一,他们不惊诧;美国以朝核问题为借口,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他们不惊诧;一个中国学者说了句“中国综合国力超越美国”,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清华部分校友”,是些什么东西!

  作为一位学者,胡鞍钢有权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如果认为胡鞍钢的观点是错误的,完全可以写文章与胡鞍钢商榷、甚至反驳。但“呼吁书”的作者,却完全没有兴趣驳斥胡鞍钢的观点,而只是借机对胡鞍钢大肆进行人身攻击,什么“抛常识于不顾,视学术为无物”了,什么“有辱斯文”了,什么“误国误民”了,等等,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就意味着,这些人真正在意的,不是胡鞍钢的观点,而是胡鞍钢这个人,是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中国的政治认同与制度认同,以及建立在认同基础上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所以很清楚,围攻胡鞍钢,就是为了杀一儆百,就是为了向中国人泼冷水,打掉这两年来刚刚开始初现端倪的民族自信,重建已经摇摇欲坠的对美国的认同和崇拜。就是为了让中国永远不敢梦想超越美国,永远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爬行,永远不能突破美国教条,永远接受美国的管教与规训,永远对美国奉行事大主义,永远做美国的文化和经济殖民地。

  难怪有网友会讽刺说:胡鞍钢说中国超过了美国,伤害了多少清华校友的感情。这就使他成了清华公敌。

  这些以“清华校友”的名义散发的“公开信”、“呼吁书”,是清华真正的耻辱,因为这意味着清华根深蒂固的“留美预备学校”买办知识分子传统的精神病灶,在今天的“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共同作用下,再次恶性发作,成为投降主义、失败主义的“理论依据”。

  毛主席说过,气可鼓不可泄!即便胡鞍钢的某些观点不准确,甚至错误,也绝不意味着他对中国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认同是错误的,不意味着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是错误的,更不意味着中国永远不可能超越美国。

  在当下这个相对困难的时刻,还是让我们回顾毛主席说过的话:

  让国内外敌人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这些签名围攻胡鞍钢的人,那些长美国志气灭中国威风的人不会幸免,他们一定会以汉奸之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编辑:尹芳芳


8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23: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付莎莎
8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22: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付莎莎
8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22: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付莎莎
87#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20: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付莎莎
88#
 楼主| 发表于 2018-8-27 19: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案例】

范曾先生的逻辑谬误[color=rgba(0, 0, 0, 0.298039)]原创: [color=rgba(0, 0, 0, 0.298039)]大生刘蟾 [url=]明精舍[/url] [color=rgba(0, 0, 0, 0.298039)]3天前

一、朱军和米兔

前阵子,网络反性骚扰、反性侵的“米兔”声潮,开始出现。许多当年的受害人,纷纷站出来,讲述早年信息闭塞、权力高压下,自己被导师、领导、前辈、名人们的性骚扰和性侵害。从知识分子圈到媒体圈到宗教界……反性侵、反性骚扰的呼声,此起彼伏。直到“米兔”到朱军这里,这事儿突然戛然而止。
当事人女孩的帖子被删、发声艰难,各种米兔相关的帖子、话题也都被禁。两周后看到新闻,朱军声称要起诉这个女孩。
我暗搓搓叹了口气,为这个女孩儿的安全担忧。以为这事儿已经要过去了。
今天看到网传范曾老先生不甘寂寞站出来,写了一封《诚实、坚毅刻苦的朱军》,为朱军站台。

二、帮忙帮忙、越帮越忙

我仔细拜读了这封大作。看完后,我大惊失色:这满篇的逻辑谬误、胡言乱语。哪里还是站台?真是帮忙帮忙、越帮越忙。
我忍不住把那些逻辑谬误挑出来。希望大家以后在替朋友站台的时候,千万不要变成事实上的背后捅一刀。
这封信原图如上。
总结起来,这几段可以归纳为:
赵忠祥、杨澜提携鼓励,朱军不忘大恩;朱军忠于党、听党话,甚至饿肚子减肥,也要干好工作;朱军孝父尊兄,朱家哥哥将之托付给我,和我学艺不会走入邪门;朱军嫉恶如仇、提携后进,不作伪;我是他导师,不忍、不愿,不许对他有任何侵害!最后带个小尾巴——相信法律!


三、逻辑错误(1)——烟幕弹错误

这封信不长,不过犯的论证逻辑错误,也是一堆。
举个例子:“小明犯法了。因为小明偷东西、法律规定不能偷东西,所以小明犯法了。”
这个论证是有效的。
论点是——小明犯法了;
论据是——小明偷了东西、法律不允许偷东西;
这整个推理过程,就是论证方式。
论证,就是阐述一个观点,并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据必须真实、论证方式得有效可靠,你的观点才站得住脚。我们看看范曾先生这篇文章,其论证过程,就犯了一堆逻辑错误。
1、“烟幕弹”论证方式。
所谓烟幕弹论证,就是在论证中,用很多细枝末节、不相关话题,来为自己观点服务。
范曾文章隐含的前提,是相信朱军没有性骚扰。那么,合理的论证方式是:就事论事,或者证明是别人诬告、或者证明朱军没有性骚扰。
范曾选择证明朱军是清白的。
怎么证明?用“含混论题”的方法,只字不提朱军性骚扰、及相关事件,大力夸赞朱军,
打感情、爱国忠心牌,用朱军工作勤恳、道德优良,来塑造朱军的正人君子形象,弱化朱军性骚扰的可能性。
不明就里的人,读完全信会感觉:“哇,朱军原来这么好啊。那对朱军的不利消息,就一定是污蔑了啊!”
这种手法,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不符合逻辑论证规则,却是政治斗争手腕,几十年前很有用——那时候信息闭塞、缺乏真相,人们只能通过自己崇拜的人、尊重的人、名人、权威等等,来建立信任。
范曾先生,年高德劭、老艺术家、国学大师,粉丝无数,典型的名人、权威。按照过去,他的一封信,自然会建立良好信任,让吃瓜群众选择相信朱军的清白。
可惜,在今天,不行了。
因为信息的通畅透明,会削弱权威性,人们更愿意运用逻辑、理性,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寻求真相。
因此,这种烟雾弹、站台、表忠心的做法,会显得不合时宜,丑态毕现,成为众人笑柄。
正义凌然的范曾大师


四、逻辑错误(2)——一厢情愿、错为因果、诉诸感情

2、一厢情愿的论证谬误。
这种谬误在于,我希望这件事是真的,我就说他是真的。
范曾先生的信,通篇没有给出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但是能看出来他希望朱军是清白的。因此,证据完全和观点不相干。
朱军工作再勤恳、再孝敬父母、再尊师重道,难道就一定不会性骚扰么?
显然,论证太过薄弱,站不住脚。
3、错为因果、虚假相关的谬误
把看起来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连在一起,得出结论,这就是错为因果、虚假相关。
比如我们常听的一句话:所有不听话的孩子,都死了。不听话、都死了,看起来有联系,其实两个够不成因果关系。
范曾的内在理路是:因为朱军道德好,所以在这件事上是清白的。这就犯了错为因果、虚假相关的谬误。
4、诉诸情感谬误
这也是常见的谬误之一。政客常用的手段。诉诸于大众的情感——大众最容易被好人、道德、孝子等等标签打动。因此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在诉诸情感道德。
然而,这是一个典型谬误。
道德的范围太广。不能说你道德好,就一切都好。你是个孝子,也有可能是强奸犯;你工作认真,也有可能私生活腐烂。这些都是不相干的因素。用这些不相干的部分,互相证明,就是“相干谬误”。而诉诸情感、诉诸道德,就是相干谬误中最常见的。
沈从文和张兆和先生,范曾当年多得沈从文先生提携,可惜····

五、逻辑错误(3)——诉诸暴力

5、诉诸暴力。
这个有点小滑稽。
小朋友在吵不过别人的时候,往往会说:“你再说、我让我哥来揍你!”大人一般不会这么说。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滑稽发生了。
“我是他导师,不忍、不愿,不许对他有任何侵害”——尤其这个“不许”,好大口气!,真想问范曾先生:“小朋友凭他哥,你凭什么?”
凭什么?
凭真正的暴力——权力。
范曾老先生眼看要混成“国老”,自是尝惯了权力的滋味。对他的下属、学生、员工,他确实可以理直气壮说“我不许!”因此,这句话,可谓是他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性骚扰和性侵,之所以发生这么普遍,最重要的,就是不平等、就是权力带来的污垢!
这是多么诡异的一副画面:
因为权力,那女孩不敢反抗,鼓足勇气才指出朱军当年的性骚扰;而作为朱军的老师范曾,同样因为权力,才会不自觉说出“我不许”这样有恃无恐的词语来!
他们确实有恃无恐,删帖、禁言,可不都是权力的体现么?
我也相信法律!相信法律会给那个女孩儿和朱军一个交代,相信法律会揭示真相。
赵忠祥老师曾经深陷丑闻中


六、站台的艺术

范曾此文,还有很多逻辑谬误,这里就不再指出。
只是,忍不住还想说的是——
最搞笑和不该的,是此文拿忠诚、爱国和尊师重道来说事儿。
因为范曾先生的光荣历史早就红遍全国。大家随便上网搜搜,就会知道,范曾先生是如何背叛自己的恩师李苦禅、黄永玉先生,背叛有恩于他的前辈沈从文先生,是如何背叛祖国,流亡海外、然后在法国混不下去,又重毁誓言写信表忠心乞求回国的。纵观范曾先生一生,他基本和“忠诚”二字无关。
大约人居高位,就丧失了理性;又或者久在人上,就无所谓“尔等对我的指责”了?又或者年老昏聩,分不清该出声还是该闭嘴?
行文至此,我已不忍直视。
这简直不是在为朱军站台,让人严重怀疑这是高级黑。
范曾先生此文,让人看着着急。他不仅重重捅了朱军一下,还顺带划拉自己几刀、刀刀见血;最为关键,还捎带着把赵忠祥老师也拉下了水——赵老师性侵风波好不容易才平静,您倒好,又把他拽回去了!
实在应该感谢范曾老先生,不惜自插三刀、赤膊上阵,为逻辑和理性,竖立难得一见反面教材的典型。
编辑:尹芳芳



89#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23: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陈心茹
90#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09: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编辑:冉玲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