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97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笑天:论社会研究中的文献回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22:1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笑天:论社会研究中的文献回顾

时间:2010-12-28 17:51来源:天睿网
作者:风笑天
点击:314次

文献回顾将研究问题置于知识积累的体系中,为研究者参与相关问题的对话奠定基础,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为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背景。

本文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摘要 论文对文献回顾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区分了“作为过程的文献回顾”与“作为结果的文献回顾”,并对文献回顾的意义及其与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文献回顾将研究问题置于知识积累的体系中,为研究者参与相关问题的对话奠定基础,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为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背景。文献回顾的关键意义在于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找到出发点;而选择研究题目以及进行研究设计则是文献回顾与社会研究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阶段。

关键词 文献回顾; 社会研究; 方法论; 研究过程

社会研究的过程一般是从选择研究问题开始,经过文献回顾、研究设计、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的几个环节,文献回顾往往是一个很不起眼、并常常被一些研究者(特别是缺乏经验的研究者)所忽视的环节。即使是在一些专门介绍社会研究方法的著作中,这一环节的内容也经常被放到非常次要的位置。有时作者只用一两段文字简单带过,有时作者甚至对这一环节内容更是只字不提。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对于从事社会研究来说,文献回顾的环节真的是那么的不重要、真的是那么的可有可无吗?

在笔者多年的社会研究实践和社会研究方法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和研究者关于如何选择研究问题、特别是如何选择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社会研究课题的价值等方面的提问。在思考这些的提问过程中,笔者感到,这些提问既与研究问题的选择相关,但更与文献回顾的工作相关。特别是这些提问实际上揭示了一个在本质上更为深刻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研究,究竟该从哪里出发?”从表面来看,任何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都开始于对研究问题的选择,这并不错。但实际上,作为研究起点的研究问题选择,可能只是整个研究过程最初阶段的具体目标或最终成果,而这一阶段中所包含的众多具体内容可能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它所能概括的范围,这些内容更多地与文献回顾相关。因此,有必要对文献回顾的工作给予特别的重视。笔者认为,研究者对文献回顾的重视程度以及文献回顾工作的质量,无论是对于选择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还是对于有效地开展具体的社会研究,都有着明显的影响。而要提高具体社会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提升社会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者也必须认真思考和弄清楚下列这些与文献回顾有关的问题:“社会研究过程中的文献回顾究竟指的是什么?”“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为什么一定要进行文献回顾?”“文献回顾对于社会研究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文献回顾与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就是本文的目标。

一、文献回顾的概念及其类型

文献回顾,即英文中的literature review(也译为文献考察、文献探讨、或者文献评论、文献综述),指的究竟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总的来看,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文献回顾概念的具体定义并不完全一样,但在基本内容上却相差不大。例如,美国学者芬克(Fink)教授认为,“文献回顾是一种对现存的、由研究者、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所产生的大量著述进行识别、评价和解释的系统、明确和再现的方法。”①另两位美国学者戴维和萨顿(David and Sutton)教授也认为,文献回顾是对“通过识别和查找现存公开发表的、与研究者感兴趣的主题有关的研究和理论”所得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②。同样,美国学者杜里(Dooley)教授则认为,文献回顾是“对与某一主题相关的研究进行分析,以识别该领域中一致的结果或者解决其中的矛盾”③。笔者对文献回顾概念也作过类似的理解:所谓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④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不同学者的定义都十分明确,但在不同学者的具体介绍中,却又反映出作者们对文献回顾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理解的状况。其表现是,在不同的研究方法著作中,文献回顾常常被作为不同的内容在研究方法的不同部分、以及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介绍。比如,在有的研究方法著作中,文献回顾是放在研究的准备阶段,与研究的一般程序、选择研究题目等内容一起介绍;而在另一些研究方法著作中,则是将文献回顾放在研究的结束阶段,与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计划书等内容一起介绍。这正如美国学者纽曼教授在其方法教材中所指出的:“在许多有关社会研究的教材中,作者将人类作为实验对象的争议和对研究更高层次的政治关注放在一章中,而将如何进行文献回顾和撰写最终研究报告放在另一章中。”⑤(只有很少的方法著作在前后两个部分中对文献回顾都有介绍)。由于将文献回顾放在研究方法的不同部分时,作者所介绍的具体内容差别很大,这往往会给初学者造成理解的困难,并常常形成一定程度的混淆。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对文献回顾的概念进行必要的澄清和区分。

总体上看,目前各种社会研究方法著作中对文献回顾的介绍呈现出“在同一个概念和名称下,指称了两件虽然密切相关、但又并不完全相同的现象”的状况。它反映出目前学术界对文献回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概括地说,其中一种理解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对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搜索、查找、阅读、分析的过程;而另一种理解则主要是指以总结和综述的形式将上述过程的结果表达出来。从本质上看,前一种理解是将文献回顾看作一种特定的“过程”;而后一种理解则是将文献回顾看作这种过程的文字“结果”。简言之,一种是“作为过程的文献回顾”,另一种是“作为结果的文献回顾”。或者说,一种是需要研究者去“做”的文献回顾(do-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另一种则是需要研究者去“写”的文献回顾(writ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前一种理解的文献回顾通常是在研究的选题阶段进行介绍,或者是在研究程序一节中,将其作为“选择研究问题”之后、“研究设计”之前的一个单独阶段进行介绍;而后一种理解的文献回顾则通常是在撰写研究报告或者研究计划书(proposal)阶段进行介绍。正如笔者曾经指出的,在社会研究的报告中,往往会有一个以“文献回顾”命名的部分。“但研究报告中的文献回顾实际上是对选题阶段所做的大量查阅和分析工作所进行的总结”⑥,而不是这种查阅和分析工作的过程本身。

笔者认为,前面所列举的各种定义实际上都非常清楚地指明,文献回顾是一个既包括对相关文献进行查找、阅读和分析,又包括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论的完整过程。而“作为结果的文献回顾”只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尽管这一部分中所涉及到的许多具体表达方面的内容和写作技巧也十分重要,但前期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分析、归纳过程,以及大量的评价和思考才是文献回顾概念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内涵。这种“作为过程的文献回顾”的工作也是后期这种结果表达的基础。因此,我们不能被一些方法著作中仅仅在撰写研究报告部分对文献回顾进行介绍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应该正确理解文献回顾的全部内涵,并在实际社会研究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献回顾的前期过程上。当我们切实做好了文献回顾前期过程的工作,也就为我们在撰写研究报告阶段将文献回顾的结果体现出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恰当的、合适的文献回顾表达方式也是应该注意的,这里笔者只是特别强调前期文献查阅和分析过程的基础性、决定性和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本文也主要关注“作为过程的文献回顾”,后文中若无特别说明,文献回顾的概念均指的是这种内涵。

除了上述所探讨的对文献回顾的两种不同理解外,对于“作为过程的文献回顾”的理解和介绍上也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其中最主要的偏差是将文献回顾仅仅看作是一种搜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技术的倾向。一些研究方法著作在介绍文献回顾的内容时,往往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介绍文献的各种类型、放在说明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文献、有哪些不同的查找文献的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查找文献等技术性的问题上。而对于社会研究中文献回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在社会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文献回顾,文献回顾对于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来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文献回顾与具体的社会研究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则重视不够。其结果往往会造成初学者相对关注外在的操作性内容,忽视内在的实质性内容,从而很难从根本上把握文献回顾的关键,并获得对所关注领域中前人文献的整体理解。

二、社会研究中文献回顾的意义

如果将文献回顾仅仅看作是整个社会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的、技术性的操作环节,一个程序化的、机械的操作步骤,而看不到这一环节或步骤对于整个研究所具有的关键意义,那么,不仅很难真正做好文献回顾,同时,文献回顾也起不到对社会研究的应有作用。对于社会研究者来说,应该明白的重要问题是:社会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文献回顾?或者说,文献回顾对于社会研究来说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笔者认为,文献回顾的目的或者文献回顾对社会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研究的问题置于社会知识累积的体系中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⑦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和认识各种社会现象的状况,探讨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简言之,就是要建立有关社会世界的结构和运行规律的知识。尽管每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都怀着同样的目的,但是,却没有一项社会研究能够单独完成这一使命。因此,作为一种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同样具有科学所要求的系统性和累积性特征。任何具体的社会研究也都必须将自己的研究问题置于社会知识累积的体系之中。正是在这一点上,文献回顾体现出其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文献回顾既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规范,也是科学知识积累的内在要求。虽然每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都开始于对研究问题的选择,但每一项新的社会研究课题产生,无不依赖于其他研究者的已有发现和眼光。文献回顾正是研究者在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建立起目前的研究与从前的研究之间的联系的关键途径。“文献回顾基于以下两个假设:知识是积累起来的,以及我们从他人的成果中学习并在他人的成果基础上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研究。”而研究者开展文献回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与发展中的知识之间的连接”,“并且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在整个知识领域内的地位及含义。”⑧

文献回顾的过程,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计划是如何建立在与这一主题有关的整个知识背景的框架中的。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强调“每一项研究都应该把现有知识当作它的出发点,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⑨。同时也“通过回顾文献来显示其研究是对现有知识的一种补充”⑩。通常我们在探讨一项研究问题的意义或价值时,总是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考虑。但实际上,当我们从建立有关社会世界的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二者是统一的。一项社会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缺口的细致理解、前人提出问题中的不足、资料搜集方法的欠缺、或对结果解释的欠妥”等方面,“因此,文献综述就成了一种用来说明如何以及为什么这一切可以做得更好的工具。”11一种用来说明现有的研究问题可以如何有效地填补这种知识体系中的缺口,如何可以成为前人研究发现的后续工作的工具。

2.为研究者参与有关某一研究领域或研究主题的对话奠定基础

围绕一个特定的研究主题(比如社会分层,或者职业流动),往往会有许多的研究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的具体问题进行过探讨。他们所得出的各种研究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各种理论解释,实际上构成了一场围绕这一主题的持久的、连续的、跨越时空的、多侧面的、并且存在多种声音和多种观点的学术讨论。其中的每一项具体社研究及其结果,都可以看成是研究者参与这场学术讨论的一个发言,是关于这一领域或主题中某一具体内容的一种声音和一种观点。

正如美国学者洛柯教授所说:“学科内的研究领域是作为正在进行中的对话存在于那些做学术研究的人之间。一个领域已经出版的文献构成了这些对话的记录。”12文献回顾可以将现有的研究放到历史与理论的脉络之中,提供进一步研究的背景,说明目前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之间的联系。同时,文献回顾也从现有文献中找出趋势和争论。正是这些联系和脉络,将参与这一主题讨论的学者连接了起来。因此,任何一个对这一领域和主题感兴趣的新的研究者,在开展对这一领域或主题中的某个具体问题的社会研究之前,都必须首先做好文献回顾的工作。即首先要去阅读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特别是要阅读和分析那些经典的、重要的、有影响的研究者,以及那些所做研究与自己的研究问题最为密切的研究者所做的研究。要去认真倾听他们关于这一主题的发言、争论和对话。“看看它们已经说了些什么(什么时候、由谁以及在什么样证据的基础上说的)……直到理解了对话的历史和目前的状况为止。”13当我们认真做好了这种文献回顾的工作,完全清楚了以前的研究者们关于这一主题的各种发言,我们实际上也就具备了亲自参与到这种长长的对话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是基于经验研究证据的看法),并让自己的声音被讨论这一问题的其他人听到的基础。认真扎实的“文献综述将与读者一道分享那些早已完成的与本研究紧密相关的其他研究成果;它能使研究超越时空就相关问题进行对话;它为确定研究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个框架,也为与其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提供一个基准”14。

3.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熟悉和了解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是一项研究能够创新的前提。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研究者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本领域中的研究状况,特别是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发现。这种了解对于帮助研究者选择和确定合适的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将研究者自己的研究放到现有一系列研究和发现的背景中去,便于他们确立自己的研究在该领域中的位置。文献回顾还能帮研究者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增加人们的认识,对学科理论的发展,或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和贡献。对于文献回顾在社会研究中的这种意义和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会研究基金申请书的要求来进一步说明。思考一下,为什么所有的社会研究基金课题申请书中,都往往首先要求申请者对与所申请课题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回顾?实际上,这种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申请者非常熟悉和了解该研究领域的过去和现在,非常熟悉和了解该研究领域的最重要成果,同时也非常熟悉和了解该研究领域中前人研究还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文献回顾通过总结和概括,可以整合该领域中已有研究结果所反映的最重要的“已知”和“未知”,“共同点”和“差异点”,以及“误区”和“不足”等等。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文献的考察使你能够理解哪些是已知的,同时也使你能够了解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哪里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薄弱环节。”15申请者也正是通过文献回顾来说明自己的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性,说明自己选择的研究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即申请者必须列举具体的事实证明,对于自己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来说,现有文献中几乎找不到有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先前的研究者也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

4.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前的研究者在探索该问题领域时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研究策略,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研究方法,以及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手段。这些研究角度、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代表了以前的研究者所尝试过的各种不同的探索道路。无论其成功与否,结论如何,都为我们在自己的研究中确定研究视角、进行研究设计以及选取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的框架。“这些文献为你提供了该领域有关研究方法的知识,也提供了有关理论及应用方面的内容。”16特别是以前的研究者是如何切入你所关注的主题,如何收集回答你的问题所需要的资料等等。文献回顾的结果,既可以使我们在一种与先前研究稍微不同的框架中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去探讨这一问题的一些新的方面。同时,“文献回顾是研究者呈现研究逻辑的重要过程”17,文献回顾通过将研究的问题与分析的框架、资料的性质等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清楚地呈现出研究设计的内在逻辑。研究者通过评价前人研究中各种各样的研究设计的成功之处,就十分便于在自己的研究中进行借鉴。有了前人研究的这些帮助,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就能够避免走弯路,还能够有所创新。

此外,文献回顾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和利用现有研究中对某些关键变量的操作化方法和测量指标,前人研究中所用的样本类型,前人在测量某些关键概念或变量时所使用的工具和量表等等。通过仔细地阅读每一篇相关的文献,我们可以寻找到那些与自己的研究紧密相关的部分,特别是那些真正对自己开展研究有参考价值的关键点。比如,前人研究中所用研究方法的效果、利弊得失,以及这些方法与自己研究的适合性等等。当然,对于前人研究中与自己的研究相同的概念或变量,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比较,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名称相同,其内涵就一定相同,因而自然是可比的。特别是要搞清楚在各个不同的研究中,同一名称的概念是如何操作定义的,又是如何测量的。因为,常常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在不同的研究者所做的研究中,同一名称的概念,实际上却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内容。

5.为研究者提供理解和解释研究结果的背景资料

文献回顾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它在客观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与所探讨的研究问题或领域有关的背景资料。这种背景资料既是研究者在选择研究问题时的参考框架,它同时也是研究者在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发现进行解释时所依据的一种大的背景。这种大的背景不仅可以解释研究者的研究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可以解释研究问题在这一领域中处于什么位置,它也可以解释目前研究的结果和发现对以往这一领域知识的具有什么样的补充或修正意义,可以解释目前研究的结果和发现对于这一领域中知识的积累,以及对关于这一主题的长长的对话来说所具有的特定意义。此外,任何一项社会研究都可能会产生出一些研究者未曾预料的结果,或者产生一些与研究者所期望的结果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果。而要正确地理解这些结果,合理地解释这些结果,都离不开前期文献回顾过程所给予我们的这种背景资料。当我们回到前期文献回顾中所梳理出的某些研究结果和发现,当我们将以往各种不同的研究结论重新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时,目前研究中这些未曾预料的、与预期不一致的、看似矛盾的、以及难以解释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或许就会凸显在我们的眼前。

三、文献回顾与社会研究的关系

文献回顾在整个社会研究过程中处在什么位置?它和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哪些部分关系最为密切?实际上,从上述有关文献回顾的意义探讨中,我们不难找到回答这些问题的具体答案。概括地说,文献回顾处于一项研究全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它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以及研究的设计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可将文献回顾与社会研究之间的关系用下列图1简要地展示出来。

如前所述,所有具体的社会研究都起始于研究问题的选择。而文献回顾则正是选择研究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常常会在阅读该领域的其他研究者的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在梳理不同学者对这一主题的各种观点所形成的长长对话过程中受到启发,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实中许多社会研究问题的产生和确定,就是研究者在阅读、分析这些专门文献的过程中,找到需要弥补的缺陷而产生的;另一方面,研究者头脑中那些可以发展成为研究题目的最初的灵感,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各种文献。“作为研究问题的想法、灵感和火花,常常可以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的内容中,从报刊杂志的文章和标题中,以及从学习笔记和谈话记录中采摘到。尤其是各种社会科学的报刊杂志,常常成为这种灵感、火花和想法的重要来源地。”18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文献回顾是与选择研究问题同时进行的。

文献回顾虽然会对一项研究的各个部分都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它特别与研究课题的选择密切相关。通过阅读和评论,将帮助研究者识别与自己的研究主题相关的发现。理解和组织这些发现,将帮助研究者为自己的研究问题提供推动力,即提供那些导致、引导研究者进入到一个特定的研究问题的力量或因素。从实际过程来看,文献回顾与选择研究问题这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交叉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得研究问题的选择呈现出一种由宽到窄、由模糊到清晰的层层深入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研究者最初可能由某种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引起好奇,也可能由阅读某种文献引起对某一问题的注意。当他试图对此现象或问题进行一项系统的社会研究时,他会首先去围绕这一现象或问题领域开展相对宽泛的查阅文献工作;在这种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研究者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新一轮内容更为集中、焦点更为明确的文献查阅;而这种专门的文献查阅的结果,就进一步帮助研究者最终形成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这一过程表明,通过广泛查阅和系统阅读,从而了解和熟悉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对于研究问题的选择、以及研究问题的明确化具有明显的作用。此外,文献回顾还能“使我们知道所要研究的题目是否以前已被研究过?研究的结果如何?碰到何种难题?先前的研究对未来的研究又有何种建议?”19即可以使我们避免重蹈覆辙。

除了对研究问题的选择有明显作用外,文献回顾还对研究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设计是研究者针对研究问题,对所要采取的研究视角、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具体技术事前做出的一种考虑。其目标是为找到回答研究问题的答案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式。从程序上看,研究设计通常发生在研究问题确立之后。似乎与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问题的文献回顾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无论是研究问题的确立,还是研究设计的考虑,都与文献回顾联系十分紧密。从上述对文献回顾各种意义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文献回顾不仅与选择研究问题同时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研究设计有一些交叉。很多情况下,研究者的研究设计实际上也是从文献回顾就开始考虑的。研究者往往是在阅读以往的研究者所发表的各种研究结果的同时,就在关注他们探讨问题的特定视角、他们所采取的研究方式、他们收集和分析资料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具体技术。而在这种关注中,研究者也会主动地思考自己的研究应该或者可以采用什么研究方式、方法和技术的。

总之,在整个社会研究过程中,文献回顾处在研究最初期的位置上,或者说,文献回顾是研究者在进行一项研究的早期阶段所遇到的具体和实际问题。正如纽曼所指出的:“无论你采用的是社会科学中的哪种方法,对某个问题进行累积性知识的回顾,都是研究过程中基础性的早期阶段。”20在这个阶段中,与文献回顾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环节分别是选择研究问题和开展研究设计。换句话说,文献回顾的过程发生在从选择研究问题开始,到进行研究设计为止的这两个阶段。也正是因为文献回顾与这两个对整个研究来说至关重要的环节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其对整个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就不难理解。我们之所以在研究的开始阶段要去系统查阅、并认真分析那些与我们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是因为它们对我们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更直接地说,是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研究应该从哪里出发。因此,文献回顾并非可有可无,也并非可轻可重,而是社会研究的早期阶段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无论是对于提升具体社会研究项目的价值,还是对于提高社会研究者的研究水平,文献回顾都是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关键环节。

笔者在美国一些大学作访问学者时经常看到的一种现象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一般来说,研究生入学的头两年中,需要根据院系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在选定某个研究领域后,这个方向的导师们往往会给学生开列一份包括该领域最经典和最重要文献的目录,这种目录通常会包含一两百篇(部)论文和著作。在两年中,研究生除了选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外,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阅读这些文献。两年后的博士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ination)就是针对这些文献。只有通过资格考试后,才能成为博士候选人,才能进入做博士论文的阶段。当时笔者对美国大学研究生培养的这种做法并不太在意,现在回想起来,多少有些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要求研究生前两年所做的,实际上就是本文所论述的文献回顾的工作。他们这样做的逻辑是:每个学生的研究工作都是从阅读、理解和总结这些文献开始的。你要从这个领域中选择自己的研究题目,就必须先认真阅读和了解这个领域中前人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当你对该领域中最重要的前人研究成果以及该领域中各种学者关于这一主题的对话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时,你也就知道还有哪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了。这样选出的研究问题在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创新上自然就容易得到保证。

最后,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简单展示文献回顾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展示文献回顾对研究问题提出、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选择所具有的决定作用,同时也说明文献回顾与选题和研究设计之间的紧密关系。两位美国研究者对“兄弟姐妹数量与儿童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感兴趣,在确定他们自己的研究问题之前,他们通过对至少50多篇相关的重要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他们发现,“1987年,Galton就指出了长子具有智力优势。但是在家庭结构的各个方面,只有兄弟姐妹数量一直被研究发现是不利于孩子的智力获得的,或者更一般地说,是不利于‘孩子质量’的。”同时,关注这一主题的“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兄弟姐妹数量和智力发展之间存在着统计上的负向关系。这一研究发现不仅在美国的数据中得到确认,而且在法国、苏格兰、以及英国的关于在校生的大规模调查中得到确认。”“对于这个结果,目前有两种解释。其中较为普遍的解释认为这种关系是因果的……第二种解释则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虚假的。”21这首先表明,对于这两位研究者所关注的主题,前人已做过很多的研究,得到了很多的研究结果(他们所列举的文献或许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有些结果得到了反复的验证,而有些则受到了质疑。换句话说,关于这一主题,有很多的研究者都发了言,他们的研究所得出的各种观点之间,既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正是在认真听取关于这一主题的长长的对话过程中,这两位研究者发现,“就数据而言,几乎所有关于兄弟姐妹数量与孩子质量之间关系的证据都来自基于截面数据的常规回归分析,因而对统计关系的因果解释经常受到质疑。而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统计发现的兄弟姐妹数量与孩子质量之间的负向关系是虚假的,这种关系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或者是由与兄弟姐妹数量高度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遗传,或者家庭总的智力环境等等共同导致的。”22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问题,以及为回答这一问题所制定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兄弟姐妹研究以及对相同个体的重复测量研究来检验兄弟姐妹数量对孩子智力发展影响的后一种解释。”23(即兄弟姐妹数量与孩子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虚假的)。而他们所寻求的回答,实际上也是对有关这一领域中科学知识的一种积累或补充。当他们利用相关数据资料,通过专门的研究,在控制“诸如家庭智力环境、家庭价值体系以及家庭遗传等无法测量的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发现“兄弟姐妹数量与智力发展之间的负向关系消失了,这就对以往研究中发现的负面关系的因果解释提出了质疑”24时,他们实际上也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

注释

①Arlene Fink.Conduc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s. Sage Publication, Inc.1998.3.

②David and Sutton.Social research: the basics. SagePublication, Inc. 2004.365.

③David Dooley.Social research methods(Four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Inc.2001.346.

④⑥⑦18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8页,第58页,第4页,第48页。

⑤⑧20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的取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2页,第112-124页,第122页。

⑨⑩丹斯考姆:《做好社会研究的10个关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1页,第47页。

11121316洛柯等:《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5-66页,第59页,第59页,第60页。

14克雷斯威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页。

15Morse, Richards.Readme first for a user s guideto qualitative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s, Inc.2002.169.

1719简春安等:《社会工作研究法》,台北: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8年,第100页,第100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22:12:35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22:13:27 | 只看该作者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原则、结构和问题

时间:2013-06-02 18:33来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价》2011年2 作者:路阳 点击:48次
文献综述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基础环节,在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地位。文献综述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相关学术研究的总体水平以及研究者个人的学术发展。
【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是对文献进行查找、阅读、分析,并对它们进行总结、归纳和评论的完整过程。本文对文献综述的性质与作用予以说明,并对查找、选择和阅读文献等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介绍。明确文献综述的内容与要求、撰写原则和基本结构是决定撰写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文献综述 撰写原则 撰写过程 基本结构 批判性

文献综述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基础环节,在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地位。文献综述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相关学术研究的总体水平以及研究者个人的学术发展。本文对于文献综述的撰写原则、基本结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介绍和说明,以使读者对进行文献综述撰写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一、文献综述的性质和作用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与性质

文献综述①(literature review)是对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②从具体形式来看,文献综述分为以下两种:(1)完整的、可直接发表的文献综述。它通常包括引言、概述、正文、目前研究的不足和建议、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2)学术(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它的篇幅和结构可以进行调整和压缩。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后一种文献综述。社会学学者风笑天将文献综述(回顾)分为两种类型:“作为过程的文献回顾”和“作为结果的文献回顾”。前一种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搜索、查找、阅读、分析的过程;后一种则指以总结和综述的形式将上述过程的结果表达出来。③实际上,文献综述是一个既包括对文献进行查找、阅读和分析,又包括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论的完整过程。文献综述中的核心问题是参考文献的选择。这不仅要看文献的数量,更为关键的是要包括最重要、最经典的著述和最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能从中分析并总结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

一般说来,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是:(1)通过评估分析已有的研究贡献和局限,凸显自己研究问题的价值。(2)寻找自己的专业(问题)定位——它和理论传统的关系,以便阐明自己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的位置。(3)寻找自己不同于前人之处,阐明其研究的进展和特点,让其研究发现尽可能具有原创性。④进一步说,文献综述的目的可以表述为:概述“大问题”;选择适合研究的文献;总结其他人的研究;评估他人的研究;提供作研究的语境;发现研究中的空白;加强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等。⑤也有学者认为,文献综述需要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识别研究的起源。这就将研究放到了现有的理论和实践范围之内。(2)表现对感兴趣领域的观点、信息和实践行为的了解。(3)证明研究题目和方法的选择是必要和适时的。(4)提炼并发展研究的问题和目标。⑥文献综述不仅可以避免重复的、无意义的以及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也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前沿性的问题。

(三)文献综述的写作进程

文献综述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术(学位)论文前期写作的重要内容,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因此,文献综述并不能一次性地加以完成。有学者指出,“(文献综述)这一章可能是你最先写的章节中的一章,但是,你很可能需要在你的整个论文写作期间不断进行修正。”⑦也就是说,文献综述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在研究者完成资料分析之后才开始进行写作。

(四)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是具有某种连续性的研究工作。这体现在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上。研究者在论文中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往往是以质疑现有研究成果的结论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要找到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者必须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现有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把文献综述与所要研究问题联系起来,两者之间就可以实现有益的互动。

文献综述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已经发生的基本进展,更重要的在于帮助我们确定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方向。一方面,研究者进行综述需要在研究问题的指引之下,否则就不知道该收集什么资料,也无从进行深入的文献阅读。另一方面,研究者只有经过文献综述,才能使问题的提出更加准确、适当,并对不适当的问题作出调整。⑧这一过程表明,熟悉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问题的明确化密切相关,同时它也是进行一项社会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⑨

文献综述部分与紧随其后的研究问题(或者假说)部分和方法论部分的关系必须非常紧密而且明确。在文献综述的结尾,需要指出已有的文献或者研究成果的缺陷在哪里,这样才能确立文献综述和自己的研究问题(或者假说)以及方法论之间的联系。⑩文献综述将与读者共同分享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且能超越时空就相关问题进行学术对话。同时,它也为和其他成果进行比较提供了基准。

二、文献综述撰写的前期准备

(一)文献来源和查找方式

如何查找和选择文献?如何有效地进行文献阅读?这些都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写作文献综述十分重要。撰写文献综述前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对文献资料进行查找和选择。社会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文献来源通常包括以下部分:(1)相关的著作。与研究领域相关的著作常常能给我们提供相对全面的研究背景和理论。(2)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有关的论文是文献查找中最主要的内容。(3)其他相关的文献资料还包括各种统计资料、统计年鉴、资料手册、档案材料等。(11)

研究者在查找文献时要明确哪些文献材料需要优先处理。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1)先从综合性文献中的宏观描述开始,也可以在期刊文章或摘要系列中搜寻与自己研究的主题相关的文献摘要。(2)权威期刊的文章和全国性的期刊,尤其是那些报告研究状况的期刊。(3)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先从那些概述学术性文献专著开始,继而查阅那些单一主题的图书或由不同学者分写不同章节的合编图书。(4)接下来就是搜寻与研究主题有关的近期会议论文,它们通常报告了相关主题的最新研究动态。(5)如果时间允许,在“国际论文摘要”(DAI)上寻找学位论文的摘要。(12)

查找文献用得最多的方法是使用目录进行查找。其他的方法还包括:在线和电子版的书目数据库;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用关键字和学科查找的方式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引用书目索引——一些学科的网站;目录——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的杂志目录索引。同时,查找所阅读材料后面的应用书目和参考书目清单,也可以提供重要线索,阅读更多的文章。(13)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资源日益成为研究者进行文献收集的重要领域。使用因特网进行文献查找的优点很多,缺点也应为我们所注意而加以警惕。这里不再过多赘述。(14)

(二)文献查找过程与选取标准

研究者进行资料搜集,通常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即收集到一部分文献之后,通过阅读其中的文献综述部分、注释部分以及参考文献部分,可以方便地找到更多的文献,特别是代表该问题研究新进展的文献。(15)查找文献并进行存档之后,下一个必须解决的就是文献的选择和处理问题。面对数量众多的文献,进行全面细致的阅读可能会令研究者力不从心,实际上也无必要。研究者必须进行筛选,确定哪些文献应列入文献目录,哪些文献只需浏览,哪些文献必须加以研读。

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研究者通过判断文献对于相关研究的重要性来进行合理的文献选择和取舍。有学者提出了三条判断的标准:(1)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来选择。(2)根据发表的时间来选择。(3)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选择。(16)文献资料的年代信息十分重要,我们最好从最新发表的文献开始着手,然后按时间逆序来进行查找工作。这种选择近期(时间)研究的原则来源于科学的累积性质。通常情况下,在其他方面相差不多时,时间越近的相关研究应该更加具有价值和学术典型性。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研究者日益重视从这一渠道获取各种有价值的文献,同时可能也不可避免忽视了文章的学术质量。在文献查找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相关研究成果在思想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等方面的表现和价值。

(三)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选择和取舍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进行文献阅读。这也是撰写文献综述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研究者进行阅读文献时,应对以下方面的内容加以关注:(1)每一项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2)该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抽样设计、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方法等。(3)该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它在讨论部分所提出的观点,所作的推论等。(4)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17)研究者在对全部文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阅读后,需要对头脑中的认识进行一定地梳理和分析,对所回顾的全部文献进行一定地总结和归纳。阅读文献的另一个要点是要具有“批判性”,即研究者应以科学批判的角度来阅读论文和其他文献。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和结构

(一)文献综述的内容与要求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前人作品的简单复制,更是对相关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一个文献综述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对于这个主题,我们已经了解些什么?对于已经获知的东西,你有什么想要批判的?有没有什么人做过完全一样的研究?有没有什么人做过相关的研究?你的工作在既有的研究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已有别的研究的情况下,为什么你的研究值得一做?(18)另一研究者提出,文献综述要求研究者加以回答的问题主要有: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还有谁认为它是重要的?此前谁做过此项研究?谁做过与我将研究的内容相似的研究?我可以改进什么来适合我自己的研究?研究中还存在哪些空白?谁将利用我的材料?我的研究项目将有什么样的用途?我将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我将回答哪些特定的问题?(19)以上这些都是文献综述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者要力图加以解答的问题。

一个好的文献综述不仅要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还应该达到以下要求:比较和对照不同的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把持有相同结论的作者放在一起;对方法论部分进行批判;留意观点之间的分歧;突出经典研究;突出研究中的差距;说明自己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之间的联系;说明自己的研究与文献之间的整体关系;总结文献,得出自己的结论。(20)总之,文献综述就相当于一幅地图,它能够将文献中的相关研究都纳入到这张图中。在这里,研究者能够清楚地描绘出每一个研究在文献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和其他研究的距离,以及关联性。

(二)文献综述的撰写原则

文献综述的撰写原则是什么?希尔斯曼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文献。我们不仅是新知识的创造者,也应是旧知识的保护者和传递者。一心一意地研究自己的(理想)狭窄的题目,不应该导致对较早研究的不尊重,或者切断自己的研究跟所处其中的、更为广泛的讨论之间的关联。所谓“学术性”,就是既要“尊重”前作,也要提出自己的东西。(2)焦点明确与批判性。学术知识意味着对知识的推进。只有以明确的焦点和批判的眼光处理所读文献才可以做到知识推进。也就是说,在对文献的欣赏与推进之间,应该寻求适当的平衡。(3)避免仅作描述。写文献综述的时候,要避免写成不带有任何深刻批判性的文献大意,而这种批判可以使你以另一种方式看待世界。(21)

有学者进一步区分了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中文献综述的异同之处。在不同研究中,文献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在定性研究中,文献有利于证实研究问题,但是它并不限制参与者的观点。在定量研究中,文献不仅有利于证实问题,而且还提出了应当被论及的可能的问题或假设。在定量研究中通常能找到单独的“文献综述”部分。在混合研究中,文献的运用将依赖于研究策略的类型和研究中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所占的分量。(22)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分析

文献综述主要包括文献概述、研究内容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等几个组成部分。在写作研究论文之前,研究者必须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回顾与分析。

文献概述主要是对查找文献时所使用的关键词、文献数量和出处等问题进行总体性的介绍。研究内容分析是文献综述的重要内容。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一般采用“总——分”的形式,即先总结当前研究所包含的主要方面,然后对此分别进行阐述和说明。在进行内容分析时,研究者要注意指出并总结已有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观点,如果这些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值得借鉴,也可以一并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这一部分易为研究者所忽略,而又是文献综述极其重要的部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深度、研究的前瞻性、研究的现实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23)文献综述错误的写作方式是,将其写成罗列一系列研究报告及个别研究发现的摘要。这种做法并不能准确传达写作这篇文献综述的目的和要求。相反的,它读起来更像是笔记重点的一种陈列,这一问题应该为研究者所加以注意。

四、文献综述与“批判性”研究

(一)文献综述的“批判性”要求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该研究领域的前期研究所做的一种复述;同时,它更应该是对已有研究的一种“批判性”的评估。文献综述应指出在此之前的那些研究的优点和不足,它也能够指出将要进行的研究对现有研究的创新、发展和完善之处。

写作文献综述时,我们应当着重留意以下几个方面:寻找针对性结论——如果它们说的不对,为何不对?寻找问题进展和不同观点间的辩论;寻找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评论它们的贡献和贡献;总结主流趋势或一般性问题的关注所在;说明自己的研究问题和上述一般性问题的关联;通过比较,阐明自己研究问题的新异、特点和价值。(24)研究者收集了许多事实素材,但必须以一致的范式对发现进行选择、组织和分类。目的是做一份“批判性”的文献综述,而不是罗列所阅读过的所有东西。文献综述应为读者提供一幅对学科的知识现状和学科的主要问题进行描述的图画:“批判性的综述,涉及质问假设,对没有提供证据的主张提出质疑,将某个研究者的发现跟其他人的进行比较、思考和评价。所有的研究者都收集了许多事实,但是接着必须进行选择、组织,并把结果进行系统分类。”(25)

(二)“批判性”与“建设性”

在阅读文献过程当中,研究者不仅要对重要的结论和具有启示作用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还应对其进行兼具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评价。文献综述应该以一篇对以前所做的那些研究的所有不足和疏漏——也就是现下的研究将要处理的那些不足和疏漏——的总结来结束。换句话说,你要做的不只是批评以前所做的研究,而且是要能提出一项能够解决所批评的那些缺点和疏漏的研究方案。因此,文献综述一章可以提出一个将利用以前所做的那些研究的优势而避免其缺点的新模型来作为该章的结束。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可以成为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的来源和重要基础。(26)有学者进一步提出,研究者可以从经验事实、概念逻辑和检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文献批评。(27)批判性的工作开始的越早,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就会越容易进行。通过批判文献找到既有研究的不足,目的是引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因此这些批评必须与研究人员所研究的问题直接相关。

(三)文献综述需要“理论”指导

一个完整的文献综述建立在对文献中每一篇文章的充分理解基础之上,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对这些文献的理解和评价做一个有机的结合,使其组成一个整体。只有这个整体才使得研究者能完全地理解相关的主题,文献中各个研究的优缺点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将文献中的研究结果和观点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和集合,作者还必须清晰地阐述这些研究结果和观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之间的联系。(28)同时,“理论”在文献综述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研究者总结以前的信息和指导他以后的行动路线。有时,理论基础可能会指明漏掉的观点或关联以及要求增添的数据种类。因此,理论是研究的基本工具,它会推动知识向更深层次发展。”(29)文献综述必须辨别并能够解释事实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研究者必须给出一个概念或建立一个能解释事实和事实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框架。

五、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的“语言”问题

学术性语言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准就是保持“客观性”。我们对待其他研究者的成果的评判必须要具有公正的态度,要避免使用个人口气和情绪化的语言。研究者在文中要使用礼貌和中性的语言,因为我们的评论针对的是文章而不是作者本身。社会学家张静对此有过一段说明:“(研究者)写作时应当避免出现以下情况:没有评价和批评,只有相互奉承;有批评,但不是指向论点和论据,而是指向作者本人;指向观点批评,但使用动机猜测、水平、品德、政治判断,进行居高临下的断言——比如,评价对方用意在于引起注意(动机猜测)、水准低下(水平判断)、言而无信(品德判断)、立场不正确(政治判断)等。学术评价贵在观点交锋和讲道理,须以平实、尊重、客观、中性的语言进行,并将对方置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30)学者李剑鸣也提出,我们应以一种平等而开放的态度,对他人的研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后来者不必自恃高明,贬斥前人,甚至否认已有研究的价值。评述以往的研究是一种与前人的对话,要带着敬意和谢忱,而不要用职责的口吻,行文应尽量中性平和。(31)

(二)文献综述的“版权”问题

因为文献综述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研究者在写作进行时必须非常小心地区分文献作者和研究者本人的观点。对此,张静强调指出:“有一些写法很讨巧,寻找一篇他人的文献综述加以利用,以节省自己阅读和分析的精力。这样做的风险是:当你和他人回顾品评的重点不一样时,很难借此阐发出自己研究问题的价值。如果他人对原作品的理解有误,那么它带来的风险更高。因此,保持自己的特殊洞察和个性阐述十分重要。”(32)研究者要避免出现抄袭和剽窃等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行为。文献综述中要注明相关引文的出处。认真记笔记,注明出处,都是确保正确引注的最佳方法。(33)

(三)文献综述撰写的其他问题

文献综述撰写过程中其他问题包括:(1)简单罗列和堆砌文献,没有以研究问题为主线将它们联系起来,没有体现出针对性而更像教科书。(2)有选择性地进行文献评估,为了论文“创新性”目标而有意回避和忽略部分文献。(3)没有认真进行文献比较和分析,放弃“批判性”的学术权利,自然不能体现自己研究的价值和学术贡献。

文献综述正确的撰写方式,应是把相似的研究和发现有系统地组织起来。研究者首先提出最重要的观点,然后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将这些发现与论述连接起来,并且指出整个研究领域中的矛盾之处与弱点。(34)研究者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来布局谋篇,即他可以从一个篇章过渡到另一个篇章,以此来建立自己的观点。同时,文献综述的结构要保持均衡,论述和评价要保持适当的比例。此外,研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十分重要,它涉及研究者的专业精神、研究态度和学术追求,我们应该加以认真对待。

【注释】

①“文献综述”也可称为“文献回顾”、“文献考察”、“文献评论”、“文献评估”等,这些词彼此可替代使用。本文使用“文献综述”这一概念替代其英文意涵。关于文献综述的多种定义参见[英]罗温纳·摩雷:《怎样撰写学位论文》,顾肃,燕燕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第136~138页。

②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9页。

③风笑天:《论社会研究中的文献回顾》,《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期,第41页。

④张静:《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3页。

⑤[英]罗温纳·摩雷:《怎样撰写学位论文》,顾肃,燕燕译,东方出版社,第143页。

⑥[英]马丁·丹斯考姆:《做好社会研究的10个关键》,杨子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7~48页。

⑦[马来西亚]卡马鲁·艾哈迈德:《博士就读指南》,高民芳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92页。

⑧陶保平:《研究设计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1页。

⑨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9页。

⑩悉尼科技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文献综述指南》,蒋伟、杨径译,2004年,第7页。来源于http://chem8.org/bbs/attachments ... 3cbe9d4b2914.attach

(11)关于文献资料来源的探讨情况,可进一步参见可参见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60~61页;肖东发、李武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9~89页;[英]萨莉·拉姆奇:《如何查找文献》,廖晓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美]约翰·W.克雷斯维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崔延强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9页。

(13)悉尼科技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文献综述指南》,蒋伟、杨径译,2004年,第3页。来源于http://chem8.org/bbs/attachments ... 3cbe9d4b2914.attach

(14)关于网络应用资源的使用情况,具体参见[美]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7~150页。

(15)具体内容可进一步参见[英]马丁·丹斯考姆:《做好社会研究的10个关键》,第51~54页。

(16)(17)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2页。

(18)[英]大卫·希尔斯曼:《如何做质性研究》,李雪、张劼颖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53页。

(19)[英]罗温纳·摩雷:《怎样撰写学位论文》,顾肃,燕燕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第146页。

(20)悉尼科技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文献综述指南》,蒋伟、杨径译,2004年,第7页。来源于http://chem8.org/bbs/attachments ... 3cbe9d4b2914.attach

(21)[英]大卫·希尔斯曼:《如何做质性研究》,李雪、张劼颖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54~255页。

(22)[美]约翰·W.克雷斯维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崔延强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6页。

(23)关于文献综述基本结构的研究可参见肖东发、李武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第38~42页。

(24)张静:《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4页。

(25)[英]朱迪斯·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8页。

(26)[马来西亚]卡马鲁·艾哈迈德:《博士就读指南》,高民芳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92~93页。

(27)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0~62页。

(28)张黎:《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29)[英]朱迪斯·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8页。

(30)张静:《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4~95页。

(31)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210~211页。

(32)张静:《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5页。

(33)关于注释规范问题可参见:[美]查尔斯·李普森:《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皓元宝、李小杰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张久珍、段明莲、李凤棠:《学位论文撰写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4)[美]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4~145页。

作者简介:路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http://www.socibar.com/a/method/2013/0602/7384.html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22:13:5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写文献综述

时间:2013-06-02 19:54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admin 点击:52次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文献综述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文献综述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文献综述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http://www.socibar.com/a/method/2013/0602/7386.html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22:14:29 | 只看该作者
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时间:2013-06-02 19:51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admin 点击:51次
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往往是同学们比较困惑的问题,也存在不少的误解。不少同学把文献综述写成是论文的梗概或缩写,也有些同学是干脆罗列文献充数,个别同学甚至是在论文完成以后再开始文献综述的写作!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为此专门写就此篇短文,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献”性

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文献综述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而不是以现实中的数据和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为素材。它所归纳和分析的是文本中的观点和理论这样的事实,而不是外部客观世界的事实。所以这要求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这一范围的选择决不是不重要的。有些同学把文献综述的题目就定为“文献综述”,这就如同把论文的题目定为“论文”一样荒谬!),大量地搜集文献,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载体,以及各种历史时期的,经典以及非经典的文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献综述要求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献里面,进行“从观点到观点”的调查研究。

(二)“综”合性

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它重视的是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法学观点,而是这一观点在学术谱系上的位置,即在学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逻辑地位。当然,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哪怕没有多大价值的观点。文献首先贵“精”而不贵“多”,这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文献中的观点的取舍上。

(三)阐“述”性

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根本不予搜集和归纳,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角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去搜集和概括文献资料,尽管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是因为具有自己的创新的观点,而是具有自己的创新的系统化的,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和步骤

首先,开篇引言,明确所欲探讨的文献的范围或领域。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很多领域,不可能一一详细阐述,只能选取某一方面来进行探讨。这一领域就是本科学生所欲写作论文的领域。通常这一领域是比较狭隘的,以便于集中精力,搜集资料。

其次,明确写作的顺序。如可以按照文献产生的时间顺序,文献之间的逻辑顺序(某学术观念或理论的定义、性质、作用、价值等),或以学者,即文献作者的重要程度顺序等。

第三,阐述学者的基本观点和理由。这里特别需要注意不同学者观点的对比。实际上找出观点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冲突,通常比发现不同学者之间的相同之处要更加具有学术上的重要意义,因为这可以积极地促使作者去思考问题。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仅要对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归纳,更要对该领域问题的历史学的渊源的探究和说明。

第四,结语。学术观点之间的谱系学线索的梳理,以及必要的该学术问题进一步观点或理论的展望。说明已解决的问题,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五,参考文献附录。写明主要搜集了哪些文献资料。

此外,具体形式格式,如摘要、关键词、注释等同一般论文的要求,并不因为是文献综述而有所降低。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一般包括确定领域,搜集资料,归纳整理,简要分析概括,成文等几个步骤,与一般论文写作差不多(写作文献综述,可谓是论文写作的预演!)。这里不再赘述。

三、文献综述的作用和价值

作为本科生来讲,写作文献综述主要是为了:

(一)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给自己看的,是下一步撰写论文开题报告的必需(对于学院的要求学生只能遵守,从这一点来说,文献综述同时也是学生“必须”要撰写的),不可或缺。不了解,或不充分了解(仅仅搜集和物质性的占有文献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前人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开始自己的写作?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能写好文献综述,自然写好论文也就无从谈起。

(二)熟悉论文写作的过程,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

文献综述表明了学术继承性的一面。文献综述可以反映论文写作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论文写作的质量。评价一篇论文是否是真正的好论文,通常只需要看一下参考文献就可以大致确定了。在现实中写作论文不一定要首先写作文献综述,通常只需要作者在脑中有一篇文献综述就可以了,未必要以书面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而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要这样做,是由于这是一种正规的学术训练过程。现在写文献综述,是为了将来直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实际上有些大家有时甚至可以不打草稿,一篇短的文章直接一挥而就!)做的准备。文献综述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归纳文献资料的能力,为将来进行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献综述可谓是学科研究史,如某一特定领域法学史的探讨。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中国法学史,中国民法学史,以及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文献(通常在学术期刊的年终一期都有这样的文章)来加深自己的理解。

http://www.socibar.com/a/method/2013/0602/7385.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