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1071#
 楼主| 发表于 2024-1-30 20:52: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阿里、腾讯、拼多多、美团…大厂市值排位战,很戏剧,很惨烈
电商股市值冠亚军轮番换位,新人逆袭,老将下滑,还有人“捡漏”晋级,互联网江湖排位战厮杀激烈。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在互联网里,在资本市场上,日新月异的时间可以缩小到三年。
一个周期里,腾讯、阿里市值排名掉了个个,“新人”拼多多黑马逆袭摘下电商股冠军,美团意外掉级,身为20年老将却无大厂味的网易“捡漏”上位……悄然间,时代猛地换了张面孔,以至于互联网公司排序大乱斗,或主动或被动开始重新抢夺江湖地位。
股价、市值,源于资本市场对于一家企业的信心,却远不只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作为一种象征,与公司的名声、实力、乃至未来都高度相挂钩。
此处,我们以市值排名为切入口,端看谁将问鼎。
未来,一切或将重新洗牌。
电商市值王意外换人
阿里叱咤江湖当老大很多年了。
2014年9月,阿里登陆纽交所,一举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一宗IPO,此后市值一路飙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张名片。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以吉利的9988为股票代码于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时隔七年后重回港股市场,开盘涨6.25%,报187港元,市值达4万亿港元,取代腾讯成为港股市场新股王。
繁荣一直持续,并在2020年10月达到了高潮——蚂蚁港股IPO认购火爆,加上隔夜美股市场阿里巴巴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超6.6万亿港元,仅次于苹果、微软、Google、亚马逊和沙特阿美,排名世界第六。
没人料到,巅峰过后阿里股价会下跌且跌跌不休。
自2020年10月后,阿里股价从309港元/股至72.6港元/股,跌幅近80%,市值也在3年内蒸发了5.1万亿港元——这相当于湖北省一年的GDP,整个科创50所有股票当前的市值总和也仅仅5.9亿人民币。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以来股价表现,图片来自雪球。
更没人料到,阿里会被“小弟”拼多多超越。
2018年7月,创立3年的拼多多挂牌纳斯达克,发行价19美元/ADS,首日收市时市值约296亿美元。此时,阿里巴巴市值4994亿美元,京东市值530亿美元,分别是拼多多市值的17倍、1.8倍左右。
当阿里巴巴向“中概股之光”迈进时,拼多多还在兢兢业业赶超京东。2019年10月,拼多多市值达465亿美元,超过449亿美元的京东集团。此时阿里巴巴市值4492亿美元,是拼多多、京东的10倍左右。
但差距越来越小,直至为负数:2022年年底,阿里巴巴市值2332亿美元,拼多多市值1076亿美元;2023年11月30日,拼多多总市值1959亿美元,超过阿里巴巴市值1907亿美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性时刻。
这也是阿里上市十年来首次跌落“电商市值王”宝座,资本市场上演中国电商历史上头羊更迭的震撼一幕。
市场为之沸腾,阿里人一夜难眠于内网发帖,引来马云誓称“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和蔡崇信纷纷大幅增持阿里股票。前者于2023年第四季度购买了价值约5000万美元的阿里股票(港股);后者通过蔡崇信家族基金增持了约1.5亿美元的阿里股票。
消息传出后,阿里巴巴美股大涨约8%,创六个月来最大涨幅。截至1月23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美股报价74.02美元,涨7.85%,总市值1885亿美元,超过当天拼多多的1872亿美元。
以马云成为阿里巴巴最大股东的“代价”,阿里重回电商股第一。
事实上,阿里一直试图通过回购,止住股价留住市值。2020年12月底,阿里便宣布了该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美股回购计划,总资金高达100亿美元;而后将股份回购计划扩大到400亿美元,有效期延长至2025年3月底前。
但时代明显变了,阿里再也不敢信誓旦旦将冠军宝座视作囊中之物。
自去年11月30日完成赶超至今,拼多多美股收盘市值,大多数时候对阿里巴巴保持轻微领先态势。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30日到今年1月23日的36个美股交易日中,拼多多收盘市值大多数时候超过阿里;在1月23日之前,阿里只在2023年12月26日-12月29日期间,对拼多多保持市值方面的领先态势。
当然了拼多多也不敢打包票,于是呈现出榜首几经易主,轮番坐庄,短期内谁也坐不稳之姿。
老大地位遭遇挑战
如今若要论风流,当属腾讯。
1月23日,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消息,腾讯以64.2亿元的价格,拿下北京海淀区7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与清华北大相邻。
与降本增效的同行相比,大手脚的腾讯引发市场关注。根据财报,腾讯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5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
在外界看来,这是提振信心的表现。
2020年10月末,腾讯不敌“二进宫”的阿里巴巴,以0.64万亿港元的差距位居港股市值亚军,冠军位置拱手让人。
三年过后,腾讯却重新夺回冠军。
2024年1月29日,阿里巴巴港股市值1.46万亿港元,腾讯市值大约2.6万亿港元,比阿里的多出了1.14万亿,四舍五入相当于一个腾讯抵得上两个阿里了。
目前港股所有上市公司中,腾讯市值高居第一,阿里巴巴排第二。随着拼多多崛起,互联网公司市值版图也形成新格局:腾讯一枝独秀,阿里巴巴、拼多多市值总和与腾讯相当,其他公司市值低于1000亿美元。
▲几大互联网公司最新市值比较(部分公司为港股市值换算而来)。
秩序井然稳定,然而由于字节跳动的蓬勃发展,新的不确定性涌现。
2023年12月,据外媒报道,字节跳动2023年销售额达到1100亿美元,超过腾讯;11月,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字节跳动上半年营收约为540亿美元。而腾讯的财报显示,同期其营收约合413亿美元。
这或许不是字节跳动营收首次超过腾讯控股。
据澎湃新闻援引外媒报道,2022年,字节跳动的营收同比增幅超过38%达到852亿美元,而腾讯营收约合766亿美元——这也意味着,营收方面,字节跳动在2022年就已超过腾讯控股。
以营收规模来估算,很难说当字节跳动登陆资本市场后,其不会改写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一举超越腾讯成为市值之王。
综合此前各方对于字节跳动上市后的市值猜测,普遍比腾讯高:2021年,字节跳动估值4000亿美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 2022年估值3000亿美元。
一旦成真,这将又是一个老大与“小弟”、阿里与拼多多的故事。
2013年,知春路上的一间披萨店里,张一鸣正为公司寻求B轮融资,对方是腾讯战略投资部的团队。
彼时,今日头条日活跃用户不足百万,在腾讯方看来不过又是一个移动版的门户,潜力有限。最后,张一鸣无功而返。这一年,腾讯的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之最。
很快,腾讯人被打脸了,他们看着腾讯如何在社交、游戏、音乐、网络小说、企业服务等业务上被挑衅,看着字节跳动如何突破当年腾讯和阿里建立起的规则,凶猛生长自成一体,成为中国全球化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十年后的今天,字节跳动营收大幅超越了腾讯,且优势保持:前者携增长速度惊人的电商业务积极奔向更广阔的海外战场,后者以稳健克制的态度维持生态内的秩序。
但,谁也无法彻底战胜对方,巨无霸之庞大非一日之功。
可以看到的是,应对到来的新时代,腾讯在努力变年轻、变快,如始终保持小团队的微信也开始轮岗,为的是增加活力,探索新的机会。
反应在资本市场上,腾讯在频繁回购股份以挽救持续下滑的股价。
Wind数据显示,2023年,腾讯控股回购金额约484.29亿港元,回购次数已超120次。
“躺赢”的老三,进击的老四
相比阿里与拼多多、腾讯和字节跳动缠斗多年的腥风血雨,三四名的排行就有些戏剧性了。
1月17日,美团遭重挫报收68.75港元/股,首次跌破69港元/股的上市发行价,市值跟着缩水至3947亿港元,相较于巅峰时期的2.6万亿港元蒸发超过八成。此后一周,美团股价几乎都在破发线游离,1月22日收报65.40港元,再度创下历史新低。
回顾过去的2023年全年,美团股价累计下跌了53.7%;进入2024年,仅在开年后的12个交易日内,美团股价便再度累计下跌超过15%。
▲美团股价近一年多来表现不佳。图片来自雪球。
奇怪的是,美团业绩表现不俗。财报显示,2023年三季度,美团实现了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195.3%;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57.3亿元,同比增长62.4%。
市场抛压沉重,投资者情绪低迷。创始人王兴直言“股价被低估”,他认为目前美团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只反映了外卖单一业务的价值,并不符合公司的内在价值。
美团股价惊魂,“便宜了”存在感不高的网易。
截至12月13日收盘,网易港股市值达5425亿港元,超过美团的5133亿港元市值,成为中国市值第四大的互联网公司,排在它前面的依次为腾讯、拼多多和阿里巴巴。
而在2021年2月,中概股估值整体冲向巅峰时,美团市值大约是四个网易,不过两年多的时间,网易市值已反超美团。
又一个小弟凭实力超越前辈的例子?据相关报道,网易超过美团是因为跌得少。
按12月13日港股收盘价计算,网易市值5425亿港元,相比2021年市值顶点跌了21%,而美团同期则跌了超80%,比中概股指数KWEB还多跌了近5个百点。
为了拉升股价,美团开启了上市后的首次回购,从1月10日开始,连续几个交易日进行回购,每次斥资约4亿港元。1月24日,美团收盘价70.30港元,涨超6%,暂时告别破发泥潭。
业务上,美团奋起直追,与抖音展开各方位对垒,持续发力外卖、到店酒旅核心业务,加速发展直播新模块,收缩美团优选等营收表现欠佳的新业务。
几乎与此同时,网易却传出利空消息,被曝大规模裁员1600人,裁员比例10%-50%,重灾区为网易传媒业务,重金押注游戏这一单一业务的趋势愈显。
然而,尽管吃瓜群众并不十分看好网易,尽管美团近期已回购的金额相当于回购计划的四分之一,但这并未对股价形成明显的支撑效果。
据Wind数据显示,在1月10日至1月16日美团连续回购期间,南向资金甚至还在抛售减持,减持力度有加码的迹象,这显示出市场对美团的悲观情绪并未因回购行动而得到缓解。
截至发稿,美团港股市值4084亿港元,网易港股市值4916亿港元,排在前面的依然是网易。
或许,在资本市场,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吧。

来源:无冕财经
编辑:王晨雅

1072#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12: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方周末报社2023年收入和利润创近10年来新高

总结表彰会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南方周末报社党委书记、主编,南方人物周刊主编王巍表示,2023年是南方周末报社继续提质增效、硕果累累的一年,涌现出许多新闻奖作品,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生78件流量过千万作品,其中14件流量过亿;报纸收订量逆势较上年增长10%,南周付费会员数累计达36万+,网络传播端再添一座百万级平台。

站在创刊四十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未来,王巍称,南周用连续六年的较快速增长证明,全面专业化是自我可持续发展之基,也是未来之路;坚持“南周气质、南周品质”,就是既对标自我,又突破自我。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南周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提高专业化水平,进一步秉承“南周双质”,推进融合一体化发展。

南方周末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伟新表示,2023年,报社实现总收入2.22亿元、总利润1121万元,双双创出近十年来新高,分别较上年增长14%、6%。接下来,报社经营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强化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加固竞争壁垒和护城河,为报社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文|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责任编辑|谭畅
(全文见文后链接)




来源:南方周末(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07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6 15:13: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视独子!中视传媒,股价大起大落,业绩堪忧
作为央广总台(实际控制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后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中视传媒(600088)可谓央视独子,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近日,在央企概念以及2023年业绩预估由盈转亏等众多消息的推波助澜下,中视传媒股价大起大落。

来源:东方财富网—中视传媒(截至2024年2月7日)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自2024年1月23日以来,中视传媒股价先是一路狂飙,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最高翻近3倍。但紧接着(2月2日开始),股价开始大幅回落。股价大起大落的背后,是互联网冲击下堪忧的业绩。一句话,基本面根本撑不住这嗨爆天的股票涨势。

01 背靠央广,不好乘凉

从股权结构来看,中视传媒的控股股东为中央电视台无锡太湖影视城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4.37%,而无锡太湖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00%控股子公司,因此央广总台为中视传媒的实控人

来源:同花顺


背靠央广总台的资源,中视传媒形成了电视节目制作及销售、影视技术服务和设备租赁、影视剧拍摄业务、影视剧拍摄地经营、媒体广告代理及基金投资等多业务发展格局。

其中,影视业务主要是央视各频道,提供影视制作和技术服务等。但从业绩来看,背靠大树也不好乘凉。

2022年,公司影视业务创收约6.28亿元,同比下滑约9%;2023年半年度同比涨幅仅为0.5%,几乎零改善。

来源:同花顺iFinD—营业收入

结构上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收入3.05亿元,其中影视业务收入创收约0.86亿元,广告业务创收约1.27亿元,旅游业务(无锡和海南影视基地旅游)创收约0.91亿元,占比分别为28%42%30%。曾经占据半边天(2022年,影视业务营收占比约55%)的影视业务,占比已不足三成。

根源就是,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看电视的人数越来越少,而中视传媒的下游投放则主要是电视

02 广告业务,一言难尽

除了影视业务,广告业务也是一言难尽。

来源:同花顺iFinD—营业收入

最近两年,广告业务增速几乎都在零以下波动。2023年上半年,广告业务创收仅1.27亿元,按此推测2023年也是一个明显下滑(2022年,广告业务创收4.68亿元)。

中视传媒所在产业链的赚钱逻辑为:投放优秀的内容,从而吸引流量,提高播放量,进而通过广告等进行流量变现,变现所得再进行内容再创造的闭环。其中,优质的内容是一切的起点。

而现实是,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第三方的优质的内容自然不会选择在电视投放。没有优质的内容,自然没有流量,自然也就没有广告。中原证券数据显示,对比2022年1-9月,2023年同期广告投放花费明显降低。

来源:中原证券
没广告,自然没钱可赚,更没能力自创内容。

03 投资布局,成效难说

综上分析,中视的闭环,已濒临断裂。受困于此,2020-2022年间,中视连续三年亏损

来源:同花顺iFinD—净利润

主营业务日子不好过,中视从2018年开始涉足文化产业基金及投资业务。据中视财报披露,截至目前,中视已参与两只专项基金(只单一投资一个项目)和两只产业基金的设立和募集工作,主要聚焦于融合媒体产业和IPTV等特色细分行业的投资和布局。

来源:中视传媒2023年半年报

更加可喜可贺的是,2023年中视参投基金投资的海看网络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上市

海看网络的上市,表面看确实给中视带来了收益。根据公司公告的业绩预估公告:2023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约25,850万元-29,850万元,其中22,651-26,482万元为海看网络的浮盈

来源:公司公告(2024年1月31日)

但本质上讲,中视只是投资,并未延伸自身业务。投资就有两面,一面是收益,一面就是风险。作为海看股份(301262)上市前股东,锁定期为三年。也就是说,要到2026年6月才能退出。东方财富显示,2024年以来海看股份的股价已经在下行,三年后到底如何,实在不好活。此刻的收益,未来能否成功落袋,一切均悬而未决。

中视的故事,其实就是时代发展的缩影。

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凭借央视的资源,吸引一众流量。但伴随互联网的崛起,整个文化产业大洗牌。曾经的资源,成了转型的掣肘。主业转型困难,转头向投资。首先,在移动互联网等激烈竞争,且头部资源非常集中的当下,新项目真能虎口夺食?此外,投资本身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把成败押注在别人身上,风险难免有些大。进退两难,是此刻中视最大的困局。

来源:星空财富(公众号)

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徐思凡





1074#
 楼主| 发表于 2024-2-24 20:46: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报告显示,2023年报业营收规模同比增6.8%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百余家报刊在汉共谋“融创挺进 智数未来”
2月21日至22日,2023年度全国传媒经营工作总结大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百余家报刊社(集团)的领导、专家200余人,围绕“融创挺进智数未来”主题展开深度交流研讨。
据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报业经营整体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传媒业加快转型步伐,多元经营格局加速演变,媒体融合深入推进,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报业营收规模稳中求进,同比增幅达6.8%;其中,各级党报以其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和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经营业绩继续领跑传媒市场;媒体经营收入构成变化更趋科学合理,新媒体经营布局成果日益突显,多元经营占比大幅提高。
面对媒体生态重构、竞争赛道改变等多重变化,主流媒体顺时而动、应势而谋,顺势而为、趁势而上,通过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或整合资源,或技术赋能、或集中优势打造IP活动,或推进媒体服务下沉,挖存量、寻增量,相当多的报社(传媒集团、融媒中心)创造了颇多有价值的营销范本。
大会现场,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指出,广告是支撑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营销的好坏关乎媒体的发展。如何闯出破局破圈发展之路,许多媒体有很好的成功案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报纸的权威性、原创力、影响力等优势依然显著,保持优势,密切关注科技进步,积极拥抱新事物,相信纸媒在中国的大环境和形势下一定大有希望。
随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深圳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社、澎湃新闻、成都传媒集团、武汉大学等单位领导、经营负责人,就营销创新经验做了精彩演讲和经验介绍。东阳市融媒体中心、新华日报、海峡都市报、南通日报、夜莺传媒、镝数据等十多家媒体和相关机构负责人,通过“融”媒体创新经典案例分享,为媒体如何顺应新趋势、创造新价值给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大会期间还分别举办了“省级日报圆桌会”“都市报、晚报、新媒体融合创新论坛”“城市党报、区域融媒体中心经营研讨会”,围绕数字转型、平台重构、技术应用、资源变现等业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层交流互动与经验分享。
此次大会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工作委员会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传媒经营网共同主办,此外还得到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湖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VOSS芙丝饮用天然矿泉水、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
来源:编前会
编辑:程正元



107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22:52:12 | 只看该作者
多家电视台挂牌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
主编温静  2024-02-26 21:27 广东
主编温静导读: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纷纷举行人工智能工作室揭牌仪式。本文进行了梳理汇总。

来源:CMNC—主编温静
综合自央视网、上观新闻、看度新闻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纷纷举行人工智能工作室揭牌仪式。本文进行了梳理汇总。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揭牌

2月23日,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启播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揭牌仪式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为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揭牌,和嘉宾共同为节目启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牵头策划的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聚焦国家统编语文教材200多首诗词,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听媒体大模型”,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将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制作为唯美的国风动画。节目首批推出《咏鹅》等六集诗词动画,沉浸式再现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受中华文脉的勃勃生机和独有魅力,在内心根植深厚的文化自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致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在致辞中表示,总台成立六年来,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4K/8K频道、“百城千屏”和央视频、央视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总台媒体科技水平在全球媒体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不断巩固,成功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关乎命运,科技引领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给媒体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更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用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产出更多的令人耳目一新、观之折服的精品力作,让总台在全球媒体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活动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发起成立“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研发共同体,通过开放平台与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在科研攻关、需求应用、安全发展、产业生态等方面加强合作,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视听媒体科研创新提供支持,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总台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AIGC核心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开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正式揭牌。工作室将整合总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媒资平台资源,按照节目制作需求对“央视听媒体大模型”进行训练,使之快速形成具备针对特定业务的能力,打造视听节目创新创作的大平台。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林达华互动演示文生视频技术
《千秋诗颂》是首部以我国自主AIGC技术支撑制作的系列动画片,基于总台提供的丰富视听数据进行模型训练,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最新技术成果,支持了从美术设计到动效生成,再到后期成片的各个环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千秋诗颂》高度再现了中国古诗词中的人物造型、场景和道具,呈现了一部将中华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与现代视听艺术相结合的动画作品。据悉,节目于2月26日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华为、科大讯飞、智谱AI等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 上海广播电视台挂牌成立AIGC工作室



作为省级广电媒体率先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领域的创新举措,2月25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正式挂牌成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将重点布局文化传媒领域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视听垂类模型的研发应用,推动基于AIGC的沉浸式、交互式视音频内容生成的示范应用,开展面向传媒文化类的AIGC内容生成范式探索。工作室确立了财经媒体专属AI大模型、新闻资讯类大模型应用、智能语音和大语言模型应用、智能手语数字人、生成式智能与多媒体通信、人工智能应用下的传媒伦理研究等六大重点攻坚方向,着力推动传媒领域语料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推动数据处理工具的开发与维护,编制大模型传媒语料数据地方标准,发布传媒领域高质量语料数据集,加强人工智能媒体融合领域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助力上海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
上海广播电视台表示,此举旨在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抓住AIGC发展机遇,推动内容创制与技术研发一体化发展,构建国内领先的文化传媒大模型应用生态,强化面向未来的前沿关键技术应用布局,建设深度融合的新型媒体产业集群,助推广电行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上海广播电视台持续推进专业媒体AI能力建设,已在业内具备一定领先优势。基于AI技术自主研发的媒体内容智能生产平台、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阿基米德智能电台、第一财经万流智慧金融信息运营平台、AI高清视频修复系统、大型综合体育赛事智慧内容云平台、AI虚拟数字人和播音员、大数据情感交互可视化受众测评系统等,已经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修复、转播、播出、评价以及媒资管理、智能终端、智慧监管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上海广播电视台还将携手多家头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共同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产业联盟,本着“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相互赋能”的原则,就重大课题、重要项目、重头产品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正式挂牌

2月23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正式挂牌,并举行首期培训会,向全台干部员工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重要内涵,以新技术新应用创新赋能传媒生产和传播方式,新春伊始,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在全川媒体单位中率先布下关键一子,标志着成都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驶入“快车道”。



全新成立的成都市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旨在切实推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广电行业生产场域的创新应用,激活精品内容生产活力,探索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传媒AI+”业务场景,重塑并构建全链条智慧融媒生态。工作室还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以数字文化全力助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此次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的成立,是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期投入和技术积累的集中展现,更是对未来智能内容生产趋势的前瞻性布局。
早在2019年,“成都市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实验室”便在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旗下的橙视传媒科技公司挂牌成立,以此为基础,整合此前已实现的AI功能,聚合国内外人工智能模型,设置安全策略,本地构建“知著AI数据库”,全新打造“知著AI智能应用平台”,作为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及成都广播影视集团“数字全媒体技术生态”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功开发并上线10余项音视图文多模态AI工具及虚拟数字人等智能展示技术,为智慧融媒、智慧政务、智慧蓉城各大场景提供有力支撑。




接下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将采取“项目驱动、团队协作、创新引领”的工作机制,围绕人才培养、成果产出、传媒AI技术研发、项目合作拓展等方面开展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工作室将依托橙视传媒科技公司的技术研发背景,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设立专项培养计划,通过实战训练、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形式,面向内外,培养一批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深谙AI技术与内容创新的传媒专业人才。
在成果产出与技术研发方面,工作室已制定了明确的研发路线图。计划于2024年系统推出涵盖主题创新报道、AI动画、AI城市宣传片、AI短剧等系列广电AI内容精品,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文旅营销、艺术设计、剧本创作等领域,以实际成果展示AI在内容创新上的无限可能。
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工作室将持续优化内部研发流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新闻传媒、影视艺术的高校和学院深度合作,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完整链条,确保研究成果的持续输出和广泛应用。
此外,成都市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还将积极寻求与各行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探讨和挖掘AI技术在各自领域中的应用场景,通过项目合作拓展,推动AIGC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工作室将秉承“创新、协同、开放、共享”的理念,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推动广电媒体行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构建智慧媒体生态贡献力量。

来源:主编温静(公众号)


1076#
 楼主| 发表于 2024-3-4 23:09: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当媒体人“遇见”金融人,会有啥化学反应?
当媒体人的文科思维,遇上金融人的理工思维,他们能否和平相处?
上周六和周日,我接连和几位媒体人和金融人“吃饭+自驾+爬山”,加起来头脑风暴了十几个小时,分享干货如下:

1、我们几个,大学或研究生都是学新闻的,毕业后第一份工作都是传统媒体或网站,中间都曾到金融机构工作过(基金资管、保险资管、消费金融、投资社区),都称得上“媒体+金融”复合型人才。
职场打拼十几年,“新闻无学”依然是共识。之所以去金融机构,大都看在钱的面子,具体做的工作,包括GR、PR、内容编辑等。但几年下来,大家都发现,还是很难融进去纯金融的圈子。

2、过去几年,新闻媒体与金融机构,互相仰慕;经过媒体式微和金融降薪,这两个行业开始“双向祛魅”。
后者从前者挖来资深媒体人,处理政府、媒体关系,但随着媒体的“信息中介”价值的边缘,金融机构对新闻媒体“光环祛魅”,媒体人对自由的向往,也开始对金融机构的“薪水祛魅”。
于是,我们几个,除了一位从PR转型GR外,都出来了,有个哥们刚考了律师资格证,下半生准备搞点事情。

3、从新闻媒体到金融机构,很多人又重新回归媒体赛道,有的去了机构媒体,有的开始做自媒体,有的继续搞内容,有的开始做商务。
最近,一家财经新媒体和一家金融机构达成内容合作,但让后者的老板苦恼的事情是,媒体依然会时不时地碰触对方的“敏感地带”:“我钱都出了,你们怎么还写我们?”
后来才发现,金融机构只是和经营部门合作了,比如APP采购了媒体内容,内容部门并没有从中获得相应的分成,事业部考核下,他们显然“不买账”。你想平安无事,各个庙都要“打点”,一根筋是不行的。

4、这一两年,金融机构也开始裁员了,很多投资大咖开始降维做自媒体,(详见:投资人“降维”自媒体,都是图个啥?),先不说,这算不算抢了原本属于媒体人的饭碗?
就写作风格看,媒体人,尤其是老一辈媒体人,依然带着很深的传媒烙印,要么是“新华体”,讲究5W和道德情怀,要么是“华尔街体”,渲染铺陈、娓娓道来;而金融人完全不同,直接开门见山,只说干货。
显然,在“短平快”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人那一套字正腔圆的说教,粉丝都嫌烦,而金融人“无招胜有招”,无论在专业上,还是形式上,都碾压前者。

5、媒体人与金融人能否和谐共处?现身说法一下,我是文科,学新闻的,她是理科,学金融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十几年磨合经验是:换位思考,求同存异。

来源:深聊投资人(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077#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09:53: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土耳其电视剧出口仅次美英排全球第三,爆火秘诀是“高产且制作精良”

【环球时报驻土耳其特约记者 张灏】提起土耳其电视剧,来自中东国家的观众大多不会陌生。一位土耳其作家曾描述称:走在约旦安曼街头,家电卖场里播放着两部不同的土耳其电视剧;在叙利亚阿勒颇打车时,出租车司机会与他尬聊从电视剧中学到的土耳其语;与不同的商人会谈时,他们也会不时念叨着,希望能赶上今晚更新的最新一集“土剧”。

如今这个场景已经不再局限于中东,在世界各地,“土剧”都是观众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根据土耳其《每日新闻报》的一项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就有超100部“土剧”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播出,累计观众数量超过7亿。2023年1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谈及该国出口贸易现状时,也提到了电视剧出口取得的成绩。

英国《经济学人》称,土耳其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电视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据统计,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全球对“土剧”的需求增长高达184%。

业内人士认为,“土剧”走向世界,始于2000年后。2006年播出的《一千零一夜》是“土剧”在海外真正打响的第一枪,版权卖到80多个国家;2011至2014年间播出的历史剧《辉煌世纪》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总计4季,版权被卖到50多个国家,观众数量超过2亿。“土剧”的拍摄地点更是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


“土剧”在拉美地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有报道称“土剧”1/3海外收入来自拉美。据悉,阿根廷球星梅西是“土剧”拥趸,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曾参观“土剧”片场。“土剧”在邻近的巴尔干半岛和南亚地区也有大量粉丝。《经济学人》报道称,“土剧”在海外传播帮助土耳其提升其国际形象。

土耳其服务出口商协会董事会成员阿克索伊表示,目前“土剧”每集平均成本约为25万美元,演员费用、剧组成本和后期制作各占1/3,出口价格在30万美元至70万美元间。由此可见,“土剧”高产且制作精良也是其爆火的秘诀之一。


来源:环球网
编辑:王晨雅

1078#
 楼主| 发表于 2024-3-5 10:00: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天涯社区公告再“自救”,被质疑薅老用户羊毛,创始人邢明回应
原标题:天涯社区公告再“自救”,被质疑薅老用户羊毛,创始人邢明回应
去年那场始于情怀的重启行动最终没能救得了天涯,现在,天涯社区决定再“救”自己一次。
3月1日深夜,天涯社区发布了一则2000余字的公告,宣布未来两个月,以恢复访问为核心目标的业务自救将全面展开。
公告发布后,天涯创始人邢明接受了红星资本局的专访,在他看来,对商业化的重视不够,是天涯发展过程中最深刻的教训。
因此,在这份倒计时2个月的“自救”路线图中,天涯抛出了多个商业计划:恢复广告业务,打造一个社交电商平台,推出99元购买天涯神贴等增值服务。目的是筹集不超过1000万的资金,解决拖欠的电信费用等问题,计划让天涯在5月1日前恢复访问并持续运营。
在邢明的规划中,“新天涯”的社交电商平台类似于Costco,以会员为中心,但同时也是社交内容平台,又像小红书。
除了筹款解决债务,重启后的商业化方向,或是决定天涯“重生”更为关键的因素。“新天涯”能否在商业化上走通,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天涯发布重启计划
累计欠电信1000多万
2023年4月暂停访问至今,天涯社区已经停摆了11个月。“担心,自救,重生”,3月3日,天涯创始人邢明用三个关键词,向红星资本局描述了这11个月的心路历程。在邢明看来,天涯社区想要重生,就必须要自救。
3月1日深夜11时,天涯社区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关于天涯社区业务重启、网络平台恢复访问进度及新天涯计划的公告》,宣布未来两个月,以天涯社区恢复访问为核心目标的业务自救将全面展开。
在这份倒计时2个月的“自救”路线图中,天涯表示,将通过引入战略投资、恢复广告业务、启动社交电商平台及大力开展会员增值服务等方式,筹集不超过1000万的资金,解决拖欠的电信费用等问题,在5月1日前恢复访问。
从这份公告来看,资金仍然是天涯社区目前最大的难题。邢明告诉红星资本局,近年来由于资金流动性困难,天涯累计拖欠电信公司相关费用已经超过了1000万。
天涯前员工和部分网友曾试图拯救天涯社区。2023年5月底,前执行总编宋铮(老黑)等天涯前员工与部分网友自发组织了一场“七天七夜,重启天涯”的直播活动筹款。这次直播,一度被视作“天涯人”的一次集体自救。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此次《公告》中透露,直播活动最终筹款158922.61元,与目标300万相差甚远。《公告》提到,“目前我们及电信公司未收到该款项”。
至于原因,邢明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去年的直播筹款由天涯前员工老黑和他的直播合作伙伴扶苏发起,但扶苏遇到了一些财务状况,这笔钱一直没有付给电信。
始于情怀的“自救”行动最终没能救得了天涯,但天涯也对前员工和广大网友的帮助和付出表达了感谢。邢明表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前员工和网友能自发帮助天涯,很欢迎,但确实时间仓促,准备不够充分,不成功也是必然的。
邢明:对商业化重视不够是最大教训
新天涯将打造会员制社交电商平台
要在两个月内筹措1000万左右的资金,对于现在的天涯来说,并非易事。在天涯想到的方案中,社交电商平台和会员增值服务是重点。
天涯称,将打造一个“全球旅行与时尚消费社交平台”,为尊享会员提供会员制电商服务,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供应链优势,打造线上版的Costco,该平台1.0版将在1个月内推出。在邢明的规划中,新天涯的电商平台类似于Costco,以会员为中心,但同时也是社交内容平台,又像小红书。
邢明希望能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筹得这笔钱,在他看来,对商业化的重视不够,是天涯发展过程中最深刻的教训。
为何从内容社区跨到竞争激烈的电商平台?邢明告诉红星资本局,此前有人提议天涯开展电商直播来自救,但我们结合天涯的特点发现,会员制电商的模式更适合,天涯有用户基础,很多人都对天涯有情怀,我们想把电商作为这部分用户的增值服务,发挥海南总部的供应链优势,为用户带去好的产品。
至于旅行和时尚,邢明称,天涯在这两个领域有一定基础,以前天涯社区有时尚资讯板块和旅游板块,吸引了很多用户,这也是电商的主流用户。还会基于此和房歌科技推出旅居服务,打造“旅居天涯”连锁服务品牌。
除了入局电商,天涯还推出了会员增值服务,将目光瞄向了颇受大众欢迎的“天涯神贴”。公告中提到,天涯有“99元天涯神贴服务”和“299元一对一数据下载服务”。邢明表示,99元和299元是年会员,后续还会披露更多权益。
但有部分网友对天涯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自救应该建立在正常的可持续的商业逻辑上,而不是要用户花钱下载自己的数据,薅老用户的羊毛,这会寒了老用户的心。
对此,邢明告诉红星资本局,这个服务费不是数据本身的钱,是一对一地帮助用户确定ID、对应实名、找回密码、梳理主帖和回复、提供U盘及第三方存储服务等服务。此外,299元的数据服务会员还包括神帖服务专区、会员制电商平台尊享会员及其他附加权益,一个星期左右会公布详细服务条款。
筹款解决债务是一方面,但重启后的商业化方向,或是决定天涯“重生”更为关键的因素。“新天涯”能否在商业化上走通,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红星新闻记者 强亚铣
编辑 邓凌瑶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王晨雅

1079#
 楼主| 发表于 2024-3-8 00:28: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从文化清流到营销新贵,河南卫视做对了什么?
来源丨传媒圈-传媒头条    文丨林家鑫
刚刚凭借“元宵奇妙游”爆火出圈的河南卫视,近期又开始和游戏《三国杀》联动推出品牌片,为什么又是河南卫视?
为应对新媒介技术对传统地方卫视的冲击,近几年各地方电视台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其中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这五大头部省级卫视,凭借较为丰富的资源储备和人才优势,成功适应融入互联网世代。
然而大部分地方卫视缺乏此类资源,运营模式过于保守,传播途径狭窄,导致大量观众的流失,收入增长乏力,亟需创新节目成功“出圈”。
其中河南卫视凭借系列文化节目脱颖而出,《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相继爆红网络,自2021年至今,每一年河南卫视春晚都能带来刷屏效应,“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全网阅读超820亿,向来以地方性文化为特色、以中原地区为主要覆盖面和服务范围的河南卫视,如今已然拥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
实际上,河南卫视与《三国杀》这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游戏产品联动已不是首次了,将单向需求变成探讨共创内容,通过内容生产来打造品牌,藉由移动互联传播扩大品牌影响力,依托品牌影响力带动经营创收的创新型发展路径,已经被河南卫视成功验证,这给其他广电媒体打开了全新的创收之门。
01
广电媒体一股“清流”
河南卫视的破圈之路
“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2021年《唐宫夜宴》横空出世,让河南卫视从一众广电媒体中脱颖而出。紧随其后的《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兰陵王入阵曲》等节目,更是刷新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彰显了河南卫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节目的主要收视群体,并非是拥趸传统文化的年长者,而是成长于新媒体语境下的年轻人。
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河南卫视的一系列节目不仅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播形态下提供了与观众距离更短、感触更深的融媒产品,同时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时代精神,成为滋润当下、影响未来的新文化。
当前卫视媒体与互联网平台间的主导关系已被彻底颠覆,许多地方卫视传统的运营模式因此受到了极大冲击,不少二三线卫视甚至沦为网络剧和养生广告的倾销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卫视的出圈现象,不仅是“内容为王”在流量当道时代的充分验证,同时改变了传统卫视单纯依靠广告增加收入的盈利方式,面向市场探索媒体资本运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

今年春节,网易旗下游戏《蛋仔派对》登上了河南春晚,在陈丽君、李云霄、于魁智等艺术家的创新演绎下,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新表达;最近几天,国民卡牌游戏《三国杀》与河南卫视联手拍摄《止戈为武》,以关羽“夜读春秋”为引,对其生平进行了创新性叙事。
卫视与互联网之间的边界已然模糊,河南卫视积极扩大市场竞争空间,从而获得更多与观众对话的机会,亦能拉动卫视的收视,为其提高自身个性化的竞争能力,成为地方卫视中的一股“清流”。
02
从“清流”再到“顶流”
河南卫视做对了什么?
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自2013年第一次被提出,如今已过去十年有余。回顾河南卫视的融媒发展,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河南卫视在新传播时代出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从《梨园春》《武林风》等老牌节目,都体现了河南卫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亦是河南卫视在深入推进媒体融合进程的工作重心:以文化为内核,找准突破口,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
而这些都离不开河南卫视不断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河南卫视对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进行深入改革,建立了多劳多得的薪酬激励制度,变“平均主义”为“公平主义”;建立人尽其才的项目化择优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建立优质资源整合机制,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逐步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全面融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潮。
这样的改革激发了内容生产端的创造力和响应速度,使得《唐宫夜宴》《洛神水赋》这类现象级作品接连出现,从偶然变为必然:
《唐宫夜宴》在2021年春晚爆火出圈,为回馈观众的热情以及捕获来之不易的流量,导演组立即召集原班人马,短短5天便为观众呈现出好评如潮的《元宵奇妙夜》;今年总台春晚《上春山》热度延续不减,河南卫视立即组织人手进行拍摄,在元宵节晚会全新演绎。
其次,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技术建设从过去的保障型向引领型拓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唐代仕女得以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沉睡千年的龙门石刻从静态变得生动有力。
与此同时,河南卫视充分利用不同的媒体渠道,用年轻化的审美、年轻人熟悉的话语体系和媒介形式进行传播,“大屏+小屏”的联动模式,不仅将受众推广至年轻用户,也使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2023年6月,河南台的定位从“文化中国”变为“新时代、新文化”,这意味着文化经典不断转化为视听盛宴,河南卫视正在从“清流”跃升为“顶流”。
在此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创收路径能否被其它广电媒体复制吗?
03
文化传承 潜力无限
促进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河南卫视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节目出圈,极大提升内容传播影响力,乃至带动相关文旅产业发展。对于大部分卫视媒体而言,其中类似于定制营销等大部分成功经验都可以进行借鉴,只要在发展方向上努力挖掘自身,结合自有文化资源和特色,再造式创新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坚定的文化自信,让许多地方卫视在内容制作方面都颇有建树,例如江苏卫视推出了文旅深度节目《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重庆卫视推出的城市探访节目《美丽的地方》等等。
这些节目在当地都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出品的内容是基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市场来共同决定的,这需要当地卫视对自有文化进行深入发掘,将文化传承与时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广电媒体要基于本地优势,在融合推进中,建立起更加灵活有效的人才机制。
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也是人才优势,需要广电媒体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大胆使用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一批创新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从而激发内部的创新创造活力。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拥抱前沿技术,加大人员培训交流力度,引进亟需的软件编程、内容运营、数据运维等新媒体新技术人才,以更高站位和更宽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让其各展所长、人尽其才。
此外,广电媒体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本运营能力,通过优化组合、系统配置等方式,对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进行一体化运营,机制创新盘活全台资源,形成内容生产集群,以新模式和新思维拓宽经营渠道,找到“好内容”与“好形式”“新技术”的新接口。
04
结  语
随着广电媒体的融合实践进入“深水区”,河南卫视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内容创新与创新技术应用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展现了其对中华传统文化深耕细作,满足于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担当,同时也为各地方卫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各广电媒体要积极调整结构布局,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内容创作的更多可能性,同时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传媒圈(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1080#
 楼主| 发表于 2024-3-9 15:22: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Instagram去年下载量超越TikTok
Meta下属的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去年的应用下载量超过了TikTok;这表明,Meta近年在Instagram上复制TikTok短视频模式的举措开始奏效,扎克伯格也难得的在这场“用户争夺战”中占据上风。
文|刘蕊
数据显示,Meta下属的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去年的新增应用下载量超过了TikTok。而同时,TikTok在全球的用户增长势头也首次开始趋于平稳。
这表明,Meta近年在Instagram上复制TikTok短视频模式的举措开始奏效,扎克伯格也难得的在这场“用户争夺战”中占据上风。

Instagram新增下载量超越TikTok
根据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Instagram的新应用程序总下载量在2023年同比增长20%,达到7.68亿次,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多的应用程序。而TikTok同期下载量仅小幅增长4%,至7.33亿次。
Instagram和TikTok近年新增应用下载量
统计数据表明,Instagram在瞄准新用户方面取得了成功。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此前一直将TikTok的增长视为对其社交媒体帝国的最大威胁之一。2020年,Instagram推出了“reels”功能,允许用户分享短视频。这一功能基本照搬了TikTok的短视频功能,也一度被批评为“山寨版TikTok”,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吸引了大量Z世代消费者。
Sensor Tower的高级洞察经理亚伯拉罕·尤塞夫(Abraham Yousef)表示:“在过去几年里,Instagram的普及程度超过了TikTok,这得益于其视频功能以及传统社交媒体功能的普及。”

TikTok用户增长开始趋于平稳
还有迹象表明,自2016年推出以来,TikTok的用户增长首次开始趋于平稳。
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Instagram的月活跃用户达到14.7亿,在2023年第四季度增加了1300万。而TikTok的活跃用户达到11.2亿,去年第四季度减少了1200万。
伯恩斯坦分析师马克•什穆利克(Mark Shmulik)表示,Instagram通过推出短视频成功地留住了现有用户,这意味着对于“下一批潜在的TikTok用户来说,他们没有转换平台的动力了”。
Instagram对比TikTok的用户数量优势再次扩大
他补充说,越来越多的网红也被吸引到Instagram。什穆利克表示,对很多“网红”内容创造者来说,TikTok是更容易一夜“爆火”的地方,而Instagram则是一个更好的从粉丝群中赚钱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TikTok此前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算法,因为该算法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针对他们偏好的视频片段。但随着Meta去年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Instagram的推荐系统也获得了加强。
Meta的首席财务官Susan Li上月表示,Instagram“在提高推荐内容的新鲜度方面取得了强劲进展。
此外,字节跳动允许用户下载带有TikTok水印的视频,然后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TikTok的知名度,不过Instagram也因此受益。

TikTok电商业务正在成长
不过,尽管用户增长放缓,但TikTok在电商领域正取得成功。
Sensor Tower估计,字节跳动去年通过应用内购买获得了逾40亿美元的收入,而Instagram在这方面的收入仅为1.43亿美元。
此外,在用户活跃度上,TikTok仍然表现更好。去年第四季度,用户在TikTok上平均每天花费95分钟,而在Instagram上为62分钟,在X上为30分钟,在Snapchat上为19分钟。
来源:财联社AI daily(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