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生态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4-7-9 0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宪阁微观
//@青岛农大郭建良: 邓乃平不满低头照咋记者饭碗是2008年的事,目前这领导又升官了吧。//@青岛农大郭建良: 这样注意形象的官员,中央巡视组应该关注。

@青岛农大郭建良
写错了领导的名字就能让一个记者自杀,拍了一张领导低头照,就能砸了记者是饭碗(通州区区长邓乃平不满低头照)。领导的淫威咋就这么大?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url=]>[/url]




[url=]
[/url]
| 轉發(5) | 評論(3)

31分鐘前來自微博桌面


[url=]
[/url]
| [url=]轉發[/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3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  [url=]檢舉[/url]
[url=][/url]
[url=][/url]
[url=][/url]


52#
发表于 2014-7-12 20: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韩福东

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被查,想起2011年云南电视台的总监某频道总监李瀛“利用互联网恶意诽谤领导干部的严重违纪案件”,正是举报张田欣。云南省委省直机关纪工委决定,并经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批准,给予李瀛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省广播电视局决定,撤销其电视台某频道总监职务。

[url=]
[/url]
| 轉發(1) | 評論

5分鐘前來自微博 weibo.com


53#
发表于 2014-7-18 16: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去V的刘建锋


贼人当道 //@黎学文的微博:他们总会被清算的!//@杜导斌: 导致你失业的人,才是真正应该失业的。他们失业了,这个国家才会好,人民才有望盼到自由幸福,国家才有望强大。只要他们一天横行,这国家就一天对外虚弱,对内强硬。//@乔治奥维尔1984: @LawyerZ: //@石讷shine:保重!

@黎学文的微博

由于某些见不得人的机构持续对本人单位和本人施加野蛮压力,本人今天不得不辞去所在出版社的编辑一职,本人对于过去的言行绝不后悔,在言论自由没有到来的时候,本人决定永远不再从事出版工作。

[url=]
(45)[/url]
| 轉發(317) | 評論(73)

7月15日17 : 01來自微博 weibo.com



54#
发表于 2014-7-19 23: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黎津平


分享图片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
(3)[/url]
| [url=]轉發(5)[/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4)[/url]

2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4G版


55#
发表于 2014-8-14 17: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杨桐
【灵异事件】要不是老婆提醒,还真给忘了,今天竟然是我的生日。四年前生日时的这篇感言,在一个月后突然莫名其妙地在网上热传,接到好多祝福和鼓励,而我尚不知发生了什么。现在,又在这个蹊跷的日子,记者站网蹊跷地重发四年前的旧文,太诡异了。

@记者站网
【离职感言:希望领导把普通记者当兄弟而非工具】我在凤凰周刊的最后两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把如家的普卡住成了金卡。此前在河南的八年职业生涯,我们在帝都每晚60元的小旅舍中,干掉了年产值28亿的巨能钙,在担心假发票不能报销的洗浴中心中,揭露一个又一个震惊中国的闹剧。http://t.cn/RPSlZHg

[url=](4)[/url]


[url=](1)[/url]| 轉發(21) | 評論(9)
8月7日10 : 29來自微博 weibo.com



收藏於8月7日13:09
[url=]保存[/url][url=]取消[/url]
媒体  [url=]+加標籤[/url]


| [url=]轉發(5)[/url]| [url=]取消收藏[/url]| [url=]評論(4)[/url]
8月7日12 : 57來自iPhone客户端










导出收藏夹至有道云笔记

收藏使用小幫助:為什麼要收藏微博?A:微博變化太快,看到好東西,還不趕快收藏下來!:為什麼要給收藏的微博加標籤?A:加標籤方便日後查找,同時系統也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進行微博推薦喔!

微博意见反馈欢迎使用微博并提出宝贵建议。请點擊這裡送出微博意見反映。




微博檢舉處理中心







56#
发表于 2014-8-16 18: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三位女记者谈职业发展:从业十年也过不上有尊严的生活
2014-8-16 18:01|  
邓丽、默默、周馨怡|来自: 南方传媒研究

国内30岁以上的记者已经很少,要么做了领导,要么转行。这个原因很好理解,那就是天花板。现行的市场化媒体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等(人民日报,新华社之类官办媒体不在比较范围之内,他们有很多老记者),无法让从事新闻行业10年以上的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邓丽:写在逃离新闻的路上

10月11日下午,天气有点阴沉,不过温度恰到好处,不愠不火。

我离开21世纪经济报道已经半年多,这些日子,在一个法语培训中心报了名,全职学习法语,最近一个月,去了一趟西藏,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此时此刻,我正坐在上海图书馆顶楼的阅览室,背单词,看书,写这篇小文,心静如水。

我是一个新闻逃兵,离开了兴奋过、焦虑过、自豪过、厌恶过5年的媒体圈。

不过,只能算游离:MSN、QQ、微博和开心网上还挂着上百名编辑和记者——曾经是我的同事、同行,更可恶的是,家里还有一位在职的记者。

找一个同行伴侣最大的弊端是,总有个人忍不住要讨论业务,或者评论一些国家大事——我们的工作都是操心总理才操心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有时候跟自己没半毛钱关系。

目前,我没打算重操旧业——朋友称之为“出山”。

2011年6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传播系沈菲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博士对数百位调查记者问卷调查,结果是如此的悲观: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30%的调查记者“不确定”,只有13%左右的人还愿意继续从事1-5年调查记者。

总结下来,“基本青壮、基本男性、基本有文化、基本从业八年,老巢基本在北上广,流窜范围基本不定,基本收入低、基本不满意、基本作息乱”。

这些调查记者的这些纠结和焦虑,我都有过。《南方周末》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新闻理念“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大学时候读到这句,感动得不行。但是等自己做了几年记者,却发现理想撞死在自己面前。

但是我还得自己主动“竖起天线”,接收各种负面消息,因为记者职业就应该做轮船的瞭望者,告诉大家,哪里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有一段时间,我的签名就是“珍爱生命,远离新闻”,又有一阵子变成了“珍爱生命,远离微博”。有好几个月,我完全拒绝电脑和网络,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遛狗,说真的,没有网络纷杂,不自找不开心,没有负面信息焦虑症,很棒。

总理他老人家时常“仰望星空”,中国的年轻记者大概只能仰望“天花板”了。

做记者,在国外的轨迹常常是,读书读到硕士、博士,然后在一个媒体干个十几年,最好能外派去某个国家,当个站长,见一些世面,再写几本不错的书,去大学新闻学院讲讲课。

毋庸讳言,中国的记者大部分仍然是吃青春饭的,用高强度的工作来维持生活,这方面社会新闻记者尤其突出,一线的基本都是非常年轻的记者,财经记者圈相对好一些,但主力仍然在26到30多岁左右。相比国内,国外做到五六十岁的记者大把。

比如,在21世纪经济报道,30岁以上的记者已经很少,要么做了领导,要么转行,去别的公司做公关总监,去基金之类做分析员等等。

这个原因很好理解,那就是天花板。现行的市场化媒体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等(人民日报,新华社之类官办媒体不在比较范围之内,他们有很多老记者),无法让从事新闻行业10年以上的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一个报社总编和一个传统行业的老总,或者一个报社中层(工作10年以上)和一个企业中层的待遇很难相提并论。

当然,国外记者收入也不是特别高,但他们国家有很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养家糊口的压力没有中国大,国外一些不错的媒体甚至会给员工半年到一年时间带薪写书,会花费更高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完成一个稿子,对写稿量也没有中国市场化媒体那么大,也并不急吼吼地要把记者末位淘汰掉。

或者可以这样说,国外一些著名媒体是拿稿件当作品,我们的媒体是当产品,在我过去的从业生涯中,很多很多次,必须在5个小时,6个小时,采访和写出一个3000字左右的新闻稿件,甚至有一次2个小时,写了2000多字新闻稿。

在一些媒体,过得最好的人,是一天能写3篇报道,每篇2000多字的“牛人”,还有一些年轻有激情,经验不足,却仍然产量丰富的记者。

更甚的是,一些媒体高层拿记者的报道换广告,利益输出,或者出卖记者的线人,换取自身的安全,或者沦为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代言人,宣传机器,还有一些则敲诈政府,发软文、关系稿求生。

这些都是中国媒体的种种怪现状。

放之海外,因为互联网的冲击,若干不错的媒体已经关门大吉,中国因为市场化媒体比较晚,尤其是专业财经媒体最多十来年,所占份额还小,仍然有一些空间,但仍然有远虑近忧,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默默:前两年兴奋,现在要离开为什么想做记者?

做记者是从小的愿望,大学时代的偶像是法拉奇,想做战地记者,除了这个职位,从来没有想过做别的。

2008年初进入新闻行业,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一个业内比较认可的市场化财经媒体。

在这之前,我在国外念了四年新闻。回国之后,和一般的应届生一样,顺利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两个月后转正。没有太多曲折、惊心动魄的故事。

为什么现在想离开?

对我而言,长久的留在一个行业有两种可能:一、虽然薪酬不高,甚至偏低,但做事环境令人愉悦,同事和睦,制度比较完善;二、做事环境一般,但薪酬还不错,可以维持体面的生活。

因此,最初两年我十分开心.虽然薪酬在业内出了名的低,却依然在各种加班,出差,没有节假日,通宵写稿,整理录音中度过,还过得很有成就感。

但做到第三年,第四年,各种压力开始显现出来:一是这个行业的薪酬福利太差,基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福利,但人还是需要生活的,长期的低工资低待遇,自己内心是跨不过去的。

其次是开始变得很压抑。长期在偏远山区出差,见了太多社会阴暗面,同事们讨论的也是诸如此类的事情,再加上在北京工作,政治气氛比较浓,人的负面情绪开始变得很多,经常会陷入一种很悲观的情绪中,却又无法改变这个世界,身体也因为长期压力太大而变得越来越差,便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回国,还不如留在国外,以一种比较健康合理的方式生活。

最后,可能对我而言带来更多失望的是对供职媒体的失望。在辗转了几家媒体之后,觉得自己理想中的世界也不过如此。比较讽刺的是,经常痛斥政府部门官僚的媒体,自身也好不到哪里去,机构臃肿,机制缓慢,批评言论不自由的媒体,也在悄悄的自我阉割,声称自己不受利益驱使,从不发软文,拒绝接受红包的媒体,管理层也在通过这些表面上他们不齿的行为而获利。

因此,当所有留下的理由都不复存在时,那么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去习惯而是离开它。毕竟,这是我曾经倾注了很多理想,付出很多努力的行业。至今我也认为这是一个很纯粹的职业,不管别人怎么看,至少我是宁愿选择离开,也不想变成自己不想变的人,继而产生任何亵渎感。

为什么转行,你的苦恼是什么?

在决定转行最初的一个月,非常苦恼和纠结。毕竟是自己呆了几年的行业,热爱的事业。说要一下子放弃,心里非常不舍。当然,也有面临未来的一些担忧和恐惧。但现在看,这种情绪慢慢的消失了。可以说,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苦恼,无非是慢慢等待,重新开始,寻找一份能让自己健康、开心、又不至于生活得那么痛苦的工作,毕竟人生苦短。

将来会后悔吗?

应该不会。因为已经尝试过的,转行也是建立在不适合的前提下的。既然不合适,那么强扭的瓜不甜,会后悔只能说明没有想清楚,而我是完全想清楚了,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即使后悔了应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现在社会化媒体如此发达,个个都可以是自己小媒体的记者。也就是说,并非离开了就与这个行业永远割裂,实际上,我想我还是会一直关注新闻行业。毕竟这是过去这么多年自己的梦想,总归希望越来越好的。

周馨怡:从媒体到公关 从公关反思媒体

2011年春节后,我正式离开21世纪经济报道,加入了一家美资综合性公关公司,开始了公关生涯。

之前,我所有的从业经历仅限于媒体。第一份工作是外媒,之后便进入21世纪经济报道。因此,在转行初期,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阵痛期。

不过,媒体出身的公关人也有自己的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扎实的文字功底,对媒体的洞察以及新闻从业经历所带来的宽广知识面和敏锐缜密的思维能力。

在公关公司,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路线。虽然不同公司会使用不同的名称,但公关公司内部从低到高一般有以下几档职位设置:客户协调、客户主任、顾问、客户经理、总监。

就我个人的理解,客户协调和客户主任主要负责执行层面的工作,顾问以上的职位会涉及到策划、项目时间和预算管理,而到客户经理以上级别,客户关系,公司不同区域办公室之间的协调则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了。

如果从能力要求角度看,客户协调和客户主任更倚重从业者的硬实力,比如:新闻稿撰写能力、媒体沟通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而越往上,对从业者的软实力的要求就越高。

因此,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就像在玩一个拼图游戏。先从具体的细节工作开始入手,逐渐对项目的整体格局有了清晰认识。而在此过程中,从业者的能力和视野也会逐步得到培养和训练,同时手中所掌握的资源也越多。

而新闻机构对记者的职位一般设置为:记者、资深记者、高级记者、首席记者,之后如果想继续留在媒体,一般通过转编辑,以此为起点向采编团队的管理领域发展。

相比公关或者绝大多数职位,记者这一工作有一个特殊性。即便是初级记者,这份工作从始至终要求从业者的“十项全能”——因为新闻操作依赖个人操作,团队协作的情况并不多。因此身为记者,必须同时拥有文字撰写、逻辑分析、时间管理等硬实力,而且,如果缺乏资源的支持,一名合格的记者还必须拥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来获得并保持核心的采访资源。

因此,如果内部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或者资源数据库,初入行的新人在成长为优秀记者的过程上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果仅凭一己之力无法适应和胜任,就可能选择放弃而转行。

与此同时,能力出色的新闻记者在晋升到资深、高级职位时,往往已在某一领域拥有深入的洞察和丰富的人脉。但这时,编辑作为其下一级职业发展平台,无论是在资源还是能力提升空间上都很有限。这就会出现优秀记者同样选择离开媒体行业的现象。

两种原因相结合就造成了媒体行业整体员工流动率长期处在高位的情况,也是记者职业规划道路上的两大瓶颈。

(邓丽、周馨怡系21世纪经济报道前记者。应当事人要求,默默是化名,媒体从业者)



两场对话:进退之间

邓丽10月3日晚上,在MSN上,跟朋友聊天,同时收到两个姑娘的抱怨。一个从某财经媒体干了3个月就去了某国际咨询公司,收入是翻倍了,不过加班时间也上去。

对话:

“我就是喜欢做记者,跟人打交道呢。”

“你现在不就是跟人打交道吗?”

“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就是一小螺丝钉,我还想回去做记者。”

“回去做记者可以,但是期望值不要那么大,真正你能改变的事情,很有限。”

“做记者时间很自由,不用上下班。”

“但是,你会发现,除了一天8小时,你还有大把的个人时间都扎在找选题和操心稿件怎么写上面,有的时候做梦都梦见被编辑催稿,怎么写稿。”

“做记者挺自由,而且名声也好。”

“你要是多遇到几次因为有关部门或者有关企业不高兴,而撤稿,禁令之类,或者遇到不那么有骨气的媒体,用报道交换利益,或者甚至授意你写软文之类,你就知道这个行业是没有自由可言的。”

另一个姑娘在某著名财经媒体做记者,按理说,应该也还不错,她也抱怨了。而且,我知道她已经为是否转行纠结了一年之久。

对话:

“我真的又下决心转行了。”

“好吧。”

“刚开始干的时候,还挺有激情,现在就觉得工作非常讨厌,完全干不下去了,已经很久没写稿了,很不开心。”

“我也是,写稿也焦虑,没稿写也焦虑,我恨死写稿了,最好2012年赶紧来吧。”

“天天看那些负面消息,晚上我都睡不着,身体也不好了。”

“每次发生一件突发,就要打几十个电话,绝大部分要被拒绝,然后还要想办法,诱导人家说话,编辑还在使劲催,真是烦死了”。

“而且写了那么多稿,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了,收入又那么低,干2年跟干10年差不多,新来小孩都要跟我挣得差不多了,看着她们那么有激情,我当年也是这个样子的呀!”

“但是转行去做什么呀?”

“好像也做不了什么,做了5年记者了,最多只能做PR或者公关了,别的完全不会呀!”

“那看看再说吧!”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cTrtJ2U0mPKA0awaP52
57#
发表于 2014-8-18 08: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中铁兰州施工隧道塌方 多名记者采访遭围殴

2014-08-18 02:22:25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5人参与

8月16日零时15分左右,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洪亮营村,由中铁十四局施工的宝兰铁路榆中洪亮营段隧道口附近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数万方黄土泻下,致隧道口被埋,隧道内5名施工人员被困。当日下午4时45分,经过16个半小时的紧张救援,5名被困人员陆续被救出,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救治。

山体滑坡高压电塔倒塌

8月16日下午1时许,记者赶到小康营乡洪亮营村,远远就能看到对面一座山出现滑坡,滑落的山体足有数万立方,工地施工标识牌横七竖八地半埋在塌落的土方里,山下几辆大型工程车辆也被黄土掩埋。在塌方的山顶部位,巨大的高压电塔也发生倒塌。

塌方现场前停满了各种救援车辆,警车也频繁出入,各个路口均有工人把守。兰州晨报采访车刚刚驶进距离现场七八百米的位置,就有几名身穿中铁十四局工作服的工人冲过来开走。据他们介绍,塌方隧道口被埋,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不能有媒体现场采访报道。对于是否有人员伤亡,工人们一概拒绝回答。

采访受阻多名记者被打

记者采访时,非但进不了现场,还遭遇中铁十四局项目部工人阻挠。就在记者无奈离开时,两名甘肃电视台记者突然从一辆车上跑过来向报社记者“求救”,原来,由于工人们抢夺他们的摄像机,在抢夺中,一名记者右臂和手指受了伤。两名同行躲进报社采访车后才侥幸脱险。据了解,8月16日下午,包括中央电视台甘肃记者站在内的多家媒体记者遭到围攻或野蛮殴打,采访设备遭到破坏。

记者离开现场时,一辆白色皮卡车一路跟踪采访车,行程10多公里后,采访车才甩掉了跟踪的皮卡车。记者发现,通往事发现场的几个路口均有中铁十四局的工人把守。

无奈,记者只好弃车徒步绕过几个村庄后,从郑家庄绕进村民玉米地,终于靠近了现场。记者看到,山下的土方清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现场一片狼藉,不少设备被滑坡的黄土掩埋或损坏,现场外围停放着救护车、公安和消防、电力抢修车辆。

电塔倒地检修人员被打

据了解,倒地的高压电塔为330千伏定平线(定西、平凉)同塔双回线路。当晚11时许事发后,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接到事故报告,而甘肃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兰州东750KV变电站也出现电路跳闸,与往次不同,这次跳闸自动系统无法使用,供电人员意识到故障严重。

事发后,国家电网兰州应急抢修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却吃了闭门羹。一名电力工作人员在拍照时,还被误以为是记者,遭到乱拳痛打。被同事送到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由于伤势严重,被转到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救治。

16小时救出被困5工人

当日上午10时许,按照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副市长胥波及市安监局等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组织指挥专家及救援队伍进行抢险救援,省安委办主任、副局长周仲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


当日下午4时45分,历时16个半小时,5名被困人员陆续被救出,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救治。

中铁道歉称承担医疗费用

央视驻甘肃记者马凌峰在现场报道时,一名中铁十四局工作人员阻挠采访,推搡记者,抢夺采访工具,随后又叫来多名工作人员围堵记者。昨天下午,马凌峰称,中铁十四局相关领导已向他道歉,并承诺承担记者医疗费用。马凌峰说,中铁十四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振珂昨日为工作人员的暴力行为向记者致歉,并承诺中铁十四局将承担他的检查及治疗费用,待检查完成后根据受伤情况协商赔偿问题。目前,马凌峰正在甘肃一家省级医院检查伤情。

http://money.163.com/14/0818/02/A3T7M0LV00253B0H.html?from=news
58#
发表于 2014-8-20 17: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张永恒记者

记者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何光伟:前列谴责殴打记者的野蛮无耻恶行!//@刘万永: 昨天,我同事采访时被打。 http://t.cn/RPEjN1S

@中国青年报

8月19日,中国青年报社驻江苏记者李润文前往南京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采访核实该公司是否拖欠暑期打工大学生工资,却遭到门卫及其他工作人员5、6人的殴打。医院检查发现李润文头部受伤、太阳穴有肿块、多处软组织损伤。中国青年报社紧急派出代表前往南京,依法处理此事,并强烈谴责该公司的野蛮行为。

[url=]
(15)[/url]
| 轉發(104) | 評論(64)

今天 16:19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59#
发表于 2014-8-21 16: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华商报史上最屈辱的一天:两名记者被围打,华商报大门被封堵2014-08-21 澎湃瞭望



    日前,有学生称自己暑期在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的夏威夷水上王国打工,工资被恶意拖欠克扣。20日,华商报记者与学生们一起前往采访,却遭遇保安强行抢夺设备,照片被删,出示记者证后,两名记者仍然被保安围着追打。记者向同往维权的学生求助,但遗憾的是,学生们并未出手相助。




    据微凤凰统计,这也是五日内发生的第3起记者被打事件。


    据华商网报道,有学生向华商报投诉称,暑期在夏威夷水上乐园打工时,工资被恶意拖欠克扣。8月20日,华商报记者来到该水上乐园采访,却遭遇保安抢夺采访设备,照片被删除。记者在出示证件后,仍遭到保安围打。



    华商报记者雷婧向记者表示,中午12点多,她和摄影记者袁琛及部分维权学生来到夏威夷水上乐园,从一侧门进入园区,当时并未遭到门卫阻拦。“我们在采访学生的时候,来了几个自称工作人员的便衣男子,威胁、驱逐我们。有两名男子架着袁琛往外走,其中一人用拳头抡打袁琛。”


    作为摄影记者的袁琛,在被架走的时候,拍下了一段52秒的视频。视频中,一名手持对讲机的男子推搡着袁琛,另一名没有露脸的男子则多次辱骂袁琛。从视频后半段显示,双方冲突升级,但没有冲突画面,只是听到袁琛说,“你别打我,你打我干嘛”。对方则以辱骂回应,并称“谁打你了”。


    8月20日下午1时45分,华商网刊发了记者采访遭围打的报道,并附上述视频。据雷婧介绍,当晚7时许,这家水上乐园的负责人等来到华商报交涉时,又用轿车将报社大门封堵。华商报记者向记者提供的照片显示,封堵华商报大门的是一辆黑色轿车,车牌号为辽K78F99。



    华商网上述报道中称,记者遭到阻挠围打时,还曾向同行维权学生求助,但学生们并未出手相助。对此,雷婧表示,当晚7点多,一名维权学生向她发短信致歉,解释了他们没有出手相助的原因。这名学生在短信中称:“本月10号发工资的时候,保安曾殴打过西安体院一群同学,造成10多名同学集体离职,很多同学因此对保安产生畏惧,希望你能够谅解。”


   记者联系到一位今天在场的学生。他说,他们和水上乐园签订的合同是31号到期,但公司今天就要辞退他们,也没说原因,而这个月的工资9月10日才给他们发。因为之前发生过克扣学生工资的情况,所以他们担心工资拿不到,就给几家媒体打了电话求助。一个多小时后,华商报记者来采访,被保安驱逐,他们有人看到袁琛被打。


    对于此事,威夷水上乐园一位杨姓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提前辞退学生工是因为目前用不了这么多人,按照公司制度,工资会在下月10号发放,不存在克扣拖欠的情况。


    “没有接到上面通知,所以我们只是不让记者采访,但没有围打他们,后来我和一个记者沟通得很愉快”。这名负责人称,水上乐园有一百多个摄像头,记录了整个过程,视频已经给华商报的领导看了。而对于开车堵报社大门一事,这名负责人的解释是“那里停车不方便”。


    据微凤凰统计,这已是五天内发生的第三起记者被打事件。此前的8月16日,央视记者报道中铁隧道塌方时被殴打;8月1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娃哈哈南京工业园采访遭围殴。


【澎湃时评】

    新闻采访权是媒体记者履行职责的合法权利,遗憾的是,侵犯记者采访权的事屡有发生。接连而至的殴打记者事件令人拍案而起:何方暴徒,胆敢如此践踏记者的采访权和公众的知情权?


    采访权是记者通过合法手段采集新闻材料而不受非法干预的权利,知情权则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媒体,也就是说,公民的知情权,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记者的采访权去实现。记者的采访权,不仅仅属于记者和媒体,更与公众的知情权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殴打记者的暴行不仅是对记者人身权的野蛮侵害,更是对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粗暴践踏。


  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就专门发出《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强调新闻采访活动是保证公众知情权、实现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明确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


  进一步分析,阻挠记者采访甚至殴打记者,无非是自身有什么真相不想让公众知道,怕记者曝光,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应该以此为线索,不仅要处理有关当事人,还要彻查事件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众说周知的理由是:记者批评稿损害了殴打者的非法所得利益而引来殴打之祸。对记者抱有成见的人,也许会把记者被殴打归因于个别记者素质不高,违规采访,以稿谋私招致被采访单位或对象的不满导致被打;也会有人认为社会法制的缺失、舆论监督环境的恶化是记者被打的根源。


  上述理由,在记者被殴打的案例中都能找到根据,能够从一个角度向人们解释清楚记者缘何被打,且这种理由符合人们的经验,为人们所认可。但是,这些理由在解释记者“屡次”被殴打却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解释记者被殴打为啥成为“家常便饭”?为啥成为公众眼中的平常事?


  因为,记者揭露丑恶、批评利益团体非法收益自然会引起他们对记者的仇恨,这是利益驱动下必然会出现一种现象;极少数个别记者违法行为会招来被殴打,这是道德驱使下出现一种现象;模糊的媒体曝光权让采访者误解记者的批评报道,这是法律用词糊糊造成误解而导致的一种现象。在其它领域、比如工人、民工、农民等非记者群体身上,也会发生类似的被殴打事件。用普适性的理由来解释记者被殴打的原因是把原因抽象化、泛化。如满足于这种抽象化、泛化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就在满意虚荣中“逍遥法外”。问题依然是存在,悲剧还会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一次次的上演。只有寻找到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即使最经济实惠的“药”也能起到奇迹般的疗效。


  而当记者挨打普遍化,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时,这种现象本身就隐含社会运行中某种内在性的缺陷,因此,它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笔者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制度设计的内在缺陷是记者“屡次”被殴打的现实土壤。


  记者常以一篇批评稿引起领导批示而自豪,揭露的问题也因领导的批示而得以迅速解决,而且批示的级别越高,问题解决速度越快。这种方式就是大家熟知的记者揭露、领导批示、被批评者整改的新闻舆论监督模式。这种监督模式打死了不少苍蝇,挖掉了许多社会垃圾,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当新闻舆论监督到领导者时、当领导未注意到记者的批评稿或注意未批示时,舆论监督的双重力量也就仅剩下了道德谴责的软力量;而失去行政机关、公检法部门支持的硬力量,道德谴责的软力量的效果在强大的非法利益集团面前也将大打折扣,记者被打,扣留报纸、压制舆论监督现象必将时有发生。而当这种现象在公共领域传播时,其反面效果对新闻舆论监督、对社会风气、对政府形象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潜在的、长期的、无形的。它会消解舆论监督者的信念和勇气,助长被监督者的嚣张气焰,让他们以“沉默”、“殴打”、“拒绝采访”、“收买报纸”等形式抗拒舆论监督,让舆论监督陷入尴尬、记者被打的悲惨境地。


  在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社会问题重重的现实语境里,必须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积极功能,但又要遏制舆论监督环境恶化,记者被殴打现象的蔓延,因此,必须重新理性的审视舆论监督制度设计,找出其内在缺陷,加以修补之,完善之。而有效的官员问责制、整改机制能起到“亡羊补牢”功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g1NTUwMA==&mid=200752600&idx=1&sn=50e00f54e85cfe83de9e049ad230868a&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key=a316ddd1debdbd854a1576f34edefc00dee974162a081b8826f4bfd33fb6dbc9d0118f7a0ebdd994618fe0edbebc0d48&ascene=2&uin=Mjk2NDAyMjQyMw%3D%3D&pass_ticket=1R5r7ewrTfkhbTFmSZZUap4UtviWL0HjUhDP9JF9w%2B3d6xbHx6axpnPyPuDv0JhO


60#
发表于 2014-9-6 10: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石述思


【媒体之悲】:一部分在敲诈,一部分已自杀。抑郁是其中的插曲。

[url=]
(58)[/url]
| 轉發(131) | 評論(52)

今天 09:43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I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