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477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哲学概论

[复制链接]
张兴秋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3:2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张兴秋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17 22:44: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陈芮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2-9-19 22:52: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地板
发表于 2012-9-23 10:59:50 | 只看该作者
  读《救赎与消费》
    所谓毛泽东热,无疑又是一个人造的神。
    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国度,建国时,人们需要榜样,需要信仰。上帝和真主是西方的信仰,马克思又离我们太远,于是有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泽东热和人造雷锋如出一辙。
    作者的分析比较到位,戴锦华1959年生,教授。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7月—1993年7月,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1997年10月被评审聘任为教授,2001年3月,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的专业特长:中国电影史及大众文化研究。他有着清醒的立场,做电影批评,被人们公认将批评表达得深入而优美,使影评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意实践;做文化研究,执着地透过世纪末的华丽,探究大众文化背后的隐形政治学,被人们誉为看到了“月亮的背面”;做女性主义研究,在电影与文学的“镜城”中解读着一个个可见与不可见的女性形象。
    文章中谈到对毛泽东的电影作品,大多是对他的追忆和怀恋,当神的形象在人们的脑子刻下,那人们要做的就是崇拜和追逐。当回忆被大家咀嚼起来有点味道时,便成为了大家的意识消费。
       《走下神坛》为后来的很多作品提供了心得素材、叙事策略、语调与距离,而且成了此后盛行的关于毛泽东的畅销书的做些、出版和购买必须参照的蓝本。当时的很多作品有很强烈的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色彩。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份记忆,那是过去的点点滴滴。当有一天你无意间翻开那些老照片,往事就如同画卷慢慢展开。很多看似普通、简单的文学作品,里面的很多语言其实会引起人们的很多共鸣。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触动就在那一瞬间,因为那是自己的青春。第三部分“记忆的价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人们在消费与娱乐的形式中,消解着禁忌与神圣,消费着记忆与意识形态。
    我认为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正在流行的东西给人们的消费带来的影响,并且这流行的不是我们认为的新潮的东西,而是具有时代印记的和能引起人们共鸣的,这是一种具有年代感的流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