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学教育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23: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中国经营报晏耀斌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题目。个人浅见:高学历对于新闻肯定是大有裨益,关键是如何与新闻这个行业融合,让高学历为新闻服务,而不是具备高学历当然就能成为一名好的记者。新闻做的好坏与高学历或者说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有很大关系,但记者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字基础、采访沟通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个人品质

@林城的雨想当一个你这样记者,必须要高学历吗?@中国经营报晏耀斌轉發(4) | 評論(2)2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3)| 收藏| 評論(5)1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閱!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 同時評論給原文作者 林城的雨


广石化浪子庄海荣:【新闻做的好坏与高学历或者说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有很大关系,但记者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字基础、采访沟通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个人品质】 (7分鐘前)

回覆

中国经营报晏耀斌:回复@格锐杨:同意,在具备新闻基本能力之后,知识层次较高的往往在采访中会更有深度和高度,也往往更具备沟通优势,尤其现在媒体专业化越来越强,专业记者将是趋势。 (8分鐘前)

查看對話| 回覆

什早伟:学历要有,更要有水平//@中国经营报晏耀斌: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题目。个人浅见:高学历对于新闻肯定是大有裨益,关键是如何与新闻这个行业融合,让高学历为新闻服务,而不是具备高学历当然就能成为一名好的记者。新闻做的好坏与高学历或者说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有很大关系,但记者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字基础、 (8分鐘前)

回覆

格锐杨:当年老总说记者写稿只需高中水平,现在招人都需硕士以上。相对而言,记者是脑体结合、以体为主的岗位,编辑要求更高些。 (11分鐘前)

舉報| 回覆

林城的雨谢谢你的回答! (14分鐘前)

回覆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3: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媒介评弹(設置備註)





http://weibo.com/media2012


█海外
標籤: 正能量社交媒体网络新闻直播记者媒介

更多資料嬀/url]簡介: 『一介传媒解构者,专注媒体,评弹媒介,别无旁骛。』



私人訊息

發私信| @他| 設置分組| 更多




驻外记者       
舉報身份  申請認證















【数字惊奇:中国设立新闻专业的高校已突破800所】新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7万,硕士研究生超过4万,而目前编辑记者的岗位要求仅为25万人左右,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但毕业生就业尚乐观”……详见新华社报道:http://t.cn/zlEVDm3



(1)| 轉發(951)| 收藏| 評論(230)
今天 07:05來自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閱!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全部 | 認證用戶 | 關注的人 | 陌生人
朱至刚在厦门:回复@小螺号低低滴吹:专业精神,通常要建立在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如果连专业知识都教得不够,甚至教师自己就是二把刀,那就更不堪了。事实上,现在全国高校里,文科教师在教授的专业和课程上,连半桶水都没有的,可能是多数。新闻专业在这点上,算是更加严重的。        (3分鐘前)
女大学教师://@王锡苓: @民意与传播研究所---iPoc //@张晓锋00:在已经设立的新闻学硕士点中,导师的数量与质量,达到及格水准的,也许不足两成。教史论的没有相关论文,教实务的没有相关作品,根本没有经过同行的检验和认可。更要命的是,那些其实离及格线相距很远的院系与导师,颇多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合格        (5分鐘前)
成杰思汗:在校生共21万,岗位要求25万,这其中应该不包括已经在职工作了的,是专业虚火还是社会潜在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7分鐘前)
彭进同学:可以请教@范以锦 院长 这是产能过剩吗?//@烁晴: //@朱至刚在厦门:在已经设立的新闻学硕士点中,导师的数量与质量,达到及格水准的,也许也不足两成。        (8分鐘前)
Louis公民意识:但中国只有喇叭,没有新闻台        (13分鐘前)
岭南星月:虽然早已不是第一次听说,但还是震惊了。。。        (15分鐘前)
杉上秋雨声:回复@天生闲不住:好吧        (17分鐘前)
天生闲不住:回复@杉上秋雨声:        (18分鐘前)
天生闲不住:回复@杉上秋雨声:真有毅力,饿了就吃了吧。在不吃就没机会了        (18分鐘前)
杉上秋雨声:回复@天生闲不住:        (19分鐘前)
天生闲不住:回复@杉上秋雨声:        (19分鐘前)
Simon_2009:与华水无关//@只舟://@格格万里云: //@老个:进机关,写总结,吹牛皮,需求大~ //@庄稀海:新一轮文凭批发,必将洗牌! //@彩色菜帝: 同意谭教授 //@谭天论道:现在的新闻专业不是只培养记者编辑的 //@初广志_传媒大学: //@石河子大学熊建军:中国的新闻合格吗? //@李正谚:很多新闻学院仅仅是培养了人手,和人        (20分鐘前)
宽幅海景:还有播音专业。是个学校就设,毁人无数。这个专业估计也只有我们国家才有,还炙手可热。悲哀啊        (21分鐘前)
杉上秋雨声:回复@天生闲不住:还存着呢,一会儿不回来再吃吧        (22分鐘前)
小螺号低低滴吹:回复@朱至刚在厦门:是啊,更要命的还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欠缺,综合知识的欠缺。把这些欠缺补起来也不是一朝一日之功。真是搞不懂,这类专业为什么要设置本科?甚至还有专科,这不祸害人吗        (22分鐘前)
人生如戏1010戏如人生:新闻专业不是为了解决需求而是为了解决大学的收入,新闻体系内就业问题 新闻毕业生很多都是新闻系统的子弟 都是预订了位置的 没资源就只能和不并非新闻专业的人竞争 这就是现实        (23分鐘前)
天生闲不住:回复@杉上秋雨声:余粮呢        (24分鐘前)
杉上秋雨声:回复@天生闲不住:你不知道就不知道吧        (24分鐘前)
杉上秋雨声:回复@天生闲不住:就算是吧        (25分鐘前)
彪悍的豆腐:回复@朱至刚在厦门:我也这么理解过,但问题是,如果真这么理解,难以想象最后为什么要来一句毕业生就业乐观,这是咋乐观起来的?显然调查不够细致深入呀,这孩子是抢着发稿子还是随便拿点数据就交任务了?        (25分鐘前)
...       


http://weibo.com/1908241921/z1s6Ng9vE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3: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楊志弘
廣告反映當代人的生活,是最具影響力的文創產業之一,值得珍惜。

@尼尔森网联官方微博
【传媒博物馆】国内首家传媒博物馆27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开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动漫等10个专题分馆,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馆藏1.5万件藏品。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比洗衣机还大的收音机,套在木头箱子里的电视机,上世纪初的国外广播广告,二三十年前引领潮流的国产电视剧...



| 轉發(9) | 評論(3)
今天10:36來自专业版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1: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徐泓xh
【重磅推荐】新闻学重要网站、书籍、资讯。感谢@媒介评弹 为网友们推开一扇大门。

@媒介评弹
【独家分享】关于美国新闻业必知经典网站及书籍,精要,实用,值得分享。



(10)| 轉發(327) | 評論(26)
今天 06:02來自新浪微博


(2)| 轉發(20)| 收藏| 評論(2)
今天 10:06 來自新浪微博


还有1条对原微博的转发





许林2009
//@尹鸿:不知是否有出版社会有兴趣组织翻译这套书?@清华史安斌 //@外语图书出版-香珊居士: 尹教授,挺全的//@尹鸿: 新闻学重要图书、网站、资讯,推荐分享
| 轉發| 收藏| 評論
今天 10:02 來自iPhone客户端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00: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谭华孚
如此现象表明传统新闻教育必须及时向数字化全媒体新闻教育转型。文中昭示了明日的传媒教育形态:where students can complete broadcast, print and online journalism projects in one space——学生可在同一空间完成广播、纸媒与在线新闻报道的课题,我们是否为此而改革了?//@真相不是表象:

@清华史安斌
美国几所主要新闻学院对新闻学硕士项目进行改革,为了使毕业生立即进入一线工作,将两年制改为九个月,降低学费,取消报纸、杂志、广电、数字的方向,将「采访和写作」拆分,增设市场分析http://t.cn/zQqCVZL

| 轉發(83) | 評論(14)
7月18日22 : 52來自iPad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23: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尹鸿
嗯 //@清华史安斌: 这句话也值得关注:【新闻教育训练的是常识和情商,传媒教育的训练也能增加未来职业的选择。无论你将来去做管理咨询还是人力资源,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有社交技巧,能写,会表达的人才】作者的体会是“新闻”与“传播”不分家!

@尹鸿
学新闻就要多读新闻。周五的讨论课上,老师都要考我们“本周新闻”。第一学期规定我们看的报纸是《华尔街日报》,尤其是媒体和营销版属于必读。我刚来美国,对美国的媒体业和相关的营销领域不了解,读报痛苦不已,每天都把早报读到深夜…… http://t.cn/zQfEC3G

(3)| 轉發(30) | 評論(7)
53分鐘前來自iOS


| 轉發(6)| 收藏| 評論
40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  檢舉



还有1条对原微博的转发




清华史安斌
这句话也值得关注:【新闻教育训练的是常识和情商,传媒教育的训练也能增加未来职业的选择。无论你将来去做管理咨询还是人力资源,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有社交技巧,能写,会表达的人才】作者的体会是“新闻”与“传播”不分家!

@尹鸿 学新闻就要多读新闻。周五的讨论课上,老师都要考我们“本周新闻”。第一学期规定我们看的报纸是《华尔街日报》,尤其是媒体和营销版属于必读。我刚来美国,对美国的媒体业和相关的营销领域不了解,读报痛苦不已,每天都把早报读到深夜…… http://t.cn/zQfEC3G


| 轉發(17)| 收藏| 評論(3)
41分鐘前 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  檢舉












2013年07月24日 06:23 AM
我在美国学新闻
黄玥

我是2011届波士顿大学新闻系的本科毕业生,专修杂志新闻。

从中学起我就喜欢写作,父母又都在国内从事媒体工作,平时也多多少少受了点熏陶,所以去美国读本科时就自然而然选择了新闻这个专业。波士顿是美国著名的大学城,波士顿大学的传媒学院也属美国一流,但进了学校才知道我是300多个学生中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

大陆的学生一般学理工和商业,不少家长不愿意子女花钱读“文科”,理由是工作不好找。我很庆幸父母尊重了我的选择。他们早就说过,在美国读本科,考虑就业就太庸俗了。这一点我是后来才体会到的。

在波士顿大学传媒系的第一年,学生不用选专业,这是给大家时间逐渐适应新的课程和大学生活,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尤其是人文类的基础课。比如英文课就有上百种选择,有的专门研究圣经,有的则是分析宝莱坞剧本或者鲍勃迪伦的歌词。就连体育课的选择也很丰富,也有百种之多,包括瑜伽,帆船,自由搏击这些课。我选的是踢踏舞。

就专业课来说,传媒全系300多人第一学期都要修大众传播概论,内容涉及概念、起源、趋势,及各类媒介的区别,从书籍,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播一直谈到新媒体。每堂课是由不同的教授讲。这门课貌似对大部分美国学生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多人来了就睡觉。可是到了每周五的讨论课,大家马上活跃起来。毕竟这门课的成绩是负责讨论课的助教根据讨论和作业评分的。

学新闻就要多读新闻。周五的讨论课上,老师都要考我们“本周新闻”。第一学期规定我们看的报纸是《华尔街日报》,尤其是媒体和营销版属于必读。我刚来美国,对美国的媒体业和相关的营销领域不了解,读报痛苦不已,每天都把早报读到深夜。(后几届的同学向校方反映说,大一学生读《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太深,学弟学妹就改读内容更“泛”一些的《波士顿镜报》Boston Globe了。)

讨论课的关键之一是表达能力。即使你没有观点也一定要“表达”。有一次助教让我们每人准备一个presentation, 谈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我马上就慌了:国内高中学的文学,不是鲁迅就是苏东坡,我哪有什么自己喜欢的诗歌。最后是结合自己在国外念书的感受谈了谈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没想到大家听了还挺感动。

第二学期学习传媒写作,主要学习各种文体的区别,如新闻稿(press release)和特写(我们写的是回忆录),还有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做项目,比如做三种形式的广告(Brochure, 海报和短片),老师对选题的内容倒是没有要求。这门课是为了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因为第二年开始就要上专业课了。

学习纸媒新闻有几门课是必选,其中新闻史和新闻伦理是仅有的两门偏理论的课,剩下全部是写作。总体的感受是节奏快,课业也重。

写作刚开始是讲新闻稿写作,比较“套路化”,而三四年级的高级写作课则主要是特写和编辑技巧,难度和对每篇文章的投入也要大很多。这些课程通常还有不少“写作的方向”。比如去年新开的一门课是灾难报道,专门学怎么写各种天灾人祸,有地震也有战争之类的。

学写作,一方面是要在课堂上学写作和采访技巧,但主要的学习方式还是实践。老师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去现场,去观察、提问、去和社会上的各类机构打交道。如有突发事件,老师就会马上停课,把大家放出去采访。

在我学如何报道犯罪的时候,有次我查了法院庭审的时间,准备报道一个19岁的男孩如何持枪并拒捕。当时法庭里旁听的人不多,只有他的家人,以及刚生孩子的女友。他的老祖母行动不便,于是写了一封公开信请求法官轻判,结果我哭得一塌糊涂,不但弄的法院的工作人员莫名其妙,我基本也忘了律师怎么说的了。

学习如何报道社区新闻也很重要。美国80%以上的报纸都是社区报纸,所以Beat Reporting是新闻系必修的一门课。Beat可以是你关注的领域,也可以是区域。比如你的Beat是波士顿的Brookline区,你就每天要关注社区里的消息,参加每一个市政厅会议,结识镇上对你报道有帮助的人,比如警察局长,或者图书馆管理员(对你查该镇的资料很有帮助)。记得我当时写过一篇Brookline Roadhouse这家饭馆关门的报道。Brookline是一个犹太人集中的区域,而犹太教禁食猪肉,这家饭馆长期在厨房里做猪肉烧烤,搞的大家很有意见。

现在的媒体业动荡不安,所以各大新闻学校都在改革,增加了新媒体的课程。学纸媒的学生也要会播音,拍照片和视频,做网站和播客。这对以后实习和工作至关重要。我们系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新闻记者,现在《华尔街日报》工作,每星期都有文章发在报纸的头版上,而他的网站报道不仅图文并茂,还是音视频齐备。

学新闻并不意味着新闻系的学生都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同届毕业的有的在顶尖媒体工作,也有的人在像Patch这样的社区报纸或广播电台工作。不少人去了企业做公关、广告、出版或者市场营销,当然也有的人从事和新闻无关的工作。

对于留学生来说,在美国找平面媒体工作是极端困难的。即使外媒会雇用英文写作好的中国人,将来获得工作签证的机会也很有限。实习经历虽然对求职有帮助,但毕竟媒体业的大环境对就业十分不利。我做过校报编辑,在CBS News、 TimeOut Magazine、Globalpost、NPR和Metro Boston等都实习过,但这对学新闻的学生来说只不过是必要的也很平常的一些经历。

在美国学新闻难吗?当然难!我们这届学新闻的国际学生屈指可数,华人就我一个。中国的英语教育方式不太强调写作。我上高中时英文作业一般是50到100字左右,来美国前写过最长的文章就是SAT的300字作文。上大学后第一份作业就是一篇8页的论文,当时真是头疼不堪。过了语言关仅仅是第一步,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选题和采访资源都不好找。这对异地读书的美国学生来说都不容易,更不要说外国学生了。我的Beat Reporting课程要求一学期完成24篇新闻稿。结果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第一天听到这个作业量就转课了,剩下的也有一半最后没有及格。另外,做新闻需要了解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都是中国学生需要恶补的。我大三在校报做编辑,正好赶上波士顿市长和麻省参议院竞选,被迫从美国政治和选举制度开始做功课,基本脱了一层皮。

但是如果你要问我,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还会选择学新闻吗?我的答案是当然会!我已经毕业快两年了,现在不从事媒体工作,但是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感受到大学四年的新闻学对我受益无穷。第一,学新闻,功底是写作和表达,写文章的过程就是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而现在任何工作都需要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强的人才。我现在工作的餐厅,当初应聘的是领座,我去面试时就对老板说,做领座没问题,但我的背景是传播,所以我还可以帮助你的餐厅做市场营销,尤其是数位营销(Digital marketing)。然后我拿出一份根据我对这家餐厅的研究写好的计划,用具体的例子和数字解释我会如何去做e-marketing, social media marketing,改善他们的SEO (搜寻引擎最佳化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一通演讲让老板刮目相看,当场就被录用了。

第二,新闻也训练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每篇新闻稿是有截稿时间的,突发新闻更是要求时效性,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样的问题都要拿出稿子来。比如录音机坏了,没法录采访,或者是采访的人没有来,都是记者每天面对的问题。

此外,我觉得学新闻最大的益处,就是锻炼了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学习新闻意味着你能认识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都会成为你将来有益于事业发展的人脉。美国福布斯杂志调查显示:成功找到工作的求职者,有75%是通过人脉关系。认识的人越多,将来工作的机会就越多。这对在外国学习的求职者来说尤其重要。

学新闻并一定将来去当记者,这一点是美国新闻系学生的共识。新闻教育训练的是常识和情商,传媒教育的训练也能增加未来职业的选择。无论你将来去做管理咨询还是人力资源,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有社交技巧,能写,会表达的人才。对一个出国学习的人来说,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学传媒难度很大,但这可以磨炼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是了解当地文化最好的专业。所以我希望想来美国读新闻本科的朋友不要因为学习和职业前途的困难而完全放弃。毕竟大学教育是为了发展自我,培养思维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找工作,那么教育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邮箱:shirley.xue@ftchinese.com
http://m.ftchinese.com/story/001051549?utm_campaign=2G128001&utm_source=marketing&utm_medium=social#wechat_redirect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11: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cindybao@张学强Jesse: 巴黎高等记者学院(CFPJ)是目前法国最负盛名的新闻专业院校之一,以培养记者精英为办学方向,建校60年来为法国新闻传媒界输送了许多一流人才。当今法国报业和广播电视业的优秀记者中,有五分之一毕业于该校。在当前这个新闻伦理备受关注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分享国外著名新闻学者的思考!
@张弃名“对话欧洲”系列之——国际新闻传播前沿话题“新闻报道与新闻伦理”。主讲人:巴黎高等记者学院院长维罗妮克•加尔女士。主持人: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刘昶教授 周二下午2:00~4:00,42号楼(原北图)一层,传播研究院会议室。加尔院长将以法语讲演、刘昶教授将全程进行翻译和点评。@广院国新班2011轉發(5)|評論2012-3-5 22:32
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1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静静爽儿要在Annenberg J-shcool拿硕士学位,除了修完所有学分,最后有两个选择:1.60-80页的论文,可以是学术论文,长篇报道和纪录片脚本;2.考试,内容如下,一个day on air assignment,去一个新闻事件,24小时候交成品(文章,电视短片或广播新闻),一篇讨论新闻伦理的论文,一篇1500字新闻特写。
|
轉發|
收藏|
評論(3)
2012-3-25 09:42
來自新浪微博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23: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广播电台治愈系
//@寒带变色龙: 大部分实习生的问题在于,还没离开校门就觉得自己是个中高手了,其实呢?有的连那根筋都没长。不是不愿意教,而是我们视若珍宝的工作经验和基本原则遭到了无情的践踏和鄙视。

@广播电台治愈系
@于泳933:那些暑假来实习的孩子,跟我天天在导播室见面,我一般会点头或者微笑,等着被叫一声老师或者大叔,结果呢,什么也没有,只看到漠然空洞的似有似无的表情。我只好请他们站起来,离开工作电脑,替他们关掉QQ,在工作电脑上开始我的工作~~~~

| 轉發(50) | 評論(19)
今天 17:20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8-16 10: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陆高峰传媒研究
//@刘学义://@郭庆光_人语天声: 我觉得这个数据也可以解释为70%以上的新闻学子认同自己的所学专业。任何一个专业,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后悔当初的选择,新闻教育的关键是如何减少专业失望者的比例:)

@刘扬1976
【你后悔学新闻了吗?】根据佐治亚大学格拉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调查,有28%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希望自己选择的是其他专业。新闻教育是否对从事新闻有必要?该调查结果显示格拉迪的毕业生对其在校所学技巧和知识大多表示满意。但毕业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难度却在增加。http://t.cn/zQmBtrE @人民网研究院




(1)| 轉發(37) | 評論(5)
今天 09:01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 轉發|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Windows.Phone客户端 |  檢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