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64020|回复: 39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学教育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1: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在线教学等方式正冲击新闻教育业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波因特学院”网站6月报道,随着我们开始逐渐正视席卷媒体产业的这股改变浪潮,新闻教育面临巨变的这个事实就不可回避。
  对新闻教育业来说,它的将来注定是非同一般并且充满艰辛的,同时充斥着创新及创造性的破坏。我相信,我们将见证在新闻教育的价值与新闻学学位之间关系的一个演变过程。

  对未来而言,它不会只按照一个方向发展。一个20岁年轻人的未来和一个60岁老人的未来显然是天差地别的,任何人对这个问题都会持有很不一样的看法。

  新闻教育业的未来自然和新闻业本身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都是由当前存在的改变所引起的。

  新闻机构所遵循经济模式的崩塌是有据可查的,这股趋势从美国蔓延到欧洲,然后扩散到全球各地。

  在20多年前,这个变化势头才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媒体产业错过了这个把握转折点的机会。到目前为止,由其他群体、其他的新兴机构,以及科技公司所引导的创新行为严重挫伤了传媒公司。

  在面对这些夺走整个新闻产业赖以生存经济基础的高新科技的同时,媒体产业的反应有些举足无措。整个产业都没有顺着趋势做出改变,去更好地服务它的观众群体;所以,他们错过了做出调整的机会。

  新闻教育业也正处在转折点上。

  不论你是否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或者是一名经营者、一个训练中心的学校管理人员,或者仅仅是对新闻业感兴趣,你都应该认识到,对新闻教育业来说,当前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其重要程度不亚于20多年前传媒产业所面临的选择。

  如果没有一个茁壮的新闻教育,新闻业的未来会更加黯淡。这对紧密依赖于公正并准确信息的民主事业和民众们来说,也都不是一个好的消息。

  我们已经意识到了,随着经济模式的崩塌,传媒公司不可能从其中杀出一条血路来;新闻教育界也不能再按照他们原来的方式去教育新生代。

  不仅仅是传媒公司需要创新,新闻教育业也同样需要。我们需要从课堂内部开始,采用新的教学形式来带动创新。

  坦白来讲,仅仅揪着新闻教育来说事儿是很不公平的。这个乱象已经悄悄蔓延到了整个教育机构,无论是盈利的还是非营利性质的学校;它正在影响着从小学到大学范围内所有的教学机构。

  科技的创新不仅仅让媒体事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也让教育事业遭受着冲击。

  当然,教育机构的办学宗旨可以多种多样。它可以是研究和学术性质的,可以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让他们具备独立能力;这样的宗旨就造就了这些接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学生。

  然而,正是从这种教育和培训的模式中,笔者看到了最大断层出现的可能。未来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新闻学学士学位的教育开始实行分类计价。

  不妨思考一下,譬如像报纸和电视广播这样传统的大众媒体传播方式,对新闻和信息都是实行分类计价。在过去,这些传播方式获得经济价值的途径是,通过提供新闻这种稀缺产品。

  这个经济模式正是建立在新闻稀缺的基础之上,而新闻教育的社会和经济模式与它很相似;新闻教育是建立在受教育机会,以及学位稀缺的基础上。

  最初,被授予大学学位的人数目有限;这就让拥有大学学位的应聘者在招聘时具有特殊的优势。尽管一直有这样的共识,新闻学学士学位意味着接受过良好的新闻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有保证。

  我们所说的稀缺性是指,并不是每所学校都有新闻项目,而数量更加稀少的学校才具有对它进行认证的资质。这些项目都是以教师为重点,采用一种以“监护教育”为基础的传授方式。

  假如你所在的是一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机构,那么你更不可能去让你的核心受众分心,而你们的受众群体往往就是你们所教授的学员。奈特基金会的埃里克·牛顿(Eric Newton)将这个称之为“迟缓交响乐”(symphony of slowness。)

  对新闻培训机构而言,稀缺性也同样意义非凡;他们主要是根据研究室的成本,或者座位的数量来限制培训数量。然而,科技改变的这一切,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却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

  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形式,同时还有新的高效传播教学经验的途径。科技将营造出一个以学生为重点的文化氛围,对媒体产业而言,科技已经用类似方式创造出了一个更加注重以顾客为核心的媒体产业。

  新闻已经变得触手可及,随时随地只要读者/观众/用户希望去了解,就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去获取他所希望了解的信息;这对教育来说,也是一样。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去上学,这样他们就不需要真的去往某处;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回到学校。

  那么为什么事物还没有发生改变?

  近几年,有很多的文章在谈论教育业出现的断层。目前,这些不可避免的改变已经开始冲击着各大高校,正如20年前他们对传媒公司造成的冲击那样。由于当今新闻教育业受到的种种约束,所以他们无法创新。

  而这样的制度让学生们获得接受最好教育的机会很少,他们仅仅是强迫学生们去根据“教室”可提供的座位去选择课程,而不是从世界最顶级的教师那里做选择。

  传媒类学校正面临着经济上的挑战:他们能从传统途径获得的资金越来越少,从公众获得的支持也越来越少。更严峻的是学术上的挑战:世界正改变的越来越快,快到已经超出了教师们的接受能力;而教师本应该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人。

  与此同时,在媒体产业和学术团体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不对称关系;而且笔者坚信,这个断层线还在不断继续扩大。

  新闻学学士学位有多重要?

  为了更清楚的剖析这个问题,本文作者对超过1,975位专业人士和教授进行了调研。大概有42%的调查对象来自学术团体,34%的来自传媒机构,11%是独立或自由工作者,其余的都是学生。

  当被问及新闻学学士学位对了解新闻的价值有多重要时,95%的学术界人士说,它是“极其重要的”。多于一半的(56%)专业人士说,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接近40%的差距。

  当被问及这样一个学位对于学生们的价值,对他们的新闻采集、编辑和出版的技能和能力的影响时,调查结果同样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差距:96%的学术界人士说,这样一个学位对学习技能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59%的专业人士评价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各界人士在对新闻学学士学位价值的观点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到目前为止,这个差距已经大的像一个峡谷。

  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方式,去传授新闻的价值和技能,并且我们所需要教授的知识必须与今天的传媒世界息息相关。

  哪些东西在起着影响?

  对新闻培训机构而言,对如何贴近观众、如何教授学生,以及如何评价成功方式的重新构想是机会与挑战共存的。

  我们需要鼓励教育机构去采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使用一切潜在的传达手段——包括演讲、视频、网络、自学以及定向学习等等。

  斯坦福大学提供大量的在线公开课,是相当具有创新性的一个例子。例如,这个大学推出了关于机器学习的在线课堂,总共有104,000位参与者登记;13,000位完成了这个课程。

  “在线课程”行动的先驱之一塞巴斯蒂安·史朗(Sebastian Thrun)免费讲授了一门关于人工智能的课程,共有超过160,000进行了登记。这个行动创造出了属于它自己的文化,其中包括一个Facebook群组、一个在线讨论组以及众多的志愿翻译人员,他们将这门课程译成了44种语言让其广泛流传,这个结果是如此让人兴奋。

  “自从完成了这个行动,我就不能再回斯坦福教书了,”根据《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史朗在1月份参与的一个数字会议上如此说道,“我觉得,这里有红蓝两色的两个药丸;你可以选择吞下蓝色的药丸,然后回到你的教室中,继续为20名学生进行讲座。但是,我已经吞下了红色的药丸,而且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奇妙的世界。”

  这种培训形式很有效果。

  近期,“波因特学院”在美国的三所学校完成了一个题为“新闻学导论”的项目;每个波因特教员分享了他/她在这个为期16周的项目中所收获的个人意见。

  在密苏里州立大学的其中一个学院主要采用在线课堂,然后在这16周期间为学员们提供指导或者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与此同时,密苏里州立大学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另一组学员教授相同的课程。

  在课程开始之前和完成以后,对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两组学员都进行了测试。在学习效果上,采用电子课堂、面对面交流这种混合教学方式的那组学员,比仅接受课堂教学的这组学员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由非营利性智囊机构Ithaka S+R发起的一个研究中,他们比较了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授课的效果,课程科目都是统计学导论,其中一组采用教授面对面教学,另外一组主要通过网络教学;然后,在网络教学之外每周有仅仅一个小时的面对面交流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两种方式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一样出色。唯一的区别是:接受在线教学的这一组学院看起来学习地更快一些。

  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正在冲击着教育行业。

  接触过在线教育的学生们明白这个道理,接触过电子课堂的学生们也懂这个道理。超过1/3的美国大学生已经加入到了电子课堂的行列中,而且这个数目还会继续增加。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美国教育部的一篇新报道表明,大概有53%的公立学校区允许高中生参加远程学习课程。在本学年,大概有1,300,000名高中生进行过远程学习;而五年前,这个数字仅仅是300,000。

  甚至一些没有接受过正式在线课程的学生,也正在使用着非正式的电子课堂,例如在YouTube上存在关于各种各样内容的视频教程。甚至还有一些像Khan Academy这样的机构,围绕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出了新的业务。

  今天的学生甚至一些中青年群体,开始期待创新性的教育;这些学生期待的是一种非监护式的教育方式。

  世界充满了希望能写出更好文章、讲述更好故事、分享他们经验的人。无论是否拥有一个新闻学学士学位,这些人都是潜在的新闻工作者。

  “数字徽章”行动可能会为新闻教育带来创新性的发展,数字徽章代表了某人具备的专业技能或其他能力。该教育理念的支持者——麦克阿瑟基金会表示,数字徽章可以作为“成就、技能和兴趣的一个认证标志”。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就采用了数字徽章技术;这样就可以通过衡量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通过标准的三学分方式来对项目进行评价。

  数字新闻教育徽章可以不仅仅显示出接受过的正式培训,同样也可以包含这些非正式的学习,譬如参与过某研讨会、获奖情况及完成的一些特殊项目。

  上述的这些内容主要展示着个人所掌握的技能,而不仅仅是具体的课堂学习经验。这样就超越了简单的对工作的罗列。这是一个激进的、具有破坏性的创新理念。

  徽章行动的出发点是,人们应该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去采集有用的、有说服力的个人所学知识的全部信息,而不仅仅是展示他们曾经在某所大学上过某某课程。

  我认为,数字徽章行动需要被扶持和推广。

  更为重要和直接的是新闻培训机构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支持这种鼓励参与素质教育的新方式,无论是怎样和在哪儿学习到了这样的知识。

  笔者希望,全世界的新闻培训机构可以找到一种有效方式,去帮助参与者分享他们的收获,无论是谁提供的培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接受新闻学教育。

  我们需要更多的方式向人们灌输好的新闻所具有的价值,无论是通过新闻平台还是新闻媒介。不管你是为一家公司打工,或者是自由职业者,这都没有关系,新闻教育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在此阶段,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教育上的创新。有些人会做这件事,而另外一些人则会被甩下;是时候让我们抓住未来的脉搏了!(秦朗)

http://news.sina.com.cn/m/2012-06-18/143724612513.shtml

沙发
发表于 2012-8-19 10: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柴静专访BBC总裁
【案例】

BBC--这个成立于1922年英国电视广播机构,到今天已经成为全世界传播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传媒机构之一。现在它也是英国国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看见》,在BBC总部访问它的总裁--马克·汤普森,他也被评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第65位。

http://intv.inewsweek.cn/video.php?id=526
板凳
发表于 2012-10-18 12: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新闻系课堂上演打假现场 老师学生智斗电话骗子

正在讲授电视节目制作的华侨大学老师郭艳梅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忽然就落进了教室里。
  9月12日傍晚,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福建某新闻社社长,人在厦门,号码更换,特此通知。郭艳梅与这位社长相识,听声音也像,便盛情邀约:“从厦门返省会反正也途经泉州,不如华大一叙?”
  得到应允挂机后,她即刻向所在文学院院长、副院长们汇报。招待饭店被迅速地定下,接待人员被麻利地安排,“那位社长是我们学院的特聘教授”,郭艳梅介绍说,“也是学校宣传部赵小波副部长的老同学。”
  第二天上午,这位女老师有课,讲的是4节连堂的电视节目制作。她琢磨着老同学肯定要先会老同学去,自己安心上课就好,不用着急。
  然而就在第一节课间,郭艳梅的电话响了。“我出了点事。”电话里,浑厚男低音带着点儿焦躁。乍一听,她吓了一跳。
  “社长”接着往下说,昨夜酒驾,已被厦门市交警队拘留。然而通过“私交”已与副队长谈妥:交2万元即可走人。一万元朋友已经搞定,求借另一万元,切莫张扬。
  郭艳梅一听酒驾就懵了,再一听借钱又清醒了。她先安抚了几句,挂下电话,马上联系“老同学”赵小波。
  “以我对那位社长的了解,不管酒驾或借钱,他都不会的。”郭艳梅自信地表示。然而,“老同学”拨出电话,却听到优美的中英文“已关机”。
  此时的郭艳梅尚存疑虑,但她仍然决定,来一场真实版的“现场直播”。成为大学老师之前,她曾经是电视台的出镜记者;现在,她轻车熟路地走上讲台,架好话筒,打开电话免提——一切再熟悉不过了,只是这一次观众并不在电视机前,而是和她面对面。
  电话那头,冒牌“社长”还对即将到来的一场大战一无所知。
  当电话再次响起的时候, 郭艳梅一句“小波问你开的哪台车,他去接你?”轻松取得第一回合。
  “叫小波给我打电话。”骗子答不上来,虚晃一枪。
  观战的新闻系学生们一下子全成了军师,经过热烈推举,他们选出了“赵小波”的扮演者。
  小廖同学走上讲台,他曾无数次地走向跨栏比赛的起点,对于战斗、欢呼和围观再熟悉不过。“我不怯场,我以前也耍过骗子,很好玩的。”这个梳着时髦发型、身材高大的小帅哥表示。
  第二回合,假小波对假社长。号码一拨出去,小廖的手机上便显示“海南海口移动”,而当听到这个明显年轻的声音后,“社长”挂下了电话。包括郭艳梅在内,所有人都以为,要鸣金收兵了。不料金钱诱惑难抵,没过多久,“社长”又打来了。
  一边推说附近没有银行,一边又说要过去送钱,“小波”和“社长”斡旋着。写满策略的小纸条不断从台下飞到台上,数台手机、iPad摄像头也被打开,对准讲台。大家商量着,要把社长“请来”华大,好好“招待”。
  按照郭艳梅的说法,此前她带过的学生曾有过被骗的经历,她一方面想给学生增加点儿社会经验,一方面也想趁着这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训练他们拍摄、制作电视新闻专题片的能力。眼下,一条社会新闻正活生生、热腾腾地真实发生着。
  差不多两节课后,“社长”终于发现,不断说着要去接他、救他、让他来取钱的“小波”只不过是在戏耍他。他恼羞成怒,爆了一句粗口。血气方刚的“小波”毫不示弱地回骂一句,然后又故意问道:“到底要不要我去接你啦?!”
  郭艳梅当晚就收集了5位学生录制的音频和视频,第二天又补了几个交代场景的空镜头,在一位小龙同学剪辑的基础上,编出一条电视专题片,挂在视频网站上。她并没有剪掉对骂的镜头,她觉得,从一个小伙子嘴里冒出来,又可爱,又解气。
  尽管是20岁出头的学生扮演年近半百的大叔,“躺着中枪”的赵小波看完视频还是觉得,小廖的语气、语速模仿得挺成功。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这场特殊的“新闻实践”本身,值得称赞。
  彼时,真社长其实正关了手机,在北京的会场开会。后来他收到郭艳梅发来的视频,连下班也顾不上,一口气看完。
  “喂!那声音一点也不像我嘛!”社长半开玩笑地抱怨着。
  在网络上,这条片子激起热议。有人感慨新闻课堂之生动,也有人嘲笑骗子竟然敢冒充新闻人,结果关公面前耍大刀。还有人认为,小郭老师和小廖同学都还嫩了点儿,要戏耍骗子,手段多了去了。
  小廖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他觉得“好几次都有点儿掉沟里了”。
  在大戏落幕后,所有“演职人员”都发表了感言,只有那位电话里的“社长”,他的手机始终处于“停机”状态。
  他发给小廖的最后一条短信,只有四个字,“你真厉害。”
  “中午吃什么?”小廖回他,还在戏里。记者:秦珍子
(原标题:新闻课堂上的打假现场)

地板
发表于 2012-10-21 09: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我国新闻传播界首部教改著作面世


《新闻教育改革论》封面
  我国新闻传播界的首部教改著作,张昆教授的《新闻教育改革论》于2012年9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35万字,定价49.8元。该书由原武汉大学校长、著名教改专家刘道玉先生作序。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人才培养论”、中编为“教学改革论”、下编为“学科建设论”,共收录论文、报告、规划等34篇。
  《新闻教育改革论》厘清了长期以来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一些认识误区,如,针对长期困扰学界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定位问题,作者给出了“文科中的工科”的答案;又如,针对甚嚣尘上的“满足业界需求是传媒教育的目标”的观点,作者进行了批判,进而指出:“新闻院系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业务技能,还要有社会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将“批判精神”置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再如,针对“盲目追求实验装备的高、尖、新、全”的不良心理,作者给予了警示:“目前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个个先进的实验教学示范中、一座座豪华的办公与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面子工程相继落成,社会有限的物质资源被大量消耗在硬件建设上。这样做固然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此外,该书还就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界存在的若干乱象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如,针对当下新闻传播教育千校一面的现象,作者提出了“按订单组织生产”的建议,即“引入个性化设计理念”,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媒体、不同组织的人才需求”来培养人才;又如,针对新闻传播教育“疯长”的局面,作者建议“赋予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监管之责,令其对全国范围内的新闻院系及所属专业进行评估”,以保证新闻传播教育的健康发展。再如,“鉴于国内新闻院系相对封闭的环境”,作者建议“从国外一流大学新闻传播院系引进有实力的教授和高水平的博士”。全书观点精彩纷呈,但囿于篇幅,不能一一枚举。
  《新闻教育改革论》除了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首部教改著作之外,还至少具有以下三点显著特征:其一,全面性,该书涉及新闻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大到学科发展,小到课堂教学,应有尽有。其二,务实性,该书立言不尚空谈,整个论述统统围绕我国新闻教育现状展开,且不发虚论,所有观点均系作者心声,有的甚至是作者拟定的工作思路。其三,前瞻性,该书提出的若干改革目标和做法,并不仅仅只是满足当下的需求,有不少是立足长远的打算。
  《新闻教育改革论》能有精彩的观点、鲜明的特征,一方面,与作者本人在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丰富经历密不可分。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较早的一批新闻高级人才;他从事新闻传播学的教学工作已逾25年;他长期担任新闻院系的管理者:自1998年担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以来,从未离开过院系领导岗位;他是多个国家组织和学术机构的重要成员或主要领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闻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作者几乎是全程式参与、多样化体验。如此经历,既让作者对新闻传播学教育有着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也让作者对新闻传播学教育有着细致入微的个人体悟。另方面,与作者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密切相关。他主持过多项国家课题,并担任过国家重大招标课题的首席专家;他所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并入选国家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他所编写的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他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多种省部级奖项;他是湖北省教学名师;他所主持的新闻院系蒸蒸日上。这一切,都被高度浓缩于该书中。
  正如刘道玉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这部专著名副其实,书中确实在诸多方面体现了改革和创新精神”。
(原标题:我国新闻传播界首部教改著作面世)

5#
发表于 2013-1-27 13: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UVIC英国教育签证中心
【英国的播音主持专业】在中国播音主持受到广泛的欢迎,播音员或主持人是很多青年学子理想的职业选择。英国一般不单独开设播音主持单一的技能型课程,而是在新闻专业的课程基础上侧重广播电视的主持方向训练,所以英国的主持人更多是全能型人才,职业发展也更宽阔。更多:http://t.cn/zYPpE8x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6#
发表于 2013-1-29 13: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公布——新闻传播学
来源:教育部网站
0503 新闻传播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15所,本次有14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48所。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92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90
10486      武汉大学

84
10003      清华大学

81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10001      北京大学

79
10559      暨南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77
10280      上海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75
10284      南京大学

10384      厦门大学

10075      河北大学

73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10532      湖南大学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71
10357      安徽大学

10475      河南大学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70
10459      郑州大学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10697      西北大学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69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10730      兰州大学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6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611      重庆大学

10635      西南大学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66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10126      内蒙古大学

10140      辽宁大学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294      河海大学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10167      渤海大学

63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129/c1053-20361450.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