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纸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20:47: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想说就说-高健健:我心来,才看到!订!订!订!另送你两顿火锅!
@葛怡然[url=http://weibo.com/verify][/url]:188元!只是一顿饭的价格!亲!你就能够得到全年安徽商报一份~~~万能的微博,请帮我完成订报任务吧。50份以上订报业务包邮送火锅~~~ 转发(40)|评论(49)今天 15:51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10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1:45: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华尔街日报》仍为美国销量最大报纸

 2011年11月04日10:03  新华网

  【美联社纽约11月1日电】据美国报刊发行量统计所的数据,《华尔街日报》仍是美国销量最大的报纸,工作日的平均发行量达210万份。

  甘尼特公司的《今日美国报》排名第二,发行量为180万份,《纽约时报》位居第三,其周一到周五的平均日发行量为120万份。最新统计数据来自这些报纸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6个月中的发行量。

  在开始收取在线阅读费或要求订阅纸质报纸才能阅读数字版的全部文章之后,《纽约时报》的发行量增加。新规定刚好在发行量统计时段开始之前实施。对发行量的统计也包括数字报纸订阅的数量。

  《纽约时报》周日的发行量最大,达到160万份。《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报》都不在周日出版。

  对大多数报纸而言,数字订阅还没有被普遍接受,但一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报刊例外。

  在今年4月至9月期间,《纽约时报》数字版工作日的平均发行量略超38万份,周日的发行量为37.2万份。新闻公司的《华尔街日报》数字版工作日的平均发行量为53.7万份。许多报纸数字版的广告收入都有所增长。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04/100323414163.shtml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23:0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5-18 23:34 编辑

【案例】
唐润华:【报业坏消息】《华盛顿邮报》公司第三季度亏损620万美元,主要原因是其教育业务大幅萎缩以及报纸业务仍不景气。报纸的印刷广告收入同比下降20%,在线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4%。今年前9个月,报纸发行量下降了5.4%,目前为51万余份。(详见华盛顿邮报网站,这里不让提供链接,哈哈)
转发(3)| 收藏| 评论 2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Washington Post Co. posts $6.2 million loss in third quarter Andrew Harrer/BLOOMBERG - The Washington Post Co. headquarters.


  • By Steven Mufson, Published: November 4
    The Washington Post Co. lost $6.2 million, or 82 cents a share,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1 as a result of one-time charges, a sharp contraction in its education business, and continued deterioration in its newspaper and online publishing division.
    In the third quarter last year, The Post Co. reported a profit of $60.9 million, or $6.84 a share. Third-quarter revenue fell to $1.03 billion in 2011, down 13 percent from $1.18 billion in the same period of 2010.






The company, which last year sold its money-losing Newsweek magazine, said that, excluding one-time accounting charges, it earned $41.8 million, or $5.27 a share, in the third quarter from continuing operations, down 61 percent from $106 million, or $11.90 a share, from those operations a year earlier.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line was the shrinking of the Kaplan education division, which has revamped its admissions policy to comply with Education Department regulations and has implemented a risk-free trial period for enrollees in response to criticism of its recruiting practices.
Operating income at Kaplan’s higher-education unit plunged by 79 percent, to $25.1 million. In the third quarter, enrollments fell 30 percent from the year before, and enrollments fell 42 percent in the first nine months of the year compared with 2010.
Overall enrollment at the largely online Kaplan University, including Kaplan’s higher-education campuses, totaled 79,657 as of Sept. 30, down 29 percent from a year earlier but up about 1 percent from June 30 this year.
The much smaller but well-known Kaplan test-preparation unit lost $4.7 million. Higher enrollments were offset by reduced prices to meet competition and to move more customers to online offerings. Kaplan closed more of its test-prep centers, whose numbers are down about 60 percent from peak levels.
The WashingtonPost Co.’s newspaper division continued to struggle. Print advertising revenue in the third quarter slid to $57.6 million, 20 percent lower than in the year-ago period. For the year, print ad revenue is down 13 percent. Classified, zoned and general advertising revenue all fell.
Circulation at the newspaper also fell, at a slower pace than last year but with the rate accelerat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The Post’s daily circulation declined 5.4 percent in the first nine months of 2011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and Sunday circulation dropped 4.4 percent. The Post did not disclose the third-quarter rate alone. For the nine months that ended Oct. 2, weekday circulation averaged 518,700, and Sunday circulation averaged 736,800.One benefit of smaller circulation: The newspaper cut its newsprint expenses by 15 percent.
Online activities didn’t fare much better. Revenue generated by online news — including washingtonpost.com and Slate — fell 14 percent, to $23.3 million, in the third quarter. The drop was sharpest for online display advertising, down 17 percent; online classified ad revenue fell 5 percent.
Overall, the newspaper division reported an operating loss of $9.9 million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1, compared with an operating loss of $1.7 million a year earlier. For the first nine months of 2011, the division posted $25.6 million in operating losses, compared with $29.8 million in losses a year earlier.
The company’s other two main divisions — cable television and broadcast television — were relatively stable. Revenue was flat at the cable division, and operating income was off 9 percent; the number of Internet and telephone subscribers rose, but the company offered promotional discounts and lost some basic video subscribers. Revenue and profits were down modestly at the broadcast television division, but that, in part, was because the TV stations — in Florida, Michigan and Texas — all benefited last year from a surge in political and Olympics-related advertising.
The special charges against earnings included a variety of ill-fated investments.
In the third quarter, The Post Co. took a $23.1 million write-down on its 8 percent stake in Corinthian Colleges, a career-
oriented for-profit education company whose stock price has tumbled. That brought the write-down on Corinthian stock to $53.8 million in the first nine months of the year.
The Post also took a $9.2 million charge in the third quarter for its share of a newsprint affiliate.
And it took an $11.9 million goodwill impairment charge for what is now known as Avenue100 Media Solutions, a generator of leads for online businesses. That charge brings the write-offs for Avenue100 Media to more than $100 million in recent years.The company has never disclosed the purchase price for the unit, originally known as Course Advisor.
“There are so many good competitors in the student lead aggregation business, and Avenue100 and Course Advisor will never be worth what we paid” for them, Post chief executive Donald Graham said in response to a question at a Sept. 9 session for shareholders.
The Post Co. continues to buy back its own shares. In the third quarter, it purchased 137,534 shares for $47.9 million, or an average of $348.28 a share. The number of shares outstanding dropped 12 percent from the previous year.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economy/washington-post-co-posts-62m-loss-in-third-quarter/2011/11/04/gIQA7S7glM_story.html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7:58: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天山刀郎[url=http://weibo.com/verify][/url]:今天是记者节温习一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849年2月7日,《新莱茵报》总编辑卡尔·马克思在法庭上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报刊的义务正是在于为它周围左近的被压迫者辩护。(@吴铭


转发(5)|评论(2)1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20:2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5-18 23:44 编辑

【案例】
红歌、乳房、碰下面:报纸教导我们如何唤醒植物人
2010-9-28 18:42 |


隆重声明:以下报道,均是引用自中国大陆的正规传统媒体,稿件经过专业人员审核而通过,绝无越界之可能。

以下是本台播报的三则新闻旧闻~~登登登登~~~~~~~~


             深情妻子天天唱红歌 唤醒植物人丈夫
东南网-海峡导报9月27日讯(本网记者蒋全德/文梁张磊/图)对很多五六十岁的人来说,红色歌曲是他们的青春记忆之一,而对于家住瑞景社区的詹爱村老人来说,以《东方红》为代表的红色歌曲,不仅仅是他们的记忆,还是情歌,甚至是救命歌——— 6年前,她正是靠唱这些红歌,把被车撞成植物人、昏迷了7个月的老伴黄根华唤醒的。

詹爱村和她老伴今年都是61岁,两人来自龙岩新罗区。说到他们的相爱,詹爱村脸上露出了一丝红晕:“我们是在宣传队时相识相知的,他会拉二胡、吹笛子,而我歌唱得很好,两个人就这样好上了。21岁那年,我们结婚了。”尽管家庭条件一般,但黄根华做木工,努力赚钱养家,贤惠能干的詹爱村则操持家务,两个人很少红脸,“结婚40年了,我们吵架次数没超过5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2月22日,黄根华骑着摩托车出去做木工时,被一辆皮卡车撞飞。“他的脑部受到重创,送到龙岩市第一医院后,一直昏迷不醒。住院10多天,没有任何效果,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一些医生也悄悄告诉我们,放弃吧……”

面对厄运的挑战,平时文弱的詹爱村一下子坚强起来:“刚开始我也很害怕,一个人时常流泪,但过了几天,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孩子们在看着我呢。”于是,她跟孩子们都说:“我在电视上看过植物人苏醒的奇迹,我相信(奇迹)也能同样发生在你们爸爸身上,但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几个孩子说:“只要爸爸有一口气在,我们就决不放弃。”

于是,詹爱村和孩子们分工,自己主要负责照顾老伴,而孩子们去筹医药费(肇事方赔偿的20多万远远不够)。然而,电视中几分钟内发生的奇迹,轮到自己在现实中一天天去实现时,詹爱村才发现这是那么难——— 由于事发时是冬天,天气很冷,为了防止老伴长褥疮,詹爱村每天除了用管子解决他的进食问题外,还要给他泡脚;为了唤醒丈夫的记忆,詹爱村每天跟他说话,并在他耳边轻轻哼唱着两人谈恋爱时唱的《东方红》等红色歌曲……

他们的真情终于打动了老天爷。在黄根华昏迷了210天后,一天,詹爱村正在唱歌时,突然看见老伴的手动了,这让她看到了希望。考虑到医院房间小,康复治疗不方便,她把老伴带回家治疗。就在回家的半个月后,一天晚上,正在看电视的詹爱村突然听到一个声音:“电视真好看啊!”她一看坐在轮椅上的老伴,嘴巴正一张一合的,“他会说话了”。惊喜的詹爱村马上打电话告诉在厦门工作的儿女们,全家人兴奋得一夜未眠。

然而,为了这个奇迹的出现,全家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詹爱村,不仅体重从老伴出事前的100多斤降到了78斤,还因焦虑过度患上了高血压。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2007年,儿女们把父母接到了厦门居住。

在老伴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黄根华的身体恢复得很快,目前已能借着拐杖慢慢走路了。虽然口齿还不是很清楚,但谈到老伴对自己的恩情,他说:“等我好了,我要继续去做木工,赚钱好好报答她。”而听着老伴的话,詹爱村开心地说:“你要早点好起来,以后我们要一起去公园里唱歌、跳舞。”

串串谭:奇迹之门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放心,这不是刘谦在玩魔术忽悠你,而是用真实的例子告诉你:奇迹并非不可能。

远在天边的,是近期一位澳大利亚母亲紧紧拥抱着已被宣布死亡的儿子,结果他死而复生了。

近在眼前的,是福建一位女人天天在植物人丈夫耳边唱红歌,唱了200多天后,他被唱醒了。

她们,让我想起了韦唯的歌: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一次次拥抱,一首首红歌,简单的动作背后则是坚强的意志与深沉的爱,在无私地奉献爱中,死神也望而却步。

所以:奇迹之门只为心中有爱的人开放。





    感动天!感动地!5姐妹用乳房唤醒了车祸植物人的弟弟
遭遇车祸之后,医生说他没救了,活的希望最多只有万分之一。但也就是这“万分之一”,被他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妹妹紧紧攥住了——她们倾其所有、尽其所能,终于让他在数次跨过鬼门关之后活了下来。保住性命的他,成了医学专家预言中的植物人。五姐妹“贪心”不足,一心想让他醒过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们发现,当他握住女人的乳房时,他的大脑神经会出现微弱反应。于是,五姐妹不顾任何场合,竞相把自己的乳房放在这个已似复归为婴孩的同胞手足的手中,任其抓摸. 五姐妹的乳房,成了他几乎完全“死”去的生命中的一丝亮光。时经整整4年漫长而揪心的等待,五姐妹的乳房给他带来的那丝生命的微光,终于一丝丝一毫毫地扩大为遍地光明——他醒来了.


    宝贝兄弟突遇车祸,五姐妹携手与死神抗争到底

        2000年1月24日,是农历腊月十八,晋中古城平遥已透出几分过大年的气息。这天晚上11点多钟,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刚刚入睡的阎青兰惊醒。来人是她的表弟,他满身是血,说话也由于过度紧张而结巴:“姐,六五.出.出车祸了,快.去救他!”   



       “什么什么,六五出事了?”阎青兰顿时脸色煞白,揪住表弟一只胳膊就往外跑。阎青兰和丈夫在平遥县城开着一家牛肉加工厂,效益不错。阎青兰在阎家六子女中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3个妹妹1个弟弟,弟弟排行老四,名叫阎子彪,“六五”是他的乳名。阎青兰成家后,由于家境很好,六五得到她的照顾也最多。前不久,35岁的六五和表哥开着一辆“昌河”牌面包车去河南联系生意,想不到回来时在县城外、距家只有四五公里的扩修公路上出了惨祸。阎子彪被送进平遥县医院,大姐阎青梅、三姐阎青芳、四妹阎青香和五妹阎青芬及她们各自的丈夫,也相继气喘吁吁地赶来了。阎子彪头部受伤很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呼吸十分微弱,急救室医生向阎家五姐妹详细介绍了阎子彪的病情,虽没明说,但已分明透出她们最怕看到的结论:六五已经没救了! “不可能,不可能,我不相信前几天还是活蹦乱跳的一个大活人,就这么说没就没了?”身为女警官的三姐阎青芳,失态地大声喊叫,五姐妹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阎子彪自幼体弱多病,又是家中这代人中的唯一男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五姐妹自小就把他视为薄胎瓷器一样珍贵又脆弱的“宝贝小子”。三姐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39元,就拿出36块5毛钱为他买了一件当时最时髦的羽绒服,自己仅余下2块5毛钱;二姐做生意第一次赢利,就为他买了摩托车;五妹嫁到郊区,更是隔三岔五地为他送来时鲜蔬菜或土特产什么的,有时做点纯肉馅的饺子、包子,也会乘车趁热送来。阎子彪对姐姐妹妹也是没的说,他自打跟二姐夫做生意后,每次出差回来,五个姐姐妹妹都准能得到他一份可心的礼物。他这次从河南回来,同样没忘记为他的姐姐妹妹和一大帮外甥外甥女买这买那。

        车祸中,他的命都要丢了,而他准备送给亲人们的礼品都完好无损。这怎不使姐妹们更加睹物伤情啊. 在这个好像天塌下来一样的夜晚,五姐妹通过各种关系,在距惨剧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把全院的领导和心脑方面的专家、医生全召集来了。开颅手术是在第一时间完成的,手术质量也相当不错。但由于阎子彪伤得实在太重,手术之后,院方更加确定了当初的诊断:病人活过来的希望几乎为零。三姐阎青芳在医院的一位好友,甚至不得不直接告诉她说:“情况已是明摆着的了,除非发生奇迹,你.快去准备后事吧。” 到此时,五姐妹的父母还不知道儿子出了事,五姐妹们最后决定:先瞒住爸妈,至于六五,哪怕是他还有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活下来的希望,她们都要紧紧抓住,绝不放弃,该花的钱一定把它花尽,哪怕五家人全部倾家荡产;该走的路一定把它走完,绝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三姐阎青芳想到了自己的高中同学、现为太原《家庭护士》杂志社总编的韩世范。韩总编了解情况后,要她立即把病人送往省城医护条件最好的山西博爱医院急救。为应对病人在路途可能发生的意外,韩总编联系到一位著名脑科专家,一起乘坐救护车直奔平遥县医院。救护车在大运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一个小时后,救护车到达山西博爱医院,阎子彪被立即安排到规格最高的病房。脑压太高,高烧不退,阎子彪许多生理指数几乎为零。

        1月25日下午,阎子彪的脑压终于得到了阶段性控制,却又因刀口感染开裂,呼吸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他距离生理性死亡仅有一线之隔了!好心的朋友们再次劝几位姐妹,既然子彪必死无疑,又何必为此把自己的一切全搭进去。二姐阎青兰第一个表态:“我同意再次手术,就是把我的厂子和全部家产全赔进去,我也绝不后悔!”在病房外的走廊里急得踱来踱去的二姐夫,猛地把已是身心交瘁的妻子揽在自己怀里说:“我也是这个意思。钱没了可以再挣,而兄弟只有一个。只是,我不愿看到你痛苦成这样啊!”

        二次手术过后,阎子彪原本非常微弱的呼吸居然没有停止——他还活着!阎子彪因中枢神经严重受伤,致使舌头生理性后坠,堵住了气管。为防止病人因呼吸阻塞危及生命,医生只得按医学常规把他的气管切开,插入气管以维持病人的正常呼吸。但对身体异常虚弱的病人来说,无疑又多了感染的危险。唯一可以替代手术的方法是,必须一直有人一左一右地扶起病人的头,并随时关注病人舌头的情况。

       二姐阎青兰和三姐阎青芳,首先为弟弟做起了这种特殊护理。因为姿势单一,不能随便动弹,那种累可以想象。突然间,二姐青兰发现青芳嘴唇发紫、满头冒汗。原来,毫无知觉的弟弟不知为何咬住了自己的舌头,青芳情急之中就用自己的手指往开撬。弟弟的舌头避免了被咬断,青芳的手指却被弟弟死死咬住了。众姐妹好不容易撬开子彪的牙齿,塞进一双一次性软木筷子,青芳这才抽出自己已是血淋淋的手指。

      五姐妹血浓于水的殷殷亲情感染了医院的每一个人。脑科的刘主任除了尽最大努力挽救阎子彪的生命,也把阎家五姐妹视为自己的亲人,随时为其提供各种方便。脑科专家权大夫,每天都会主动前来诊查阎子彪的病情。他对阎家姐妹们说:“你们让我看到了人世间最感人的一幕,我打内心里感动,也更为子彪有这样的好姐妹感到幸福与自豪啊!”

     植物人兄弟手摸女人乳房,大脑中竟然出现反应

        手术后护理,可谓精细又艰苦卓绝。阎子彪的性命暂时保住了,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植物人,大小便一点知觉都没有,全靠“自然”排泄。姐妹们一天几次地为其换被褥和擦洗身子,使他全身始终散发着香皂的清香。五妹阎青芬服侍哥哥时间最长,也最善于掌握哥哥各方面的规律,单说排尿,刚开始,哥哥总是尿床,后来五妹意外发现,预计哥哥快到撒尿的时间,只要她用手轻轻摁摁他的小肚子,他就会很“听话”地撒出尿来。自此以后,一到哥哥撒尿的时间,五妹总是毫不犹豫又非常熟练地一手扶着哥哥的下身,一手轻轻地摁他的小肚子。哥哥撒完尿后,她便仔细地为其洗下身和涂抹消炎药膏。五姐妹在山西博爱医院整整服侍了阎子彪3个月。阎子彪虽然长期卧床,却因护理非常精当细腻而没生过一次褥疮。

       阎子彪奇迹般地活下来之后,姐妹们又“贪心”不足了。她们听说长期进高压氧仓有助于植物人恢复记忆,便又一起筹款送阎子彪到省职业病医院做了3个月的氧疗。阎子彪出院回家后,胳膊一直蜷曲着向上举着,肌肉硬得像石头,怎么也帮他伸不直。五姐妹又出高价请了一位按摩专家,每天定时为阎子彪按摩。3个月时间,她们花去了2万多元的按摩费,终使得阎子彪的胳膊放了下来。至此,从2000年1月下旬到同年7月,五姐妹共为阎子彪花去了近10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为二姐阎青兰所出,为此她原本发展势头强劲的厂子几乎倒闭。

        然而就在这时,阎子彪的妻子却因在丈夫身上看不到任何希望,抛下孩子离家出走。五姐妹在惊讶气愤之后,很快也就坦然了:想走的就走吧,只要有我们在,六五就不会受罪。  

        2000年9月,阎子彪的脊背可以挺起来了。姐妹们给他买来轮椅,每天轮流推着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尽管阎子彪对这些无知无觉,眼睛不眨,口水不断,依然是只比死人多一口气的植物人,但他身后的推车人却是满脸的虔诚与期待。她们的信心总是那么的执著与坚定——她们说给别人也说给自己听:都说“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我们就不相信六五没有恢复记忆的那一天!

        转眼间到了2002年春天。一天早上,三姐阎青芳正在为阎子彪穿衣服,忽然发现他两只胳膊抬了起来。“天哪,六五自己会动了——是他自己动的!”阎青芳顿时兴奋得大声喊叫起来。医生告诉她,这是病人的意识有所恢复的可喜迹象。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年,阎子彪的胳膊抬起的幅度越来越大,有时两手甚至可以高过头顶。但姐妹们很快发现,阎子彪的这种进步很快就具有了“破坏”性:他的双手经常乱抓乱挠,有时揪住自己头发,有时揪住自己的嘴巴或耳朵,没命地撕扯。有一次,他抓到了大姐的头发,硬是活活地揪下了一绺。医生的解释是:这是病人内心感到异常烦躁的生理反应,而他既然“会”烦躁,比之他此前的没知觉,无疑又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也就是说,病人的意识还会有所恢复。渐渐地,阎子彪每天“烦躁”的次数由1次增至3次,为防止他抓伤自己,五姐妹轮流“值班”,每天24小时守护。只是,他的眼睛依旧不会眨动,身体的其他地方依旧是一点都不会动。

         2002年夏季的一天中午,坐在轮椅上的阎子彪又是乱抓乱挠,烦躁不已。大姐阎青梅紧紧攥住他的双手,以防他抓伤自己。谁知,稍一放松,弟弟的双手猛地伸进她的领口,握住了她的两个乳房。阎青梅本能地躲避,却因他抓得太紧而没有挣脱。就在她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发现弟弟突然安静了下来,只有按在自己乳房上的两只手微微动着。阎青梅真是又羞又喜。这天下午,当弟弟再次烦躁不安时,她又牵起弟弟的双手放在自己的胸脯上。但这一次,弟弟的安静程度明显不如第一次好。她似乎有所明白,红着脸撩起上衣,把弟弟的手放在自己裸露的乳房上,弟弟果然再次安静下来。她的脸红得发烫,涌出的泪水也热得像在燃烧,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就让我把他当做自己吃奶的儿子来照顾吧!”

        阎青梅把这一发现悄悄告诉给一位医生朋友,要她解释其中道理。朋友在阎青梅的讲述中得知,阎子彪幼时由于体弱多病,跟母亲一个被窝睡到他12岁,每晚手握母亲乳房才有安全感,也才能睡得安稳,于是朋友分析说:人都是吃母亲的乳汁长大的,恋母情结与生俱来,而母亲的乳房,对你弟弟而言,在他的潜意识里,已成为他生命中的无形依赖,并成为他心目中“温暖”与“安全”的象征,他之所以握着你的乳房就安静下来,分明是把你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啊!身为优秀教师的阎青梅,马上有所悟地插话说:“如此说来,这女人的乳房还真成了唤醒我弟弟的星星之火了?”医生点点头,若有所思:“这女人的乳房或许还真成了唤醒你弟弟记忆的一个契机呢!”

        “既然有了‘星星之火’,就一定会有烈火燎原的那一天!”阎青梅当天就把医生的话告诉了阎青兰和阎青芳。两姐妹在短暂的惊愕之后,说:“只要能治好弟弟的病,我们就豁出去了。” 她们三个是阎子彪的姐姐,裸露自己乳房的事,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想不到阎子彪的两个妹妹,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太多的犹豫,而她俩都是只有20多岁的青年女子啊!轮到五妹阎青芬服侍哥哥那天,家里来了许多男宾女客,而哥哥恰巧到了犯“烦躁”的时候。阎青芬深深吸了一口气,红着脸、当着那么多人,就把哥哥的一双手放在了自己全裸的乳房上。客人们惊呆了,但紧接着,他们又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无比感慨地说:都说老嫂比母、老姐比母,想不到当哥哥遭遇不幸时,他的妹妹也像母亲一样啊!

        等哥哥终于安静下来,在众人的议论中响起悠长鼾声的时候,阎青芬终于眼睛红红地哭出声来:“我是把哥哥当成自己的儿子来对待的,为了哥哥恢复记忆,我顾不了那么多啊!”所说的话,和姐姐如出一辙。几位女客人抱着阎青芬,再次泪流满面。

    亲情无敌,五姐妹倾心救弟情撼一方   

        2003年2月初的一个下午,阎子彪手握着三姐阎青芳的乳房,眼睛眨了几下,猛然变得明亮起来。阎青芳对着屋内的爸爸妈妈惊喜地大叫:“你们快来看啊,六五的眼珠子会动了,有神儿了,他正在看我哪!”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个多月,阎子彪眼睛眨动的频率明显加快。有一天,五姐妹正好都在父母家,阎子彪握着一个姐姐的乳房,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眼眶中突然涌出了两道亮晶晶的液体。五妹阎青芬第一个惊叫起来:“妈呀,你们快来看呀,我哥会哭了,会哭了啊!”五姐妹一起望着阎子彪“咯咯”地笑,之后又都一起抱着阎子彪哭成一团。阎子彪既然能哭了,他就一定能重新说话。五姐妹一起制订了教阎子彪认字、说话的具体方案。她们制作了许多小卡片,一个字往往几十遍、几百遍地对着他读。几个月后,阎子彪终于可以认得许多人和许多字了,拿出写有“爸爸”的卡片,他就指指爸爸;而指指正在忙碌的奶奶,他就能在一堆卡片中挑出写有“奶奶”二字的那张。

        有一天,五姐妹拿出写有“姐姐”“妹妹”字样的卡片,要阎子彪指认。这时候,就见用手握着三姐乳房的阎子彪,连续用嘴做了几个吮吸乳汁的动作,嘴唇吃力地嚅动着,嚅动着,终于迸出了一个字:“妈!”姐姐们连忙指指自己,又指指卡片帮他纠正说:“我们是‘姐姐’。”两妹妹也依照姐姐的样子帮他纠正说:“我们是‘妹妹’!”阎子彪点点头,又摇摇头,继续重复那个字:“妈!”说着,眼中的泪水一个劲地往外涌。五姐妹明白了,六五已把她们视为母亲一样的至亲啊!五姐妹抱着阎子彪无语凝咽。爸妈哭了,83岁的老奶奶哭了,闻讯赶来的一大帮邻居,也都忍不住洒下了喜悦与感动的泪水。

        这受伤之后终于说出的第一个字,对阎子彪思维能力的恢复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随后将近半年的时间里,阎子彪不仅学会说一些日常生活用语,还学会了玩扑克和打麻将。到2004年初,连姐妹们打牌时为了试验他的反应故意“耍赖”,每次都被他毫不客气地揪出来。又过了几个月,他甚至不用看麻将,用手就能摸出是什么。每天,他可以自己摇着轮椅在院子里转来转去,说是要早日锻炼好身体,以报答姐妹们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恩德与情义。尤其令姐妹们高兴的是,阎子彪还学会了为家里操心和关心别人。孩子们晚上看完电视忘记关掉,他就自己摇着轮椅帮助关掉,还对孩子说了一些节约用电的话。有时候他夜里睡不着,还会悄悄地来到爸爸妈妈和孩子们的房间,帮他们掖被角,扶枕头,或问他们需不需要喝水。

  



                                           妻轻捏敏感部位 捏醒植物人

                                                                     联合早报(2005-01-28)

  中国媒体报道,四川一名妻子用很另类的方法唤醒昏迷一个月的植物人丈夫,原来她无意中用手碰触丈夫的阴茎、乳头和大腿内侧等敏感部位,发现丈夫的肌肉有反应,以後不断坚持这类碰触,丈夫终於痛醒。

  现代家庭报的报道说,四川省水泥匠杨建民,去年7月在成都打工时不慎从四公尺高处掉下来。经抢救後虽保住性命,但由於脑部伤势太重,变成了植物人。他的妻子殷志容不肯放弃,细心地照顾他,为了唤醒丈夫,每天在丈夫耳边诉说他熟悉的往事,以及讲他们可爱的儿子。

  有一天殷志容给丈夫擦身时,指甲不慎碰到丈夫的乳头,丈夫乳房旁肌肉猛然颤了一下。殷志容起初以为自己看错,随即再用指甲一碰,果然丈夫的肌肉又颤一下。此後她开始尝试抚摸或轻捏丈夫最敏感的阴茎、大腿内侧、乳头、腋窝等部位。

  去年底殷志容又一如往常跟丈夫一边讲往事,一边伸手进丈夫被窝内轻捏他的敏感部位,不料杨建民突然嘴角微动,殷志容用力再捏,不久後她的丈夫奇呻吟喊痛,接着双眼微动,最後竟开口问,「我在哪里?」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469250


  板凳  发表于 2010-9-28 18:46 | 只看该作者
新闻要洁净,上得了餐桌。我们的一些报道……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0:55: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香港街头充斥免费报纸 部分内容等同成人杂志

2011年11月14日09:4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香港免费报之爽报版面。 尹世昌 摄(图片来源:人民网)

  香港教育团体日前再次走上街头,抗议9月份刚创刊的全港第六份免费报《爽报》渲染色情暴力,荼毒少年儿童。7月份以来,又有两份新免费报抢滩香港,香港街头除了排队领报的人,还多了抗议的人群。因为人们发现,天下既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真正“免费”的报纸。
  天气预报配泳装美女
  《爽报》是这波抗议潮的主要对象。这张报纸延续壹集团收费报《苹果日报》的风格,版面充斥衣着单薄的美女图和露骨的性描写。本来,香港不乏成人杂志,但未成年人若欲购买至少得经过报贩核对年龄。如今,学生们却可以在上学路上随手领到免费发送的《爽报》。
  油尖旺区家长教师会联会会长李偲嫣表示,《爽报》新闻版有“天气爽女郎”、体育版有赌波指南、副刊更有色情小说和黑社会漫画等,这些不适合学生及青少年阅读。联会于10月16日午间在旺角收集抵制《爽报》的签名,1小时内就集到数百个签名。从《爽报》创刊至今,该会已收到近千宗家长投诉。
  一名来自广州的游客也留下签名。他说,这几天看过《爽报》,内容确实过分卖弄色情,连天气预报都配泳装美女,有的内容“咸湿”程度等同成人杂志。
  《爽报》创刊1个多月,香港教育团体已发动多次抗议,甚至当街撕毁报纸以警示市民,一些学校和公屋也禁止入驻。但是,抵制能起到多大作用有待观察。
  香港6份免费报纸总发行量已超过300万份,超过了收费报纸之和,光《爽报》一家就达80多万份。而向以营销著称的壹传媒集团,还以向超市贴钱等方法派发《爽报》,壹传媒称,该报将以百万发行量为目标。正如普通人难以拒绝免费又“香艳”的午餐,免费报占领香港的脚步同样难以阻挡。
  报纸免费 社会买单
  香港免费报的整体内容偏向大众化、读图化和娱乐化,本地学者表示忧心,认为这会引发香港报业素质的整体下滑,偏离新闻的原义。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免费报章主要是一些蜻蜓点水的报道,没有实质内容,更无具体分析,“作为一个公民社会,如果公众很依赖免费报章去了解社会实况,这是一个悲剧”。
  另一个冲击来自市场,免费报的大量出现,势必威胁收费报的生存,引发报业割喉战。和一般人想象的相反,免费报虽然贴钱发行,却活得相当滋润,因为免费,所以有发行量,而发行量就是广告的保证。
  香港第一份免费报《都市日报》于2002年创刊,发行量初期达30万份,仅14个月已收支平衡。在2004年,全港报纸约有36亿港元广告收入,《都市日报》占约10%。巨大的利润,是香港免费报纸不断增多的驱动所在。
  从消费者角度看,免费当然是件好事。但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读者终究得付出代价,除了报纸内容不如人意,还有不断倒下的森林。香港某环保团体推算,《爽报》创刊前,已有的5份免费中文报章每周5天用纸量达2187吨,需砍伐3.7万棵树。一个多月来,香港环保团体已多次上街抗议免费报破坏环境。
  “按需分配”的免费报被大量浪费,环保人士称,不少拾荒老人索取免费报章时“排完队再排”,大量索取报纸,报纸未曾被翻阅便变“废报”。环保废料再造业总会副会长刘耀成说,中文免费报已成为香港废纸重要的源头,“免费报章破坏环境,希望大财团将资金拿去发展电子报”。


王平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14/094723461985.shtml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3:15: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纽约时报:报业的“数字信徒”

2011年11月18日14:18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纽约时报》11月14日报道,美国MediaNews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约翰-帕顿(John Paton)公然宣称,报业需要“不再听从于报纸的人。”
  上周,约翰-帕顿与美国媒体新闻集团(MediaNews Group)的高级主管进行会谈。媒体新闻集团是订阅量第二大的报纸集团,也是著名的《丹佛邮报》(The Denver Post)、《底特律新闻报》(The Detroit News)、《盐湖论坛报》(The Salt Lake Tribune),以及加利福尼亚上上下下许多家日报,包括《圣何塞水星报》(The San Jose Mercury News)在内的发行方。
  由于帕顿在新闻纪录报公司(Journal Register)2009年破产之后的成功运营,今年九月,帕顿被MediaNews公司任命为首席执行官。除其它业绩外,在他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的第一年,公司就增加了200%以上的数字收入。
  据帕顿所说,他在MediaNews公司的新雇员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万灵药”,那样的话不仅可以使他们维持生存,更能使公司取得成功。而恰恰相反,帕顿则计划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排除万难继续前行——除了销售与编辑、外包大部分运营操作,重点关注成本方面,可能包括进一步裁员,在印刷销售方面实施激励促进数字销售,同时利用同各团体的关系来提供一些他们报纸的内容。
  帕顿补充说:“当我讲完之后,他们都看起来垂头丧气。他们似乎想诘问:“没有什么秘密武器吗?也没有一个魔法计划可以让我们从印刷成功转为数字运营吗?你现在所讲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啊!”
  除了少数可以,在媒体战略家中,帕顿已经成为一个有几分言出必行的人物。在新闻纪录报公司的文件中,他给每一位记者都发了一部飞利浦照相机,帮助建立一个面向康乃狄克州托灵顿各大团体的新闻咖啡馆;同时不断推动将以前专有新闻编辑软件,转变为自由的网络出版工具。他还筹资建立了一个培养员工创新的实验室,而且其公司已经和许多网络公司形成伙伴关系,一同提供新闻和发布消息。
  从一个小小的实验,到如今已成为整个报纸行业唯一的最大赌注:新闻记录报公司及MediaNews公司现已遍及18个州,印刷及数字产品多达800多种,员工数量超过10000人,总收入高达14亿美元。然而,这一美国订阅量第二大的报纸集团如今正被一个认为“印刷业的灭亡比任何人想像都要快得多”(如果现在还没有完全灭亡的话)的人经营着。
  帕顿对各种困难已有所耳闻,选择如何使报业的数字收入超过印刷收入,就像选择如何使硬币超过美元一样困难。他指出,在过去的五年里,印刷业的收入已经下降了超过一半,或许是时候开始考虑数字收入了。他也公开提出,只有这个行业愿意“不再听从于报纸”,真正的转换和改革才会发生。
  说来也奇怪,这正是他的个性;尽管关于报业需要如何做才能生存,他已经想到了各种不同的结论。这其中包括:最终完全停止发表印刷报纸的想法。他说:“每次我谈论这个,人们都想从窗户跳下去,所以对于我所说的要谨慎一些。”
  圆圆的脸上长满了胡子,显得非常亲切友善;谈论起报纸转变的时候,没有泡沫横飞,也没有手舞足蹈。但是帕顿完全相信,如果报纸想要生存下去,几乎都不得不先“自焚”;最终放弃印刷业务,并转变成为数字新闻业务。
  1977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帕顿只是《多伦多太阳报》(The Toronto Sun)的一名复印助手;之后,在成为城市编辑及最终的助理执行编辑之前,帕顿辗转报道了治安与政治新闻,并且开始从事写作。作为《渥太华太阳报》(The Ottawa Sun)的主编、出版商,以及最终的首席执行官,他成功的推出了《渥太华太阳报》;同时在公司再次上市及出售给加拿大魁北克公司之前,还策划了一种附加属性的融资收购与买入。
  在最初的网络公司泡沫期间,帕顿经营了一个很大的新闻网站Canoe.com。在此期间,他克服了种种新媒体困难,尽一切可能接受教育,然后在投资银行业工作。2003年,他和同事们决定对西班牙媒体进行投资;在纽约购买西班牙语日报《每日新闻报》,同时在美国大城市中收购其它西班牙语报纸,形成美国最大的西班牙语传媒集团impreMedia,并担任首席执行官。
  2009年,新闻纪录报公司的债权人Alden Global Capital找到帕顿,然后宣布破产;之后邀请帕顿加入其董事会。2010年2月,帕顿成为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在新闻纪录报公司取得的成功使帕顿备受瞩目,MediaNews董事会邀请他担任首席执行官,管理更大的MediaNews公司;该公司拥有57家日报,100多家小型报纸;并成立管理公司Digital First在运作合并中共同经营两家企业,尽管这两家公司均仍是独立实体。
  MediaNews集团总经理威廉-迪恩-辛格莱顿(William Dean Singleton)与帕顿相识已有23年,一直以来,他也是产业整合的拥护者。此次,将MediaNews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交给帕顿,任命其为MediaNews董事长。
  Newsonomics博客作者兼OutSell公司出版顾问肯恩-多科特(Ken Doctor)说道,“约翰得到的这些荣誉实至名归,他坦率承认其他出版集团的CEO不会承认的事实;那就是,企业不会太久支持成本结构。但是我们无法真正告诉你,他有多少答案,他的把握如何;因为我们真的不知道经营的结果会是怎样,他会成为那个转变这些企业的人吗?我们还不知道。”
  当被问及这一点,帕顿说他愿意分享一些商业成果。他指出,自九月份以来,就一直只同MediaNews合作;新闻纪录报公司的事情到目前为止,一直令人鼓舞,但却缺乏最后的定夺。
  与全国报业平均收入下降6%以上相比,其去年收入下降2%。更重要的是,数字收入在他接管时为每年600万美元,预计到今年年末将达到3200万美元。
  在帕顿的报业中,新闻的三分之一是由专业新闻记者创作的高价本地内容,还有三分之一将来自读者和团体的投入;而另外三分之一将是综合而来。他说:“一半的编辑都把时间花在整理页面上,例如国家版面和健康版面的内容,这些都毫无意义,通常也没有什么优质的内容。”
  前《华盛顿邮报》数字编辑负责人,现任Digital First主编吉姆-布雷迪(Jim Brady)说:“我从事数字工作已有16年,其中一个挫折便是新闻机构并不十分重视数字新闻。实际是,约翰是一位记者,洞悉新闻文化,这意味着他是一个带领这种转变的合适人选。”
  帕顿已经看到了转换的逻辑结尾:淘汰掉一些印刷工具,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他说:“可能会有许多日报无法维持,遭受淘汰;有些可能会是周刊,或者总有一天他们不再出版报纸。”
  新媒体顾问、报纸生存状况调查网站Reflections of a Newsosaur博主,以及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兼职教授阿兰-穆特(Alan D. Mutter)指出,MediaNews的下属机构《底特律新闻报》在2009年已经将送货到家服务减少为一周三天。穆特说:“在一周的某几天,美国各地的出版商已经淘汰了印刷出版物,而且削减了送货上门服务。考虑到该行业的发展趋势,MediaNews及新闻纪录报公司或许同样这么做,这也并非不可思议。”
  帕顿的报纸大多属于对冲基金及投资银行所有,这些机构可不是因耐心而闻名的;一部分原因是,数字收入的百分比上涨如此之快,以至于相比起来,印刷收入急剧下降。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福音传道者”,但是,他说自己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刷业要花更多的钱,而其本身价值并不值得花这么多。如果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你没有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使其转变方向,那将会把你丢在哪里呢?”
(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18/141823487863.shtml

18#
发表于 2011-11-25 12:59: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法国《论坛报》因融资失败宣布挂牌出售

2011-11-25 10:44:48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有1人参与

国际在线专稿:据路透社11月24日报道,法国知名经济大报《论坛报》(La Tribune)于当地时间24日宣布,因为融资失败,而且也找不到合适的买家,《论坛报》从即日起将被挂牌出售,并有意在年底前寻求破产保护。

报道称,近年来,《论坛报》一直与法国另一大商业媒体《回声报》(Les Echos)竞争,但一直处在下峰,《论坛报》债权人已从今年1月开始向法院寻求保护。

《论坛报》在声明中称:“自去年夏天开始,该报的融资情况就在加速恶化,管理层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做出这个痛苦的选择。”

据悉,2012年1月起,巴黎商业法庭将考虑任何针对该报的报价,一旦买家确定,《论坛报》将会继续出版。

http://news.163.com/11/1125/10/7JMUTE0M00014JB5.html
19#
发表于 2011-11-25 22:35: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真老顽童:你去借一个试试,就知道了//@章静怡: 这本书现已买不到了……刚特意查了下上海图书馆的参考外借资料,如需要,此书应该还可以借到。2004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真老顽童:要了解储安平,最好看章诒和先生的《往事并不如烟》。但是,此书…… //@闲情偶记:
◆◆@凤凰网新闻[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光明日报历任总编辑 http://t.cn/SyBRmd


转发(47)|评论(14)今天 14:29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1) 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20#
发表于 2011-11-27 19:39: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报纸跟风
@传媒老王[url=http://weibo.com/verify][/url]:【今日有报大家评】你对今天国内许多都市报头版都不约而同把一个叫金马的电影奖项消息大肆渲染如何看?


转发(12)|评论(13)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