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视概论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23-8-21 21:11: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多家影视公司接连发布声明!
近期,柠萌影视、华策影视、追光动画、坏猴子影业、阿里影业、耀莱影视接连发布声明。
CMNC—主编温静进行了梳理汇总:
· 电视剧《小欢喜2》将开拍?柠萌影视发声明辟谣
7月7日,网曝电视剧《小欢喜2》开通官方账号并将于近日开拍。
对此,电视剧《小欢喜》的出品公司柠萌影视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辟谣:“近日,我司关注到有不明主体以‘电视剧小欢喜2’名义在抖音上注册电视剧《小欢喜2》抖音账号(抖音号:dsjxhx),并引发广大网友讨论。我司现澄清并严正声明:我司从未自行或授权任何第三方注册‘电视剧小欢喜2’相关名义的账号,上述账号亦非小欢喜系列剧官方账号。请广大网友切勿轻信上述账号所发布的任何视频、信息或商务合作机会,谨防上当受骗。”
· 华策影视发布声明

7月28日,华策影视发布声明,称近期有相关组织或个人冒用公司名义在网络发布兼职信息,收取费用实施诈骗行为。
声明指出,该行为已严重侵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合法权益,也严重侵犯了网友的合法利益。为保护公司及网友合法权益,公司现郑重声明如下:
1.我司从未委托或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发布网络兼职或开展有偿兼职活动,一切以我司名义开展的上述行为均与我司无关。特别提醒广大网友提高警惕,发现类似情况及时报警,以免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我公司对此事件高度重视,敦促上述相关组织和个人立即停止一切侵害我公司及网友的违法行为。对于上述诈骗行为,我司将积极采取措施,全力配合公安机关依法追究相关组织或个人的法律责任。
· 追光动画发布致歉声明
8月16日,追光动画发布致歉声明。
声明称,经网友提醒,电影《长安三万里》艺术设定集中未经授权使用@EXCA_包小汪不开班 的个人作品《伎乐天》,经核实,该素材的确为未经其原创设计者授权使用。 在此,追光动画为该艺术设定集相关编辑和校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表示歉意,郑重向前述素材的原创设计者致以最诚挚的道歉! 为了尽可能降低此次失误给原创设计者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确认具体情况后,已第一时间联系设计者本人,针对此未授权作品及设定集的处理,已与原作者沟通达成协议:原创设计者作品《伎乐天》有偿授权给电影《长安三万里》项目及周边使用;《伎乐天》完整版权仍属于原作者所有。 声明称,追光动画一直以来都非常尊重创意及创意工作者,感谢本次事件中原创设计者的理解和对追光动画的支持,也非常感谢所有原创者和提出批评、指正的网友。追光动画今后会以更严格的工作流程要求、以更严谨的态度监督每部来之不易的作品及其一切相关衍生品。追光动画与观众一样,始终抱有对佳作的向往和追求,再次感谢大家的监督和关注。
· 被指侵权,坏猴子影业发布严正声明
8月17日,宁波空谷幽水影业在微博发布声明称,电影《孤注一掷》涉嫌侵犯自己公司原创系列电影《捕鱼行动》的版权,已向国家电影局举报并提起诉讼。 8月18日,坏猴子影业官方微博发布严正声明称该指控不实,表示电影《孤注一掷》的剧本为原创,完整知识产权归属坏猴子影业: 一、《孤注一掷》剧本是由导演/编剧申奥、编剧张艺凡、许澡洋合力,取材众多真实事件原创完成的,剧本的完整知识产权归属坏猴子(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享有。 二、《孤注一掷》投资方之一阿里影业与空谷幽水公司的项目合作和争议和本片无关,将由阿里影业负责处理解决。 三、针对空谷幽水公司和公衡律所发布的不实言论,我司已经进行取证,并在证据搜集完备后着手提起名誉侵权诉讼。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请相关方立即删除不实言论,并发表道歉声明,否则我司将代表影片出品方采取一切法律措施维护合法权益。
· 阿里影业发声明否认《孤注一掷》侵权,并喊话宁波空谷幽水影业:“法庭见”

8月18日,针对电影《孤注一掷》被指侵权一事,阿里影业也发声明回应,否认《孤注一掷》侵权,并喊话宁波空谷幽水影业:“法庭见”。 声明表示:宁波空谷幽水影业有限公司在声明中所述严重不符合事实,且宁波空谷幽水影业有限公司与我司在其他项目上的合作与电影《孤注一掷》无关。鉴于宁波空谷幽水影业有限公司已经严重损害了电影《孤注一掷》及我司的名誉权及相关权益,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我司会整理相关证据,积极应诉并且反诉。
· 耀莱影视发布声明

8月2日,耀莱影视发布声明指出: 近日,网络上出现有个人/公司冒用我司及“耀莱影视”名义、利用虚拟网址擅自发布诸如虚假购买电影票、“工作人员”登录微信兑付账户积分等信息,并以此进行非法诈骗行为的情况。在此,我司声明如下:我司从未亦无计划通过此类网站进行售票、兑付积分等活动,任何企业、个人不得冒用我司名义擅自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该等违法行为概与我司无关,前述行为一经查出,我司有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我司亦在此提醒广大网友提高警惕,谨防网络诈骗!
来源:主编温静
编辑:程博

112#
发表于 2023-8-31 23:14: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郑程程

113#
发表于 2023-9-27 20:06: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电视剧无法上线,郑爽被判赔偿投资方6000万

原标题:电视剧无法上线,郑爽被判赔偿投资方6000万

在因“代孕弃养”、偷逃税被“封杀”后,演员郑爽还被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今天(26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获知了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郑爽被判退还服务费3050万元及利息,并赔偿6000万元。

2016年1月13日,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甲方,与乙方上海郑爽影视文化工作室签订《策划服务合同书》,约定甲方委托乙方为甲方制作电视剧提供相关策划服务,包括项目落地执行、内容与品牌策划、艺人挑选、项目营销策划等。策划服务期限自2016年2月15日至2016年5月10日中的70个实际有效工作日。甲方分期支付乙方策划服务费总计3050万元。合同履行中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条款的,均应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有关双方合作具体细节,双方将另行签订补充合同予以详细约定。

另外,上海郑爽影视文化工作室系个人独资企业,成立于2013年12月2日,投资人为郑爽。2017年11月23日,上海郑爽影视文化工作室经核准注销。

2016年1月13日,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郑爽影视文化工作室签订《<策划服务合同书>之补充合同》。甲方邀请乙方艺人郑爽参与涉案影视剧的拍摄,出演本剧第一号女主角;拍摄工作自2016年2月15日起至2016年5月10日中间的70个实际有效工作日;如根据任何适用法律,本剧及演员服务为聘用工作关系的事实不足以确保甲方对本剧拥有的完全权益,在保证乙方及乙方艺人权利的前提下,乙方及乙方艺人根据有关适用法律赋予甲方最大保障和最长年限,以确保甲方在任何地区、任何司法管辖权下享有本剧完整及不受限制的知识产权、使用权和经济收益权;本合同签订后如因乙方艺人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或因劣迹,从而遭受国家新闻出版局或广电总局封杀影响本剧至拍摄和上映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乙方应退还甲方已支付的酬金并赔偿甲方遭受的截止当时而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

2016年1月18日至2016年4月25日期间,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分多笔向上海郑爽影视文化工作室支付合计3050万元,付款用途均注明涉案影视剧服务费。

2015年12月28日,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又与深圳某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订《影视节目独占授权合同书》,授权该公司使用涉案电视剧的独占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期限五年,约定有授权费金额;合同签订后,如授权内容主要创作人员实施违法或违反公序良俗行为导致授权内容无法按约定期限在互联网传播,深圳某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还已支付款项并赔偿损失。2016年2月,深圳某公司分两笔支付了2520万元。

2016年2月5日,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与某广播电视台签订《电视剧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书》,许可某广播电视台使用涉案电视连续剧及其著作权,某广播电视台下属公司成为该剧投资方之一,投资比例5%,许可使用费合计7700万元;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违约除应返还全部许可使用费外还应支付约定许可使用费总额100%的违约金。

杭州某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受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于2021年3月15日作出《专项审计报告》,载明涉案电视剧项目已收到五家投资方相关投资,截至2020年12月,所发生费用均已签订合同协议并已实际支付,在已支出的项目费用中,演员劳务费占比达三分之二。

然而,涉案电视剧已制作拍摄完毕,尚未申请发行许可时,郑爽却已被“封杀”。

2020年7月后,郑爽代孕及抚养争议被媒体曝光,郑爽“代孕弃养”数次进入微博热搜版前列排名,引发社会舆论强烈谴责。2021年8月,上海市税务局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追缴郑爽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合计2.99亿元。郑爽未提出异议,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议或起诉,并已在规定期限内缴清全部税款和滞纳金。

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认为,郑爽作为知名公众人物,其劣迹行为已造成极其广泛且恶劣的社会影响,依据广电总局相关通知,郑爽作为主创人员出演的电视剧已经无法上映。上海郑爽影视文化工作室系个人独资企业并于2017年注销,其存续期间的债务应由投资人郑爽承担。因此诉至松江法院,要求确认《策划服务合同书》及《策划服务合同书之补充合同》解除;被告郑爽退还服务费3050万元及利息,并赔偿经济损失6000万元。

郑爽辩称,合同已经因履行完毕及上海郑爽影视文化工作室注销而权利义务终止,涉案的电视剧制作完成后未能上映亦非自己原因造成,且自己并非“劣迹失德艺人”,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无权依据“媒体审判”所形成的错误事实主张郑爽的违约责任,故不同意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松江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认可其在境外代孕的事实,无论其是否违法,均系规避我国监管,不符合被告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道德要求,无论其是否存在“弃养”事实,均已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已构成劣迹,而被告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已由税务部门作出认定、处罚。根据广电总局相关文件通知,因被告劣迹、违法行为,其作为主演的电视剧实际无法上映、传播,客观上被告已被“封杀”,也应被“封杀”,原告因此按约主张行使合同解除权合理合法。合同解除后,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参照影视作品制作成本认定实际发生损失,并结合与电视台、视频网站等已签订的著作权许可合同标的认定可得利益损失。由于上海郑爽影视文化工作室注销,相应合同义务由其投资人即郑爽承担。

据此,松江法院于2021年12月16日作出一审判决:确认《策划服务合同书》及《<策划服务合同书>之补充合同》于2021年2月24日解除;郑爽返还海宁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服务费3050万元并赔偿经济损失6000万元。一审判决后,郑爽提起上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今年7月18日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目前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来源:观察者网
链接:https://www.sohu.com/a/723818980 ... 6153991J73ekNf_1090
编辑:秦克峰
114#
发表于 2023-10-2 22:15:03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新生意,8天赚1亿?


当下,小程序剧突然成了香饽饽,被形形色色的人簇拥。

“求小程序剧”,不少人在行业群里不断发贴寻剧本。这种热闹也扩散到了圈外,各大社交平台上,很多人表示,“自己是个人投资者,想投资一部小程序剧,求有经验的人带。”

什么是小程序剧?

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小程序(多为微信端,抖音、快手等平台也有)里播出的短剧,但体量比大众熟知的、单集在20分钟左右的微短剧更短,它一集时长为1-2分钟,一部剧100集左右。

这也意味着小程序剧比微短剧的制作成本更低,甚至有人表示,找熟人或学生演、拿手机拍、自己剪辑,几万块就能搞定一部小程序剧。

近期小程序剧出现了不少“暴富神话”,甚至被贴上了“2023年最盈利赛道”的标签。

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数据来看,小程序剧确实疯狂。《无双》八天投放消耗破1亿、《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24小时充值破1200万、《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破2000万……消耗过亿虽然指投流金额超1亿元,但现在平台都是按照ROI进行投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户充值过亿。

“只赚不赔”“投资几十万躺赚一个亿”“利润超百万”等消息也不断流传开来。作为制作方的年年表示,他们每个月大概能拍四部小程序剧,投资在20万元-25万元一部不等。“目前每部都做到了小赚,碰到爆款剧还可以分账。”

新物种、低门槛、好赚钱,这三点便足以让不少人心动。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小程序剧很热闹,它和微短剧、长剧的用户画像很不一样,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年龄在3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一反剧集市场“女性为王”的特征。

不过,「定焦」和多位从业者交流后发现,那些已经深入其中的人,此刻面对小程序剧,已经分成了两大阵营。有人觉得这个市场前途光明,加入就有机会赚钱,但也有从业者向「定焦」表示,“小程序剧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风险比长剧还大,想不赔钱也很难。”

“它就像刮刮乐,试图花十几块刮出几百块,运气好能回本,运气不好就打水漂,更不能指望它发财。”拍过小程序剧的张二毛表示。


中老年人“助力”,小程序剧突然火了

“男主怎么突然从软饭男,变成了富甲一方的殿主?”最近,贝贝在刷短视频时,偶然间刷到一条短剧片段,她被这又土又上头的剧情吸引,于是顺着提示,从短视频平台转移到了小程序端观看。

“别看这小破剧一集只有一两分钟,但每集结尾都有小反转。”就这样,贝贝没有忍住,为一部小程序剧掏了钱。

作为一名90后,同时还是一线城市的打工人,贝贝只为这一部小程序剧花了钱,她觉得自己还算克制,但不少年长的叔叔阿姨,已经上头了。

一位网友表示,自己翻看老爸的账单发现,经常有39.9元、29.9元这种金额的支出。仔细查看,原来是给小程序剧付的费。她算了算,老爸每个月都能花掉几百元。一位父亲坦言,自己很喜欢这种剧,已经花了四五千块钱。

小程序剧不是今年出现的新物种。最初它是网文推广的一种形式(将小说中一些精彩片段做成视频,吸引用户观看),后来越来越多人发现,这类视频有受众,能单独赚钱,便有了小程序剧。张二毛表示,“在2019年-2020年,小程序剧便很好赚钱。”

今年,由西安丰行承制的战神男频剧《无双》,收获了不错的流量,更多人也知道了这一“以小博大”的内容类型。

现在的小程序剧有多热?

业内曾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7月,小程序剧市场规模增长179%,规模超40亿。

如今这一市场也有了“头部玩家”,比如九州、容量、点众等平台,它们的小程序上每月最多能上线60多部作品,还有一批小程序剧内容承制方,如西安丰行、杭州原上暮光,也在短剧江湖上小有名气。

综合多位业内人士的观点,小程序剧这么火,主要是两方在助力。

一方面是用户。和常见的剧集比起来,这类内容“更爽”,这也让它的受众很不一样,下沉、男性居多、年龄偏大。

有机构分析,在小程序剧付费用户中,30岁以上的用户占到了九成,且集中在30岁-40岁,男性与女性用户的占比为7:3。

这从目前流行的小程序剧题材也能看出,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题材是:赘婿类、战神类、总裁类。其中逆袭、穿越、一雪前耻又是非常受欢迎的元素。

张二毛甚至打趣道,“小程序剧服务的是三保人员,保安、保洁、保姆。”

另一方面是供给端的火热。圈内圈外的人纷至沓来,如今各大片场挤满了拍小程序剧的人。

今年3月,张二毛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小程序剧项目,在横店拍摄时,他就遇到了很多“同行”。“当天所在地开机的小程序剧剧组,就有十多个。”他估算,一周至少有四五十部小程序剧开机。几位制作方也表示,目前手里不止一个项目在进行。

他们其中有传统影视剧出身的团队,也有半路出家的人,为了给公司找更多出路,选择了这一内容类型。

吸引他们的点是,与常规的微短剧相比,小程序剧的周期更短、回款更快。年年告诉「定焦」,目前一部小程序剧拍摄、剪辑都可以压缩在一周时间内,他们一个20多人的团队,一个月可以产出四部。

小程序剧“暴富神话”:
有人躺赚,有人陪跑

小程序剧屡次流传出“暴富神话”,让很多人被它简单暴利的商业模式吸引。

在用户端,观众被短视频平台上的爽感视频吸引,然后跳转到小程序进行观看,虽然前几集免费,但后面大量集数都需要花钱解锁。这时平台会给出两种付费方式,一种让消费者购买不同价位虚拟货币充值,比如39元、59元、199元等,一种是直接花356元购买平台年卡,一次性解锁全部内容。

吸引用户充值是小程序剧的最终目的,目前它也主要靠这一手段盈利。

年年表示,“用户付费是小程序剧的主要商业模式,但也有少部分来源于广告收益,比如有广告主看好某个剧时会有植入,甚至有的直接投资拍摄。”

不难看出,只要用户想看大结局,无论哪种形式,不掏个上百元是办不到的。粗略计算,小程序剧单集价格高达几毛到一元不等。

「定焦」观察几大小程序平台的片库,无论是上线作品数量还是体量,都远不及长视频平台,但两者的年会员费很接近,可见小程序平台的高收益。

我们再来拆解一下小程序剧的成本。

由于小程序剧多为平台牵头,少部分为影视公司自己全揽,所以大致链路为,小程序平台/影视公司(如九州、掌阅等)出剧本——找承制方(影视公司、MCN)拍摄制作——小程序平台投流(一般会在抖音、快手、百度、腾讯等多个渠道投放信息流广告)——用户到小程序端付费观看。

平台投资一部小程序剧的成本主要分为三块:剧本、拍摄制作、投流。其中前两项成本可控,相对也花费不多。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小程序剧的剧本大概一到两万,“套路就在那,与其说大家在找剧本找编剧,不如说是找写手,剧本洗来洗去,价格也会比较便宜。”

至于拍摄制作,平台通常会找外部团队,成本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由于拍摄题材和制作方的要求不同,小程序剧的演员、场景、设备等方面花费会有区别。年年表示,演员片酬是他们的大头费用,能占到总成本的35%。而张二毛的项目由于是民国题材,他们把钱主要花在了场景上。

不过这些差异总体金额不会太大,投流才是决定小程序剧投入成本高低最关键的点。也曾有业内人士透露,首次投流花的钱便能超过制作成本。

与其他内容玩法不同,小程序剧很重视投流,这大多由平台方操作,而且会实时调整。

一位业内人士举例,一般平台会先有一个大概模型,花少量的5万、10万投放广告,如果刚好把用户给跑出来了,就继续追加,投个几十万到几百万进去都是有可能的。“投流成本就是看剧的ROI,回收高就投放多。”大星也表示。

而用户在小程序上充的真金白银,除了要分给像微信这样的平台一些手续费外,基本都是小程序平台自己收入囊中。

据了解,设计一个小程序并不复杂,所以市面上大多数制作方都有自己的小程序,甚至不止一个。

可以总结一下,小程序平台自己投资、自己播出、自己收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并在整个链条中,掌握着最高话语权。

目前这个市场上的头部玩家,基本上都是这类有流量端口,有成熟的投流团队的平台。九州平台负责人近期公开表示,自家现有2000+部小程序剧,每月新剧60+部,平台用户数亿,日活2000w+,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用户超4000万。

相比之下,同在这一链条上的制作方就没有那么暴利了。

年年表示,目前制作方与平台合作方式大致分为纯分账(平台只出剧本,承制方全资拍摄,然后与平台分成)、对投(平台和承制方各出一半制作费)、保底(平台出剧本并给予承制方大头制作费)三种。

接近平台的业内人士大星告诉「定焦」,平台给的保底金额主要取决于剧本身的质量,而他们也很看团队,如果是首次合作,一般会要求团队出全部制作费,但若团队有过爆款剧,平台可以出一部分制作费。


野蛮生长的小程序剧能火多久?

如今的小程序剧正在野蛮生长,想要入局的还大有人在,但也有人发现,它的风险也开始显露,甚至不少人发出“小程序剧是坑”的声音。

一方面是用户,除了主动付费的消费者,还有一些用户表示,“自己像被小程序平台骗了。”

有网友察觉到,父母很多时候是无意识付费,“爸妈没有输过密码,但玩不明白,点进去被平台扣款,或者是点广告时,钱就被划走了。”

深入其中的制作方也感受到了不对劲的气息。他们发现,有些人在打着小程序剧的幌子行骗。

“我们有部剧投了20万赚了四五百万,马上筹备下一部,现向全社会公开招商,一股2万。”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这样募资的帖子不少,他们还会亮出与几方签订的合同,和每天忙碌的进组照。张二毛看到这种帖子就会点投诉,他觉得这是很明显的“割韭菜”。

“如果一部20万成本的剧一下赚到了四五百万,那为什么还要招2万块钱的商呢?”最近小程序剧火起来以后,张二毛经常能看到类似的帖子,“套路都差不多,身边有不少人受骗。”

“诈骗”只是表象,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小程序剧在野蛮生长,乱象是行业很突出的一面。它一边创造着暴富神话,一边在“低门槛和不规范”的困境里挣扎。

首先是数据不透明,让小程序剧漂亮的战绩被质疑,制作方也对分账金额表示疑虑。
“分账剧走的是平台流量扶持,小程序完全靠信息流和用户充值,甚至平台之前连投流信息都对制作方保密。”张二毛说,“数据不真实的声音也在行业里流传。”

不少制作方也表示,“小程序剧的分账金额由平台决定,给制作方多少钱就是多少,没有数据或者第三方做背书。”

对于很多小程序剧一夜暴富的信息,很多人也持怀疑态度。特别是那些已经尝试了的从业者,“这行真的没那么好赚钱。”

张二毛接到的平台方定制的头部项目,成片也得到了对方认可,但平台表示,不能保证片赚钱,最多只能保片方收回40%的成本。也就意味着,这部剧60%的钱很有可能打水漂。

他估算,市场上70%的小程序剧都是赔本状态,20%能保本,只有10%能赚钱。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小程序剧虽然热闹,但能赚到钱的是极少数。

“不存在每部剧一定赚钱的情况”,不止一位从业者表示,所以他们倾向以数量博爆款,如果某部剧爆了,公司可能收回所有成本,甚至还能赚钱。“但这样下来,成本也不低,现在入局的人越来越多,40万-50万都只能算是中等成本。”张二毛甚至觉得,小程序剧已经走到了尾声。

此外,小程序剧的不规范还让它面临着很高的监管风险。

目前小程序剧基本处于无版权状态,一个类型火了,很多同类剧本跟过来,同质化十分严重,一位曾创作长剧的编剧表示。

此前有关部门曾针对色情低俗、血腥暴力、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开展专项整治,且要求将“小程序”在内的各网络微短剧依法依规纳入管理。

据了解,现在作为小程序的平台需要备案,而剧集一般都是平台自审,这也是很多制作方愿意将这类作品放到小程序而非视频号上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定焦」,除了视频号不能收费是一大关键点外,相比小程序,视频号的审核更加正规。

此刻,虽然小程序剧很火,但至于能火多久,大家都不确定。不止一位入局者表示,自己并没有多看好这一行业,只不过觉得它现在能赚快钱。未来如果监管越来越严,小程序剧会很快冷静下来,停止野蛮生长。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o7tzik-1jjtp_a5XsDN6A
编辑:程博

115#
发表于 2023-10-2 22:23:02 | 只看该作者
微短剧的新探索:《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何火爆出圈?




近日,一部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夏天妹妹自制的三集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短剧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偶遇一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媒体人,在其帮助下顺利归国的故事。

短剧自830日开始上线后,迅速火遍全网,取得了播放量3.5亿、2400万点赞的成绩,央视网、新华日报等官媒也纷纷点赞。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成功不仅唤醒了国人对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关注,也为微短剧突破套路化,避免同质化,追求精品化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作者 | 张浩然

《逃出大英博物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的创作契机要追溯到2023年初,当时大英博物馆被盗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

网友发布的一则留言,引起了短剧达人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的关注,留言中,网友希望“拍一部动画片,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让各个文物拟人化,然后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

之后煎饼和夏天两个便以此为灵感,酝酿了一个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剧本,为此,他们不惜停更三个月,查阅大量资料,并远赴英国进行拍摄。

827日,他们一同发布了《逃出大英博物馆》的预告片,由夏天妹妹饰演在大英博物馆中化成人形而后逃出的玉壶精,由煎饼饰演一位中国记者,在英国碰巧撞上了奇异的“同乡”。

一开始并不相信玉壶精的记者,随着剧情的发展,渐渐开始相信,缠着自己说要回国的女孩真的是大英博物馆中所藏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而传言被盗的玉壶居然是自己逃出来的,随后两人一起展开了故事。


视频的结尾一反常态,并没有如大家所设想的,小玉壶成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相反,小玉壶选择回到大英博物馆,陪伴大洋彼岸的家人,等待回家的时刻。坚信终有一天可以“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结尾主题的升华再次唤醒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情感,彰显着小短剧的大情怀。


《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何成功?

《逃出大英博物馆》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该系列短视频通过拟人化塑造的情节吸引了观众的兴趣。故事讲述了一只玉茶壶变成人形并希望回到中国的故事,并且融合了历史与当下的主题,触动了中国观众的集体记忆,使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

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是指一群人集体的共同的记忆,概念最初由法国社会学家霍布瓦克在1925年首次完整地提出,以跟个人记忆区分开。如同个人在情境中能够有个体的回忆,一群人被赋予共同回忆。文物流亡海外激起的,正是中国人口耳相传的关于战火、流离、屈辱与新生的集体记忆,以及牢记历史的屈辱、望洋兴叹的无奈、刻骨铭心的悲愤……

我们当今身处的新媒体时代,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安德鲁·霍斯金斯(Andrew Hoskins)教授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连接性转向”(connective turn)的时代。按一下键盘,人们可以穿越,可以把过去唤到当下,从而使当下和过去有了一种面对面的“即时感”。

观众在观看剧集之时,会为迷路的玉壶、被切割到支离破碎的国宝文物而感到痛心,从而体会到这一种“即时感”,并在社交媒体渠道展开讨论和自发传播。同时,该短剧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发布和宣传也引起了大量用户的注意,通过点赞、评论和分享等方式参与到讨论和传播中,进一步推动了剧集的成功。甚至带动了不少网红也加入“文物拟人仿妆”大军。

其次,《逃出大英博物馆》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内容精良的制作,剧中很多小细节让人动容。

在拍摄之前,两位博主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不但对于文物的历史做了大量的背调,并与各省的文物局交流探讨,远赴英国当地现场取景,还观察了大英博物馆对于中国文物的收藏方式,筹备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然而,在这部短剧中出逃的玉壶并非是流失的文物,而是由苏州玉雕大师俞挺制作,后来被大英博物馆收录的藏品,其温暖细腻的外观和色泽成为历史文物中的瑰宝,吸引着每一位游客驻足观看。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小玉壶’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剧中男主角为何名字叫张永安?

这是因为,大英博物馆里有件文物是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刻在瓷枕上的“家国永安”四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

而这些细节也是《逃出大英博物馆》真正倍获好评的核心原因。

最后,合适的话题节点也至关重要。虽然家国情怀是一个有流量的话题,但流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事热点,如果时间点不合适,也很难出圈。

8月初以来,大英博物馆再传失窃丑闻,多件馆藏被曝出现“失踪、被盗或损坏”等问题,丢失的文物数量大约为2000件。大量珍贵文物下落不明,世界为之哗然。与此同时,大英博物馆被多个国家要求归还本国文物。在中国,“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登上社交媒体热搜,《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上线正逢其时,完全是国人强烈期盼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心情外化。就像有网友评论的“没人能心情平静地走出大英博物馆”那样,也没有人在看完《逃出大英博物馆》后内心毫无波澜。

尽管据称两位创作者本就打算在8月底上传视频,三个月的拍摄也无法提前预测文物失窃案,但不得不说这一热点话题对这部短剧的传播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微短剧的新探索:用微短剧助力传播中华文化

目前的视听领域呈现“碎片化”消费趋势,而微短剧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络视听的一种新的形态。不少业内人士将网络微短剧看作短视频平台从用户红利阶段过渡到生态深耕阶段的“新风口”。

微短剧,也被称为“泡面剧”“火锅剧”,广电总局将其规定为:单集时长不足10分钟;具有影视剧节目形态特点和剧情、表演等元素;有相对明确的主题,用较专业的手法摄制的系列网络原创视听节目等。

近年来,微短剧发展迅猛,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2022年获得上线备案号重点网络电影426部、网络剧251部、网络动画片330部、网络纪录片8部、网络微短剧336部。微短剧不但成为统计类别之一,其数量还超过了网剧、网络动画片、纪录片等。

随着微短剧的野蛮生长,微短剧的内容生态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内容同质化,充斥着套路感强、模式化的剧情等,都是一直被诟病的问题。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微短剧中出现了“擦边球”的内容——在封面、拍摄手法上极具性暗示,对暴力画面并不避讳,传递“以暴制暴”思维、呈现校园霸凌等。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为微短剧下一阶段的发展找寻新方向,成为从业者面临的新问题。

而《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现对于微短剧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审美疲劳的微短剧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短剧也有大情怀,《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立意确实有独到之处。在故事的结尾,这盏化为人形出逃的玉壶,终于走上“瑰葭(归家)路”,为琴师陶俑伯伯、唐大马、佛祖爷爷等带去海外“朋友”的信笺,并以自述的方式讲述着数万个在海外有家难回的文物的思乡之情,一字一句都诉说着中华儿女的新生和泱泱华夏数千年的故事:“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应自强不息”“着身躯承受得住偷盗者的歉意,却载不动故人留恋的目光”“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


可以预见的未来,微短剧将不再单纯是一种娱乐工具,自媒体创作者们可以向《逃出大英博物馆》一样要放下噱头,以戏剧化、故事化的方式传播中国声音,并且去积极主动地贴近历史与现实,塑造可爱、可信、可敬的普通人形象,去尝试创作紧扣关注家国热点、立意深刻的作品,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如中华文化传承、国家形象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1.NewMediaLab,《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短视频塑造下的中华文化传播|案例精选,https://mp.weixin.qq.com/s/-m-1IR0qCUEliM5i8yULxw
2.流媒体网,2023年微短剧加速冲进主流视野,https://mp.weixin.qq.com/s/uIhDT28W1jL3yMBBH20PgQ
3.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来源:腾讯媒体研究院
编辑:程博


116#
发表于 2023-12-21 23:23: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从《新闻女王》到董宇辉、孟羽童,聊聊办公室政治
讲职场权斗、办公室政治的《新闻女王》刚播毕,董宇辉小作文事件、董明珠怒斥孟羽童事件,轮番霸榜热搜。没多久,“董宇辉 现实版新闻女王”、“董宇辉 孟羽童”也成了热搜词条。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办公室的地方就有办公室政治。人类进化这么多年,可有些东西是真·亘古不变啊~
也就难怪,披着新闻业的外衣讲职场权斗的《新闻女王》会火爆出圈(虽然评分已从最高时的8.2回落至7.9)。
比起来,电视剧会高度戏剧化、冲突对话过于直白、人物性格面目过于标签化,而真实世界里的办公室政治,更多是暗流涌动下的权力博弈,多了许多婉转迂回——毕竟,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大面儿上总要过得去的。
董宇辉、东方甄选CEO孙东旭、俞敏洪的轮番道歉回应,都是范本。
董宇辉、东方甄选CEO孙东旭、俞敏洪都道歉回应了
当然,碰上董姐这种性格莽直火爆的,言辞也可以极富火药味,“行尸走肉”这样的狠词也是甩得出的——那剑拔弩张的态度,被观众总结成了热搜上的“怒斥”。

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上“怒斥”孟羽童借格方平台打造个人IP,无非就是现在可以赚点钱,但“只想着赚钱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差别”
私以为,董姐骨子里应该是个极其厌恶办公室政治的人,所以,她不可能像《新闻女王》里长于也乐于玩弄制衡权术的方太一样,热爱比喻修辞法,热衷在麻将桌上搅弄风云。
董明珠孟羽童两人之争,严格说来不能算狭义上的办公室政治,是两种价值观之争,是老板炒掉了一个自己看不惯看不上的年轻员工。
但是,董姐之所以此番发言翻车,为自己招徕了大面积批评,却也恰恰是因为她不善于搞办公室政治。此处,“办公室政治”是中性词,近似“企业管理”。
她太耿直,她秉持的价值观是她自己由衷相信的,但是却没有看到时代变迁,人心变幻。奋斗和奉献就能获得成功、垂青的叙事,已经不再有当下的说服力。

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上发言在网上引发热议
何况,董姐在对孟羽童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上,本也是有问题的。虽然我仍十分尊重、欣赏、钦佩董姐,但我认为在她和孟羽童的冲突事件中,她其实是负有领导和管理不擅的责任。
一个企业的办公室政治生态如果出现问题,通常首先是领导者(领导层)出了问题,是管理不善所致。
比如,董姐批评孟羽童做秘书却“连一个文都写不出来”,即便这评价是公允的,那也首先是领导选拔用人不当造成的。
作为一家巨型企业的掌舵者,如果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室政治生态,董姐可能需要养成首先拿自己“开刀”的习惯。比如,自己为何选错了孟羽童。
2021年浙江大学外语学院22岁孟羽童在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中获得董明珠赏识,由实习生转正为董事长秘书。
显然,即便孟羽童非常擅于写“作文”,她也不是合适的秘书人选。她一直都是个想要自己当主角的人。
在还没有正式入职格力前,孟羽童就已经乘风借势地开启了小红书博主之路。她因为在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中被董明珠青睐而赢得热度,随即她便注册了小红书账号,初期的发帖内容也紧扣这档综艺,开口必提董明珠。
从她发帖的内容、制作水准、频率、自我营销来看,她的账号是非常清晰的个人IP自媒体定位。

有意味的是,董姐此番怒斥孟羽童,反而客观上“助力”了小孟——短短两天之内,她已涨粉几万。昨晚我看她小红书还是134+,今天已经136+了。
小孟在小红书全程直播了自己的入职格力,以及她和明星总裁的职场日常,这也成为她与其他成长系年轻女孩最大的“人设差异”。如若没有“董明珠钦点接班人”的光环加持,她输出的那些职场干货、穿搭美妆、生活好物,的确是同质化程度颇高的。
图片
孟羽童小红书部分内容
简言之,如果董姐一开始就对孟羽童有如下两点认识,恐怕也不至于走到如今的尴尬局面。
第一,孟羽童是想要打造个人IP,当网红博主的。
这种想要自己做大女主,具备鲜明主体意识的现代年轻女孩,其实从个性而言就并不合适做秘书。因为秘书是甘当配角,甘居幕后,自愿服务并支持领导做好工作。
当博主和当秘书,需要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特质和生命状态。一个人又当博主又当秘书,会很分裂的。
也果然,后来孟羽童自己要求去做直播了。因为更喜欢这个。
与其事后责怪孟羽童干不好秘书,不如先自省为何自己当初没有看对合适的人。
第二,孟羽童想当网红想出名,并不是入职格力之后才显现的。
董姐如果介意这一点,尤其是如果介意孟羽童借格力(尤其是董姐的)光环来当网红,那么其实可以从一开始就定下“规矩”和“契约”。
在孟羽童入职格力时,她的小红书账号也才刚开没多久,如果当时就把孟羽童当一个有潜力的网红博主签下,双方约定好权益分配,也就不必事实上“默许”她经营个人自媒体账号那么久,但其实又很介意她频频借势董姐来吸引流量和关注,介意她频接推广赚外快。
甚至,当时董姐如果够强势,介意小孟“自我营销炒作”,也可以直接要求她关闭社交账号,并以此作为入职条件。我在顶级高奢品牌做高管的好友在职期间就被公司禁止做个人社交账号。
处理这种冲突,核心关键就是,提前干预,有规矩,丑话说在前面。
所以,在“看错了”孟羽童这件事儿上,首先需要检讨的,也许是董姐自己。
董明珠曾在中国制造业领袖峰会上公开表示,要将孟羽童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这让刚刚22岁任职董事长秘书的孟羽童瞬间走红。
本来,如果董姐只是批评孟羽童借格力平台想当网红想赚钱,恐怕还会有不少人站她的。
但是当她教导刚入厂的应届毕业生们不要太看重钱,不要把挣钱当梦想,到了格力就别想着买房云云,那就显然会触犯众怒,属于太不懂“办公室政治”了。
如果说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概念,利益分配是政治的核心问题,那么办公室政治的核心也正关乎权力,关乎利益分配。
好的办公室政治生态,是握权者不滥用权力不玩弄权力,在公司里能够公平公正地任用人才、分配利益。
作为企业的大boss,你现在要求年轻人光奋斗不谈钱,别说局中的年轻人会心有万马奔腾,场外的观众也会义愤填膺,说你在搞职场PUA
现如今,谁的日子,谁的远方,不得靠钱来撑着呢。眼下的经济环境下,钱给到位,就是最好的办公室政治啊~
在这一点上,董姐的确需要了解下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和心声。一点不懂办公室政治,看不到真实的人心和人性,会很容易让企业文化陷入虚空虚幻的诡境。乌托邦,是落不了地的。
下面再说说董宇辉和东方甄选“小编”之争。
此处我就不分析“小编”所谓背刺董宇辉的言论是否代表了东方甄选CEO孙东旭的态度,甚至是否得到了孙总的默许和支持,我更有兴趣的,是俞敏洪的态度和反应。
其实,只要存在权力博弈,存在利益分配,办公室政治就无可避免。但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领导层,可以影响企业有怎样的办公室政治生态。
比如,《新闻女王》中SNK电视台的权斗文化、山头文化,就是发轫于幕后boss方太。她沿袭封建帝王之术,扶持并挑唆多方势力内斗以互相牵制,防止任何一方独大、功高盖主,动摇自己对权力的绝对掌控。
对资源和利益的分配,既体现着掌权者的权力,也是其“维护权力”的工具手段。底下的人,争来争去,归根结底还是争个资源和利益。
有喜欢玩权术的大boss,就会任用同样擅于弄权的高管飞爷;有飞爷,就会把中层分裂成乔治党和文家军;有了分立山头的中层主播,就会有不得不站队的基层员工。
这就是有毒的办公室政治生态。它利用人性和欲望的暗面,推动其疯狂滋长。
我当然不认为俞敏洪老师是这样醉心弄权之人。从他在新东方被迫转型时期的种种作为担当来看,我认为俞老师是个有担当、有理想、有情怀、有格局的企业家。他的心思不在弄权上,他是真想做事儿的。做事儿,就要有能打仗的团队。而企业严重依赖仰仗董宇辉这位头部主播,对一个企业来说也的确存在风险,而且是巨大风险。
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是必须看到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的。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这一点错没有。问题就在于,怎么解决。不同的解决方式,彰显不同的格局,彰显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办公室政治文化”)。
像方太、飞爷这样堤防遏制man姐文慧心的发展势头,扶持所谓制衡势力搞内斗和牵制是一种格局;而用好文慧心,让她发挥出最大价值,给与该给予的待遇,让她带出更优秀更有战斗力的团队,鼓励团队公平竞争,是另一种格局。
强化团队力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优秀主播,是上策,但如果有意无意中去贬低和弱化当家明星主播的贡献,便非良策。
毕竟,董宇辉之所以能够赢得万千“丈母娘”的喜爱,靠的并非眼下这一篇两篇,或者哪怕是十篇八篇的小作文。那是粉丝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他才华、品性、三观的高度认可。
而管理团队在此次风波中需要看到的可能还有:小编急着想让“团队(也许还包括自己)”的文案功劳被看见,也许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被自己的上司看见和重视,并且可能还体现在了待遇上。
图片
"东方甄选小编"抖音评论
既然想打造更强的团队,那就也得体现在机会给予、利益分配上。
所谓东方甄选“小编”和董宇辉之间的矛盾,到底会如何收场,考验CEO孙东旭,但最终考验的还是老板俞敏洪的格局与情商。他,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办公室政治生态与文化的走向。
最后说一句,幸好《新闻女王》的结局是反思批判了职场权斗文化,而不是拥抱权斗和权斗中胜出的所谓赢家。在这一点上,它并未烂尾。因为,好的文明(无论是制度的、还是非制度的),不应该无尽利用或者助长人性的暗面,对丛林法则推波助澜。关于《新闻女王》我接下来再单独写篇评论~
关于新闻女王、董宇辉、孟羽童风波,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讨论~谢谢阅读呀!
来源:非非马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BaXBgJObVe9ZVHrzVDNzw
编辑:覃韵琪

图片92.png (1.53 MB, 下载次数: 36)

图片92.png
117#
发表于 2024-2-17 18:18: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4春节档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

据灯塔专业版消息,截至2月17日13时50分,2024春节档总票房达78.44亿,超过2021年春节档(78.43亿),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
《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暂列今年春节档票房前三位。


来源:新京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A1AhRHgtLp1fqS5dbaHGw
编辑:徐思凡




118#
发表于 2024-3-5 09:50: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土耳其电视剧出口仅次美英排全球第三,爆火秘诀是“高产且制作精良”


【环球时报驻土耳其特约记者 张灏】提起土耳其电视剧,来自中东国家的观众大多不会陌生。一位土耳其作家曾描述称:走在约旦安曼街头,家电卖场里播放着两部不同的土耳其电视剧;在叙利亚阿勒颇打车时,出租车司机会与他尬聊从电视剧中学到的土耳其语;与不同的商人会谈时,他们也会不时念叨着,希望能赶上今晚更新的最新一集“土剧”。

如今这个场景已经不再局限于中东,在世界各地,“土剧”都是观众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根据土耳其《每日新闻报》的一项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就有超100部“土剧”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播出,累计观众数量超过7亿。2023年1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谈及该国出口贸易现状时,也提到了电视剧出口取得的成绩。

英国《经济学人》称,土耳其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电视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据统计,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全球对“土剧”的需求增长高达184%。

业内人士认为,“土剧”走向世界,始于2000年后。2006年播出的《一千零一夜》是“土剧”在海外真正打响的第一枪,版权卖到80多个国家;2011至2014年间播出的历史剧《辉煌世纪》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总计4季,版权被卖到50多个国家,观众数量超过2亿。“土剧”的拍摄地点更是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



“土剧”在拉美地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有报道称“土剧”1/3海外收入来自拉美。据悉,阿根廷球星梅西是“土剧”拥趸,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曾参观“土剧”片场。“土剧”在邻近的巴尔干半岛和南亚地区也有大量粉丝。《经济学人》报道称,“土剧”在海外传播帮助土耳其提升其国际形象。

土耳其服务出口商协会董事会成员阿克索伊表示,目前“土剧”每集平均成本约为25万美元,演员费用、剧组成本和后期制作各占1/3,出口价格在30万美元至70万美元间。由此可见,“土剧”高产且制作精良也是其爆火的秘诀之一。


来源:环球网
编辑:王晨雅

119#
发表于 2024-3-6 10:13: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3年142部电视剧反复改名,好剧真的会被名字耽误吗?
“更名”,已成为影视行业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例如,最近收官的热播剧《烟火人家》,该剧改编自小说《她和她的群岛》,开机至杀青始终沿用其原名宣传,定档前突然“改名换名”,令不少期待已久的观众都没反应过来。据记者盘点,2021年至2024年期间,曾在广电总局电子政务平台备案更名的电视剧项目(仅包含已开机项目)就有142部。(3月5日新京报)
影视剧改名不是新事,在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中,一直都有,只不过以前改了就默默改了,现在资讯更发达,“粉丝经济”更火爆,一部剧可能从备案开始就有人关注了,所以“改名”就成了一个话题。
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无论是人还是作品,要想树立形象,展现精神,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视剧为什么要改名?当然是想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好的播映成绩,得到广泛认可。但是一个剧名究竟好不好,却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标准,有些影视剧名字改来改去,最终改得看不出主题,吸引力不强,就会让观众感到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据媒体统计观察,现实题材的原创剧本作品,最容易改名,因为没有原作的IP加持,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想要总结提炼出一个最吸引人的名字,往往会让片方陷入“选择困难”;一些网文IP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常常会在原作基础上改动,主要是为了规避不恰当的用词,贴合大众审美和主流价值观,使其更符合影视剧的创作和传播规律;还有部分作品,因原作IP本身就积累了大量粉丝,或邀请了当红明星出演,本就很受关注,却从制作阶段开始,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名,试图去迎合当下热点,或者蹭已经播出的爆款剧,有自我营销炒作之嫌。
到底什么样的剧名能火,这个问题,片方很难参透,观众可能也说不上来。
之前,有网友总结了一个电视剧起名“宝典”:想要高分好口碑,剧名要用《xx的xx》,比如《漫长的季节》《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想要热度出圈,传播度广,就得起两个字的名字,比如《狂飙》《开端》《三体》,想要长尾效应,长播长红,名字就得长,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去有风的地方》《香蜜沉沉烬如霜》……乍一看很有道理,但其实经不起推敲。
比如,百看不厌,有口皆碑的《甄嬛传》、展现历史风云,激发爱国热情的《觉醒年代》、讲述脱贫攻坚故事,颂扬奋斗之美的《山海情》,改编自文学名著,深入刻画人生百态的《人世间》等等叫好叫座的精品力作,都不在这个“规律”之内,可见,并不是起什么样的名字就会火,而是剧火了,名字的好自然就凸显出来了。
2023年9月,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曾表示,我国已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创作生产大国,电视剧年产量居世界首位,在这么多的作品中,要想脱颖而出,的确需要反复斟酌,起个有意义,记得住,叫得响的好名字,但频繁改名是把双刃剑,改得好,引人入胜,成为经典,改得不好,可能就泯然众剧,毫无水花。
但名字终究只是剧作的一部分,光靠名字就能火的剧,目前一部都没有。现在的观众很聪明,烂剧不可能靠名字大火,好剧也不会真的被名字耽误,影视作品要想强势出圈,赢得好评,还是要在方方面面精雕细琢,要有逻辑合理,情节精彩的故事,要有真实可感,饱满鲜活的人物,要有贴近现实,含义深远的表达,要有质量精良,审美到位的制作水准。有了这些,再花点心思起一个提纲挈领,寓意丰富的名字,才可能一举成名,名声大噪,美名远扬。
来源:极目新闻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官方搜狐号
编辑:王晨雅

120#
发表于 2024-3-30 22:29: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深圳晚报首部全流程AI微短剧奇幻上线
深晚AI微短剧《夸父逐日》宣传海报。
3月28日21:28,一个刻意选择的时间节点,承载着深晚人AI探索抱负的首部创新微短剧《夸父逐日》全网公推。该剧将古老的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进行了结合,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奇妙体验之旅。
《夸父逐日》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经典之作,深圳晚报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运用AI技术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式。微短剧中,夸父坚韧不拔、追求光明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更加立体的形象特质,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追逐梦想。
《夸父逐日》的制作过程充满了挑战。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最终的呈现,每一个环节都涉及AI技术的应用。团队首先利用AI模型进行剧情的自动生成,但过程中遇到了剧情连贯性、角色设定合理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团队对AI模型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优化,结合人类编剧的创意与经验,最终成功结构出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的故事情节。
在角色塑造和场景渲染方面,AI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古代神话故事的特殊性,AI在理解和呈现传统文化元素上存在一定困难。为此,团队专门对AI模型进行了文化学习和训练,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中国古代神话的精髓。同时,创新性使用了从图像到线稿的AI微调生成技术,把控了人物的主体细节,以及通过LLM多轮对话,让AI深度理解创作需求后再生成涉及复杂动作的精细画面。团队还结合传统手绘艺术和现代数字技术,打造出了既具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感的视觉效果。
在后期制作阶段,团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剪辑、音效、配乐等环节都需要与AI生成的内容进行高度匹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团队利用先进的AI算法对后期素材进行了智能分析和处理,确保整个微短剧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达到了应有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晚报充分发挥了跨部门协作的优势。策划、编剧、制作等团队紧密配合,共同打造这部微短剧。技术人员与创意人员携手合作,确保微短剧在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场景渲染等方面都达到了最佳效果。
《夸父逐日》的成功推出,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部视觉与情感全新体验的作品,更展示了深圳晚报在AI技术应用和跨部门协作方面的努力与进取作风。这部微短剧不仅是对传统故事的创新演绎,更是对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创新性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
未来,深圳晚报将继续探索更多传统故事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同时,团队也将继续优化深晚云模型矩阵在创作过程中的应用,以期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数字娱乐产品。
来源:编前会
编辑:程正元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