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出版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9-7-19 23: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书稿中严禁出现的内容!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了图书“质量管理2019”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大图书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图书出版质量。各出版部门积极响应,2019年出版严审还在加剧。现在,只要书稿稍带点“敏感“的东西,基本上是出版不了的。比如与时事、政治沾边,以及涉及地图的。
出书需要通过出版审稿,不是什么内容都能出版的。出版社对出书的内容有严格的审查。那么出书有哪些严禁的内容呢?
来源:天一出书
禁载内容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规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5.宣扬邪教、迷信的;
6.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10.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11.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犯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重大选题备案
12.有关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文献选题;
13.有关党和国家曾任和现任主要领导人的著作、文章以及有关其生活和工作情况的选题;
14.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选题;
15.集中介绍政府机构设置和党政领导干部情况的选题;
16.涉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选题;
17.涉及我国国防建设及我军各个历史日期的战役、战斗、工作、生活和重要人物的选题;
18.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选题;
19.涉及中共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选题;
20.涉及国民党上层人物和其他上层统战对象的选题;
21.涉及前苏联、东欧以及其他兄弟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的选题;
22.涉及中国国界的各类地图的选题;
23.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台湾地区图书的选题;
24.大型古籍白话今译的选题(指500万字以及500万字以上的项目);
25.引进版动画读物的选题;
26.以单位名称、通讯地址等为内容的各类“名录”的选题;
27.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文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外交类选题;
外交事务
28.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的,尤其是涉及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对外敏感数据及信息披露的;
29.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
30.涉及中国政策、对外战略的;
31.涉及西方价值观或和平演变等内容的;
32.涉及世界双边或多边关系的;
33.涉及领土边界尤其是涉及有争议地区的;
34.涉及外国国庆、政体、社会制度的;
35.涉及外国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的;
36.涉及国外民族、宗教等敏感选题未备案或专项审批的;
37.涉及恐怖组织和恐怖主义的,如基地组织、西班牙埃塔、日本赤军派;
38.涉及纳粹及军国主义复活的;
民族宗教事务
39.破坏信教与不信教公民和睦相处的;
40.破坏不同宗教间和睦及宗教内部和睦的;
41.歧视、侮辱信教与不信教公民的;
42.宣扬宗教极端主义的;
43.违背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
44.违背或曲解宗教教义、亵渎宗教领袖的;
45.亵渎或曲解民族和宗教习惯的,如伊斯兰教吃猪肉;
46.过分渲染少数民族落后,将少数民族称作“蛮夷”的;
引进版
47.打着学术研究幌子,含沙射影攻击中国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48.打着人道主义旗帜,借中国计划生育、监狱等做文章的;
49.歪曲中国历史,为流亡分子或敏感人物歌功颂德、力图翻案的;
50.涉及前苏联东欧问题未备案的;
51.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网络威胁论和中国贫穷落后的;
52.渲染凶杀等暴力倾向的细节描写;
53.亵渎性地具体描写性行为、性交及心理感受,亵渎性地描述或者传播性技巧;
54.亵渎性地描写同性恋的性行为或者其他性变态行为,或者具体描写与性变态有关的暴力、虐待、侮辱行为;
55.具体描写乱伦、强奸或者其他性犯罪的手段、过程或者细节,足以诱发犯罪的;
56.具体描写少年儿童的性心理、性行为;
57.公然宣扬色情淫荡形象;
58.其他令普通人不能容忍的对性行为亵渎性描写;
59.宣传风水、算命、鬼怪故事等封建迷信;
60.未经专项审批的人体艺术、性知识出版物;
军事题材
61.涉及国家相关政府机关人员的出版物未履行备案手续;
62.凡宣传地方、行业、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发展业绩的图书,内容涉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不论是否正式出版、公开发行,均应按照有关规定申报、审批;
63.不得损害军队形象,不得泄露军事秘密,不得妨碍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64.军队历史上未公开的或有争议的重大事件,未解密的海、边、空防涉外军事斗争事件和援外军事斗争情况,军队参与稳定国内局势的情况,“文化大革命”中军队“三支两军”的情况;
65.引用未公开发布的文件或未规范引用已公开发表文件的。
编辑:陈茗

32#
发表于 2019-10-22 16: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入围项目名单(附通知、名单)



国家新闻出版署日前公布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入围项目名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有声读物95个项目入围。通知原文如下:

国家新闻出版署
关于公布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入围项目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出版单位主管部门,中央各重点出版集团:

2019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印发以后,出版单位和文化科技企业踊跃参与申报,各地各部门共选送了517个项目。近期,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对这些项目进行了评审,最终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有声读物95个入围项目,现予公布。

这些入围项目导向正确、内容优质、创新突出、双效俱佳,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取得的显著成绩,代表了现阶段出版融合发展的综合水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做好入围项目的宣传、运用、推介工作,充分发挥精品示范作用,引导出版单位和文化科技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品位高端、品质优良、品类丰富的数字出版产业生态,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191016


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2019年度入围项目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选送部门
1
国韵承传APP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委宣传部
2
凯叔讲故事APP——儿童有声内容创作发行平台
北京凯声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委宣传部
3
掌阅校园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委宣传部
4
中国音网——中华传统音乐数字典藏平台
中科汇金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委宣传部
5
蒲公英医学百科
北京百科康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委宣传部
6
“可知”知识服务平台
中新金桥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委宣传部
7
中文在线慧读K12阅读平台
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委宣传部
8
网易有道乐读青少年阅读教育创新平台
北京网易有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北京市委宣传部
9
硅谷工程师爸爸:高效思维导图学习法(小学版)
未来之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委宣传部
10
中国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全媒体出版云服务平台
天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委宣传部
11
每天听本书
得到(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天津市委宣传部
12
“史学双璧”多媒体出版工程(《史记》《资治通鉴》)
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河北省委宣传部
13
卓越IT工程师在线教育与数字出版平台
大连东软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辽宁省委宣传部
14
“伴读”——少儿AR融合出版(英童4D馆)项目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委宣传部
15
多维边疆知识服务产品数据库
黑龙江东北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16
“爱听外语”有声移动学习系统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海市委宣传部
17
有声音乐图书
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海市委宣传部
18
多样的生命世界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海市委宣传部
19
基于大数据的少儿原创音频内容智能云开放平台
上海童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委宣传部
20
凤凰数字教材
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苏省委宣传部
21
“农技耘”APP
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
江苏省委宣传部
22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平台——“理想之光”数字阅读服务APP
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委宣传部
23
“STEM未来计划”数字融合课程平台
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委宣传部
24
徽州古村落文化资源数字化知识服务项目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委宣传部
25
基于人工智能的“豚宝宝”学前教育艺术数字课程
安徽时代漫游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委宣传部
26
皮影中国AR绘本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安徽省委宣传部
27
闽教学习服务平台
福建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委宣传部
28
《大中华寻宝记》融合出版项目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省委宣传部
29
《老照片》融合出版项目
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山东省委宣传部
30
中国手工创意产业数字服务平台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河南省委宣传部
31
大象考试与教学测评服务系统
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河南省委宣传部
32
中教通智慧课堂
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河南省委宣传部
33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融媒体资源库
崇文书局有限公司
湖北省委宣传部
34
海豚绘本花园数字馆2
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委宣传部
35
新昆虫记:基于AR技术的青少年科普融媒体出版项目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湖北省委宣传部
36
贝壳网精准教育互动平台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湖南省委宣传部
37
沃·阅视界
联通沃悦读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湖南省委宣传部
38
四大名著数字出版工程
湖南岳麓书社有限公司
湖南省委宣传部
39
爱花城文学平台项目
广东花城出版社有限公司
广东省委宣传部
40
百听听书
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
广东省委宣传部
41
腾讯英语君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广东省委宣传部
42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音乐数字复合教材
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43
七一客户端
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
重庆市委宣传部
44
“轨道在线”AR 数字教育平台
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有限公司
四川省委宣传部
45
《“一带一路”动漫故事》
贵州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贵州省委宣传部
46
本草风物志·中草药数据库
贵州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贵州省委宣传部
47
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数据库
陕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委宣传部
48
敦煌岁时节令
敦煌研究院
甘肃省委宣传部
49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
人民出版社
中央宣传部
50
“读书会”社交平台
人民出版社
中央宣传部
5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有声读物
学习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央宣传部
52
《全民经典朗读范本》系列融媒体出版物
学习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央宣传部
53
阿文移动阅读项目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中央宣传部
54
“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
最高人民法院
55
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教育部
56
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教育部
57
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网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教育部
58
人教数字教材
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教育部
59
京师书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教育部
60
临床诊疗知识库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部
61
人邮融智知识服务平台
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
62
“悦”系列知识服务产品
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
63
有章阅读
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
司法部
64
法趣乐园互动学习教育平台
中国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
司法部
65
学生专用AR地球仪(初中版)
测绘出版社
自然资源部
66
中国建筑出版在线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住房城乡建设部
67
中国航海知识服务平台——航海教育生态圈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部
68
“数字水”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水利部
69
智汇三农——农业专业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农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部
70
种知
农业科技出版社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部
71
《谜宫·如意琳琅图籍》
故宫出版社
文化和旅游部
72
《你好呀!故宫》第一季
故宫出版社
文化和旅游部
73
中国临床决策辅助系统——“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家卫生健康委
74
“通关大神修炼记”在线交互数字课程
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
海关总署
75
国家标准网络发行服务系统
中国质量标准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市场监管总局
76
中国生物志库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77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社科院
78
皮书数据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
79
“悦读中医”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国家中医药局
80
DI Inspiro中国知识产权大数据与智慧服务系统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知识产权局
81
人工智能情感励志类学习机器人——狮小青
中国青年出版社
共青团中央
82
“壮丽70年——从红色历史走进新时代”系列有声读物
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
83
《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数字影像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
84
新华书店网上商城——数字主题出版物融合推广平台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
85
中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
86
中国电子书库(易阅通海外版)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
87
中华经典古籍库(镜像版)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
88
新华字典(第11版)APP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
89
中油阅读APP系统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90
中信书院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集团
91
科普中国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科协
92
阿U少儿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科协
93
化工安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94
机工教育数字化服务平台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95
国家通用手语系列APP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残联




编辑:宋婷

33#
发表于 2019-10-25 16: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科技出版如何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出版物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科技出版作为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响应科技强国战略,把握“一带一路”机遇,着力推动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优秀的出版物并走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之一,更是出版社“提档升级”“高速超车”,树立品牌和提升品牌价值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图书版权贸易与“一带一路”

科技图书属于图书的一个分类,具有图书的共性特征,从这些共性特征中能窥探发展趋势,以得到启发和借鉴。我国 2009—2017年图书版权贸易情况可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图书版权输出数量明显增加。②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缩小。2009—2017年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显著缩小,版权输出占比逐年加大。随着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输出在版权输出总量上贡献不小,政策红利逐渐显现。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版权输出量显著增长。据《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图书版权输出语种的前十位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语种输出2600多种;从输出国家和地区上看,越南、印度、黎巴嫩、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15个沿线国家成为图书版权输出主要国,总计输出4000多种。④各地区图书版权输出情况不平衡。从国家版权局网站发布的全国版权输出情况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北京地区的图书版权输出量遥遥领先,版权输出量比较靠前的大多是沿海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版权输出量与北京和沿海地区差距较大。


2009—2017年图书版权贸易情况


注:上述数据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网站统计数据经综合汇总梳理而得。其版权统计地区划分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国家。其中,其他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合较多,故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含俄罗斯、新加坡与其他国家。


2009—2017年图书版权输出和引进对比


2009—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版权输出量


科技出版走出去的有益尝试

科技图书具有一般图书走出去的共性特点,但也有其细分门类的个性特征。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各出版社都进行了许多走出去的有益尝试,科技出版走出去成果丰硕,在国际科技领域传播了中国声音,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影响力。纵观各出版社多年来科技图书的走出去路径,发现科技出版走出去有几个显著特点:①从走出去的内容来看,科技出版走出去体现出专业性、创新性、前沿性,以及我国地域特色性的特点。②科技出版走出去形式多样,大略有以下几种方式——版权输出、实物输出、数字出版输出、“造船出海”(建立海外分公司)、“借船出海”(借力我国在外的科研分支机构),出版相关产业链也得到了突破和延伸。③大出版集团或专业性强的出版社,其走出去之路由政府推动为主逐渐转变为出版社主导、企业市场化营运,走出去更为积极主动。

版权输出走出去

涉及页岩气、高铁、大飞机、特高压输电和核能等代表我国重大前沿技术领域科技水平成果的图书已逐渐成为我国科技图书走出去的重要板块。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一些反映我国科技前沿和传统地域特色的科技类图书都顺利地进入了国际主流渠道或学术教育界,得到了国际认可。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原创力和吸引力的内容之一,并具有文化和科技双重属性,是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的版权贸易领域。科学出版社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已输出的外文版达60多种,人民卫生出版社还通过与国外出版社合作、聘请海外专家来社工作等形式,出版了超过300种外文版中医药类出版物,其中《中国本草彩色图鉴》《八名方临床应用》《张仲景50味药证》等中医药图书已经成为国外学生学习中医的教材。2016年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术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英文版。2017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与施普林格出版社达成了“大数据管理丛书”英文版版权输出的战略合作意向。

实物输出走出去

中国典籍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题中应有之义。1997年,海豚出版社推出了由周春才、韩亚洲编绘的英译本、徳译本和法译本的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

数字出版走出去

响应融合出版,青岛出版集团在出版走出去方面的商业模式上有了全新的突破,其与英国出版科技集团共同建设了出版物国际数字传播平台,借由数字出版打入了海外图书市场。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与爱思唯尔集团共建电子学术双语图书项目在线阅读平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利用跨国的亚马逊网络平台推广其数字图书,目前已有100多种汉语图书以电子书形式输出海外,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造船出海”,打造品牌

我国出版的制度政策为科技类老出版品牌的传承、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当今的时代环境背景下,为其海外发展及多角度的经营运作提供了可能。为拓宽营销渠道和改革投融资方式,早在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投资500万美元成立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有限责任公司,其聘请当地人完全按照当地的运作模式经营,全部实施本土化发展,这是我国在海外投资成立的第一家医学专业出版机构,并以317万美元收购了加拿大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医学图书资产。2009年,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收购法国百周年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在海外成立了美国和东京分公司,逐步构建了国际化的出版平台、营销平台、资本运作平台和版权贸易平台,在实物出口、版权贸易、打入国际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借船出海”,巧借外力

科技出版的“先天基因”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小,为国内外出版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湖北科技出版社“借船出海”,与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下属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出版了《肯尼亚植物志》《肯尼亚动物志》,并以此为契机,双方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传媒品牌。在主营业务基础上,湖北科技社还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开拓当地特色出版资源、商业印刷业务、富有科技含量和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并带动了相应出版资源综合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科技出版走出去的问题和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下,科技出版走出去要如何结合其自身特点应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分析整理,形成以下几点思考。

把握脉动,了解政策
寻求科技出版走出去的内生动力

出版是时代发展的成果展现,科技出版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汇聚,都有着时代、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需求的烙印。把握时代民众需求,了解国家政策及其资助重点是科技出版走出去的内生动力。国家在出版物翻译、发行,企业境外投资等方面都设立了相关的扶持项目,比如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计划、丝路书香工程、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图书走出去基础书目库等。出版社要详研申报指南,把握时代脉动,用资助项目解决走出去的资金难题,带动一批反映我国科技前沿成果的优秀项目走出去,完成品牌建设。

知己知彼,明确需求
发挥自身科技品牌优势

这里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输出地国家的科技需求和输出地出版社需求。了解输出地国家科技发展史、国情和文化,调研其科技需求,同时了解输出地出版社所经营的门类,以及他们优势和弱项是科技出版走出去的前提。同时,各出版社应结合自身情况,从本社品牌特色方面入手来对接需求、储备选题。例如,由于地缘和文化关系,越南和日本中医药基础比较深厚,可以中医药门类图书的版权输出为重点。但同样是中医门类,由于国家政策背景和学科发展的不同,其关注点也不同。越南比较关注传统中医,日本则更多关注和致力于传统中医经方及中药饮片的应用。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中医中药为其优势门类,在充分了解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后,有针对性地将《3D男性经络穴位图册》《3D女性经络穴位图册》《3D儿童特效穴位图册》《3D人体反射区图册》版权成功输出到越南,将《中药饮片标准图鉴》版权输出到日本。

对标国际,逐层深入
打破科技出版传播壁垒

科技类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的文化或文艺出版物,对外版权输出有其先天的优势。科技出版要走出去,要使用世界都“听得懂的语言”,一方面要对接行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快特色领域标准的研究和颁布,如中医译名标准的研究和颁布,这无疑能够降低文化壁垒造成的“传播折扣”。以对标国际的科技出版物为先导,逐步铺开,排兵布阵,形成相关领域的“阵容”性传播,是降低传播壁垒的一种有效方式。

以人为本,从长计议
培养多面手的版权贸易人才

人才对一个行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科技出版走出去的版权贸易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版权贸易人才的特点,如扎实的出版业务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力、出色的语言能力、优秀的判断力、一定的法律基础外,还必须具备相关科技专业的知识背景,因而是一个实操性的多面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为出版社培养这类人才提供了更多“实操”的机会,出版社要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国家对出版物走出去有相应的项目支持,但缺乏对走出去出版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支持,建议国家在资助政策上设立出版人才培养计划相关项目,为出版走出去输送专业人才。

转变思路,积极协作
发挥地域优势助力科技出版走出去

出版走出去一直存在地区不平衡问题,北京和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版权输出量远超其他省份。中西部地区也是许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土壤和地域科技特色,这是中西部地区科技出版走出去的特色和优势,当地出版社可积极转变思路,发挥地域特色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给中西部地区带去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版走出去的地区不平衡也有望逐步打破,有望异军突起,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出版走出去、内陆文明希望拥抱海洋文明梦想的前景可期。


作者:林栩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CtbfdsVAUEmzu5thkx2hQ


编辑:宋婷



34#
发表于 2019-10-27 15: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联动与融合助力主题出版"走下去"

如果说“出版好”是主题图书“走进人心”的必要前提;那么“宣传好”则是主题图书“走进人心”,从出版社走进农村、社区、校园、家庭的必然保障。“宣传好”主题图书要善于抓时机、讲策略,借力多媒体渠道,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多方面采访了解到,出版界以出版社为主体,联合书城、网络书店、图书博览会、出版座谈会、农家书屋、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多要素的“主题出版统一战线”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在深耕“走下去”的过程中,主题出版的推介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


紧抓节点 上下游联动


记者观察到,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成为主题出版“走下去”,即走向家庭、学校、社区、乡村的“黄金周”。各出版社把握重大时间节点,进一步耕耘主题出版“走下去”,将主题出版物做出影响力、做出广度与深度。
主题出版物联展、主题出版物发布会日前在山西、江苏、上海等地竞相举办。“献礼图书”首发式、主题图书出版成果发布会也在江西等多个革命老区争相亮相。出版界通过紧抓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间节点,以出版社、书屋上下游联动的方式走进“民意民心”。
在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925日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图书出版成果发布会暨专家座谈会”上,30种主题图书与读者见面。这些主题图书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出版顺序,依次聚焦点——雨花英烈精神、渡江胜利、新中国成立70年;线——中共南京党史、“一带一路”、大运河;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和平文化,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出版成果。
920日至1010日,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四家书业行业协会联手四地书城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三角四大书城主题出版物联合展销”,集中展示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伟大实践和成就的精品力作。
以《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高地——“时代楷模”报告文学精选》两部图书入选“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河北教育出版社,每年安排部署精品出版工作和组织策划书稿时,都将主题出版作为精品出版的一个重要板块用心打造。
出版社通过多渠道联动的形式,借助新华书店、学校图书馆与国家各级公立图书馆、农家书屋、职工读书会、党建书屋、党员之家(机关党委)、微店以及京东和天猫网络平台进行主题出版物的推广发行。
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董素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题出版是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渠道,也是出版行业发挥宣传窗口作用和资政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出版社应重视加强和维护与新华书店、馆配单位等传统发行渠道的合作,着力在渠道开发和创新方面下功夫,增加线上渠道投入和管理。”
此外,农家书屋也成为主题出版的主阵地。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农家书屋网的惠农书架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保卫延安》《长征》,青岛出版社的《国旗的故事》等主题图书皆为中国农家书屋网的重点推荐出版物。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我们理应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希望主题出版图书可以在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党建书屋等平台进行推广发行。”董素山坦言出版社联动农家书屋的重要性。


媒体融合 发行多维度

新时代的主题出版如何走下去,如何出彩?“多维度、超广角”发行,积极拥抱融媒体市场,似乎已成为各出版社无需多言的默契。
助力主题出版物“走下去”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大连出版社立足于全媒体开发和全产业链运营。近日大连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海洋梦”系列故事绘本的最后一册——当代故事中的《卧龙南海》装订成册,正式上市与读者见面。
至此历时3年,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加工,再到多位画家参与绘画创作的全12册“中国海洋梦”系列故事绘本全部制作完成。“中国海洋梦”系列故事绘本应用ARVR技术和听书模式,以全媒体图书形式呈现中国海洋,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感官,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
大连出版社的大白鲸金牌作品之《寻找蓝色风》更是开发了同名舞台剧,在北京上演50多场,通过图书、舞台剧的联动,极大丰富了孩子的阅读体验。
对于出版社应如何多维度发展,济南出版社董事长崔刚提出,出版社不仅是出版社,还应该是渠道的运营商、文化的服务商。出版社需放开经营模式,创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同时应打造多样、多类平台,用好“城市社”的文化资源,秉承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态度,发挥好城市出版社的特有优势。
数字化已大量运用于出版业。瞄准“互联网+主题出版”的新趋势是每家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
始终以主题出版为核心的浙江人民出版社,如今把融合出版也纳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开始策划覆盖多种媒介形式的新产品。对此,浙江人民出版社专门设立数字事业部,以专门的团队开发数字化阅读产品。除了改造二维码、开发集购书看书评书听书于一体的平台、要求所有图书必须上架电子版外,浙江人民出版社还重点开发了多项数字出版工程。
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八一军旗红——少儿动漫军史故事》,作为一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动漫军史献礼作品,用VR虚拟影像呈现了我军历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相关战役,受到读者的追捧与喜爱。
如今,通过新的技术渠道,在主题出版上,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多与新技术融合的新产品。VR书、有声书等新技术正在推动主题出版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主题出版留下了更多的创新可能。
未来,主题出版将会有更多的创新传播方式,充分调动多媒体的呈现形式和营销渠道,与知识付费服务等不断更新迭代的互联网传播深度结合,开创出主题出版的新天地。
作者:李美霖
来源:人民网
编辑:冯梦玉

35#
发表于 2019-12-11 18: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新中国期刊出版业70年: 历程、成就与经验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70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本文对70年来的期刊出版业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期刊出版业发展成就进行梳理、对期刊出版业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以准确把握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中国70年期刊出版业中国期刊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1
本文刊于《出版行研究》201911月刊
新中国成立以来,期刊出版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政策支持及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了飞速发展。今天,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期刊出版大国,期刊出版规模世界第一,期刊出版质量也努力追赶世界期刊强国,期刊品牌不断涌现,期刊的海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新中国成立70年这一历史节点上,对期刊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发展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准确把握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
一、期刊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本文以期刊出版规模变化、期刊出版技术变迁和期刊政策发展为线索,结合我国期刊业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和各阶段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期刊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六个时期。
1.奠基创建时期(1949—1959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期刊事业高度重视,加强了对期刊事业的领导。大批文艺界知名人士、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担任期刊主编和编委,期刊出版质量上乘。这一时期,期刊业发展迅速,门类渐次齐全,但期刊大都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计划经济方式出版运作,缺乏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期刊业存在着期刊数量极少、类别既不齐全又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发行渠道不畅通、出版无计划性等问题。1950年9月,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召开,期刊组负责人在会上报告:全国期刊共有247种,发行总量约200万册;期刊分布地区以华东地区最多,占全国期刊总数的43%;发行量以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发行总量的一半;期刊发行量超过20万册的只有《学习》,超过10万册的只有《中国青年》,有50%的期刊发行量不超过5000册。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期刊工作的决议》,明确提出要着重解决相关问题,要统筹兼顾,实行专业分工等,同时强调要增加通俗期刊和少数民族期刊,健全编辑机构。[1]为了加强和改进期刊出版工作,中央宣传部、出版总署和有关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一是分辨情况,恢复被国民党政府封禁的某些期刊和私营专业刊物。二是在全国各地创办一批新的期刊,如《新观察》《中国青年》《新体育》《大众电影》等。在新办期刊中,通俗性期刊、学术性期刊、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生产技术等类别期刊得到加强。1952年8月16日,新中国第一个期刊管理法规——《期刊登记暂行办法》出台。在当时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期刊工作也逐渐恢复发展。1953年中国每人每年占有期刊0.3册,1957年增至0.5册。[2]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风气良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摆在了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56年4月,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文艺、发展科学的方针,确立了正确的编辑出版指导思想,为我国期刊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53年到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期刊的规模增长较快。种数从295种增至634种,平均每年增长21.65%;年总印数从1.72亿册增加到3.15亿册,平均每年增长17.88%。[3]通过创刊和复刊等一系列实践与探索,期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到1959年,期刊种数已增至851种,印数增至5.28亿册,总印张数增至12.05亿印张。其中,科技期刊总数由1952年的87种增加到356种。[4]期刊业基本形成学科门类齐全、出版层次和结构合理、富有发展活力的崭新体系,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初步发展时期(1960 —1965 年)
1960年到1965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难探索的时期,这段时期,思想文化战线上受到“左”的干扰,期刊的发展遭受了挫折。
1960年到1962年是我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资源严重匮乏,不少期刊难以维持。为克服困难,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有关部门为了集中有限的力量保证一批必不可少的期刊,主动停办了大批刊物。期刊数量由1959年的851种急速回落到1960年的442种。总印数及总印张数急速下降。1960年、1961年、1962年的出版种数分别为442种、410种、483种;期刊印数分别为4.67亿册、2.32亿册、1.96亿册;总印张数分别为10.31亿印张、5.11 亿印张、4.20亿印张。1962年,我国经济开始出现转机,期刊的种数有所增加,但印数和总印数继续锐减,当年全国每人平均占有期刊仅0.3册,相当于1951年的水平。[5]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结束后,国家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开始恢复发展,1963年和1964年期刊业发展出现小高峰,期刊出版种数分别为861种、856种;总印数分别为2.34亿册、3.53亿册;总印张数分别为5.39亿印张、8.19亿印张。到1965年,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期刊出版种数减少至790种,而印数和总印张数持续上升,印数为4.41亿册,总印张数为9.35亿印张。
3.停滞不前时期(1966 —1976年)
“文革”时期,全国许多出版机构瘫痪、被撤销,编辑人员被下放劳动,绝大多数期刊被迫停刊。直到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期刊业才摆脱困境,出现历史性转折。
1966年至1969年是“文革”开始并对全国经济文化事业破坏程度极为严重的时期,期刊事业也不例外,大部分期刊于1966年6月“文革”开始后停刊。全国期刊由1965年的790种骤然下降到1966年的191种,1967年再降到27种,至1969年,只剩下20种刊物。这是近百年来全国期刊出版量的最低点。[6]期刊总印数也惊人下降,1965年期刊的总印数为4.41亿册,1968年只有0.28亿册,其中《红旗》杂志就占了一半以上。
1970 年之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我国期刊事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发展。1970年下半年,周恩来召集当时国务院“出版口”负责人了解情况,督促制订图书出版计划。在1971年3月15日至7月22日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之后,国务院向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出版工作座谈会的报告》,经毛主席批示“同意”后,中共中央于1971年8月16日向全国有关部门发出文件,明确指出:“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恢复和创办一些理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研究、文教卫生、体育等期刊,首先要注意恢复创办工农兵、青少年迫切需要的期刊。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期刊,报中央组织宣传组批准;属于文学艺术方面的期刊,报国务院文化组批准;其他方面的期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7]期刊工作迎来转机,陆续复办并新办了一批期刊。期刊种数很快便由1970年的21种上升到1972年的194种,到1974年已恢复出版382种。1975年初,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对凋零的期刊事业给予密切关注。《人民文学》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得到以复刊。[8]至1976年,全国共有期刊542种,总印数5.58亿册。
4.快速腾飞时期(1977—1999年)
“文革”后,我国期刊开始恢复发展,1977年,期刊种数恢复至628种,期刊种数少、类别不合理、内容单一的局面初步得到改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期刊出版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腾飞时期,期刊规模迅速扩大,期刊市场逐渐完善。至1999年我国期刊已达8187种,印数28.46亿册。1977年至1999年间,我国期刊种数和印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38%和7.68%。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期刊总体上呈现出种类齐全、层次多样、导向正确、精品增多及管理科学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与一系列早期政策的颁布是推动期刊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1977 年10月1日颁布的《关于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试行方法的请示报告》,使中断11年的稿酬制度得以恢复,为各类期刊吸引了大批作者。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24日颁布的《期刊管理暂行规定》,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布的第一个对期刊进行全面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对期刊的创设、申报、审批、管理以及期刊社的经营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国家工商管理局、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3月25日颁布的《关于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社刊登、经营广告的几项规定》,确立了期刊社经营广告的基本管理制度;1990年2月16日颁布的《新闻出版署关于对期刊发表纪实作品加强管理的通知》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1年6月5日颁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方法》,对期刊的类型和学术期刊的分类管理作了详细划分。
新技术在期刊出版流程中的应用为推动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互联网自1987年开始进入中国,促进期刊产业的编印技术跃上新台阶。编辑工作效率提升,编辑质量得到改善。同时,电子出版迅速发展,电子期刊数量猛增。自1989年诞生以来,网络电子期刊凭借自身即时性、大容量、交互性、低成本等诸多优点快速发展,由1991年的110种增加到1998年的近万种[9]。这段时期,我国期刊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市场需求。
5.转型发展时期(2000—2012年)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与渗入,是这一时期期刊业发展格局的主要成因。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期刊业发展开始脱离高速增长期,进入缓慢增长、稳步发展的阶段,逐渐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期刊种数、印数的增长速度均放缓,这一时期,期刊改革初步展开;互联网技术深入应用于期刊编印发流程;版权合作急速升温。
2003年以后,期刊业深入转型发展,期刊种数增长与总印数发展不同步现象越来越明显。期刊种数持续增长,由2003年的9074种增至2004年的9490种。经过一段平稳期后,由2008年的9549种升至2009年的9851种,之后再次进入平稳期,直至2015年期刊种数突破10000种后,持续平稳增长。期刊总印数自2003年的29.47亿册降至2005年的27.59亿册。之后,开始了长达7年的持续缓慢增长,在2007年突破了年总印数30亿册大关,并于2012年达到33.48亿册的顶峰,之后,于2013年又开始连续6年下滑。这一时期,期刊品牌化、期刊企业集团化高速发展;期刊跨媒体、跨国界、跨行业深度合作;期刊“走出去”步伐加快,传播力增强;期刊行业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
6.融合创新时期(2013年至今)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大数据的运用及知识服务的发展,使我国期刊业的发展受到又一波冲击。在2012年印数达到33.48亿册的顶峰后,我国期刊印数自2013年开始逐年下滑;至2018年总印数为22.92亿册。不过,在经历了几年下滑后,期刊利润总额在2016年开始有所回升,这表明期刊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初显成效。新的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化期刊结构调整,促进期刊知识服务进一步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将是未来发展中亟须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期刊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期刊业不断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期刊业顺应时代潮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呈现出新常态。
1.规模迅速扩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期刊业从无到有,从事业性质转变为企业性质,逐渐壮大发展。期刊品种上,1949年全国期刊只有257种,至2018年共出版期刊10139种。期刊总印数发展有一定波动。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0.2亿册,至2012年达到顶峰的33.48亿册。此后由于市场环境变化,逐年下滑,2018年为22.92亿册。期刊总印张上,1949年为0.77亿印张,于2000年突破了百亿印张大关,为100.04亿印张,2018年达到126.75亿印张。2018年,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99.41亿元,利润总额26.81亿元,数字期刊收入也达到21.38亿元。2018年,全国经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报刊出版集团共有47家,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7亿元,拥有资产总额1674.5亿元。[10]资产和收入双双实现较快增长,整体规模稳步提升。期刊人才队伍也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期刊出版业就业人数为10.01万人。为期刊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
2.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期刊业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期刊业结构性改革。虽然期刊总印数下降,但期刊出版主题更加突出,传统业务和新业务逐步调整,各期刊社积极开源节流,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1.5%,利润总额相比2017年6.6%的快速增长降低2.01%。[11]总体来说,期刊业在稳定发展中优胜劣汰,期刊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1)市场进入退出有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新闻出版署分别于1987年、1989年对期刊进行了两次整顿,停办了400余种期刊。[12]如今,面对期刊的市场化发展以及融合转型等多重压力,各类期刊积极求生求变,行业进入和退出越发频繁,期刊或新办或更名以寻求突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创办57种新期刊、更名116种;2016年批准创办63种新期刊、更名135种;2017年批准创办61种新期刊、更名110种。
2)产业链已趋成熟,数字化程度提高。期刊产业链的完善是行业内在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一环。目前,各大期刊集团、各类期刊的产业链结构正从垂直一体化结构逐渐发展为较为完善的、开放合作式产业链。其中尤以科技期刊产业链最为完善。随着信息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及相关政策的指引,期刊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多种传播载体的数字期刊更能满足读者多端口阅读期刊的需要,期刊移动传播成为行业热点。此外,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也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作者、期刊社、数字出版平台运营商、终端读者等的成熟链条。2018年数字期刊收入达21.38亿元,而2006年时,数字期刊收入仅为5亿元。
3)产业集约化,多重融合发展。我国期刊业由内而外地认识到集约化有助于打破传统格局,是实现期刊业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期刊企业积极打造期刊品牌,发挥期刊独特个性,紧扣市场需求,成为期刊业发展的重点,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二是推动期刊刊群建设。近年来,期刊刊群建设逐步转向产品群建设、期刊社群建设,成效显著。期刊界通过多种方式融合发展,企业对资源重复开发、循环利用的需求凸显。呈现出跨媒体、跨国界、跨行业深度合作的态势。同时,纸刊和数字媒体融合持续深入,逐步发展为内容与形式融合、渠道与平台融合、经营与管理融合的全方位融合。
3.质量稳步提高
随着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国民阅读率不断上升。这相应也促进了期刊质量的精品化发展。首先,从内容上看,主流期刊发力。符合人民群众需要、彰显时代正能量的期刊印数带动作用明显。2018年,共有《求是》《中国纪检监察》《读者》等10种期刊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册。其中,《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平均期印数超过450万册。其次,从形式上看,许多期刊设计精美,装帧质量高,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影响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期刊在发展壮大中不断提质增效,关注并引导读者需求,影响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品牌不断涌现。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期刊品种从1949年的257种到目前数量过万,涌现出不少质量上乘、为读者喜欢、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期刊,如《读者》《时尚》《家庭》等。品牌期刊品质上乘,吸引世界品牌广告商的青睐,实行立体化经营。另一方面,海外传播力不断拓展。目前,中国出版“走出去”已经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期刊走出去成绩显著,出品数量和销售金额都持续上涨。2018年,全国期刊出口335.23万册、销售金额595.54万美元。同时,我国英文期刊品种逐年增加,期刊的编委会、读者、作者、广告越来越国际化,我国期刊及科研人员成果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根据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国科研产出规模继续增长的同时,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进至世界第4位。截至2018年9月,我国高被引论文数为24 825篇,占世界总量的17.0%,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
5.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伴随着期刊行业的发展壮大,期刊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
1)制度逐渐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期刊“编营分离”这一新型经营模式在我国出版行业逐渐成熟。期刊的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分离,促使期刊业“双效”稳定实现。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营造优良的期刊市场环境,涉及期刊出版和刊号管理、期刊队伍建设、期刊质量管理、期刊经营管理、涉外期刊经营等方面。在相关政策的规范引导与新闻出版系统的监督管理之下,市场秩序得到很好的规范,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行业组织发力。行业组织是促进期刊行业发展、维护期刊市场秩序、凝聚期刊业力量的重要主体。成立于1992年5月的中国期刊协会在我国期刊业发展过程中就起到了突出作用。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全国各省大多创办了商业期刊,如《徽商》《浙商》《川商》《赣商》等。此类期刊紧随时代大潮,细分传播受众,服务商人群体和商会组织,已成为期刊界的一支劲旅。
三、期刊出版的主要经验
期刊业的繁荣取决于多种因素:安定的政治局面、稳定的经济基础、逐步提高的文化水平、较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全的期刊发展规章制度以及科学化的管理等。回顾70年来期刊业的发展,既有过艰难探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大局
期刊出版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新中国成立70年的期刊出版实践昭示我们,站在历史潮头,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领地位;始终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看清本质、把握主流,把好关、把好度。70年来,期刊业不断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深化对出版体制改革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认识,大力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面对两个效益时,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坚持将期刊出版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2.坚持解放思想,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解放思想、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期刊业才能有发展、有进步。而思想解放的力度、速度、程度直接关系到出版改革发展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期刊业的成就也得益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极大地激发了期刊市场活力,释放了期刊出版生产力,推动了期刊业全面稳步发展。70年来,期刊出版观念的每一次突破,都极大地推动了期刊业的改革创新,促进了期刊业的繁荣和发展。而每一次期刊业体制机制创新也都不同程度地释放了期刊业能量。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出台一系列政策,优化了期刊出版秩序;期刊业的改制促使了期刊业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分化,方便了市场管理;随着期刊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期刊集团上市发展,期刊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并通过各种市场化、产业化方式,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影响力。
3.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规范期刊行业秩序是期刊迅速进入现代化运营的轨道、激发内在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进行期刊分类指导。区分经营性期刊和公益性期刊。党刊和纯公益性期刊因其特殊性由党和政府部门主管主办,必须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功能。对于其他期刊,则有必要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性和经营性。于2014年和2016年进行的学术期刊认定工作也非常有利于厘清学术期刊与大众期刊的关系,明确两者界限,将有限的出版资源明确地投入相关领域,助力我国学术期刊高水平发展。其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一是建立以学术期刊的规范和评价为主,继而延伸至其他类型期刊的规范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学术期刊评价的理念、标准、方法,深层次研究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评价体系,引领期刊业科学发展。二是完善期刊市场体系,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活跃期刊市场,促使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管理体制下的优胜劣汰市场生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经营性期刊资源的作用。
4.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期刊人才队伍素质
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全面规划、系统培养期刊人才。实施“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建立新闻出版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库。一方面,加强出版人员职业资格证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促进新闻出版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另一方面,形成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措施。根据《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新闻出版行业要通过学历教育、日常培训、国外进修、项目带动、资金支持等重点支持方式,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形成新闻出版人才的相应梯队和品牌效应。
5.严抓内容质量,推进媒体创新、融合、开放发展
期刊内容是期刊存在价值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内容质量把控方面,一是期刊业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坚定广大从业者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推动期刊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珍视自身拥有的本土出版生产要素和市场,深入把握本地文化和资源,形成内容优势。二是不断完善期刊相关法律规章,打击扰乱市场行为。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修订了《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印发了《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等。对期刊刊登虚假违法广告、刊发质量低劣论文、摊派发行等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
读者对期刊质量的高要求倒逼媒体创新、融合和开放发展。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信息和市场壁垒被打破,期刊出版要素获取更加便利,期刊注重创新以提升读者体验。如《时代周刊》中读者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在纸刊页面进行AR 阅读。“互联网+”形态打破了既有产业之间的界限,填平了产业之间的鸿沟。尤其是大型期刊集团因其雄厚的实力,对跨界合作已然习惯。这既显示了期刊业的开放态度,也反映了期刊业有信心,也有实力、有能力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企业运营能力的成熟,我国期刊界不断探寻和拓展期刊“走出去”路径,如采用当地语言出版发行,通过版权贸易、直接出口、网络共享等方式进行内容的国际传播。如今,中国知网的期刊产品已经出口到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北美、欧洲、亚洲的1300余家科研机构、著名大学及图书馆,2013年下载文献1300多万篇。[13]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期刊出版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推进,我国期刊出版业将进一步发挥内容资源优势,充分运用先进技术,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kJZZ0aXpqwvO6fhUputDQ


编辑:董莉


36#
发表于 2020-6-20 00: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各网络文学出版单位:

网络文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力量,拥有庞大读者群,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具有广泛影响。近年来,网络文学行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作者和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原创作品,在促进文学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问题。一些作品导向偏差、格调不高,甚至以淫秽色情、血腥暴力等内容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把关机制不健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规范网络文学行业秩序,引导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始终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以精品奉献人民,推动网络文学繁荣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网络文学出版单位须设立总编辑,建立健全编辑委员会,强化内容把关职责,总编辑对涉及内容导向问题的事项具有否决权,对发布作品的内容质量负总责。加强选题策划,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支持优质创新内容,抵制模式化、同质化倾向。严格导向管理,完善质量内控机制,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内容审校制度,做到内容把关责任明确、编校流程可核查可追溯,确保内容导向正确、格调健康向上。严格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坚持先审后发的原则,在作品发布前,对登载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对尚未创作完成、持续更新的作品进行跟踪审读,未经审核不得上线发布。加强对作品排行榜、互动评论等作品相关发布信息的动态管理,正确引导用户阅读。

二、严格规范登载发布行为。实行网络文学创作者实名注册制度,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 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必须要求创作者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不得为未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的创作者提供相关服务,并对收集的信息严格保密,确保创作者信息安全。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应在平台上明示登载规则和服务约定,对创作者登载发布行为提出明确要求,既保障合理权益,又实施有效约束。登载发布原创作品,须在作品封面或内容首页显著位置标明书名、作者、责任编辑及版权说明等相关信息。互联网公众账号服务商、应用商店等首发网络文学作品的,按照上述要求进行管理;从事分发业务的,须加强审核力量建设,对分发产品及内容进行跟踪把关,对出现的问题承担相应责任。提供公众账号和应用商店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按照上述要求加强监测管理,承担相应主体责任。

三、定期开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应按要求开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形成社会效益自评报告,报送属地出版主管部门审核认定。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发布或推介作品出现严重错误的,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出版主管部门在评奖推优和资助扶持等方面予以倾斜;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主要负责人,责令整改并且在整改到位前不得参加各类评优评奖;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四、加强评奖推选活动管理。各类社会组织、媒体单位、学校和研究机构等举办全国性网络文学评奖,须向国家新闻出版署申请,经同意后举办;各类企业不得以任何名目举办全国性网络文学评奖。开展地方性网络文学评奖的,须经当地出版主管部门同意。

五、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网络文学市场管理,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内容导向出现严重偏差的,综合运用行政监管、经济惩罚、刑事处罚等多种措施进行处置。坚决清理低俗庸俗媚俗内容,坚决遏制跟风模仿等不良倾向,坚决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加强对网络文学导流行为的监督管理,出现传播错误内容、误导用户阅读行为的,相关网络平台应及时采取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措施。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应在平台显著位置设置读者投诉入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完善信用档案制度,将违法违规企业或从业人员纳入失信档案,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限入、禁入等措施。

六、加强网络文学出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提高网络文学从业人员内容导向把关能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队伍教育培训,网络文学出版单位从事内容审核的编辑人员应按时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每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取得出版主管部门颁发的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网络文学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总编辑或主要负责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出版主管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取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统一印制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引导广大网络文学从业人员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加强品德修养,恪守公序良俗,弘扬新风正气,打造精品力作,维护网络文学行业良好声誉和网络文学出版工作者良好形象。

七、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各级出版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属地网络文学业务的管理,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完善制度。对出现问题的作品、企业和相关舆情,应积极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加强对所属网络文学出版单位重大事项和重点出版物的指导把关,及时研判处置重要问题,确保各项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定期监督检查网络文学出版单位编辑责任制度落实情况,把检查结果作为出版单位资源配置、年检评估、项目评审和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充实网络文学阅评队伍,加大抽查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监测监看,提升分析研判水平,提高科学管理效能。

本通知所称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含提供网络文学服务的平台;所称全国性网络文学评奖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对网络文学领域的人物、作品进行的评奖活动,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名称的网络文学评奖活动,以及在境内举办的冠以“国际”“全球”“华语地区”等名称的网络文学评奖活动。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0年6月5日  

来源:国家新闻出版署

编辑:刘佳莹


37#
发表于 2020-7-16 18: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就《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实施答记者问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实施《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首个专门针对报纸期刊质量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为什么要出台这一《规定》?《规定》主要有哪些内容?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规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强调出版工作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完善出版管理体系。近年来,国家出版主管部门组织的质量抽查显示,报刊质量总体比较稳定,但也有部分报刊存在差错率高、质量粗劣的问题,迫切需要规范和加强质量管理。《规定》的出台,有利于健全报刊质量监管体系,提升报刊质检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全行业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推动报刊业加快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
  问:请介绍一下《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答:《规定》由正文及4个附件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十五条,主要包括报刊质量的定义、质量是否合格的判定标准、质量检查的方法和程序、质量管理的分级责任、对质量不合格报刊的处罚措施等几部分内容。
  质量定义方面,《规定》明确报纸、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四项均合格的,其质量为合格;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其质量为不合格。
  质量管理的分级责任方面,明确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报纸、期刊质量管理工作,各省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报刊质量管理工作。各级管理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实施报刊质量检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质量检查的方法和程序方面,明确报纸、期刊质量检查采取抽样方式进行。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实施质量检查,须将检查结果为不合格的报刊的具体情况通知出版单位或主办单位。相关单位如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提出复检,对复检结果仍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后7日内提出复核。
  对质检不合格报刊的处罚方面,明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出版许可证。
  问:《规定》明确了报纸期刊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的合格标准。业界尤其关注的,是编校质量和出版形式质量的合格标准,这在此前的法规规章中没有明确规定。能否为我们详细讲解一下。
  答:《规定》明确,报纸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期刊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报纸出版形式差错数不超过三个、期刊出版形式差错数不超过五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合格。其中编校质量合格标准主要依据平均出版周期确定。目前法规规定的图书编校差错率合格线是万分之一,按照平均出版周期,我们将期刊的合格线定为万分之二,报纸的合格线定为万分之三。出版形式质量合格标准则是在梳理《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等相关规定后,依据报纸、期刊各自特点确定的。这些标准都是经过多轮调研、征求意见,并在报刊质量检查工作中应用、实践后,才最终写入《规定》。
  《规定》所附的4个附件,围绕报纸、期刊编校差错率和出版形式差错数,给出具体量化的计算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编校差错还是出版形式差错,都不是1处错误计1个差错,而是根据差错的不同类别、性质等,确定不同计错分值,并对重复出现的差错设定最高计错数,例如规定“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用法不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家标准,每处计0.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等。同时,《规定》允许报刊单位申请复检、复核。做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报刊质量检查标准宽严结合、符合实际,结果客观公正、经得起检验。
  问: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加强报纸期刊质量管理方面还将做哪些工作?对各报刊单位有什么样的要求?
  答:国家新闻出版署高度重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工作,持续开展不同门类报刊质量检查。《规定》出台后,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加强报刊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对质量不合格报刊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建立健全报刊出版质量和违规行为档案制度,把出版质量作为报刊出版单位年检评估、社会效益考核、项目评审、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希望各报刊出版单位和主管主办单位进一步完善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等各项制度,加强出版物编辑、校对、印制等各环节质量控制,本着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努力打造报刊精品,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20年6月28日

编辑:刘佳莹

38#
发表于 2020-7-20 16: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形成推动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综合监测分析平台要建立完善的质检数据信息资源库,让束之高阁的数据活起来,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必须从检测数据信息的数字化开始。从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规范质量、印制质量、环保质量检测原始记录标准化录入、存储入手,实现数据精准化、检验信息化、信息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增强检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研究能力,增强通过检验检测发现问题、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谋划力。
  新闻出版业进一步深化质量监管,令作为出版物内容评审鉴定、质量监督检查的专业机构的出版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和新平台。新时代新使命赋予了新职责,要求各级出版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提高政治站位,紧密围绕新闻出版核心业务,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形成推动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加快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
  完善监管机制,搭建综合检测平台,提升引导力
  出版物质量包括了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规范质量(设计质量)、印刷复制质量、环保质量五个维度。五大质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出版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要搭建综合检测平台,实现一个产品全覆盖标准检测,形成质量提升的有效合力。
  出版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要加强检测能力建设,要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为指导,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搭建起出版物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规范质量、印装质量、环保质量综合检测平台,全面履行出版产品质检工作的职能和作用。能力上要能覆盖图书、报纸、期刊、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内容质量评审、编校质量检查,覆盖出版产品成品印刷复制质量、环保质量检测,又能对纸张、油墨、胶粘剂等原辅材料进行检测,成为出版物和印刷品质量评价的权威平台。
  出版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要依托综合检测平台运行,承担起政府质量管理的技术实施工作,开展“出版3·15”专项质检活动、春秋两季中小学教材教辅产品印装质量、环保质量抽检活动等一系列常态长效的出版物和印刷品质检活动。用全品种、全覆盖、全方位的出版物质量监督检测为抓手,推动出版单位、印刷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加大质量投入,加强质量管理。以提质导向、优质导向,指导和引领出版产品的方向,推进出版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出版单位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出版物。
  强化数据分析,架构监测分析平台,提升谋划力
  出版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要架构起出版物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规范质量、印装质量、环保质量综合监测分析平台。目前,各地出版产品检测机构信息化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参差不齐,多年来沉淀了大量碎片化的编校质量检查数据、印装质量检测数据等。部分检测机构选取了典型案例,归纳差错类型,出版编校质量差错案例集,做了检测数据分析方面有益的尝试;但这些努力离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较远,大数据的优势尚未得到相应体现。将“互联网+大数据”引入传统的出版物质检领域,推动信息技术与出版产品质检工作深度融合,分析研究碎片化状态的检测数据和信息,是保证出版产品质检机构履职到位的必然要求,是持续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的方向。
  综合监测分析平台要建立完善的质检数据信息资源库,让束之高阁的数据活起来,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必须从检测数据信息的数字化开始。要从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规范质量、印制质量、环保质量检测原始记录标准化录入、存储入手,实现数据精准化、检验信息化、信息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增强检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研究能力,增强通过检验检测发现问题、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谋划力。如质检机构通过综合监测分析平台对监督抽查结果数据分析研判,发现开胶散页问题是图书印制质量的主要缺陷。为了防范质量风险,提前谋划,就有针对性专题分析、重点跟踪,编制出《重点印制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开胶散页问题》,并深入生产现场,了解问题产生原因,帮助企业掌握解决开胶散页问题的方法、改造相关工艺流程、降低开胶散页问题发生几率。
  拓展质检应用,关口前移分类监管,提升服务力
  利用好专业、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数据,关口前移,分类监管,提升服务力,推动质量提升。
  一方面,要及时动态发布典型质量案例和预警提醒。案例是标准在检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出版产品质检机构对不合格产品的案例要进行整理分析挖掘,突出针对性、实效性,运用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提醒式教育,让出版从业人员意识到标准和规范的界线。如针对书稿设计与印制工作衔接不畅,影响印装质量的突出问题,整理出版心设计、书眉设计、书脊设计、页码设计、跨页设计、底色与文字设计等六方面的案例,增加了质量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成为质量管理的“活教材”,让编辑在书稿设计阶段就将印制质量风险早发现、早处理。
  另一方面,要根据受检单位的质量记录状况,进行分类管理,探索质量信用的分类监管,强化激励机制,从正面引导和警示监督两个方面促进受检单位提高质量意识。例如针对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种类丰富、涵盖面广、编印单位分散的特点,出版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在综合评审中,通过评估预警,发现问题、了解趋势、掌握动向,对于编印宗旨明确、出版规范齐备、编校质量稳定、印制质量合格的评选出“十佳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进行红榜奖励,树立先进标杆。对于违反《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的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则有针对性组织培训,教育督促编印单位进行整改,加强后续样本的检测,帮助编印单位提高质量,确保监管检查见实效。
  出版产品质量监测机构承担着为国家、行业和人民群众进行出版产品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重要职责。要抓住机遇构架和运行好出版物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规范质量、印装质量、环保质量综合检测平台和综合监测分析平台,以担当与作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出版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作者:沈建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20/epaper/d7277/d4b/202007/108146.html
编辑:宋婷

39#
发表于 2020-7-28 15: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大学教材将同性恋表述为“心理障碍”,女大学生状告出版社

大学教材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在校女大学生认为此表述“内容存在错误”,希望出版社予以修正。遭拒后,该大学生将出版社等机构告上了法院。此案将于明天(7月28日)在江苏宿迁开庭审理。
2013年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图片均由西西提供
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由国侨办立项、彭磷基外招生人才培养改革基金资助的项目,于2013年8月首次出版。该书编委会主编之一的张将星教授系暨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2016年,当时在广州一所大学读大二的西西注意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的表述上存在她认为的“错误”、“误导”等“明显内容质量问题”后,曾于出版社多次联系沟通,希望其再版时予以修正。
但是,西西发现,该书于2017年再版时虽然将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但仍有许多“内容质量问题”,其中,再版教材仍将同性恋列为“性心理障碍”,并且保留了将“性取向出现偏差”解释为“不恰当或错误的性信息”的说法。
西西认为,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中,同性恋已不被列入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行列。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标准早在1993年就已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等效采用。
2017年7月,西西以“该书内容存在多处自相矛盾、错误、误导、语句不通顺、语病等明显内容质量问题”为名向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以及销售该书的江苏圆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京东网上购物平台)及其分广州公司。同月17日,宿迁市宿豫区法院宣布正式立案。
经过延期三年、两次之后,西西的案子将于7月28日上午开庭。
在延期三年、两次之后,西西的案子即将于2020年7月28日在江苏宿迁宿豫区人民法院开庭。西西称,因为新冠疫情的防疫政策,身在香港的她无法前往宿迁,将由她的代理律师出庭。
此案曾获得多位心理卫生领域专家的关注。包括性学家方刚在内的多位学界业界专家向法院提交了学术证词。据西西称,艾滋病干预专家张北川也向该案的法官寄送了相关资料。
针对此案,澎湃新闻致电暨南大学出版社,行政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向领导请示后表示“接受采访需要暨南大学相关部门的批准”。此书的另一位主编曾庆也以“需要向学校宣传部门报备”为由拒绝澎湃新闻采访。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贾梦琪



40#
发表于 2020-7-29 19: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人民出版社声明:从未出版《平安经》一书
人民出版社回应“出版《平安经》”:从未出版《平安经》,也从未同意与任何单位联合出版该书。对于假冒本社名义出版该书的行为及其相关责任人,本社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来源:微信公众号 新京报
编辑:贾梦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