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者遇难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2-12 11:51: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1 February 2012 Last updated at 13:31 GMT

Bangladesh: TV journalist couple murdered in Dhaka
Continue reading the main story Related Stories
Two well-known Bangladeshi television journalists have been killed in the capital, Dhaka.
Sagar Sarwar and his wife, Meherun Runi, both in their late 30s, were stabbed to death at their apartment early on Saturday.
Their bodies were found by their five-year-old son, who then called relatives living nearby, police said.
The motive for the killings was not known and it was unclear if the deaths were related to their work.
Mr Sarwar, a news editor at private TV station Maasranga, was found with his hands tied behind his back.
His wife worked as a senior reporter at ATN Bangla, another private station.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killings had been planned and that the couple had probably known their attackers, a senior detective was quoted by local newspapers as saying.
More on This StoryRelated Stories
Related Internet links
The BBC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f external Internet sites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16997187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1:24: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At Work in Syria, Times Correspondent Dies
[size=0.9em]Ed O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Anthony Shadid, center, with residents of Cairo last February.

By RICK GLADSTONEPublished: February 16, 2012


Anthony Shadid, a prize-winning newspaper correspondent whose graceful dispatches for both The New York Times and The Washington Post covered nearly two decades of Middle East conflict and turmoil, died, apparently of an asthma attack, on Thursday while on a reporting assignment in eastern Syria. Tyler Hicks, a Times photographer who was with Mr. Shadid, carried his body across the border to Turkey.



Multimedia
Excerpts From Anthony Shadid’s Reporting


Related

Connect With Us on Twitter
Follow@nytimesworldfor international breaking news and headlines.


Enlarge This Image


The Washington Post
Anthony Shadid, a prize-winning correspondent for The New York Times, died, apparently of an asthma attack, on Thursday.



Mr. Shadid, 43, had been reporting inside Syria for a week, gathering information on the Free Syrian Army and other armed elements of the resistance to the government of President Bashar al-Assad, whose military forces have been engaged in a harsh repression of the political opposition in a conflict that is now nearly a year old.
The Syrian government, which tightly controls foreign journalists’ activities in the country, had not been informed of his assignment by The Times.
The exact circumstances of Mr. Shadid’s death and his precise location inside Syria when it happened were not immediately clear.
But Mr. Hicks said that Mr. Shadid, who had asthma and had carried medication with him, began to show symptoms early Thursday, and the symptoms escalated into what became a fatal attack. Mr. Hicks telephoned his editors at The Times, and a few hours later he was able to take Mr. Shadid’s body into Turkey.
The death of Mr. Shadid, an American of Lebanese descent who had a wife and two children, abruptly ended one of the most storied resumes in modern American journalism. Fluent in Arabic, with a gifted eye for detail and contextual writing, Mr. Shadid captured dimensions of life in the Middle East that many others failed to see. Those talents won him a Pulitz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in 2004 for his coverage of the American invasion of Iraq and the occupation that followed, and a second Pulitzer in 2010, also for his Iraq reporting. He also was a finalist in 2007 for his coverage of Lebanon, and has been nominated by the Times for his coverage of the Arab Spring uprisings that have transfixed the Middle East for the past year.
Mr. Shadid was no stranger to injury, harassment and arrest. In 2002, while working for The Boston Globe, he was shot and wounded in the shoulder while walking on a street in Ramallah, in the Israeli-occupied West Bank. During the tumultuous protests in Cairo last year that led to the fall of President Hosni Mubarak, Mr. Shadid was hounded by Mr. Mubarak’s police, and during a police raid, he had to hide the computers used by Times reporters.
Mr. Shadid, Mr. Hicks and two other Times journalists, Stephen Farrell and Lynsey Addario, were all arrested by pro-government militias during the conflict in Libya last year and held for more than a week, during which all were physically abused. Their driver, Mohammad Shaglouf, died.
In the 2004 citation, the Pulitzer Board praised “his extraordinary ability to capture, at personal peril, the voices and emotions of Iraqis as their country was invaded, their leader toppled and their way of life upended.” In the 2010 citation, the board praised “his rich, beautifully written series on Iraq as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s and its people and leaders struggle to deal with the legacy of war and to shape the nation’s future.”
He spoke of the risks he took while reporting in an
interview in December
with Terry Gross on the NPR program “Fresh Air.”  “I did feel that Syria was so important, and that story wouldn’t be told otherwise, that it was worth taking risks for,” he said of an earlier trip to Syria in which he entered the country from Lebanon on a motorcycle across a rugged stretch of land.
Mr. Shadid also was the author of three books, “Legacy of the Prophet: Despots, Democrats and the New Politics of Islam,” published by Westview Press in 2000, and “Night Draws Near: Iraq’s People in the Shadow of America’s War,” published by Henry Holt in 2005. His third book, “House of Stone: A Memoir of Home, Family and a Lost Middle East,” about his roots in Lebanon, will be published this spring by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Mr. Shadid was a deep-thinking journalist who was not afraid to butt heads with his editors to protect a phrase, scene or quotation that he considered essential to making his point.
His
final article
for The Times, which ran on Feb. 9, was a behind-the-scenes look at the tumultuous situation in Libya, where rival militias had replaced the government of Col.Muammar el-Qaddafi. It ran long, at more than 1,600 words, which was typical of Mr. Shadid’s work. It was splashed on the front page of the newspaper and the home page of the Web site, nytimes.com, which was also typical.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0:16: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道译_see99【直播叙利亚】邱永峥: 几分钟前得知,一名法国和一名美国记者在霍姆斯反政府武装医疗中心内中炮身亡。相信他们是从土耳其或者黎巴嫩“非法入境”的。同时这个医疗中心有十多人死于炮击
轉發(10)|
收藏|
評論(2)
1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微博達人評論可以獲得達人積分啦!今天你拿滿分了么?瞭解達人積分詳情>>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山水一生的世界://@戎戎日记: 转发微博 (6分鐘前)


回覆

不沉默的大多数:战斗异常激励 拿个板凳
(7分鐘前)

舉報|
回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0:17: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视听虫女//@摇滚传奇:战地记者让红包记者们脸红!@哇靠Vocal: 【被炸身亡的美国记者Marie Colvin今天在最后的一次报道中说:叙利亚霍姆斯城里2万8千名平民,男人,妇女和孩子在炮火中绝望地寻求避难所,这是我见过的最惨的景象。"It's the worst I ever see
@王梦FlyingdreamMarie Colvin,战地记者,最著名的是海盗式的眼罩。利比亚战争的时候,她一直在最危险的地方。我在班加西和的黎波里遇见她,连招呼都不敢打,满怀敬意。今天,她在叙利亚身亡。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4986)
|
評論(873)
今天18:42
來自iPhone客户端
轉發|
收藏|
評論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3:38: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vista看天下【图片:两名西方记者在叙利亚殉职】当地时间2月21日,两名西方记者在叙利亚城镇霍姆斯遭炮击身亡,他们分别是供职于《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美国资深战地记者Marie Colvin及法国自由摄影记者Remi Ochlik。2001年,Marie Colvin在斯里兰卡采访时被手榴弹炸伤失去左眼。(图片来源http://t.cn/zOU4Epa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375)
|
評論(99)
5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7:22: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奇女记者叙利亚遭炮击身亡 被赞最勇敢的人
2012年02月23日15:32新闻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晚报记者 杨美萍

科尔文的一位朋友22日在美国《新闻周刊》网站上撰文,称“她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人”:

2001年在报道斯里兰卡内战时,玛丽失去了一只眼睛。此后,她喜欢在失明的那只眼睛上戴个眼罩。她的手上总是拿着一本笔记本和一直笔。每次她总是会第一个抵达事发现场,就在遇难前一天,她作为现场 “唯一一名英国媒体记者”,也是这么做的。她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个传奇,她也因为自己的勇气和执着受到大家的爱戴。

21日写完一篇稿子后,她在“脸谱”上告诉我,霍姆斯的情况有多糟。我们以前有过交流,去年在利比亚一起工作后,我们的友谊突飞猛进。她上周准备进入叙利亚时,我们还多次交换意见,设计进入霍姆斯的路线,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但要去见证和报道真相的决心战胜了所有恐惧,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

玛丽发表在《泰晤士报》上的文章都是需要付费阅读的,因此很多人都没有看过。于是她在“脸谱”的战地记者群里鼓励大家转发她在霍姆斯的报道。从技术上来说,她并不能这么做,因为她会因为导致报纸的收入流失而受到责难,但她觉得,霍姆斯的情况让她感到震撼和无助。

在遇难前一天,22日还和朋友联系,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成功进入了霍姆斯,而是因为她认为我可能给当地人带来帮助。玛丽牺牲生命展现的是一个被轰炸的人口密集的城市,在她的笔下,霍姆斯每天的平民死亡人数都在两位数。但国际救援组织目前根本无法进入那里。

对玛丽来说,报道战争并不只是迅速地做一些采访,写一些稿子而已。她会和当地人一起感受战争,感受战争带给他们的磨难。正因为如此,她的报道往往特别生动。

并不是每个人都用勇气和力量在这么近的距离内感受战争,而一个强大的声音却永远地消失了。
http://news.qq.com/a/20120223/001643.htm

英国传召叙利亚驻伦敦大使 就记者遇难表示抗议2012年02月23日14:36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遇难女记者科尔文的母亲说,她女儿当天本应撤离叙利亚,但却选择留下来完成报道。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外电报道,英国22日传召叙利亚驻伦敦大使,就两名西方记者在叙暴力冲突中身亡提出抗议,并要求遇难者的遗体被遣送回国。

22日,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美国籍战地女记者科尔文和法国摄影师奥奇力克在叙利亚城市霍姆斯的炮火中丧生。英国摄影师康洛伊和另外一名美国女记者也受伤,引发媒体关注。

英国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称,“遵照英外交大臣的指示,叙利亚驻伦敦大使凯亚米今日被传唤至英外交及联邦事务部,会见政治总司长亚当斯。”声明中称,亚当斯表达了对遇难记者的哀悼,并要求叙利亚霍姆斯的冲突立即停止。

声明还表示,英外交部希望叙利亚当局尽快安排落实遇难记者遗体被遣送回国的事宜,并要求叙方对在冲突中受伤的英国记者提供治疗。

叙利亚新闻部长马哈茂德22日发表声明说,当天在霍姆斯身亡的两名西方记者在未获新闻部许可的情况下进入叙利亚采访。霍姆斯官员正在寻找受伤的外国记者。

另据英国媒体报道,遇难女记者科尔文的母亲表示,她女儿本来计划22日离开叙利亚。据悉,科尔文此前曾与报社编辑通话,后者令她撤离,但科尔文的母亲说,“她必须留下,她想再完成一篇报道。”




http://news.qq.com/a/20120223/001510.htm

科尔文生前演讲:我们的任务就是说出真相2012年02月23日15:19中国新闻网朱静远我要评论(6)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资料图:在火箭弹袭击中不幸遇难的美国籍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左)及法国摄影师雷米·奥奇力克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尔文现年55岁,出生于自纽约。她是是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的资深记者,已为该是报供职26年。资料图

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美国籍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及法国摄影师雷米·奥奇力克22日在叙利亚遭炮击身亡。英国首相卡梅伦当天在国会对科尔文遇难表示哀悼,并称这是对正在叙利亚采访的记者所冒危险的“一个令人失望的悲哀提醒”。

科尔文是《星期天泰晤士报》资深战地记者,而奥奇力克凭利比亚反叛活动报道本月刚刚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奖”。法国政府宣布了两人不幸遇难的消息。路透社报道说,科尔文和奥奇力克在叙利亚霍姆斯市的住所遭到炮弹袭击,两人在试图逃跑时被火箭弹击中身亡。

英国外交大臣黑格称,他对这一令人悲痛的消息感到震惊及深深难过,并对两名记者的家属表达诚挚的慰问。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星期天泰晤士报》所属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闻知这一消息后表示,科尔文是她这一代记者中最杰出者之一,总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的场合。在采访斯里兰卡内战时,科尔文曾经失去一只眼睛,但这并未阻止她重返更危险的地区

延伸阅读:科尔文生前演讲——我们的任务的就是说出真相

2010年11月,科尔文曾在伦敦发表演讲,纪念在冲突中殉职的记者,并阐述战地报道的重要性。她说,在她当记者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她都是一名战地记者,这项工作总有困难,但人们需要来自前线的客观报道。

科尔文说:“报道战争意味着前往一个充满混乱、破坏和死亡的地方,试着承受压力目击事实;意味着在军队、部落或恐怖分子的冲突时,在宣传的风暴中寻找真相;意味着冒着危险,不仅仅是自身的危险,还有那些和你一起工作的人。 ”

科尔文还说:“我们经常要自问,报道的内容值得你去冒多大的危险?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虚张声势的勇气? ”科尔文说,“报道战争的记者肩负重要的责任,也会面临艰难的选择。有时候,他们还会付出最大的代价。战地记者是最危险的职业,在冲突地带,记者就是主要的目标。 ”

“抬起一只脚,迈出去,每一步都有可能踩到地雷。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爆炸,这就是所谓的噩梦。很多人可能会问,到底值不值得付出这么多代价?我们能不能来带变化?在我眼睛受伤的时候,我也被问过这样的问题,我那时候的回答是 ‘值得’,我现在也会这么回答。 ”

科尔文认为:“我们的任务就是说出真相。 ”

http://news.qq.com/a/20120223/001609.htm


被炸死女记者最后的播报:指责叙军撒谎2012年02月23日15:24新闻晚报朱静远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尔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尔文在霍姆斯为CNN进行连线报道

转播到腾讯微博


奥克利克

叙军卷入记者之死?

晚报记者 朱静远

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的美国籍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及法国杂志《巴黎竞赛画报》的摄影师雷米·奥克利克22日在叙利亚遭炮击身亡。据英国《每日邮报》22日报道,叙利亚军队曾誓言“杀死任何踏上叙利亚土地的记者”,叙军可能参与了对科尔文的袭击。

最后的播报:指责叙军撒谎

当地时间22日上午,55岁的科尔文和28岁的奥克利克在叙利亚的霍姆斯市被火箭弹击中,不幸身亡。科尔文是《星期天泰晤士报》资深战地记者,而奥克利克凭利比亚反叛活动报道本月刚刚获得 “世界新闻摄影奖”。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黎巴嫩情报官员拦截的叙利亚军官通话显示,叙军接到过直接命令,要求袭击科尔文所在的临时新闻中心。如果记者被打死,叙方将称他们是在恐怖组织的交火中被误杀的。

就在科尔文死前,她出现在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内的多家知名新闻机构的报道中,她在节目中控诉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部队在实施谋杀。

科尔文所制作的最后几条新闻之一于21日在BBC播出,她声称在霍姆斯发生了很多悲剧,“今天,我看着一个幼儿死去——非常可怕,一个只有2岁的孩子被击中,弹片钻入了他的左胸。医生只能说:‘我什么都做不了。 ’孩子的肚子一起一伏,直到他死亡。这样的事情不断在发生。 ”

在21日晚间的新闻播报中,科尔文指责叙军撒下弥天大谎,“他们说他们的目标只有恐怖分子,但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科尔文称,叙军正在攻打一个遍布饥寒交迫贫民的城市。

手机信号可能被跟踪

法国文化部长密特朗称,科尔文和奥克利克试图逃出袭击范围。有目击者看到,科尔文和奥克利克是在逃出新闻中心后被打死的。据称,临时新闻中心所在建筑就在一所医院旁。

目击者阿布·巴克尔说:“房子遭到袭击之后我逃了出去,跑向街对面的房子。袭击还在继续,记者们的尸体就躺在地上。炮火太猛烈了,即使距离记者们只有几米的距离,我们也没办法把他们拉过来。 ”

霍姆斯市内几乎没有什么建筑物拥有地下室,在遭到炮击时,居民和记者们只能在楼梯间寻找掩护。

在霍姆斯工作的记者们担心,叙军可能跟踪了他们的卫星电话信号,并锁定了他们所在的建筑物。

反对派人士阿卜杜·阿霍木西说,叙军已经切断了市内的电话线路,他们会侦查手机信号,并袭击任何有手机信号的建筑物。

英国首相卡梅伦当天对科尔文遇难表示哀悼,并称这是对正在叙利亚采访的记者所冒危险的 “一个令人失望的悲哀提醒”。

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强烈谴责叙利亚政府的行为,并对两名殉职的记者表示哀悼。

曾被警告,新闻中心会遭袭

法国《解放报》记者让·皮埃尔·佩兰上周和科尔文一起在霍姆斯采访。佩兰说,他们曾被告知,叙利亚军队会“故意”袭击他们的新闻中心。

佩兰说:“几天前,曾有人建议我们赶紧离开霍姆斯,他们说:‘如果叙利亚军队找到你们,他们会杀了你们。’我和《星期天泰晤士报》的记者一起离开了霍姆斯,但她认为大规模进攻还没有开始,就想回去。 ”

佩兰在黎巴嫩贝鲁特得知了叙利亚军官的通话内容,他认为,“叙利亚人知道,如果他们摧毁新闻中心,那么就不会再有新闻从霍姆斯传出。 ”

据佩兰介绍,新闻中心的供电和网络都很有限,要靠发电机发电。但和这个城市中被摧毁的房屋相比,这里已经算是“享有特权了”。

叙称殉职记者采访未获许可

据官方的叙利亚通讯社报道,叙新闻部长马哈茂德22日发表声明说,当天在霍姆斯遭炮袭身亡的两名西方记者在未获新闻部许可的情况下进入叙利亚采访。马哈茂德称,叙新闻部对科尔文、奥克利克及其他国外记者在叙利亚的采访活动毫不知情。他呼吁外国记者赴移民局登记,依法获得许可。

据叙首都大马士革的消息,包括叙军高官和总统阿萨德本人在内的叙利亚人应该都能看到科尔文的报道。


http://news.qq.com/a/20120223/001622.htm


叙官方下令轰炸媒体中心 对入叙记者格杀勿论2012年02月23日03:05央视网我要评论(76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CNTV消息(微博联播编译李婉然报道)英国《每日电讯》报道,据一份拦截叙利亚军官的情报显示,军方轰炸媒体中心前收到命令:对入叙记者格杀勿论。


叙利亚当局下令对入叙记者格杀勿论
来源:东方宽频所属栏目:东方午新闻


周三上午,55岁的《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玛丽-科尔文和28岁的法国摄影师在霍姆斯市的爆炸中身亡。

根据黎巴嫩情报人员截获的叙利亚军官间的通讯显示,叙士兵接到指令以科尔文当时所在的临时媒体中心作为袭击目标。

一段跟踪录音透露,如果成功杀死记者,叙利亚人民将被告知他们是在与恐怖分子交火的过程中意外身亡的。

上周与科尔文一起在霍姆斯前线进行报道的法国巴黎《解放报》记者让-皮埃尔-佩兰称:“几天前,有人建议我们赶快离开霍姆斯市,我们被告知:‘如果他们(叙利亚军队)找到你们,就会把你们杀掉。’然后我跟着《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这名记者离开了霍姆斯,但她觉得大规模冲突还没有发生,因此想回去。”

佩兰从霍姆斯离开后便前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他说:“叙利亚军队下令对入叙记者格杀勿论。叙利亚政府知道,如果他们毁掉媒体中心,那么将‘再不会有任何信息从霍姆斯市传出去’了。”

佩兰说,叙利亚政府“清楚知道”这个媒体中心在直播叙政府反人类的罪行,包括谋杀妇女和儿童。

去世前,科尔文曾在包括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有线电视网等多个国际广播网络指责阿萨德的军队。

此前,叙新闻部长马哈茂德22日发表声明说,两名当天在中部省份霍姆斯遭炮袭身亡的西方记者是在未获新闻部许可的情况下进入叙利亚采访的。



http://news.qq.com/a/20120223/000521.htm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3-3 11:21: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叙利亚或将移交西方记者遗体
2012-03-03 04:13:27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有73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核心提示:叙利亚消息人士3月2日称,当局在阿姆鲁门展开人道主义搜寻工作时,找到美国记者玛丽·科尔文、法国摄影师雷米·奥克利克和西班牙记者哈维尔·埃斯皮诺萨的遗体,准备移交给波兰大使馆。黎巴嫩安全官员则称,埃斯皮诺萨并没有死,已经被反对派武装秘密护送出境。












1/22)
转发到微博

当地时间2月22日,两名西方记者在叙利亚城镇霍姆斯遭炮击身亡,他们分别是供职于《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美国资深战地记者Marie Colvin及法国自由摄影记者Remi Ochlik。事发时,一枚炮弹击中了示威者在巴巴阿姆尔区搭建的临时媒体中心,另有三名外国记者受伤。图为受袭现场,画面显示了记者的尸体。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支援助车队2日在叙利亚阿拉伯红新月会人员陪同下抵达冲突中心霍姆斯省首府霍姆斯市,准备进入前一天为政府军控制的阿姆鲁门地区。叙利亚外交和侨民部消息人士3月2日说,叙方在这一地区找到上月丧生的西方国家记者的遗体,准备移交给相关国家。联合国安理会1日一致通过媒体声明,呼吁叙利亚政府“立即、全面、毫无阻碍”地开放人道主义援助渠道。

红十字车队

冒雪抵达霍姆斯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首席发言人卡拉·哈达德北京时间2日19时在瑞士日内瓦总部说,援助车队刚刚抵达霍姆斯,“准备进入阿姆鲁门”。

另一名发言人希沙姆·哈桑说,车队由7辆载重15吨的卡车组成,当天上午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向霍姆斯进发,但下雪耽搁了行程。“红新月会志愿者和救护车在霍姆斯等待车队抵达,我们希望尽快进入阿姆鲁门。”

叙利亚红新月会位于霍姆斯的行动主管哈立德·埃克苏西说,车队装载食品、奶粉、医疗用品和毯子,虽然沿途有雪,但预计当天下午稍早时能进入阿姆鲁门。

政府军先前与主要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在阿姆鲁门交火将近4周。叙利亚官方媒体1日报道,政府军已经完全控制这一地区。“自由军”则声称战术撤退。

叙方宣布控制阿姆鲁门数小时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说,“收到叙利亚当局回复人道主义停火倡议的积极信号”,将与叙利亚红新月会一同向阿姆鲁门运送援助品。

发放援助品

疏散病人和伤员

按照埃克苏西的说法,当天抵达霍姆斯的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叙利亚红新月会派出的第一支人道主义救援车队。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眼下是唯一在叙利亚开展援助活动的国际机构。

除了向阿姆鲁门居民发放援助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人员还打算撤出病人和需要治疗的伤员。

过去数周,叙利亚红新月会组织志愿者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合作,从阿姆鲁门成功救出30名伤员,把其中受伤最重者送入医院。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先前说,不清楚这一地区有多少病人或伤员需要治疗或疏散。

叙利亚红新月会同样在德拉、哈马和代尔祖尔等其他动乱省份以及大马士革部分郊区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两名工作人员在北部伊德利卜省遭杀害。

从事人道主义工作多年的叙利亚红新月会秘书长阿卜杜勒 扎拉克·杰布罗1月25日乘车从大马士革前往伊德利卜途中遭遇身份不明武装人员枪击,不幸身亡。

安理会呼吁

开放人道主义通道

联合国安理会1日一致通过媒体声明,呼吁叙利亚政府“立即、全面、毫无阻碍”地开放人道主义援助渠道。

由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兰特当天中午宣读的声明说,安理会各理事国呼吁叙利亚政府“遵守国际法和人道主义救援的原则,立即、全面、毫无阻碍地允许人道主义救援人员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救助,并呼吁叙利亚所有各方,特别是叙利亚政府与联合国及有关人道主义组织充分合作,推动人道主义救助工作,准许受伤者从受影响的地区撤离”。

声明说,尽管经过反复请求和充分的外交接触,叙政府仍没有及时允许联合国紧急援助协调员、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阿莫斯进入叙利亚,安理会各理事国对此“深感失望”。安理会呼吁叙政府立即准许阿莫斯无阻碍地进入该国。

声明说,安理会对叙利亚快速恶化的人道主义局势表示痛惜。

三具记者遗体

将移交波兰大使馆

叙利亚阿拉伯通讯社2日以外交部人士为消息源报道,当局在阿姆鲁门展开人道主义搜寻和善后工作时,找到美国记者玛丽·科尔文、法国摄影师雷米·奥克利克和西班牙记者哈维尔·埃斯皮诺萨的遗体。

叙方可能把另一名死者误认为埃斯皮诺萨。德新社以黎巴嫩安全官员为消息源报道,反对派武装人员2月29日晚把埃斯皮诺萨秘密护送出境,他现在安全,身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阿姆鲁门的另外两名法国记者和一名英国记者以相同方式离境。

叙利亚外交部消息人士说,叙利亚红新月会先前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调,3次试图把外国记者遗体转移出冲突地区,但均未成功,“因为武装恐怖团伙拒绝这一要求,以便于他们与挑衅叙利亚的势力一同利用遗体”。

这名消息人士说,叙方将在叙利亚红新月会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代表在场的情况下,把遗体移交给代表美国、法国和西班牙利益的波兰大使馆。“叙利亚向这3名记者的家人表示慰问,”他说,“不过,叙利亚希望所有外国人避免以非法方式进入叙利亚境内,避免前往武装恐怖团伙活动的地区。”

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2月22日交火时,一枚炮弹击中未获入境许可的外国记者设在反对派控制区的“媒体中心”,科尔文和奥克利克丧生,另有两名记者受伤。科尔文和奥克利克生前分别供职于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法国杂志《巴黎竞赛》。

链接

萨科齐宣布关闭法国驻叙使馆

法国总统萨科齐2日在布鲁塞尔说,法国决定关闭驻叙利亚大使馆。



萨科齐还建议在叙利亚邻国与叙利亚接壤的地区建立“人道主义区”。他说:“如果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法国将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援助。”此前,美国、瑞士和英国已关闭其驻叙利亚使馆。

俄罗斯表示不会向叙提供军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2日在莫斯科说,如果叙利亚遭军事入侵,俄罗斯不会向其提供军事援助。

卢卡舍维奇说,苏联和叙利亚于1980年签署的“友好合作条约”目前仍然有效。该条约规定:“如果任何一方的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双方将立即磋商,以便协调立场、共同合作,消除这种威胁并恢复和平。”卢卡舍维奇强调,该条约只要求双方在上述情况下展开磋商,并未要求俄罗斯向叙利亚提供军事援助,俄罗斯不打算向叙利亚提供军事援助。



http://news.163.com/12/0303/04/7RL53ORI0001121M.html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23:34: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郑州晚报本报文娱副刊中心记者王冉(女,33岁)与其母亲遇害之事,今日晚间正式得到警方证实。本报编委会对此深表痛惜和哀悼,强烈谴责凶手的残暴行径,全体员工也正以各种方式表达哀思。本报正全力配合并催促警方尽快破案。目前,警方已确定嫌疑人,相信会尽快抓获凶手,以告慰亡灵。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386)
|
評論(108)
5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
收藏|
評論
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9:57: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告称叙利亚巴西对于记者为最危险国家

2012年04月02日21:18  人民网

  人民网巴西利亚4月2日电 (记者 颜欢)据政府间组织媒体观察组织“新闻标志运动”(Press Emblem Campaign)2日出台的报告称,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共有31名记者因公殉职,同比2011年增长了50%以上。

  在季度报告中,叙利亚和巴西被认为是对于记者最危险的国家,分别有9名和5名记者在此两国遇害。其次索马里、印度、玻利维亚和尼日利亚等国家也是记者暴力事件频发的国家。

http://news.sina.com.cn/w/2012-04-02/211824215240.shtml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8:08: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黎巴嫩电视摄制组在黎叙边界遇枪弹袭击

2012-04-09 23:26:46 来源: 新华网 有0人参与

核心提示:4月9日,黎巴嫩“新电视台”一个摄制组在黎巴嫩与叙利亚北部边界哈立德谷地遭到来自叙利亚一侧的枪弹袭击,造成1名摄像记者死亡,另有2名记者受伤。

新华网黎巴嫩哈立德谷地4月9日电  黎巴嫩安全人士9日告诉新华社记者,黎巴嫩“新电视台”的一个摄制组当天在黎巴嫩与叙利亚北部边界哈立德谷地遭到来自叙利亚一侧的枪弹袭击,造成1名摄像记者死亡,另有2名记者受伤。
这名安全人士说,黎巴嫩“新电视台”摄制组当时正在黎叙边界附近摄像,摄制组人员乘坐的一辆吉普车突然遭到来自叙利亚一侧的枪弹袭击,一名摄像记者当场死亡,另有2人受伤。伤者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
近来,叙利亚政府军同反对派武装在黎叙边界屡次交火,造成人员伤亡。本月7日,在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一辆黎巴嫩大巴在驶入叙利亚边境口岸后遭火箭弹袭击,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顺)

http://news.163.com/12/0409/23/7UMFR96300014JB5.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