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2-1-7 12:04: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1年三大趋势将改变2012年数字新闻报道

2012年01月04日11:23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波因特学院网站12月30日报道,如果现在你已经读够了乏味的2011年新闻回顾或2012疯狂猜测;那么,下面要向大家介绍一些稍微有些不同的东西。文章作者回顾了数字新闻世界,寻找一些2011年势头很小,但在2012年会越来越大的趋势和想法。下面是笔者的发现。

  1、多人叙述一个新闻报道

  今年将是最后一年,“Story”这个词用来指基本上由一位作者写的一系列文字。Storify在2010年开始测试,但这个革命性的“讲故事”工具在2011年4月才公开上市,并赢得了今年Knight-Batten新闻创新奖的大奖。

  Storify转变了许多模式——听众(公众)是新闻采集的贡献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记者是听众和管理者,而不仅仅是播报者。人们通过记者讲述新闻故事,而不是倾听故事。

  另一个在2011年萌芽的报道新闻趋势比Storify得到的关注要少:背景层(context layers)。数字新闻出版商试验让读者在基本新闻故事之外,获得额外的背景信息。

  独立的非盈利性新闻编辑部ProPublica利用DocumentCloud在一个“探索来源”层,整合主要信息来源。读者打开它后,点击故事中突出显示的段落,就会看到一个从原始文件弹出的注释。

  ESPN(娱乐体育节目电视网)的长篇体育新闻新网站Grantland也添加了类似背景层吗,它使用论文式的脚注来诠释其内容;尽管注释是在报道的旁边,而不是下面。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方法,既增加了额外的历史轶事、统计数据、警告或解释,又没有破坏主要的报道叙述。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字新闻不再受二维纸的约束,估计在2012年及以后,将会看到更多的报道模式和语境层的实验。

  2、Facebook用于新闻报道

  Facebook曾红极一时,但在2011年它采取了几个重要措施,使这个平台对新闻记者和出版商更有价值。

  Facebook使记者能够拥有大量属于个人的听众,通过提供一种非对等的跟随系统;像Twitter,而不是双方互动的朋友关系,它帮助Facebook吸引了大量记者。不过,Facebook的“新闻递送”(News Feed)功能使帖子比Twitter有更长的保质期。Facebook拥有8亿多个成员,而Twitter只有大约1亿左右。

  Facebook在2011年末的另一个趋势是“无障碍分享(frictionless sharing)”功能,《华盛顿邮报》、雅虎新闻和《卫报》都是使用这一功能主要成员;通过这个新的功能,可以自动分享阅读活动,获得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

  在2011年,我们还看到很多新闻机构张开双臂,拥抱Facebook,努力增进互动。是的,Google+确实在今年发布;Twitter仍然快速增长,并仍然是新闻媒体的宠儿;但在2011年,Facebook加强了自身作为对民众和新闻的主导社交网站的作用。

  3、平板电脑和电子书成为主流

  苹果公司用iPad为平板电脑设立了高端标准,又在2011年,用iPad 2设立了新标准。它的设计和应用系统是竞争对手们无可匹敌的,但任何配件最重要的特点是其价格。在2011年末,我们看到新平板电脑和电子书打破重要的价格门槛。

  亚马逊和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都发行了彩色触屏平板电脑,售价分别为199美元和249美元;这只有价值499美元的入门级iPad不到一半的价格。同时,这两家公司还发行了100美元以下的基本款电子阅读器——Kindle是79美元。以这种速度,下一个假期看到一个免费版的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并且在2012年某时,iPad 3将会问世;这就意味着iPad 2会减价。而谷歌的平板电脑也承诺,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应该会有所作为。

  以这样的价格,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将可以加入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俱乐部;也就加快其对新闻产业的影响。2012年将从新闻出版商方面,为iPad应用程序和电子书创建一个较强的市场。尽管,现在很少有平板电脑拥有者为内容付费;但2012年特别是2013年的广告收入,将会源源不断的通过移动和平板电脑通道流通,以帮助支持这些创新。(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2-01-04/112323744443.shtml
52#
发表于 2012-1-9 00:17: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肖明超[url=http://weibo.com/verify][/url]:eMarketer《2012年数字媒体核心趋势》:1.消费者对于数字内容的需求逐渐增大;2.签到将越来越受欢迎;3.品牌视频、互动游戏、移动应用、数字竞赛及任何能产生吸引力的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加入互动;4.视频带动在线广告整体增长;5.社交网络广告依然保持增长;6.伦敦奥运会会是多屏发展机遇,数字媒体成新战场.


转发(7)|评论(5)1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9:58: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何镇飚非常认同 //@谢勇:没错// @周国和 : 转发微博

@胡泳不断听到有官方人士指责微博或曰网络言论撕裂社会的基本共识。我觉得恰好相反,网络言论促使大家不得不讨论一个已然撕裂的社会的基本共识转发(134)|评论(50)今天 17:57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 收藏| 评论5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54#
发表于 2012-1-12 12:42: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张毓强cuc//@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移动互联网还是个婴儿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与70年才成熟的电视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网还是个婴儿。传统媒体的“惯性力量”依然强大,面对这个强大的大哥,婴儿如何成长?1、回归商业本质,消费本质,传播本质;2、以“婴儿”为媒介的产品与服务不断优化;3、复盘。
@新浪广告【传统媒体营销和传播手段依然有强大的惯性】电视媒体广告依然是目前为止最大的广告收益平台。电视的兴起到真正发展成熟用了70年时间,移动互联网对于我们现在来讲只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婴儿,还需研究和探讨传播的本质。by:@张涛anta
#Adworld2012#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转发(16)|评论(1)2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9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55#
发表于 2012-1-14 19:1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2-1-14 19:12 编辑

【案例】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多家网站负责人:全面推行实名制为时尚早

  2012年01月20日09:44  中国青年报

  伍木 本报记者 任明超

  近日,全国多家网络社区和门户网站的负责人在三亚的一次论坛中发表意见,认为目前我国全面推行网络前台实名制为时尚早。

  这次论坛被命名为“首届互动网络社区高峰论坛”,由人民网和天涯社区主办,全国各大网络社区和门户网站的50多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发表了对当前一些网络热点问题的看法。

  新浪互动中心副主编汪江认为,目前我国的网络实名制只能看作是一个提法,一个敲门砖而已,别的不说,单是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和其注册使用的身份证信息就很难做到真实合一。网友很容易用别人的身份证信息做到前后台实名,可能给黑客开方便之门,而目前关于网络实名制的相关法律保障还相当不健全。

  腾讯网常务副总编辑李方介绍,2011年我国大概有3亿用户进入微博平台,而且增速不减,预计2012年增幅将达80%。面对如此巨大的微博互动平台使用者,用户信息安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基本上各个大型门户网站都有数百人的网络安全工作人员,尽管如此,还是不敢完全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

  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信息安全压力,李方认为,网络实名制一定要慎之又慎。作为网络服务商,只能承诺给广大网友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方便的产品,提供一个声音均衡的平台和表达便利的渠道。

  西祠胡同社区运营总监赵峰觉得,网络安全不单是一个网站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网站本身在技术层面所能做的很有限,主要还是要靠网友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

  天涯社区副总裁陈勇认为,全面实行网络实名制,仍需一个过程。目前我国的网络实名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只能做到部分后台实名,而且还是分层次推行。从天涯来看,版主、意见领袖已经实现后台实名,而普通用户目前只能推行手机注册这一网友认为相对安全的实名认证形式,天涯已有几百万用户接受了手机认证。

  陈勇认为,网络运营商首先是商人,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全面实行网络实名制后繁杂的实名认证流程,可能使其失去大量潜在用户,这就要求网站必须辅以实名制的网友一些特权激励,再加上实名身份认证后的安全系统投入,这些都增加了网站的运营成本。

  搜狐副总编辑方刚比较支持互动网络社区用户后台实名制。他认为,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网友的言论,而且可操作性比较强。他认为,实名制后网友发表负责任的言论是义务,但同时也要享受相应的权利,例如网络言论作品的版权保护等。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不同阶层利用新兴电子和技术来争取自己权利的时代,这就要求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时做好服务和沟通,培养责任型网民。

  凤凰网副总裁邹明认为,十年来中国网民的觉悟和素质已空前提高,网络环境的改善本质上还是要靠社会的进步。

  三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简秋雄认为,网络用户实名制主要是为了规范网络秩序,让广大网友对自己的发言负责,对政府舆论监管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真正反映问题的都是实名发布而且还留有电话。网络是社会事件的发酵剂,政府应该重视网络舆情,也要懂得利用网络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但更应该将重点从消除网络舆论回归到解决实际问题。先有事件才有舆论,及时把事情解决了也就没有舆论了。

http://news.sina.com.cn/m/2012-01-20/094423830558.shtml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0:53: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网易跟贴的前世今生

2010-09-19 13:55:00| 分类: 关于自己 | 标签:跟贴 网易 |字号
大中小
[url=]订阅[/url]






前言:网易跟贴,也就是新闻后面的网友评论,在同类产品中长期处于领头地位。“无跟贴,不新闻”的口号简单直接的刻画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特色。网易跟贴的意义,不仅仅是网易在门户网站领域超越竞争对手为数不多的项目,同时也是中国网民智慧和社会生态的集中反映。正如《南方人物周刊》 “10年100个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之一:“网民智商有多高,得看网易盖楼团”。

但是,网易跟贴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网易跟贴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都没专门的产品负责人。2006年6月之前,我作为网易新闻中心的主编,曾经分管专题、论坛、产品、审核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后来的调任的职位,仍然与产品关联。因此,直接或者间接的负责网易跟贴的历次功能设计改造,以及部分的内容运营。离开网易前,已答应过同事,总结过去,以供后来者参考。但断断续续的写,一直拖了几个月。——梁剑

第一部分:产品设计和思考历史

一,出生:网易跟贴的推出,起步比新浪晚很多,之前文章页底部的“发表评论”按钮,是直接链接到论坛首页,而新浪至少在2000年就存在“我来说两句”。网易则直到李学凌(现任多玩游戏网创始人兼总裁)出任内容总监(后任总编辑)后,才在03年下半年推出。前期为李学凌亲自主导设计。

二,盖楼和回复

1,网易跟贴在最开始的半年时间里,没有盖楼的功能。当时的样式和新浪差不多。

2,盖楼是意外之作

盖楼一开始并非是故意设计的。只是当时为了解决网友连续讨论,无法看到上下文,从而容许连续引用回复。没想到出来了盖楼的效果。

3,TABLE下的20层楼

刚开始的盖楼,采用TABLE的方式。只能显示20来层。由于一个个TABLE嵌套,中间的越来越小,最后被收缩成一条粗线。网友称之为“塌楼”。





4, DIV下的50层高楼

06年底,修改为DIV,可以扩展到50多层。带来新的问题是,网友将跟贴COPY到博客等网站时,DIV会被过滤或者缺少样式支持,从而无法展现完整的盖楼。当时只针对特定的博客(网易、新浪、搜狐等)做了修正。但是这种方式下,仍然未解决,楼层过高时,顶部坍塌的问题(也就是缩成一条线)。

5,70层高楼

09年,采用了网易手机版的方案,将10层后的线框,修改为不闭合。但是外观上不容易看出来。这样,理论上,楼层可以无限高。但是,楼层过多对页面打开速度影响严重,甚至会导致浏览器崩溃(特别是IE),经过测试后,取了一个性能以及视觉都在可接受范围内的70层。



6,盖楼的重复信息:

盖楼在视觉上,气势磅礴,而且信息连贯。多个互不认识的网友,经常在里面联合写连载小说。如:




但是,所带来的问题是,跟贴页面内,出现大量重复信息。因为盖楼时,前面的信息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条不同。因此,在07年初,启动了一个方案,前端判断重复的楼层,默认收缩隐藏。而如果已经有分支的,则显示最新的。但是点击展开后,不能再通过点击收缩。




三,热帖和顶帖系统:(热帖是指在网易跟贴页,排在最上面的10条,根据被顶的次数排序。)

1,打分:

刚推出的网易跟贴,在每条跟贴后面,有下拉的打分选项目,从1分到5分。这个是参考当时国外的一些网站。 然后,再根据最后的综合得分汇总,进行热帖(单贴)排行。当时还曾经设想,日后对登录用户的等级和影响力之类实行累积和评级,他们的评价分值不一样,可以更大程度地影响排序。

但是,这个打分系统,在实行大约一个季度后,就被否定。因为在这个面对广泛网友的快速评论系统中,下拉、思考分值、然后再提交的几步操作,还是令多数人却步。

2,支持和反对:

代替复杂打分系统的,是一个“支持”的按钮。点一下数字加1,然后简单粗暴的按数字多少排列本新闻的热帖。这个简化的方案,一直沿用至今(去年措辞方面被修改为“顶”,稍后说明)。

当时并没有“反对”的按钮。但是05年初的时候,其他部门一个同事对跟贴做用户体验评测时,当时提到“既然有支持,应该也有反对”。我一开始是不赞同增加的,因为“支持”是用于热帖排序,而增加“反对”,无法同时也参与排序(曾经考虑过两者叠加或者加权平均),因此觉得是将顶帖复杂化的多余功能。但是,由于当时这个评测结果是直接向丁磊汇报的,所以在不能提出充足的有害理由情况下,最后还是同意增加。

没想到,虽然“反对”的数字并不参与排序,后来被网友利用到极致。经常在跟贴里看到发帖后面有“赞同的点支持,否则点反对”,网友利用这个简单的投票来做民意调查。而一些被网友怀疑为五毛所发的跟贴,支持数成了大家发泄的一个渠道。特别是在某些领导人讲话新闻后面的叫好的跟贴。但是“支持”和“反对”功能的取消,主要也是祸起于此。09年秋天,取消“反对”功能时,网友一片骂声。后来“支持”也修改成“顶”。

3,热帖的困惑

前面说了,“支持”的参与方便,而“热帖”的规则简单,网友参与热度很高,还曾经有网友编写过网易跟贴的投票机软件。

但是,这个热帖机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跟贴页面的设计为上面10条为热帖,下面20条(后来改为30条)为最新。首先,热帖的占位效应很明显,被顶上来的,基本都是最早生成的跟贴,被顶到热帖后,则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支持;这样一些很普通的贴长期占据高位,而某些经典在没机会浮现。因为极少网友翻页去看跟贴,只要一篇新闻的跟贴过千,新贴在跟贴第一页显示的时间很短暂。

4,推荐系统

A计划:构建一个类似IMDB等电影分享网站之类的评价系统,而且计算公式复杂保密,其中包括发表时间,支持数,反对数,被引用回复次数(被盖楼数),甚至参与顶帖的用户身份,也加上权重计算。最后换算成一个叫“热度”之类的数字,进行排序。但是最后没有付诸行动,主要是担心在跟贴这样快速、简短的评论系统中,引入一个深度用户参与的复杂的评价系统,很担心效果。而且,如果用户无法理解自己行为与最终的排行的直接关系,会极大的降低参与兴趣。

B计划:放弃上面的复杂公式,只是在现有的顶帖基础上,增加时间衰减的计算。希望这样可以避免长期占位的发生。

C计划:构建用户积分系统,用户的积分来源于发帖被顶,而获得积分之后,则可以用于顶别人的贴来积分金钱。也就是说,将热帖的产生权,交给那些通过发帖而拥有大量积分的用户。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零碎的想法。其中可能有的是错失的好机会,有的可能是明显的歧途。但是,盛名之下的痛苦在于,决策时,我都倾向于保守。因为在守成与冒险之间,大多数时候,选择了前者。

四,发帖数

1,点一下“支持”自动发一个贴?

互联网有句话叫“PV是万恶之首”,跟贴的总数,也成了各家表面比拼的一大手段。特别是在04、05年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报纸在引述一条新闻在互联网的反响时,经常采用在某某网有多少条跟贴。而这些记者可不管这个跟贴数字背后是怎么构成。

那时,新浪、搜狐(腾讯后来也加入)都采用了点一下“支持”或者“反对”,自动生成一个跟贴的方式,内容基本是“我顶”“很好”“支持”几个预设好的。这样跟贴的数字就如当年的亩产量一样,飞天上去了。

我们曾经为此多次开会,争论激烈。特别是在内容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整体落后于对手的恶劣环境中,我们又在残酷对比的跟贴数上被对手抛离,真难抵挡住诱惑。最后还仅仅是因为一些朴素的想法(用户是否需要)而得以保身。

新浪等采用自动发帖的方式,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是,跟贴可读性急速下降,满页都是用户点击“支持”“反对”系统自动生成的跟贴。后来有的网站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默认不显示自动生成的,最后甚至取消了。但是他们在比拼跟贴数字的时候,已经给网易跟贴让出了极好的发展机会。

2,合并跟贴

合并跟贴是指将相同题材的新闻跟贴合并起来,特别是制作专题的时候使用较多,比如,南非世界杯所有新闻的跟贴合并。这个功能的发明者应该是新浪,设计初衷估计一方面是增加跟贴数,网站在对外宣传时,号称某个话题网友评论数过百万条,是相当壮观的;另一方面可能真有部分用户有此需求。梅西的新闻跟贴都合并到一起,你只需要从任何一条梅西的新闻点进去,都可以看到所有的评论。

但合并跟贴对跟贴内容质量的伤害还是存在的,因为网友不少评论是针对当篇新闻的具体内容,合并后会导致错乱。比如一篇挺国足的新闻,跟贴可能全是骂作者的,如果被合并到另外一篇骂国足的新闻里,会让人莫名其妙。

网易曾经采用一个折中的方法(其他网站也看到有类似的),默认显示的是本新闻的跟贴,然后还有合并更贴的入口。而合并的页面里,每条跟贴都显示来源于哪篇新闻。但是大概在08年初的时候停了。当时主要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点大,而为了一个用户并不太需要的功能,不值得。2010年初又恢复为专题的跟贴合并,这有一定的合理性,除了前面说的数字以外,还有专题本身就是一个话题的集中,所以跟贴也因此集合。


五,IP识别和网易火星网友

1,IP识别功能

IP自动识别就是将跟贴用户的IP信息,自动转换成地理信息。这个功能推出之前的跟贴,用户身份要么是可以自己填写(包括可能登录),要么就直接使用IP了。常见的格式就是“IP:202.120.100.* 网友”。

07年初,网易上线了自动将IP匹配成地理信息的功能,表述格式变为“网易北京海淀网友(202.120.*.*)”。IP隐藏了最后两位。

这个功能的灵感来源于一篇谈用户体验的文章(不过我实在想不来是谁写的、实在抱歉),里面大概有一句话,意思是要将用户不能识别的机器信息,转换成可辨认的文字或者图形。后来有一天看跟贴的IP时,就突然灵感一闪,换成大家可识别的地理信息如何?

于是在网上找了个IP地址库,总共有10几万条记录(IP段和对应的地址)。但是中文地址不规范,很多详细到“某某街道几号XX网吧”,所以就干脆人工整理,将多余的信息全部删掉,最详细只保留县区级、或者学校。但也保留了微软中国公司和IBM中国公司的IP信息,这导致后来出现了“网易IBM中国网友”,真有点对不起发帖的兄弟。这个笨办法耗费了1个月的时间。后来的版本采用了程序智能截取,并且自动升级IP地址库信息。

这个功能推出一年后其他大网站都纷纷效仿。不知道是不是网易最早在跟贴上应用的,但是当时的确没有参考过其他网站,因为日常浏览的网站里,没看到过。

2,网易火星网友

在整理上面说的IP地址库时,偶尔遇到一些没有地理位置的或者只显示“ICCAN未分配”的IP段,犯困了。一开始准备老老实实地用“网易IP未能识别网友”,后来干脆恶搞了个彩蛋,就是“网易火星网友”。

因为不能被识别而且网友使用到的IP其实不多(不包括地址匹配错误的),所以火星网友的出现概率极低,偶尔出现时引起大家骚动和仰慕。但是后来网友发现漏洞,利用HTTP头信息欺骗,捏造不存在的IP(包括局域网IP),就经常看到火星网友。甚至直接修改地域信息的显示。

3,地域攻击

IP识别功能所赢得的巨大声誉是在意料中的。但也导致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包括网友和网易内部),最强烈的就是地址信息所引起的地域攻击。甚至还被网友举报到监管部门(包括色贴),最后为了生存,对直接攻击的做了删减,并且在页面提醒“文明社会,从理性发贴开始。谢绝地域攻击。”

4,IP地址的应用

曾经设想中的应用,根据新闻的事发地,自动列出当地网友的跟贴。比如,在一篇“成都公车起火”的新闻后,来自“网易四川成都网友”的评论,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信息。但是由于这个功能大部分新闻不适用(体育、财经、科技等),以及在“所有辅助功能为系统性能让路”的原则下,一直搁置。

六,用户系统

每天活跃在网易跟贴里的几百万用户(包括看帖不回帖的),如果通过跟贴为纽带,将臭味相投的、对同一话题跟贴态度一致的、地域关联等连接起来,组成跟贴社区,听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是事实上,设想、摸索、实践的经历不少,目前尚未成功。

1,首先,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跟贴用户绝大多数不登录的。曾经设想过,通过COOKIE读取用户信息(曾经登录过通行证的),但是无法解决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的问题。

2,曾经采用网易论坛的用户库,计划将跟贴记录保存到论坛。但是,用户在跟贴的发言,与论坛的风格差异很大,并不太愿意保存到论坛。

3,为了实现登录网友产看自己发帖记录,临时做了一个保存灌水记录的系统。

4,09年春夏之交开始,所有网站被要求登录发帖。竟然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虽然发帖量一度跌去一半。但是神州大地都如此,网友也被迫接受了。

5,09年60大寿后,借鉴微博的思路,计划将只在跟贴首页平面展示的跟贴,通过关注、转发等方式立体传播。开工一半,网易决定开发微博,导致跟贴此项目匆忙完成,效果差强人意。

七,互通——微博,论坛、博客

系统互通,其实挺像那些高谈战略布局的企业家一样,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能实现而且成功的极少。因为,你苦花心思的去实现,用户不一定需要,甚至并不知道这个互通的存在。

1,与博客互通:曾经试验过,用户在发跟贴的时候,可以勾选同时发到博客。结果一方面由于登录的限制,另一方面没几个用户愿意同步,因为跟贴内容与博客性质差距太大。论坛遭遇也类似。

2,收藏到博客:每条跟贴下有一个按钮,收藏到博客。点击后,系统将内容COPY到博客,并且自动增加了新闻标题、原始链接和描述性的文字。但是一天使用的次数,不到1000次,最后放弃。但是,专门收藏跟贴的几个博客(老衲博客),倒是很火。这个功能的需求是少数用户,可以通过人工COPY实现。

3,转发到微博:微博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和传播平台,但是由于字数限制,不太可能直接将跟贴转发到微博。网易微博上线前,偶尔看到有网友人工将网易跟贴截图,在新浪微博传播。于是,我们想到了将微博截图然后,当图片发到微博上。用户只需要点击一下,系统在后台完成截图过程。而且为了适应微博的页面宽度,单独制作了用于截图的窄页面。

该功能还是很受网友欢迎,更重要的是,网易跟贴可以通过微博渠道广泛传播。可惜不久被和谐了。

八、网易跟贴的文化形成

网易跟贴的恶搞、自嘲、正话反说、调侃朝政、讽刺世俗等文化,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是与产品功能设计的原因较小。也就是说,通过功能设计刻意去培养营造这种文化,可能用错力道。同理,对手也很难通过产品的改造而复制网易跟贴。但是,必须警惕的是,因为功能的阻碍,让导致网友流失、气氛减弱。比如,在跟贴内容中加入表情图标,我是一直坚决的反对者。因为表情图标会极大地伤害文字内容的可读性,也类如系统自动生成的“支持”“我顶”“很好”一样,导致水贴泛滥。

网易跟贴文化的形成,时间漫长,非一朝一夕所为。有一点比较确定的是,网易新闻曾经力推的恶搞专题,对此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大约是2004年到2007年之间,网易新闻曾力推恶搞、反讽类专题,比如《油荒时代的幸福生活》、《全民大搞拷》、《领导下乡送温暖》(已阵亡)、《幸福生活2005》、《坚决反对取消户籍制度》等。网易跟贴调调和这些专题的风格一脉相承。当然网友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远超人数有限的编辑,后来演绎了老衲和师太、小李与局长等无数可歌可泣的跟贴故事。

By 梁剑 2010年9月12日。(先后参与过网易跟贴的产品功能设计人员有:李学凌、梁剑、钟韵江、李文涛、彭毅、李楠、陈陶陶、万琪,其中只有万琪是名义的全职跟贴产品人员;开发人员有:董荣杰、李欢、黄海亮、肖裕、程思、郜文彬;前端人员有:罗金、徐翔、罗礼权、鲍海燕——名单可能有所遗漏)



后记:

曾经计划的另外两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跟贴的审核管理

第三部分:跟贴的技术实现原理

审核相关的,我计划单独写一篇审核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而跟贴的技术实现,由于对技术了解不多,可留存借鉴的不多,准备放弃。

http://wildrain.blog.163.com/blog/static/143002201081914031956/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1:08: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播互联网让传统势力有了重新分配的可能。今天出于任何目的对网络的钳制,都是对自己创新能力的扼杀。尤为可怕的是,由此产生的落后,将是无法追赶的。
@杨静Lillian【互联网将成世界经济增长源头】http://t.cn/zOhUwmH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查报告指出,2 0国集团(G20)的网络经济规模到2016年将达到4.2万亿美元,比2010年几乎翻一番。全球几乎一半人口将成为网民,从19亿人增加到2016年的30亿人。 发达国家的居民70%的人将使用网络,包括网上购物和使用社交网站。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转发(3)
|
评论
今天 19:50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
13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40: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陈永东#微博#Twitter用户喜欢与不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据卡内基梅隆大学2012年1月发布的一项研究,在Twitter中,受欢迎的帖子种类依次为:1、信息丰富的;2、可笑的;3、有用的;4、令人兴奋的。不受欢迎的帖子种类依次为:1、无聊的;2、傲慢的;3、令人沮丧的;4、平庸的。希玩微博的企业、机构及个人参考。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转发(105)
|
评论(28)
2月4日 19:25
来自新浪微博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09:16: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互联网普及率将达45% 云计算等概念股应声而起
2012年03月30日14:09  京华时报
  昨天,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相关概念股应声而起。行业目前发展现状如何?可选择哪些板块作为投资标的?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分析师。

  □发布

  下一代互联网将普及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研究制定的《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昨天印发。

  《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十二五”期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以上,推动实现三网融合,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IPv6地址获取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从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来看,2013年底前为现网商用试点阶段,2014-2015年为全面商用部署阶段。

  □盘面

  IPv6板块表现抗跌

  本周以来,大盘连续走弱,继前天沪指创下今年来单日最大跌幅后,昨天再度大幅下挫。在此背景下,各个板块几乎全部飘绿。不过,与下一代互联网相关的板块,如IPv6板块昨天则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IPv6板块跌幅几近最弱,仅下跌0.37%。

  个股方面看,半数个股收红,紫光股份早盘小幅低开,但伴随着上述消息的发布,午后突然崛起,盘中一度涨停,尾盘涨停板打开,最终逆市大涨7.62%。此外,星网锐捷、重庆路桥等概念股也逆市飘红。

  □策略看好IPv6相关设备商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付永翀认为,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逐步落实,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3G行业等发展速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应看好IPv6、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机会。

  付永翀分析,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不仅关系到一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地位,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IPv6产业链快速发展首先要涉及运营商基础网络、业务平台以及终端的全面改造,其中数据通信设备供应商、服务器提供商是最大也是最早的受益者,业务平台及IT支撑系统供应商也将受益。如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另外,相应的一些概念股如紫光股份等也可以关注。

  银腾前瞻财讯分析师孙旭东也认为,可关注IPv6的相关设备制造商。就网络建设而言,2012年应该是主体规划全面推进的过程,明年相关设备有望全面爆发。

  云计算尚属较新概念

  付永翀认为,云计算相对而言,是比较新的一个概念,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个子行业在未来必将受到市场的关注。短期之内云计算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传统IT设备的改造和转型、新型应用软件的升级、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本土的软硬件生产商、系统集成商、3G应用提供商和云计算平台提供商将在新型产业中迎来巨大商机。相关个股包括浪潮信息、华胜天成等。

  移动互联将快速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付永翀认为,通过移动设备获得互联网接入的趋势将持续发展。在电子商务、网络广告以及网络游戏等服务蓬勃发展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将迎来快速发展。相关个股包括拓维信息、神州泰岳等。

                                                                  本报记者王浩娇

http://news.sina.com.cn/m/2012-03-30/140924201209.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