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17:06: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北大新媒体:【区分微博与SNS】#CIC Panel#北京大学@刘德寰 教授认为,不要混淆微博与SNS: 微博是情感、价值和事业的纽带,兼具大众媒体的功能,SNS则具自媒体的意义。微博的功能包括情感维系、价值的同一性、事业沟通、独特新闻热点发布;SNS的功能包括情感维系、朋友的生存关怀、朋友的小圈子交流、心情碎碎语。




2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8) | 收藏 | 评论(5)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注册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 米果中国 区分微博与SNS (5分钟前)
    举报|回复


  • 浅浅Tri 转发此微博:区分才能更精准。 (15分钟前)
    举报|回复


  • Deardeerbaby 真的如此吗?怎么看着怪怪的。 (17分钟前)
    举报|回复


  • 数据松鼠会 SNS更看重关系,而微博未来发展在于信息传递 (18分钟前)
    举报|回复


  • 也累 说反了吧 (18分钟前)
    举报|回复


  • Lxjunaic SNS成自媒体了?我没看错吧? (18分钟前)
    举报|回复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0:29: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Twitter成为纽约人飓风期间主要通讯平台

  2011年08月29日12:15  新浪传媒

  北京时间8月29日上午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随着飓风艾琳开始袭击纽约,很多纽约人守在家中无法外出,Twitter就成了他们打发无聊时间的大型聊天室,他们在Twitter发微博,转发,然后再发新微博。

  似乎每个人都在Twitter上讨论飓风艾琳,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也在Twitter上贴出了自己的飓风预警演讲,新闻媒体也将Twitter作为记者的记事本,分享飓风的每一个动向以及造成的破坏。

  很多无聊的纽约人截取了电影《后天》中的图片发到网上,Twitter经常成为重大突发新闻的发布平台,但现在也成为了很多虚假信息的发布地。

  一张“飓风艾琳逼近北卡罗来纳州”的图片周六晚间开始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并迅速被上千人分享。该照片看起来让人胆战心惊,但其实是几周前在佛罗里达州西北海港彭萨科拉(Pensacola)拍摄的,和飓风艾琳并不相关。然而该照片还是在Twitter图片网站TwitPic上被浏览了27万次。

  但并不是每个纽约人都在自娱自乐,社交媒体顾问莎拉·库里(Sarah Cooley)就表示:“这是在纽约市,我不会因飓风而在这自娱自乐,纽约市很多地方洪水泛滥,东南部岛屿长岛遭受了严重袭击。”(晓明)

http://news.sina.com.cn/m/2011-08-29/121523068767.shtml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0:43: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微博渐成政府官员倾听民情服务民生新手段
  2011年08月30日03:4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外交部官方微博

北京公安微博

  8月25日,杭州,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
  河南省新郑市副市长刘五一坐在会场一角,一边听着台上“突发事件如何用好微博”的讨论,一边用iPhone手机点评着嘉宾的发言:“早讲话,会讲话,讲实话。”这条微博数秒钟后出现在会场的大屏幕上,并迅速为场内和场外的人转发、讨论,成为“微政务论坛”话题传播链的一部分。这位现年50岁的副市长在微博上拥有66000多名“听众”。
  像刘五一这样对微博饱有热情的官员,如今不罕见。通过开设微博与公众进行互动,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的一种风尚。
  “微风潮”悄然来袭
  这股风潮,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从2011年初以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至今年8月1日,仅某微博中就有万余个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账户,其中副厅级以上级别官员266人,涵盖各部门和地区。
  作为引领者之一,广东省公安厅(微博)自去年8月率先开通微博,一年时间共发微博3597条,平均每天近10条,如今“听众”数量超过420万,影响力高居政务微博前列,极大地推动了警务工作、改善了警民关系。
  “这些高人气的政务微博,或以亲民、务实的姿态与群众侃侃而谈,或以生活化、职能化的姿态为群众提供服务,在网民中塑造出一个个鲜活且具服务精神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形象。”有专家如是评论。
  “微力量”创新管理
  微博上,出生于1955年的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被网友称为“蔡叔”,而他则常常以“同学们”亲切回应。
  “政务微博和传统网站有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要走近民众,改变我们的学风、网风甚至政风。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务微博实际上是促进了政府行为的变革。”蔡奇说。在他的身体力行下,浙江省组织系统90%的干部已有个人微博。
  在不少地方的实践中,政务微博显示出不可小觑的力量。今年3月日本地震后引起的“抢盐潮”中,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对蔡奇说:“蔡部长,现在全省在哄抢食盐,请省领导关注。”蔡奇回复:“请继伟省长关注。”很快,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在微博上说:“已部署。”并告诉网友:“盐会有的,请参阅浙江在线。”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认为,政务微博正有力推动着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这正为政务微博提供了用武之地。”汪玉凯说。
  “微政务”任重道远
  虽然“政务微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但并不意味着“微政务”未来一片坦途。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研究报告表明,真正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政务沟通的习惯尚未形成,政务微博的关注度及影响力也有待提高。统计显示,在政务机构微博中,微博信息发布数在100条以下的情况占60%,而发布数量在500条以上的只占8%。
  一方面,开微博总要面对一些过激、虚假言论,这样的压力令一些基层官员却步。另一方面,部分官员及研究者对政务微博的可控性、实用性也心存疑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呼吁:“对其社会作用还要观察,不能估计过高,要作相对准确和客观的评价。”
  汪玉凯建议,对于政务微博账号的维护和管理,应当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机制。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如果能通过政务微博,理顺民众的利益表达、诉求的机制,理顺了解决社会矛盾的通道,可能意义更大。本报记者 张意轩 王舒怀
已有9人参与我要评论

 > 相关报道:
  代表委员关注改善民生 通过微博征集民意
  2月互联网十大热词公布 微博打拐折射民生热点
  广东省委书记省长鼓励网民用微博反映民生热点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30/034023071556.shtml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3:55: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外媒称社交搜索为科技业四大趋势之一
http://tech.hexun.com/2011-08-31/132995479.html

    实时通讯正在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而随时随地上网的时代也即将来临。Twitter让我们可以快速传播评论和链接,并提供了一种挖掘信息的全新方式。Facebook则可以帮助亲友随时了解彼此的最新想法,并分享生活中的照片。

  就连电子邮件的使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仍将使用电子邮件,而且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使用方式却更加接近即时通讯。这便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未来将会使用什么工具?哪些新技术将催生新的行业?以下就是我的4点想法。

  实时本地化信息平台

  想象一下与Twitter类似的体验,包括来自你周围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最新信息,包括你希望与之保持联系的人和地点,这些内容都可以实时发布到你的手机上。很多人或许会说:“这很像Twitter,我们不认为有哪个平台能够取代Twitter。”我也是。

  我认为Twitter将继续成长并发展,并将取代我们如今使用的某些信息枢纽。但Twitter无法做到无处不在,而且也难以在本地化领域获得同样强大的影响力。我认为真正的区别在于本地化社区如何使用技术来散布信息。我认为将有一家全新的企业涌现出来,并提供独特的价值。

  社交搜索和挖掘

  我的主要想法是,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而且可以利用联系人获得相关内容。想像一下你从Twitter、Facebook和LinkedIn中获得的信息就不难理解这一点。我认为新的平台将能够在用户需要的时候为其搜集、组织并传播这些信息。搜索引擎中会包含大量无用信息,因此我认为社交搜索和挖掘技术肯定会有长足发展。

  移动商务

  5年内肯定会出现不同于今日的商务体验,尤其是在本地化领域。既不用现金,也无需电话订购,更不用排队,借助最新的移动商务技术,所有的购物体验都将整合在一个本地化商务网络中,将订单、支付、通讯、社交分享、折扣和推广信息统统纳入其中。而且这些体验都会针对每个用户进行定制,

  汽车网络

  通过网络来实现汽车间的通讯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世界。我指的不是让汽车配备能够上网的屏幕,而是像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那样的项目。如果汽车能够接入网络并彼此展开通讯,从理论上讲就可以大幅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每辆车都能够以特定的速度行驶,并保持特定的间距,而且不会改变预定目标。这将成为“交通2.0”。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并且将成为一个值得投资的领域。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00:05: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丁龙江:传统媒体“转型中”,媒介教育如何超前准备?


@清华尹鸿:国际广播台成立了包括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新闻网站等在内的CIBN,启动全面转型。CIBN不是一个新媒体部门,未来五年将依托其传播语种、人才和媒体资源,建设成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传媒,CRI国际广播将被装进CIBN,将以互联网电视为突破口全面向新媒体转型。       


8月31日 23:14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48)                |                评论(18)               




8月31日 23:31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3)|收藏        |                评论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1:05: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乔布斯改变新闻业 移动消费技术成传媒业一部分

2011年08月31日09:57  新浪传媒
乔布斯

  乔布斯如何改变新闻业?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波因特研究所”网站(poynter.org)8月25日报道,史蒂夫-乔布斯于本周三辞去了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然而他对于新闻业的贡献需要几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乔布斯的关注极大改变了新闻业
  在过去的五年中,乔布斯执掌的苹果公司已经打破、改变并扩展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行业。
  苹果公司创新或者说至少重新定义了移动消费技术,并使之成为传媒业未来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它其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iPhone与iPad创造了不可逃避的趋势,它们不仅仅是普通的移动设备,更是全新的产品类别,甚至是一种全新的内容经济。
  iPhone并非是第一款智能手机,但是它却是第一款采用全屏触摸的智能手机;并且利用指尖的按压与滑动来代替传统的物理按键,而且也正是这款创新的手机唤醒了第三方应用程序无比强大的能量;即使作为苹果劲敌的安卓(Android)和黑莓(BlackBerry)也争相效仿其成功的软硬件设计与理念。
  其实,iPad也并非开天辟地的创新;因为它完全借助了与iPhone一样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环境。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却开创了先河!一种介于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全新产品分类。
  当人们在家闲暇时,iPad已经成为众所周知最适合长时间阅读的设备。因此,纸质媒介的书刊、杂志受到了这位“新人”强有力的挑战,然而出版商们也从中发现了纸质印刷品向数字化转型的希望。
  随着这种趋势的迅速蔓延,许多传媒公司都不得不向苹果创造出来的新型虚拟市场“拱手称臣”。在美国,大约有88%的报纸都已经设计了自己的iPhone应用程序;而这些公司中的绝大多数又在紧锣密鼓的制作针对iPad的应用程序。
  同时,乔布斯不仅仅直接影响了新闻出版方式,甚至还与发行商直接合作。自从2010年iPad问世起,他就曾约见过来自《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等传媒巨头的总裁们。
  乔布斯在当年的演讲中,将《纽约时报》的网页搬上了自己的keynote幻灯片中;但是,这个iPad第一款应用程序随后便因为仅仅提供了数量有限的“编辑推荐”文章遭到批评。乔布斯原本打算在今年与默多克一同见证英国《每日电讯报》在苹果应用商店的发布,但是疾病使他不得不放弃这么做。可是,他确实参加了早些时候与新闻集团共同举办的研讨会,并讨论了媒体定制iPad应用程序,甚至给出评论称:《华尔街日报》的iPad应用既慢又不好用。
  这样苛刻的指责也许有些伤感情,但这也表明了乔布斯有多么关心这件事。他只不过是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并非某个新闻集团或者通讯社的副总裁。然而,他却主动与新闻行业的领导者会见,并迫切希望他们能够为这个新设备创造出最棒的阅读体验。按照他自己的话,他是在替新闻业者考虑如何尽一切努力保护这个行业。
  乔布斯于2010年的一次大会上曾这样说过:“我们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通过新的方式赚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继续将他们的报纸经营下去,我绝对是全心全意的”。
  消息灵通人士曾在iPad上市之前就告诉《纽约时报》,乔布本人“深信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核心,但是这必须取决于这个媒体是否具有专业精神。”
  作为回报,许多主流媒体都极力支持乔布斯。《财富》杂志主编安迪-舍沃(Andy Serwer)曾称呼乔布斯为“一个世纪只出一个”的发明家,并与爱迪生齐名。乔布斯曾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一句默多克的名言:“他曾经创造了个人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然而现在他却在摧毁自己的创造;生活本身就是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由于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协助创造了许多产品,他关于创新的言论都值得被引用。这里与新闻届的朋友们共勉几句名言。
  摘自1998年《财富》杂志:“创新与你花费了多少钱在研发上没有任何关系,当苹果公司创造出Mac电脑时,IBM公司所花在研发上的资金至少是我们的100倍。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关于人才、领导力、学习能力的问题。”
  在2004年的《商业周刊》中,乔布斯讲到同一个话题:“创新可能来自于人们在走廊会面的瞬间;也有可能是在夜里10点半时打电话告诉别人自己的突发奇想;亦或是在冥思苦想之后突然的灵光乍现。创新也许是某人认为他想到了世界上最酷的点子,而组织6个朋友开一个临时会议并向他们讨教的结果。创新也意味着我们深思熟虑,严谨认真的态度。大家总是想着如何进入新市场,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对此说‘不’,并专注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1999年,当苹果公司通过一切办法想要从上世纪90年代的糟糕境况中走出来时,乔布斯的讲话也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报纸及传统媒体行业:“苹果公司的解药不是缩减成本,而是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摆脱现在的窘境。”(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08-31/095723081051.shtml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9-5 23:37: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纽约时报集团推出“魔镜” 可在线“试穿”新衣
2011-09-05 10:37:54 来源: 中国日报网(北京) 有25人参与
核心提示:一边刷牙一边看着镜子浏览新闻、打折信息和时尚趋势,听上去是不是很酷呢?美国纽约时报集团近日就推出这么一款“魔镜”。


一边刷牙一边看着镜子浏览新闻、打折信息和时尚趋势,听上去是不是很酷呢?美国纽约时报集团近日就推出这么一款“魔镜”。
据美国媒体9月3日报道,为了开发出能让读者了解更多信息的新媒体,该集团下属的研发实验室一直在不懈努力,最近终于推出一款具有创新概念的洗漱镜——既不耽误用户刷牙或整理头发造型,又可供其阅读最新信息的镜子。


通过这面镜子,用户还可以观看视频内容,进行网上购物,记录自己的活动安排,并查询一些优惠券信息。
这款产品实际上分两个版本,一个是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信息,另一个提供在线零售体验服务——即让用户在镜子前穿上虚拟的服饰。具体地说,产品上装有微软公司Kinect运动传感器和面部识别软件,可以读取站立在镜子前用户的信息,根据用户当时的穿着给出建设性的搭配意见或者是全新的服装造型设计。
此外,洗漱镜还会依据用户的喜好自动调节洗手间的照明设备等。有关方面称,他们目前还在测试这款人性化十足的产品,不久的将来就会将其推向市场。

http://discover.news.163.com/11/0905/10/7D6BIBBB000125LI.html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00:22: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明轩:回复 @孙见春:手机电视是传统电视的巨大补充,红色多于蓝色曲线的积分面积,就是增加的价值!黄金时间几乎增加一倍! //@孙见春:回复@王明轩:恩,大多数人看手机电视会在睡觉前浏览。如果一档节目放在手机电视重播效果比较好。难怪你要电视台长们重视新媒体


@王明轩#视频媒体的变革# 12.2.1、视频节目双向互动传播将是一个渐进过程。会有一个单向与双向共存的阶段,这就是节目播出双轨化,对应的就有两种编排与动态管理方式(明天详解)。于是就会出现收视曲线由单驼峰变双驼峰现象!前者在晚九点以中老年为主,后一个峰值在十一点中青年为主,后者的商业价值高!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8月24日 19:41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31) | 评论(16)




20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1) | 收藏 | 评论(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0:25: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网媒大家谈:网络编辑要学些网页优化知识

  2011年09月05日10:56  新浪传媒


  网媒大家谈第二十二期:网络编辑要学点儿网页优化知识
  嘉宾:李珍(微博)商都网频道主编
  【导读】同样的网络环境,为何我做出来的专题打开速度慢?为何别人转载我们的原创新闻,搜索引擎排序却比我们的好?很多网络编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原因出在哪里呢?网络编辑也需要学习网页优化知识吗?本期网媒大家谈我们请商都网的频道主编李珍,为我们聊聊什么是网页优化,作为网络编辑应该从哪里入手学习网页优化知识,又该如何运用到实践中。
  为什么要做网页优化?
  修相科:什么是网页优化?
  李珍:网页优化是对网站进行程序、内容、版块、布局等多方面的优化调整,使网站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提高用户体验和转化率,一般网页优化被称为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修相科:为什么要做网页优化呢?
  李珍:简单地讲,就是为了提高网站的PV,提高网站的IP,同时可以提高网站的权重,从而提升网站的alexa排名。
  修相科:网页优化跟提供高PV和提高IP有直接关系吗?
  李珍:这两方面没有直接关系,是间接实现的。网站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网页优化”和“内容优化”两种。网页优化,使页面的打开速度缩短,让用户对此页面有好的印象(也就是用户体验)。内容优化,提高关键词在SE(Search Engine-搜索引擎)里面的权重,带来更多的PV和IP。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网页优化之后,有利于SE的抓取。内容优化之后,会让关键词在SE 里面有好的排名,进而带来更多的PV和IP。
  网页优化的标准是什么?
  修相科:也就是说网页优化一方面是给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另外也给搜索引擎的抓取提供便利条件。这实际上是不是也跟报纸的版式类似?讲究版面语言,让报纸版面和排序更有条理。如何去判断一个网页优化好不好呢?
  李珍:判断一个网站网页优化好不好的标准是:是否利于用户阅读,是否利于SE阅读。提升用户体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开始是摸索阶段,学习其他网站好的方面。运营一段时间后根据用户意见和建议再进行改善,例如网站的颜色,板式、字体大小等等。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否利于SE,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的工具,很多为站长服务的网站都会提供的,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修相科:这个有没有指标性的判断标准?
  李珍:是否符合网站标准,页面代码是否精练等等,最直观的标准就是看让SE抓取页面的时候,能否第一时间抓取到title、keywords、description等主要内容。
  网络编辑学习网页优化有何意义?
  修相科:网页优化除了技术来做外,网络编辑可以做哪些工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明明是我们原创的新闻,为何别人转载的却排在我们的前面。
  李珍:网络编辑可以做的工作包括内容优化、关键词选定等。从SEO的角度来讲,原创本身就比较占优势。但为什么排不上去呢?而一些转载的能够排上去?如果两个网站都进行过页面优化,而且网站的权重一样,那么关键词就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出现的位置,在文章中的密度,内链外链都需要考虑进去。
  修相科:现在一些网络编辑方面的教材,只教一些基本的理论和网络新闻传播知识,对于这类内容涉及的都很少。但是对于网络编辑来说,掌握这页面优化的技能还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报纸编辑要懂版面语言,广电编辑要明白线性传播理论一个道理。
  李珍:其实SEO的知识并不复杂,普通网络编辑没有必要去看复杂的代码,懂一些基本的html语言即可,重在实践,做多了就明白了。
  修相科:有些新人还是不明白,以为做网络编辑就是把新闻发到网上就可以了,机械的工作,很多人做了一段时间就感觉自己入错行了,其实都是因为浮光掠影,没有碰到网络编辑进阶层次的内容。
  李珍:这类知识在网络上一搜一大堆,现在的考核指标一般都是PV,而来PV最快的方法就是从SE来。目前来说,这是来PV最快而且不被K站的方法,当然,如果你SEO做的太厉害,那也可能被K站,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用户体验最重要。

http://news.sina.com.cn/m/2011-09-05/105623106972.shtml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01:07: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Journalists now love Twitter, but does this diminish the quality of reporting?Date: 05 September 2011 23:58
Tweet  



According to Cision’s latest annual survey of journalists on their uses and perceptions of social media, there has been a considerable rise in the amount journalists use social networks. Paul Miller, head of digital at Cision, discusses some key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carried out in conjunction with 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
“As Twitter and Facebook appear regularly as sources across all types of media,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social media is now used regularly by 97 per cent of those surveyed, as opposed to 74 per cent last year. Twitter is the key social platform used by UK journalists, as opposed to their European counterparts who use Wikipedia most heavily.
“Maybe more surprising, is how resilient the traditional form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journalists and their sources, mainly PROs, has remained pretty much unchanged – with press releases and face-to-face meetings still firmly on the landscape.”
Miller says that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how the increase in use of social networks may be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journalism: “Most journalists cautiously agreed that social media encourages opinion-orientated journalism – 17 per cent strongly agreed and 69 per cent somewhat agreed. Opinions also varied about whether social media encourages ‘soft’ news as opposed to ‘hard’ news, although journalists were more likely to agree than disagree. Interestingly, there was a notable difference on this issue between journalists in large organisations (44 per cent agreed) and freelance journalists (57 per cent agreed).
For your work, what social media tools do you use in a typical week?

“So there is some concern about how social media can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journalism, and the recent riots in the UK illustrated how misinformation can be a major issue – especially when there is a big, fast-moving story. 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how this impacts on our findings in 2012.”
The survey showed, that in particula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re very popular with radio journalists. Miller offers some statistics: “Radio itself is holding up incredibly well these days, with a staggering 91.7 per cent of the UK population tuning in every week (according to RAJAR) and radio journalists are the heaviest users of social media sites compared to their colleagues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nd they even use it more than social media journalists! It would seem that audience Tweets have taken up a regular place alongside, or even in 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phone-ins and more recent texts.”
Social media encourages a focus on 'soft' news as opposed to 'hard' news

In conclusion, Miller says that social media is clearly being used as an additional resource for journalists rather than it replacing any other communication options.  He adds: “It is being used alongside, not instead of, the range of well-established practices from search engines to drinks with PROs (no surprise there then!).”
Methodology
Cision Europe and 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 conducted a survey about the uses and perceptions of social media among journalists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UK, Germany, Sweden and Finland. The total number of completed surveys across all four countries is 1,560 with the following country distribution: UK (667); Germany (189); Finland (448) and Sweden (256). Overall, the response rate was 5.3 per cen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a 95 per 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examine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sub-populations of respondents. Respondents were taken from Cision’s media database of more than 1.5 million influencers globally. A detailed summary of the UK results is here.
Enjoyed this article? Click here to read more PR Review features



http://www.prmoment.com/745/big-rise-in-the-number-journalists-using-twitter.aspx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