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10:46:2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5831702902 [网易山东省网友]: 2011-07-14 10:24:10 发表 从窃听事件来看最起码证明他们的新闻是真实的,可是我们的新闻都是导演拍出来的!顶[11]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江苏省南京市网友 ip:122.96.*.* 2011-07-14 10:03:06 发表 我们这可以报丑闻么....顶[7]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网易广东省河源市手机网友 ip:112.91.*.* [手机上163.com看贴回贴] 2011-07-14 10:30:46 发表 反正卡梅伦已经利用完新闻集团了顶[0]回复收藏复制
网易浙江省手机网友 ip:117.136.*.* [手机上163.com看贴回贴] 2011-07-14 10:28:03 发表 原来在国外钱不是万能的顶[0]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人造革0 [网易四川省网友]: 2011-07-14 10:23:46 发表 默多克为世界做出了很多贡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1931466813 [网易广东省河源市网友]: 2011-07-14 10:22:12 发表 其实就是阻止他收购做的事。顶[0]回复收藏转发复制

http://news.163.com/11/0714/00/78SQ136G00014JB5.html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20:43: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出版总署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
      2011年2月28日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次   

    为深入落实“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证监会联合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并于2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检查贯彻落实该规定情况,进一步加强报刊证券期货信息管理,新闻出版总署2月25日在北京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中国证监会、中央重点财经报刊、财经专业报刊及部分都市类媒体相关负责人,共同研讨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围堵股市流言、谎言、谣言的良方。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负责人分析认为,证券期货类虚假失实报道分为4种类型,一是制造假新闻以讹传讹,影响市场预期;二是偷梁换柱,夸大其词,制造“新闻”影响市场;三是断章取义,妄加猜测;四是来文照登,记者不核实,媒体不把关。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希望财经类报刊及都市类报刊财经栏目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新出台的规定,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杜绝证券期货报道领域虚假新闻的传播。具体来讲,要做到4点,即加强采编流程管理,从根本上杜绝虚假新闻;证券期货信息发布要审慎,对重要和敏感数据要全面核实;加强报刊广告内容管理,规范广告经营行为;加强采编队伍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报道记者素质。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证券期货领域的报道情况看,要进一步改进中国证监会、上市机构、新闻媒体的有关工作。比如,证监部门近几年来能够做到善待媒体甚至是极为尊重媒体,但在资本市场的主动宣传、相关知识的普及上却仍然做得不够好,与有影响的财经媒体的沟通机制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对谣言的求证和反应也不够及时。他表示,证监部门和有关机构将积极努力改进有关工作,同时希望中国财经媒体能与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使中国财经媒体在整个世界范围的财经话语权与中国资本市场在世界的地位相匹配。他希望媒体今后应尽量减少误报、错报、被利用等情况,进一步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有效的引导力。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及中国证监会办公厅、机构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国家周刊》、《北京青年报》等21家中央重点财经报刊、财经专业报刊、部分都市类媒体的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期货类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产生虚假不实报道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所在媒体实际和新出台的规定,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晋雅芬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1年2月28日
http://www.gapp.gov.cn/cms/cms/w ... d=367&siteId=21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08:21: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BBC交易旗下著名上市周刊《广播时报》
2011-08-18 05:41:08 来源: 京华网(北京)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据新华社电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商业分支BBC环球公司16日卖出旗下多家杂志以及在印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内持有的股份,两桩买卖总共卖得1.99亿美元。BBC环球旗下最著名的上市周刊《广播时报》由此易主。

交易后BBC环球公司发表声明说,已将连同《广播时报》在内的多家旗下杂志经营权售予一家名为EXPONENT的私人集团。依据合同约定,这些杂志今后仍将印有BBC标识。

EXPONENT集团总部设在伦敦,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杂烩集团,拥有多家网站和实体连锁店,包括地铁票订票网、床具连锁店、肉食企业、品牌手提包等。


在另一桩交易中,《印度时报》的东家贝内特·科尔曼集团买走了BBC环球公司在印度风险投资公司“环球媒体有限公司”内所持全部50%股份。

两桩交易成交额总计1.99亿美元。

BBC环球公司说,这两笔大买卖的背景是政府紧缩财政预算,致使主要靠政府财政划拨的英国广播公司难以为继,只得卖出部分资产作为投资其他收益更高项目的本钱。交易所得大部分将回流BBC总公司。

《广播时报》是一家老牌英国报纸,1923年首刊,主要刊登文字版广播节目,近几年增设文字版电视节目。

http://news.163.com/11/0818/05/7BNFE0UA0001121M.html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9:5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5-5-20 15:27 编辑

【案例】
电视购物神话破灭:七星购物员工流失现象严重
  2011年08月20日 00:01  经济观察报
  王芳
  “超长待机62天”、“一部摔不烂的手机”……这些七星购物过去几年间创造的销售神话正在破灭。
  中国七星购物(00245.HK)上半年财报尚未发布,但公司8月12日已发布盈利预警称,中期将录得亏损。本报从中国七星购物有限公司(下称“七星购物”)内部人士处获悉,七星购物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连续亏损,因其主要业务卫视购物受外部环境挤压严重,利润下滑,而其延伸的新兴业务家庭购物等亦无起色。
  查阅财报,七星购物2009年年度溢利约500万港元,而 2010年年度亏损约2.5亿港元。
  七星购物上海总部的一名员工称,公司一名高管在2010年年底的一次所有员工都参加的月会上讲话称,家禧购物(2010年七星购物与福州电视台合资成立的专业购物频道)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持续稳定的亏,争取要在2011年的10月份盈利。
  这句话被七星的员工广泛流传为“持续稳定的亏,就是成功”。
  该员工称,在七星购物上海总部,员工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其刚进入七星工作时,公司四层楼几乎人满,到现在已经流失很多,加上业务部门分拆调整,有的高管被挤下,一波就带走手下百余人。
  七星购物上海总部工作人员称相关负责领导不在,拒绝了记者采访。
  亏损
  2006年11月,七星购物借壳香港上市公司蓝顿国际,成功上市。2007年上半年,七星购物的销售收入达到4.14亿港元。由此,七星购物与2007年5月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橡果国际一道,成为中国电视购物行业中的佼佼者。曾参与过七星购物重组的一名电视营销高级职业经理人称,橡果国际和七星购物一度占据了国内电视购物市场30%~40%的市场份额。
  但从2008年开始,橡果国际突然受挫,纽交所股价一落千丈,2008年的净运营损失超过1.4亿元,是橡果国际成立10年来出现的首度净亏。
  而七星购物从2007年下半年起就已陷入亏损泥潭,到2008年亏损达3.8亿港元。
  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波认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其中,卫视购物的媒体投放成本逐年增加,涨幅甚至超过了20%。此外,卫视购物面临严重的诚信问题。
  近年来,国内电视台广告费用大幅增加,一家省级电视台的广告费较几年前已飙升10倍。上述高级职业经理人称,橡果国际购买广告时段的成本开支占销售收入的35%左右,再加上物流配送、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合计占收入的20%左右,销售产品的毛利率要超过55%才有可能盈利。
  七星购物2010年的财报显示,其2009年的销售及服务成本是2.68亿港元,而2010年上升至6.17亿港元。
  上述七星员工告诉本报,这几年随着大量资金投入到电视购物行业,除了橡果国际和七星购物,又出现了湖南卫视快乐购、央视中视购物等频道,整个行业的竞争加剧,电视台的广告时段成为紧缺资源。
  电视购物分为卫视购物和家庭购物两种。卫视购物以电视节目形式出现,一般选在收视率较高的频道和时段插播。七星购物和橡果国际就是采用这种形式。而家庭购物则可以在某一频道滚动播出。如快乐购、东方CJ、优购物、好享购等。
  家庭购物从大股东广电集团租用电视频道,成本较卫视购物大幅降低。
  据了解,东方购物的频道使用费用为每年收入的3%,大大低于橡果35%的广告费用占比,而家庭购物频道背靠地方广电集团,具有独立的电视频道,通过吸引众多产品进行销售,并以收入分成、赚取价差等方式实现收入。
  由于广电总局鼓励各级电视台自办电视购物频道,这些购物频道从品牌度到推广渠道和成本等方面,相比电视购物企业更有优势。
  王波称,根据中国商联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的估算,江苏台的好享购,一天的销售额已经能达到600万,净利达20%~30%,而湖南台的快乐购亦不低于这个水平。
  而七星购物所代表的民营电视购物企业,正在受到这些“国家队”的冲击。
  出路
  王波说,电视购物进入中国已经快有20年的时间,但现在整个行业的状态给人感觉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这是因为行业标准缺失。电视购物行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才能建立起健全的行业标准,从呼叫中心、物流到供货商,电视购物公司都应该掌控,事实上很多公司在这些方面是缺失的。
  王波表示,橡果国际从2009年开始不断向平面和网络等媒体发展,并且在全国建立了广泛的地面分销网络,覆盖国内几乎所有地级和县级城市,目前,占其总销售收入25%以上的线下收入已经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与橡果国际近一半的收入来自地面分销业务不同的是,七星购物把接下来的战略转型瞄准了电子商务,具体说来是网络视频购物。为了降低成本,七星购物推出“互动概念”的电子商务网站。
  2010年,七星购物与福州电视台合资创立了专业购物频道“家禧购物”,涉猎到家庭购物领域。“家禧购物”全天24小时播出电视购物节目,目前落地省市区域福州、上海浦东、盐城等。
  七星购物还与福州电视台合资首创“星活馆”,是由家庭电视购物、网购与门店相结合经营的实体体验门店。
  但由于相关新兴业务仍处于发展阶段,家庭购物业务于2010年仅占七星购物商品销售额的16%。
  而且,据七星购物员工称,公司高管在内部会议上透露,“‘家禧购物’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持续稳定的亏”。
  此外,七星购物近日还收购了福建万星电影发展有限公司35%的股份,最终收购股权可增至不少于60%。该投资动向在5月一度成为七星购物股票上涨的动力。
  但七星购物向网络视频购物转型,还面临新兴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强力竞争。曾有消息称,七星购物原计划按每股0.68港元,配售5亿新股,集资3.4亿元,但是市场环境的恶化却让这次融资计划至今未能完成,这对七星购物向网络视频购物转型造成了一定影响。
  目前,韩国电视购物销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12%,美国为8%,而我国还不到1%,王波认为我国的电视购物行业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市场并没有萎缩。但业内的企业更替太快,因为行业标准的缺失,很多企业,包括已经上市的,其真正业绩无从准确考证。
> 相关报道:



http://tech.sina.com.cn/it/2011-08-20/00015955085.shtml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23:24: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今日:没兴趣 点击一次就没再点了


@魏武挥:最近在玩微城市,我个人猜想,如果这个玩意儿在腾讯微博上,说不定就能收到大钱了。想让新浪微博的用户掏钱买城市币——不是没有,而是比例应该比腾讯微博的低?



37分钟前 来自移动微博同步应用
转发(4) | 评论(18)




2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2:42: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西兰国家通讯社无法适应新技术被迫关门

  2011年08月30日18:26  新浪传媒

  新浪传媒讯:据英国《卫报》8月29日报道,由于无法适应新的技术和媒体所有权的转变,拥有132年历史的新西兰国家通讯社将于本周被迫关门。

  本周三,新西兰国家通讯社“报联社”(The New Zealand Press Association)位于惠灵顿的主新闻演播室准备进行最后一次新闻播报。据悉,新西兰国家通讯社将于本周内关闭;也为这个曾为树立新西兰形象做出巨大贡献,并拥有132岁高龄的机构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文章称,新西兰报联社(简称NZPA)成为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媒体整合的牺牲品。两家大型的澳大利亚传媒公司收购了新西兰绝大多数的报社,并且这些报社对于新闻报道也都互通有无,所以降低了他们对于外部新闻提供商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通讯社会先将他们的新闻消息及服务出售给报社、广播公司、在线新闻提供商,而非与读者直接接触。新西兰报联社近几年通过合作经营的模式,一直在通过尝试寻找新的广播公司,或者在传统报纸读者的基础上探索新路子,吸引更多在线用户的方式来更好的适应传媒行业的变化。然而,无论如何努力,该公司最终还是以关门的结局告终。

  来自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波因特新闻学院”的比尔-米切尔(Bill Mitchell)说:“如果所有的通讯社一夜之间都消失了的话,我们的日子将会非常难过。因为,这将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又少了一股声音。”

  上世纪80至90年代,正值新西兰国家通讯社的全盛时期;当时该公司曾拥有无计其数的记者,其中包括驻伦敦、悉尼、香港和华盛顿的通讯员;新西兰的报社也都通过该公司取得报道与新闻。

  该通讯社的编辑凯文-诺奎先生说:“这种盛世曾持续百年之久;然而,目前的雇员却仅剩下42人。”诺奎继续说道,随着报社的合并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这种模式开始土崩瓦解。由于新闻报道目前已经随处可见,而且在线读者的数量日益增多;通讯社的地位也越来越模糊。仅2005年,绝大多数报社已经不再从通讯社获得新闻报道。

  对新西兰报联社造成致命打击的便是费尔法克斯传媒公司(Fairfax Media)在今年4月份时做出的一项决定。这家澳大利亚的传媒企业拥有超过70家新西兰报社,它终止了与新西兰报业协会的合作关系,而决定自主报道。

  作家兼历史学家罗恩-帕兰斯基自从1984年开始就在通讯社工作,他表示通讯社的文章为这个仅拥有400万人口的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继续说:“这一切即将被两家外国报纸公司夺走,真的令人伤感。”

  有些人认为,该事件再次证明澳大利亚企业不断增长的控制权对新西兰本地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澳大利亚的企业目前已经主导了新西兰的传媒与银行业,目前正在逐步进入该国家的零售行业。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国的经济联系紧密,这也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

  费尔法克斯传媒公司总编保罗-汤普森认为,他们的决定不会对自己带来很大的影响。他说:“几十年以前,新西兰报联社确实是这个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现在,这种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汤普森表示,最近几年这家通讯社并没有多少原创报道。他认为,费尔法克斯的400人记者团队将足以为其公司提供更有价值的报道。

  目前,费尔法克斯传媒与其竞争对手APN新闻媒体集团都在为自己的报道团队增加人手。APN是《新西兰先驱报》(the New Zealand Herald)的发行商,该公司于上周开始自己的新闻报道工作,其记者团队共计17名员工。这个团队将主要为该公司发行的报纸提供新闻服务,同时也在与一些独立发行商进行合作。该团队的编辑克里斯-里德(Chris Reed)说:“这个新闻业的新项目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

  同时,第三个参与者也正在进入这个新的市场。澳大利亚另一个通讯社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AAP)也在扩大其在新西兰的记者团队;记者人数从过去的1人已经上升到现在的9人,旨在为该公司的澳大利亚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美联社与费尔法克斯传媒、APN以及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都建立了业务关系。

  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总裁布鲁斯-戴维森(Bruce Davidson)说:“我们一直都在向新西兰报联社购买新闻报道服务,可是直到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新西兰的新闻都消失了。”他认为在这样的新格局下,有关新西兰的报道不会渐渐消失,反而会更多。

  戴维森说:“我个人认为这是件遗憾的事,因为我们即将面对一个全新的局面;三家通讯社提供的新闻内容应该大同小异。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情况是挺可笑的。”(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08-30/182623076924.shtml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00:59: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政治性管理
@刘刚在路上:半个小时后,2011年9月2日,中国再无“中央级都市报”。以此为记。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9月2日 23:33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88) | 评论(27)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01:13: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夜班工人丙://@崔向红://@I江东才子:想共产就共产了呗,反正都是党产... //@朱学东:没事,反正都是国有资产,想怎么划都是他们家里的事。只是可惜了,法人财产权中国没有


@朱德付:京华时报的投资方是北大青鸟,人民日报和北大青鸟各占50%股份。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党报集团合资创办,光明日报占51%股份,南方日报占49%股份。今天,京华时报和新京报都划转北京市了,不知投资方的股权如何处置。


9月2日 21:39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760) | 评论(191)




2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6) | 收藏 | 评论(4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1:43: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京华时报与新京报变更为北京市主管主办
2011-09-03 03:24:40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有883人参与

本报讯 记者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获悉,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京华时报(微博)》,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主办的《新京报》从即日起变更为北京市主管主办。

《京华时报》、《新京报》分别创刊于2001年和2003年。两报自创刊以来,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都市报的知名品牌。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负责人表示,两报主管主办方的变更,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推进北京地区报刊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变北京地区都市报资源分散、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有利于北京市在政策、资源、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对两报的直接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两报做强做大。

两报负责人表示,这次主管主办方的变更,将为两报发展赢得更大空间,注入强劲活力,进一步提升两报影响力、竞争力,对两报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两报一定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首都报业健康快速发展。

http://news.163.com/11/0903/03/7D0DVK2O00014AED.html

网易北京市网友 ip:123.116.*.* 2011-09-03 10:14:31 发表
此次改革是符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符合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规律,符合区域报业发展实际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顶[0]回复收藏复制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一夜清风去 [网易北京市网友]: 2011-09-03 10:13:26 发表
报纸的生命在于使命感和号召力,北京的报纸可谓是山头林立,杂乱纷繁,希望这次整合能够——做好新闻。
顶[0]回复收藏复制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00:10: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徐一龙:乱了//@陈钾肥日报://@深圳张必洋://@辜晓进:又收编一家。 //@郭红飞:转发微博。


@传媒老王:【业内快讯】又一家地市级党报加盟省级党报!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9月5日 08:26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61) | 评论(23)




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