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语2008级编辑学作业集锦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23:54:01 | 只看该作者
汉语0801 20085898 刘书武

中文专业与新闻编辑


关键词:中文  新闻编辑


摘要: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得心应手。
在我国,中文专业和新闻编辑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中文专业所学,从我个人观点来看,是新闻编辑的基础,试想,一个没有文学基础的人,是不可能做好文字编辑的工作的。我国有着复杂的文化习惯,学习中文专业的各种知识,对于新闻编辑也有积极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讲,新闻编辑和中文专业有相通之处,比如说,新闻编辑和中文专业都是和文字打交道。二者也有明显区别,比如说,新闻编辑在除了对文字排版要求外,也还需要对板式,颜色等有不同要求。本文,就二者的相通之处和区别进行浅析。


一、相通点:中文专业和新闻编辑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通的特点,二者学习的主体,文化内涵,就业方向,以及学习的知识,等方面都有相互联系的地方。

(1)学习的主体

    新闻编辑需要以语言知识为基础,新闻编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接受各方面的知识,而文学知识是其根本。在编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需要文学知识去解决好。例如,在稿件的修改,文字的编辑都离不开语言知识。许多稿件对语言文字把握都不是十分恰当,这需要编辑者细心去发现和修改,尤其是中国成语,词类的应用,有些时候从表面意思上看似乎是正确的,但实际意义却恰好相反,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原意是指天气转凉,而现在多误解为天气炎热,意义相差甚大。中国的多音词,多意词十分众多,这需要我们有扎实的文学基础和语言功底。因此学习中文知识,是新闻编辑者必不可少的选择。

(2)专业知识

     在专业知识方面,新闻编辑和中文专业学生都有相似和互补之处,以古代文学为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直是国内高校新闻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之一,它是一门教学内容丰富,全面深刻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课程,从原始歌谣、上古神话到唐诗宋词、戏曲小说,式样繁多,辉煌灿烂、学好这门课程,不但有利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说能力、文学素养,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建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另外,新闻学专业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除了培养学生的采、写、编、评等能力外,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占代文学作品及精确简练使用汉语的能力,培养新闻人必备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批判能力等。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者需要学习我们本身的文化知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3)就业方向

      新闻编辑和中文专业在就业方向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中文专业同学在就业方向中可以选择新闻编辑类的专业,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二者是共通的,仅仅从专业的就业方向来看,二者都可以从事新闻编辑行业,从能力来看,中文专业具有从事新闻编辑行业的能力和积累,在就业后能够很快的适应并发展。

二、 区别:尽管中文专业和新闻编辑有许多想通的地方,但是二者却又是明显区别的,二者学习的侧重点,就业方向的路径,课堂知识的区别,等等,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1)侧重点不同

    中文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侧重文学性,而新闻编辑则侧重于实践性,在自己所学的知识上把采、写、编、评结合起来,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包括信息能力,鉴别能力,整合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现代化工具运用能力。这些能力要求使新闻编辑和中文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具有必然性。除了学习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外,二者所学知识也有区别,新闻编辑把编辑学做为一门必修课程,除此外,还需要学习其他的如排版,户外摄影,等不同要求,而中文专业则侧重于语言,文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2)就业方向各有特点

     在就业上,除了二者的共同之处外,也有着各自的差别。首先,选择行不同,中文专业就业方向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所学习的知识并不强调某个具体性的专业工作区域,而是广泛的学习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而新闻编辑具有一定指向性和技术性,在某个领域类具有可操纵性,例如,从专业的就业方向来谈,中文专业所从事的有三个方向:教师,文秘,新闻。但是,就我个人看法来说,教师可以是任何一个专业从事的职业(具有一定教师修养),文秘也可以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把握熟悉,而新闻编辑所从事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指向性。

三、 如何把二者紧紧联系起来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再把各专业明显区别开来是不科学的,我们需要把各个学科联系起来, 做一个社会全才,因此,在明了二者的相通点和区别之后应该在自己的学习中联系起来学习。

(1)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扎实的文学功底为基础,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社会全才,这也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清醒的认识,作为一名新闻编辑者,首先要对自己本土的文化,有深刻认识。同时,学习好中国文学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知识有不小的帮助。新闻编辑是具有文学性的新闻编辑,而学习新闻编辑,对于中文专业的同学来说,在整理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眼界,也受益匪浅。


(2)就业方向的选择

其实,在就业方向上来说,二者区别并不明显,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文专业在从事新闻编辑行业后比新闻编辑专业发展更远,因为他具有更加扎实的文学功底。当然这知识泛泛而言,具体还是要看个人的具体能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中文专业还是新闻编辑,学习中国文化知识都是十分有必要,且是有帮助的。

结语


中文专业与新闻编辑本就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新闻编辑需要以中文文学为基础,而中文也需要以新闻编辑为表现形式,二者以中国文化为基础联系在一起,同时,新闻编辑是具有文学性的新闻编辑,新闻与文学之具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新闻表达离不开准确凝练的语言和句式的选择,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必要的文学素养。


52#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00:03:09 | 只看该作者
汉语0801 20085880 邱使布


编辑必备之文章修改



  有一句至理名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它深刻地说明了文章修改的意义。然而,目前,有不少编辑总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编”而不是“写”忽略了写作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了文章修改的质量。可历代不少名家和经典作家的作品,无不是经过多次呕心沥血的修改才成为传世佳作的。

    像词汇.语法.修辞和逻辑学等有关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是修改文章必备的知识。而编辑正是修改别人的文章,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编辑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并熟悉写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会使编辑更容易抓住原文写作的思路并运用相关知识在各部分发现错误并修改。

    对于文章修改要涉及到很多内容,例如文章修改的方式方法,文章修改的原则,对主题标题的修改,观点的订正,材料的增减,结构的调整,语言的推敲和文字与标点符号的修改等。不过当然在这里,我不能每个点都面面俱到,我只能从从其中选几个来谈谈。

    首先,我们来谈谈文章修改的方法,对一篇文稿的修改,我们通常会采用压缩,增补删除,结构调整和修饰等方法。对于那些文稿冗长,内容重复,字数超过计划篇幅限制的,都需要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文章短小精悍,文章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是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对于一些表达模糊和有歧义的地方要进行增补或删除,使之更好的表达文意,更通顺.更流畅。对一些语言文字不简练而造成的冗长,一般也可以删字.删句,但对那些由于材料芜杂.主题分散而造成的冗长臃肿,就必须在删字.删句的同时进行删段.删意。把与主题没有密切关系,没有逻辑关系的段落删掉,这样会使主题更加突出,结构显得更加严谨,文字更加简洁;在结构方面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我记得在有一次课上,刘老师给了我们一篇文章,让我们修改,当时我在读完一遍原稿后,就开始修改,我找到的都是些语法.字.标点等的小错误,根本没有想到要重组文章结构,而我发现我两边的同学也跟我一样都在字句上下功夫。等刘老师把台湾老师修改的文章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么改,而且所起到的效果是如此的明显,修改后的文章不仅结构严谨,而且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关于修饰,仅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修改润色,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我们谈谈主题与标题的修改和观点的修正。一篇文章的主题,是作者通过全文内容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也是作者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或主张。主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因此,在对文章进行大修改时要考虑主题的改动。一般情况下,主题都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是主题表现得鲜明.集中和深刻。主题一般会出现模糊不清,主题分散,问不切题等毛病,这些毛病都需要我们去仔细分析,找准造成毛病的原因,加以修改,是正确的主题表现的更集中,更深刻,更鲜明。而标题虽不等于主题,但和主题有密切的关系。标题可以直接揭示主题思想,让读者读了标题之后便能基本上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标题可以提出有待论证的问题,发人深思,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总之一个好的标题,对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导读作用。修改标题,也要坚持:“必须改的要改好,不必改的绝不改,可改可不改的不改”的原则。修改标题是应尽可能在原题的基础上修改,这是对原作者的尊重,标题修改要符合通顺,明确,简洁,有诱读力,结构要合适的要求,因为这样会使标题生动.形象.别看生面和不落俗套。有新颖的标题才醒目动人,具有充分的诱读力,并给读者一难以忘怀的印象。

    观点的订正,应从思想性,政治性等方面进行修改,例如,对“中港合资”,“中台合资”等这样的提法,虽然这未必是作者政治观点的反映,但在政治上也是错误的,至少是不严肃的。-“中x合资”的“x”应当是与中国同一层次的,即国家的名称。所以对于观点的订正要仔细,小心。

    最后,我们对语言的推敲、汉字和标点符号地修改进行了解。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篇文章都是通过一句句、一段段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著名作家老舍说:“语言是我们作品好坏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有责任把语言写好”。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语言。一个编辑在对文章进行修改时,要对语言进行仔细推敲,以免出现用词错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等。例如,我们对下面的病句进行分析看看,第一句,“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很明显这句话的关联词使用不当,“无论”应该和“还是”、“或”相搭配,所以句中的“和”运用错误。如果作者和编辑不仔细检查的话就会出错;再比如,“资本主义国家向一些丧尽天良的中国清朝官员做可耻的鸦片买卖”,这句话是介词使用不当,“向”应改为“同”。因此当编辑在修改文章时,用词要精当,精选词语,区别色彩,句子成分完整,事理要合乎逻辑,尽量使语言平实、生动和简洁。这些虽都是细节,但我们不能忽视它。

    说到文字,我们大家最熟悉不过,它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是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文字的功能在于把记录的语言信息传播出去、流传后世。所以文字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否则就会给信息的传递、保存造成困难和损失。世界进入信息时代,这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消灭错别字,这也是一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错别字是个统称,它包括用错字、写错字、认错字和读错字等项。认错、读错是读者方面的问题。而写错字、用别字是作者和编辑的问题,所谓的写错字就是指在书写时把一个字的笔画多写或少写了,或写错了偏旁不件或把整个字写成另一种形态。用别字是把一个字写成与它同音或近音的另一个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注意纠正。还有一种异形词也是值得注意的,所谓的异形词即同音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例如:厉害---利害;座位---坐位;成分---成份等。

    标点符号虽不是文字,但在书面语言里却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一个独特的作用,如果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甚至改变了原意。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表现在缺失、滥用和误用三个方面。缺失,即当用而不用,缺失标点符号会造成语意不明确;滥用,和缺失相反,在不当用标点符号的地方用了标点符号,其结果是割裂语句,阻塞文气,影响表达。例如:“拱门高达四、五米。”“高达四、五米”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其间不能用顿号,但是“第四、五”则是第四位和第五位的缩略形式,故中间就要用顿号。而标点符号的误用,指的是本当用这种标点符号而用另外一种,尤其常见的是顿号、逗号和分号的误用。顿号、逗号和分号其功能和用法是不一样的,顿号表示句子内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之间的停顿,而逗号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的停顿。这三种点好常见的误用情况,如逗号、顿号和句号的错位,或者是一逗到底,集合词语用顿号断开等。

    综上所述,文章修改的涉及面很广,一篇文章,大到主题思想,小到标点符号,都是属于修改加工的范围,任何地方都不能疏忽大意,这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本来写文章就是为了向读者传达信息,故使读者阅读之后获得有用的东西,才是应得到的效益。因此,作者和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作品,应该是一篇至少是自己认为较好的作品,而不应该是一篇满是疵点的作品。作者和编辑应该对读者有高度负责的精神。


53#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00:04:11 | 只看该作者
汉语言文学0802 张岭 20085927

浅析编辑的职业道德

【摘要】文化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致思和时代风尚,文化出版社与人类文明与时俱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这文化进步的烙印。当今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文化的竞争。根据西方守门人的理论,在精神产品两次生产中,守门人要想要创造知名度、美誉度俱佳的文化精品,无疑责任重大。所谓志职所在,责有攸归是也。编辑在文化、知识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并深受其职业道德影响。

【关键词】
编辑
职业道德


师有师德,医有医德。正如恩格斯所言,每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是指职业特质而言。师德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医德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商德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可见职业道德是与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职业的社会作用、社会功能、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做为从事知识、文化、新闻出版宣传工作的编辑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更应率先垂范 ,不仅要做传播文化的使者 ,更应做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

编辑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规划、组织、评审、编选、加工、整理文稿的的出版人。编辑工作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在创造活动,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策划选题、评审稿件、创造加工是编辑学的责任。编辑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们在出版物编辑出版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它是职业道德要求与编辑职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既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普遍要求,又具编辑职业的特征。它是编辑应具备的生活、工作准则以及行为规范。

编辑工作是一项服务作者、奉献社会的事业。编辑对政治责任、学术责任的严格把关,既体现编辑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又体现了他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良知。职业教育的先驱陆费达先生在他的《书业商之修养》的文章中提出:“出版工作者的人格可以是最高尚、最宝贵,也可以是最卑鄙、最龌龊的。”新闻出版编辑的选择,不仅注重出版物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还要注重其科学性,其中就包括真实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渗透到各行各业。如何进行行业自律,如何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迫在眉睫。

编辑的职业道德首要的是客观的、真实的反映现实事物。正确的认识事物,真实的反映,客观的引导读者的思维概念。这是对于编辑的职业道德之是爱岗敬业的充分体现,是对现实社会客观的解说的负责。编辑职业道德要求在编辑过程应体现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这一崇高目的。编辑应怀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选择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积极健康影响、对人类物质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的资源作为工作对象。

编辑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以下错误:一、习惯型。编辑根据自身了解的知识、经验对作品中所提出的观点、现象进行武断的判断及批评。二、乱用型。编辑对作品在表述时,或违反常识而定义术语、使用概念;或乱用通用符号,而对非通用的符号又不加解释;或在公式之间不断句,以致产生歧义;或图表设计不符常规,导致关系不明等等而造成的差错。三、马虎型。编辑修改他人稿件或策划中只为完成任务,草率行事,这种情况在文稿中常见。

例如:“巴塞罗那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复兴旧城,他们只是持续做公共空间的改造,以此带动地段升值,促使交易活动与房屋修缮的发生,像扎针炙一样把整个城市扎活了。——《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19期 ”。其中有别字。“针炙”应为“针灸”。“灸”是形声字,从火久声,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点燃的艾条在选定的穴位表面熏灼,常和针刺配合使用,合称“针灸”。“炙”是会意字,上“月(肉)”下“火”,本义是“用火烤肉”“针炙”说不通。在报刊中成语或短语经常性被勿用,如:“时不我待”误用为“时不待我”,“不尽如人意”误用为“不尽人意”,“并驾齐驱”误用为“齐驾并驱”,“顺水推舟”误用为“顺手推舟”,“谈笑风生”误用为“谈笑风声”等等。报刊编辑出版工作常见错误有:报纸版面分工不规范、不准确,导向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标点符号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两个数字连用以表示概数时,用汉字小写形式,如“七八天”,误为“七、八天”。夏历用汉字,如“正月十三”误为“正月13”。还有20世纪50年代(或上世纪50年代)误为“1950年代”。

对于,在报刊中出现个别错别字,是可以谅解的,但是如果在报刊上出现政治性错误港澳台问题,领土主权和对外关系问题,党政机构名称,国家领导人姓名职务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民族和宗教问题,国家安全及保密事项,一些国际组织的提法,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法律问题,社会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思想道德、理想信念问题涉及重要人物、事件的时间和史实要想避免政治性错误等等,对于这些事件、人物在编辑进行选题、策划、筛选、核对时应做到万分注意。同时,这也要求编辑除了平时多积累,多看时事,多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外,审稿校对时,要提高政治敏锐性,提高警惕心,充满责任心,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这类错误。出现错误的情况,是可以减少的,这人对于编辑职业道德的一项重大考验。

在编辑进行工作时,编辑需在众多作品观点中,发现亮点,价值点,这是需要编辑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要求编辑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时候编辑的职业道德境界就影响着编辑的。首先,编辑应充分尊重作者的思维劳动成果。其次,编辑在选着他人作品适应公平公正。编辑应正确客观全面的评价作者的观点,不应以个人观念而片面的分析作品。最后,编辑应以孜孜不倦的态度学习他人的见解。在编辑选着整理他人作品时,应充分储备个人文化知识修养,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

编辑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准确、完整的描述时,应对作者负责,同时也应对读者负责。读者是编辑所在刊物的“衣食父母”,读者对刊物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编辑的水平和职业素质的影响,所以编辑在提高自身编辑水平的同时,也应该认真履行编辑自身的义务,遵守编辑的职业道德,以坦诚的态度对待读者,真切的描述现实事物,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中国编辑史》
姚福申

《编辑的文化视角》
张西山

《编辑职业道德守望》
张光华

《谈谈编辑的职业道德》
高宏艳


点评
54#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09:17:05 | 只看该作者
汉语0801     邱使布   20085880

编辑必备之文章修改



有一句至理名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它深刻地说明了文章修改的意义。然而,目前,有不少编辑总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编”而不是“写”忽略了写作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了文章修改的质量。可历代不少名家和经典作家的作品,无不是经过多次呕心沥血的修改才成为传世佳作的。

    像词汇.语法.修辞和逻辑学等有关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是修改文章必备的知识。而编辑正是修改别人的文章,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编辑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并熟悉写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会使编辑更容易抓住原文写作的思路并运用相关知识在各部分发现错误并修改。

     对于文章修改要涉及到很多内容,例如文章修改的方式方法,文章修改的原则,对主题标题的修改,观点的订正,材料的增减,结构的调整,语言的推敲和文字与标点符号的修改等。不过当然在这里,我不能每个点都面面俱到,我只能从从其中选几个来谈谈。

     首先,我们来谈谈文章修改的方法,对一篇文稿的修改,我们通常会采用压缩,增补删除,结构调整和修饰等方法。对于那些文稿冗长,内容重复,字数超过计划篇幅限制的,都需要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文章短小精悍,文章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是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对于一些表达模糊和有歧义的地方要进行增补或删除,使之更好的表达文意,更通顺.更流畅。对一些语言文字不简练而造成的冗长,一般也可以删字.删句,但对那些由于材料芜杂.主题分散而造成的冗长臃肿,就必须在删字.删句的同时进行删段.删意。把与主题没有密切关系,没有逻辑关系的段落删掉,这样会使主题更加突出,结构显得更加严谨,文字更加简洁;在结构方面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我记得在有一次课上,刘老师给了我们一篇文章,让我们修改,当时我在读完一遍原稿后,就开始修改,我找到的都是些语法.字.标点等的小错误,根本没有想到要重组文章结构,而我发现我两边的同学也跟我一样都在字句上下功夫。等刘老师把台湾老师修改的文章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么改,而且所起到的效果是如此的明显,修改后的文章不仅结构严谨,而且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关于修饰,仅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修改润色,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我们谈谈主题与标题的修改和观点的修正。一篇文章的主题,是作者通过全文内容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也是作者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或主张。主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因此,在对文章进行大修改时要考虑主题的改动。一般情况下,主题都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是主题表现得鲜明.集中和深刻。主题一般会出现模糊不清,主题分散,问不切题等毛病,这些毛病都需要我们去仔细分析,找准造成毛病的原因,加以修改,是正确的主题表现的更集中,更深刻,更鲜明。而标题虽不等于主题,但和主题有密切的关系。标题可以直接揭示主题思想,让读者读了标题之后便能基本上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标题可以提出有待论证的问题,发人深思,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总之一个好的标题,对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导读作用。修改标题,也要坚持:“必须改的要改好,不必改的绝不改,可改可不改的不改”的原则。修改标题是应尽可能在原题的基础上修改,这是对原作者的尊重,标题修改要符合通顺,明确,简洁,有诱读力,结构要合适的要求,因为这样会使标题生动.形象.别看生面和不落俗套。有新颖的标题才醒目动人,具有充分的诱读力,并给读者一难以忘怀的印象。

     观点的订正,应从思想性,政治性等方面进行修改,例如,对“中港合资”,“中台合资”等这样的提法,虽然这未必是作者政治观点的反映,但在政治上也是错误的,至少是不严肃的。-“中x合资”的“x”应当是与中国同一层次的,即国家的名称。所以对于观点的订正要仔细,小心。

     最后,我们对语言的推敲、汉字和标点符号地修改进行了解。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篇文章都是通过一句句、一段段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著名作家老舍说:“语言是我们作品好坏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有责任把语言写好”。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语言。一个编辑在对文章进行修改时,要对语言进行仔细推敲,以免出现用词错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等。例如,我们对下面的病句进行分析看看,第一句,“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很明显这句话的关联词使用不当,“无论”应该和“还是”、“或”相搭配,所以句中的“和”运用错误。如果作者和编辑不仔细检查的话就会出错;再比如,“资本主义国家向一些丧尽天良的中国清朝官员做可耻的鸦片买卖”,这句话是介词使用不当,“向”应改为“同”。因此当编辑在修改文章时,用词要精当,精选词语,区别色彩,句子成分完整,事理要合乎逻辑,尽量使语言平实、生动和简洁。这些虽都是细节,但我们不能忽视它。



      说到文字,我们大家最熟悉不过,它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是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文字的功能在于把记录的语言信息传播出去、流传后世。所以文字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否则就会给信息的传递、保存造成困难和损失。世界进入信息时代,这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消灭错别字,这也是一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错别字是个统称,它包括用错字、写错字、认错字和读错字等项。认错、读错是读者方面的问题。而写错字、用别字是作者和编辑的问题,所谓的写错字就是指在书写时把一个字的笔画多写或少写了,或写错了偏旁不件或把整个字写成另一种形态。用别字是把一个字写成与它同音或近音的另一个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注意纠正。还有一种异形词也是值得注意的,所谓的异形词即同音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例如:厉害---利害;座位---坐位;成分---成份等。

     标点符号虽不是文字,但在书面语言里却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一个独特的作用,如果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甚至改变了原意。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表现在缺失、滥用和误用三个方面。缺失,即当用而不用,缺失标点符号会造成语意不明确;滥用,和缺失相反,在不当用标点符号的地方用了标点符号,其结果是割裂语句,阻塞文气,影响表达。例如:“拱门高达四、五米。”“高达四、五米”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其间不能用顿号,但是“第四、五”则是第四位和第五位的缩略形式,故中间就要用顿号。而标点符号的误用,指的是本当用这种标点符号而用另外一种,尤其常见的是顿号、逗号和分号的误用。顿号、逗号和分号其功能和用法是不一样的,顿号表示句子内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之间的停顿,而逗号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的停顿。这三种点好常见的误用情况,如逗号、顿号和句号的错位,或者是一逗到底,集合词语用顿号断开等。


综上所述,文章修改的涉及面很广,一篇文章,大到主题思想,小到标点符号,都是属于修改加工的范围,任何地方都不能疏忽大意,这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本来写文章就是为了向读者传达信息,故使读者阅读之后获得有用的东西,才是应得到的效益。因此,作者和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作品,应该是一篇至少是自己认为较好的作品,而不应该是一篇满是疵点的作品。作者和编辑应该对读者有高度负责的精神。
55#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09:17:49 | 只看该作者
浅谈新闻编辑与中文专业楼
文艺学院
汉语0801
曹利
20085893


我们知道,新闻编辑是现代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产品的决策,组织、编辑、设计、制作等专业性工作的总称。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是新闻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要做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策划、编稿、组版。作为一名新闻编辑针,需要肯定作者文章的优点使其继续发扬,对作者文章的缺陷和错误之处加以修正使之完整。在选稿改稿时还要有相对准确的审度作品优劣的能力。这些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应当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并且不断学习,精简概括能力对编辑要求很高,还有就是新闻编辑必须说真话。编辑与作者就一篇文章而言,是一对一的,那么首先自己对文章有一个感官认识,初步明确一个结论后再下笔。

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工作,文学修养文学理论对新闻编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素质。新闻与文学的联系要求编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新闻与文学的联系,就是指新闻与文学的相互吸收与借鉴,目的是为了使各自的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得到加强和丰富,使新闻形象更加丰满。

中文专业,笼统的讲主要是指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中华民族用来了解中国历史,研究中华文化的一门工具,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科学价值。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得心应手。学好汉语言文学,我们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人文素质。对于新闻编辑来讲,有深厚的中文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新闻和汉语言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性。

从语言学角度来讲,汉语言与新闻语言具有同一性。二者都具有语言的一般特征,都是对客观经验世界的文字表述。新闻写作的主角,也有可能同时成为创作文学作品的主角,包含了新闻写作主角和文学创作主角的双重身份。

我们在运用语言时,普遍觉得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所以“新闻语言必须准确,概念明确,论断正确,就是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情况,报道事实,必须清晰地描写人物”。同样,文学语言也必须准确,它的准确是艺术意义上的准确。鲜明性是全部的文体都应该具备的。新闻媒体瞭望社会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切,报道有代表性的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生动鲜明的语言来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和疏导群众的情绪。相对来讲,文学语言的鲜明性,则主要表现在所创造的形象和意境上。在生动性这方面,新闻语言的生动要求使用典型、准确、简洁、具体的语言,为挖掘新闻事实自身的生动因素,要不断从事件背后摆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和材料,这样也能反映客观事实。文学语言的生动,主要体现在细腻描写客观事物时,加以合理的想象和适当的夸张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为了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我们有时会加入一些文学上的表现手法。新闻几乎对所有的文学表现手法都可借用,当然,排除虚构。
  在新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中,有不少正是以娴熟的对话艺术赢得了读者。看来这也是应该予以采纳的一种方法。新闻中的对话,是交代情节、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现新闻人物内心世界,展示时代精神,深化新闻主题的有效方法。

新闻之所以为“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新闻是报道,新闻不是事实本身。在客观世界中新近发生的事实不经过人的报道(相互传递),就不能构成新闻。”同样的新闻事实让不同的记者来写,或者对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者选择了不同的新闻事实,所产生的效果将是千差万别的。文学所以为“文”:狭义的文学指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新闻与文学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人文学科。表面看来,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但两者所依附的都是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事实上,两者之间也有着某些复杂的关联: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常常被新闻报道所借鉴;新闻报道的事实也常常成为文学创作的绝佳素材。梁衡先生说“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文学的本质是艺术。”但如何表达信息,却已经超越了新闻本身。

新闻和文学有着明显的接近性,二者都从属于汉语言的范畴。但它们又有着极大的区别,新闻与文学的靠近,丰富了新闻文体的多样性和结构、语言的色彩。因此,新闻与文学的靠近,备受新闻工作者和大众媒体的关注,已经形成一种成功的嫁接,被广泛应用于新闻的写作当中。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只能是吸收与借鉴的关系,靠近而不是取代。毕竟文学创作的空间远远大于新闻的写作,新闻写作必须受其反映事实真实性的限制,其实是新闻的生命离不开真实。新闻与文学的靠近,是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这就是度的把握。
  曾先后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霍默?比加特写的《日本签字投降》,登在1945年9月3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就其新闻事实来说是一则不折不扣的“硬新闻”,时间性强,也是读者非常需要知道的重大事件。但作者却是这样写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的:
  重光葵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尼台布的桌子旁,桌子上放着投降档,等着他签字。
  他把全身重量都压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来。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签字的时候,这手杖倒在甲板上。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致词后,作了一个手势要重光葵签字。他们两人没有说一句话……当重光葵爬到右舷梯顶端,登上“密苏里”号甲板时,脱掉了他的高帽子。
  记者通过对现场捕捉到的细节进行精心描绘,将历史场景真实再现,把重光葵无奈、恐慌、无助的复杂心理全部通过细节描写凸现出来,给读者以视觉震憾力量。

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最表面的当然是干的事不同:编辑以编别人的稿子为主,记者以写自己的稿子为主。记者是业务员,编辑是经理,需要什么稿件最后还是由编辑来决定。编辑至少会负责一个局部的协调和整理,而记者只需要对一个新闻时间做好深度调查即可。换言之,编辑在广,记者在钻。记者写稿时压力大,编辑改稿是很枯燥,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新闻行业。

记者需要具备的文学素质和修养,作为改稿的编辑,这种素质决不能比记者差,优秀的记者和优秀的新闻编辑,都有较深的文学功底。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依附于文学语言方面的储备和沉积。

总而言之,学好中文专业可以造就一名好新闻编辑,新闻编辑事业依附于中文专业,新闻工作与中文专业知识密不可分。

56#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09:1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1-6-7 11:32 编辑

汉语0801    邱使布   20085880

编辑必备之文章修改



有一句至理名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它深刻地说明了文章修改的意义。然而,目前,有不少编辑总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编”而不是“写”忽略了写作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了文章修改的质量。可历代不少名家和经典作家的作品,无不是经过多次呕心沥血的修改才成为传世佳作的。

      像词汇.语法.修辞和逻辑学等有关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是修改文章必备的知识。而编辑正是修改别人的文章,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编辑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并熟悉写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会使编辑更容易抓住原文写作的思路并运用相关知识在各部分发现错误并修改。

      对于文章修改要涉及到很多内容,例如文章修改的方式方法,文章修改的原则,对主题标题的修改,观点的订正,材料的增减,结构的调整,语言的推敲和文字与标点符号的修改等。不过当然在这里,我不能每个点都面面俱到,我只能从从其中选几个来谈谈。

     首先,我们来谈谈文章修改的方法,对一篇文稿的修改,我们通常会采用压缩,增补删除,结构调整和修饰等方法。对于那些文稿冗长,内容重复,字数超过计划篇幅限制的,都需要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文章短小精悍,文章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是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对于一些表达模糊和有歧义的地方要进行增补或删除,使之更好的表达文意,更通顺.更流畅。对一些语言文字不简练而造成的冗长,一般也可以删字.删句,但对那些由于材料芜杂.主题分散而造成的冗长臃肿,就必须在删字.删句的同时进行删段.删意。把与主题没有密切关系,没有逻辑关系的段落删掉,这样会使主题更加突出,结构显得更加严谨,文字更加简洁;在结构方面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我记得在有一次课上,刘老师给了我们一篇文章,让我们修改,当时我在读完一遍原稿后,就开始修改,我找到的都是些语法.字.标点等的小错误,根本没有想到要重组文章结构,而我发现我两边的同学也跟我一样都在字句上下功夫。等刘老师把台湾老师修改的文章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么改,而且所起到的效果是如此的明显,修改后的文章不仅结构严谨,而且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关于修饰,仅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修改润色,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我们谈谈主题与标题的修改和观点的修正。一篇文章的主题,是作者通过全文内容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也是作者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或主张。主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因此,在对文章进行大修改时要考虑主题的改动。一般情况下,主题都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是主题表现得鲜明.集中和深刻。主题一般会出现模糊不清,主题分散,问不切题等毛病,这些毛病都需要我们去仔细分析,找准造成毛病的原因,加以修改,是正确的主题表现的更集中,更深刻,更鲜明。而标题虽不等于主题,但和主题有密切的关系。标题可以直接揭示主题思想,让读者读了标题之后便能基本上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标题可以提出有待论证的问题,发人深思,引导读者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总之一个好的标题,对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导读作用。修改标题,也要坚持:“必须改的要改好,不必改的绝不改,可改可不改的不改”的原则。修改标题是应尽可能在原题的基础上修改,这是对原作者的尊重,标题修改要符合通顺,明确,简洁,有诱读力,结构要合适的要求,因为这样会使标题生动.形象.别看生面和不落俗套。有新颖的标题才醒目动人,具有充分的诱读力,并给读者一难以忘怀的印象。

       观点的订正,应从思想性,政治性等方面进行修改,例如,对“中港合资”,“中台合资”等这样的提法,虽然这未必是作者政治观点的反映,但在政治上也是错误的,至少是不严肃的。-“中x合资”的“x”应当是与中国同一层次的,即国家的名称。所以对于观点的订正要仔细,小心。

      最后,我们对语言的推敲、汉字和标点符号地修改进行了解。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篇文章都是通过一句句、一段段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著名作家老舍说:“语言是我们作品好坏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部分,我们有责任把语言写好”。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语言。一个编辑在对文章进行修改时,要对语言进行仔细推敲,以免出现用词错误、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等。例如,我们对下面的病句进行分析看看,第一句,“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很明显这句话的关联词使用不当,“无论”应该和“还是”、“或”相搭配,所以句中的“和”运用错误。如果作者和编辑不仔细检查的话就会出错;再比如,“资本主义国家向一些丧尽天良的中国清朝官员做可耻的鸦片买卖”,这句话是介词使用不当,“向”应改为“同”。因此当编辑在修改文章时,用词要精当,精选词语,区别色彩,句子成分完整,事理要合乎逻辑,尽量使语言平实、生动和简洁。这些虽都是细节,但我们不能忽视它。



      说到文字,我们大家最熟悉不过,它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是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文字的功能在于把记录的语言信息传播出去、流传后世。所以文字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否则就会给信息的传递、保存造成困难和损失。世界进入信息时代,这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使用规范的汉字和消灭错别字,这也是一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错别字是个统称,它包括用错字、写错字、认错字和读错字等项。认错、读错是读者方面的问题。而写错字、用别字是作者和编辑的问题,所谓的写错字就是指在书写时把一个字的笔画多写或少写了,或写错了偏旁不件或把整个字写成另一种形态。用别字是把一个字写成与它同音或谐音的另一个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注意纠正。还有一种异形词也是值得注意的,所谓的异形词即同音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例如:厉害---利害;座位---坐位;成分---成份等。

     

     标点符号虽不是文字,但在书面语言里却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一个独特的作用,如果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就会影响意思的表达,甚至改变了原意。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表现在缺失、滥用和误用三个方面。缺失,即当用而不用,缺失标点符号会造成语意不明确;滥用,和缺失相反,在不当用标点符号的地方用了标点符号,其结果是割裂语句,阻塞文气,影响表达。例如:“拱门高达四、五米。”“高达四、五米”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其间不能用顿号,但是“第四、五”则是第四位和第五位的缩略形式,故中间就要用顿号。而标点符号的误用,指的是本当用这种标点符号而用另外一种,尤其常见的是顿号、逗号和分号的误用。顿号、逗号和分号其功能和用法是不一样的,顿号表示句子内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之间的停顿,而逗号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的停顿。这三种点好常见的误用情况,如逗号、顿号和句号的错位,或者是一逗到底,集合词语用顿号断开等。


综上所述,文章修改的涉及面很广,一篇文章,大到主题思想,小到标点符号,都是属于修改加工的范围,任何地方都不能疏忽大意,这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本来写文章就是为了向读者传达信息,故使读者阅读之后获得有用的东西,才是应得到的效益。因此,作者和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作品,应该是一篇至少是自己认为较好的作品,而不应该是一篇满是疵点的作品。作者和编辑应该对读者有高度负责的精神。
周文贵 该用户已被删除
57#
发表于 2011-6-7 09:32: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陈海波 该用户已被删除
58#
发表于 2011-6-7 10:09: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蔡国强 该用户已被删除
59#
发表于 2011-6-7 10:16: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杨皓 该用户已被删除
60#
发表于 2011-6-7 11:00: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