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636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应自设“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3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 林明理

  清华百年校庆之际,“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口号又挂在了很多国人,特别是很多教育官僚的嘴边。中国该创建怎样的“世界一流大学”?该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笔者以为,有关方面应该好好学一学有关“中国特色”理论,主动先换个思路,先自设一套“世界一流大学”评估体系。

  何出此言?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要建设的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按一再的教导,我们要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么,与之对应,我们要创建的,当然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了。是不是?我们本来就认定普世价值“并不存在”,那“只不过是西方世界用以对我们和平演变”的迷魂药。所以,在办学反面,如果仍然还按人家通行的“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来要求自己,那就必须按照他们的那一套,搞什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这不是在教育领域自动上“西方的套”吗?

  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评估标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初步设想一下提出下列几点,以抛砖引玉罢。欢迎有同好予以补充完善。

  首先,大学及其校长级别的高低应是一项最重要的评估分数标准。大学及其校长级别越高,说明这所大学地位也高,国家重视,全民瞩目,尽享体制资源优势,成就当然也会越大,它的得分也该越多。北大清华校长什么级别?副部级,当然应该得一个高分。哈佛、耶鲁、剑桥、牛津,这些大学校长什么级别?没有级别。那当然,这一项他们得零分。

  其次,一所大学的官员比率高低也应作为打分标准。一所大学官员占师生数比率高,那说明这所大学公仆多,为一线师生所付出的服务也当然相应地多,这所大学教学条件、科研条件也就相应地好,所以也应该得高分。反之低分。

  其三,大学是否与国家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与执政党保持一致,也应该是重要评价标准。大学为谁而办?当然为国家而办。国家就是政府,政府就是执政党。大学如果一失控,那还了得?所以,一所大学设不设“思想政治工作者”,其“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没有“必须与(执政)D中央保持一致”, 有没有切实执行“不能与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政治课教学”之禁令,应是评估得分高低的重要权数。

  其四,大学的收费高低,其收费与国民平均收入比的大小,也应是评估的重要依据。这一方面已有中国教育部前发言人 王旭明 先生早做过解释了——上大学就像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所以,收费高的大学,意味着那是“优质教育资源”,应得高分。如果是要平民百姓砸锅卖铁才能供子女读得起甚至也读不起的,那就该得满分。而如果经常要靠设立高额奖学金来“引诱”优质生源报考,而且助学金也很多的,那当然就该得低分。

  其四,大学的论文数量,也应作为评价标准。当然,这里只应该设论文数量,所以那个什么SCI数据,应该是重要的评估依据。要说实际质量,这东西谁能说了算?能设立什么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价标准吗?比如,我们的什么“XXX理论研究中心”出来的论文,你说能用什么样的国际标准去衡量?何况西方一贯对我们的东西戴着有色眼镜看,往往还吹毛求疵。所以,归根到底,只有数量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其五,正如大眼李承鹏所提出的那样,不应以什么诺贝尔奖、普利策新闻奖、格莱美奖等获奖者的多少为大学成就的评估依据,而应该以“鲁班奖”、“五个一进步奖”、“双拥建设奖”、“精神文明奖”、“孔子和平奖”等奖项所获的多少作评分标准。

  其六,世界很多国家评估学校办学成就,都把毕业生的人生成就作为一项评估要素。这方面我们当然是可以用用了。不过,也要“洋为中用”,毕业生的人生成就应该以其一生所能爬到的官位的高低,或所能获取的财富的多少作为评价的最主要标准。这方面,清华百年纪念的那个特刊封面已经做出了示范,北师大一个叫 董藩的 教授也是这么教训自己的学生的(“40岁时没有四千万别来看我”)。

  当然,另外,大学的大楼新不新、高不高,校门口管理严不严,学生社团是否严格管理,毕业生“书面就业率”高低……,都可以作为评估标准。热诚欢迎同好予以补充。

  不用说,只要用上述的标准一评价,那么,我们的“世界一流大学”就会很容易建成——或许它早已建成了。我们不是一直宣称“中国模式”是具有另一典型意义的“先进模式”,并且很有可能将在不久的未来取代“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或“西方那一套”的吗?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体系与西方一争高低,并且在不久的未来取代“西方那一套”大学模式呢?即便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可能会连国人都嗤之以鼻,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不是还有很多网络上发一贴可以拿“五毛”钱的人士吗?我们再来一次类似的“世界一流大学”网络投票,发动这些先生(女士)到时都投一票,什么结果得不到?我们可以整出一个“美国信用低于中国”的国际资信评估报告,可以整出一个“中国人幸福感高于西方”、“农村人幸福感高于城市”之类的报告,那么,再设计一个标准,让中国大学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又有什么难的呢?

  至于这么一来,优质生源会继续加速外流,北大清华将继续沦为“留美预备站”,至于像熊丙奇之类的人会后悔说“原来我读的根本不是大学”,还有一个叫张鸣的不时暴露大学的丑陋、堕落,还叫嚷“中国大学还有救吗”,至于每一个有能力的家庭几乎继续希望把子女送出去读大学,那都是要么“思想偏激”,要么“崇洋媚外”,要么“别有用心”的言行,我们搭理他们干什么呢?

  至于这么一来,中 国的 教授,特别是人 文学科 教授在国际上被同行看不起(据说其实就是在台湾、香港都如此),中国大学的师生抄袭功夫会继续扬名世界(那位抄袭的德国防部长就曾以中国为师),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们不来好好学学我们的先进经验,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埋头发展自己的“特色大学”,不来虚心学习一下我们的“多快好省”的学术发展、大学发展之路,我们不暗笑你们就已经很客气了,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取笑、傲视我们呢?

  又闻: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在江汉大学做报告,称世界上的教育没有共轨,更谈不上接轨,中国教育要有自己的轨道,反对与国际接轨。他还说,美国在吸收欧洲和世界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走上“美国道路”,德国走上有别于法国、英国的道路,日本的教育吸收欧洲、美国的东西很多,但仍然走自己的路。——诚哉斯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33:1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38:31 | 只看该作者
既然要走特色道路,争那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干什么?那都是按照西方标准排名的。我们自己弄个标准,保准国内一大半大学都能哜身世界一流大学名录。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39:0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从文科来看,中国科举制度还是蛮好。和今天西方大学文科拿学位形式上至少很像。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39: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文章犯有严重的政治错误:

“大学是否与国家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与执政党保持一致”。

这么重要的标准,怎么能放在第三项,要作为第一标准,这个标准不确立,其余的神马都是浮云!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39:46 | 只看该作者
应该直接建一座大学,取名“世界第一大学”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1:05 | 只看该作者
一直都是西方标准:D化教育、学历造假

蔡元培,德国莱比锡大学。

蔡元培,1927年教育提案:“修正案(五)关于教育者(1)确定D化教育,施行于各学校……”

蔡元培为陈独秀造假履历(陈是前清秀才,仅相当于今天的初中生,无任何学术著作),欺瞒ZF,愚弄国民,让陈独秀顺利担任北大的文科学长。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1:37 | 只看该作者
一直都是西方标准:裙带腐败、戕害学术

胡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中基会宗旨是资助科学研究,文科不在内。

胡适,身兼中基会董事、北大文学院院长,竟然聘请文学院的老友们为“研究教授”:周作人、汤用彤、陈受颐、刘复(半农)、徐志摩。

《胡适与北大》:
“研究教授”职位是胡适创立的,待遇比一般教授高出四分之一,授课时数亦比一般教授少。出于中兴北大的需要,同时也出于对徐志摩的同情与帮助,他聘请徐志摩到北京大学任研究教授。徐志摩是诗人,但不是学者,教书也只是玩票,所以接到胡适的聘请后不免“自视阙然,觉得愧不敢当。”胡适虽然也觉得“志摩之与选,也颇勉强。但平心论之,文学一门中,志摩当然可与此选。”这样,徐志摩就名列在了北大与中基会合作研究特款顾问委员会第一次聘请的15位研究教授之中,时间为1931年8月5日。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
任鸿隽说……该会每年有上百万元款项可供使用,但由于“教育文化”过于宽泛,所以中基会把这一概念的涵义限定在科学事业、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

附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基会)款项使用原则:
(1)发展科学知识及此项知识适合中国国情之应用,其道在增进技术教育、科学之研究、实验与表证,及科学教学法之训练;
(2)促进有永久性质之文化事业,如图书馆之类。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2:03 | 只看该作者
一直都是西方标准:抄袭蒙混、假冒伪劣

胡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 百度百科:《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大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全书共12篇,10余万字。1918年7月,经过整理;8月,蔡元培作序;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轰动一时。

本书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蔡元培给此书以很高评价,指出它有四种特长:第一,证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统的方法。胡适本人自信的说:“我自信,治中国哲学史,我是开山的人,这一件事要算是中国一件大幸事。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以后无论国内国外研究这一门学科的人都躲不了这一部书的影响。凡不能用这种方法和态度的,我可以断言,休想站得住。”

■ 胡先骕《留学问题与吾国高等教育之方针》:
“……至留美学生曾得博士头衔者,能掇拾中国旧闻或钞译九通以充博士论文者亦有之……美国大学程度至为不齐,宽严亦自有别,乃有贪第二三流学校课程较易,而不敢入第一流学校者。哥伦比亚大学待中国学生极宽,以吾所知,有同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卒业者:一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始得学士学位;一入哥校,一年即得硕士学位。有某君:在益令诺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插第一年级,以屡次不及格被摈;入哥校两年,反得硕士……”

■ 胡先骕《师范大学制平议》:
“……友人程柏庐曾云,彼留美国二年,在芝加哥大学所得,远较哥伦比亚大学为多。哥校学制之弊可知矣。哥伦比亚大学之博士论文,素有覆瓿之讥。而吾国该校学生所草论文以易博士者,其上不过摭拾九通,下则剪贴报纸……”

■ 参考: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172505.shtml
『关天茶舍』 长篇连载: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者:胡学博士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42:38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点,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估还应与其在第三产业的开发与创收成就方面挂钩,例如北大富硒康,清华同方,交大昂立等,这些都是剑桥牛津哈佛等望尘莫及的地方,不计入评估得分是不公平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