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播电视节目低俗化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3:05: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蔡慎坤:群众对电视最大的不满是什么?

2011-10-27 11:00:19

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不包括央视)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就《意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称:电视过度娱乐化,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

不知道广电总局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群众对电视最大的不满,群众对电视最大的不满并非过度娱乐化,而是谎言、欺骗和盲目的歌功颂德!当群众在电视上看不到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当群众在电视上看不到正义得以伸张、腐败得以惩处、民间疾苦得不到关怀的新闻,群众只能在庸俗的娱乐中麻痹自已。如果广电总局不正视新闻的客观公正真实性问题,继续鼓励谎言、欺骗和盲目的歌功颂德,电视将成为中国家庭中的一种装饰和摆设。

广电总局应该好好想想,堂堂的CCTV新闻节目,除了官员青睐外,为什么群众越来越不愿看?官员们去看并非其新闻有什么价值,而是看看谁出来谁没出来谁说了什么没说什么,来揣摸中国的政治动向,来决定自已的言谈举止。官员们何尝不知道新闻内容的虚伪无耻?只是身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不得不随从虚伪无耻!

CCTV的《焦点访谈》在朱镕基主政时期,曾经以讲实话搏得群众的掌声和朱镕基的称赞,朱镕基曾在1998年10月专门赴央视与《焦点访谈》节目组座谈,自称“开播以来,我不敢说是最热情的观众,至少也是很热情的观众”。“很多部长原来不看这个节目,但是他们来参加我召开的会议时,怕我问昨天看了《焦点访谈》没有,所以他们在开会的头天晚上一定会看”。他称这档节目是“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朱总理也曾直言不讳谈了自己对舆论监督的看法,“不好的事,我们耳朵里听得多了,腐败得很,越听越没有希望。相反,你把它揭露出来,再把它改正了,就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就能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你连这个都没有,还有什么民主,还有什么监督,群众的声音反映不出来。所以,我看现在《焦点访谈》以它自己的工作成绩,以它的事实,它的效果,证明了全国人民能够接受这个,并不使大家垂头丧气。我们党和政府的干部接受你的这个批评,改进了他的工作,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更加坚定了他的斗志。”

现在的广电总局乃至掌管宣传的大员,敢于面对群众阐述朱总理对舆论监督的理解和期待吗?所谓新闻,离开了时效、真实、客观,就不再是新闻,就不再吸引人!即使是一种宣传手段,也至少要讲究策略,精心包装一下。当今是互联网时代,任何谎言、欺骗和盲目的歌功颂德,只能哄骗自已麻痹自已,根本就骗不了群众。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id=1&id=7875066
6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8:19: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学子伤不起://@陈思周--沙法文化: //@郑润良:// @龙兄 : // @Mr丶-Liu : 华盛顿新闻博物馆的一面墙上有一段刻字,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瑟古德·马歇尔所言:【如果宪法第一修正案有何意义,它的意义就是,国家无权告诉一个独自坐在自己家里的人,他应该读什么书或看什么电影。】
@龙兄[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广电总局成绩单:02年,下令停播《流星花园》;04年,规定黄金时间不得播“凶杀暴力涉案剧”;06年,规定主持人须道德考核;2006年,下令黄金时间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07年,要求湖南卫视“超级男声”改名,不出现落选歌手动情及歌迷狂呼等场面;2010年,要求不能使用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 转发(317)|评论(74)今天 08:48 来自时光机
转发(1)| 收藏| 评论(1) 2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6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3:18: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北大新传徐泓:预测一下:限了天上的,娱乐节目将流向地面频道和网络平台,遍地开花,网上开花。
@北大媒介观察:【解读限娱令】限制全国选秀节目总数会淘汰低质量的节目,简称限“俗”;限制省级卫视黄金时间娱乐节目数量会影响广告收入,简称限“省”;限制娱乐节目的播出时间会将电视观众“赶”到网络上,简称限“视”。最后一点恐怕广电总局自己都没有意料到。——陆地,北京大学教授,广播电视产业研究专家。


转发(82)|评论(19)今天 16:13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 收藏| 评论(2) 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6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3:19:49 | 只看该作者
龙兄:有没有“被八成”啊?
@龙兄[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八成网民支持严管卫视节目》据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统计,截至10月30日,网上新闻跟帖中有八成网民支持对上星综合频道加强管理。http://t.cn/S75RU1报道说“据一家著名商业网站调查”,但没说哪家网站,似乎又不敢公开网站真名。有没有人在微博里也做个调查,看看是否真有八成网民支持广电总局? 转发(3)|评论(1)3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 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6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9:57: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六间房刘磊:【非诚勿扰改版】台长:老孟,限娱令来了,你的节目怎么办?老孟:简单,我打算把《非诚勿扰》改成这样:第一环节播报女嘉宾先进事迹,第二环节播报男嘉宾致富之路,第三环节播报男女嘉宾对口扶贫,第四环节领导亲切慰问女嘉宾,握手并合影。台长:好!很好!(内容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转发(9)| 收藏| 评论(5) 5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6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0:26: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显危害 拷问媒体社会责任

2011年11月07日10:46  工人日报

  电视“唯收视率”危害渐显 剧情重口味以虐雷人

  电视正在进入“后时代”,直接的表现是竞争惨烈。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眼球,一些电视台用媚俗、煽情、恶搞等手段吸引观众,惟收视率致使节目过度娱乐化,已经带来负面影响。

  最近,广电总局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不仅对成为众矢之的的娱乐类节目进行了限制和调控,还具体提出了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等诸多要求。这一被媒体视为“限娱令”的意见,针对的是电视娱乐节目中备受诟病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游戏竞技、访谈脱口秀等几类节目。这些节目虽然各自披着情感、婚姻、访谈、游戏的华丽外衣,但实际上是属于被电视台暗中“操纵”和“制作”、“表演性”很强的娱乐节目,节目为了达到提高收视率、吸引眼球的目的,用媚俗、煽情、恶搞等手段吸引观众,在节目中希求获取观众即时而廉价的情绪反应和情感认同,满足人们的窥私心理,甚至迎合和制造某些低级趣味。

  知名编剧石康针对电视市场惟收视率现象严重的现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些真正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却不在收视率报告的目标人群中,电视产业的整体品位被现有目标观众群拉低,难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收视率,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目前一些电视节目和电视剧用过于激烈的剧情冲突和无节制的视觉冲击赚取人气。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现象正是受到“收视率至上”观念的贻害。

  目前,在网络视频一路上扬的冲击下,电视似乎正在进入“后时代”,直接的表现是竞争激烈到惨烈,加上各电视台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对电视节目的制作的导引越来越显现负面效应,如靠煽情、丑闻、欺骗等搏收视率,使得媒体的公共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传播优良审美等基本功能面临着巨大考验,其社会影响最终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选秀节目——“爆丑闻”、“以泪取胜”

  选秀节目的“煽情”,是从湖南卫视(微博)“超女选秀”开始,以致最后泛滥到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制止的程度。之后,各电视台各种选秀节目蜂拥而上时,惨烈的竞争让各选秀节目的“煽情”反而越煽越“汹涌”。

  时下的选秀节目,讲究“以身世带才艺,以故事助表演”,于是,各参加选秀的选手,个个都有一个“悲惨的人生”,每个人的身世、故事特点基本上一种是身体残缺,却执着艺术的追求;一种是家遇不幸,仍执着艺术的追求;一种是勤学苦练感天动地……每一个悲催的情节,似乎都为了逼哭评委。

  于是,选秀节目出位的好像都和才艺关系不大,如《中国达人秀》(微博)出位的选手,不是断臂钢琴王子、先天断指钢琴美女,就是袖珍歌者、唐氏综合征武术高手;山东卫视(微博)《中华达人》(微博)冠军由双腿残疾乐观生活的选手获得;青海卫视(微博)《花儿朵朵》(微博)一位小儿麻痹症选手因讲述收养孤儿的身世获得晋级;深圳卫视(微博)“金钟奖”一位白化病选手靠说出自己的故事赢得评委鼓掌;天津卫视(微博)《王者归来》一位模仿者称,为了能够跟从小玩到大的残疾兄弟同台,让当时的评委刘晓庆激动得“把我整个人都燃烧了”,给了通关票……

  其实,在国外的选秀节目中,也是有煽情的。比如一个在网上有超高点击率的英国“达人秀”视频,记录一个男孩讲他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打,当评委问,你怎么办?男孩说,我不理会他们,我会一直唱歌!评委和全场给了热烈的掌声和高分,但是,前提是人家的歌唱得超棒。我们的选秀节目中,出现一堆唱得不咋样,但声称“为子而唱”、“为夫而唱”、“为父而唱”的讲故事选手,让节目越来越远离主题。

  我们就是比唱歌,不要编那么多故事煽情!”担任深圳卫视(微博)金钟奖评委的韩红,在出席第一场比赛时就忍不住发飙狠批选手,可以看出这一现象泛滥的程度。

  此外,更有选手嫌煽情不够刺激,靠出丑夺人眼球。今年6月,“快女”全国20强突围赛中,就有媒体配合为选手曝丑闻引起关注,如曝某选手和某台湾男星有暧昧情愫、曝评委间微博上隔空骂架内幕、曝某选手侵权……

  这样的娱乐节目,每每弄得电视机前的大妈们涕泪纵横,以致有观众抱怨,看娱乐节目是找哭还是找笑,每周这样哭下去太累。更有观众指出,如此煽情,作为电视台向公众传递什么样的审美?什么样的价值观?虽然歌声很美,故事很美,但是,唱歌的人、讲故事的人动机不美,甚至有欺骗,这样的娱乐节目制作媒体应该有自我导向,不能被收视率牵着鼻子走。

  情感节目——“揭家丑”、“雇人演戏”

  比选秀节目更恶劣的是,情感节目竟然为收视率雇人演戏骗观众。有媒体披露,今年6月,河北省石家庄电视台第三频道《情感密码》栏目播出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节目中许峰夫妻的不孝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心,也激怒了观众。

  但是,节目播出后,在愤怒的人们对“许峰”进行“人肉搜索”的同时,“许峰”主动找到媒体,爆出《我给儿子当孙子》只是一家传媒公司花钱雇临时演员“演的一场戏”而已。这位苏姓“许峰”扮演者承认,他不是本地人,只是一名来石的务工人员,节目中“妻子”、“父亲”也都是节目制作方花钱请来的临时演员。整个雇佣过程一直以为实拍短片。之后他在网上看到,他的短片由《疯狂的啃老族》改为了《我给儿子当孙子》,节目播出时未标明是“现场模拟”或者是“演员扮演”,给扮演者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据了解,请人还原当时情景,虽然在国际上一般不被认可,也是纪录片制作的一种手法,涉及到节目,这种做法是有一定宽容度的,但是,必须有相应的提示。但是,为了收视率,有些电视节目想到打擦边球的办法,播出时取消了“现场模拟”、“演员扮演”等提示,并和临时演员定下口头或书面协议,限制一段时间内他在其他电视台出镜。

  《情感密码》的做法已经超出制作道德和法规层面的底线,他们先是骗临时演员,再去骗观众,这种公然的欺骗,居然还被说是“为了教育观众”。有网友在网上发表看法,称以前崔永元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还觉得很过分,现在看来是真的。公共电视台唯收视率很有可能顾及不到维护道德、弘扬真善美。

  据有媒体统计,目前在全国荧屏上,心理情感类节目最顶峰时数量多达100多个,大多数打的都是苦情牌。不过,从今年开始,类似《幸福秀》、《欢喜冤家》、《老公看你的》、《中国梦想秀》、《幸福大搜索》等都开走晒幸福路线或美梦变真欢乐路线。《欢喜冤家》制片人表示,我们未来的节目也将转型,节目将变得更加温情,减少些沉重。

  电视剧情——“重口味”、“以虐雷人”

  前不久,一部记录国内第一批下海企业家创业的电视剧,先行给当时亲历者现在已是知名的企业家柳传志、段永基等看。过后的座谈会上,每个企业家发言,都尴尬地提到,“创业艰难是艰难,可我们没给谁打过耳光。”

  为了提升收视率,电视剧情节“重口味”开始比着升级,台词也编得越来越“以虐雷人”,其激烈程度似乎愈演愈烈。有电视剧采访记者因为看了太多电视剧片花,笑称现在的电视剧,如果把所有的同类题材片花串在一起,看上去肯定是一场群殴戏。

  现实生活家庭剧剧情中,男女主角似乎不打得鸡飞狗跳,就不算精彩大戏,历数近年走红的家庭剧,从《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婚》,到《裸婚时代》、《婚姻保卫战》、《你是我的兄弟》,哪一个情节没有激烈“对打”,哪个角色没有声嘶力竭的吵架,那部剧没有扇耳光的情节,好像没有这些剧情,就“没有戏剧冲突”,以致有观众喊“吃不消”、“雷不起”。

  上个月在浙江卫视开播的《国色天香》,号称爱情剧,男二号凌虐女主角不说,甚至还有将女主角杀害后尸体泡在香水罐里的情节;《新西游记》中化作美女的孙悟空与变身猪头的八戒在床上出现的画面,让观众大呼,“这不是人兽恋么,太重口味了,受不了”;新《还珠》皇宫里吻戏不断不说,还给小燕子整出一个第三者,让“还珠迷”伤心不已;新《水浒传》场景台词都穿越,硬生生把古装剧变成了穿越剧……

  面对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现象,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在上个月召开的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表示,电视娱乐大众的功能从来没有否定,但我们要为全体人民服务,要为全体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服务,要防止频道过度娱乐化。

  电视荧屏近年来“乱象频出”成为不争的事实,过度的娱乐化,传递的只是消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对群众的精神生活有害无益。凡是真心尊重群众、有社会责任感的电视人,都应当对过度的娱乐化保持警惕。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07/104623426553.shtml
6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20:30: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东方卫报#台湾多家电视台播出部分大陆剧被罚款#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认定“华视”播出的《新还珠格格》和“中视”播出的《水浒传》违反节目分级,处以罚款。“通讯传播委员会”称《新还珠格格》中紫薇遭容嬷嬷刑求和《水浒传》武松杀潘金莲的画面属血腥暴力情节




6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8:45: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任卫新:总菊一道限娱令,操特娘的都完鸟!
@郭洪钧-大文化[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刚出炉的热乎笑话-卫视大观] 湖南卫视有三宝:还珠、快男超女、一直闹;浙江卫视有三宝:领唱、朱丹华少、出猛料;江苏卫视有三宝:相亲、孟非乐嘉、各种炒;安徽卫视有三宝:推广、泰剧港剧、高格调;重庆卫视有三宝:红歌、麻辣烫、医院广告多得不得了;黑龙江卫视有三宝:不孕、不育、包治好…… 转发(4)|评论(1)9分钟前 来自iPad客户端
转发(2)| 收藏| 评论(1) 6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6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23:49: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告称电视购物多数产品售价超出厂价10倍

2011-11-23 15:04:41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有734人参与

核心提示:中国媒购委11月23日发布《中国媒体购物行业发展报告》,报告称电视购物行业近10年来无指导性文件,政府监管力度缺乏;行业内普遍诚信缺失,虚假宣传成风;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商品价值,多数电视购物产品售价均超过出厂价10倍左右。
本报讯 “补钙”功能的产品,到了电视购物上却变成了“增高”产品;用了化妆品之后青春痘消失了,其实是利用了化妆、拍摄技巧;原本应该便宜的电视购物产品的售价却成了超过出厂价10倍左右的“高价”商品……在今天召开的2011年中国媒体购物产业链年会上,《中国媒体购物行业发展报告》出炉,媒购委“会诊”电视购物,指出其面临“五大病理”。

一是行业诚信缺失,虚假宣传成风。增高、美容、丰胸、减肥等产品夸大功能。比如某些增高类产品,卫生部批准的功能只有“补钙”,电视宣传却变成了“增高”。不少名人自己不了解产品或者使用过这种产品就敢代言。

二是追求暴利,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商品价值。本来电视直销由于没有中间商、商店销售等费用,节约了流通费用,它的零售价其实不应高于一般零售商品的价格,但很多商家为牟取短期暴利背离了电视直销低价的市场规则,产品价值与售价严重失调。随着媒体价格不断飙升,电视购物的产品成本逐步转移为媒体传播的成本。据透露,大多数电视购物产品的售价都会超过出厂价10倍左右。

三是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没保障。许多电视直销产品的外包装、标签和产地明显不符,注册地址虚假。

四是行业混乱,盗用数据作案猖獗。由于行业无规则、门槛低、从业者混杂,3年来不法分子盗用“400”客户数据作案越来越猖狂。非法企业购买数据后,假冒知名企业向消费者打回访电话,以原包裹漏装赠品需要重新邮寄、商品召回、商品升级换代等手段诱骗消费者上当,消费者收到的“商品”可能就是价值十几元的地摊产品甚至是砖头。


五是行业法律法规空白,主管部门不明确。电视购物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明确界定和规范,近10年来无指导性文件,政策空白,政府监管力度缺乏。

据统计,2010年媒体购物总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000亿元。据媒购委监测,在绝大部分地方城市,虚假违法电视广告占违法广告总数的比例高达61%。

据透露,由媒购委起草的《广播电视购物行业标准草案》目前正在申报立项阶段,媒购委还将出台《媒体购物商务系统准则》行业国家标准,推动行业有序竞争;并将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建立全国信用、产品质量公示中心,为百姓购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作者: 杨滨 )

http://news.163.com/11/1123/15/7JI87K4O00011229.html

关注 关注他的微博 警告你艹你没资格代表我 [网易湖南省长沙市网友]: 2011-11-23 15:12:36 发表 午夜时分,各类购物节目群魔乱舞。有时闲着无聊,抱着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的态度,瞄了几眼。看了之后获益匪浅,觉得电视购物其实应该算是一档娱乐节目,绝对比赵本山的小品,郭德纲的相声都要搞笑。我就常常没被小品逗笑,反而被购物节目逗得开怀大笑,感谢电视购物制作者非凡的幽默才能,让人在午夜这个垃圾时段还能从电视上收获快乐。最臭名昭著的应数那霸王金链购物广告了。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那种低价是不可能买到纯金链的,但主持人那坚定的神情,激动的语气一直在暗示你,这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了。那条金链多灾多难,主持人对它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酷刑,用火烧,用铁锤砸,主持人忙的满头大汗,目的是为了证明它坚固。然后各路人马带着金链闪亮登场,以身试法,说啥老板戴着它显尊贵,霸气,小伙戴着它显帅气,时尚。总之挂谁脖子上,谁的社会地位就得蹭蹭的往上爬几层。把它当礼物送人嘛,节目暗示你,这几百块的东西别人大多会当成几千块的礼物。其次,还有限时抢购的把戏。主持人声称,某款手机只在节目播出时间享有498元一台的价格,节目一播完,就回复到二千多元的正常价格。看到这把全国观众当弱智的惊人创意,我差点没笑的打滚。-----------------转自天涯网友顶[99]
70#
发表于 2011-11-29 17:42: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灌水]"贺电”真相

1163 次点击
12 个回复







nbxzg 于 2011/11/29 15:07:09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每年的央视春晚,主持人都会激昂的念出一份份来自中国各地的所谓〝贺电〞,很多观众都信以为真。11月27日,天涯社区网一名网友以题为〝领导让我去碎纸,一筐纸让我震惊了〞发帖,以楼主亲历的事件揭露了央视新年联欢晚会玩猫腻--贺电〝论资排辈〞的内幕,引起网民热议。


楼主是一名春晚临时工,某日下班,领导让他去碎纸,无意中看了一眼废纸上的内容,没想到半筐的废纸彻底暴露了春晚贺电的秘密。

他在帖中展示了三张废纸的照片,标题为《2012年春晚贺电(初稿)》,贺电初稿上有关领导关于赞助款、排位等方面的批示清晰可见。

楼主惊叹道:〝原来那些贺电压根不是现场收到的,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要么是直接给钱赞助、要么是上面的关系户,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连时间、字数都有安排,赞助多的就往前放,没什么钱的就往后放。还有就是要宣传国家形象,维稳的也都放在前面。看了一下,除了常规的大使馆部队,剩下的什么商会、留学总会、企业都是给了钱的〞、〝以前老觉得那些大使馆还挺重视新年的,有时差也有人坚守岗位来发贺电,还挺爱国。现在,(才明白)什么都是骗人的,都是事先准备的〞、〝前两天看见的几张纸让我彻底颠覆了对春晚的印象〞。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7945186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