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23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书研习报告 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22:5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文名: 四书研习报告 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资源格式: WMV
主讲人: 钟茂森博士
发行日期: 2009年
地区: 香港
对白语言: 普通话
文字语言: 繁体中文
简介:

作者简介

  钟茂森,博士,1973年生于中国广州,1995年毕业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路易斯安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该校金融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任教四年;2003年移居澳洲,在澳洲著名的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任教四年,担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获得该校终身聘用。
  钟茂森博士曾在世界知名的金融商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20篇论文著作,在国际学术会议(包括美国金融年会(AFA),金融管理年会(FMA))上发表了近40次论文演讲。在美国任教期间,曾两次获美国专业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在澳洲任教后,曾获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优秀研究奖及昆士兰大学优秀研究奖。2005年7月获亚州金融会议最佳论文奖。在校主要担任研究生的课程,是博士生导师。在教学方面,一向获得学生好评。除教学外,曾经承担澳洲国家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担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中国财务金融与企业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及担任世界金融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
  钟茂森博士业余跟随推行佛陀教育与中华传统圣贤教育的高僧净空教授学习多年,担任净空长老在国际和平与教育活动中的英语翻译。曾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12月在澳洲阿德莱德大学举行的“共同价值观教育”的国际会议,并在大会上介绍中华伦理道德。2005年8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市格里菲斯大学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培养智慧、获得和平”的国际会议上发言,呼吁在商业金融界推行孔孟伦理道德。2006年4月应邀参加在中国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大会(杭州——普陀山)并在大会上发表《和谐世界必需因果教育》的讲演。他曾应邀在世界各国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及从科学证实佛法的报告,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演讲题目有《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幸福人生的根基》、《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孝与戒淫》、《太空物理学新发现的启示》等。

  钟茂森博士现任澳大利亚净宗学院副院长和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

个人作品

  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之一:《修德立业的根基:弟子规研习报告》
  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之二:《吉凶祸福的原理:太上感应篇研习报告》
  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之三:《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研习报告》
  《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 中国华侨出版社
  《孝经》研习报告 中国华侨出版社
  《找寻中国精神——钟茂森博士讲演录》 中国华侨出版社
  《大学》研习报告 中国华侨出版社
  《论语》研习报告 中国华侨出版社
  《了凡四训》研习报告 中国华侨出版社
  《母慈子孝——赵良玉女士钟茂森教授母子对谈录》 九州出版社



内容摘录:
四书研习报告—大学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09/6/28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四书第一部,《大学》。
 《大学》这篇文章并不算长,它原来是出自于《礼记》第四十二篇。到南宋,朱熹,朱夫子把这篇文章单提出来,成为四书第一篇。朱夫子在他对《大学》的批注,叫《大学章句》,开头有一篇序文,在这篇序文里面为我们谈及《大学》它的旨趣,我们看其中两段。
  他说到「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这一段文字是夫子为我们说明,古代学校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他讲到,在古代,这当然是夫子之前,学校的设立有很多的科目,这是讲它们的广。教育的内容里面来讲,它的次第、次序也是非常详尽。教育之所以叫教育,是什么?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处世待人接物,这是教育真正的意思。它的由来是根据古圣先王,他们力行圣贤之道而有了心得。圣贤之道,我们不要错以为是某一个圣人给我们留下来的,规范我们的这段行为准则,不是。所谓圣贤之道,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自性性德。
  我们前两次在讲到「四书概要」里面,给大家也有了说明,「人之初,性本善」。自性本身它是纯净的,它的作用是纯善。所以我们要恢复本性本善,必须通过圣贤教育,把我们那些本来没有的烦恼习气断除掉,就能让我们自性的光明、明德显发出来,而止于至善当中。所以这种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之外,就是在我们日用平常当中,显发我们本有的自性。古圣先贤是过来人,他们把他们的修学心得也给我们讲述出来。这是他们日常行为,修学的心得,并不是在日用彝伦之外。「彝伦」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常理,这个伦,特别讲到五伦的关系,五伦关系是常理,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是伦常大道,而这又是每天我们所面对的。只要在这五伦关系当中尽到自己的义务,那你就能成圣成贤。所以这不是民生日用彝伦之外的,全在生活当中,这是圣学离不开生活,圣学就是生活。所以过去没有人不学的,当世之人是古人,都学习。
  学习的目的,这里讲到「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就讲到一个知,一个行。知什么?性分之所固有,这个性分就是我们的自性,五伦十义、伦常大德皆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性德,不是从外而来的。所以这桩事情,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难是难在什么?你不知,不知当然你就不会做,这就难。可是一旦知道了,那做还不容易吗?就是日常生活,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生活的。所以学习圣贤,不是说从外面多增加一点什么,而是把自己原有的恢复过来就行,就怕你不知,所以圣贤之道是「知难行易」。也就是你明白很难,觉悟很难,一旦你明白了,你觉悟了,你立刻就成为圣贤,那是你职分之所当为。每个人都能成为圣贤,上至国家总统,他能成为圣贤,下至黎民百姓,一个扫大街的清洁工,他只要能够知道自己的本分,敦睦伦常,尽到自己的义务,守住道德,他也能成圣贤。
  孔子的门生里面就有富贵的学生,也有贫贱的学生,地位高下悬殊很大。譬如说子贡他就很富有,子路就很贫穷,两个人都成为贤人。而孔子最赞叹的学生,并不是有什么地位和财富,反而是最贫贱之人,颜回。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但是却是成为夫子最优秀的学生,他也成为圣贤。所以人皆可以成圣贤,孟夫子说得好,「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就是圣贤。因此「各俛焉以尽其力」,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勉力而行之,努力去做。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难,这事情是求自己,有什么难的?只要你肯干,没有说做不到的。所以古时候教育的原理,就是告诉我们人皆可以为尧舜,目的就是让我们成圣成贤,恢复我们性分中所固有的智慧、德能而已。这是「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这种原因。所以《礼记•学记》里头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教学是圣贤的教育,太重要了。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必须先要用教育,彻始彻终都是要用教育,这样能够让上下和睦,现在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大家都能够安于本分,这是一个太平盛世。靠什么?靠教育能达到。上古时代的这种和谐世界,后世比不上。比不上的原因没有别的,教育没跟上。我们看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凡是一个历史时期当中,帝王重视教育的那个时代,必定是太平盛世。忽略教育,甚至把教育打翻在地,最明显的秦朝焚书坑儒,必定会导致天下大乱。所以朱夫子第一段告诉我们,古代圣哲教育的原理以及重要性。


更多内容见: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http://www.amtb.tw/rsd/rsd.as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22:58:2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