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评论写作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1: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衙外俺真想到这些"报社"当评论员,天天太TM喜悦了!



標籤:
收藏:7月25日09:27
保存取消
评论  +加標籤



轉發(105)| 取消收藏| 評論(40)7月25日09:10來自iPhone客户端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8: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联想力
衙外但也有人说,1356是:要散吾溜。 //@资深女单:真会扯……关系……还有那个1287的故事~
@衙外冬日娜说,1356是13亿人民56个民族.....



轉發(7) | 評論(1) 16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轉發| 收藏| 評論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2-8-10 10:09 编辑

【案例】
。//@笑蜀: 评的到位。先存后转
@羅世宏:台灣聯合報對大陸事務的兩篇社論(之二)。






没有一个屁股干净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割,不过是党需要苟延残喘而已。现在,它们才是风雨同舟,不论是否同船异梦。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思想深刻,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洞见,加上语言的形象
叶匡政形象!//@风月史鉴: //@夏骏: 刘哥一言九鼎。
@孙大午一位法律界老前辈说:“中国的公、检、法,应该是魏、蜀、吴”的关系。而现在变成了“刘、关、张”的关系。 轉發(1227) | 評論(251) 8月19日22:55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42)| 收藏| 評論(19) 1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舉報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6: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赵相斌如果为百姓鼓与呼,可能自行了断的机会都没了……
@江湖侠客W(新浪特约评论员)没有勇气用一支秃笔为百姓鼓与呼,却有勇气选择自我了断。难道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从老舍到徐怀谦?



轉發(7) | 評論(4) 今天15:11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6 19: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连清川你们还真好意思拿出来呢。搞得好像你们自己不明白自己是神马玩意儿似的。神马玩意儿! //@五角场将进酒:,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贵报社评和署名评论的区别,这和国内批评者对贵报社评的看法并不冲突。此外,你既然以此为辩护,为什么不提《外交政策》这篇《China’s Fox News》http://t.cn/zlhR4Wd
@王文评论美国《外交家》刊登“中国《环球时报》被误读了吗?”一文,专门探讨对环球时报评论版的研究,认为评论越来越有影响力、多元化,而不是被外界说的那样民族主义。作者寇艾伦是著名的中国通。http://t.cn/zlhTvcV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轉發(20)
|
評論(25)
今天17:31
來自新浪微博
轉發(1)|
收藏|
評論(1)
1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7: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人民日报:若不能不计毁誉改革将寸步难行
2012年10月11日04:43  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改革开放,永葆探索创新的朝气(人民观点·锻造我们时代的精神气质 ②)

  本报评论部

  今天的中国,改革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所遇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压力,丝毫不亚于当年。只有更加自觉地思创新、促改革,做闯关夺隘的开路先锋,只有始终保持探索创新的蓬勃朝气,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冲劲、闯劲、拼劲、韧劲,我们才可能跨过攻坚期的艰难险阻,将先辈们开创的改革开放大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到今天,改革开放已走过1/3个世纪。这么多年过去,当我们倒拨时钟,回到这部壮阔史诗的卷首,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气依然撼人心魄,改革先行者勇往直前的足音仍旧清晰可闻。

  从辽宁到广东,切掉胆囊的任仲夷“浑身是胆”,一心要杀出一条血路。“不要人夸颜色好”的项南勇闯雷区,支持包产到户,为企业家松绑撑腰。“大不了回秦城监狱去”,蛇口工业区奠基人袁庚无惧非议,誓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费改革”、“拎着乌纱帽往前冲”,改革先锋们以燃烧的激情,开辟出一段闪光的岁月。他们身上展现的改革创新精神,熔铸成时代精神的核心。

  今天的中国,改革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压力,丝毫不亚于当年。正因如此,党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改革越往前走,人们对它的期待越高,遇到的困难也越多,需要支付的成本也越高,“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过去普调一级工资、粮价上涨几分钱,老百姓就欢天喜地;现在搞医保社保,成百上千亿地投入,却仍有人抱怨是“太平洋里磕鸡蛋——这哪算做蛋汤”。过去建一个工厂带动就业、增加税收,大家无条件欢迎;现在则要面对种种质疑:会不会挤占耕地,会不会破坏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搞改革,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没有不计毁誉的心理素质,没有坚不可摧的创新意志,我们就会寸步难行。

  更为复杂的挑战在于,随着改革走向深入,那种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空间越来越小。社会多元带来的利益分化,时常令改革者面对“不是这部分人不如意,就是那部分人有意见”的两难。当分歧的根本不在于“是非”而在于“取舍”,当矛盾的化解很难再靠觉悟、靠动员,改革就从“理当如此”的抉择,变为一种你来我往的博弈。面对转型期社会这些前所未有的阶段性特征,我们既要有大刀阔斧的果敢决断,又要有如烹小鲜的灵活细致、周密安排。

  继续深化改革,一个显著的不同在于:前辈们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今天,我们的财力增强了,实力提高了,对规律的认识加深了,方方面面的条件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面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能不能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没有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是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中国走到今天,无论围绕改革的具体路径还有多少争议,坚持改革、深化开放,这都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

  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更加自觉地思创新、促改革,做闯关夺隘的开路先锋,只有始终保持探索创新的蓬勃朝气,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冲劲、闯劲、拼劲、韧劲,我们才可能跨过攻坚期的艰难险阻,将先辈们开创的改革开放大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创造新的辉煌。

分享到:保存 打印 关闭
网友热评已有29931人参与
白山钓叟
吉林
有一点还是要记住,不能以损害广大百姓的利益,做自己的政绩。不能以损害国家的利益,做自己的政绩。
2012-10-11 16:52:53
梅龙天桥
广东深圳
邓小平理论:如果搞两极分化,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 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 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P364)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 革命的问题。(《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P229)
2012-10-11 16:52:23
wendychina900
山西忻州
好文章,三十年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许多人的心态仍然害怕市场和个体自由。
2012-10-11 16:52:17
耳顺的博客
河北邢台
社会多元带来的利益分化,时常令改革者面对“不是这部分人不如意,就是那部分人有意见”的两难。
2012-10-11 16:51:25
ffzw
北京朝阳
人民日报:若不能不计毁誉改革将寸步难行。这篇文章让人看不懂,吞吞吐吐。
2012-10-11 16:48:42
phzxjsq
浙江嘉兴
“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是的,必须抛弃以往的所谓“必须坚持”,要敢于新的尝试,敢于创新,敢于承受风险。
社会走到今天,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徘徊多年,体制、机制对社会发展的障碍已暴露无疑,举国上下,亿民同心,人心思改,暗潮涌动。我相信,这是中国即将出现创世伟人的前兆。
突破束缚中国历史进步的瓶颈,让中国走向更加的开放,更加的民主,更加的自由和法制,走向世界人类的共同的普世价值观,已经为期不远!
2012-10-11 16:48:35
咸阳网民
陕西西安
空谈有什么用,敢立法公布官员的财产吗?
2012-10-11 16:47:48
伐檀工
浙江绍兴
任何事情都没有事先完美无缺的预案理论,都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人民日报的观点本身就是违背马列主义实践论的观点的。我的观点是:不是理论准备不充分,而是特权阶层不愿 将他们既得利益拱手相让。这才是核心问题!

2012-10-11 16:47:15
心心相印
四川遂宁
写得很好!我们的国家现在确实是这样,要从这个怪圈里走出来必须要砍掉滋生在这个圈里面毒瘤。
2012-10-11 16:46:53
jwb222
湖南长沙
改革是手段,不是目标。改革的目的是要过好日子,让绝大多数人过好日子。只要改革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毁”有多少?“誉”有多少?自然是很明了的!还需要担心吗?
回复 支持 2012-10-11 16:45:47
查看所有29931条评论 >>

http://news.sina.com.cn/pl/2012-10-11/044325333218.shtml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2: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曹林:抵制新闻简单化和段子化的诱惑

2012年10月30日04:59  中国青年报 评论(48人参与)
  曹林

  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是哲学家常做的事;而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则是媒体人爱做的事,因为传媒很多时候面对的是没多少耐心、不愿动脑子、厌恶复杂的大众。信息海洋中,偷懒的读者总希望能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小的理解力去读懂一个可能很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便成了一种媒体追求。但很多时候,过度简单化的报道思维,会扭曲事实和真相。

  比如近来引起舆论争议的一条新闻,就是“简单化”惹的祸。媒体报道称,北京患白血病的5岁男孩帅帅去世。2011年8月,帅帅被医院确诊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才有可能康复。其父母做完配型检查后,双方都能移植,但首选为父亲。2012年5月,因帅帅父亲拒绝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中断每月给孩子的生活费,帅帅母亲以孩子的名义将这位父亲告上了法庭。因“拒捐造血干细胞相救”,此前这个父亲就一直陷于舆论谴责的漩涡中,孩子的去世,更点燃了舆论的怒火,这个父亲一时成千夫所指。

  媒体这样的叙述,确实容易激起愤怒,新闻很简单地将父亲描述成了一个冷血的人,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救,拒绝承担医疗费,拒绝捐造血干细胞救儿子,简直“禽兽不如”。这种报道的叙述逻辑非常简单,这位父亲就是一个敌人,一个恶人,他置5岁孩子的生死于不顾,他的心比铁还硬。这样的愤怒控诉,自然极有感染力,很容易激起公众的愤怒。当下浮躁的传播语境下,吸引眼球是很简单的:不复杂的迫害情节,加上一个“敌人”,就能让站在道德高地的人们群情激愤。

  可事实真这么简单吗?一个父亲果真会无情到那种地步吗?事情的善恶和是非真像媒体描述的那么简单吗?即使这个父亲真的“拒绝造血干细胞移植”了,又是怎样一种力量使一个本该倾力救孩子的父亲变得这么无情?从一些新闻报道中,看不到这种深入的调查,听不到那位父亲的声音,只有对“一个不可理喻的狠心父亲”形象的简化描述。帅帅离世后,有媒体采访到那位父亲,尽可能还原了事实和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描述,让公众看到了一个远远超越“狠心父亲”这个简单形象的复杂事实,看到了这个家庭一直以来的矛盾,还有对孩子救治过程中的冲突。这个家庭复杂的纠葛,孩子的有病不治,远非一个“狠心”可以概括。

  每天各大媒体生产的新闻中,充斥着类似简单化的叙述和段子化的处理。

  这种简单化已经形成一种新闻叙事的模式:一个有着弱势身份标签的受害者,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或者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底层人”,一个垄断着各种资源的强者;或者是一个强势的政府部门,一个求告无门的“受欺凌者”——这样的简单新闻故事占据媒体报道的很大部分,很容易唤起一种共同的“受害”感觉,形成热点。当然,判断的逻辑也是非常简单的:二元对立并虚假两难,非黑即白,非善即恶,底层就代表着正义,弱者就代表着道德优势,权力就是恶的,体制就是罪恶的代名词。

  当记者和评论员不是站在“事实高地”和“逻辑高地”,而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激情澎湃地演讲时,叙事的简单化,思维的简单化,加上判断的简单化,便生产出一条条远离了事实真相的新闻。这些简单化的新闻和评论,虽然因为符合公众的期待、迎合了舆论的情绪而广为传播,却扭曲了事实,误导了舆论,还会在消费公众情绪的同时酝酿着社会的戾气。当每个人都在正义凛然地讨伐那个被简单地贴上“狠心父亲”、“禽兽父亲”标签的人时,传递的不是正气,而是可怕的戾气。

  媒体人应警惕这种简单化,简单化虽然方便着叙述者,也方便传播,方便形成热点,方便没有耐心的庸众接受和理解,方便滋养道学家的批判欲,各种方便——却失去了新闻最核心的东西:真实。在微博最火的时候,曾有对复杂和冗长深恶痛绝的同行建议媒体应该多写“微博化新闻”:用尽可能短的言语去写新闻,有利于在微博中传播,也是读者的福音。我是竭力反对的,新闻当然不应该废话,但也不能简化,文字应该以叙述事实的需要为中心,而不是长短。事实需要1000字来描述,微博化的结果,是新闻都写成了段子。而新闻的段子化,正是当下媒体的一大弊病。

(原标题:抵制新闻简单化和段子化的诱惑)

http://news.sina.com.cn/pl/2012-10-30/045925467071.shtml
5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00: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光头蒙男
//@周至美: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你说的是「天下粮仓」和「末代皇帝」吧?
◆◆@作家崔成浩
以前朝鲜有个地主,雇长工看护粮仓。长工经常偷粮,地主也一直没发现。一天,地主准备下去清点粮仓,长工跑进来说,“老爷不好了,粮仓着火了!”大家赶紧一起救火。火灭了,粮烧了,长工的秘密保住了。
(338)| 轉發(2551) | 評論(1427) 6月1日 23:36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1)| 收藏| 評論(1) 37分鐘前 來自MOTO锋芒XT928 |  檢舉
6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5: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第五媒体专家团
【思维方式决定成就】1、逆向思维帮你突破教条;2、批判思维帮你突破桎梏;3、联想思维帮你突破常识;4、换位思维帮你突破主观;5、系统思维帮你突破片面;6、开放思维帮你突破僵化;7、形象思维帮你突破枯燥;8、逻辑思维帮你突破表象;9、前瞻思维帮你突破短浅;10、简单思维帮你突破复杂。转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1)|
收藏|
評論(1)

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