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1-11-5 14:16: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互联网的那点事转发微博。
@电脑报人民网,是最懂中国的网站...


转发(882)|评论(158)4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7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10:22: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海南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语错漏百出
2011-12-11 00:23: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有490人参与

核心提示:12月10日,海南召开翻译协会研讨会,专家指出海南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常出现拼写错误、语法混乱、表达不清等错误。例如“WATCH OUT,KNOCK HEAD”,直译为“看着点,敲你头”,但“KNOCK HEAD”意思是“笨蛋”。这句英文就成了“小心,笨蛋”。


“LINE OF ROAD SAFETY THE HUI XINGFU FAMMILY”,“行平安路”被整成“路上安全的线”,“回幸福家”则干脆用汉语拼音“HUI XING FU”和英语单词“FAMILY”来生硬替代,看了让人满头雾水不知所云。

  某办税大厅的“大厅”翻译成saloon,在英文里,saloon准确的意思是聚会或者喝酒的地方。
人民网海南视窗12月11日电 10日上午在琼海召开的海南省翻译协会研讨会上,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系主任尚志强教授和刘士祥教授合作的,关于规范海南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的论文引起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专家们指出,海南公共场所汉语英文特别是英语标识出现严重错漏现象到处可见,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特别是英语标识拼写错误、语法混乱、表达不清、乱译、硬译、中式英语等问题层出不穷,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有的甚至闹出笑话。
“小心碰头”成“当心笨蛋”
在海南某著名景点,竟然出现这样的英文来表达汉语“小心碰头”:“WATCH OUT,KNOCK HEAD”,这句话直接字面意思仿佛是“看着点,敲你头”,但“KNOCK HEAD”是一句英语俚语,意思是“笨蛋”。这句英文就成了“小心,笨蛋”。这样因为英语翻译不准确造成的误解误会在海南各旅游景点和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系尚志强主任告诉记者,他在琼海市区简单一转,就随手拍摄到很多错漏的英语标识。其中一句告诫市民文明开车的公示语“行平安路回幸福家”被这样翻译了一下:“LINE OF ROAD SAFETY THE HUI XINGFU FAMMILY”,“行平安路”被整成“路上安全的线”,“回幸福家”则干脆用汉语拼音“HUI XING FU”和英语单词“FAMILY”来生硬替代,看了让人满头雾水不知所云。
“类似的英语标识错漏还有很多,有的生硬胡乱翻译,有的翻译虽然正确却丢掉个别字母,成为残缺英文,作为一位英语翻译工作者,我为海南感到痛心。我真诚希望政府部门把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起来,从翻译、标识牌的制作、翻译语言的审核监督从头到尾严格把关,再不能让人家笑话我们啦。”尚志强说。
海南省翻译协会冯源会长则指出,标识语翻译出现错误看似一个简单问题,实际牵涉到方方面面。比如谁翻译的,一旦被指出错误,自己面子上过不去不说,还会被追究责任。所以很多人得过且过,穿“皇帝的新衣”,知道翻译错了也装糊涂。
从学术角度把标识语翻译重视起来
据介绍,海南标识语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稍晚,始于2007年,吴叔尉、胡晓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探索》,发表于《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第6期。2007年起,共5篇文章,其中2010年3篇,研究问题如下:海口与新加坡标识语异同的启示、功能目的论视野下海南交通标识语翻译研究、海南特色菜肴标识语英译、海南高校校园标识语汉英翻译。
“海南汉英标识语研究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如海南旅游景点、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免税店等购物场所、银行邮局、宣传标语、医药卫生等。海南汉英标识语研究的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借鉴国内外标识语翻译方法,创新思维,有待加强对海南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翻译策略、应用英语翻译理论与专业建设、政府如何监管等方面系统研究。”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士祥这样在论文里说。
措施:政府重视,建汉英标识语平行语料库


专家建议,海南应该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公共场所标识语问题,借鉴、制定并推广《海南公共场所汉译英标识语基本规则》,推进法治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借鉴我国首部地方标准——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规则和实施指南》等。
建设“海南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平行语料库”,服务旅游岛建设与外语教学。积极借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建立的“全国公示语翻译语料库”,吸取汉英平行语料库建库、检索、标注等技术,建设“海南公共场所汉英标识语平行语料库”。该语料库属实时更新的动态语料库,支持手机等移动终端图文上传、按路段检索、汉英首字母检索、汉英关键词检索等。l该在线语料库,设置汉英标识语专家审核点评、译难杂症交流、跨文化标识语比较、新语展示评论、标识语趣谈、标识语研究在线等栏目。

http://news.163.com/11/1211/00/7KV1099N00014JB6.html

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0:59: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书报上的错误必须更正*

                  (一九四九年四月)

                  一

                  北平解放报〔1〕编辑同志:

                  兹付上更正表一件,请予登载为盼!

                  毛泽东四月二十五日

                  本报四月二十五日登载毛泽东《五四运动》一文,有几处文字上的错误,更正如下:

                  (一)“二十年的五四运动”,“年”字下脱“前”字。

                  (二)“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及民主革命获得了一支生力军”,“及”字是多余的。

                  (三)“它从封建主义社会看来,要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看”字是多余的。

                  (四)“若问一个共产主义者为什么要首先实现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而斗争”,两个“实现”,前面的“实现”二字是多余的。


                  (五)“而在乎口讲(仅仅口讲)什么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东西”,“而”字下脱“不”字。

                  二

                  四月二十五日广播的人民解放军布告,有两个错字一)第三条“当承认其所有权”,“当”字误为“均”字。(二)第七条“农村中的封建的土地所有权制度是不合理的”,“村”字误为“民”字。以上两点务请各广播电台各报纸予以更正。各人民解放军政治机关印发这个布告时,务请更正为盼。


                  新华社四月二十六日

                  根据手稿刊印。

                  *毛泽东在文稿的撰写、印行上、一向严谨精细,一丝不苟,发现差错,毫不含糊,公开予以更正。他曾亲笔写过一些更正,这里选录其中两件。


     注释

  〔1〕北平解放报,是中共北平市委机关报,一九四九年三月创刊,同年八月一日停刊。

http://www.xiaoshuo.com/readbook/0011014519_13980.html
7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2:20: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展江[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新华社美国司法报道出错。12日报道称:美国博主被本国法院判诽谤罪,俄勒冈州联邦地方法院日前裁定一名博主在博客上发表的关于一家企业的言论属于诽谤,须赔偿原告250万美元。此前10日《京华时报》据新华社专电也以“美国博客被判诽谤罪遭重罚”为标题——美国联邦法中没有诽谤罪,此案只是民事诉讼。 转发(25)|评论(12)23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1:37: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盘点美国媒体年度错误:奥萨马和奥巴马最易混淆

  2011年12月29日12:55  新浪传媒

香港《南华早报》截图

  新浪传媒讯:据美国“波因特学院”网站12月19日刊登署名为克雷格-西尔弗曼(Craig Silverman)的文章称,自2004年以来,每年年底,笔者都会整理出一些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犯下的错误,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更正的最佳范例。既然“为差错而遗憾”已经成为“波因特学院”网站的一个署名专栏,专门用来分析点评美国国内某个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重大差错,交流纠正差错以及强化质量控制的技巧经验。看来是时候开始仔细看一看这些重大事件了,看看本年度他们又遇上了什么难题。当新闻工作和记者出错时,似乎就是下面这些样子。
  年度印刷错误:奥巴马/奥萨马
  自从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死于美军之手这条爆炸性新闻问世以来,奥巴马/奥萨马(Obama/Osama)这两个名字之间各种拼写错误及口误就层出不穷。这种情况屡见不鲜:2007年,我就常常混淆这个名字;但在2011年,当奥萨马的死讯由奥巴马总统通过电视直播向大众宣布以来,这类错误就此起彼伏。结果,在各类印刷刊物中、网络上和广播里,这两个名字混淆使用的情况就如爆炸般大量涌现;下面就是从我们在所见所闻中节选而出的一些例子。
  可悲的是,奥巴马/奥萨马在广播中混淆的最佳案例已经被YouTube视频网站删除了。
  香港《南华早报》在出现错误后紧跟了一段错误更正声明:
  在昨天A2页面的一个标题中,美国总统的名字被错用其中,原文应为奥萨马-本-拉登,特此更正。我们为所犯错误真诚的向广大读者致歉。
  为什么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报纸犯了将奥巴马/奥萨马混淆的错误,而且这涉及到美国总统的姓氏。
  其他错误精选:
  第一名:英国《卫报》(The Guardian):
  一篇意欲称呼奥萨马-本-拉登的文章,相反却说:“周三询问杀死奥巴马的队伍是否遭受攻击,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尼尔(Jay Carney)表示,白宫已经最大限度的提供了细节,不便再透露更多,否则会将未来运作至于危险之中。”
  《The Sacramento Bee》: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5月2日A12页面的一篇文章,以及美国报业巨头麦克莱齐报业集团(McClatchy Newspapers)华盛顿办公室5月6日A13页面的文章,在提到奥萨马-本-拉登时,都错误的使用成奥巴马这一名称。
  第二名:美国俄亥俄州威洛比媒体《先驱新闻报》(the News-Herald of Willoughby, Ohio):
  注意最下面一句,记得拨回我的什么?(应为Clocks,错误的写成Cocks)
  年度更正报道
  第一名:《夏洛特观察家报》(Charlotte Observer):
  周一某些版本的一则头版报道,错误的将奥萨马-本-拉登称作是奥巴马。在同一篇文章中,一个照片说明错误的称,两架飞机撞击了世贸中心的同一座楼。而实际上,飞机撞上了不同的楼。特此更正。
  第二名:《卫报》(The Guardian):
  在一篇摘自《卫报》 网上评价的文章中,大标题为《威廉与凯特的面具滑下》(Will and Kate’s mask slips)(6月9日,第31页)。这篇文章认为,尽管在婚礼举行前就宣布,未来的剑桥(Cambridge)公爵和公爵夫人不会雇用家庭雇员,但现在这一现代的形象已经“对新闻作了妥协,他们登广告征求女管家、男管家、贴身仆人及化妆师各一名,在肯辛顿宫的家中为他们提供服务”。
  这对王室夫妇的新闻秘书米格尔-海德(Miguel Head)要求我们做出澄清:“最多,他们可能会雇佣一名(一名清洁工兼管家),而且这一位还有可能是兼职。我们从来没有‘宣布’,威廉凯特夫妇‘在婚礼之后不会雇佣任何[佣人]’。我们一直声称的是,虽然这对夫妇不打算在他们的新家威尔士的安格尔西岛(Anglesey)雇用佣人,但是在伦敦克拉伦斯宫(Clarence House),他们一直使用着家庭雇员。迄今为止,他们一直和威尔士王子共同住在那里。额外的一名兼职,或者全职清洁人员已经出现,因为这对夫妇正在从克拉伦斯王府搬回他们自己在伦敦的家中。”
  这篇文章在其它地方被称作是“王室挥霍过去的破坏性文章:查尔斯王子和他的150名仆人,还有一名专为他挤牙膏的助手”。在这当中,米格尔-海德写道:“查尔斯王子并未雇用这么多人,而且从来没有雇佣一位助手去给他挤牙膏。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虚构,根本谈不上什么准确性。”
  年度致歉声明:
  这是一系列由英国报纸发表的关于克里斯托弗-杰弗瑞的致歉声明。作为一个研究媒体是如何失去控制,并且毁掉一个人名誉的案例;看看这则致歉声明,看他们是如何试图减轻那些完全错误的指控。
  一个需要考虑的相关事项:这些道歉竭力重复对于杰弗瑞那些过分的虚假事实。这种做法很好,因为读者可以亲眼目睹这个人所遭遇的痛苦。当然,对这种带有伤害行为的质疑也是很公平的;因为错误的指控形成了大部分的道歉。最好是不要重复同样的错误,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显示最初报道的头版新闻例子。
  每日邮报(Daily Mail):
  “有八家报纸昨天在高等法院向克里斯托弗-杰弗瑞致歉。死亡调查报告错误的怀疑杰弗瑞杀害了乔安娜-耶茨,而且还有可能与一个已经定罪的恋童癖者和一个悬而未决的谋杀案有关;而杰弗瑞已经被逮捕,但经调查又无罪释放。此外,这些报纸还错误的声称这位前任校长对学生的行为欠妥。包括《每日邮报》在内的这些报纸,最终同意支付给杰弗瑞巨额损害赔偿及诉讼费。随后,《每日镜报》(Daily Mirror)被罚款五万英镑;《太阳报》因在其报道中存在藐视法庭罪,被处以1.8万英镑的罚金。”
  《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
  “昨天在法庭上,《每日快报》因其2010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章,对克里斯托弗-杰弗瑞表示道歉。在该文章中,我们报道了杰弗瑞因涉嫌谋杀乔安娜-耶茨而被逮捕。这些文章指出,有强烈的理由相信杰弗瑞已经将耶茨杀害,当他还是一名教师时,就曾对其学生行为不轨。文章还表示,他很可能已经向警方撒谎,以阻挠警方的调查。报道进一步的指出,对于1974年那件悬而未决的谋杀案,也有理由对杰弗瑞是否负有责任进行调查。我们接受所有这些指控都是不真实的,并向杰弗瑞做出道歉。”
  《每日镜报》(Mirror):
  今年8月3日,《每日镜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21岁的凯瑟琳-扎克斯(Catherine Zaks)于波兰克拉科夫市死亡的文章。
  这篇文章声称,来自英格兰东萨西克斯Robertsbridge的扎克斯,在结束了一段长期恋爱后,滥用药物而且随便发生性行为。
  而扎克斯的父母却指出,这些说法完全是错误的;他们的女儿深受大家喜爱,拥有优秀的品格。
  我们很高兴澄清误解,并对该报道所引起的任何悲痛不幸致以深深的歉意。
  《多伦多太阳报》(Toronto Sun):
  由我们撰写,并分别于2010年12月18日和2011年1月2日发表在《多伦多太阳报》及其网站的两篇文章,题目分别是“TTC工会需要被遏制”和“市长福特的大战争:征税”;我们曾在文章中说,鲍勃-金尼尔(Bob Kinnear)、联合交通工会(Amalgamated Transit Union)113分会主席是一个工会的黑帮老大。
  我们承认这一陈述是不真实的,我们毫无保留的收回它。对于发生这个错误,我们深表遗憾,并且向金尼尔真诚道歉。《多伦多太阳报》并无有意暗示金尼尔以任何方式,形成或组织与集团犯罪相关的任何活动。
  《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
  一则11月15日发表在《澳洲人报》上的文章(Strewth,“Losing the threads”,第13页) 提到了一份报告,驻澳大利亚的津巴布韦女大使津云比拉(Jacqueline Zwambila)在三位男职员面前脱光衣服。津云比拉女大使否认了这一指控,并且津巴布韦的政府调查已经肃清了所有对她不良行为的指控。《澳洲人报》为此向津云比拉道歉。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
  “秘密录音带,库尔森的离去以及故事之谜都不会消失”(出自Focus,1月23日)报道声称,有来源表明,由于“日益增长的酗酒问题,”前《世界新闻报》记者雷-查普曼(Ray Chapman)“开始偷偷的用磁带录下他与同事及各编辑的对话”,而且这些磁带或许可以协助确认对电话窃听事件的指控。查普曼的遗孀已经要求我们做出澄清,在查普曼过去15年的生活中,他绝对滴酒不沾;而且她否认了任何诸如此类的录音带存在。我们对该报道所引起的任何悲痛不幸,对查普曼夫人深表歉意。
  每日邮报(Daily Mail):
  3月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含有一段陈述,标题为“NHS主席表示,23周出生的婴儿应该等死”,错误的理解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医疗顾问专家黛芙妮-奥斯丁博士(Dr Daphne Austin)的话。
  这些观点是奥斯丁博士在参加一档节目中所表示的,而且出于善意,他们对其进行了发表。尤其是,奥斯丁博士并没有陈述婴儿应该“等死”,也并没有表示新生儿护理的财务方面是问题所在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对于所犯的错误向奥斯丁博士致以深深的歉意。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分别发表于2010年4月7日与9日有关利物浦约翰列侬机场的两篇文章指出,91岁的Willi Jarant在办理飞往德国航班登机手续之前已经死亡;随后,警方逮捕了他的妻子Gitta Jarant和继女Anke Anusic。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妇女试图携带尸体登机”,第二篇文章的标题是“机场轮椅老人12小时前死亡”。我们被告知,家庭护理已确知,Jarant在搭乘出租车去机场的时候还活着。而已经指出,一名家庭办公病理学家与宣告Jarant死于机场的医生意见不一致;他推断这与Jarant可能的死亡时间一致。于是,Jarant太太和Anusic在2010年9月被告知,不会受到任何指控。因此,之前对于Jarant夫人和Anusic小姐可能是蓄意在飞机上谋杀的种种说法,我们接受那些的不真实性;并且由于本篇文章给她们造成的任何悲痛不幸,我们致以诚挚的歉意。
  年度剽窃杂志:
  本年度发生了两个十分可怕的剽窃例子。第一个例子来自新西兰,新西兰电视台(TVNZ)一字不差的重现了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的报道,逐字逐句、逐个镜头都使用了当地的民众和产品。起初,广播公司还为这一节目进行辩护;表明与ABC建立有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不过最终,他们还是通过广播进行了道歉。这一事件确实已经得到证实。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的埃里卡-芙莱(Erika Fry)也得以曝光。从根本上说,她揭露了加利福尼亚《读者》杂志是一个充满了剽窃内容的出版物。下面是芙莱如何概述《读者》的多宗罪。
  “《读者》,这一奇怪的称号,是南加利福尼亚的一本季刊杂志,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野兽杂志。有证据表明,约2006年《读者》就倾向严重抄袭各大新闻,《读者》的疯狂举动早已偏离正轨。《读者》所剽窃的东西,不是几个词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这不是一个无良记者试图获得成功、出人头地,也不是一个不知所措的记者试图跟上同行的步伐。这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大规模剽窃他人工作的整体。”
  最严重数字错误
  这是著名杂志作家克里斯-琼斯(Chris Jones)为Grantland一个专栏写的开首语,Grantland是今年比尔-西蒙斯(Bill Simmons)与娱乐体育节目网亚洲频道(ESPN)共同创办的一个体育网站:
  “无需仔细查看,我可以告诉你,多伦多蓝鸟棒球队赢得第一个世界奖项的日子——1992年10月27日——因为也正是在那晚,我失去了我的童贞。”
  而实际上,正确的日期应是10月24日。
  最久延迟纠错
  2005年,《沙龙》(Salon)及《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由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 Jr。)共同发表了一份关于自闭症和疫苗的报告。在其出版后不久,《沙龙》开始对该文章添加一些修正,最终一共修正了五次。但是,原本那篇文章从未撤消,即使在其所做宣称被揭穿之后也没有撤消。今年,《沙龙》终于撤回了自己的文章。撤回声明如下:
  2005年,《沙龙》在网上署名小罗伯特-肯尼迪发表了一篇独家新闻;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预设:即含有硫柳汞的疫苗化合物,直到2001年都是危险的;而且,他“相信硫柳汞和儿童神经系统传染病之间确实存在联系。”
  这篇文章也同时与《滚石》杂志联合出版——他们对文章做了事实核查,并且以印刷的形式出版销售。在流传“致命免疫力”说法之后的几天里,我们对文章进行了五次修改(这里仍然可以发现记录)。在当时,我们觉得对文章进行纠正——并且将其继续保留在网站上,本着信息透明的精神——是最好的运作方式。但是,随后的批评者进一步损坏我们对这篇文章价值的信念;我们已经渐渐相信,对读者最好的服务是完全删除这篇文章。
  “由于证据不断推陈出新,推翻了这种疫苗和孤独症的关联;我很遗憾,我们没有迅速删除这篇文章”,《沙龙》前首席编辑琼-沃尔什这样表示。
  “但这一缺陷持续的启示,甚至在联系背后欺诈污染科学,使得撤消这篇文章是正确的事情。”这篇文章的原始网址现在换成了我们自闭症主题页面的链接,我们相信现在提供了一个清晰思维的强大记录,以及我们引以为傲的持怀疑态度的报道。
  最厉害标题错误
  是的,这与年度印刷错误的亚军非常相似。可以随便说我幼稚,但是看到这个在BBC网站一篇报道标题中的词,你一定会感到刺耳的震撼:
  标题中的cock(公鸡)应该是clock(报时钟)。(斯年)

http://news.sina.com.cn/m/2011-12-29/125523716123.shtml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20:12: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上海老丁同济大学副教授把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作者误译为"昆仑先生"固然可笑,但堂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把词中"一截遗(Wei 4声)欧"念成"一截遗(yi 2声)欧"就属可气了!错读闻于今晨中央电台新闻纵横节目。
转发| 收藏| 评论 17分钟前 来自iPad客户端
77#
发表于 2012-1-11 13:25: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环球时报》又错了   

2012-01-10 09:09:28|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今年才过去几天,中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已经奇招迭出。胡锦涛在《求是》杂志 今年第一期上的讲话,有如吹响了中西“文化战”的号角,防止西方文化价值观渗透、加强思想控制成了中国内政的重点。 “外交”方面,一举扭转以往被美国等敦促实行民主的被动态势,由外宣刊物的主力《环球时报》发文“应督促美国改革开放”,作者刘志勤,身份是瑞士银行驻北京代表。

           该文有许多逞口舌之能之处,比如“根据美国在2011年的表现,人们对奥巴马强调的3A级国家 定义有了新解读:美国是个Arrogance(自傲)、Aggressive(自狂)、self-Appreciation(自恋)的“3A”国家,,但这不是重心。重要的在他与《环球时报》看来,美国需要“改革开放”的是什么?

    刘认为美国需要“改革”的是“美式两党制”。文章说,“美式两党制只是表演民主的‘二人转’而已:一个‘捧哏’,一个‘逗哏’。民生被政治家玩弄于股掌之中,所谓的反对党只是为反对而反对。近来,不少西方国家频频向世界显示的‘民主体现’,是把前任国家首脑送进法庭,似乎这就是自由之精髓。然而这恰恰证明西方民主选举的局限性和欺骗性:连自己政府首脑都选举不准的民主,肯定不是真正的民主,它只能给国家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如果没有后一段关于“民主体现”的举例证明,读者还真不太能够理解他对两党制的不满究竟在何处。有了这一说明,刘志勤的意思很明显:一旦某人成为领袖,不管曾犯下什么样的罪错,都不能送进法庭接受审判,只要发生审判前元首的事情,“肯定不是真正的民主”。

         但该文显然犯了好些个低级的常识错误:

         一、民主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是在于其不犯错,而是其纠错机制。选错了国家领袖的情况当然会发生,但不论其地位如何显赫,只要违犯法律,就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这比中国“为尊者讳”,“刑不上党与国家领导人”的人治好不知多少倍。在刘志勤(包括中国许多官员)看来,“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既然为官一方,以民脂民膏自肥是天经地义之事。至于国家领导人及其家属,怎么能够因区区腐败而接受审判?

          二、他说审判国家元首的事情经常发生在西方民主国家,这也有失偏颇。将曾被送上法庭审判的前国家元首逐个数,计有:南韩全斗焕:那是个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军政府;卢泰愚,是南韩在有民主形式无民主实质的民主制下非正常选举产生的“民选总统”。菲律宾马科斯,产生于威权政治控制下的“民主选举”。至于埃及的穆巴拉克、突尼斯的本·阿里,他们登位均通过威权统治下的“民主选举”产生,并非真正民意。秘鲁藤森受审,但其政府是军政权;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受审,但台湾也非西方民主国家行列。西方民主国家的民选元首被送上法庭的,只有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一人,他是因其在任总统前担任巴黎市长期间,通过编造的政府职位为他的政党成员支付资金。让巴黎纳税人蒙受了大约相当于140万欧元的损失,因此法国一家法庭于2011年12月15日认定前总统希拉克挪用公款和损害公信力罪名成立,判处他两年监禁,缓期执行。从希拉克犯法程度与影响范围,比之前面列举的任何一位都要轻微得多,但就这些在独裁专制政权下轻如鸿毛的罪,一旦查出就被追究,不正好说明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在刘志勤及《环球时报》看来,一个曾担任法国总统十余年的人,竟然因为“让巴黎纳税人蒙受了大约相当于140万欧元的损失”,就被送上法庭,这样的民主制如果在中国实现,掀翻的可能不只是王的宝座,还有无数官吏的身家性命。而阿位伯之春后几个独裁者受审的“悲剧”,更是让独裁者们不寒而栗。一想到这样的前景,刘志勤们不由得就担心起来。考虑到刘志勤的身份是瑞士银行驻北京代表,这银行曾被称为“独裁者财富保险箱”,只能说他无意中泄露了中国的“国家机密”,即中国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无官不贪。

         刘文认为就是美国应当“开放”的是思想舆论市场,接受更多外部声音。刘志勤写下这段文字时,可能完全没看以下现实:新华社、CCTV、《中国日报》、中国国际 广播电台等早就在美国攻城掠地,新华社在纽约时代广场与路透社、纽约时报等比邻而居。新华社CNC World 24小时滚动播出英语节目。至于在美国的华文媒体,除了法轮功系列的之外,基本被中共纳入麾下。但信息平台的搭建只是有了信息发布的能力,而信息的发布不等于信息的到达,更不等于被受众接受。中国政府又不能在美国成立中宣部,关闭其他媒体,只许中国外宣媒体在美国独霸市场,一枝独秀。

    《环球时报》通过刘志勤这么一位“对外开放”的产物来敦促美国“改革开放”,也算是先向美国扔块问路石,于内,算是呼应了胡总书记“文化战”的号召;于外,也算是对美国长期以来“干涉中国内政”,以各种方式敦促中国“和平演变”报了一箭之仇:现在咱天朝也敦促你美国“改革开放”,看你老美怎么接这招?



(原载美国之音何清涟博客,2012年2月9日,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 ... -about-culture-war/
http://heqinglian.blog.163.com/b ... 908620120109928132/
78#
发表于 2012-2-6 19:25: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时代报#看图说话#估计是字幕组的同学手抖了一下,以至于我看得整颗心都抖了一下。。 VIA@记者的家
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转发|
收藏|
评论
79#
发表于 2012-2-17 12:00: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日本新闻网微博日本最大的通讯社的共同通讯社,近日将一张别人的照片当作杀人事件的主角而发稿,结果造成全国41家报纸刊登了这一张照片,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苦痛。昨天,共同通讯社决定免除编辑局长(总编辑)奥野知秀的职务,并处分了另外11名干部和编辑记者。转发(4)
|
评论(2)
9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80#
发表于 2012-2-19 12:22: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丫的A股银行利润被新华社激增!
@1718房间「银行利润被新华社激增」新华社报道2011年银行净利润2.65万亿!这个数是全年+前三季度+前二季度+一季度,重复计算不止一半!2月17日,银监会发布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第一季度为2635亿元,第二季度累计数5364亿元,第三季度累计数8173亿元,第四季度累计数(即全年)10412亿元。@丁小杆儿 @巴曙松 轉發(113) | 評論(27) 今天10:52 來自iPhone客户端
轉發| 收藏| 評論 20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