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16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0 23:56: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词语差错案例(上)


第一节 误解词义

望文生义

错例1

责任编辑初审后认为,这几篇来稿逻辑混乱,且无新资料支撑,属于不刊之论,建议退稿。

【简析】 

“刊”的本义是“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片上,出现错误就用刀刮掉,由此引申出“更改”之义。“不刊之论”指言论或学说无懈可击,无须修改或不容改动,也指不可磨灭的言论。不能将“不刊”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错例2

他的习作,每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很多,但因语法功底差,层次、关系的处理和表述一团乱麻,令人费解,不忍卒读。

【简析】 

卒”的意思是“尽;完”。“不忍卒读”是“不忍心读完”,常用来形容文章内容凄惨动人。不能理解为文章写得差,“让人没耐心读下去”。

错例3

承蒙先生鼎力稿荐,大作近日就会面世。

【简析】 

“稿荐”的意思是“用稻草、麦秸等编成的垫子(多用来铺床)”。不能理解为“推荐稿件”或“赐稿”。

错例4

余则成(电视剧《潜伏》主角)暗下决心,万一暴露了,就同敌人火拼。

【简析】 

“火拼”即“火并”,指同伙决裂,自相残杀或并吞。余则成是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员,与敌人并非同伙,故不能用“火拼”。也不能理解为“拼命”。

错例5

洪水将至,村民们纷纷收拾棉被旧衣等细软到设在高处的安置点暂避一时。

【简析】 

“细软”指便于携带的珠宝、首饰、贵重衣物等,多指富贵人家的值钱之物。不能用来泛指所有“重量较轻、质地柔软” 的东西。

错例6

他天资聪颖,成为家族第一个真正走上读书致仕道路的幸运儿。

【简析】 

“致仕”中的“致”是“归还;辞去”的意思,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辞官归家称为“致仕”。“致仕”不是“获得官职、做官”。



轻重失衡

错例1

在印巴危机一触即发之际,许多国际组织纷纷出面进行调解。

【简析】 

“调解”指劝说双方消除纠纷,达成和解,语义较轻。本例中,印巴危机属于较大的国际争端,“调解”应改为“斡旋”。

错例2

你成心误解她的意思,故意气她,为什么?

【简析】 

“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语义较轻。本例中说的是“故意气她”,语义较重,“误解”应改为“曲解”。



褒贬颠倒

错例1

① 这名运动员在短道速滑世界杯赛中染指三金,并两破纪录。

② 这位影星初次染指歌坛即大获成功,他的专辑上市一个月售出5万张。

【简析】 

春秋时期,郑灵公与群臣吃甲鱼时,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一怒之下,伸出食指到鼎中蘸了一点羹汁,尝了一口就走了。后用“染指”比喻有非分之想或企图参与某事以分取非分的利益。本例中运动员获得佳绩,影星跨界唱歌,不能用“染指”。

错例2

我国体育健儿又取得优异的成绩,人们无不弹冠相庆。

【简析】 

“弹冠”是“掸掉帽子上的灰尘”。汉代的王吉与贡禹是好友,王吉当了官,贡禹心想他一定会引荐自己,便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庆贺有官可做。后用“弹冠相庆”指为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含贬义。不能理解为一般意义的“相互庆贺”。



敬谦错位

错例1

前年我搬新家,李老前来做客时,特赠写有“求知要学虚心竹 立志堪夸傲骨梅”的一副对联为我补壁。

【简析】 

“补壁”是谦辞,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人时,用“补壁”表示自谦,意思是说水平不高,只能为你糊墙壁。对于他人的行为,不能用谦辞。本例中的“一副对联为我补壁”应改为“一副对联,使我家蓬荜生辉”。

错例2

一家装公司的广告语称:“用了这种壁纸,立刻让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简析】 

“蓬荜生辉”是谦辞,指宾客来访或题赠可张挂的字画等使宅室增添了光彩,自己深感荣耀。对于他人的行为,不能用谦辞。本例中的“蓬荜生辉”应改为“锦上添花”。

错例3

 咱们是朋友,你遇到了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简析】 

“鼎力”是敬辞,意思是“大力”,用于请托或感谢时。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用敬辞。本例中的“鼎力”应改为“全力”。

错例4

这家饭店的川菜做得很地道,我常常光顾。

【简析】 

“光顾”是敬辞,意为“(你)到来使(我)增添光彩”,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用敬辞。本例中的“光顾”应改为“前去品尝”。

错例5

凡在本店购物满300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简析】 

“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自己(财物)。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用敬辞。本例中的“惠赠”应改为“赠送”。



对象不当

错例1


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没想到沉迷于网络游戏,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简析】 

古人用“豆蔻”作为少女的象征。“豆蔻年华”代指十三四岁少女的青春年华,不能用在男孩子的身上。本例中的“豆蔻年华”应改为与年龄对应的“舞勺之年”。

错例2


她幼承母亲庭训,勤奋好学,喜欢吟诗作文,且擅长琴棋书画,有才女美誉。

【简析】 

《论语· 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孔子在庭院督促儿子学《诗》《礼》被称为“庭训”,后专称父教为“庭训”。本例说的是母亲的教诲,“庭训”应改为“训谕”或“训迪”。

错例3


作为男子汉,我一言九鼎,说到做到,请相信我!

【简析】 

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用于自身,也不能理解为“守信用”。

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ofpUJNA0GQZEw0qrDc0UA
编辑:秦克峰
160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21:22: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咬文嚼词(014)交织 坐落
咬文嚼词(014)
交织 jiāozhī

2023年11月5日《羊城晚报》第6版刊登文章《为时代养护纯净“河湾”》。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这也是一部关于在爱和欲望的时代如何保持纯粹和洁净的书,与欲望奇观背道而驰,小说中的人物痛苦交织,非常具有反讽意义。”这个句子中的“交织”一词使用有误。

“交织”的意思是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交织”的使用主体,要求是两个以上的多个不同的事物,如“惊讶和喜悦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句中“交织”的使用主体只有“痛苦”一种情感,但单一的事物不能构成“交织”的情景,“交织”不合使用。

可以把“交织”改为“缠身”“万状”“万分”之类的词。“痛苦缠身”“痛苦万状”“痛苦万分”都可以描写人陷入痛苦的情景,但它们描写“痛苦”的程度有差异,可以根据句中使用对象“小说中的人物”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坐落 zuòluò

2023年11月6日《今晚报》第14版刊登文章《五户移民》。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我的家乡坐落在松嫩平原上,我家居住的老屯,名叫二排四屯。”这个句子中的“坐落”一词使用有误。

“坐落”指的是位于某个位置。“坐落”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具有高耸外观的建筑物之类,如“工人文化宫坐落在市中心”。句中“坐落”的使用对象是“家乡”,但“家乡”并不是建筑物,更重要的是它不具有高耸的外观,“坐落”的使用不合适。

可以把“坐落”删去。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修改改变了句子的结构,原句中“坐落”是“我的家乡”的谓语,两者构成主谓关系,“在松嫩平原上”是动词“坐落”的补语。修改以后,“在松嫩平原上”成为“我的家乡”的谓语,两者构成主谓关系。

来源:校对文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FIk7IBn7RSqyPwk08knzA
编辑:秦克峰
160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21:18: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秦克峰



160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20:0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洪韵

1601#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4 18:52: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咬文嚼词(001)当时dāngshí
(一)
2023915日《解放日报》第4版刊登报道《美国程序性推进与伊朗换囚协议》。文中写道:外界对此并不感到意外,美国和伊朗在历史上曾多次换囚。不过,此次换囚的背景与当时不同。这节文字中的当时一词使用有误。
当时是一个时间词,指的是已经过去的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当时所指的时间应该有明确的指向,通常就是过去某件事发生的时候,其指向有唯一性。这节文字中的当时,指的是历史上的美伊两国换囚,但换囚在这节文字的语境中有多次发生,这就表明换囚的时间不是唯一性的,这样一来,当时所指的时间就没有明确的指向,表明当时不适合使用。
可以把当时改为以前。和当时一样,以前也是一个时间词,但它所指的时间通常是从以作者说话时为基点或以某一个特定时间为基点往后回溯的所有时间,用在这节文字的语境中,就是指以这次换囚这个事件发生时间为基点往后回溯的所有时间,历史上所发生的多次换囚都可以包括在这个时间之内,因此,使用以前是合适的。
(二)
20201121日《文汇报》第8版刊登文章《千帆渺杳水云期》。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当代的古典诗歌研究界,受当时政治空气的影响,是看不起宋诗的。这个句子中的当时一词使用有误。
当时指的是已经过去的时间。使用这个词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作者说话时的时间和当时所指的时间区别开来。句中的当时,看上文指的是当代,但当代按我国的习惯,其上限为公元1949年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下限一直可以延续到目前并且还在延伸,也就是说,当代是作者所处的尚未成为过去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时间,当时的使用是不合其词义的。
一般地说,可以把当时删去。但从引语所出全文可以看出,作者说的当时,更可能是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时间,它只是当代的一部分,相对于作者说这番话的目前,是一个已经成为过去的时间,因此,如果把当代改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么当时就可以使用了。
咬文嚼词(002)转化
咬文嚼词(002)转化 zhuănhuà(一)
2023920日《今晚报》第22版刊登文章《子女离婚,能否要回资助》。文中有一句话写道:“2019年,小张与小李诉讼离婚,小李分得了房、车等转化的夫妻共同财产。这个句子中的转化一词使用有误。
转化的意思是转变,改变。转化在使用中要求其使用对象在完成转化的过程后,这个使用对象必须在事物的形态、性质等方面发生变化,不能依然是原来那个事物。句中转化的使用对象是房、车,在完成转化后成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后者只是说明前者的性质,在转化之前,这种性质已经存在,也就是说,转化其实并没有出现,因此这个词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从句中叙述情况来看,小张小李出现了离婚。需要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房、车这类实物通常无法分割,因此需要折算成货币,由保留房、车的一方给另一方支付相应货币。如果句中说的确实是这样一种情况,可以把转化改为折现折现的意思是把物品按其价值折算成货币现金,这个意思用于句中是合适的。
(二)
2023730日《羊城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废墟之上》。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尤其是东北背景的两部小说:史玥琦的《夜游神》与李嘉茵的《当他谈起冰的沉默》,让我想起首先刊发在《收获》上,又转化为影视的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和班宇的《逍遥游》。这个句子中的转化一词使用有误。
转化在使用中有一个特点,其使用对象在完成转化这个过程后,是一种新的状态,而原先的状态则不再存在。这个句子中转化的使用对象是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和班宇的《逍遥游》,它们原先的状态(即句中所说刊发在《收获》上的时候的状态是一种文本读物(小说),在转化完成后成为影视。但是,在新的状态影视出现以后,其原先的状态即文本读物依然存在,并没有随之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转化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转化改为改编。改编指的是在文艺创作中把原有的某种作品重新创作,改成新的形式,很多时候要改变原有的体裁,句中说的是把原有的文本读物的小说改为另一种体裁,即影视的形式,改编的词义正符合这种情形。
咬文嚼词(003)承受
咬文嚼词(003)承受 chéngshòu
(一)
2023922日《贵州日报》第5版刊登报道《房子没入住,物业费如何交?》。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很多空置房业主提出50%的支付比例,这对于我们公司而言,确实无法承受。这个句子中的承受一词使用有误。
承受的意思是承担,禁受。承受通常用于表示行为主体承担任务、困难、压力等,或表示行为主体接受考验等。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我们公司对于“50%的支付比例这个要求能够容纳、答应而不拒绝,承受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承受改为接受接受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收下给予的东西,如接受礼品,二是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接受批评。句中用的是接受的后一个意思。
(二)
202359日《北京日报》第9版刊登文章《名著改编要尊重原著精神》。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主角嘴上说在大都市生活有多拮据窘迫,但电视画面显示的却是住在一般人都难以承受的豪华公寓。这个句子中的承受一词使用有误。
承受的指向对象,通常要求是具有负面性的事物,对于行为主体来说,必须是其在心理上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句中承受的指向对象是豪华公寓,但从通常的社会评价来说,豪华公寓是人们(在句中应该是行为主体一般人)所乐于接受的,因此具有正面性,承受在句中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承受改为享受享受的意思是拥有某个事物并感知到其所带来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愉悦,句中的豪华公寓被行为主体一般人拥有后,能够给他们带来愉悦,因此享受在句中是合适使用的。
咬文嚼词(004)逛街
咬文嚼词(004)逛街 guàngjiē
(一)
2023925日《文艺报》第2版刊登文章《走过鲁迅小道》。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你总能想象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神色严肃的先生,你能想象一个会在百货公司里逛街、挤玩具柜台的先生么?这个句子中的逛街一词使用有误。
逛街意为在街道上闲逛。逛街是人所从事的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只能发生在城市的街道上。句中说的逛街,其行为主体先生从事这一行为的地点在百货公司里而不是在街道上,百货公司里虽然有楼层、柜台之间供人通行的通道、步道,但它们与街道有本质上的区别,逛街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可以把逛街改为闲逛之类的词。闲逛有一个意思是随意行走,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先生百货公司里随意行走,使用闲逛是合适的。
(二)
202397日《新民晚报》第12版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逛街喀什。这个标题上的逛街一词使用有误。
闲逛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逛街的内部构词自身是支配式的,动词性词素支配名词性词素,这类动词如果再在后面带上一个宾语,实际上就造成了语意的重复。这个标题中的逛街带上了宾语喀什,这不合逛街的使用要求。
可以把逛街喀什改为在喀什逛街。这样改了以后,喀什作为逛街的所在地域,放在介词结构……”中,不与逛街本身产生语意上的重复,使用就没有问题了。
咬文嚼词(005)开业
咬文嚼词(005)开业 kāiyè
(一)
2023107日《解放日报》第2版刊登报道《一家远郊博物馆何以成为顶流》。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开业四年多,奉贤区博物馆的发展态势及口碑持续向好,在近两年的上海博物馆指数区级综合博物馆排行榜中稳居前三。这个句子中的开业一词使用有误。
开业指的是企业、商店等开张并开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开业的行为主体要求是以盈利为生产经营活动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句中开业的使用对象是奉贤区博物馆,这是一家博物馆,这类机构通常是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活动目标,由政府的财政拨款维持其运转(现实中有博物馆实行收费制,但通常是以收回成本、限制人流等为目标,与一般的经营活动有区别),开业的使用不合适。
可以把开业改为开馆开馆指的是博物馆、纪念馆等用命名的机构挂牌建立,开始从事活动。句中的奉贤区博物馆就是一个用命名的机构,因此用开馆是合适的。
需要注意的是,开业的使用对象要求是从事盈利性业务的经济实体,但不能反过来认为开馆的使用对象就必须是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现实中存在如武术馆、音乐馆之类的盈利性机构,它们既可以使用开业,但因为用命名,也可以使用开馆
(二)
2021112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报道《网红书店能否把曝光量变成提袋量》。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与其一墙之隔的永乐汇322园区,去年在一栋西班牙风格的老洋房内新开业了一家‘Film电影时光书店句中的开业一词使用有误。
开业的内部构词是支配式的,即由动词性词素支配名词性词素,这样的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句中的开业带上了宾语“Film电影时光书店,这不合开业作为不及物动词的使用要求、
可以把开业改为开设开设的意思是设立店铺等,它的内部构词是两个动词性词素并列在一起,构成一个并列式动词,这样的动词在使用中可以带上宾语。
咬文嚼词(006)承载 chéngzài
(一)
20231010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报道《渔民与海,波涛中那份情感交织》。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根据《中国渔业年鉴》,1990年国内近海捕捞量为594.4万吨,1999年已增至1203.46万吨,超过每年800万吨的捕捞承载上限,其中30%是充当饲料的幼鱼。这个句子中的承载一词使用有误。
承载的意思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句中说的每年800万吨是规定的捕捞的最高限额,并不需要某个行为主体将其托起来,承载的词义与句中要表达的意思不合。
可以把承载删去。事实上,句中在承载的后面另外使用了上限一词,上限在这里指数量最高的限度,它准确地表达了所要表达的意思,承载的使用是多余的。
(二)
202357日《南方都市报》第2版刊登文章《海底捞不让过夜,是无可厚非的避险之举》。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海底捞秉持与人为善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为遇到困难的顾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超出门店最大承载能力而无法满足顾客需求,也恳请大家能够理解。这个句子中的承载一词使用有误。
承载的行为主体通常应是车船、飞机之类的运输工具,而它的指向对象通常是具象的人员、物资之类。句中承载的行为主体是门店,但门店不是运输工具,使用承载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承载改为承受承受的意思是承担,它的指向对象通常是困难、压力等内容,通常是行为主体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就词义来说有抽象性。句中说的是门店需要向顾客提供消费以外的帮助(如引语所出文章标题中所说的过夜),这对门店来说无疑是一种不愿意承担的压力,使用承受是合适的。
咬文嚼词(007)浓郁nóngyù
(一)
2022108日《解放日报》第7版刊登文章《历史催生艺术,艺术滋养社会》。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有一些艺术史著作,要么学术气息浓郁,让人望而生畏;要么过于简单肤浅,读后索然无味。这个句子中的浓郁一词使用有误。
浓郁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香气浓烈,如花香浓郁;可以指繁密,如浓郁的树林;可以指色彩、情感、气氛等浓厚,如浓郁的生活气息;还可以指兴趣高,如兴致浓郁浓郁所具有的这些不同的词义,其使用对象大致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景物,特别是色彩方面,二是人的心情。句中浓郁的使用对象是学术气息,但学术气息既不是自然物,也不是人的心情,浓郁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浓郁改为浓厚浓厚也是一个多义词,其中有一个词义是指使用对象所含有的学问、意识的分量很高,程度很深,这个词与学术气息搭配是合适的。
(二)
20231016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报道《垃圾中转站臭味久久难根治》。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湿垃圾难免会有臭味,但是味道如此浓郁,让我们怀疑他们是否采取过废气处理措施。这个句子中的浓郁一词使用有误。
浓郁有一个词义是指味道浓烈,即某种气味的程度很深。但浓烈这样用的时候,虽然其使用对象可以是气味,但要求这种气味是人所乐于接受的,如花的香味等。句中浓郁的使用对象是臭味,这虽然是一种气味,但通常不是人们乐于接受的,因此浓郁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浓郁改为浓重浓重也是一个多义词,其中有一个词义是指气味、色彩、烟雾等分量大,程度深,但它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为人们所不乐于接受的事物,这与浓郁正好相反,因此用来与臭味搭配是合适的。
(三)
2022213日《新民晚报》第11版刊登文章《捡来的墨宝》。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它浓郁了家中的文化氛围,升华成了装点寒舍的一个亮点。这个句子中的浓郁一词使用有误。
.“浓郁是一个形容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句中的浓郁带上了宾语家中的文化氛围,这是把浓郁当作动词来使用了,不合其使用要求。
可以把浓郁改为营造”“提高之类的词。不过这两个词表示的意思是有差别的,使用营造,表示家中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行动出现之前是不具备的;使用提高,表示家中的文化氛围原已存在,只是程度相对比较浅。也可以保留浓郁的使用,但需要改变句子结构,如把它浓郁了家中的文化氛围改为它使家中的文化氛围更为浓郁之类的话语,这样修改以后,浓郁就回到了它作为形容词的功能。
咬文嚼词(008)位置wèizhì
2023913日《今晚报》第24版刊登文章《再婚后,老伴儿让她给继子带娃》。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老二夫妇自然是感激不尽,每到周末他们不上班,就赶快给王阿姨放假,或者在外面餐厅订好位置,让老李陪着她去吃个饭,或者买好电影票,让他们去放松放松。这个句子中的位置一词使用有误。
位置是个多义词,可以指人或事物所在或所占的地方,如台风中心位置;可以指人或事物的地位,如《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位置;还可以指职位,如他在单位的位置可不低。句中说的是餐厅里给顾客提供的坐位,位置的意思与此不合。
可以把位置改为位子位子通常就是指坐位,用于句中是合适的。需要注意的是,位置位子有时候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如大家都在指定位置上坐了下来,也可以说大家都在指定位子上坐了下来,但这两种说法表示的语意侧重点是有差别的,位置侧重表示使用对象所处的方位,而位子表示的就是坐位。
lái
2021917日《山西日报》第14版刊登文章《大明廉吏田蕙》。文中写道:田蕙,字应芳,号绎斋,山西应州人,明万历二年甲戌进士,历任陕西蒲城县令,擢升户部四川司主事,通政使司左右参议,通政使。……他为官27年来,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堪称楷模。这段文字中为官27年来中的使用有误。
在汉语中的用途是比较丰富的,除了作动词和助词使用以外,它还可以表示从其设定的某个时间开始一直到现在的一个时间段,如两千年来,这时候的相当于以来,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方位词。当这样用的时候,它所指的时间段要求能够一直延续到作者说话的这个时候。文中的用在表示时间的“27后,用以表示(即文中的田惠为官的时间,而这个时间要一直延续到作者说话(即写作或发表引语所出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就是引语所出这篇文章发表的2021年)。但是,从所引文字中可知,田惠是明代的一个历史人物,不可能在2021年依然活着甚至还在为官。文中说的是田惠担任官职“27,而不是说田惠担任官职一直延续到2021年,因此,为官27后的是不应该使用的。
可以把为官27后的删去。也可以把改为的词义也很丰富,其中有一个意思是表示在某个范围中间,这也是方位词的用法。当用于“27后,就表示在“27这个时间范围里,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咬文嚼词(009)热情rèqíng
(一)
20231019日《扬子晚报》第7版刊登报道《冷空气今起自北向南影响江苏》。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中午时分,阳光热情似火,除了感到有些干燥外,体感和夏天差不多。这个句子中的热情一词使用有误。
热情是个兼类词,作名词用时指热烈的感情,作形容词用时指感情热烈。热情是只有人才能产生的一种感情,它的使用主体通常应是人,表示人对他人或事物的热烈感情。句中热情的使用主体是阳光,但阳光是一种自然事物,热情不能适用。
可以把热情删去,让原来和它搭配的似火直接与阳光搭配,在表意上更准确。需要注意的是,热情是一种情感活动,不是指自然界中的冷热程度。
(二)
2023728日《解放日报》第7版刊登报道《美众议长威胁弹劾拜登》。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轻易发起弹劾甚至可能加剧共和党内温和派和强硬派的分歧,同时激起民主党选民的热情。这个句子中的热情一词使用有误。
热情是使用主体所具有的一种正面性的情感,是使用主体对使用对象具有强烈认同之下产生的一种情感。句中热情的使用主体是民主党选民,使用对象是发起弹劾(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指的是美国众议院内的共和党议员准备发起弹劾民主党出身的美国时任总统拜登),但在美国共和、民主两大政党党争激烈的情况下,民主党选民不可能对共和党的发起弹劾产生强烈认同,而是理应强烈反对。热情的使用不合事实,
可以把热情改为对立”“反感之类的词。对立”“反感的使用对象都是发起弹劾,使用这两个词,符合美国两大政党党争激烈之下所能够产生情况的事理。
当然,句中使用热情,其使用对象可能是拜登,但在这个句子的语境中,这个使用对象被苟省了,导致热情的使用对象只能移向发起弹劾,从而产生了不合事理的问题。因此,如果要保留热情的使用,需要补出这个词的使用对象,可以把同时激起民主党选民的热情改为同时激起民主党选民对拜登的更高热情之类的话语。
(三)
2021116日《深圳特区报》第8版刊登文章《他不懈地批评美国的虚伪、阴谋与霸权主义》。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任何质疑和打击乔姆斯基的尝试似乎都很难与他的理论和知识体系相匹敌,尤其无法超越其浩瀚翔实的引证、敏锐超脱的思维和热情不倦的斗志。这个句子中的热情一词使用有误。
热情在使用中要求其使用对象是行为主体高度认同的人或事物。句中的热情不倦搭配在一起成为斗志的修饰语,但斗志指的是战斗的意志,其使用对象要求是行为主体不认同的人或事物,因此用热情不倦来修饰斗志,两者在语意上存在对立,不能协调,热情的使用不合适。
通常可以把热情删去,用不倦修饰斗志就可以了。但是,斗志在这个句子中和引证”“思维并列,而引证思维分别有修饰语浩瀚翔实敏锐超脱作修饰语,它们都是4字格,正是因此,句中斗志的修饰语也用了4字格,以求语势的和谐,删去热情,也就是把热情不倦的斗志改为不倦的斗志,虽然保证了用词的准确,但削弱了语势,因此不是好的修改。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把热情不倦改为永不疲倦之类的话语,这样斗志的修饰语仍是4字格,保证了整个句子的语势和谐。
咬文嚼词(010)通行tōngxíng
(一)
20231022日《羊城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难以送达的全家福》。文中写道:回到邮政局,他把伍美桃写的回批发了出去。可没想到几天后信被退回来,因为广州沦陷,寄往外洋的信件已经无法通行。这节文字中的通行一词使用有误。
通行是一个多义词,其中一个词义是指行人、车船等在交通线上通过,句中的通行用的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的通行,其行为主体通常只能是人或者车船等交通工具,句中通行的行为主体是信件,但信件不属于交通工具,通行不能适用。
可以把通行改为投递投送投递是邮电行业的专业用语,指递送信件、公文、物品等邮件,投送投递的意思差别不大,但行为主体可以不限于邮电行业。也可以改为送到之类的词,这样的说法比较随意,不像投递”“投送那样具有专业性,但也是可以用的。
(二)
20211231日《解放日报》第15版刊登文章《我们建造城市,也为城市所塑造》。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洋泾浜周边商铺云集,在中外商人间,产生了一种用中文语法和英语读音通行的新语言。这个句子中的通行一词使用有误。
通行还有一个意思是指通用,即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普遍使用。句中说的是把中文语法英语读音混合在一起造出一种新语言通行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通行改为混搭混搭的意思是把不同类型的事物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事物。这个句子说的是上海开埠时洋泾浜地区进入大量外国人,这两种本来操持不同语言的人在交流时,把中文语法英语读音混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叫做洋泾浜的新语言,使用混搭是合适的。
当然,这个句子之所以用了通行,是说这种混搭的语言曾经在一段时间被普遍使用,但这个意思要用另外的话语表示出来,原句把两层意思杂糅在一起,造成了语意混乱。因此,如果要保留通行的使用,可以在把原句中的通行改为混搭后,另外在句末再加上一时通行之类的话语。
来源:校对工匠
编辑:洪韵

16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5 16:14: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标点 & 标点常见错误举例

在图书编校中,标点虽小,但完全正确使用也不容易,有些标点使用错误容易被大家忽视。今天为大家整理一些常见的标点误用实例。

【例1】①待遇留人。待遇留人是企业留住人才最基础的一步;②事业留人。……也就是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③感情留人。……人际关系融洽;……
【例2】欣赏法,引导儿童……数学知识和内容。如出示用圆形拼成的娃娃……认识区别圆形;归纳法,在儿童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过程。……普遍规律;演绎法,引导儿童……数学知识。
【例3】首先,立足于……的必要性。其次,从历史与现实……意识的萌发;再次,就当代……有利的外在环境。
【例4】一、他是本地人。二、他是钳工,又是电工,能在车站找到工作;三、他今晚才到,白天没人见过他。
小贴士:例1、例2的错误是分号小包大;分号层级小于句号,应把分号改为句号。例3、例4是并列分句之间标点不统一,分号改为句号,或把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

【例1】说说祖伊是一个怎样的人?
【例2】对比两张图片,观察版面形式有何变化?
【例3】想想“九州生气”是怎样的场景?说说诗人心中的项羽是什么样的人?
小贴士:这些句子虽有疑问词,但疑问部分是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整个句子却不是疑问语气,应把问号改为句号。

【例1】她们精诚合作,奋力拼搏终于实现了群体性崛起。(在“拼搏”后加逗号)
【例2】即使有少数研究城镇贫困问题也更多地集中于收入分配及收入不平等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后加逗号)
【例3】但是无论如何只有在一定程序上具备了上述三个层级的能力,才能……(“如何”后加逗号)
小贴士:在有比较明显停顿处,要加标点。这类错误比较简单,但编辑也容易忽视。

【例1】该书可作为工科职业院校开设有《工程力学》或《建筑力学》课程的相关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生的力学教学辅导用书。
【例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已经成为全国高校的必修课。
小贴士:课程不是作品,课程名不能用书名号,例中书名号可改为引号。

【例1】不思平复、却临阵逃脱(删去顿号)
【例2】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发生兴趣、并将其引入到游戏中。(“并”前的顿号改为逗号)
【例3】利益作为一种社会范畴、表征着特定的社会关系。(顿号改为逗号)
【例4】在工作的头几年,难以适应、甚至失望,是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甚至”前顿号改为逗号)
【例5】灿烂的金光让它变得两倍、三倍、甚至百倍的辉煌。(“甚至”前顿号改为逗号)
小贴士:非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在“特别是、尤其是、无论、乃至、甚至”等词构成的成分前面建议用逗号。

【例1】刘教授将课程定义为:“……全部学习经验”。(句号放引号内)
【例2】……清楚地看出,“我们在镜子中能够看到物本身。因为我们……看到了物本身。”
小贴士:引号内外标点问题,大家常常拿不准,要注意引号部分是否可作为完整句子。如果可以,则句号放引号内;如果不可以,则句号放引号外。例2中前面“看出”后是逗号,引用部分是整个大句子的一部分,句号应放在引号外,或者把“看出”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例1】那是《悲剧概念之诞生》的手稿——即《悲剧的诞生》的一份早期手稿。(破折号和“即”不应连用)
【例2】……并能以相应的方式对我们的现代性——即我们遇到的难题——加以思考的人。(破折号与“即”不能连用)
小贴士:当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时和“即”的意思是一样的,二者不能连用。例中可删除“即”。

【例1】暴饮暴食、偏食挑食、过量摄入零食、饮料……(前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例2】青岛人民医院院长邓仲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之一邓以蛰、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元勋”邓稼先……(前面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小贴士:不同层级的短语、句式等不能并列,否则会导致句意混乱,要区分等级,用好相应的标点。

【例1】汤姆·W·戈特、E·舒伯
【例2】(美)艾米·里奇
小贴士:翻译人名中汉字后用间隔号,大写字母后应用下脚点。国别和朝代应用中括号或六角括号(注意CIP数据中是小括号)。

【例】第六阶段是2010—至今,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冲刺期。(一字线与“至”重复,删去一字线)
小贴士:一字线就有“至、到”的意思,不能与“至、到”等连用。

【例】国办发[2000]63号、国办发[2002]17号
小贴士:公文中标注年份应该用六角括号。

这些例子中的问题,单独拿出来,我们基本上都知道,放在书稿中却容易忽略。我们可以平时多加记忆,以便编校时更好地进行处理。
来源:校对工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99GwUYkln2Ve2ZYyHWXXQ
编辑:郑程程

1599#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23:28: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咬文嚼词(002)转化


咬文嚼词(002)转化 zhuănhuà



(一)


2023年9月20日《今晚报》第22版刊登文章《子女离婚,能否要回资助》。文中有一句话写道:“2019年,小张与小李诉讼离婚,小李分得了房、车等转化的夫妻共同财产。”这个句子中的“转化”一词使用有误。


“转化”的意思是转变,改变。“转化”在使用中要求其使用对象在完成“转化”的过程后,这个使用对象必须在事物的形态、性质等方面发生变化,不能依然是原来那个事物。句中“转化”的使用对象是“房、车”,在完成“转化”后成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后者只是说明前者的性质,在“转化”之前,这种性质已经存在,也就是说,“转化”其实并没有出现,因此这个词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从句中叙述情况来看,“小张”和“小李”出现了“离婚”。需要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房、车”这类实物通常无法分割,因此需要折算成货币,由保留“房、车”的一方给另一方支付相应货币。如果句中说的确实是这样一种情况,可以把“转化”改为“折现”。“折现”的意思是把物品按其价值折算成货币现金,这个意思用于句中是合适的。


(二)

2023年7月30日《羊城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废墟之上》。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尤其是东北背景的两部小说:史玥琦的《夜游神》与李嘉茵的《当他谈起冰的沉默》,让我想起首先刊发在《收获》上,又转化为影视的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和班宇的《逍遥游》。”这个句子中的“转化”一词使用有误。


“转化”在使用中有一个特点,其使用对象在完成“转化”这个过程后,是一种新的状态,而原先的状态则不再存在。这个句子中“转化”的使用对象是“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和班宇的《逍遥游》”,它们原先的状态(即句中所说“刊发在《收获》上”的时候的状态是一种文本读物(小说),在“转化”完成后成为“影视”。但是,在新的状态“影视”出现以后,其原先的状态即文本读物依然存在,并没有随之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转化”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转化”改为“改编”。改编指的是在文艺创作中把原有的某种作品重新创作,改成新的形式,很多时候要改变原有的体裁,句中说的是把原有的文本读物的小说改为另一种体裁,即“影视”的形式,“改编”的词义正符合这种情形。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7ME6VqARYhqZU9kaULTnA

编辑:覃韵琪


1598#
 楼主| 发表于 2023-9-16 18:00: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百家党报出版评测,仅40家错误率低于3/10000质量合格
9月13日,由中国报业协会组织的2023年中国报业技术年会在重庆市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2023年全国副省级和地市级百家党报报纸出版质量评测报告》。
出版质量关乎一家报纸的公信力,出版安全关乎意识形态安全。
为了深入了解和评估全行业的出版质量,探究改善出版质量的方法,为降低文字错误率提供有益的咨询和建议,中国报业协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全国副省级和地市级百家党报报纸出版质量评测活动”,选择100家党报同一时段出版的报纸进行质量评测。其中,副省级城市党报15家、地市级城市党报85家。
评测中,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结合人工甄别,有效保证了评测活动的权威性。
评测的100家报纸,其中40家错误率低于3/10000,出版质量合格。其中,无锡日报、中山日报、毕节日报分别排名前三位。
无锡日报位列第一
近年来,无锡日报严格规范报道流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把“政治家办报”重要原则落实到新闻出版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同时不断提升编辑校对业务能力,引进校对软件,以“人防+技防”筑牢安全屏障。围绕重大主题、重大活动进行策划创新,以版面的创新“颜值”提升带动报纸品质提升,多次荣获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庆祝建党百年的版面“初心一脉 ‘船’承百年”创新性地采用插画形式,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的艺术化呈现,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中山日报位列第二
近年来,中山日报社坚持质量优先,严格落实安全出版印刷岗位责任,严格执行稿件、版面审校编辑流程和“三审三校”制度,以及中山日报印刷流程及质量标准控制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和安全出版防范措施。此外,中山日报社围绕采编出版平台建设强化安全出版保障,对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宣传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报纸合格和按时高质量完成印刷,确保中山日报每天按时出版发行。
毕节日报位列第三
2023年,毕节日报社实施内容建设、管理水平、发展效益“三个提升年”行动,努力创办“有信仰、有担当、有精神、有活力、有规矩”的媒体矩阵。今年4月,毕节日报社对《毕节日报》进行改版升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聚焦“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1+6+1”政策措施,全面唱响“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再出发”的毕节时代强音。进一步强化“策采编发”全流程生产链,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全力确保刊播安全,持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沧州日报位列第五
沧州日报社荣获百家党报出版质量评测第五名,也是河北省唯一进入前十名的报社。近年来,沧州日报社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把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贯彻于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于采、写、编各个环节,紧紧围绕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目标,强化守正创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报社党委明确提出“跟得上、跟得紧、跟得好”的要求,持续开展“讲政治、强素质、精业务、严把关、改作风”活动,不断提升编采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安排,加强选题策划,主动深入一线,推出了一批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高质量新闻报道,为沧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报纸出版质量,报社坚持对原有的采编流程、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充实完善,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严把新闻宣传政治关、导向关、文字关、技术关,确保报纸出版质量不断提升。
常德日报位列第六
常德日报位列第六,获评优秀等级,这也是湖南省唯一进入此项评测前十名的报纸。近年来,常德日报社把“政治家办报”原则落实到新闻出版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强化守正创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常德日报社坚持质量优先,严格落实岗位责任,严格规范报道行为,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不断提升记者、编辑、校对业务能力,同时引进智能校对软件,以“人防+技防”筑牢出版质量安全屏障。
长春日报位列第九
长春日报报纸出版质量荣获全国第九名的佳绩。对于创立于1945年、拥有78年办报历史的长春日报来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78年来,长春日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与党和人民同心,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讴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湛的新闻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党报的编校质量,努力把长春日报打造成具有权威影响力、内容严肃、格调高雅的区域性党报。
伊犁日报位列第十
伊犁日报社荣获2023年全国副省级和地市级百家党报报纸出版质量评测第十名。这次会议主题是“创新技术赋能 深化‘新闻+服务’”。据悉,从2021年起,中国报业协会就组织开展了全国主流报纸出版质量评测活动,对中央级报纸、省级报纸、全国性行业报纸等近百家全国主流报纸的出版质量进行了历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方法先进科学的抽样评测,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各个报社总编辑的高度认可,成为指导和提升报纸出版质量的重要依据。其中,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中山日报社、常德日报社、长春日报社、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伊犁日报社等12家单位获得全国主流报纸出版质量评测前十名,并成为本次大会引人注目的亮点和表彰的对象。
《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摘录
报纸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三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三的,其编校质量为不合格。差错率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报纸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
报纸出版形式差错数不超过三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合格;差错数超过三个的,其出版形式质量为不合格。差错数的计算按照本规定附件《报纸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执行。
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实施报纸、期刊质量检查,须将检查结果为不合格的报纸、期刊的具体情况书面通知出版单位或主办单位。出版单位、主办单位如有异议,须在接到通知后15日内提出复检申请;对复检结果仍有异议,须在接到通知后7日内向上一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请求复核。
报纸、期刊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不合格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或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出版许可证。
附件1
报纸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
一、报纸编校差错率
报纸编校差错率,是指在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编校差错数占检查总字数的比率,用万分比表示。如检查总字数为2万,检查后发现2个差错,则其差错率为1/10000。
二、报纸检查总字数计算方法
报纸检查总字数为被检查所有内容的字数总和,一般包括版面字数、中缝字数、插页字数三部分。
1.版面字数=版面行字数(通用字号)×版面行数。
报眉、报尾、栏头、表格、分栏空白、插图说明等,均按所占版面字数计算。作品性图片(新闻摄影、艺术作品等)按版面字数的80%计算,装饰性图片按版面字数的30%计算。
2.中缝字数按实际字数(行字数×行数)计算。
3.插页字数参照版面字数计算。
4.外文报纸、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及报纸的拼音部分,以对应字号的汉字字数加30%计算。
三、报纸编校差错计算方法
1.重要信息差错
报头、报眉、栏头、标题中的文字差错,按正文同样错误计错标准的双倍计数。正文中重要名称、重要时间、重要图片等信息错误,按一般错误计错标准的双倍计数。
2.文字差错
一期报纸中,同一文字差错重复出现,最多计3次差错。
1)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每处计1个差错。
2)错字、别字、多字、漏字为1个字的,每处计1个差错;2—5个字的,每处计2个差错;5个字以上的,每处计4个差错。
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差错,无论几位数,都计1个差错。
3)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用法不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家标准,每处计0.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
4)外文和国际音标以1个单词为单位,无论其中有几处差错,计1个差错。
5)少数民族文字以1个字或词为单位,无论其中有几处差错,计1个差错。
6)汉语拼音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国家规定和标准,以1个对应的汉字或词组为单位,无论其中有几处差错,计1个差错。
7)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如把英文字母N错为俄文字母И),字母与其他符号混用(如把英文字母O错为阿拉伯数字0),每处计0.5个差错。
8)违反相关规定使用繁体字或不规范汉字,每处计0.5个差错。
9)科技理论和科学普及类文章使用量和单位,其名称、符号、书写规则不符合《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等相关标准,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每处计0.5个差错。一个组合单位符号,无论其中有几处差错,计0.5个差错。
10)专有名词译法不符合相关规范,每处计0.5个差错。
11)涉港、澳、台等用语不符合相关规定,每处计1个差错。
12)使用网络用语、缩略语、口语不符合相关规定,每处计0.5个差错。
3.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
使用标点符号应当符合《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使用其他符号应当符合相关规范。同一标点符号差错重复出现,一面最多计3次差错,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同一其他符号差错重复出现,一期最多计3次差错。
1)标点符号错用、漏用、多用,每处计0.1个差错。
2)标点符号误在行首、标号误在行末,每处计0.1个差错。
3)外文复合词、外文单词按音节转行,漏排连接号,每处计0.1个差错。
4)数学符号、科学符号、乐谱符号等符号差错,每处计0.5个差错。
5)图序、表序、公式序、参考文献序等标注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
4.格式及其他差错
1)错误的另版计2个差错。不符合版式要求的另版、另段、另行、接排、空行、空格及需要空行、空格而未空等,每处计0.1个差错。
2)字体错、字号错或字体字号同时错,每处计0.1个差错;同一面内的同一差错不重复计算,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
3)同一篇文章中几个同级标题的位置、转行格式、字体字号不统一,计0.1个差错;需要空格而未空格,每处计0.1个差错。
4)阿拉伯数字、外文缩写词拆开转行,外文单词未按音节转行,每处计0.1个差错。
5)图、表的位置错,每处计0.5个差错;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每处计1个差错。
6)参考文献著录项中的格式错误,每处计0.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
7)除图表、公式、符号需特殊处理等情况外,非广告正文主体字号小于6号(不包括6号),一期计2个差错。
附件3
报纸出版形式差错数计算方法
一、报纸出版形式基本要求
报纸应当在一版报头位置刊登报纸名称,报纸名称应当大于并明显于一版所有其他文字。外文报纸应当同时刊登中文名称,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应当同时刊登汉语名称。报纸出版增期、号外应当在一版报头注明“增期”、“号外”字样。
报纸应当在固定位置刊登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主要责任单位(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地址及联系方式、印刷单位名称及地址、发行信息(包括发行方式、发行单位、邮发代号等)、定价(号外应当注明“免费赠阅”字样)等。报纸应当在各版面报眉位置标明版序,版序应当位置固定,排序清楚,便于查找。
报纸刊登广告应当在明显位置注明“广告”字样,不得以新闻形式刊登广告。
二、报纸出版形式差错计算方法
1.报纸名称
1)未在一版报头位置刊登报纸名称,计4个差错。
2)刊登的报纸名称不是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名称,计4个差错。
3)一版报头位置刊登的报纸名称未大于并明显于一版所有其他文字,计4个差错。
4)外文报纸未刊登中文名称或外文名称与中文名称明显不一致,计2个差错。
5)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未刊登汉语名称或少数民族文字名称与汉语名称明显不一致,计2个差错。
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1)未刊登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计4个差错。
2)刊登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不是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计4个差错。
3)刊登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不符合《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国家标准,计2个差错。
3.主要责任单位
1)未刊登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计2个差错。
2)以合办、协办、承办等名义刊登非责任单位信息,计2个差错。
3)未刊登出版单位地址及联系方式,计1个差错。
4)刊登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不是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计4个差错。
4.印刷、发行信息
未刊登印刷单位名称及地址、未刊登发行信息,计1个差错。
5.版权信息
1)刊登非广告作品未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每处计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2个差错。
2)刊登转载作品未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转载出处等信息,每处计0.5个差错,一期最多计2个差错。
6.出版标识
1)未在固定位置刊登报纸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每项计2个差错。
2)未按批准的刊期出版,计2个差错。
3)未在报眉固定位置标明版序,计2个差错。版序漏失或编排混乱影响查阅,计1个差错。
4)出版增期未在一版报头注明“增期”字样,计2个差错。
5)出版号外未在一版报头注明“号外”字样,计2个差错。
6)专版、专刊的刊头字样比报纸名称更明显,计2个差错。
7)刊登广告未注明“广告”字样,每处计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2个差错。
7.定价
1)未在固定位置刊登报纸定价,计1个差错。
2)出版号外未注明“免费赠阅”字样,计1个差错。
8.开版
1)同一种报纸以不同开版出版,计2个差错。
2)增期的开版与主报不一致,计2个差错。
9.标识性文字
标识性文字使用夸大事实的宣传用语,如“世界排名第×名”、“全球发行量最大”、“中国唯一”、“获奖最多”等,每处计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2个差错。
10.装订形式
不符合散页形式要求,计1个差错。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洪韵

1597#
 楼主| 发表于 2023-9-7 09:50: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524)消亡 xiāowáng
(一)
2023年9月5日《新民晚报》第16版刊登文章《渐冻症》。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这是一种比癌症更残忍的绝症,患者只能清醒地目睹自己身体逐渐消亡的过程,却无能为力。”这个句子中的“消亡”一词使用有误。

“消亡”的意思是消失,灭亡。句中“消亡”的使用对象是“身体”,指“患者”在患上句中所说“这”(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这”指代的是“渐冻症”)的病症后的情况,但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患者”在得病后,其“身体”直至其病亡都是存在的,失去的只是其“身体”的功能和知觉,“消亡”的使用是不准确的。

可以把“消亡”改为“失去功能、失去知觉”之类的话语,这样的话语用来描述渐冻症“患者”身体的状况是比较准确的。如果希望话语简洁一点,也可以把“消亡”改为“报废”之类的词。

(二)
2023年7月20日《银川日报》第6版刊登文章《铜甗:古代人的蒸锅》。文中写道:“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初为陶制。商周时期逐渐演变成青铜甗,秦汉之际有铁甗,东汉之后,甗基本消亡。”这节文字中的“消亡”一词使用有误。

“消亡”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抽象的事物。这节文字中“消亡”的使用对象是“甗”,而“甗”是古代的一种盛器,是一种具象的实物,“消亡”不合适使用。

一般地说,可以把“消亡”改为“消失”。但是,考虑到文中的“甗”是一种远古时代的器物,因此更合适的是把“消亡”改为“湮失”之类的词。“湮失”指的是因逐渐淘汰而不为人知直至消失,用来描述“甗”在历史过程中的逐渐消失是合适的,具有一种沧桑感。

(三)
2023年4月22日《文汇报》第7版刊登文章《“我们也是古怪的移民”》。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只要埃斯梅有知觉,疼痛再难消亡。”这个句子中的“消亡”一词使用有误。

“消亡”的使用对象,不仅要求具有抽象性,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如某种社会制度,某种民间习俗之类。句中“消亡”的使用对象是“疼痛”(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这里的“疼痛”指的是一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即句中的“埃斯梅”心里长期存在的压抑感),这是一种个人产生的情绪,是一种相对微观的事物,与“消亡”对使用对象所要求的宏观性不合,“消亡”的使用不合适。

可以把“消亡”改为“消失”。“消失”的意思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这个词对使用对象的要求有较高的自由度,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因此能够适用于句中。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编辑:潘洁


1596#
 楼主| 发表于 2023-8-15 22:56: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514)
每日一怼(1514)执拗 zhíniù 按àn
(一)
2023年7月31日《文汇报》第7版刊登文章《树富》。文中写道:“‘每次综合考评,都各种幺蛾子。这回,我终究还是拿了一等奖学金!’说这话时,他语气执拗。”这节文字中的“执拗”一词使用有误。
“执拗”的意思是固执任性,坚持己见,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执拗”通常用来表示使用对象在对某事处理上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变通的一种态度。句中的“执拗”用来形容“他”的一番话,但这番话并不是针对某件事表示的一种处理态度,而只是讲了“我终究还是拿了一等奖学金”这样一个事实,并没有不同意他人意见的意思,“执拗”不适使用。
使用对象“他”在说出这番话时,其态度可以有多种多样的,但从引语来看,可以认为“他”对此应该是比较高兴的。根据这个意思,可以把“执拗”改为“自豪”“满足”“得意”之类的词。这几个词表示的意思不尽一致,但与引语中“他”说那句话时的态度都是吻合的。
(二)
2022年6月3日《新民晚报》第8版刊登文章《一个骑车人》。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后来,老韩又鼓动过我几回,执拗不过,索性就买了健身用的骑行器按在家里,上面有好多开关,能调节蹬力和速度。”句中“执拗”和“按”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执拗”。“执拗”说的是使用对象的一种态度,这个态度需要使用对象在言语或行动上体现出来,而不能仅是一种心理活动。这个句子说的是,对于“老韩”提的要求,“我”并不想听从,但又很难拒绝,最后还是按“老韩”的要求办了。句中把“我”不想听从“老韩”意见的心理活动用“执拗”来表示,这是不准确的。
再看“按”。“按”是一个多义词,其中一个意思是用手或手指压住或摁住对象,如“把他按倒在地上”“按下葫芦浮起瓢”。句中说的是把“骑行器”安置在家里,但并不是用手压住“骑行器”,“按”的使用不准确。
可以把“执拗不过”改为“拗不过”,“拗不过”表示没有办法改变别人的意见,用在这里是合适的。可以把“按”改为“放”。“放”也是一个多义词,其中有一个意思是指放置,用来表示行为主体“我”对“骑行器”的处置是合适的。
(三)
2021年8月1日《天津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拳拳深情点亮“心灯”》。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后来一位新搬来的电工按上了电灯,从此我不再怕天黑后独自回家。”这个句子中的“按”使用有误。
“按”表示用手或手指压住或摁住对象。但在这个句子中,行为主体“电工”所从事的行为并不是压住或者摁住“电灯”,而是把“电灯”固定在一个事先确定的位置,“按”的词义与这个意思不合。
可以把“按”改为“安”或“安装”。“安”也是一个多义词,其中作动词用的一个意思就是指安装,而“安装”指的是把机件、器材之类的物品固定在一定的位置,这个意思合于句中行为主体“电工”对“电灯”的处置,因此用于句中是合适的。



来源:校对工匠(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ZjSBhmmb-WQOhxNNAeJLg
编辑:覃韵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