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2-1-7 11:39: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table]
  2012年世界末日作为谈资,在新年伊始被讨论地越发热烈。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一时间关于2012的辟谣铺天盖地。当已经确定这末日预言并不靠谱后,我们不妨再认真的分析一下这些末日流言,看看这些流言中到底有多少真实和科学的成分。
  2012流言的根本玛雅历法的确很准 
2012年12月21日的末日流言始于现代人对古玛雅人的历法循环结束的误解,在电影《2012》使得这误解加深后,无数的专家都指出了玛雅历法与世界末日之间没有直接证据相联。事实上除去末日预言,玛雅人的历法是十分精准的,误差足以和现代科技所观测的结果媲美。




玛雅历法以精确著称,计算出的太阳历法仅与现代人测算的相差0.0002日。图为记录历法的石碑复原图。


玛雅文明在数学、建筑、天文和历法等等领域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图为位于墨西哥大学城以南的库库尔坎城的库库尔坎金字塔,该金字塔在设计时将玛雅历法作为主要设计元素融入建筑中。


[table=98%]
[td]
玛雅历法很精准,5000年才会误差一天

根据玛雅文化学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David Stuart的研究:玛雅文明共有三种历法,分别用来祭祀、耕种和记录历史。虽然用处不同但玛雅历法的准确性却是公认的。指导祭祀工作的历法,规定260天是一年。指导耕种的是太阳历法,和季节轮替、时令节气相对应,规定365天是一年。对于太阳历法,玛雅人精确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日,而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日,误差仅为0.0002日,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

这两种历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只记录了今天的月份和日期,却不记录今天所属的年份。所以玛雅人专门编制了第三种历法“长计历”来记录年份。这种历法规则非常简单:将历史上某一天定义为“第一天”,之后是“第二天”、“第三天”,一直顺序下排,历法中每两天的日期不会重复。但因为这种历法会在今年的12月21日这一天结束,所以就成了广泛流传的2012年世界末日的主要证据。[详细]

玛雅历法的准确源自对天体运动近400年的观察和独特的计数方式

玛雅人用了384年的观察,算出584日的金星绕太阳运行周期,而同样的周期现代人测算为583.92日,误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不仅如此,玛雅人还精准的记录了地球、火星等行星的运行周期,为祭祀和耕种提供了准确的时间表。 [详细]

玛雅人还有成熟的天文观测系统,这个系统是一组建筑群,从一座金字塔上的观测点向东方看,就是春分、秋分日出的方向;向东北方看,就是夏至日出的方向;向东南方看,就是冬至日出的方向,使得观测者能够处于最佳的观测位置和拥有准确的参照物。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奇钦伊查天文台,这个天文台的顶部有一个圆形天窗,北天窗的对角线对准春分、秋分之际的半圆,南天窗对角线对准地球的南北极。天窗内可以精确的观测到星座、行星的位置。

此外,玛雅人并没有使用常见的十进制,而是使用比较少见的20进制和18进制来计数。在前文提到的"长计历"中,玛雅人就是用了18进制。这样,18进制中的"100"实际上表示的是10进制数字的"360",正好接近一个太阳历法的365天,为计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玛雅人为了能够在天文学上得以应用,其计数单位都出奇的大。玛雅文明最大的三个单位分别为卡拉布屯、金奇耳屯和阿拉屯,分别等于5760万日、11亿5200万日 和230亿4000万日 。虽然巨大的数字看似繁琐,但应用于天文学中却得心应手。 [详细]


  地球内部一直不安稳  
自2004年印度洋地震造成的海啸后,地球上发生毁灭型地震的次数似乎变多了。2010年,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之后不但引发海啸和核危机,更使得地球自转加快了1.6微秒,并且对地磁场也产生了些微影响。随后便有好事之徒将此与世界末日联系起来,声称地磁场将倒转并引发一系列大地震。事实上虽然与世界末日无关,但地球或许真的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极光是太阳粒子流轰击地球高层大气气体使其激发或电离的发光的现象, 由于有地磁场,粒子流很少能够直接接触到大气,所以极光常在磁极附近的高纬地区高空出现。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16%,地幔占83%,而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



地球磁场和磁极一直都在变化,且地磁场倒转无法预测
地核内部是液态的,产生运动和变化是正常现象。当地球自转时,地核内液态的铁也会自由流动,产生大量自由电子随之运动;带电粒子的对流运动会建立起一个磁场,磁极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极地区。这样产生的磁极像是一个条形磁铁,使得磁场包裹整个地球。2008年,地球物理学家丹•莱思罗普建立一个26吨重,内部也含有一个相似的液态的铁核的球,成功的模拟了地磁场的产生。
因为地球内部并不稳定,所以地磁场会倒转或者强度改变也很正常。地磁两极在过去数百万年中发生了多次的倒转。根据铁磁沉积物的记录,最近一次地磁倒转发生在78万年前。在过去1.6亿年内,地磁倒转发生得非常没有规律。长期数据显示,历史上稳定的地磁场最长大概保持了4000万年之久,而最短的只保持了数百年。因此,地磁倒转并不具有固定的发生周期,所以,我们也无法预言下一次地磁倒转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详细]

全球每年地震超500万次,6级以上200次,环太平洋板块或已进入地震多发期 由美国地质调查局所做统计可知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下来每天有1万多次,不过绝大多数不能被人所察觉。另据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统计,全球6级以上的强震平均每年近200次,7级以上的平均每年约18次。而数据显示,仅在2010年,全球就记录到28次7级以上地震,大大超过往年的平均数据。事实上科学家认为,自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8.9级地震起,地球已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期。从历史上看,1833年-1877年,发生了5次9级地震,是记录中第一次比较大的板块活跃期;1946年-1964年,也发生了5次9级大地震,是第二次比较大的板块活跃期。从2004年开始,地球进入第三次比较大的板块活跃期,根据前2次活跃期的时间长度推算,第三次活跃期恐怕要超过10年 。2010年智利发生的8.8级地震和2011日本发生的9.0级地震,分别占据了全球地震强度前五名中的两个席位。而智利和日本,分别在太平洋东南部和北部。这可能意味着,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带"未来活动很可能走强。[详细]

  太阳系也不是太平的  
太阳风暴引起世界末日的担忧源自于电影《2012》,片中太阳活动的加剧释放出大量中微子对地球产生了影响,最终导致了世界末日。事实上,太阳活动的确即将进入高峰,但中微子并不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另一面,源自苏美尔文化中的巨大灾星Nibiru毁灭地球的预言被从2004年硬搬到了2012年,虽然灾星无迹可寻,可小行星的威胁却不能被排除在地球杀手的名单之外。



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会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等。科学家预计2013年将会出现超级太阳风暴。


目前科学家已经观测到的可能会对地球产生威胁的小行星已经有超过500颗。图为灾星Nibriu假想图。


太阳活动的确会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即将迎来高峰年 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会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等。1843年,德国一位天文学家施瓦布通过多年的持续观测,发现了太阳黑子的11年活动周期。也就是说,太阳黑子大概以11年为一个周期呈现出数目和位置的变化。当太阳黑子增多变大时,其它太阳活动也随之变得猛烈。因此,就把11年周期里太阳活动达到顶峰的这一年称为太阳峰年。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将在2012年结束时迎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设想过这样的景象:2012年9月22日的午夜,曼哈顿的夜空中出现摇曳的彩光。纽约人几乎从没有在如此靠南的纬度上看到过极光。但没待他们在这罕见的美景中沉浸多久,电灯泡开始明暗闪烁,突然暴亮一下之后便熄灭了。90秒钟之后,美国东部全部断电。它是一次强烈的风暴,来自1.5亿千米之外的太阳表面。可见对于现代文明来说,太阳风暴的确能带来真真切切的威胁。[详细]现已观测到能威胁地球的星体超500颗,每年坠落地球陨石数近20000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有专门的天文学名词与之对应——近地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由于与地球轨道相交,可能会有撞击地球的危险而受人关注。美国是近地天体观测的主力,除了卡特里娜巡天系统,还有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近地小行星追踪、太空防卫基金等对近地小行星进行监控。这些组织利用观测卫星、望远镜等设备观测。截至到2011年9月发现的中等体积大小的近地小行星数量就有约为19500颗。在已知的近地小行星中,有500多颗小行星的直径超过1千米。这些小行星中的任何一颗一旦撞击地球,都将带来毁灭性威胁。但它们的运行轨迹目前都在科学家的预计之中。根据NASA发布的声明:在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11月8日6时28分,一颗名为2005 YU55的小行星曾在与地球的距离为32万4千6百公里地方擦身而过,这仅仅是8倍的赤道长度。这颗小行星直径约400米,若撞击地球将相当于500枚核弹同时在地球上引爆。旨在发现和追踪所有穿越地球轨道的较大小行星的Spacewatch项目,在2005年就发现并掌握了这颗小行星的动态。[详细]此外,陨石坠落地球也不是小概率事件。加拿大曾在1974至1983年间执行陨石观察和发现计划,用60台照相机对准天空观测撞击事件。研究者根据观测结果估计,每年在地球上,大于0.1千克的陨石撞击事件有19000起,而大于1千克的陨石撞击事件也有4100起之多。[详细]

   2012末日流言本身并不靠谱,一些流言虽然有夸大,但还是有相当的真实成分的;比起散播末日流言和斩钉截铁的辟谣,地球未来的不确定性才是事实。所以无论是对流言,还是对辟谣,独立和理性的思考才是面对问题时最佳的选择。
http://discovery.163.com/special/2012endoftheword/
62#
发表于 2012-1-8 10:59: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科学家从蜥蜴尾巴获得灵感研制出跳跃机器人
2012-01-07 13:28:54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有535人参与



核心提示: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在研究蜥蜴如何使用尾巴在空中保持身体平衡的特性后,近日开发出一种跳跃机器人,该机器人在跳起后,总能保持正确的落地姿势。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5日报道,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在研究蜥蜴如何使用尾巴在空中保持身体平衡的特性后,近日开发出一种跳跃机器人,该机器人在跳起后,总能保持正确的落地姿势。
科学家们发现,蜥蜴在跳跃过程中,能够通过摆动尾巴在空中保持平衡,安全着陆。根据这一发现,他们发明了一款名为Tailbot的跳跃机器人,如果是头上脚下从空中落下,它就能通过“尾巴”恢复平衡,确保脚先着地。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开发更加灵活的灾难搜索机器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教授罗伯特·富尔(Robert J. Full)说:“机器人无法像动物那样灵活,能让机器人变得更稳定都是科技突破。机器人和蜥蜴都需要调整尾巴的角度来保持落地稳定。”

http://discovery.163.com/12/0107/13/7N5UKJ5O000125LI.html

63#
发表于 2012-1-17 13:17: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格林尼治时间或成历史 将被原子时替代
2012-01-17 10:18:42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核心提示:即将在16日到20日于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各国代表将讨论“闰秒”的存废。如果闰秒被废除,就意味着世界时间与大名鼎鼎的格林尼治时间彻底脱钩,完全转入原子时间的轨道。




或许到了“世易时移”的时候。在16日到20日于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各国代表将讨论“闰秒”的存废。如果闰秒被废除,就意味着世界时间与大名鼎鼎的格林尼治时间彻底脱钩,完全转入原子时间的轨道。

在格林尼治时间的发源地英国,人们对此抱有复杂的感情。格林尼治天文台在人类确定时间标准的历史上堪称泰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它早已退出江湖。政府高官将格林尼治时间看做民族荣誉,誓言全力维护。而科学家指出,无论格林尼治时间还是原子时间,英国科学的骄傲不会改变。

格林尼治天文台:已退出江湖

位于英国伦敦东南部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是格林尼治时间的发源地。过去人们主要通过观测太阳等天体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时间,“1851年在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的子午环望远镜,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天文学时间测量精度”,这里的现任测时负责人罗里·麦克沃伊告诉记者。

在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上,格林尼治天文台测定的经线被确定为零度经线,也就是本初子午线,当地时间相应成为各地时间的基础。比如北京时间是格林尼治时间加8小时,而美国东部时间是格林尼治时间减5小时。

实质上,格林尼治时间是“地球自转时间”,因为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太阳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发现地球自转的速度实际上并不稳定,相比之下,利用原子的特性来确定时间要更为可靠,于是时间测量系统逐渐转向了原子钟。目前地球自转时间与原子时间相比,大约每年会慢半秒。

现在全球通行的“世界协调时”,是两个时间标准的综合体。它基于原子钟,但为了保持与地球自转时间的一致,在两者差异累积到快要到一秒的时候,就加上或减去一个“闰秒”。自1972年这套体系确立到现在,已经添加了24个闰秒。这给卫星定位、导航等依赖时间精度的高科技领域带来很大不利影响,因此有些国家提出废除闰秒,完全采用原子时间标准。

对于这一争论,麦克沃伊说:“从上世纪50年代起,格林尼治天文台就已经不再决定时间,它现在是一个博物馆,为英国决定时间标准的任务已经转交给了国家物理实验室。”格林尼治天文台也没有直接参与国际电信联盟即将召开的会议,“但是我们会作为时间历史学者关注相关结果。”

政府官员:感受民族主义暗流

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淡出不同,在是否改变时间标准的问题上,英国政府官员反应强烈。英国负责科技事务的大臣戴维·威利茨通过媒体公开说:“这是一个从科学上看双方论据平衡的问题,但我确实感到了民族主义的暗流。”

他提到的“论据平衡”是指,虽然闰秒会在高科技领域造成不便,但如果废除闰秒也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在若干年之后,原子钟与地球自转差异的累积会导致原子时间与人们的自然感受不一致,原子钟上标明的午夜可能是生活中的正午。

而“民族主义”则不用说,格林尼治时间是在大英帝国全盛时期被确定为世界时间的基础,早已被许多英国人看做是民族荣耀的象征。

英国媒体在报道相关问题时也不忘提到,海峡那边的老对手法国人当年在“国际经度会议”上反对格林尼治时间,失利后还曾单独自行使用“巴黎标准时间”。而如果废除闰秒,实际上也就是彻底摆脱格林尼治时间,时间标准的掌控权就会落入国际计量局,而这是一个设在巴黎的机构。

威利茨说,英国将在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全力维护格林尼治时间的地位。

科学家:英国科学骄傲不变

对于此次会议结果是否会影响民族骄傲,英国的科学家又有自己的看法。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现在已是英国的授时中心,该机构专家彼得·韦伯利认为,虽然此次会议结果难料,但无论如何,英国科学的骄傲不会改变。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际电信联盟对闰秒问题是否要投票表决,这个议程尚未最后敲定。即便投票,结果也难以预料,因为在2011年的一次意见调查中,有13个国家支持废除闰秒,3个国家反对,还有100多个国家没有表态,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其实,即便是原子时间,也离不开英国科学家的贡献。因为正是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精确计量原子时的铯原子钟,这项技术现在被各国的授时中心广泛使用。

“当初把格林尼治时间作为世界时间的基础,和后来国家物理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台能成功运行的铯原子钟,都是重大的历史成就,英国人民可以继续为这些成就感到骄傲。”的确如此,一个国家如果有真正重大的科技贡献,就能在类似争议中抛开外在喧嚣,它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就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http://discovery.163.com/12/0117/10/7NVBNFSB000125LI.html
64#
发表于 2012-1-19 11:15: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现代太空美术之父精准预言外星景象
2012-01-18 09:20:17 来源:
网易探索 有453人参与


转发到微博(20)


核心提示:法国天文画家卢西恩·鲁达乌斯(Lucian Rudaux)是现代太空美术之父,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达乌斯的太空美术创作达到顶峰。在此期间,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一系列拥有惊人准确度的外星球景象。












1/6)
转发到微博

现代太空美术之父西恩·鲁达乌斯创作的一幅作品,展示了火星上的尘暴。[详细]
























网易探索1月18日报道
法国天文画家卢西恩·鲁达乌斯(Lucian Rudaux)是现代太空美术之父,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达乌斯的太空美术创作达到顶峰。在此期间,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一系列拥有惊人准确度的外星球景象。

鲁达乌斯最初是一位商业插画师,同时也是一位富有激情的业余天文学家。1892年,18岁的鲁达乌斯加入法国天文学会。他是首批观察到太阳白光耀斑的人之一,还曾发表过大量有关这种耀斑的文章。1892年至1914年间,天文学会刊登了他的很多观测发现。

在诺曼底海岸附近,鲁达乌斯建造了自己的私人天文台。借助于4英寸(约合10厘米)口径的反射望远镜,他创作了带有开拓性的月球和行星绘画作品以及银河系图集。此外,他还撰写了大量著作和杂志文章,其中很多带有美丽绚烂的插图。它们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鲁达乌斯的一些文章采用“当月球破碎”等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并附上天启插图。1937年,他创造了大型画册《在其他星球上》,共收录了400多幅插图,其中包括20幅全页彩图。在此之前,读者从未见过展现太阳系其他星球的如此精确和壮观的图片。很多作品的准确度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似乎创作于2011年,而不是70多年前。

鲁达乌斯描绘的月球表面是其最令人感到惊异的作品之一。在其他画家笔下,月表地貌被高耸而参差不齐的山峰统治,鲁达乌斯则主要展现圆顶山脉和起伏的地带,与“阿波罗”号宇航局所拍照片展现的景象几乎一模一样。鲁达乌斯无法理解一些画家和天文学家为何固执地认为月球是一颗地貌陡峭崎岖的星球。他在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根据观测发现重建确定月球山脉的几何轮廓,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并不陡峭崎岖,而是拥有相当平缓的坡度,顶部通常平坦或者呈平滑的圆形。”

在鲁达乌斯笔下,金星变成一个遭到侵蚀的多岩多尘碗状星球,火星的多岩平原荒地则爆发壮观的尘暴。他创作的土星环绘画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在木卫上欣赏到的木星景象也是他的代表作品。除了描绘太阳系外,鲁达乌斯还将目光聚焦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用自己的想象力描绘环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鲁达乌斯于1947年去世,火星上一个直径65英里(约合100公里)的陨坑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来源:io9.com 编译:shooter)


http://discovery.163.com/12/0118/09/7O1QP7TU000125LI.html
65#
发表于 2012-1-22 10:48: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类担心外星人入侵纯属杞人忧天

2012-01-22 09:42:08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人参与

核心提示:不过,尽管主流科学界认为宇宙中存在外星人,但事实上,至今尚无确凿证据。与担心外星人威胁的“外患”相比,我们人类目前还有更多更值得关注的“内忧”。
斯蒂芬·霍金70岁了。这位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最近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再次语出惊人:宇宙中存在外星人,地球人试图与他们交流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外星人决定来拜访我们,那么结果可能和当年欧洲人到达美洲一样,美洲原住民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霍金坚信,“外星人如果威胁地球人,其主要目的是掠夺地球上的资源。”

这种论调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天文学家马丁·赖尔就曾经致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竭力主张地球人不要与外星人联系,以免受到威胁。不过,由于当时尚未发现太阳系外有行星,赖尔的主张并没有受到特别关注。

随着人类对地球之外越来越多的了解,过去20年里,人们已知的太阳系外行星数量从零增加到了约700颗。天文学家推算,仅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就可能存在数以千亿计的行星;他们猜测,类地行星上很可能有外星人。

于是,对地外生命的关注也就变得强烈起来。2011年1月,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A 辑》出版了主题为“地外宇宙”的特刊,剑桥大学等多个著名学府的学者都纷纷以此为主题撰文,呼吁各国政府应该出台一个行动计划以应对地球人被外星人攻击的问题,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应该负责处理这方面的“地外事务”。

英国进化生物学西蒙·莫里斯在这期特刊中撰文指出:“任何计划与外星人进行联系的人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外星智慧生命的进化过程可能与达尔文理论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外星人可能很像我们人类。毫不掩盖地说,他们甚至可能也拥有暴力倾向。”

5个月后,英国天文学家玛瑞克·库库拉在接受《太空探索》杂志采访时指出:外星文明比地球文明要高级,但是外星人也许不是很友善,我们现在还缺乏证据表明他们是“和平使者”,为了安全起见,最好的做法是对其“敬而远之”。

不仅如此,外星人威胁论还是众多科幻作品渲染的内容。号称2011年第一部科幻巨制的《洛杉矶之战》,就充斥着反抗外星异形入侵的口号。

然而,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从外星人的智慧与科技,甚至是人类自身对外星人的心理作用来说明外星人对地球人并不构成威胁。

中国数学家和语言学家周海中就是这一观点的拥护者。他在1999年发表的论文《宇宙语言学》中指出:担心外星人威胁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只要是高级智慧生命,他们的理智在决定着他们必须有分寸地对待其他智慧生命体;外星人与地球人将来是能够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的。

无独有偶,美国天文学家大卫·莫里森在2011年5月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表示:如果一颗距离地球数百或者数千光年的行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被我们接收到,这个文明的先进程度一定超过人类;如果一个文明能够存在数十万年,它一定能解决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没有必要侵略地球。他风趣地说:“如果外星人来访,我会好好款待他们。”

同时,美国《发现》杂志援引美国另一位天文学家赛思·肖斯塔克观点称,如果地球上存在一种他们无法在自己的家园获取的资源,科技发达的外星人可以选择更容易的方式获取或者制造这种资源,而不是千里迢迢来到地球;加上太空旅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他们没有必要来地球掠夺资源。

不过,尽管主流科学界认为宇宙中存在外星人,但事实上,至今尚无确凿证据。

因此,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杰克·麦克德维特对待这一问题就显得非常理性:“任何具备这种能力的地外文明都不希望使用武力。”

或许,与担心外星人威胁的“外患”相比,我们人类目前还有更多更值得关注的“内忧”。

http://discovery.163.com/12/0122/09/7OC5K4H0000125LI.html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0:41: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科学家制造反物质原子有望解决反重力问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 07:36  新浪科技微博

实验室现在已经有能力制造出反物质粒子,但是要将它们和常规物质隔绝开来以防消失非常困难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的一个科学家小组也在从事相关工作,试图束缚反物质粒子以便开展研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1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根据一份最新报告,有关和常规物质对应的“反物质”是否会施加“反引力”的疑问或许即将被科学家们解开。

  常规物质会对整个宇宙中的其它物质产生引力,但到目前为止人们依然不清楚反物质是否会相应地产生“反引力”。近日一个科学家小组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称他们已经成功制备稳定存在的电子-正电子对。正电子是带正电的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由这种粒子对构成的射束将最终帮助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

  向上坠落

  对于物理学中定义的每一个粒子,它们都拥有相应的反粒子,在科学家已经测量过的任何方面,两者都是相同的,除了一点:它们拥有相反的电荷。根据现有理论,在宇宙诞生之初,物质和反物质是等量产生的。当两者相遇时就会发生湮灭反应,彻底消失。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物质和反物质两者是等量的并且会相互湮灭,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由物质构成的宇宙,甚至由物质构成的“我们”又是怎么存在的?

  区分出反物质的一条重要性质可能就是其引力行为特性。大多数科学家都相信反物质会被常规物质所吸引。但是也有另外一些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反物质可能会产生“反引力”,它们会向上落下!这一点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宇宙没有在它最初诞生的那一刻就立即被湮灭反应彻底消灭。它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何宇宙会加速膨胀。

  但是这一理论的最大问题在于目前还没有可以验证它的手段。不过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正在这一问题上取得进展,他们正逐渐接近一劳永逸解决这一难题的最终目标。

  他们宣布已经成功制造出电子-正电子对,它们两者可以稳定态相互绕转,这种现象被称为“电子偶素”。

  科学家们不断向这个脆弱的粒子对注入能量,维持一种被称作“里德伯状态”的平衡形式,从而阻止物质和反物质粒子的接触。就像是车道那样,粒子可以在不同轨道中相互绕转,只要它们能够获得额外的能量输入即可。在里德伯状态中,两个粒子获得更高的能量维持相对分离的轨道,从而可以实现让该粒子对稳定存在相对较长时间的目标:30亿分之一秒。

  现在科学小组正计划进一步改进他们的方法,让这一粒子对的稳定存在时间延长至数千分之一秒,从而能够制备一束原子流,看看它究竟会向哪个方向“落下”。(晨风)


http://tech.sina.com.cn/d/2012-02-01/07366671777.shtml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10:43: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NASA发现星团内巨大空洞 或为宇宙中最冰冷角落2012-01-31 09:14:00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296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4)


核心提示:NASA发现了宇宙中一个巨大的暗分子云,这个暗分子云“巴纳德68”是宇宙内的一个巨大空洞,位于一个活跃的星团中部。巴纳德68外表好似一个畸形黑洞,实际上要比黑洞更为怪异。这个暗分子云可能是宇宙中最孤独、最黑暗并且最为冰冷的地方。




宇宙空洞“巴纳德68”,可能是宇宙内最孤独、最黑暗并且最为冰冷的地方


在红外线等不同波长条件下进行观测,才能够看到巴纳德68背后的恒星。

网易探索1月31日报道
NASA发现了宇宙中一个巨大的暗分子云,这个暗分子云“巴纳德68”是宇宙内的一个巨大空洞,位于一个活跃的星团中部。巴纳德68外表好似一个畸形黑洞,实际上要比黑洞更为怪异。这个暗分子云可能是宇宙中最孤独、最黑暗并且最为冰冷的地方。

构成巴纳德68的尘埃和气体非常密集,阻挡了后面的所有光线。给人的感觉是,某个外星文明撕裂了宇宙,开辟出一条通道,通往这个空洞。这个完全漆黑的宇宙区域让分子云的内部成为宇宙内最冰冷同时也最为偏远的角落。巴纳德68是暗吸收星云中最显著的一个例子,位于蛇夫座。由于中部没有任何可以观测到的恒星,说明巴纳德68距离地球较近。测量结果显示这个暗星云距地球大约500光年,宽度达到0.5光年。

目前,科学家尚不清楚类似巴纳德68这样的分子云如何形成。研究显示这种星云可能孕育出新恒星。具体到巴纳德68身上,它可能发生塌陷,形成一个新恒星系统。在进行可见光观测时,巴纳德68漆黑一片,好似一个巨大的空洞。如果在红外线等不同波长条件下进行观测,你能够看到巴纳德68背后的恒星。(编译:shooter)


http://discovery.163.com/12/0131/09/7P39J3IN000125LI.html
68#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11:38: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科学家研发读心程序 可将大脑想法破译成语音2012-02-02 09:02:45 来源:
网易探索 有22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核心提示:近日,美科学家研发出一款可“读心”的电脑程序,能够破译大脑活动并将其还原成我们听到的词句。他们表示这项技术能够为因中风或者退化性疾病导致语言功能受损的患者带去福音。不过,很多人也对“读心”程序产生恐惧,担心自己的想法被他人偷窥。




志愿者的头部X射线CT扫描图像,展示了负责处理声音的大脑颞叶上方的电极。

网易探索2月2日报道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款可以“读心”的电脑程序,能够破译大脑活动并将其还原成我们听到的词句。他们表示这项技术能够为因中风或者退化性疾病导致语言功能受损的患者带去福音。不过,很多人也对“读心”程序产生恐惧,担心自己的想法被他人偷窥。

研究过程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学家将电极植入接受大脑手术的患者头骨,监视来自颞叶的信息。这一大脑区域与语言和图像处理有关。患者听到他人讲话时,电脑程序便开始分析大脑如何处理和重现他们听到的词句。科学家表示这项技术同样可以用于读取患者的想法,了解他们想说的话。

刊登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指出,这项技术让读心研究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系统学教授罗伯特·奈特表示:“对于因中风或者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导致语言功能受损而无法说话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进步。如果能够通过分析大脑活动进行另一种意义上的虚拟对话,将有成千上万的语言功能受损患者受益。”

据悉,共有15名通过大脑手术治疗癫痫或者脑瘤的患者接受了测试。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将256个电极安装在他们大脑表面,“窃听”他们表达的单个单词,包括名词、动词和名字。电脑程序分析电极活动,再现他们听到的词汇。研究论文合著者布莱恩·帕斯利指出,研究证明电脑程序破译大脑活动后获取的信息与在大脑内呈现的信息非常接近。

通过进一步研究,大脑活动分析将允许科学家将患者的想法转换成真实的语音信息,或者借助界面装置表达患者的想法。

研究发现人类的听觉系统将声音分解成单个频率。人类语言的频率范围大约在1到8000赫兹之间。帕斯利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的低水平声学特征。在我看来,相关大脑区域并不只进行声学分析,还会进行其他活动。我们将理解他人的话视为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力,实际上,大脑为了做到这一点进行了令人吃惊的计算。”大脑内的这些信息不会发生变化,可以进行精确测绘,电脑程序也可以破译出最初的声音。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加恩·斯库努普指出,这是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神经学家长久以来一直认为大脑通过将从外部获取的信息转换成电活动的方式进行工作,例如语言。这项研究证明,我们也可以将电活动还原成最初的声音,至少可以达到相当接近的程度。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巨大进步,为研发相关生物医学应用程序铺平了道路。”

很多人担心这项技术将导致读心装置的出现,心怀叵测的人可以利用这种装置偷窥他们内心的想法。斯库努普表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因为这项技术的使用目前仅限于少数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非侵入式大脑扫描还没有先进到可以读心的程度。他说:“所有重视个人隐私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的头骨仍旧是一个任何企图入侵大脑的黑客都无法攻克的屏障。”(来源:《每日邮报》 编译:shooter)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责任编辑:NN017






【有22人参与】
转发到微博(0)

快来率先转发!





http://discovery.163.com/12/0202/09/7P8DNTMF000125LI.html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1:19: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研发3D效果隐形眼镜 能边走边看电影玩游戏
2012-02-07 10:19: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北京) 有3人参与
核心提示:美国一些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把3D技术应用到隐形眼镜上,实现人们在戴上这款产品后边走路边观看有立体效果图像的梦想,该研发成果最早预计在2014年推入市场。


之前研发的“虚拟现实头戴式耳机”体积大,且戴上后前方视野受影响

新款隐形眼镜的大体结构
看过3D电影的人大都啧啧赞叹高科技所带来的震撼视觉效果,美国一些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把3D技术应用到隐形眼镜上,实现人们在戴上这款产品后边走路边观看有立体效果图像的梦想,该研发成果最早预计在2014年推入市场。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3日报道,新型隐形眼镜由美国Innovega公司和国防先进技术研究计划署(DARPA)联合研发,其镜片采用了纳米技术,上面装有用于播放影像的内置半透明屏幕,不仅不影响佩戴者的正常视野,还能增强真实场景的显示效果。使用时不需要电力支持,因此不会给使用者的眼球带来伤害。
隐形眼镜上的装置需与智能手机或掌上游戏机配合使用,使用者在行走、移动的同时可观看电影或者打游戏,而且视觉效果很好。“人们从镜片上观看影像,感觉就像是在10英尺外(约为3米)观看一台240英寸的电视机一样,”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威利说。在需要的时候,使用者能自由转换到“增强现实”的模式。
Innovega公司认为,由于全球戴隐形眼镜的人非常多,所以这种新款隐形眼镜上市后应该会很受追捧。
虽然之前也有功能类似的“虚拟现实头戴式耳机”,但是与正在研发的隐形眼镜相比,它体积大且不透明,若使用时到处走动肯定会不安全。
http://discovery.163.com/12/0207/10/7PLE4SMI000125LI.html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2:21: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行:百元钞“跪拜猫”为战国漆器图案
2012-02-08 02:55:28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26667人参与
核心提示:近日,网友称第五代100元人民币存在“跪拜猫”。网友所发布的放大图片显示,100元人民币正面有三只“猫”。其中“两只猫”举起前爪,作跪拜状。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回复称,该图案实为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图案。


人民币截图

人民币截图

人民币截图
本报讯 近日,网友热议第五代100元人民币存在“跪拜猫”(本报2月5日报道)。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回复称,该图案非网友所谓“藏猫猫”,是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图案,但具体是什么图案需要专家论证。
“跪拜猫”来自战国
近日,网友称第五代100元人民币存在“跪拜猫”。网友所发布的放大图片显示,100元人民币正面毛主席头像两侧,有三只“猫”。“一只猫”张嘴直立着,眼睛大若铜钱,前肢舒展。旁边“两只猫”举起前爪,作跪拜状。
针对“是否存跪拜猫”、“图案究竟是什么”一事,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回复称,经查,所谓“跪拜猫”图案实为湖北江陵县雨台山出土的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图案,该图案是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组成部分,既不是网友反映的“跪拜猫”,也不是公众防伪要素,“据专家称可能是几何纹云图案,但具体是什么,有待考古等专家论证。”
专家称或有艺术加工
昨日,古代藏品收藏家张杨称,战国的漆器、青铜器甚至陶器等器物上,出现鸟、兽、龙等图案比较多,而且一般讲究对称,“百元人民币上的图案可以看到所谓的‘跪拜猫’呈对称状,符合战国时期器物的标准。但战国的器物上,并未听说过与猫有关的图案。”


张杨分析称,百元人民币上的战国图案可能是设计者在采用战国器物元素过程中,对图案进行了艺术再加工等变形处理,“直观看来,具体什么图案并不清楚。”
专家说法
人民币上古代元素少
昨日,钱币专家袁银龙称,对比我国发行的五代人民币图案,以古代元素为背景的并不多见。“第五代百元人民币上出现战国漆器图案等古元素,反映了国家对我国灿烂辉煌的古文化的重视”。
袁银龙称,中国早期人民币图案多以工人、烟囱、桥梁、飞机、军舰等为元素,反映社会发展和建设图景;之后则多以少数民族人物为元素,反映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等;第五套人民币则纯粹以国家领导人头像为根本元素。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申志民) 责任编辑:NN056


http://news.163.com/12/0208/02/7PN73NDK0001124J.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