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报道集锦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2-12-10 20: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上海现“3个太阳”奇观 专家称与末日论无关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12-12-10 19:43:08
|
我来说两句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现“3个太阳”奇观 专家称与末日论无关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12-12-10 19:43:08
|
我来说两句




[url=][/url]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天空10日上午出现罕见的“3个太阳”奇观,引起此间不少市民和网友的兴趣。对此,上海中心气象台解释称,这是气象上的日晕和幻日现象。

  当天早上上海气温较低,寒意明显。家住上海外滩附近的金女士一听说天空出现“异象”,特地带着相机到空旷的楼顶拍摄,“肉眼看起来就像同时有3个太阳在天上,当中一个最大,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太阳,将大太阳包在中间。”金女士告诉记者,“3个太阳”组成的圆弧外还挂着一小段倒挂的彩虹。

  这种天象奇观被网友市民拍下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一些民众将其与“世界末日论”联系在一起,但是专家表示,这只是气象上正常的大气光学现象,与“末日论”无关。



[url=][/url]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市中心气象台首席气象服务官傅易告诉中新社记者,“3个太阳”的景色其实是日晕和幻日现象,是高空薄云中的冰晶产生的折射现象。
  傅易解释说,因为当天上海上空有一层比较高的高云,它由冰晶形成,由于冰晶的形态类似于物理上的“三棱镜”,起了分光作用,对日光进行了折射,所以产生幻日弧光,或叫环天顶弧。
  上海中心气象台介绍称,幻日弧光是一种由太阳光折射形成的大气光学现象,它是因为阳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距离地面约为6000米至8000米的高云中细小冰晶上折射后形成的,这些冰晶表面弯曲且颗粒比盐粒还细小。当日光与冰晶扁平面相接触时,光线在每个晶体内发生弯曲,并折射出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蓝、蓝紫色等彩虹特有的七色光谱。这种正常的大气光学现象,在极为寒冷的极地地区比彩虹更为常见,但在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则较为罕见。
  傅易告诉记者说,日晕现象在上海时常出现,幻日现象则较为罕见,但是也曾出现过。记者查阅资料也发现,这种“3个太阳”的幻日现象在苏州、四川都曾经出现过。



http://news.21cn.com/hot/cn/2012/12/10/13968084.shtml
42#
发表于 2012-12-12 21: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视频]天外来客“战神”今到访地球最近点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2日 10: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http://news.cntv.cn/world/20121212/103292.shtml
[flash][/flash]
43#
发表于 2012-12-13 21: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当时我就震惊了
【震惊了!隐形眼镜可以看信息!】比利时根特大学研究员研发了一款隐形眼镜,不用看智能手机,通过无线连接,眼睛可以直接看到手机中的图像,信息甚至路线导航!还可以控制光传输对眼睛视网膜的虹膜伤害!科幻大片或小说中才出现的高科技产物啊!酷毙了!(欢迎添加震惊君微信号:zhenjing2012!每晚9点准时开播)转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41)
|
評論(18)

4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3分鐘前
來自红围脖iPhone客户端

44#
发表于 2012-12-18 2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全球潮流趣闻
【原来,“鸡精”和鸡没一毛钱关系】“鸡精”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成功,再配以包装上画的大母鸡,或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上等鸡肉制成”,给人感觉鸡精就是从鸡肉中提取的精华。其实,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和盐。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盐占到10%以上。(新浪健康)PS:被坑好多年...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7)|
轉發(3306)
|
評論(322)

今天10:48來自新浪微博

45#
发表于 2012-12-20 01: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2-12-20 01:25 编辑

【案例】
新闻背景:玛雅文明和世界末日恐惧
刘跃生
BBC中文网记者
更新时间 2012年12月1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54

玛雅文明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随着2012年12月21日这个日子的临近,有关世界末日的议论越来越多,相信这个末日的人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世界末日的预言。但许多人相信,这次是真的。
起源
2012年12月21日将成为世界末日的传言起源于曾经兴旺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
历史学家认为,玛雅文明活跃于目前的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北部和洪都拉斯西部地区,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公元250年到900年发展到鼎盛状态,但是随后突然神秘衰落。
据古代玛雅文献记载,人类目前生活在第四世界。神在此前曾经创造过三个世界,都没有获得成功,只是在第四世界获得成功,并且有了人类。
5125年
玛雅古代历法的计算与目前世界通行的历法计算不同,体现了一种所谓线性特征。简单地说,把20天计为1个u,18个u计为1个t,20个t计为1个k,20个k计为1个b。所以,1个b的时间为144000天。
按照玛雅古代文献记载,一个世界的长度为13个b,大约5125年,而第三世界的结束日期,也就是目前第四世界的开始日期是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
通过计算可以知道,第四世界也将在经历13个b之后结束,具体日期是公元2012年12月21日。
可以看到,玛雅古代线性历法远没有现代通行历法那么科学和精确,以20为单位的计算没有精确考虑天体运行的规律,只是在定义t时采用了18进制,使1个t的时间接近一年(360天)。
但是,玛雅古代历法存在的缺陷并不是人们关心的问题。5125年的时间的确漫长,涵盖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精神震撼。
面对这样一个5125年一遇的特定日子,许多人表现出本能的恐惧。他们不禁会问,这样一个漫长周期的结束会不会仅仅像我们墙上的挂历从1月1日数到12月31日那么简单。
“现代人的发明”
美国玛雅文化学者科尔教授曾在1966年发表文章,渲染了所谓大周期结束时的世界末日论。1990年代,许多其他学者又对科尔的理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9年,美国好莱坞推出大片《2012》,以最佳视觉效果向观众介绍了以玛雅长周期历法为基础的世界末日论,获得了丰厚的票房价值。
但是,许多学者指出,以玛雅长周期历法为基础的世界末日论并不是由古代玛雅人提出的,而是现代人的发明。
美国玛雅学者范斯通教授说,在古代玛雅的预言中没有任何有关2012年会发生突然和重大改变的内容。
2012年12月21日日渐临近,各国政府和科学机构纷纷出面解释,告诉大家太阳系的行星到时候不会排成一行,也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的南北磁极也不会对换。
但是,一些相信世界末日的人仍然忐忑不安,理性的人们则更多地感觉到了对玛雅古代文明的敬畏。


https://gd2.jlf.mobi/browse.php?u=A7Tx9USKB32ccVYIzUZ%2B1tn2l4fdJpTWWckgXh%2F3dmUJlo58cL6kPxoQjL1pcxx3mL%2FsN4qHfOu6dFlHYP%2FDLBIJYo6ltmK0lW6VeJtVyw%3D%3D&b=2
46#
发表于 2012-12-20 19: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机器人会偷走你的饭碗吗——写作篇
  • 524阅读
  • 7
  • 1评论
打开文章名片


译者:丫丫丫
发布:2012-12-19 01:27:05双语对照
|
查看译者版本

詹森·科特克

我叫同事克里斯·威尔森(Chris Wilson)造一个机器人版的詹森·科特克(Jason Kottke)出来,因为真人版看起来时不时需要休息一下。科特克在1998年开通了他的同名博客,当时博客才刚刚兴起。网络世界从那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Kottke.org网站一直保持着活力。我喜欢这个网站的一个原因是我和科特克有许多共同爱好:科学、技术、迈克尔·路易斯(Michael Lewis)、字体设计、《纽约客》、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监听风云》(The Wire),还有朝鲜。然而很多博客上都有这些东西。科特克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发现其他人没发现的链接。每天我都会在Twitter、Facebook、邮件以及成打成打的博客中看到成百上千的链接。但科特克每天上传的五六个链接里,总有那么两三个是我根本没见过的,而几乎每个链接都会把我带到网络中某个令人惊叹的角落。
网络上曾经有许多像科特克一样博主。在博客盛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6年前后,像科特克这种“链接博客”的形式是主流。诸如约翰·巴格的“机器人智慧”(John Barger's Robot Wisdom)之类的博客对读者来说很有用——网络上每天都有新东西,而你进入一个链接博客就能找到最好的,那就让博主好好展现他们对于网络娴熟的挖掘能力吧。
现在也还有几个人气很旺的链接博客:Boing Boing(主要跟踪互联网的各类网页,并在网页上贴出有趣的网站链接,供读者点击接入),Daring Fire
(知名博客)和The Drudge Report(一家新闻集合网站)是公认的典范。但这种网站形式正在走下坡路。比如,巴格现在就不写博客了,他转去写微博,并且利用他的RSS阅读器分享链接。诸如Reddit、Digg、Hacker News等网站都允许读者上传链接,并且通过投票来进行排行。如需其它服务,就像是查找博客、Twitter和Facebook上发布的最流行的东西,加比·里维拉(Gabe Riveraa)的
TechmemeMemeorandumMediagazer等网站都能提供。一天好几次我都收到Summify发来的邮件,这是一项很棒的服务,它会将Twitter上我关注的人分享最多的链接发给我。科特克现在博文更新得少了,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建立名为“Stellar”的链接收集服务器上,这将带给你Twitter、Flickr、You Tube和Vimeo上人们最喜欢的东西。
为什么这些新的运作系统取代了科特克一类的博客?原因很明显。手工版链接博客取决于一个,或者几个人给无穷无尽的新信息分类的能力。“总有那么些天,你真的不想干了,”科特克说。“每天都要看那么多东西,基本上都差不多——要不都一样有趣,要不都一样无聊。很难保持那种发掘的劲头,几乎找不到你从没见过的东西。从开始算起,我已经上传了1.5万,可能2万条链接。我一直在不断缩小那些新鲜而有趣的内容的范围。”
用计算机技术术语来说,科特克的博客不可扩展,没有上规模。这有点惭愧。收集网络热文的服务系统很是有用,但它们缺乏编辑性。Techmeme和Summify所罗列的链接仅代表网络中一大群人的信息偏好。而科特克的博客内容却是一个人不可不看的。网络上应兼具这两种类型的链接整合,但我还是希望看到更多人开通精心编辑的、条理清晰的链接博客。问题在于,这么难做的一件事情,怎么才能做大呢?
机器特克(Robbotke)应运而生。最近几周,克里斯·威尔逊(Chris Wilson)一直在构造一个用于自动发布链接的机器,这些链接很可能会出现在Kottke.org上。机器特克并不是来取代真科特克的;我们只是想得到詹森·科特克每天可能会上传的链接。
你可以点这儿体验下机器特克。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们先是一点点地扒詹森·科特克每天可能看的资源——所有他发布过的链接的来源网站,以及他在Twitter上关注的每一个人的分享。难度最大的是从机器特克所收集的内容中选出最好的、最符合科特克风格的链接。好在真人科特克对其发布的内容做了精心分类,标注了关键词,这对我们很有帮助。每当机器特克找到一个链接,它会根据它所知道的科特克喜欢的话题进行搜索——找到的越多,文章的排名就越靠前。
搜索结果喜人:就在我写这些内容的这会儿,机器特克上排在首位的是一段科学探秘的视频,讲的是自行车如何在行进过程中,即使无人驾驶也可以保持平衡。机器特克有时也会严重跑题:今天机器特克推荐的链接还包括2010年的《华盛顿邮报》有关伊拉克战争花销的专栏(对于科特克来说太陈旧、太过于政治化),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的访谈(也过于政治化),以及犬儒-C(Cynical-C)博客的流量(噢,这完全违背了我的初衷)。
我的结论是:机器特克远非完美,但也可圈可点。再努把力,多来点人工智能的专业知识,我相信机器特克胜出的机会还是挺多的。
当问及詹森·科特克的看法时,他回答地很巧妙。“嗯,”他停顿了几秒钟,说,“我觉得有些还不错,有些就差了点。最大的问题在于链接并不是最最必要的因素。人们跟我说,他们喜欢我的网站是冲着我对于这些链接的评论——怎样呈现这些链接,用什么方式打动人心。机器特克在这点上差很多。”
科特克说得很对。机器特克不会写评论,不会加标题,不会剪辑文中精华。应该说,它“目前“还不会做这些。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来完善机器特克。如果你精通编码并对人工智能和媒体感兴趣,请联系*克里斯·威尔森(Chris Wilson),帮我们看看机器特克的源程序吧。(注:源代码用的是Python)(*原文有链接)
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因为真人科特克发文越来越慢了。“我之所以开始建立Stellar,是因为上传博文基本上透支了我所有精力,”他说。2006和2007年间,几乎所有醒着的时候,他都在上网搜链接,常常弄得灰心丧气。“后来,大概六到八个月的样子,我的工作效率突然提高了,”科特克说。他把这归因于经验——“我累计搜索时间大概有1万小时”,以及新型工具——比如Twitter。“我发现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更新网页——现在每天我只花几个小时在Kottke.org网站上,”他说。“现在内容少了,每个链接下我所写的东西也少了,而且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一些有趣的内容进行深度研究了。”
当我问他是否计划关闭Kottke.org网站时,他含糊其词。“我可能不会再把网站当做全职工作来做,但我不会停止发博文,”他说。“我要对网站读者负责,而且写博客也是我喜欢做的事,只是不再喜欢整天泡在博客上。”
那么,机器特克的优点恰恰在于:它不知疲倦。
***
在本系列中,我一直都在关注能够代替人类进行高技能作业的机器。我谈到了我父亲的职业——药剂师,还有我妻子的医学专业——病理学。现在是时候好好照照镜子面对现实了。作为一个作家,我喜欢把自己的这种写作能力看作人类的独门绝技。我有自己的专栏,写些读者关心的事,我试图用文字激发人们的情感,或高兴,或惊讶,或愤怒。机器现在还不能完成这么有创造性的工作。但随着我对自动化新闻报道的深入探索,以及我们在机器特克上的收获,我发现我的工作对机器人来说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个工作日的上午我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首先,登录六七个科技新闻网站,打开几十篇文章。我会迅速地浏览每篇文章的标题,看一看内容,然后脑子里开始想:“它够不够有趣?如果不够,跳过”。遇到吸引我的内容时,又在头脑中进行另一番斗争:“我能够找到个独特的视角么?会有读者关心这个问题么?”这些程序是无意识的,有时也未必是按部就班的。我常常会被邮件或者电话打断。如果头一天整晚都在照顾小宝宝,我可能也就在Facebook上打发打发时间,而不是专心找可以写的题材。看吧,这就是人的弱点。假如我是个机器人,我将一丝不苟地遵循指令,说不定还能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这也是如今自动化新闻报道的理论依据: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很多撰稿人在工作时,或多或少的都循着同样的步子。我们是怎样写出一篇通讯社新闻的?最重要的信息打头阵——陪审团发现什么证据啦,谁被杀啦,哪个队赢啦;接下来谈谈细节。甚至连品味较高的文章也有自己的结构框架。前《纽约客》撰稿人丹·鲍姆(Dan Baum)曾透露这本知名杂志的编辑给他的一点建议:"你想用什么叙述方式都可以,但是你要知道,当我拿到你的稿子,还是会把它们打乱然后重新按时间顺序排列。"所以,《纽约客》文章的模板是:1)描述先发生了什么事;2)描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3)如果还没讲完,重复步骤2);如果讲完了,文章到此结束。
目前而言,没有哪台计算机能写出符合《纽约客》水平的文章。但机器能为人们做很多生搬硬套的琐事。来看看网站FriscoFan.com上的一则简报吧,每次旧金山巨人队(San Francisco Giants)有比赛,这个网站都会报道。
巨人队3-1横扫洛基队
瑞恩·沃格松(Ryan Vogelsong)七局里面表现完美,第三局迈克·方特诺特(Mike Fontenot)全取三分,确定了巨人队的领先地位,旧金山3-1轻取科罗拉多。
第三局接近尾声时双方还是没有任何得分,之后方特诺特接到对方先发投手朱莱斯·夏辛(Jhoulys Chacin)来球,打出一记全垒打,使得安德斯·托瑞斯(Andres Torres)和沃格松(Vogelsong)跑垒得分,巨人队抓住机会掌握了比赛局势。
一次高水平比赛后,本年度沃格松投球成功率提高到13-7。比赛中他四次安打均未失分,四次三振,无保送上垒。剩下2/3的比赛圣地亚哥·卡西拉(Santiago Casilla)都在尝试补救,那是他那次赛季第六次这么做了,最后巨人队无安打无上垒,一人出局,无人保送。夏辛落后(11-14),八次击打中丢失了两次得分机会,三次三振,七局内无人上垒。
这篇新闻是由计算机编写的。其实在FriscoFan网站上的所有文章都是机器完成的。网站的创建公司是Automated Insights(前身为StatSheet,一家专门从事运动比赛数据统计服务的厂商,成立于2007年11月),公司旗下有将近400个FriscoFan这样的网站,每一个都专门报道美国职业棒球联盟(MLB)的比赛和美国大学体育总会(NCAA)篮球队的新闻。Automated Inshights生成文章的过程和人写稿子是一样的。先浏览所有数据。然后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口吻来描述——譬如,一个家乡球迷寄予厚望的球员或球队输了比赛,“作者”的文字读起来也会垂头丧气。接下来,计算机会根据比分查阅一个巨大的词组数据库,寻找合适的语言来编写这篇文章。如果某个球队轻松击败了对手,你就会看到类似“巨人队横扫洛基队”这样的标题。

Automated Insights执行总裁罗宾·艾伦

Automated Insights的文章虽然几乎没有独创性可言,但也并没有很明显的机器痕迹。(我曾看过很多人写的文章,还没这机器写的连贯呢。)而机器作文的廉价和省时也弥补了它在独创性上的缺陷。公司的创建者兼执行总裁罗宾·艾伦(Robbie Allen)雇了几个写作好手,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绞尽脑汁想那些诸如“top-notch outing(高水平比赛)”的词,然后把它们放进数据库里。通过自动化,艾伦可以把这些人的努力转化成数目可观的文章。“去年大学篮球季期间,我们推出了64,000篇文章,”艾伦说:“我算过,这相当于一百个作者每天写四篇。”
Automated Insights想做的不只是用机器取代人类写作,而是超越人类。因为体育新闻撰稿人的要价都很高,你永远不可能雇一个人跟踪报道某个没多少人关注的小队。然而Automated Insights可以做到跟进每一个球队。下半年它还会扩展其他业务——公司刚刚得到一大笔专用资金——到时,它还能报道每家公司的股市波动,或报道美国每个小镇的所有天气变化。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Narrative Science也有同样的远大抱负。
然而现在艾伦的策略还欠缺一点:创造性。尽管我承认我的工作有程序可循,不过我的专栏也有很多计算机无法掌握的元素——比如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字游戏,难以抗拒的论据,还有针锋相对的措辞。今年我在《Slate》上的两篇最受欢迎的文章灵感都并非来自枯燥的网络搜索,它们是在无意之间闪现在我的脑海里的——其中一篇是抱怨人们总是错误地在句号后面用了两个空格,另外一篇痛斥势利小人把信息泄露给国家公共电台。(这种灵感每星期在我洗澡的时候至少有那么一次。)
计算机能想出这样的话题么?目前还不行。如果我们要把人类的创造力定义为某种娱乐别人的能力,机器似乎还不适合完成这项任务——因为计算机最擅长的就是复制,而不是创造全新的东西。软件可以把“top-notch outing”这样的词用到文章中,但是它不可能因为觉得“top-notch outing”这种说法很无趣而用另外的词代替它。
在我咨询过的计算机和语言专家中,没人能告诉我如何让计算机发展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飞跃。但是他们都指出最近计算机发展在这方面有所进步。谷歌的一个团队正在尝试教计算机翻译诗歌——即便对人类来说也是个难题,目前实验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克洛伊·基顿(Chloe Kiddon)和尤里·布朗(Yuriy Brun)成功教会机器在恰当的时机说出——“她就这么说的!”
看看计算机如今的成果及其发展之迅速,Automated Insights的艾伦如今非常确信,机器发展是不可能停下脚步的。他说:“因为这是算法问题,它只会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进步。未来五年,我们的机器写出的文章会和外面最棒的体育报道一样好。到时候,人类可就没多少优势了。”艾伦的话到底会不会成真,我很难想象。不过话说回来,五年对于计算机来说真的是很长,要跟他打赌可不太明智。
未完待续:
http://select.yeeyan.org/view/231604/337390
47#
发表于 2012-12-24 1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美航天局解除2040年1颗小行星可能撞地球警报
2012年12月24日02:19  北京日报


小行星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假想图。东方IC供图

当地时间12月21日,英国民众在“巨石阵”前狂欢,迎接冬至的到来。东方IC供图

  12月22日,太阳照常升起,一些人依据玛雅历法得出的“世界末日”预言不攻自破。同一天,美国媒体报道另一则“好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解除2040年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警报。

  一度推断有撞击可能

  这颗小行星代号为2011 AG5,直径大约140米,2011年1月由美国航天局资助的卡塔利娜巡天系统发现。随后,研究人员对它实施9个月跟踪观测,一度推断它有在2040年2月撞击地球的可能。

  只不过,这颗小行星与地球撞击的可能性不大,低于百分之一。

  一些研究人员说,经过测算,在地球周边的太空空间中有一处宽大约363公里的区域,称为“锁眼”。如果小行星2011 AG5在2040年2月经过这一区域,地球的引力会把它“捕获”,使它飞向地球。

  这颗小行星体形不大,但一旦与地球相撞,威力不小,会释放1亿吨三硝基甲苯(TNT)爆炸的能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所投放原子弹当量的数千倍。

  美航天局撤警报

  美国航天局研究人员本周说,先前观测结果显示,2011 AG5飞行轨道的不确定性较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2日援引航天局人员的话报道,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研究人员今年10月通过多日观测,成功缩小这颗小行星今后可能的飞行范围。

  美国航天局说:“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的全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这颗小行星2040年没有与地球相撞的风险。”

  研究人员认定,这颗小行星2040年2月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会小于89万公里,即超过地球与月球距离的两倍。

  确定轨道不容易

  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学院学者戴维·托伦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确定2011 AG5的飞行轨道不容易。

  这颗小行星距离太阳非常近,因此,研究人员只能在天空亮度较小的情况下观测。从小行星升高到望远镜能够观测的高度至阳光变得太亮,之间只有大约半个小时。

  另外,地球大气层会对观测造成负面影响。由于阳光散射作用,小行星的形状会显得模糊。“大气层中的气流会使东西模糊,”托伦说,“我们必须不断尝试,等待那些大气活动平静的夜晚。”

  托伦与同事发现,这颗小行星呈细长形,因而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亮度变化,从而对地面人员的观测构成另一个挑战。“有时你能抓到它,有时它会失去踪影,这取决于你在哪一晚观测。”

  蒋骢骁(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延伸阅读


  现代玛雅人渴望融入新纪元

  2012年12月21日,玛雅历法中为期5125年的“长历纪元”结束,进入新纪元。当所谓的“末日论”让古代玛雅人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时,生活在墨西哥的现代玛雅人则对这一天寄予希望——玛雅文明得到拯救,玛雅人走出被社会排斥的阴影、融入新纪元。

  玛雅后裔的希望不是没有根据。墨西哥作家胡安·比略罗在《改革报》专栏中写道:“经典时代的玛雅人已成为历史,如今的玛雅后裔没有历史。”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墨西哥国内现有文盲550万人,其中34%是土著人,土著人的文盲率是墨西哥平均水平的3倍。具体到玛雅人,仅有5.59%的玛雅人完成高中教育,2.94%的玛雅人拥有硕士学位。“社会对玛雅人不公。玛雅人的机遇比普通人少得多,”墨西哥国内屈指可数的玛雅裔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胡里奥说。对于一个普通玛雅人,离开村庄去上大学不是一件易事。

  在经济收入方面,玛雅人的现状也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每10名玛雅人中就有2人没有经济收入,5人日均收入在3至7美元之间,仅有1人日均收入超过17美元。此外,“除面临墨西哥穷人的普遍困境外,土著人还面临一定程度的民族歧视,经常受到社会排挤,”胡里奥说。

  所谓的“末日论”使得远离尘嚣的玛雅人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中国的游客纷至沓来,参观访问这些散落在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伯利兹的玛雅文化遗址,感受玛雅文化氛围,欣赏几千年前玛雅人创建的计年历法和天文体系。“玛雅人现在红遍全球了,”参观奇琴伊察遗址的美国游客约翰说,“我也来这里吸收点玛雅能量。”

  不过,奇琴伊察的工艺品小贩圣地亚哥不认为这股热潮会持续很久。“多数游客都是一日游,他们再也不会返回这里。他们在这里购买传统手工艺品,和我们这些玛雅后裔合影留念,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我们,只是把我们当做历史的一部分来欣赏,事实上他们对现代玛雅人的生活一无所知。”

  “目前有80万名玛雅后裔居住在墨西哥,仅有60%会说玛雅语。这一古老的语言在逐渐消失,很多年轻人因为害羞而不肯学,还有一些移民海外再也没有回来,”导游迭戈说。不过,迭戈也称赞近几年来墨西哥政府帮助玛雅人融入社会的做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双语学校(西班牙语和玛雅语),这绝对是保存玛雅语言和文化的好方法。”

  胡里奥认为,了解过去有助于看清未来,“如果人们关注玛雅文化,就不会对12月21日产生‘世界末日’的误解。世人也会更加宽容地接纳玛雅人。我们玛雅人希望在新纪元里更好地融入世界。”(据新华社电)

  链接


  “末日避难地”赚了一笔

  尽管玛雅人从未预言世界在12月21日终结,但这个日子对不少人而言仍不同寻常,至少是个聚会借口。一些“避难地”聚集相当人气,如法国比利牛斯山脉和俄罗斯地下碉堡。此情此景,不少人或可赚上一笔。

  ●墨西哥梅里达

  大约1000人聚集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梅里达市一个会展中心,相距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他们自称萨满教巫师、预言家、占星师、哲学家和瑜伽行者。他们不相信末日说,认为当地时间21日5时是“新纪元”的开始,为此,选择在梅里达迎接新时代。聚会持续至23日。

  ●法国比加拉什村

  法国有传言,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的比加拉什峰是唯一能逃离毁灭的地点。一个巨大的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藏匿山下,只待破土而出,把周围的人带到安全所在。法国政府并不这样认为,事先派出宪兵封锁通往比加拉什峰的道路,以防外人上山“骚扰”200多人的村庄比加拉什村。这个小村庄风景宜人,由于有传言称这里是躲过“世界末日”的风水宝地,因此该村庄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避难。

  ●塞尔维亚勒塔尼山

  塞尔维亚人选择相信本国金字塔形的勒塔尼山。当地传说,勒塔尼山曾吞噬一名邪恶巫师。末日降临时,巫师将在一团火球中重获自由,火球吞没山顶,令勒塔尼山打开,成为安全庇护所。勒塔尼山一些古老煤矿通道对外开放,数十人进入。当地村民弗拉达·米尼奇说:“有人甚至从遥远的荷兰打来电话,寻求庇护。他们要求越靠近勒塔尼山越好。”

  ●俄罗斯地下碉堡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心有一座地下碉堡,位于地下65米处,最初设计目的是为防止核武器攻击,现在是小型博物馆所在。博物馆有独立供电、供水和食物供应,但空间有限。博物馆推出1000张门票,向每位“避难者”收费1500美元。博物馆承诺,如果末日没有到来,“避难者”能得到50%费用退还。

  ●英国“巨石阵”

  英国人青睐英国威尔特郡“巨石阵”。数以百计民众聚集在这里准备“末日聚会”。英国最为知名的德鲁伊教徒阿瑟·尤瑟·彭德拉根说,聚会规模大于以往。他和其他德鲁伊教同伴一样,相信这不是末日,而是一种轮回。彭德拉根说:“相比终结,我们更倾向把它看成一个新开端。”

  ●意大利奇斯泰尔尼诺

  意大利的传说把南部城市奇斯泰尔尼诺描绘为避难地。这座城市在露天广场举行聚会,用热气球和音乐迎接21日。意大利《新闻报》援引奇斯泰尔尼诺市长多纳托·巴卡洛的话报道:“等待末日来临时,没有人会想睡在别的地方。”巴卡洛先前说,他不相信世界即将终结。不过,众多游客仍要凑个热闹,火热预定当地旅馆。

  (据新华社)


http://news.sina.com.cn/w/2012-12-24/021925876019.shtml


48#
发表于 2012-12-24 10: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科学杂志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上帝粒子居首

2012年12月24日 01:42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评论(7人参与)
  姜珊 谢莹

  对于耗资55亿美元方才建成、直到启动日仍麻烦缠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确实是来自“上帝”的一个好消息。这颗在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中被最后发现的粒子,被充满敬畏地称为“上帝粒子”——科学家曾认为,它将能够解释物理学上其他基本粒子何以拥有重量的关键。

  12月20日,希格斯玻色子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本年度最重大科学突破。紧随其后,丹尼索瓦人基因组、基因组的精密工程、“好奇”号火星车的着陆系统等等,同时进入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毫无疑问,“上帝粒子”的发现,是2012年最受关注的科学进展。媒体蜂拥,大众雀跃,“‘上帝粒子’日快乐。”流行乐团黑眼豆豆的主唱will.i.am在推特上写到。

  此前,研究人员一直在观测位于瑞士的世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LHC。就在7月4日,他们宣布发现了一个粒子,可能是研究者梦寐以求的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物理学也许是科学领域中最详细和精确的理论,它描述了组成普通物质的粒子,但乍一看,这一标准模型似乎是无质量粒子的理论。这便是希格斯玻色子的来源:物理学家认为真空充满了“希格斯场”,粒子与希格斯场相互作用获得能量。

  假设在40多年前,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观察将使这整个标准模型变得完整。“目前面临的唯一问题,是它是否标志着粒子物理发现的新时代开端,还是该领域顺其自然的最后欢呼。”《科学》杂志在其刊布的文章中说。

  《科学》选择希格斯玻色子,更因为它在知识性、技术性和组织性上获得的胜利。除了耗费巨资制造的27千米长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还为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制造了25米高、45米长的ATLAS粒子探测器,以及重达12500吨的CMS粒子探测器。

  为了测试发现的粒子是否真的是希格斯玻色子,研究人员现在正在计算它衰变为其他粒子组合的比率。物理学家曾在之前做了类似的预测。1970年,当时只有3种夸克是已知的,理论家预言了第四种的存在,4年后即被发现。1967年,他们预言传递弱作用力的粒子存在,1983年W玻色子和Z玻色子被发现。

  “粒子理论家提供了各种预言窍门。”《科学》杂志继续写道,“鉴于没有两个星系是完全相同的,而所有的质子是相同的。所以当碰撞它们时,物理学家无需担心这个质子或那个质子的特性,因为它们根本没有特性。”另一些理论家则认为,标准模型应将其预测能力归功于该理论基于数学对称概念的事实。“简而言之,对称性的观点是预测中强有力的工具。”

  但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标志着标准模型中已无预言可测试。“他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标准模型并不是基础物理的最终结果……理论本身证明,希格斯玻色子和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会使希格斯玻色子变得非常重。所以物理学家怀疑,潜伏在真空中的新粒子可能会抵消这种效果。”

  实际上,科学家无法保证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或其他可以想象的对撞机的工作范围内是否还存在着新的物理成分。“标准模型可能是所有宇宙内部运作中大自然愿意透露的全部。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是一个突破。粒子物理学家未来是否会再一次获得类似的突破呢?”

  其他九大科学突破

  古代DNA研究的全垒打

  两年前,古遗传学家发布了尼安德特人(Neandertal)的完整核基因组,从而成功入选了“年度突破”的榜单;去年,同一个实验室组合出了5万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亚古老人类——丹尼索瓦人(Denisovan)的基因组,因此再度当选。今年,一个执着的博士后——马蒂亚斯·迈耶(Matthias Meyer)摸索出了一个聪明绝顶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帮助他的团队重新审视丹尼索瓦人的DNA,并将其重新排序了31次。他们从这个生活在丹尼索瓦山洞的西伯利亚女孩儿身上得到的DNA细节,清晰、丰富的程度已经不逊于从活人身上提取的DNA。很明显,科学家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将会促进古代DNA研究的飞速发展。

  基因组的巡航导弹

  今年,基因工程师开始利用一些十分有利用潜力的强大新工具,以便生物学家在研究从酵母到人类的各种有机体之时,可以轻松修改DNA。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简称TALEN)便是这些工具中的一个,它可以破坏或改变斑马鱼、爪蟾以及其他牲畜的特定基因。TALEN是一种蛋白质,它可以切除特定位置的DNA,并随之修复修改目标基因。一组研究人员利用该技术制造了一只迷你猪,并将其应用到心脏病的研究中去。其他人正在忙于修改老鼠、蟋蟀甚至人类的病变细胞中。仅仅在几年前,这些进展还都是难以想象的。TALEN相对于过去所用的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更加便于使用,成本也更低。而同时,还有另一种利用细菌细胞里的CRISPR效应酶蛋白Cas9因子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如今的工程师们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他们正在对其进行细菌之外的尝试,或许它有一天可以取代锌指蛋白与TALEN,成为核基因组工程技术的新霸主。

  中微子物理学的大门被开启

  有时,结果之所以重要,并不一定是因为它代表着事件的完结。今年,物理学家测量出了中微子在以近乎光速的速度进行变幻莫测的相互转换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参数。结果表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微子物理学将会像每一位物理学家所预想过的那样,变得繁复起来。甚至对于解答类似“包含了如此多物质与如此之少的反物质的宇宙是如何演变的”这种问题,它都有可能提供帮助。

  基因之外的基因组

  今年,一项耗时十年之久、耗资288万美元、发表论文30余篇的研究,表明了人类的基因组从生化的角度来看,着实是一个相当繁华之地。这项被称为DNA元素百科全书计划(ENCODE)的工作,以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为基础,旨在标出人类基因组中所有的功能元素。该计划已经进行了9年,获得了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分析数据,译解了我们DNA碱基的序列,发现只有2%不到的碱基定义着基因。

  驯服恐怖火星

  它看起来像一场有待发生的坠毁事故,但新的“天空起重机”着陆系统专为发送“好奇号”(Curiosity)而设计。好奇号在太平洋夏令时8月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赤道附近的盖尔撞击坑(Gale Crater),尽管火星的条件使得工程师从头至尾都无法检测好奇号的“进入减速着陆系统”(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EDL),但它的表现仍旧堪称完美。

  X射线首次分析蛋白质结构

  一百年前的物理学家发现,通过晶体弹射的X射线可以揭示晶体的原子足度结构(atomic-scale structure)。今年,在科学家使用X射线激光以分析一种蛋白质的结构之时,首次运用了“X射线的衍射”,将X射线使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一进展使得X射线激光在研究蛋白质中的应用史无前例地进入到了传统X射线所不能及的领域。

  赛博人类不再遥远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一名由于一种遗传性神经变性状况而导致高位截瘫的53岁女子,已经学会了通过她的想法操纵一个机器手臂。医生通过手术在她的大脑内植入了两个4×4毫米的网格,细如发丝的电极从负责手部动作的区域捕捉信号。一台计算机将这些信号翻译成控制机器手臂的指令,机器手臂的运用几乎可以媲美真实的手臂。

  马约拉纳费米子,掀起你的盖头来

  纳米科技不只是一个时髦的流行语而已,它已经制造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品,其中包括更优质的电池和棒球棍。今年,在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又赋予了其另一种不同的价值:他们的首个可能是粒子的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s)。

  不过,目前的量子比特技术实在太难计算。温度或其他外界最轻微的影响都会抹掉一个标准的量子比特所存储的信息。理论计算表明,马约拉纳费米子即使在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时,都能够“记住”量子态。所以,现在的荷兰科研团队以及其他的科学家都十分希望证实这个理论,如果该理论被证实的话,纳米科技大概很快就有吹牛的资本了。

  干细胞里造卵子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制造卵细胞的尝试已经超过了10年。今年,他们又朝着这一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实验室里老鼠生下的幼鼠,首次由胚胎干细胞(ES细胞)转化而来的卵子孕育而成。该项技术由日本研究人员开发,目前在育熟卵细胞之时仍旧需要一个老鼠提供母体,因此它还没有达到它的最终目标:完全在体外获得卵细胞。但这项技术确实表明,ES细胞可以转化为可育的卵母细胞,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方法,以了解这些复杂强大的细胞是如何发展的。

http://tech.sina.com.cn/d/2012-12-24/01427914775.shtml
49#
发表于 2012-12-24 11: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犹太人智慧启示录
为什么电脑中没有A盘、B盘?

@黑客攻防宝典
【为什么电脑中没有A盘、B盘?】打开电脑,硬盘是从C盘开始的,如果分区的话会按照D、E、F的顺序分下去。那么,A盘、B盘去哪了?(转)╰关注@黑客攻防宝典,玩转电脑世界



(7)| 轉發(403) | 評論(39)
今天09:10來自皮皮时光机


(2)| 轉發(47)| 收藏| 評論(10)
16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50#
发表于 2012-12-26 13: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引力传媒
#今日百科#【夫妻为什么越长越像?】镜像神经元是近年来人们发现的一类神经元细胞,当看到其他人动作时,这类神经元像镜子一样记录和模拟这个动作,使人不自觉地模仿。夫妻朝夕相处,学会了对方大量的表情和动作,便越长越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