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写作案例库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9-5-15 20: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这四类情况,易造成写作中用错成语!
文章来源:中文编辑校对网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wODQ2Nw==&mid=2649895092&idx=1&sn=2be7b3785b95f334bf146d5bffa7b199&chksm=beadca6889da437e1a8c80e4c1e99c330af9ffd95419fe3ca66463cafd2d2af299dce2fd16ac&scene=0&xtrack=1&from=singlemessage&ascene=1&devicetype=android-26&version=2700043a&nettype=cmnet&abtest_cookie=BAABAAoACwASABMABQAjlx4Ax5keANyZHgD4mR4AAZoeAAAA&lang=zh_CN&pass_ticket=N026eiTT9TxwOYC0pHfsjp91DXISksYPzdCVpuqFjAIg4UXcPqsxw36YPhois%2BmC&wx_header=1
编辑:高杰



52#
发表于 2019-5-20 22: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AI写作时代:财经、体育类记者或将率先被淘汰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新闻
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一个现象级的发展。
2014年3月,美国加州地区发生地震,《洛杉矶时报》通过Quakebot这一地震新闻生成系统,在三分钟内就率先发布了地震相关报道。在这条新闻中,人类要做的是对机器人所写内容的审查和把关,前期完全由机器人自动化选择数据进行处理完成。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闻生产的变革,“技术为王”的口号也越来越响亮。
2015年9月,腾讯财经发表的一篇题为《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个月新高》的消息就由自动新闻写作软件Dreamwriter完成,在一分钟内将重要信息进行解读并送达客户。
2015年11月,新华社宣布“快笔小新”投入使用,这台机器可以快速完成体育财经类的新闻自动写作。
……
“在技术和内容的结合下,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势必会受到冲击。”这是许多人对机器人写作时代到来的担忧。实际上,“工作需要融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容易被智能写作淘汰。人如果能够定义出自己做的事情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淘汰的,并不是像危言耸听的那样(会造成大面积失业)。在我看来,那些工作重复不变的,就容易被淘汰。”近日,智搜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郑海涛博士在接受《华云网》专访时表示。
郑海涛认为:“像一些财经、体育类,重新复述事件的记者,机器在经过不断学习后也能够做到,他们就容易被淘汰。”
据介绍,智捜作为第一家在智能写作领域成功商业化落地的公司,去年营收已过千万。目前智捜正在进行B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将达到5亿元左右。
以下为专访实录:
内容生产再变革
华云网:智能写作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智能语义。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智能语义”技术?
郑海涛: 智能语义技术是智能写作的核心技术,定义为机器如何理解文本和生成文本的能力,即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比如我们说的一句话,机器能够识别出这句话中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就像给他一段话或者几个关键词,他能够基于对一段话或者几个关键词的理解重新写出自己的文字。
华云网:在具体应用中,智能语义的精准度如何?
郑海涛: 对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评估,评估过程一般是给机器一段文字,让机器去做阅读理解,然后去问他一些比较间接的问题,看是否能够理解语义。写作机器人只有理解了人写的文本,才能模仿人去重新写作。智搜的精准度中文最高可以达到92.67%,普遍高于同行10% ,英文领域的精准度也逼近90%。在中文领域我们是公认的领先于同行( 同行不仅仅是谷歌、BAT、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还有高校的研究等),其他同行的精准度普遍在百分之七十多,因为不同的垂直领域,考虑到不同的文本,智搜精准度普遍高5--10%。
华云网:据了解,智搜在写作方面有智媒、智书和智讯三大解决方案,这三个方案都各具什么特点?
郑海涛:我们公司现在主要是面向市场化的商业落地,跟一些高校的研究不一样,我们不仅仅是智能语义的研发,还要进行商业化的落地。而商业化落地三要素是产品、数据来源、技术,智媒、智书和智讯是我们面向商业化的三大场景推出的三大解决方案。
智媒:面向于传媒领域,像传统报业、自媒体,他们比较偏向于新闻资讯类的写作,对于写作的选题、决策,热点的抓取,写作发布后的跟踪特别重视。需求是你要给他们提供素材、抓取选题,辅助写作决策。
智书:面向内容营销行业,基于素材加上很多联想类的原创写作,比如我们现在主要做的汽车内容营销,给定一个车型,每个人可能会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写,比如汽车的外观、颜色、发动机、整体性能等,汽车领域的营销内容题材、风格和新闻媒体领域是完全不同的。
智讯:主要面向B端技术团队,为他们赋能,他们可以将智搜的技术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中,使他们可以开发自己的定制化产品,我们提供api,给到各个合作伙伴接口服务。
华云网:与微软、腾讯等企业相比,智搜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哪些地方?
郑海涛:腾讯也好、微软也好,他们主要从事的不仅仅是智能写作,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公司虽然还比较小,但我们的投入度远高于他们。
1、和B端写作产品的落地,我们是和b端深度融合,经过多年摸索我们充分知道他们的需要;
2、对于BAT来说,他们受限于产出投入比,不会去和B端深入合作;
3、数据,素材的积累,精准到每段话甚至每一句话的标签数据我们是经过很多年沉淀下来的,就算是BAT再有人力、物力也不是一下子能够积累起来的;
4、就是机器模型、机器学习的技术。经过我们的不断打磨,可以让机器能够写出一篇逻辑连贯比较通畅的文章,而且这种写作文章不是基于模板的,而是机器学习后读懂了文本内容后重新生成的,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同类技术出现,大部分都是基于模板化的写作。在技术领域方面,我们自动化的生成一篇2000字的文章、或者生成概要、进行机器查重、个性化的改写以及最后发布,经过多年打磨我们已经形成了多个技术专利 及相应的软件著作权。
华云网:我可以理解为腾讯微软他们提供的是标准化产品,智捜提供的是定制化的产品吗?
郑海涛:不完全是,很多企业需求是可以做成标准化的。但大企业不愿意放下身段去和小企业深度合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成本问题,他们要算投入产出比的,对于我们来说,是使命,我们前期大量的投入,到现在才把企业的需求做成一个标准化的产品。
人机合作是王道
华云网:机器如何判定一个消息的新闻价值?
郑海涛:这是一个写作决策的问题,是如何决定选题保证所做选题是新的好的真实的。我们是通过每天对热点新闻、大量报道、权威媒体、重点人物、点击率等多个维度进行统计,经过大数据计算分析,给到编辑多个结果备选,编辑可以根据需要去做决策,而不是说只给一个。
华云网:也就是说,机器人的工作就是搜集素材、把类似素材归结,交给编辑去审核、编辑、写作?
郑海涛:我们是相当于做一个写作助手工作,帮你把所有素材集结,热点挖掘,提供给你做决策,你做出决策后还可以帮你智能写作,写成初稿,你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想象力、自己的观点类的一些东西,这样就把人机协同做起来了,人主要提供想象力和创意类的,机器负责素材的搜集整理,让人更方便分析。就像一个编辑助理,而且还可以不断学习编辑的写作习惯和新闻报道的习惯,经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更知道编辑的偏好风格,在智能写作时会加入一些编辑的惯用词语。
华云网:传统媒体要想和智捜合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生产条件、相关配套)?
郑海涛:我觉得和我们合作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敞开心态。
硬件条件之外最核心的就是认知,因为最难的是人机配合度的问题,人对AI的接受度不一样,有的会比较惧怕AI,会担心使用这个产品带来的不是提高生产力而是带来更繁重的劳动,这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敞开心态接受AI,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生产条件方面,就需要拥抱云服务,对于服务过程来说,你有云最好,如果没有,我们也会提供给您云服务。因为对于一些远程数据的使用,云端数据的上传让机器去学习。
云计算的时代已经到来,但对于有些企业的先决条件和生产条件,要把很多东西放到云端还需要一个过程。
机器是在不断的学习,是可以越做越好的。在这个过程,人需要不断的对数据进行使用、打标签。比如我们的账号,要登陆以后才能使用。不登录就希望机器永远懂我,这个是对机器产生了过高的期望,机器是做不到的。
华云网: 与普通记者编辑相比,智能写作的成本优势在哪儿?
郑海涛: 说成本优势的话,要看具体的应用环节,因为成本包含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就媒体行业而言,有专门生产内容的记者,有负责运营的编辑,据我们客观的统计分析,可以提高2-3倍的生产效率,高的可以提高3-4倍。记者行业的痛点不是说完全为了省钱,而是要在固定的预算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把生产效率提高上去。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在运营方面,可以运用AI技术做个性化推荐,做可控化推荐,做各种数据分析,让编辑朋友更高效地观察读者的习惯、哪些内容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在这方面可以帮他们提升2-3倍的效率。我们是把决策权交给编辑的,著作权还是记者/编辑的。
华云网: 你认为智能写作时代,传统媒体的哪类记者编辑最可能率先被淘汰?
郑海涛:人如果能够定义出自己做的事情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淘汰的,并不是像危言耸听的那样(会造成大面积失业)。在我看来,那些工作重复不变的,就容易被淘汰。工作需要融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容易被智能写作淘汰。像一些财经、体育、重新复述事件的记者,机器在经过不断学习后也能够做到,他们就容易被淘汰;但如果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点评分析、或者体育记者对某个球员现状的了解、对未来状态的更新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分析,机器还是做不到的,还是需要人才能做到。
我们现在就已经有机器人辅助人工对体育赛事的报道,赛事一结束,马上就可以自动生成新闻报道,速度比人不知道要快多少倍。但机器主要还是描述客观事实,对于一些需要想象力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只有人才能做到了。
华云网:如何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
郑海涛:在技术层面,我们对标的是阿里,他们需要做什么安全测试我们也一样要做;另外我们也会和您签一个安全协议,对客户资料、数据和隐私我们是要绝对保密的,我们的技术也完全能够做到的。为了打消客户的安全顾虑,我们很多情况下也做成混合云模式,有需要外部数据就用我们这边的SaaS服务,如果不需要或者顾虑太多,我们就不提供到客户那边。
比如,我们会用区块链技术等一些加密技术。我们也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用技术进步打消客户的顾虑。
华云网:与传统媒体合作,有几种合作模式,具体如何合作?
郑海涛:1、标准化云服务模式,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热点写作也好、 远程的联想式写作也好,支付年费后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不用担心后期的维护问题。
2、定制化加标准化,即混合云模式。这种的客户有顾虑,很多数据需要留存在本地,部分的定制化数据功能处理,部分数据放我们这端,统一的客户端还是由我们开发。
3、接口服务模式,B端客户他们有自己的技术服务团队,由他们开发产品,我们只提供相应的技术接口,供他们采购,采购完就可以把我们的技术融合到他们的开发产品中。
或引爆千亿商机
华云网: 公司目前的人员结构如何?在技术团队实力上,有哪些特点?
郑海涛:目前,智叟研发人员占到大约60%,研发人员包括算法人才,比如像我;工程人才:把算法工程化,开发产品;架构人才:云服务需要大量的计算,云服务维护。
智搜从一开始就是以清华为班底的,集结了全球知名高校如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以及大型研发机构如国家863人工智能研究小组等的博士与研究生等优秀人才。
我们专注钻研这个领域很多年,在中文领域的积累是国内领先的。在算法领域一个高端算法人才可以顶很多人的,虽然我们公司还比较小但在算法领域我们也是比较领先的。
华云网:智捜团队取得过哪些成绩?
郑海涛:公司目前累计发明专利申请12项,软件著作权数19个。获得19th高交会“最具投资潜力奖”和“优秀产品奖”(天机智讯APP);获得2017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最佳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奖”等。但我们更关注我们的商业化落地。
华云网 :据了解,智搜创立伊始就获得天使轮投资,并在2015年8月获得了金沙江创投500万美元pre-A轮投资。现在公司市场估值是多少?下一轮融资准备在什么时候进行?
郑海涛:我们的技术是国内领先的,人才储备也是领先的,是第一家在智能写作领域能够成功商业化落地并且营收的(去年已经收入过千万),在人工智能企业中还是比较少的。这些都能说明我们公司是有实力的,目前我们正在进行B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将达到5亿元左右。
华云网:下一步,公司的发展方向是?
郑海涛: 我们从事智能写作行业这么久之后,踩了很多的坑,然后找到我们的定位。第一,把B端的写作需求,包括内容营销和传媒行业需要的人机协同的一些功能先满足,这是我们第一步要做的,通过第一步就可以做到盈亏平衡;
第二、因为我们要做的是智能写作平台,现在我们只是卖系统,未来将更进一步,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写作是需求方,素材的供给方,包括个人、企业、像图片提供方)。形成内容上的交易,解决版权问题,辅助客户生长,让客户的内容生产更高效,同时让客户的内容产生更多附加值,这样我们也可以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未来这至少是一个千亿级市场。
华云网:目前,公司的需求及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郑海涛:当前面对的最大困难是B端企业的认可度,因为有的记者、编辑会担心引入机器后对自己的生产造成影响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我们需要和更多的B端企业合作,让更多的编辑记者认可我们的产品,同时我们也能够积累更多数据素材,让我们的机器更聪明。
再有就是对数据的采集,在AI行业里对数据的依赖度很高的,只有把数据不断地积累起来,我们的壁垒层才会越来越高,这样未来就算巨头们投入巨资也是改变不了的,最多是把我们收购。
华云网:除了安全,客户的抵触心理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海涛:安全是一点,另一点用户写作的时候会担心内容侵权问题。我们是通过查重技术帮他们说明这个内容在别的平台是否有相似,如果有限制客户可以做决策删掉;还有就是通过技术对文章内容改写,基于同样的语义使用不同文字;如果涉及版权图片的引用,可以通过购买使用;
最核心的是刚开始写出的初稿难以达到用户的满意,很多人一开始就期望机器能够写出她想要的稿件,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人的知识是在脑海里,机器是不知道的,这个过程中人需要抱着开放的心态,需要不断去修改,这是一个打标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让机器学习得越来越聪明。
来源:吴悠
53#
发表于 2019-5-29 11: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中国报业第三届大会

链接:
https://writer.giiso.com/m/share.html?id=615056&originType=1&uid=11734&newsType=1&title=%E4%B8%AD%E5%9B%BD%E6%8A%A5%E4%B8%9A%E7%AC%AC%E4%B8%89%E5%B1%8A%E5%A4%A7%E4%BC%9A&author=%E9%A3%98%E5%9C%A8%E5%8D%97%E6%96%B9%E7%9A%84%E9%9B%AA&time=2019-05-29%2010:05:09&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马晓晴

54#
发表于 2019-6-1 1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修辞) 】


六一儿童节诗歌


1、@霍老师

《六一有感》

作者:夏之郎

总是粗衣面带灰,天真问母节何来。

未忧眼底风霜老,只恨人间岁月催。

半世沉浮添白发,三更辗转梦青梅。

童年有趣唯成忆,旧日时光难倒回。


2、@东风落云

《七律: 六一感怀》

(再答谢一首)

作者:霍老师

为谋生计走天涯,夜梦常回故里家。

弟妹相携掏鸟雀,儿童结伴捉鱼虾。

曾尝野果曾尝雪,也玩溪水也玩沙。

而今不惑经风雨,又逢六一叹韶华!


《忆童年》

作者:水滴成海

一纸飞机腾翼梦,嘘声仰面鸣蝉。偷藏角落铁弓环。

忆中还未远,鬓迹却斑斑。

树上桃梨偷美味,年轮添画圆圈。初心几个未曾全?

天秋风涩眼,了却想当然。


编辑:马晓晴


55#
发表于 2019-6-5 23: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闲话心脏
 心脏,就是一栋二层小楼,二户人家合建的双拼别墅,左边的那户叫左心,右边的叫右心。楼上的房间叫“房”,楼下的为“室”。与人住的房子一样,心脏也是由墙壁、房门、水管和电路四个部分构成的。人常说心灵的窗户,其实心灵这栋房子什么都有,唯独缺了窗户,心灵是没有窗户的。房子坏了,无外乎是墙、门、水、电出了问题,心脏疾病,也是如此。咱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先说墙。心脏的墙壁,不是钢筋水泥,而是二层皮夹一层肉,不是肉夹馍,是皮夹肉,这肉做的墙叫“心肌”。心肌墙的疾病,最常见的是“房室间隔缺损”,先天性的,原因是建房子时,左右心之间的隔墙没垒完就交工了,遗留个缺口,这害死人的豆腐渣工程!再说门。心脏之门,形状像花瓣一样,哪位有诗意的医学先辈起了个学术的名字叫“瓣膜”。若是由我起名,会俗气的叫“心门”,“二尖瓣膜”叫“二扇门”,“三尖瓣膜”叫“三扇门”,俗气但易懂。门卡住了,只能推开个狭窄的小缝,叫“瓣膜狭窄”;门关不严,叫“瓣膜关闭不全”。若是你家里的门坏了,怎么办?对,要么换新的,要么修一修。换新门,叫“瓣膜置换术”;修修补补后继续使用,叫“瓣膜修补术”。能“修补”,千万别“置换”。人造门有二种,猪心做的和金属做的,质量远远赶不上天造的门。三说水管。输水管道铺设在墙壁表面,叫冠脉,里面流的是血液,为心肌的生命粮道。如果水管梗塞不通,心肌墙可能会因缺血而坏死,称“冠心病”。治疗方法有二种,一是像捅下水道似的,用钢丝捅通冠脉后,放个套管撑起来不让水管壁塌陷,叫“支架置入术”;二是废弃掉老管道,重新搭根新管道,叫“搭桥术”。四说电线。铺设在心脏墙壁里的输电线路,叫“心脏传导系统”。电路放电一次,心脏就跳动一次,没有放电,就没有心跳。若是电路出了问题,心跳节律就会发生异常,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有多种,例如,电路发神经似的放电不停,电得心房壁不住地颤抖,叫“房颤”;提早放电了,叫早搏;电流中断了,叫“传导阻滞”。人类对心脏的电路原理所知甚少,目前的治疗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未来,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进步,不是靠医生,而是靠研究电生理的科学家,幕后台前,医生只是个二传手。荣誉是医生的,辛苦是科学家的。查心脏,就是检查心脏的墙壁、大门、水管和电路。心超用于查看墙壁是否有缺口、瓣膜门是否打得开关得严。冠脉CT或造影是管道工,可准确地查明冠脉这根水管是不是堵了,堵在了哪里。心电图,顾名思义,用来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干的是电工的活儿。装修队的泥瓦匠、水电工的人工费涨的太快了,心脏这栋二层小楼又是个高档别墅,得了心脏病,真是检查查不起,修也修不起呀!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胸闷,胸痛更不用说了,肩膀痛,胳膊痛,肚子痛,也有可能是心脏病。
      此帖语言诙谐幽默,把心脏的构造、功能说得清清楚楚。可为科普精品。
编辑:陈茗

56#
发表于 2019-6-6 20: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笵宕 《楚国日报》社论:屈原之死,轻于鸿毛
最新消息:今天,反动文人屈原不顾楚襄王和同志们的多次帮助、挽救、警告,在汨罗江抱石投江,以可耻、怯懦的自杀行为,自绝于楚王,自绝于国家、人民。
屈原是个典型的两面人、阴谋家,屈原犯下的罪行是严重的,给楚国和楚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他传播异端邪说,鼓吹变革,破坏国王和贵族、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造成整个楚国上下的恐慌、动荡,把强大的楚国搞得内外交困,民不聊生。
2、他出卖祖国,是个楚奸、齐分党。他迷惑先王,颠覆基本国策,撕毁楚秦传统友谊和盟约,阴谋策划楚齐联盟,意图引齐入楚,甚至违背国际外交礼仪,怂恿先王加害出使我国的张仪,导致秦国长期和我国为敌,国土大面积沦丧。
3、个人道德败坏,私生活腐败混乱。这从他所谓"美人香草”的一系列淫词艳曲里就能一窥究竟。
“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与女游兮九河”“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闻佳人兮召予”“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边才装模作样的悲伤分别,那边马上喜笑颜开色眯眯地拥抱新欢,一个喜新厌旧朝红暮绿的伪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他笔下的"湘夫人”就是先王的珍爱郑X;在招待秦国大使的外交宴会上曾借酒醉非礼、狼抱先王妃;对先王有恶心变态的“迷恋"之心·······为尊者讳,在此略去一千字。犯上,大不敬,纵千刀万剐不为过。
4、心胸狭隘,个人主义极端膨胀,自命不凡,极度自恋,以自我为中心。他在《离骚》中写道:"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看看他说的意思——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平”以法天,“原”以法地,多么狂妄自大,多么目空一切,眼里哪里还有丝毫君上?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楚襄王对他一直给予宽容,数次流放数次再用,希望他能幡然醒悟,痛改前非,没想到他不思悔改,一错再错,直至走上无可救药的人生绝路。
有说他为情而死,有说他贫病原因,有说他抑郁之故,还有人表示刚刚还在齐国都城看到过他·······我们不排除他摆自杀的迷魂阵而行叛国投敌之实的可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在楚国人民的心中,屈原已死,已倒,已烂,已臭。屈原之死,轻于鸿毛。有没有屈原都不会阻碍楚国人民在楚襄王的英明领导下重新崛起于华夏民族之林的决心、信心,以及铁定事实。
在死讯传到屈家时,无论屈原的家属还是亲戚朋友,无不对屈的行为表示鄙视和痛斥。屈氏老族长屈招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贵族成员,坚定地站在国家和人民一边,坚决支持中央对屈原自杀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定性,并作出把屈原开除出宗族、尸体不许葬入家族墓地的决定。
社会各界纷纷表态支持。
名儒杨雄:屈原“过以浮”“蹈云天”。
史学家班固:“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著名评论家颜之推:“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
今天,此时此刻,汨罗江当地人民在江边载歌载舞,欢庆屈原罪恶生命的消逝。他们往江心投以肉粽,希望以此引来巨鱼——食屈原的肉,寝屈原的皮。一个人要有多坏,才能让人民把他的死当做喜庆的节日来过?!
编辑:陈茗
      

57#
发表于 2019-6-11 19: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公众号标题党进化史

一提到标题党,相信屏幕前的你曾经都有过被毒害的经历。

我们经常会朋友圈里看到一些标题比较劲爆的文章:《深度好文!……》,然后对文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结果点进去是微商卖香菇……心中成千上万的草泥马飞过,搞得我们每天都有八百次想掐死这些标题党的冲动。
更让人抓狂的是,标题党们毒害我们也就算了,竟然连爸妈都不放过:

不转不是中国人、中国人必看、不看后悔五百年、罕见、世间绝无仅有、难得一见、太震撼了、轰动全国、惊动中央、吓到人类、胆小的莫看、你还不知道吗、你肯定不知道……

对于这类标题,有人喜闻乐见,有人深恶痛绝,还有人花式调侃标题党,比如 Papi 酱曾经拍过把标题党改成大实话的视频,改编了咪蒙的几篇文章的爆款标题,可以说是很讽刺了。
不得不说,公众号从成立到现在 6 年的时间里,标题党们变了很多,以前用户觉得很劲爆的标题,现在看来也就 just so so 。

那么标题党都经历了什么?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回忆下,那些年骗过我们的标题们……


01
佛系标题,简单随性

2012 年,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发现了公众号的机会,开始注册账号,用天涯社区、人人网、微博等平台导流(最早注册公众号的用户,大多是在其他平台上有粉丝基础的人)。

2012年聊天对话框中的公众号,来源知乎用户@无火的余灰

这个时候的标题以短句为主,比如《一个人,一座城,……》、《没有你的世界,如此寒冷》等无病呻吟的情感类文章标题;还有《最新小笑话,笑得肚子疼》、《雷翻人的笑话》等搞笑类文章标题;最狠的也不过就是类似《古老的 10 大灵异事件》、《10 个人类未解之谜》这种的。

那时候用户都很单纯,公众号的竞争很小,就算标题起得很佛系,也会吸引很多用户点击。


02
订阅号折叠,标题党跃跃欲试

2013 年 8 月,公众平台一周年时,公众号消息不再直接出现在聊天列表里,而是统一被折叠进订阅号。

被折叠的公众号,来源知乎用户@无火的余灰

很多运营者们认为,公众号的红利要结束了。然而随着公众号逐渐兴起,“订阅”喜欢的帐号开始成为一种流行。

虽然订阅号被折叠,但很多账号的用户在这个阶段开始疯涨。表情包制作类、搞笑类、情感类和两性类的账号尤其受欢迎。微信官方还在 2014 年的情人节专门推荐了情感两性类的账号。

微信派在情人节当天推荐了7个账号

那时候情感类账号的标题还算是沉稳,比如《女人说男人幽默都代表了什么?》、《为他放弃了所有?》,要搁现在你都不会点开,而在当时这类标题的关注度可是数一数二的。

2014 年 7 月 23 日的深夜,公众号“骑行西藏”(这个是前微信开放平台技术总监tao的个人公号)推送的文章突然显示了阅读量和点赞按钮。自此之后,公众号运营者的 KPI 变成了阅读量和点赞量。
图片来源:新榜

这个时候就有很多运营者为了阅读量和点赞量,用一些打擦边球的标题,比如《穷极一生只为睡到你》,点进去一看是酒店的试睡帖。

运营者们用擦边球式的标题尝到甜头后,公众号标题就大范围开始跑偏。

保持清醒的运营者们秉持提升文章质量的原则,认为只要文章的内容质量提升了,数据一定不会很差。

于是写出了类似《好文案和差文案的区别》、《学了XXX,我升职加薪了》等干货类标题,在当时的阅读量也很不错。但很快,这种标题就没啥点击量了,接着他们开始寻找新的起标题出路。


03
“有人艾特你”、“千万不要点”

2014 年,微信 @ (艾特)功能上线。


一时间大批公众号似乎找到了提高阅读量的方案,大家纷纷在标题的前面加上「有人@你」吸引用户点击,这种小伎俩正是利用了用户的强迫心理骗取点击。事实证明确实有效,我就被骗过好几回。

类似的还有在标题前加上「你已被移出群聊」「你已被对方删除好友」的字样,看见这样的标题,用户一般会下意识的点进去看看,心想到底被谁移出了群聊,点进去一看原来是各种奇葩网文小说。


还有利用用户的叛逆心理的标题。比如加上“千万不要点”、“一定不要点进来”等字样:

典型的有《千万不要点开看,后果自负》,点开后里面是搞笑段子。《为了大家好,千万不要点开哦》,点开后发现里面都是吃的。《千万不要点开,一不小心。。。。。》,点开后发现里面都是推荐一些乱七八糟的公众号。


嗯,真给我长记性,以后不让我点开的标题,我都不会再点开


04
情感鸡汤,花式擦边球

2015 年公众号崛起,标题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走情感鸡汤路线,打花式擦边球。

比如某公众号当时写了朋友圈特别火的一个梗,标题叫做《今天做爱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据说这篇文章 6 小时的阅读量突破 10万+。      

还有花式蹭热点的。比如阅读量好几百万的文章《王宝强:我买得起爱马仕 却买不起爱情》,正文 80% 的内容都跟王宝强无关。据说当时文章内容是提前写好的,当晚正好碰上王宝强发布离婚声明的热点,临时在开头加上相关内容。

更有甚者,颠倒是非。比如某公众号为了阅读量不管自己死活,起了一个很劲爆的标题《王健林: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活了电商,死了实体,日本孙正义坐收渔翁之利》。被王健林告上法庭,并被索赔经济损失 1000 万元。

这回玩儿大了吧……


2016 年,公众号达到 1200 万个,竞争越发激烈了。慢慢地,这种唬人式标题都不管用了,用户对标题的阈值不断提升。于是,他们从情感角度出发,或引起共鸣,或利用用户喜欢看八卦的心理来起标题,比如:

《“你有钱了不起啊?”“了不起”》
《我一个 6 年的闺蜜拉黑了我》

有的公众号会起那种一惊一乍的标题,为了引起用户好奇,他们什么都能干出来,比如《三岁女孩瞬间变成 80 岁老太,原因竟是......》,点进去发现只是女孩画了个妆而已……

有的公众号的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中,经常出现很多感叹号,以此来吸引用户的注意。
还有通过文章内容大反转来抖机灵,比如标题是《王宝强离婚 你还想知道什么?》,正文 4 个字“有你啥事”;比如标题是《半夜偷拍女生宿舍! 》,正文内容是:“忘了告诉你我没开灯……”这类文章在当时都收获了不错的阅读量。


05
震惊痛心,煽动情绪

2017 年,很多公众号都被标题党毁了,活跃公众号仅剩 350 万个,运营人员开始想方设法骗取用户的点击。

他们学坏了,开始模仿当时网上比较火的 UC 震惊部(UC 震惊部就是 UC 浏览器里面的标题党),那时候的公众号文章大部分标题都是“震惊”开头,例如:

震惊!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死法!
震惊!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不转不是中国人!
震惊!一女子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做出这种事情!
这类标题思考成本低,简直是万能句子。有网友还总结了一堆标题党常用词,比如:
震撼,震惊,惊人,疯传,已传疯,笑喷了,哭晕了,出事儿了,出大事儿了,不看后悔…………

标题党常用词,来源知乎

无论是感动还是愤怒,或是惊悚和揪心,总有一种情绪能够煽动你点开标题。后来“震惊”类的标题被大量用户吐槽,再看到类似标题也没有点击的欲望了。

但是用户变得是对词汇的敏感度,不变的是对八卦的好奇心。

你以为 UC 震惊部的标题就只有“震惊”嘛?有网友扒除了 UC 震惊部的起标题秘籍,简直是套路满满啊,随便把以下图片这 3 列万能短句排列组合,都是一个高点击量的标题。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这种短句子大部分都用了用户的损失厌恶心理,以及和用户极高的相关性来引起用户好奇。

但很快,用户对这类标题也产生免疫了。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本身实没错的,但文章质量要对得起标题,否则用多了,人家就不信了,甚至反感有没有?!


06
刚刚!必看!深度好文!

2017 年的一天,新华社的一篇文章因为 9 字标题,在新媒体圈子里着实火了一把。在新华社公众号小编的助攻下,微信上对“刚刚”的使用迎来一个小高峰。新华社还被称为“刚刚系”鼻祖。


自此,很多文章的标题前面都会加上“刚刚”两个字,尤其是在追热点的时候。追得慢点不要紧,用上了“刚刚”就会让人感觉这是一手消息的错觉,比如《刚刚,微信更新了》、《刚刚,马云宣布……》等。

在那时,标题前面除了加刚刚,有的还会加上“今日必看”、“深度好文”等词语。不管文章怎么样,标题有这几个字,就会让人忍不住点开。


07
加上数字,吸引眼球

数字类标题的诞生来自于运营者们对高点击标题的不断探索,他们发现了一条铁律:有数字的标题,可以提高用户的点击率,因为用户对数据是敏感的。

这个阶段的数字类标题泛滥,有很多人把当年的佛系标题拿出来改改加上数字,就变成了火爆全网的标题了,比如:

将《好文案与差文案的区别》改成《月薪3000和月薪3万的文案区别》;
将《如何写出微信爆款文章?》改成《如何写出阅读量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
将《学了XXX,我升职加薪了》改成《3个月加薪50%升到部门主管,只因我学了……》……

你看,改过后的标题是不是更具体,更可信了?直到现在,数字类的标题都是标题党常用的一种起标题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数字 10 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完整+可信),诞生了很多有数字 10 的标题,比如:

《这十种人活该拿不到高薪”》,《“售楼小姐透露十句良心话”》,《看不完XXX,就先看这 10 条书摘》,《XXX的 10 个技巧》……


08
金钱、暴力、性

这是标题党最猖狂的时候了。他们学会调动用户的情绪,增强用户的代入感,不仅仅通过一个词,而是通过一个具体的跟“金钱、暴力、性”有关的场景,场景的杀伤力远比一个词大得多。

这个时候,以咪蒙为首崇尚“热点、金钱、性、暴力”的公众号,在短短时间里获得了爆发式增长。

然后,他们逐渐尝试各种“惊悚标题”打擦边球,或者在标题中加上加上刺激情绪,表达一些偏激的观点。

再到后来,这类公众号已经不是简单的擦边球式了,而是明目张胆地起着小黄文标题,比如:

《我有个春梦,你跟我做吗》、《嫖娼简史》、《我靠援交买了房》……

他们一次次试探着行业的底线。

很多自媒体纷纷效仿学习某些公众号的标题套路,通过抓人眼球,然后引人分享。这个套路是提升阅读量的捷径,连大妈们都学会了。

所以,在那时你看到的内容一致,标题唬人、情绪饱满、诱人分享的文字,很有可能是大妈们流水线上的“产品”。


好在这个时候的微信已经意识到标题党的破坏力,针对那些推送色情低俗类文章的公众号,从警告直到最终永久封号,并从自家账号下手,删除账号『每日好书精选』开始了一波封号潮。


很多大号纷纷躺枪,有被禁言的,还有被直接封杀的。


09
花里胡哨,增加辨识度

在这个阶段,因为第三方微信编辑器模板不断丰富,涌现了很多花里胡哨的标题样式。


据考究,这类标题最早来源于百度贴吧,为了骗点击在标题上加上各种符号。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杨朝伟

其实这种方式,现在很多公众号还在用。


10
用户阈值提高,标题党被迫升级

让人欣慰的是,很多用户也在标题党们的欺骗下变得越来越聪明,看多了标题党式的标题,没有什么点击欲望,引起用户关注的标题越来越难起了。

2018 年 5 月,微信又上线了一种新的处罚措施:可以只封标题,不封内容。截图显示,一篇被微信标注为“标题严重夸大误导”的推送文章,无论分享到朋友圈还是群聊中,标题都会被隐藏。



这么一搞,标题党们以前的很多套路都不好用了,于是他们被迫升级。

由于他们深谙人性之道,在后来的标题中经常放一个大招就是:选取大众敏感话题,戳人性弱点,比如贪婪,嫉妒,淫欲,骄傲等,典型的标题有《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才月薪五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等。(这类标题都是我们坚决抵制的!)

后来,微信的不断改版,订阅号页面变成信息流,对起标题是一种新的考验,运营者们必须要有更高段位的起标题方法,才可以提高文章的点击量。


11
写在最后

公众号 6 年,我们被标题党耍了 5 年,大家都痛恨标题党。
可以看到的是,在这 6 年多的时间里,有很多标题党的套路比如“震惊”体、“刚刚”系等被逐渐淘汰。用户被骗的多了,也就不会再吃那一套了。
我们始终认为,不做标题党是对内容的最起码的尊重,靠标题党吸引用户的账号注定不会走得太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6xqg1YKM5oCLsFmtMiC9A



编辑:董莉


58#
发表于 2019-6-13 11: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新闻中如何写出精彩动人的细节

导读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新闻报道作为“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之一,更应思考怎样在真实、理性和深度的基础上,提升新闻叙事艺术,彰显新闻报道的温度,实现与读者的情感互动和价值共享。

新闻叙事固然涉及多个环节要素和方法技巧,但是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发现并写好细节。新闻写作中如何写好细节?

今天我们通过分析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典型新闻作品,具体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写好新闻的关键在于写好细节,在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现场观察,捕捉细节

细节犹如特写镜头,需要记者在现场观察才能捕捉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现场观察就没有细节。记者必须亲临现场仔细观察,才能写好细节。
第2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走近科学家》系列报道(湖南日报2017年3月20日-2017年5月12日)之一《谭蔚泓:分子抗癌路上的“金刚狼”》中有一段描写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办公室的细节:
谭蔚泓的办公桌上,摆放着郁郁葱葱的绿植,一排“萌猫”玩偶端坐在桌子最外侧,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几年前学生送给我的。”谭蔚泓指着一排5个玩偶,笑意盈盈地告诉记者。
仔细一看,每个玩偶上面刻了一行英文小字,翻译成中文就是:生物纳米技术、核酸适体、分子工程、筛选技术、分子信标。这正好是谭蔚泓的5个科研方向。
这个细节主要突出了办公桌上的两件摆设:一排刻字的“萌猫”玩偶和一盆绿植,再加上谭蔚泓与记者交流时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描写,以简单别致的办公环境,衬托出科学家年轻的心态和亲和的性格。如果记者不在现场用心观察,是难以捕捉到这些细微之处。
现场观察捕捉细节要注意三点:
第一是观察角度的选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依据新闻现场的情况对观察对象进行全面、准确观察。一般而言,当采访大场面、刻画大场景时,既要占据制高点(甚至航拍的视角),便于俯瞰全场,也可选择一个恰当距离的地面位置和角度,便于平视或仰视全场,如关于阅兵式和火箭发射的现场报道;而当对某人物和景物进行特写式再现时,需要就近从不同角度观察,有利于精雕细刻。
第二是观察内容的选择。对于人物报道而言,观察的重点即报道对象,但是怎样通过空间环境、景物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这就涉及观察内容的选择。如《走近科学家》系列报道中,对于生态环境科学家谢永宏,记者选择洞庭湖边的场景进行细节刻画,以人与鸟类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彰显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和敬业精神;对于材料科学家金展鹏,则着力刻画其坐在“轮椅”上工作的细节,以衬托其身残志坚、心系天下的伟大人格;对于生物学家谭蔚泓,记者选择其办公室和实验室及其音容笑貌作为观察的重点,着重凸显其开放包容、爽朗风趣的性格特征。可见,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的确定因人因事而异,没有定律。
第三是要调动所有感官进行观察。第2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新房子只见楼梯不见楼》(四川日报2017年1月22日)分为“望”“闻”“问”“切”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是以记者亲历的视角介绍了所见(视觉)、所闻(嗅觉)、所听(听觉),展现贫困群众“住新房、有新味、兴新业”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从嗅觉来反映变化的细节描写更为别致:
两人聊得热络,一股肉香不经意间飘进了客厅。原来厨房砂锅上的腊肉炖出了香味。新生活,也新在了味道上。一年多前,记者在吴禹益的土坯房里采访,猪圈里的粪臭味飘到客厅,刺鼻难闻。厕所,就是猪圈旁搭两块木板,得捏着鼻子“方便”。现在,新房内的厕所干净卫生,没有异味。
将过去的 “猪粪臭”“厕所臭”与今日的“腊肉香”“厕所无异味”进行对比,形象地解释了“有新味”的内涵,意蕴深刻。

抓住特征,具象描摹

细节要抓住人物或场景的某一特点进行描摹,力求片言以居要。
第2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人民日报2017年4月19日)讲述的是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36年来只干一件事,就是千方百计修渠引水。其中有一段情节写他为了让修渠工程立项,独自一人跋山涉水整整两天到县水电局。不巧,领导们都下乡去了。黄大发随即打听到了副局长黄著文的家庭住址。晚上7点,黄著文下乡回来:
在家门口,他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身上穿着破烂单薄的衣服,脸上冻得红一块紫一块,一双磨破了的解放鞋,露出脏脏的脚趾……
这个细节对黄大发的肖像、服饰、动作等进行观察,寥寥数语刻画了一个贫穷羸弱却又坚韧实干的山村老支书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人物对话能够将说话者的情感态度、脾气性格以及所处境遇全部展现出来,因此抓住富有特色的对话、语言也是写好细节的秘诀。
第2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见字如面”23年》(工人日报2017年3月20日)讲述的是一对平凡的“铁乘夫妻”,23年来共同写下了12本日记,共6820条留言,计24万字。但在有限的报道篇幅中,记者只选择了那些能够突出表现夫妻境遇和情愫的4条留言:
亚娟,昨晚在列车上没合眼吧?一回来就趴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好心疼。你最喜欢的冬果梨汤熬好了,在茶几上,醒来记得喝,我先出乘去了。(夫所写之语)
亲爱的,这两天武威温度下降得厉害,你的毛衣毛裤我洗好放在卧室第一个衣柜里了。记得穿上,保重!(妻所写之语)
全忠,女儿说什么时候咱们一家三口能坐在一起吃上你做的臊子面?我都不知道哪一天,心凉!(妻所写之语)
亚娟,你荣获全局十大‘最美贤内助’,真替你高兴。但我觉得这个奖,颁给我也合适呢,哈哈!(夫所写之语)
这4条留言既平易亲和,又风趣幽默;既充满关爱,又坦露遗憾。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铁乘夫妻“的工作特点和性格特点。而另一条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的通讯《生命,为祖国澎湃》(新华社2017年5月17日)中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科研疯子”的形象:
“不能拆!我们打过报告的。”黄大年急了,一边喊一边往卡车前一躺。阳光正强,他眯着眼睛,就这样躺着。他的几个学生马上也在他身边躺下……
短短几句将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为了科研以命相搏的性格形神毕肖地刻画出来,真不愧“拼命黄郎”的绰号。
需要强调的是,对人物或环境特点的细节刻画必须具体形象,切忌抽象概括。在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
一是多用名词和动词,少用或不用形容词、副词。因为前者重写实,后者重写虚。
二是多用种概念,少用属概念。因为前者偏具体,后者偏概括。比如在《生命,为祖国澎湃》中有个表现黄大年“火爆”脾气的细节:
大手一挥,黄大年突然把手机砸向地面,手机屏幕立刻摔了个粉碎:“我们拿了这么多纳税人的钱,怎么能如此草草了事呢?!”
这段细节可以用“怒不可遏”“勃然大怒”“怒气冲冲”等形容词概括,但远不及这个细节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再如,对某一现场环境的概括可以用诸如“人声鼎沸”“座无虚席”“花团锦簇”等词汇来表达,但是其效果远不如“响起多少次掌声”“有多少人站着或坐地上”“摆了哪些花?怎么摆放的”这样的写实性报道来得具体可感。
另外,对于科技类新闻的细节描写尤其要注意由专业向通俗的转化,力求以形象化示人。如第27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个智能马桶就有35项国家专利》(泉州日报2016年3月10日)中的一个细节:
在演示现场,九牧常务副总裁刘艳一口气将一杯冲马桶的水喝下,她对一脸错愕的客人解释,科技创新让冲马桶的水变为可饮用水。
副总裁“将冲马桶的水一口喝下”的表演细节形象地诠释了智能马桶的“科技创新”“智能净水”等技术指标,比使用科技术语的专业报道更“准确”到位。

客观真实,切忌编造

新闻真实性不仅表现为构成新闻的主体事实要真实,更表现为细节的真实,任何为了主题需要而胡编乱造甚至“合理想象”都会造成新闻失实。
2019年1月《新闻记者》杂志发布了《2018年度虚假新闻研究报告》,其中10件虚假新闻典型案例中有6件属于整体失实,4件属于细节失实。《网曝快递小哥冒雨送快递被偷后暴哭20分钟 派出所称已接到报警》(北京青年报2018年11月18日)就属于典型的细节失实。其中写快递小哥“雨中痛哭20分钟”“口中一直喊‘这叫我怎么办,怎么办’”“一位大爷前去安慰”等内容都不假,但记者新增加的一个细节“事发地附近的上海公安局普陀分局长风新村派出所15日下午确实接到一位快递员报警称其派送的快递丢失”却是假的。另外,快递小哥雨中暴哭不是因为快递被偷,而是因为与女友吵架。正是这些细节失实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
细节失实的原因很多,一是采访不到位,信源核实不严。如“快递小哥雨中暴哭”案例即属此类。如果记者找到最关键的信源——快递小哥核实信息,则可避免虚假新闻的诞生。二是主观想象甚至编造。一方面为了突出新闻主题,提高宣传效应;另一方面纯粹为了眼球效应和收割流量,媒体都有可能在主观上夸大细节,甚至不惜编造故事。2018年的10件假新闻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主观上有意为之而导致失实。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既可让虚假新闻快速发酵发红,也可通过“人肉”方式,让虚假新闻瞬间原形毕露。而对媒体而言,苦心经营的公信力可能会因细节失实而受损。因此,追求细节真实不仅是新闻真实的基础,更是媒体立足的基础。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细节写作不能触碰法律和伦理的底线。细节虽然是吸引受众眼球和写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但细节的表现内容又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国家法律和社会伦理。触碰了这两个底线,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伦理的谴责,有损媒体的社会声誉。就前者而言,诸如泄露国家机密、暴露个人隐私、宣传封建迷信等细节描写;就后者而言,往往表现为血腥低俗的细节、人文关怀缺失的细节等。
如2018年5月6日,新京报对空姐遇害案的报道细节:“下体裸露躺在土堆上,身上有遗精,身体总计20多刀伤痕,颈部大动脉全部被割破,仅背部就有十多刀”;“江歌案”中陈世峰对杀人过程的血腥描述以及媒体对江歌遇害后的血腥描述,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更有甚者,对因火灾而烧焦的受害者遗体竟然以“烤鸭”来比喻和刻画,完全丧失人性和基本的伦理。以上这些都是细节写作中必须力避的内容。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DqtHGb5WdA2rGi_elzdbQ


编辑:董莉

59#
发表于 2019-6-24 2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特稿写作|如何提高你的采访命中率

文章来源:新闻与写作
原文作者:谢梦遥



编者按
采访,是记者终生要面对的重要工作。如何让自己的采访工作能够一次就达到目的,可能每一名记者都有自己的“妙招”。今天,我们来听《人物》杂志主笔谢梦遥老师,讲讲他自己采访经历中,是如何面对采访对象,是如何在采访中“一语中的”,如何更好地实现采访目的!



在我所在的特稿这个领域里,如果一个记者和采访对象聊了很长时间,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那说明话很投机,对方很信任你,时间不知不觉就过了。与受访者提前沟通时,除了采访主题,采访时长也是一个重要事项。一般对于主角,至少要保证有两三次采访机会,每次两三个小时,愈多愈好。外围采访对象则半小时到几小时不等。我自己的记录是和一个人连续聊了9个小时,那是入行第一年的事了,聊完之后有种虚脱感,但又特别开心。我后来再也没有在单人采访中做到过,6小时基本就是上限了。最近我的同事李斐然和受访者连续聊了12个小时——这是我听到的最长记录了,太佩服了。


在一个编辑部里,如果一个记者最大程度去争取更长的采访,这种行为是值得鼓励的。比如搭受访者的车去机场,利用路上时间聊。《人物》前主笔张卓曾为了在郭敬明行程密集的电影宣传期采访到他,买了一张和他同趟航班的头等舱的票。但这里我想说的,是另一个东西,不像采访时长,它很少被业界提出来讨论,我称之为“采访命中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有效信息的获得。


采访不是去聊闲天,也不是去交友(当然能与采访对象成为朋友是很美妙的一件事)。记者带着明确目的去,提问是为了写。报道往往是限时完成的作业,效率非常关键。所以,强调采访命中率,并不是否定记者去追求更长的采访时间,两者都是重要的。其实真要想撑时长,这事一点不难,光四大名著的人物品评,和任何人都能聊很久,刘备、林黛玉、李逵挨个往下聊,但用不了几句。


最近我听了罗振宇与罗永浩9小时的号称“电视史上最长的连续采访”。坦白讲,作为一个节目是成功、有趣的,但如果用在写稿上,表现太一般了,全程都是在舒适区的地表对话。用篮球打比方,属于出手很多、上场时间很长但命中率很低的那种表现。


时刻记住这一点:提问,是为了写。所以有时候,你不得不克制你的好奇心。记得我刚入行时,北京首钢队夺冠,编辑部认为外援马布里和主教练闵鹿蕾的故事可以写个稿子,这题派给了我。费了一番力气,我争取到了闵鹿蕾3个小时采访,其实对于一个特稿的主角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聊的过程中,我对于外援待遇问题产生了很多疑问,揪住问了好久。中间有个拍照环节,同去的编辑张娅赶紧拉住我,说她急得都冒汗了。“你是怎么构思稿子的,这些应该写不进去吧。”她提醒我应该把采访集中在某些话题。下半场采访,我提问时时刻带有写稿意识,把对旁枝末节的好奇心压得死死的。多亏有老编辑在,否则写稿就麻烦大了。


做记者头一两年,我做人物专访时喜欢放些普鲁斯特问卷式问题进到采访提纲里,比如,“你的墓志铭会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式离开世界”。现在觉得这套问法特别低效,也浪费受访者时间。不是说这些问题不能问,而是优先级应该排在后面。如果你做的是对话体,对方恰好又是个擅于抛金句的人(比如韩寒、高晓松),你当然可以列一堆普鲁斯特问卷问题。特稿毕竟是讲故事的报道,拿细节、拿故事才是最先要考虑的事情。


既然提问是为了写,那在采访之前,对写什么、怎么写应该有所准备。所以做功课很重要,不止是阅读、记忆大量资料,还要思考,要对怎么写有个框架性的把握,把那条可能的主故事线放进脑子里。当然,随着采访深入,框架和主故事线都是可以调整的。但一个原则是不变的,你要知道哪些话题能写进稿子,哪些话题的概率不高,哪些话题只是话赶话聊到这里了而已,进而合理分配你的采访时间。


一般列给自己用的采访提纲时(完整采访提纲不必给对方),我会把话题内容进行主题分类——这段聊少年时光,这段聊如何管理公司,这段聊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我还会标出关键问题和次要问题。这样就有了提问的优先级。什么是关键问题,只有这个人才可能愿意告诉你的,只有他知道的,或者你很大概率会写到的、不可回避的故事。采访中不可预料的情况太多了,突然缩短的时间、喜欢打断你的经纪人和公关、脾气难以琢磨的采访对象……你得随时做好准备,机会可能转瞬即逝。


即便采访开始前的暖场环节,我也尽量让这种看起来的闲聊有一些潜在的信息量。记得采访马东前,我问他最近在打什么游戏。这是一个友好度很高的开场,但它不是纯粹的人际互动,实际上,和我要写的稿子也息息相关。我知道马东心态很年轻,很容易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我预设的写稿逻辑有一个小标题就在讲这个,那么打游戏的事,就很有可能用得上。


我把采访中对方讲述的信息大概分为三类:评论、故事、感受。对于特稿而言,评论是价值相对最低的,总有渠道可以找到一大把。如果对方是一个评论起来就兴致勃勃的人,你要及时打断他。在我接触的采访对象中,罗永浩就是这样的典型,谈起手机来,他就会谈很多技术上的看法——其实那些在他的微博里都能找到类似观点,很难够成故事。那一次,我耐心地听了一段时间,然后向他解释了我的采访目的,他马上就能理解和配合。


故事很重要。但故事的搭建可以由多个采访对象完成,甚至在主人公缺席的情况下完成。比如,某人因无心之过惹怒了老板,老板当着全体同事的面砸了他的电脑。除了本人之外,你还可以通过老板、其他同事来还原这个故事。当然,对于信源不明的事实,你需要向本人求证下。即便你问到对方,你也不需要对方通篇讲述这个故事。


感受是最珍贵的,那一刻在那个人的脑子里响起了什么声音,情绪如何涌入,身体里的某个器官如何疼痛,大概只有他本人能够告诉你,旁人无法替代。当然,这也需要你的激发,问出那个恰如其分的问题。所以如果采访对象给我的时间仅能以分钟计,我一般会优先问感受。


把采访分为两三次进行有时更有效。第一次采访完,你回去消化那些信息,重新梳理、确认写作方向,这中间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外围采访。带着更明确的目的和调整过的采访提纲,进行下一次访问,这样可以避免徒劳的场景还原,在无效的话题上浪费子弹。


某种角度看,这也是个经验问题,采写越多,对什么能用得上,什么场景需要还原,什么故事要展开,会有一个感觉。当然不可能永远保证采了就能用,但努力做一个有着高命中率的特稿“杜兰特”,总是正确的方向。


编辑:吴悠


60#
发表于 2019-6-27 23: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写作】李晨范冰冰分手“宣言”
编辑:吴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