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真实案例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7: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美剧《新闻编辑室》浪漫化 美国记者称不真实

凌晨3点,李晓亮还没有睡觉,从堆满旧报纸的书桌上扒拉出一盒方便面熟练地泡上。因为长期不开伙,连出租屋里的老鼠都已经举家移民到隔壁。然后,他打开电脑,习惯性地翻出一部电视剧作为夜宵佐餐。作为在“报纸—网站—电视—报纸”都干了个遍的新闻从业者,李晓亮说:“看到《新闻编辑室》第一集时,这一针鸡血,使我彻夜难眠。”
  《新闻编辑室》,这是一部在豆瓣网上评价高达9.2分的美剧,这个评分略低于《肖申克的救赎》,但已经超过了《泰坦尼克号》。该片讲述了一个虚构电视台“亚特兰大有线新闻台”,在主播威尔的带领下,冲破各种阻力、报道新闻真相的故事。

  剧中对新闻理想主义的浪漫渲染,使新闻人这一镁光灯下的职业更加受关注。不同的声音开始此起彼伏,比如,“从来没有一部片子可以励志到让我泣不成声,理想主义万岁!”;又如,“千万不要把新闻媒体想象得太神圣,社会变革绝对不是主要靠电视演播室里的这帮人。”

  《新闻编辑室》的编剧艾伦·索金,借此剧向理想中的新闻行业致敬,剧中的故事和理念有着超脱现实的完美。当中国的同行看完此剧,再念及自身,似乎感慨更多。

  “传媒人士必看”?

  6月底首播的美剧《新闻编辑室》第一季已经更新到了第8集,剧中涉及的所有新闻都是2010年后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如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等等。

  好莱坞金牌编剧索金,延续了其喜用大段对白描绘社会精英的一贯风格,第一集一开场,主人公威尔就在一群大学生面前滔滔不绝地演讲:“我们过去的确辉煌过,我们会为正义而拼、为道德而战。因合乎道德而立良法,因违背道德而废恶法……可现在的美国再也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了。”

  因为对白和故事背景复杂而被称为“高智商神剧”,而且闪耀着新闻理想的光环,该剧一传入中国,就被贴上了“传媒人士必看”的标签,再加上诸多名人推荐,《新闻编辑室》迅速走红。

  从业四年的报社编辑张小飞,每看一集都会写下一则短评:“第一集:它更多的是传达一种对新闻的疯狂、一种将理想主义带入工作的追求……第三集:新闻采访中的问答就该和法庭辩护那样,紧张、刺激、机智、针锋相对、咄咄逼人、不依不饶……”

  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四学生罗涛在微博上写道:“《新闻编辑室》是我最近看到的最让人泪流满面的美剧,这是美国电视业内的映射。传媒集团的老板和政治团体有生意来往,压制着主持人的新闻自由,但是主播威尔却不畏强权,只报道事实,这是我看得最激动人心的一段。在中国,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电视?”

  和在中国受到的热捧相比,美国本土对该剧反响平平,甚至颇有微词。《华盛顿邮报》评论:“它充满了不断的叽叽喳喳和高谈阔论。”《纽约时报》说:“如果主角少点说教、回到新闻报道本身,会好看很多。”在美国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这部剧集仅得到了57分(满分100分)。而随着诟病其过于理想主义、对白冗长、背景艰涩等批评的出现,豆瓣网上的评价也从最初的9.4分回落到9.2分。

  “它一集的信息量相当大,如果不是对美国的政党、政治、社会、媒体有一定的背景知识,看起来基本是云里雾里。即使有字幕组贴心的注解,一般观众还是很难入戏,外行看的就是热闹。”李晓亮说,“我作为‘新闻民工’,对比下现实,也只是看着解气而已。”

  中美新闻人的集体幻想?

  正如索金在《白宫风云》中将美国总统这个职位理想化了一样,从未在新闻行业工作过的他,在《新闻编辑室》中也极大地浪漫化了新闻业。索金笔下的人物“没一个缺钱的,也没一个是为了钱而奋斗的”。

  有美国记者指责剧中的新闻产业并不真实,索金回应道:“我喜欢书写那些不披斗篷、不上伪装的英雄们。《新闻演播室》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新闻产业状态。它注定是一个美妙的幻想,与现实中各种真实而严重的事件相对立。”

  中国普通观众对于此剧的追捧,多少有些对国内媒体“怒其不争”的意思。微博上的激烈言论不断,诸如“每当刷微博刷出‘新闻已死’的绝望,我就看一集《新闻编辑室》提神。”“做新闻的人,希望多看看《新闻编辑室》,播的是良心是事实,还是收视率、炒作?”

  而业内人士在最初的兴奋之后,也开始思考这部披着“新闻理想”美丽外衣的美剧是否真的如此美好。

  “我相信这不是美国的事实。”张小飞说,“这也是美国同行的理想,西方媒体的自由也有束缚。比如在第三集中,威尔的评论触及了电视台高层的利益,他们决定解雇他。其实国外的舆论环境并不比我们好多少,他们在报选题的时候,也会说‘苹果公司新一代手机发布,众人熬夜排队购买’。威尔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新闻理想,”

  “看了之后,我觉得自己就是威尔鄙视的那种人,只给大众呈现‘粉饰太平’的内容,不会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就像北京暴雨,我们的媒体都在说‘最可爱的排水工’、‘互帮互助的市民和私家车司机’,这没有错,但是问责相对来说还是太少了。”张小飞说。

  李晓亮认为,《新闻编辑室》的火爆是一个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关注的人都是媒体界、文化界的,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话语平台,经过微博一扩散,就有了那种虚假繁荣。看第一集时我激动了一下,但别真把它当成为新闻业树碑立传,它跟真的新闻圈没啥关系,与两国的现实也都是有距离的。”

  这则微博多少反映了中国新闻人追捧此剧的心理:“我们完全可以拍一部姊妹剧,就叫《新闻审查室》,绝对是惊心动魄的美剧范儿: 新闻红灯突然闪起,有关部门临危不乱,各大网站火速删帖,通稿走起,审查室深夜亮灯,IT精英攻克异见人士信箱,五毛紧急动员……”

  医生才能宣布他死亡,新闻不能

  《中国之声》主持人郭静,不久前针对北京“7.21”暴雨发表了一则微博:“有人呼吁记者调查并公布北京暴雨死亡人数,急切心情可以理解,记者应该有作为,但是确认死亡需确凿的证据,这也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还记得《新闻编辑室》4吗?‘确认死亡的只能是医生,新闻不能!’北京是否可定时公布最新统计的真实准确的遇难者人数及名单,别让坊间传闻道听途说再对人们造成伤害。”

  一场暴雨检验了北京的下水道,也检验了报道灾难的新闻从业者。但如“这是个人。医生才能宣布他死亡,新闻不能”这句台词所说,媒体并不能凌驾一切。

  同样以新闻媒体为主角,近期上映的国内电影《搜索》讲述了一个并不理想浪漫,反而有些残酷的故事。电影中的女主角叶蓝秋,因为在公交车上没有让座而遭遇媒体“人肉搜索”,成为全城议论的对象,同时又被查出癌症;心力交瘁的她最后放弃治疗,绝望自杀。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叶蓝秋已经为此事道歉,媒体也录了下来,但为了造成更大的轰动效果,最终没有播放。这为叶蓝秋的死加上了一个砝码。

  媒体的力量在这部电影中出现偏差,原本的监督功能被扩张成为网络暴力。“为了收视为了效果,你拿老百姓开刀。如果中国的媒体真如《搜索》这部电影一样,那中国的媒体就该倒闭了。”罗涛说得有些激动。

  一则影评勾勒出了当下网络暴力的血腥狂欢:“一个人开车撞了人,被媒体一报,网友一挖,第二天那人就成了官二代冷血杀人魔头。舆论立刻一边倒,绝没有当事人自己的声音发出来。再爆出他抛弃过那么几个女朋友,上学时候打过小抄儿做过弊,和人干过架,开车违过章,能引起全民大讨伐就再好不过了……”

  张小飞说:“网络媒体让很多人以为是梦想照进现实。结果,不断的谣言其实是走进了更可怕的一个现实。威尔和他的新闻团队干得如火如荼,但事实上收视率是降了的。这说明,仅仅一个这样的节目,改变不了整个大环境。”

  张小飞认为,新闻的监督功能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媒体能代替其他所有的社会职能部门,这一点上,《新闻编辑室》的表达有时也过于偏激。“按照剧里威尔的态度,我们之前追捧的《舌尖上的中国》这样轻松闲适的媒体作品就是垃圾。但实际上,新闻有软有硬,有娱乐休闲也有批评揭露。我们缺失的东西在电视剧里得到表现,这值得欣慰,但是,如果认为只有那样才算是新闻,就大错特错。”蒋肖斌

http://news.sina.com.cn/m/2012-08-14/093324964592.shtml

沙发
发表于 2012-8-15 12: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广电总局否认出台电视剧六条限令
核心提示:日前有媒体称广电总局将对电视剧提出六条意见,意见包括革命历史题材要敌我分明、不提倡网络小说改编,网游不能改拍等。8月10日,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表示,前段时间媒体讹传所谓六条限令,从情从理说,总局都不可能出台这样的限令。

本报讯 近日来,某媒体报道的“广电总局将出台电视剧六条限令”的新闻引起业内关注。8月10日,在出席华策影视电视剧创作恳谈会时,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正式予以否认,称这个消息是假新闻。

六条限令确认是假

有媒体报道称,广电总局将对电视剧提出六条意见:“革命历史题材要敌我分明;不能无限制放大家庭矛盾;古装历史剧不能捏造戏说;商战剧需要注意价值导向;翻拍克隆境外剧不能播出;不提倡网络小说改编,网游不能改拍。”报道的这六条限令几乎涵盖了收视率较高的所有电视剧门类,因此引起业内广泛关注。8月10日,在华策影视举办的电视剧创作恳谈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首度表态,他说:“制作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成长,明显变得成熟。比如前段时间媒体讹传所谓总局关于电视剧创作的六条限令,从情从理说,怎么可能呢?总局不可能出台这样的限令。”

总局看重数量质量

不过,王卫平也表示,从这个事件中看出了电视剧行业的成熟度,“在网络热炒的同时,绝大部分制作人并没有加入讨论当中,这说明我们的制作机构还是理性的,是了解我们的基本政策和管理分寸的。”王卫平表示,相信中国电视剧的制作业一定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规范。他透露,对电视剧的管理,广电总局的建议是,“调控数量,提升质量。”

业内大腕口诛痼疾

当天的恳谈会吸引了演员张国立,编剧邹静之、刘恒,导演郑晓龙、尤小刚等到场。大家就国产电视剧题材雷同、跟风严重、质量低下等广受观众诟病的“痼疾”展开了研讨。业内人士王鹏举指出,演员片酬疯涨令制作业压力倍增,同时网络购剧价格大幅下跌,一年之内网络购剧价格“过山车”似的普遍降到10万一集,“这个价格还不及电视剧三轮播出的价格。”王鹏举认为,电视剧制作成本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剧的最终质量。

面对电视剧题材上的跟风现象,大家也展开了探讨,尤其是现实题材剧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大量回归荧屏。一时间婆媳争斗、80后奋斗的电视剧霸占荧屏,令观众应接不暇,不禁产生腻烦心理。导演郑晓龙认为:“题材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深入挖掘,坚持艺术追求,任何题材都可能有新意和信仰,都可能成为好片子。”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许青红)


http://news.163.com/12/0815/02/88TRO25J00014AED.html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2 10: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新闻联播播“我姓曾”系央视台长审片时要求

 解读>
  传媒学者:央视正在重塑形象
  据记者了解,“我姓曾”的神回复,一度也让央视内部人士颇为纠结。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段纪实在《朝闻天下》首播后,拿上《新闻联播》播是需要重新审片的,但审片时“胡台(央视台长胡占凡)特意要求要把‘我姓曾’在《新闻联播》里面播出来。”当杨华告知胡占凡已有网友认为央视出丑了,“他仍觉得这个挺好,很真实。”
  昨天下午,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蔡敏也告诉晨报记者,在他看来,从两条新闻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就能看出,“大众对新闻联播的关注还是非常高的,这两次动作也表明节目组认识到了改变的必要性。”蔡敏说,显然“你幸福吗”这条新闻就衍生出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新闻:一方面是传统观点认为央视想的这个策划被受访者的回复搅黄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央视把这些回复原汁原味播出来的勇气。它没有摆拍、没有让受访者念固定台词,我觉得这个是值得肯定、鼓励的改良方向。”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原标题:传媒学者:央视正在重塑形象  )

http://news.sina.com.cn/m/2012-10-22/042925407548.shtml


地板
发表于 2013-1-5 1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
“中国假药”虚假报道调查:英记者给真药动手脚

英国《卫报》2012年12月23日在头版发表“中国假药危害非洲”的文章称,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这两个全球疟疾病人最多的国家,抗疟疾药中“有1/3是中国的假药或是低于标准的药”。该文章将非洲疟疾无法根除归咎于中国假药。为了调查事情真相,《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到访这两个非洲国家,揭开了《卫报》报道捕风捉影随意污蔑的真实面目。
  “我不知道这篇报道的证据在哪里,其中的描述不可思议”,坦桑尼亚疟疾控制办公室主管穆罕默德·阿里指着《环球时报》记者手中拿的刊登“中国假药”报道的《卫报》说。阿里向记者介绍说,在抗疟药进口的流程、监管和分发过程中,除了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体系外,坦桑尼亚也有自己的认证体系。经过严格的购前认证、实地查验、海关检验,抗疟药通过坦桑尼亚食品和药品局下属部门分发到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地区依据情况向医院和病人配送,“包括中国援助药品和坦桑尼亚从中国采购的抗疟药都是经过严格审查,不可能有假药”。
  阿里说,坦桑尼亚抗疟药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公立和私立。公立有两个途径:世界卫生组织统一购买,其机构有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克林顿基金、盖茨基金等,及坦桑尼亚政府统一购买。公立药免费分发给患者,或象征性收费。私立渠道为:通过坦桑尼亚药监局认证后,坦国进口商自行采购,向药店和医院出售。
  华立药业坦桑尼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坦桑尼亚抗疟药的公立市场中,中国只有桂林南药进入了世界卫生组织采购名录,但其份额非常小,华立药业进入了最后审批程序,中国政府每年有300万元人民币捐助。私立市场方面,华立药业坦桑尼亚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制药厂和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四家企业通过了坦国食品和药品局资格认证,这些企业在坦桑尼亚抗疟药市场上主要集中在高端价位药品。华立药业市场主管基叁督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所有抗疟药从原料来说都来自中国,但中国抗疟药在坦桑尼亚市场份额非常小,最多也就是5%-10%。《环球时报》记者在乌干达采访发现,中国抗疟药进入乌的渠道和坦国类似。
  周勇曾亲自见识过英国媒体的造假。2009年,英媒疯传“中国抗疟药出现假冒产品”,当时,中方企业通过坦桑尼亚食品和药品局在媒体发表声明,详细介绍哪个批次出现仿冒假药,教大家如何识别。但这期间,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拿着华立药业生产的抗疟药来到药厂,询问“是否是假药”。周勇说,他当时一看就知道这是自己厂家生产的真药,但记者故意动了手脚,将生产日期和包装盒四个弧形角中的一个剪去,坚称这是假药。最后,经过华立坦桑尼亚合作伙伴的有力批驳,该记者哑口无言。
  中国抗疟药对非洲防治疟疾的贡献广受好评。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姆姆加医院医生布什威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抗疟药非常好,见效快、副作用小,我喜欢用中国抗疟药,也推荐我的病人使用”。华立药业市场主管基叁督说,自从以青蒿素为主的中国抗疟药进入非洲以来,非洲疟疾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坦桑尼亚来看,几年前该国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疟疾,去年死亡人数降到2.5万人,这背后离不开中国药的作用。而对于非洲疟疾难以根除的原因,基叁督说,缘由非常复杂,大多非洲国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研发和防治疟疾,贫困者无钱购买药品,一些疟原虫产生抗药性,没有可靠疫苗,非洲地区气候炎热,很难消灭蚊蝇。
  昆明制药乌干达代理商——中非医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孔东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按照他个人了解和判断,《卫报》的这篇报道很大成分上是道听途说,信息来源不准确,“更大的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和对中国的敌视”。【环球时报赴坦桑尼亚特派记者 苑基荣】
(原标题:非洲"中国假药"系虚假报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