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周好稿 | 完美主义者做不了新闻,但也不能破罐子破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8 17:4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闻报道都是遗憾的艺术。就像我们每周的点评,点评老师列出的稿件优点,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的基本操作,而稿件中出现的遗憾或问题,也是看起来很平常却求而不得的东西。
比如“重庆小贩正当防卫”稿中点评老师提到的遗憾,再比如“规培生自杀”报道中蓝婧老师提到的“深度报道拼速度和角度”的问题。这些,几乎是每个新闻人、每篇深度报道都会面对的问题。
已故的前财新传媒副主编张进曾经说,“完美主义者做不了新闻”,只能说,在新闻的这条路上,我们只能去尽可能的追求完美,并在接纳遗憾的同时,不断反思。

标题:重庆小贩正当防卫伤人事件始末
作者:刘向南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2024-04-07
重庆小贩正当防卫伤人事件始末
现实版的“第二十条”案例。报道定位为正当防卫伤人事件始末,即是对整个案例走向进程的全盘回顾。
从调查报道的角度上看,信息量、报道维度是无法解渴的,叙述视角是重庆小贩一方的亲历,案例中的另一方当事人、公检法等司法部门在采访中是缺席的。这是现在的调查报道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某种程度上是无解的,但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每一起正当防卫被认定的背后,突破的难关到底是什么?“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现实中真正唤醒“第二十条”的案例还不算多,毕竟装睡的人那么多。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执行副总编、新黄河济南时报总编辑赵治国)

标题:为了卖掉房子,她做了半年中介
作者:田国宝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4-04-04
为了卖掉房子,她做了半年中介
经观的这篇稿子,选取了时代大潮下,以京城“房地产”涨跌这样一个宏大而又与个体利益攸关的选题。京城房价涨跌,对于生存于其中的普通人而言,可谓是“涨,百姓苦;跌,百姓苦”。衣食住行,住房是刚需,君不见,无数白领耗尽一生努力,也仅得京城蜗居而已,因此房价涨跌牵动千万人心。涨,要付出更多金钱;跌,意味着辛苦到手后还要承担损失。近期,京城部分地区房价阴跌,让手中有房的白领愁容满面,平添许多恐慌和焦虑。
经观这篇文章,没有直面房价涨跌,而是选取了一位女白领为了卖房而选择当中介这个距离房市最近的职业,通过她细致入微的观察,娓娓道来,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房地产涨跌对普通人命运的影响,还为我们展示了房产中介这一我们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群体,他们日常工作的苦与乐,规则与潜规则,付出与收获,以及与普通房客的关系。
总之,这篇报道既有大主题,又有具体的切入点,还有深刻的分析,冷峻的揭示和展示,兼具故事性与可读性,虽不动声色,而恐慌与焦虑尽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媒体人张永恒)

标题:“亿万富姐”吴英父亲的17年
作者:武丽娟
来源:野马财经
时间:2024-04-06
“亿万富姐”吴英父亲的17年
2007年的浙江亿万富姐吴英案,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早已尘埃落定,可从死刑到死缓,再到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每一次变化都让人们重新审视法治社会的步伐。那些努力推动社会进步的记者们,一次又一次地记录着历史,以至于17年后的今天,再次倔强地让这个案件回归人们的视野。
对重大事件或案件的报道,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时代印记案件的关注,是衡量一个媒体有无担当和社会责任的重要砝码。相比于那些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的断头新闻,持续跟踪报道更是凸显了媒体和记者的情怀与坚守。
在媒体普遍陷入困境时,执着地关注,巧妙地揭露,平和的语态,准确的表达,或许是媒体(包括自媒体)坚守品格的重要能力。以社会视角报道法治新闻,从经济现象洞悉政治发展,成为这个时代媒体人记述历史的重要方法。
一位老人17年的命运,既是17年的法治史,也是17年的社会史。透过个人命运,让读者看到了时代的底色,有什么的底色,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一个富有温情而又理性执著的记者,以这样的方式向一位父亲交代,向这个时代案件交代,也向未来的历史交代。(经济参考报高级记者程子龙)

标题:南昌大风的飞窗之谜
作者:杜佳冰、李铃澜
来源:冰点周刊-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4-04-07
南昌大风的飞窗之谜
以往的词汇经验已经无法形容这场疯狂的风,他们不得不更新表达:“不是冬天那样呜~呜~呜~而是哐哐哐!哐哐哐!”“像铁皮一样响。”有人忽略了声音,而直接感受到一种力量:“房子在震,我是被晃醒的。”
——非常好的一篇特稿,所有的文字才华都服务于节制的叙事。可以提名中国的普利策奖。(前知名媒体人韩福东)

标题:医学规培生难以承受之痛
作者:颜星悦 实习记者乔雨萌、李思涵
来源:深一度-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4年04月07日
因多起规培医生自杀事件,规培制度这个题材今年介入的媒体较多,本文记者在3月14日进行过湖南曹丽萍个案的深度报道,是较早介入规培自杀事件的媒体记者之一,写作质量也不错。
在这一轮对于规培制度的报道中,媒体基本都从个案的深度延伸到了现象的深度,试图对制度体系进行探讨,这是非常好的。深度和调查经常并列同时来说,两者很多时候相辅相成,但也有所不同。个人看来,调查更侧重于寻找一个复杂事件的真相,而深度之深更加取决于作者认知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
本文的故事采访较为细腻,写作也不错,最后落脚到“医生本来就是魔鬼训练出来的,无法通过磨练就当不了医生”这一观点,难能可贵。不过在现象的深度方面,垂类媒体“健闻咨询”发表于3月20日的报道《医学生规培,为何总被抱怨》更早,主要角度已覆盖,从这个维度来说,本文则略有滞后。
新媒体时代,对深度报道的发稿时间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如何能在一拥而上的题材中抢得先机,只有两条路:拼速度,或者拼角度。这对于如今的媒体都是一个并不容易的课题。(红星深度国内新闻主编蓝婧)


来源:磨稿子(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