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新闻奖点评| 舆论监督的现实价值在于建设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 16:4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 读


2022年9月19日起,浙江卫视《今日聚焦》陆续播出《危险的“伪翻新胎”》系列报道,该报道在中国蓝新闻APP阅读量破百万,新浪、腾讯等多家平台转载,全网点击量超千万次。

播出后,浙江宁波等地连夜展开调查,要求涉事公交公司更换一千多个不合格轮胎,台州等地也取缔拆除了二十多家作坊,查封了上万个伪劣轮胎 。
《危险的“伪翻新轮胎”》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二等奖。今天,传媒茶话会推出中国新闻奖系列点评第九篇,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特别报道部记者管昕赏析点评该报道。




专家介绍


管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特别报道部记者,其作品《神秘曹园》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新闻专题一等奖,《多地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柴封灶致部分群众挨冻》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一等奖。


专家点评


舆论监督的现实价值在于建设性
察人所未察,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做推进社会进步的时代“瞭望者”,这应该是很多记者的职业追求。
多年舆论监督报道的从业经历,笔者有一深切体会:
记者最大的社会价值之一在于发现问题。但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记者,追求不止于发现,而是要用新闻的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现实的改变。舆论监督报道就被赋予这样的“魅力”,不过,只有舆论监督具备建设性,才有改变当下社会的现实价值。
今年浙江卫视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危险的“伪翻新胎”》,就是这样一组不止于发现并努力推动问题解决的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
这组5集系列报道播发于2022年9月,从曝光乱象提出问题,到揭露行业监管缺位分析原因,再到报道各地查处情况促进问题解决,整组报道主题内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暗访的现场画面也较为生动。
细看这组报道不难发现,记者在暗访调查时下了不少功夫。
据了解,记者历时一年走访浙江多地,暗访了多家工厂和小作坊,对翻新胎的整个产业链进行了深入调查。而最早选题线索的发现,是记者路过一修理厂和师傅闲聊偶然得知的,让人惊讶的是,很多危险的“伪翻新胎”被用于货车和公交车等营运车辆,危及公共交通安全。
报道播出后,新闻单位和相关部门实现了良性互动:地方执法部门取缔拆除了小作坊,浙江省检察院着手提起公益诉讼;这组报道也被凝练为全国两会建议,呼吁尽快出台翻新轮胎的国家强制标准至此,这组舆论监督报道发挥了其最大的积极价值。
如果一篇舆论监督报道,公共传播价值不大或者眼下提出来一时解决不了,反而给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对立情绪和矛盾,还值得公开报道出来吗?
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
时、度、效,是主流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需反复研判的三个重要维度。放眼当下公共舆论场,要让舆论监督报道更具建设性,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不能“失焦”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应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国家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及那些尚未引起重视隐藏在角落里的社会问题。
中央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因此,中央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一定是要反映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不足,反映国家政策在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央关注的,也是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们反映的问题一定是带有某种普遍性的、可推动解决的,而不是单纯地抛出问题,对解决老百姓的实际诉求起不到积极作用。
当下部分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存在弱化的趋势,有的为了网络流量跟风炒作没有营养的热点,有的对当地群众面临的难题不闻不问,既不通过内部渠道反映也不敢于公开揭露,当然原因是复杂的,但长此以往导致的不良后果应引起重视。二、探索地方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存在样态今年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共有16篇舆论监督报道,其中8件作品都来自地方媒体,甚至有地市级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作品获奖。在地方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报道乏力的当下,与以往相比,更多地方媒体获得舆论监督奖项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目前地方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有力的案例日渐多了起来,如北京卫视的《向前一步》、浙江卫视的《今日聚焦》、山东卫视的《问政山东》等。在省级党委的支持和领导下,新闻监督和职能部门实现了良性互动,真问题得以发现,整改也立竿见影。
好的经验应得到更好的总结,更多地方媒体应探索适合当地的舆论监督样态和存在方式。
健康的公共舆论场,新闻监督应是全面覆盖而且立体的。各级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一般都有其服务半径,如果中央媒体监督的多是一些大事,省级和市级媒体可多关注一些群众身边的小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防止问题扩大化。虽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角色定位不同,但主线都应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目标是促进工作,解决问题。
三、对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给予更多信任和支持很多同行都有这样的观察,当下高质量的舆论监督报道供给不足,专业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队伍呈萎缩之势,反而让自媒体爆料有了市场,加之很多网友缺乏媒介素养,往往对自媒体爆料深信不疑,这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挑战。
自媒体爆料往往追求的是流量,标题党、带节奏等问题也很常见,主流媒体的新闻从业者对选题的把握、事实的求证,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也是更有社会责任感的。所以,当下,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非常必要,这也需要一支高质量的专业从事舆论监督的队伍。
现在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舆论监督报道单设奖项,这对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一线记者是很大的鼓舞。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领导干部对舆论监督报道的认知很片面,遇到所谓的负面稿件,只是想怎么能捂得住,千方百计来说情,甚至对记者进行打压。
希望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建立制度,谁打招呼要留痕,起码要释放这样的信号,让到处说情甚至诬告记者的人有所忌惮。
总之,要构建健康的公共舆论场生态,少不了舆论监督的助力。要让更多优质的舆论监督报道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法宝”。

记者手记

《危险的“伪翻新胎”》记者手记——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 夏明瑞 孟文林
伪劣翻新轮胎调查是一个冷门的选题,同时也是一个爆炸性的选题。它关乎每个人的道路安全。记者历时一年,暗访二十余家小工厂,揭露出翻新轮胎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曝光了一个潜藏在老百姓身边的“定时炸弹”。
潜心钻研做行家
为了做好翻新轮胎乱象调查,记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在选题确立之初,从网上搜集出近百页关于翻新轮胎的介绍和行业政策,进行研读。还专程赶赴北京向行业专家进行学习请教。后来记者还到正规企业下车间,学习翻新轮胎制造的相关技术规范。这为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打下了基础。实际上国家鼓励对符合条件的旧轮胎翻新进行循环利用,以提高橡胶资源利用率,但轮胎翻新是建立在严苛的技术规范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之上。乱象之下,伪劣翻新胎上路的数量难以估量,风险隐患令人担忧。
深入调查挖乱象
记者乔装打扮潜入多家轮胎翻新厂调查,发现利用本应报废的二手轮胎合成翻新胎,已经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这些小工厂、小作坊完全依靠人力、手工来生产,制造过程极其粗放原始。因为成本低廉,利润丰厚,这类“伪翻新胎”在市面上很“畅销”,被广泛安装在渣土车、槽罐车、集装箱卡车上。由于技术粗糙,这样的轮胎行驶中极易爆胎,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一些地方的公交车辆竟然也在广泛使用此类轮胎。记者蹲点发现宁波两家运营公司给大批公交车安装伪劣翻新胎上路。随后一路顺藤摸瓜找到经销商,追踪至源头生产工厂,曝光了这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经当地执法部门核查,两家涉事公交公司共有358辆公交车使用了不合格的翻新轮胎,查出问题轮胎1260个。问题之严重,令人后怕。
抓住症结促进步
本组报道并没有流于展示现象,而是更深入地分析乱象的症结所在。记者深入正规企业调研,查阅大量的政策文件,听取行业专家意见。梳理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翻新轮胎缺失国家强制性标准,缺乏行业准入门槛,造成各种主体涌入该行业逐利。在报道中对此进行深入剖析,并呼吁相关部门尽早出台强制标准,抓住问题的根源进行点题。
同时,该报道还引起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的关注,并就新闻曝光的问题提起公益诉讼。这一案例被评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为了扩大监督效应,报道播出后记者还联系全国政协委员将报道所反映的问题提炼为两会建议,呼吁翻新轮胎国家强制标准尽快出台,从制度层面促进问题的解决。
心得:
新闻曝光强于车辆爆胎,看报道出冷汗胜过车毁人亡流鲜血,媒体监督是成本最低的监督。如今从事新闻调查的记者越来越少,调查报道也面临着诸多的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新闻调查、舆论监督仍旧是维持一个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免疫手段,调查记者仍要扬鞭自奋及时总结经验、提升本领,发挥媒体监督职责,用新闻推动社会进步。


来源: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cshivzcVz0KB1v4T-ql3A
编辑:潘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