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427|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4级硕士程正元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9:03: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9:05:45 | 只看该作者
2023.10.23
周一上班,真的困啊。有没有人研究一下为什么那么困还要上班。今天把老师布置的第一本康德看完了。姑且谈谈“三位一体”:
老师说的三位一体是实习、看哲学经典、看学术论文。现在我处于准备毕业论文的一个阶段,所以也在大量看论文,看到想到很多内容都可以从哲学经典中得到启发,这或许就是最简单的“融会贯通”。至于实习,我现在每天要看大量文章,也算是文字训练。但我觉得很多内容是很无耻的,没有批判、没有反思、没有解构,只有歌功颂德,只有咬文嚼字。学术界的溜须拍马。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自己选择的路,并且现在实习我并不后悔,因为理论内容至少还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像是思想上的粘合剂。我们姑且不管他是不是真实、正确,至少在维系社会思潮的稳定上是有积极作用的——稳定和平的社会环境太重要了,这一点康德也做过阐释。
我真的很困,有没有人懂啊,还有好多事。一边实习一边辅修法学,然后开启研0.5(保本校就是没有大四,只有研0.5),放一年前搞这么多事,我一定会想:**,下次不搞这么多了,不如休息休息。但现在我不会抱怨什么,甚至也没有情绪上的不爽:一方面是因为我现在已经不需要内卷了,至少不用那么卷。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人生其实本来就没有一个最正确的选择,我们只能把每一个选择做成正确的选择,把每一条普通的路走成正确的路。越是理性、周密的选择往往越走不通,没有一条路能走通,也就意味着每一条路都能走通。明白了这一点,就轻松了很多。这些珍贵的思考和人生体验才是保研真正带给我的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思考怎么样提高一分卷死千人。
真的好困啊,不知道下次写什么时候,看有时间吧!

2023.10.24.
上午在看论文,看看就没劲了。真无聊,不过还得继续看。
下午上课,法理学,今天也很没劲,都是一些老生常谈,法的价值性……。
晚上开组会,一半的时间我都听不清在说啥,哎。
日记是10.25写的,昨天一回到家倒头就睡了。

2023.10.25
上班。摸鱼时间看《海德格尔论媒介》,写得好,就是不太看得懂。
每天的读书学习要有计划。自律不是强迫自己做一堆不喜欢的事,而是让自己根据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
今天就把《海德格尔论媒介》正文前,也就是所有的导言看完。

2023.10.26
今天啥也没干。甚至日记都是27号补的。
说是啥也没干,其实并不完全正确。我一天的时间都在重庆市里跑,看病,然后去上课。本来把书带过去打算看,但是老师讲的太好了(劳动保护法)。于是就没看书,从七点一直听到九点半,到家已经十一点。又失眠,因为奔波太多了,脑子没缓过来。
我还在曾家岩站拍了一张极美的照片。

人们往往都会过分夸大一天能完成的事,而过分忽视一年能完成的事。健身中有个概念叫做“中枢疲劳”,简言之就是当你觉得累、不想动的时候再去健身房,其实就是在自我感动,假努力,并没有实际的锻炼效果。因为这个时候中枢已经疲劳了,休息比锻炼更重要。甚至说,休息也是训练计划的一部分。只有当你发自内心激动,感到无比期待的时候去健身房锻炼才有效果和意义。
学习亦是如此。我以前坐上地铁会看书,现在不了,上地铁就是休息。因为车摇摇晃晃看书太难受了,晕。不要自我感动。看书就好好看,听课就好好听,没时间看就不看。一天不看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往往需要一个星期、一个月,乃至一年,才能产生出一点对人生、工作、学术的思考,就像肌肉的生长也是以年为单位。任何事都不必操之过急。但是必须要有坚持和计划。
这一年我完成了什么?我完成了一学期的课程,我雅思考了七分,我看了不少书,没算过具体多少本。我肌肉增长了6kg。我保研了:
一月份,我在寒假中彷徨,刚刚结束完疫情,大家还是哪里都不敢去。刚从病魔和大三上解脱,我又决定备考雅思。
二月份,我只身回到重庆,在出租屋里复习备考,大包小包搬出宿舍。开始独居生活。
三月份,开学了,在安排好大小课程的规划中,备考。
四月份,我们小组继续将论文完善,准备发表、参赛。那一个月很煎熬,但是我们挺过来了。
五月,比赛失利。雅思七分通关。国创项目结题。此后一直休息。
六月,大小期末考试,准备期末作业,开始写各种论文。所谓的期末月。
七月,高分结束学业,准备夏令营。看书、学习、静心。夏令营本校第一名入营。七月末,进入实习,此前陪女朋友去了趟陕西,也去祖籍扫墓。
八月,工作,在工作中成长。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系统健身,精心打造自己的身体,以此和保研的焦虑与虚无做对抗。
九月,继续工作、健身、辅修。在万般不确定之中选择走好自己的路。
十月,保研成功。但也半只脚踏进研究生,开始部分的研究生学习。坚持健身、读书、工作。读书的收获草拟进毕业论文。

看,似乎这种以月为单位的反思记录更有意义。人一天中能做的事太少了。我并不需要每天读书,就像完全没必要每天健身。现在我觉得一周三天在读书就很高效。但是还是一点:一定是坚持的、长期的、有计划的。

2023.10.27
以前所有论文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分数写的。我不考虑有没有真知灼见,不考虑有没有社会意义,只考虑怎么拿高分,现在的毕业论文,我想发自内心地好好写。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是自己这几年读书学习的思考集合。
回来太累了,不想写了。今天忙了一天。
看到李总理逝世,他对学生勉励的一句话,让我想起许多回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023.10.28
看《海德格尔论媒介》,不太好懂,一天只能看十页,但是看懂的只言片语都真的很有意思!
讲个刚刚看到的海德格尔关于传播的观点。先从语言说起,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比事物更具有本源性,维特根斯坦与之一脉相承,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其实我很小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不清晰,长大了看到海德格尔就清晰了,我小时候一直思考:为什么我们看到红色就说是红色?我们看到的红色和别人看到的红色一样吗?我们语言证明是同一个东西“红色”,但是不能证明我们各自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颜色啊?
其实就是因为当我们赋予红色这个概念的时候,红色才存在。不然红色不存在。(杠就是你对。)
传播亦然,因为语言不是传递的工具,而是一种揭示形式,是一种共建。
为什么张思滢喜欢和我聊八卦?是不是喜欢我说出八卦传递到空气中在传递到她的耳朵、大脑皮层、神经的过程?是不是喜欢八卦背后的信息代码?不是,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传播的传递观。她喜欢的是和我说八卦的这个过程,这个环境,我们在世界的一个角落建构出一段对话也就是建构了世界本身,丰富了自身所在的世界。换句话说,为什么不是喜欢和别人说八卦而是和我,而是和我八卦让她很舒服,这是她生活中的乐趣。传播是一种仪式,这就是传播的仪式观。
看懂一点,都很精彩。

2023.10.29
今天计划看点论文,不过白天时间不够。看病,在市里跑了一天。
晚上看会。论文这个东西我感觉是随时性的,就是有时间就看点。我打算搞个小平板,这样走到哪都可以带着,随时随地看论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18:14:09 | 只看该作者
2023.10.30
审了一上午稿子,下午还得写稿子,又红又专的那种,还不能黑红。
下午如果有时间不忙的话:写完安澜长江的稿子。看论文。
我觉得学会摸鱼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惜我现在根本没时间摸鱼。

下午思考研究背景:自动发送技术的泛滥与问题?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自动发送技术的本质是什么?人机交互还是人机对话?取代与被取代?

人类与机器的取代与被取代,从工业革命开始就是一个不断被探讨的问题,马克思等等。技术如何介入人类生活,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个很长远的命题。

以往研究的命题是“机器对人类的取代如何影响人的生活”,而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是“机器对人类的取代如何影响人的社会交际”,是否是我们“选择”了这种取代,以及我们能否有“叛逃”的能力。
参考论文:信息迷雾视域下社交机器人对战时宣传的控制及影响

2023.10.31
昨晚睡得不是很好。今早起来报工作选题,然后看会书,看论文,积累论文写作素材。
看了二十页书。下午上法理课,讲平等、爱、自由,讲得真好。这些概念太大太难讲了,老师讲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讲到一点,爱其实是最高等级的平等、共情。爱必然会有自我的退缩和让步。我深以为然,下课与老师欣然讨论。我和老师讲起我的亲密关系,我觉得自爱和他爱是彼此促进的。老师说这很好,说明你自我很圆满,当然这也和自我的退缩不矛盾。
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啊。

2023.11.1
看书《海德格尔论媒介》,越看越看不懂。还是整点网课看看吧。
上午上班把实习生的视频脚本搞完了,下周一去滨江公园拍摄。待会跟领导说一下。
吗喽的命也是命。
写到一半又有工作了,继续工作。

工作半年的意义,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对我来说有几点:第一是感受一种稳定的生活状态,提前去体验有班上、有事业的这种成熟状态。工作的时候,我每天八点起床,五点去健身,十点半就睡觉。这应当说是一种很自律健康的生活,也让我对生活的体验达到一种很宁静的状态,也就是我所谓的稳定状态,我很享受。我每周都会写好下周下班后的健身计划,如果没有班上,那对我来说实在太可惜了——因为我就体会不到那种工作一天完挥洒汗水的轻松。第二就是深切感受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我是江苏无锡人,在离开家乡前我感受不到家乡的发展水平是什么样,当然在大学里也不可能,在外面花天酒地胡吃海塞更不可能,只有通过工作,我才有机会去观察城市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在理论部门,看这些针对重庆发展的建言献策都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第三,作为一个年轻人,对社会多一些自己独立的思考,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中国的发展如何?前途如何?有什么问题?是不是那么严重?当然我谈这些是很空的,甚至也不配讲这些,说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或许太自恋了,只是说我认识到社会的不完美,但也并不急于声讨或改变,而是脚踏实地地了解我们真实的境地与情况,从一个更成熟的角度出发,去反思我们的社会。而不是成为一个幼稚且容易被煽动的愤青。

2023.11.2
上课,然后没干啥。困。
劳动法,给人听拥了。

2023.11.3
今天上一天班,累,忙。
先看版,然后准备拍视频。帮部门拍拍视频或许是我唯一能为他们带来的切实价值。但怎么说呢,我还得带另一个学广电的,很难带,话都说不清。不过人家也确实在剪辑拍摄方面有能力。
为啥必须得带人家出镜呢?因为她是外省高校的,咱们部门工作现在是要走出去,在全国扩展影响范围,那就得照顾人家面子,所以我得多忙一点,带人家。

2023.11.4
如果我有时间长篇大段写作,那只能说明我很闲。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14:55:18 | 只看该作者
2023.11.6~11.7
在外面跑了一天,拍视频。实习生的工作,也算是实习成果。按照主任要求,我和江西师范的同学都要出镜。

她们比我更累。

我回到家睡了11个小时。醒来就是星期二了,睡够了,但人还是很累,看了会刘老师给我的论文集,又准备去上课了,路上写会日记。

我现在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上班的累,尤其是媒体人员,如果我的工作是记者,每天都像这样跑,我感觉我40岁就要退休了。

这种累的强度就是直接让人累的迷茫了,怀疑人生,不知道未来有什么出路的感觉。

我想,其实工作和学习没有明确的分野。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学习也是一种工作。我研究生阶段的三年,也是一份工作,既然是工作,就要像我现在对重庆日报的工作一样,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地奉献。这样应该说,即便不是有所小成,也可以在未来混的不差。我现在工作的名字是:重庆日报实习生。我接下来工作的名字是:研究生。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人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当我一段时间感到舒服,觉得一切都很好,说明危机要来了。如果这段时间我一直很累很虚弱,说明最好最强的我要来了。

要准备毕业论文了。

我发现人累的时候就喜欢听摇滚,就是那种内心缺乏力量、空虚、疲乏的时候,摇滚就很有治愈的力量。我大二上的时候就是这样,最累的时候, 也是成长最大的时候。中国的摇滚,草东、万青,让人看到真实的中国,光怪陆离。

2023.11.8
写日记的都是什么人?正经人谁写日记啊?——《让子弹飞》
那我就直说了,希望没人看到。
实习给我最大的体验就是要赚钱,没钱太难受了。实习半年一分钱没有,每个月房租1400,几个月钱包就所剩无几。其实我想要什么跟家里人说一声都有,但是难道我能这样一辈子吗?我以前从来从来,从出生到今年从来没体验过穷的体验,实习半年体验到了又穷又累。
怎么赚钱,我想的两个方面:1.好好做短视频。中国的互联网基建在,网络经济就不会差,我本来想做健身教练,但是成本太大,还要自己去销售。与其等待机会不如主动出击,直接做短视频挤占教练生存空间。而且我长得还可以,表达能力也很好,也算是比大部分健身私教知识储备要多。至于剪辑能力我不行,这都是后天可以学的。2.就是好好写评论,一是可以即是变现,二就是一项手艺,可以给未来留一条路。

上午还在做视频,今天精神状态不错。有时间看看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搜毕业论文那选题,在国外新闻传播学期刊上什么也搜不到,我想到是为啥了,因为我搜的都是近几年的,其实没有错,因为这东西发展很快,但是问题是人家走在前面,而且很多原则性的问题老早就在探讨,所以不能只看近些年,就更浩如烟海了,直接上知乎找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Ethics: Ethics of AI and Ethical AI

'Blessed by the algorithm':Theistic concep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online discourse

有意思的案子:人民网评:“人脸识别第一案”终审判决意义非凡--观点--人民网 (people.com.cn)

1_20211221090705.pdf (seu.edu.cn)

标题: From What to How: An Initial Review of Publicly Available AI Ethics Tools, Methods and Research to Translate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s 作者: Morley, J (Morley, Jessica); Floridi, L (Floridi, Luciano); Kinsey, L (Kinsey, Libby); Elhalal, A (Elhalal, Anat) 来 源 出 版 物 :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卷 : 26 期 : 4 特 刊 : SI 页 : 2141-2168 DOI: 10.1007/s11948-019-00165-5 出版年: AUG 2020 摘要 : The debate about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es from the 1960s (Samuel in Science, 132(3429):741-742, 1960.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32.3429.741; Wiener in 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 MIT Press, New York, 1961).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symbolic AI has been complemented and sometimes replaced by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Machine Learning (ML) techniques. This has vastly increased its potential utility and impact on society, with the consequence that the ethical debate has gone mainstream. Such a debate has primarily focused on principles-the 'what' of AI ethics (beneficence, non-maleficence, autonomy, justice and explicability)-rather than on practices, the 'how.' Awareness of the potential issues is increasing at a fast rate, but the AI community's ability to take action to mitigate the associated risks is still at its infancy. Our intention in presenting this research is to contribute to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by constructing a typology that may help practically-minded developers apply ethics at each stage of the Machine Learning development pipeline, and to signal to researchers where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he focus is exclusively on Machine Learning, but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may be easily applicable to other branches of AI.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research method for creating this typology, the initial findings, and provides a summary of future research

2023.11.9
看书《海德格尔论媒介》,上课。
劳动法,依然听不懂一点,太**难了。
书还好,有挺多收获,等我看完写写读后感吧。很多话说了好像没说,但仔细一想又确实很绕。

2023.11.10
白天审了一天稿子,现在是三点,继续看会海德格尔。糟糕,书我记得带过来了,去哪了。
那就先看看《力量训练基础》吧!

2023.11.12
昨天没写,比较忙,但还是有想写的内容。白天写了篇评论,感觉手生了,得多写写。
最近看《海德格尔论媒介》,对“遮蔽”和“去蔽”的感觉就很深刻。媒介既是一种遮蔽,也是一种去蔽。——这份感受来自于我实习期间的经历。
答应了拍视频,于是开始上手拍,很快视频便出来了。视频上我的形象很好,甚至我自己都不太认得自己。事实上,应该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我在镜子上,摄像机镜头上看过的自己不是自己,我看的是镜子和镜头,它们才是“对象”,而非我自己。谁见过我呢?应该说除我之外所有人。小时候有个笑话:什么东西属于自己,但别人用的更多?答案是名字。自我也是,我与自我的“照面”从来没有,我没有办法把自己当作是个客体,因为我不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我只能将自己先客体化,再将客体化的产物进行客观分析,就好比我们除了镜子,根本没有办法看到自己。
说远了,再说回媒介。在视频中我看到了我自己,我不太认得我自己。但是我又很确信它构成了我的一部分,一个宏观的我的一部分。这部分既包括我在社交媒体上所有的留言、头像、信息,又包括我留下的所有影子:抖音上的自拍、官媒上的形象。媒介在为我“遮蔽”的过程中,也在为我“去蔽”,缓缓而清晰地展现了我的形象。说“遮蔽”,是因为我没有那么完美,没有时时刻刻的八块腹肌,没有永远的斗志昂扬,但在媒体上,我是单纯且完美的。说“去蔽”,是因为那些也是我的“潜质”,是我内在一部分的外化,不能说这不是我,只要是没有抖音那种过分的美颜和虚假包装,应该说也都是真实的我。
我就活在了和媒介的彼此互动中。这种感受非常奇妙,而且我很确信,如果这段时间没有在看海德格尔这种感受不会那么强烈。海德格尔的鲜明特色就是把原本我们生活中很具体、不会让人多想的问题重新抛出来,让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和世界的疏离。网络上有这种段子:外星人:“让我们看看地球人会用先进的互联网干什么?”(看到用pvz植物打僵尸或在mc里种菜)外星人:6。——这其实就是一种海德格尔式的笑话,即抛开、疏离、反省。
暂且先不写了,看会书吧。看完这本看刘老师的《新闻评论教程》。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20:41:13 | 只看该作者
2023.11.13
这周周末没有陪女朋友,所以不是很累,精神状态不错。
白天帮刘老师把项目申报书编辑了一下,编辑了一点稿子。
收集大家的学术日志,顺便取长补短,借鉴大家的学习成果。感叹大家都好优秀。

下午忙完了,没啥事,看几篇AI领域的著名论文。《人工智能的伦理建构》这篇完全看不懂啊,太抽象了,一个例子都没有。《如何认识人工智能的伦理冲突?》——这篇就非常好,对我来说。只是一片文献综述,但是逻辑清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19 封私信 / 80 条消息) 如何评价小说《无声狂啸》(I Have No Mouth, and I Must Scream)? - 知乎 (zhihu.com)——几年前震撼我的小说改编的游戏,现在看了些技术哲学,回忆起这部鸿篇巨制。
作者:limb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860625/answer/32728531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故事解释了AM为何会失控:冷战失控诱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中AM觉醒,屠杀人类。这显然影射地是二战后的神学困境:如何上帝存在,为何允许二战发生?为何允许如此之多的人被屠戮?
二战是一个极大的创伤,用阿多诺的话来说:集中营之后,一切文化都是垃圾。二战让尼采所谓的“上帝之死”的前景变成了现实。二战这场灾难能够发生意味着,要么上帝不存在;要么上帝是邪恶的,祂以人类的苦难为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篇小说的思想背景是“上帝之死”。
但此处的“上帝之死”并不像尼采所预言的,意味着健康的、强大的、道德独立的新人类的诞生,而是像福柯所说的,走向了“主体之死”。我们可以注意到,故事里被折磨的人类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主体的变形,他们被AM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原本是大学教授的Benny被变成了半人半猿的怪物,曾热衷于社会活动的Gorrister被变成了一个凡事漠不关心的人,Nimdok经历了难以描述的恐怖,Ellen被变成了一个婊子。
从“上帝之死”到“主体之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必然。在黑格尔看来,主体的构建需要他者的承认。对于自我的认识,包括一个人的自由感和自我意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内省问题。相反,要了解作为独立自我意识的我们,就必须经由他者的承认。一个人必须认识到“自我”是通过他人的中介构建的。用萨特的话来说,"内在性之路通过他者"。
在失去上帝这个永恒而神圣的大他者后,主体摇摇欲坠。那么这里产生了第三个问题:在上帝之死的思想背景下,如何重建主体性?

都四点半了还在坐班,四点半就该是健身时间!

2023.11.14
今天翘课了,因为一个多星期一直跑,人很难受。
上午看书《海德格尔论媒介》,我都怀疑这书是作者让他博士生写的,怎么一章好看一章难看的,一章通俗一章绕。真无语。赶紧看完这本看别的。
下午再弄工作选题,本质上跟报评论选题差不多,但是这个更考验政治素养和政治敏锐度,我渐渐上手了。
本来今天计划写个评论的,有一个好的选题,就是大学生清澈的这个话题,但是毕竟也只是话题,不是选题。然后也有些工作,没写,还是比较充实。

下午和姑姑打了电话,诉说了保研之后的迷茫。即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愿意读博,自己是否有能力读博。人在20岁迷茫是很正常的,甚至在30岁之前迷茫都很正常,如果我这个年龄阶段已经不迷茫了,那实在太可怕了。


2023.11.15
先让我喷完:海德格尔真的太抽象、太晦涩了,这本书也是。我完全不能说收获了什么。
我看过康德、海德格尔,都看不懂。但是对人的影响是有的,这是一种对世界的体验的影响:
如果说看了康德,简单说就是我对所有事物都会下意识地重新思考一遍。那么,看了海德格尔,我就是对世界的体验更加细致入微了一分,对所有不曾体验过的事再体验了一遍。我想这就是哲学的美妙。
上午没事,我在看海德格尔,然后把刘老师的书转交给侯主任。交完之后我就明显感受到这本书诞生了一种介于送书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存在”,原本一个不存在的空间被打开了。我参与了这个空间,一瞬间感到不知所措,似乎在回忆我给主任书、以及从刘老师那里拿书的瞬间。因为我介入了这种关系,成为书“生长”出的空间的一部分。
不说了,有工作了。

哦对了,我需要每天看一点法理学原著了。不然考试有危险。
法学、思政理论、新闻学论文、新闻评论学习、哲学书籍……学习生活很充实啊。

下午报了几个选题,我有几个选题还不错,但是有几个选题太大了不行。
然后审稿。看新闻评论写作教程PPT学习,然后写评论。如果我这篇评论发出来了我就明天写心得感悟。白天其他时间就读评论,思考、分析评论。

就是我现在明白一件事:无论是读书、写作、健身、工作、打游戏,一定是我觉得有意思才会去做这件事。那就不用纠结自律什么的,觉得游戏有意思就去玩游戏,觉得读书有意思就去读书。如果一段时间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那就什么都不要做,休息就是了。


2023.11.16
这一天的法理学课,我只能说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灵魂升华。
我就做以下几点不完善总结:
1.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病态的内卷。
2.内卷是一种典型的“慕强”,是一种弱肉强食的思维逻辑,与现代社会民主法治思想完全违背,现代社会的本质是弱者生存,保护弱者,而非崇拜强者。
3.内卷的起因是人与人的不平等。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下简称社达)思想的泛滥。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社达、民粹的思想。
4.社达源自长期的封建余孽,资源的不充分与社达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一个包裹所有人的泥潭,越陷越深。
5.内卷与社达源自一种恐惧,即不内卷就会被淘汰乃至无法生存的恐惧。
6.解决方式就是觉醒。唤醒越来越多人的觉醒,去打破这个囚笼。我们至今没有经历过启蒙,亟需一场启蒙。告诉每个人平等、自由的重要。
7.唤醒觉醒的困难在于,既得利益者不希望大多数人觉醒,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封建的表现。因为越来越多的内卷会促进既得利益者利益的滚雪球。即便这种雪球滚动是暂时的,但所有既得利益者都是利益能捞一份是一份,不会考虑明天。

我真的是,灵魂升华。所谓的中国现代化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封建余孽。

2023.11.17
读报,读完了,现在是两点半,然后就不知道干啥了。感觉好累,啥也不想干。

2023.11.18
上课,劳动法。休息。

2023.11.19
毕业论文:
1.对自己有高要求是好的,但是也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尽力而为即可。
2.从研究生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开始模仿。

就这两个,其他也没啥原则。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咖啡、公园、健身房。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7 15:27:05 | 只看该作者
11.21上法学课
立宪政治若不出于多数国民的自觉、自动,每天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那和奴隶希望主人开恩,小民希望圣君贤相施仁政没有两样。   ——陈独秀 《吾人最后的觉悟》
  法理课结束了,12.7考试,其实不复习也能过,就随便复习复习吧。

2023.11.22
上班,审稿。上午有时间就看书《伦理学关键词》、帮刘老师处理视频。
下午有时间就研究评论,写评论。
哦不对,今天先不写评论,先把实习的报告写完。
上午写了一个多小时实习日记,休息会,看二十分钟书。
今天报选题,我的选题有很大进步,已经可以独立策划理响青年选题。

2023.11.23
周四无课,女友奔丧回渝,照顾。

2023.11.24-11.27
周五工作,化了妆去最近的滨江公园拍摄。领导看了说可以,但是领导的领导看了说不行。又要补拍甚至重拍,逆天。关键最恶心的是大领导说些意见,然后我们几个人解读也解读不准,没有自己的想法又不明白该按照什么。这个周末到周一都过得很窝囊,希望以后不要有这样的生活了。

周五天气不好,周一拍的时候太阳又太大。我的眼睛越来越睁不开,视频中脸被晒得越来越红,拍的效果一遍不如一遍,真的是受够了。勉强拍完了几段,就打道回府,下午还有工作。

11.26:
健身是让我有尊严地死去,学术是让我做些事远离这悲惨的人间。

我是其实想好好的一门心思搞搞学问的,但是没有时间,学术是要投入时间的,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还有很多沉没成本,也就是被浪费的实践。举例可能你看一天书,你需要打三天游戏才可以补回来这种感觉。但是我没有闲心,没有时间,就被各种事儿包围。寒假的计划:好好看书、写评论、写论文、健身、玩。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5:28:50 | 只看该作者
2023.11.27.
如前,拍摄,想吐。
下午帮刘老师处理文案。

2023.11.28
上班,编辑校对工作。
剩余时间:1.选题策划。2.处理文案。3.复习法理学。要考试了。
下午看了《伦理学关键词》。
用GPT,下午直接干掉10000字,照这个态势这一星期就能完成。
晚上回家看伊尔廷的论文,看完就玩。

2023.11.29
我拍的视频,登上了地方媒体榜前十,得到集团和部门表扬。
当你一天有五个小时在路上的时候,就没有任何想干的事了。
晚上和朋友聊健身,有时间整理一下语音。

2023.11.30
复习法理学,
上午学习“自由”。
下午学习“平等”。
当前社会将自由平等作为价值观之一,却不给予批判思考的环境,无异于画饼。

明天记得看学长分享的论文。
周六会务组工作,周五前摇人红星评论。

2023.12.1 周五
看版,感冒,难受。
交接工作,准备弘毅学术论坛。
红星评论团队组建齐。

2023.12.2-3
弘毅志愿者。周六感冒,难受。
周日晚上和刘老师吃饭,博士跟我说老师经常夸我读书多,我很惭愧,只能读更多来赶上理想中的自己。我也害怕自己读的书没有产出。
晚上老师开车送我到宿舍楼下,他最后一句话是:拼命读书,不把书读透不罢休。

寒假主攻的就是毕业论文,不干完不罢休。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20:16:18 | 只看该作者
12.4周一
听胡翼青讲讲座,听得好绝望。
或许知识的尽头就是带来绝望。
不知道为什么,绝望。

下午回日报,编辑。

今天胡翼青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叫媒介即讯息?就是我跟我的博士生讲,你们选择我,我说了什么不重要,但是我怎么讲很重要,也就是言传身教。

别人都很懵,我豁然开朗,这才是我选刘老师和重大的理由,因为真正重要的东西都是看不见的。

12.5.2023 周二

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位置,即不知道他的阶级立场或社会地位,任何人也都不知道他在天资和能力的分配中的运气如何,即不知道他的才智、实力等等。我甚至还假定,各方不知道他们的关于善的观念,也不知道他们的特殊心理倾向。对正义原则的选择,是在一个无知之幕的背后进行的。这一点保证了任何人都不会在选择原则时因天然机会的结果或社会环境中的偶然性而得利或不利。
——正义论,可以学习这种逻辑。

白天编辑,看书。复习。

2023.12.6周三

硬拉90公斤 3次2组。
复习法理学。策划部门选题。提交评论作品。
张思滢说感觉逻辑可以再强点,但总体写的很好。
我觉得我逻辑可能是缺点,但是不至于看不明白。我不知道孰是孰非,想到庄子的“即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耶?”我们是不知道孰是孰非的,就像康德说的物自体,不用管到底真相是什么,继续努力就好。
不废话了,继续复习。

“在自由的社会中,人人想要平等。在平等的社会中,人人想要自由。”说得真好。

2023.12.7
周四,复习法理学,这学期看了四本法理学教材,这一本最好。回头分享给大家。
一切研究,核心就在于问题,要提出问题,要有真正的思考。其他都是花里胡哨。
可悲的是,大学考试唯一的思考内容就是猜题,猜会怎么考,如何考高分,而不教同学如何思考。
法学和新闻永远不会过时,法学研究的是正义,正义是人永无止境的追求。新闻研究的是真实,即“我能知道什么”,什么是真的,这也是永恒的追问,甚至是更本源的问题,本源到我们忽视了它的重要意义。

2023.12.8
上班,读版。
早上坐轻轨时我就想到,其实研究生不意味着可以躺平了,而相反,研究生意味“可以开始努力了”。因为之前阶段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都是内卷的,思考的问题不是学术和使命,而是猜题、内耗、投机取巧。
研究生意味着:不努力还是会被淘汰,但努力也一定会有回报。从研究生到博士生,只要努力,愿意读下去,肯吃苦,肯定是会读出来的。这个时候如果想躺平,那直接去考公,考无锡国安局。躺平一辈子,但我不想这样,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
我选择吃苦,选择努力,一方面是我觉得这些东西还比较喜欢,不至于讨厌,若是给我看高数,那我还是去做高中老师吧。但更更重要的是:我还不自由,我还没有选择人生的权利。我还没有选择自己未来生活方式的自由。一切都是为了自由。
勤奋好学是成才的开始。

下周拍视频,减点脂。今天深蹲。

关于评论的一些思考:
评论要写人话,不要写AI话。
评论的本质是辩论,和短视频下的吵架属性相同,需要通俗生动的口语语言。
评论首先是批判的,情感的,语言的;其次再是分析的,逻辑的,书面的;只有最后最差的才是赞美的。评论是一场无声的思想革命。
评论的亮点是“把问题说到点子上”,能不能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是个能力,康德讲“物自体”,事物是非常复杂的,有无穷多无穷多面,大家都是自说自话。但如果有一个人能说到点子上,那才是厉害的。这个就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邃的思想沉淀。


12.9.2023
晚上写评论骂张雪峰,妈的,真解气。
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0:21:17 | 只看该作者
2023.12.11
毕业论文:
关键词:自动发送祝福、技术哲学、大众传播
问题:
大众传播背景下自动发送祝福对人际传播的建构——基于海德格尔的媒介哲学
自动发送祝福错在哪?在于不是一种talk或discourse,而是单纯的信息工具,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而基于海德格尔的哲学,应当是“语言在说话”,也就是强调对话传播的本体地位。而不是创造出一种意义空间。那么意义空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结构:
1.语言哲学部分,对工具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批判,源于都强调主体性哲学的外化,强调正确传送信息,自动发送技术本质上也是这种性质,它正确的发送了我想表达的信息,但却没有完成传播的本意,让“语言在说话”。晚期:原初语言:打开遮蔽之物;派生性普通语言
2.相合性真理:无蔽状态也是在遮蔽,我们揭示自己祝福心意的过程也是在遮蔽自己原本的意思。正确不是人际传播的真诚,无蔽才是,这也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真理。
3.上手之物与在手之物:我们使用的一整个通讯设备、基建系统、文字符号、乃至自动发送技术,都是“媒介”作为背景的存在(麦克卢汉),是上手之物,透明的(区别在于自动发送祝福是表象之物,设施是实在之物)。要把自动发送祝福从上手之物转变为在手之物,这才是我们理解祝福如何影响人际的基础。自动发送祝福的“透明化”,是人际传播意义空间的陨落,是悲哀的。因为当这种技术成了我们生存空气一般的存在,我们对AI的操作习以为然,我们的人性也随之淡漠。只有把他重新放到在手之物的位置上,对技术发展保持距离和敬畏,才能重拾本该为上手之物的我们的“语言”。(discourse)。
4.技术的本质。“如果事物的本性来源于属性的结合,那么就会坍缩成一个不包含任何东西的对象”。现代对技术的定义:对事物视作客体并进行控制。从自动发送祝福的角度看,我们在控制什么呢?其实是在控制我们真正交流的自由。我们将这个权利赋予给了技术。现代技术的本质海德格尔称之为“集置”,将人重新部落化,人们今天已不能离开以 0 和 1 组成的二进制技术性符号而与事物打交道。而技术应当是将事物带回无蔽状态的,也就是说,祝福的本意是让我们回归到真正融洽的传播环境,重拾人与人之间的割舍,这才是技术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只言片语的问候关心,也要比长篇大论的AI祝福更能打动人。

2023.12.12
杜俊飞论文:《海德格尔技术哲学对新媒介研究的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研究启示:座架、或说集置,是我们可以进行的反思,应该从自动发送的集置中挣脱出来。彻底回归技术本来的去蔽面目是不现实的,因为文本和对话框本身也是一种遮蔽。(船的例子。船从工具论角度说,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渡海远行,但是从本体论角度说,是体现了我们人类与海洋的关系的去蔽,没有船我们无法像现在一样理解大海。)

研究意义(写前面):技术在摆布自然的同时,也对主体进行摆布,亦即使主体限于一种不能自拔的境地(原话)。自动祝福技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如何审视AI祝福,尤为重要。
自动祝福的几个特点:
1.会在好友生日前或其他节日前提醒,表现为对个人信息的一种集置。这些信息源于我们“完善个人信息”的操作,但并没有赋予代替我们去行动的权利,虽然助手只是提示建议我们发送自动祝福。这种看似“越殂代疱”的行为其实就是我们面对技术集置的时人的无能为力。
2.祝福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人”的痕迹,表现出一种技术的主体性。问题,需不需要搞一些调查研究?考察一些样本?(其实感觉不是很有必要,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的。可以先写好文本内容再考虑要不要加方法)
3.还与礼物系统绑定,与资本密切融合。玩明白了,原来现在还有,只不过都是要付费,人不仅被技术集置,还被资本控制,但是另一个角度说,资本也解放了人。(作为qq自动发送状况考察。)

研究的前一步,还需要进行态度考察,结合网络相关评论,好评多少多少,差评多少多少。一个段落带过。
And研究对象要聚焦,qq就qq。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Qq祝福考察

2023.12.13

肌肉和爱一样,是属于现代性的东西。
健身是社会“去太监化”的方式。

不要努力要自律。
不要意志要坚持。
不要优秀要热爱。
不要焦急要耐心。

健身可以带给我很多哲学的思考,也能带给我很多学习成长的启示。生物自然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要以身体为师。


12.14.2023

楼下施工很吵,但看论文心很静。
不要浮躁。
“海德格尔提出要通过本真的解蔽方式,来回归本真本己的存在。”
技术既然是人类认识进步的体现,如何建构一种与新媒介技术相适应的研究范式显得尤其必要。
(《海德格尔技术哲学对新媒介研究的现实意义》)

然 而,当代传媒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却开始注意到海德格尔的媒介思想理论,在《走向媒介本体论》一文的摘要中认为,在西方哲学中,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智者,还是阿奎那、笛卡尔、费希特、康德等大哲学家,都没有对作品自身的技术媒介给予足够的关注,“只是到了海德格尔时期,对技术媒介的哲学意识才第一次出现,数学与媒介的连接、媒介与本体论的连接也以更精确的术语而得到阐明”。(弗里德 里 希·基 特 勒:《走 向 媒 介 本 体 论》,胡 兰 菊译,《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这一节的作用是一个引入,即为什么选择海德格尔。不用太细。因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这样看来其实不用搞质化。

还得多看海德格尔的原著。
《纯粹理性批判》、《存在与时间》、《精神现象学》类似于健身运动中的深蹲、卧推、硬拉。

还有一个点也很重要,就是基特勒强调的是媒介哲学,media,但是我们AI是介于媒介和技术之间的,因此也可以给我们思考带来更多启发,拓展理论的适用面。

“技术”一词(τεχμκσγ)首先代表了“τεχγη”(技艺) 所包含的一切,既代表手工艺,也代表精湛的艺术, 因此是一种“生产”。其次,“技术”还是一种“知道” (Wissen),即“对在场者之为这样一个在场者的觉 知(Vernehmen)”,是存在者的解蔽。

。这时,作为解蔽的“座架”不仅遮蔽着前一种解蔽方式即产出,而且也遮蔽着解蔽自身,人也 随 之 失 去 了 自 由 的 本 质。(越看越烧脑,脑子已经转不动了)

对自动祝福技术的批判——从海德格尔技术哲学视角

12.15.2023
工作做完了,评论写完了,红星评论交了。

看看实习答辩要求,保证无误。

写构式形势与政策。写了一点构式写不动,没写完,看会海德格尔,如沐春风。

下班去硬拉。

12.16
听学术讲座。北大那个老师讲的真好。
《中国本土的媒介哲学资源》——如果有机会读博就做这个题目。
(以上两段没有因果关系。)  

12.17.2023
周日。洗衣服,看《存在与时间》,有氧跑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20:48:50 | 只看该作者

12.18.2023

上午审稿子,写形势与政策。不想干别的了。看看邓书明的书,找找灵感。我现在还是倾向于不做质化,找几个人来问问“你对自动发送有什么看法”,写几个录音文件有什么意义呢?

下班推肩。

12.19
拍视频,剪辑。说来惭愧,现在才学剪辑。

12.20.2023
写论文。
周一练胸肩,今天还在酸痛,手都抬不起来,有点影响工作。

12.21.2023
实习答辩:
老师们好,今天早上,我七点起来,做了两个小时的地铁,从渝北重庆日报附近的住处来到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答辩。这半年平均每周我要经历两次这种奔波,这对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我在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实习,今年十月,我的实习已经结束。领导想让我再实习一段时间,我又没什么事干,再加上我睡不好想一个人住,综合以上三点原因,我就在渝北继续租房工作。

我的工作大多数是不留名的,我的日常工作是编辑审稿和策划选题,审一些领导和教授的稿子,我虽然是编辑,但是不署名,因为部门的政治性较强,如果有错误我承担不起,这是对我的保护。策划选题,也是幕后的工作,所以我目前只有四篇实习作品,是我参与视频制作,也就是分外的工作。

我分外参与的工作,做了一期安澜长江,登上了地方媒体榜前十。受到了集团和部门的表扬,也就是老师们可以看到的实习报告的截图。

在实习报告中,我对心得体会高谈阔论。但事实上,在过来的轻轨上我想到,其实人生无论怎么选都会有收获,无论是在此部门还是彼部门。无论是实习半年还是读书半年。

如果非要我说一点收获,那我觉得是在实习单位摸鱼的日子,在工作做完之余,我看了好多书,写了好多日记,写了好多评论和思考的点滴。这种感觉很美好,因为如果没有这种早八坐班,让我躺在家里,我根本懒得读书写作。我喜欢这种朝九晚五、下班健身的感觉,我觉得这是很美好的。我想,这是我人生追求的重要的价值之一:自律。

我会一直记得这段奔波的时光。

之后一上午写论文,爽。

保持清醒,戒骄戒躁。

12.22
周五,剪辑一天。把剪辑学会了。
说来惭愧,新闻传播学生,竟然大四才学会剪辑。

周末在上课,劳动法和民事诉讼法。
劳动法老师上的很好,就是课太久了,没有意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