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4级硕士徐思凡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22:18:59 | 只看该作者
1.1
今天开始学习“框架理论分析法”,在传播研究中,对于框架分析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针对特定的内容文本,通过编码方式来分析新闻报道突出了什么,如何突出以及为什么突出的研究方法。框架理论的运用范围颇为广泛,涉及传媒研究的三个领域:传媒的生产框架、内容框架、受众框架。
框架理论分析法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一般采用引言-文献梳理-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结论与讨论5个部分。框架理论分析法的设计也是颇有特色的,需要编码的过程,需要在介绍分析方法的同时介绍研究数据的搜集方式和处理方法,这些都与扎根理论分析法类似;但是框架分析法不需要三次编码过程,而只需一次。

1.2
    研究对象的获取也需要分类看待,当研究媒体的生产框架时,即研究媒体的报道框架有什么特点、如何形成的时候,一般以人作为抽样对象,采用深度访谈等方法;当研究媒体的内容框架时,即研究报道内容的特征是什么的时候,一般对媒体的报道文本进行抽样;当研究媒体受众的框架时,也一般以人作为抽样对象,可以采用调查法等方法收集资料,用定量的方法来分析。
在研究数据的获取方面,由于框架理论分析法的研究对象往往是文本,因此在对文本抽样后,研究数据要通过编码获得。框架理论分析法数据分析方案涉及两个环节,首先是具体的框架理论,我国研究者比较常用的是台湾学长臧国仁提出的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次指的是事件的抽象意义,或是住址,通常难以辨识。中层次则由主要事件、历史、先前事件、结果、归因以及评估等几个环节组成。低层次指的是框架的表现形式,包括字、词、句以及由这些基础语言所形成的修辞或比喻。其次是根据具体的框架理论进行编码,称之为“类目登记”,即按照框架概念体系对每一内容单元进行分析,判断其归属于新闻框架中的哪一个概念,然后将其登录到该概念目下。
在理论阐释方面,框架分析既可以做量化研究,也可以做质性研究。若进行量化研究,则一般对框架概念的统计结果进行横向比较,也就是对不同框架概念的出现频数进行对比。若做质性研究,则一般进行纵向分析,即通过对各个框架概念本身的解读来揭示理论意义。

1.3
  今天主要学习了“民族志研究法”。民族志不仅是一种资料搜集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一种对研究对象文化的细节性描述方式,即“深描”。当然,民族志的目的并非完成文学作品,而是为了阐述理论,但冷静的叙事、深度的细节描写等对与提高学术表达的可读性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海默思是将民族志方法应入传播学的最早者,他认为民族志传播学由两个特征:一是必须深入到具体的自然情境中·去考察传播实践,二是必须把社区作为语境,把传播习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观察交谈的有效途径是语境化,那么民族志显然就合法的进入了传播研究中。但是区别在于,传播民族志的文化研究是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即交流符号在具体情境下的文化意义,而民族志文化研究的理论是文化学的,主要是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关注的是社会文化与权力操纵之间的关系。

1.4
  关于民族志研究法的设计,首先是研究对象的获取,也要通过抽样实现,第一个层次是选择研究的社区,第二个层次是选择社区中的人或事件;其次是研究数据的获取,也就是具体的田野过程或田野调查阶段,是民族志最核心的阶段,一是研究者在进入田野之前要学会如何沟通等,二是要求较长时间生活在研究对象的社区中(6个月-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三是用来搜集资料的手段是多元的,包括参与式观察、访谈、调查等。然后是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第一种方法是三角测量法,关键是要采取多种途径去核实和验证每一个观点(角度1),在验证的过程中原来的解释可能会被推翻或修正(角度2),同时会浮现出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角度3),第二种方法是理论饱和度检验,即当新的观点尚在不断出现时,田野工作应该继续,直到很少出现新观点时,才可以结束。最后是民族志的书写,一是民族志描述,是对民族志田野中发现的进行细描和深描,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民族志的分析和讨论,是以田野描述为基础进行的理论分析,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1.5
   今天主要学习的是“深度访谈法”,作为一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访谈对象少,但强度要大很多,需要较长时间地、从多角度进行交谈。深度访谈的问题是半结构化的,既要有一定的明确问题,同时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开放式的,访谈对象可以自由的回答与讨论。对于信效度的检验可以借鉴民族志中的三角测量法。我在本科期间的“新安江生态流域补偿机制调研”中就广泛运用了深度访谈这一研究方法,在撰写调研报告时也较多地运用了访谈对象地话语,一方面使文章具有更强地可读性,另一方面为理论概念增加了细节性的支持。

1.6
   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焦点小组访谈法”。该方法使传播研究学者首创并运用的,但在国内传播研究中的运用很少,和深度访谈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深度的交流来获得研究数据,一般都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法来分析数据,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深度访谈主要是将研究者与访谈对象之间的交流作为研究数据,而焦点小组访谈法主要是将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作为研究数据。
在焦点小组访谈法的设计上,主要步骤如下:(1)定义问题/对研究问题做简洁陈述;(2)确定样本结构;(3)确定协调者,制定并预先检验访谈指南;(4)征集参与者;(5)仅小组讨论(6)分析并解释数据。

1.7
    在访谈对象的获取方面,一般选择那些具有较强讨论能力、较为熟悉讨论问题、社会身份类似的人士作为参与者,异质性太强可能使参与者相互之间产生戒备心理。在访谈数据的获取方面,每个小组的人数在6-12人之间为宜,小组数量最好是根据理论饱和度来判断。主持人的作用也需要凸显出来:促进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负责提出讨论的问题、推动氛围的形成,鼓励自由和积极的讨论,尽可能多和深地挖掘出参与者对问题的看法。在访谈记录时,还需要关注参与者的语气、神态、动作等。在焦点小组访谈法的书写方面,要求对访谈对象进行编码,也就是分类分析,并不是为了计算频率而采用量化模型来研究,而是为了帮助在质性分析时建立一种逻辑体系。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15:43:09 | 只看该作者
20243月4日
今天主要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绪论部分进行了修改完善。在导师指导下细致研读了《网络圈群研究的议题与展望》这篇文献,邓志强认为,网络圈群是网络社群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化的新型群体,是一种网络交往的圈层化现象,呈现出全新的网络亚文化景观,在圈群认同上“主动”与“被动”并存,在圈群文化上向“小众化”转向,圈内成员等级呈“阶梯式”分布。结合《自媒体时代圈群文化新特征》这篇文章基本上可以总结出学界对于网络圈群的基本特征共识性描述:组织性、封闭排他性、对抗性,与群体性、广泛性、非理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思维方式的肤浅化、表达方式的情绪化等。
20243月5日
今天主要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第二部分进行了修改完善。在阅读相关文献的时候发现马费索利在其著作《部落时代》中指出:“新部落更多的是指一种感情共同体的隐喻,它大体上指基于感情、共同趣味等聚集在一起的松散的情感部落。”在交叉重合的圈群场域背景下,网络圈群成员本就不是固定的附属于某一个圈群,个人可以自由地进行价值判断,选择认同某一群体的观点,并产生身份的归属。这个观点给我了新的观点启发,可以补充在毕业论文当中。
20243月6日
今天主要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第三部分进行了修改完善,主要是关于网络圈群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论述。指导老师提出这部分的论述要紧扣住网络圈群这个理论视角,充分结合网络圈群的特征,以及第二部分的阐述进行深入一步的理论分析,而不是对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的共有特性泛泛而谈。
20243月7日
今天主要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第四部分进行了修改完善。关于措施部分老师建议分主体层次进行阐述会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可以对具体的措施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和美化。多月的相关文献资料,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受。
20243月8日
今天主要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整体格式进行了修改,并撰写了摘要和致谢部分。
20243月9日
   今天开始阅读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第一卷讲述的是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这其实是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的一个起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其实这一标题就指明了哈氏的一个理论假设,即是行为合理性的趋势带来了社会合理化的趋势,要解决这一趋势带来的问题还得回到最初的个体行为与互动当中去。
其主要部分是导论与对韦伯的合理性概念的一个哈氏解读,哈贝马斯的理论批判起点即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通过其对于韦伯的合理性的描述,其实能侧面反映哈氏对于合理性的一个理解。一定程度上,哈贝马斯与韦伯对于合理性和理性化的理解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第一哈贝马斯认为韦伯对于合理性的描述较为狭隘,这源于韦伯的行为概念的狭隘性。哈氏认为韦伯所划分的行为类型仅仅建立在目的理性的基础上,不论是目的理性、价值理性还是情感和传统行为,都是一种孤立的、单方面的一个行动,而没有将行动放到交往的情境当中去,即没有考虑交往行为或者说沟通理性。第二,韦伯所探讨的合理性是一种文化合理化,即符号系统在形式上趋于完善,但其想要解释的合理化现象却处于社会层面上。那么文化层面上即观念上的合理化如何导致社会层面上即动机的合理化,如新教伦理如何具体导致资本主义精神的源起,依旧是其并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
20243月10日
今日休息,同时进行了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19:50:29 | 只看该作者
2024311
   今天主要阅读学习了案例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选择特定的对象作为研究场景,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来对线下进行分析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既可能是定性研究也可能是定量研究。案例分析法不是单独的方法,因为案例分析法仅仅是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描述的研究方法,在此之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仍是需要明确的。
在研究对象的获取方面,一是取决于作者的研究目的和资源便利,二是需要考虑对象所能提供资料的深度(细节性数据)和广度(多方面数据)。在研究数据的获取方面,因为案例分析法集中于对一个或少数案例的剖析,而不是像其他一些研究方法那样采取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因此这一方法具有说服力的关键就在于对案例的了解是否充分,表现之一就是关于案例的数据是否翔实和准确。在研究数据的分析方面,既可以采用一定的理论框架,也可以采用作者自己建立的分析框架,后者必须是系统性的。
针对案例分析法的书写,即通过案例研究总结出若干有新意的理论性结论,再依据结论提出实践的改进建议。需要注意的是,案例与分析不能脱节,尤其是对策性的论文。
2024312
   今天阅读学习的是文献分析法。近年来在传播学领域,研究者对于文献分析法是否属于研究方法颇有不同的看法,邓树明老师则更加认同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的论文并不以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梳理为目标,而是以原创性的研究议题为目标,因此运用的文献多为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加工的手稿、信札、数据和原始记录等)和一次文献(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其成果仍是一次文献即原创性学术文章。
   使用该方法在收集文献时要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整个研究方向、研究问题中的每个分解出的子问题、以及已经收集到的文献揭示出结论但需要强化证据等,都是收集文献的方向。
2024313
今天主要学习了文本分析法,它是指通过对特定文本的深读或者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挖掘出理论意义的研究方法。这里的“文本”也可以包括图片、视频等一切能被记录下来的有意义的符号。
文本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不同,尽管都是以文本作为研究材料,但前者以文本的意义为分析的基础甚至最终目标,而后者以文本可量化的特征为分析基础,前者为解释性研究,是质性的,而后者为实证性研究,是定量的。文本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差别更大,前者是对特定文本意义的理解,后者是对不特定文献的意义的综合。
文本分析法并非一种结构化的研究方法,甚至不像扎根理论分析法那样具有编码的半结构化特征,但是有三种常用的理论路径:“新批评”法(语境)、叙事学法(关注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交互作用)、符号学法(大众传播中符号与符号的关系、符号的意指作用、符号与符号使用主体之间的关系。
2024314
今天阅读了有关“话语分析法”的讲解部分。话语分析法中涉及对语义的分析比如主题提取,但主要以话语分析为桥梁通向社会分析即对社会文化和权力的批判分析。在我国传播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是梵迪克的话语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领域:新闻结构分析、新闻制作分析和新闻理解分析。
新闻结构分析的核心是对新闻话语的主题机构、新闻图式的分析。关于新闻制作,在话语分析理论中,指的是新闻话语或作品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梵迪克认为一方面来源于新闻工作者可以直接感知的事件,另一方面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源文本。最后的新闻理解,梵迪克认为人们阅读新闻通常并不只是为了更新七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模式,额日期额还因为这些认知模式可能和进一步的社会互动发生相关联系,而不仅仅为了谈论新闻中的话题。
2024315
    今天主要阅读的是第五章《逻辑思辨范式》。在传播研究中,与行政研究相对立的是批判研究,后者又分为文化批判取向和政治经济学取向。
文化批判取向更加关注社会结构与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的是文化社会学的理论资源,主要有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和伯明翰学派(积极的评价大众文化)。在研究方法论方面,文化批判学派就明确反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而是采用了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路径。
传播政治经济学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传播研究结合的产物。该学派主张传播仅仅是一个观察的窗口,要通过对传播的研究来发现社会权力的问题并推动改革,也是偏向宏观的范式。就研究方法而言,可以明确这个范式的研究特点:历史分析(即解释社会变革)、社会整体性(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道德哲学(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等目标)、社会干预(与广泛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其研究的径路也是相当稳定,即商品化(研究传播内容、劳动和受众是如何被转变成商品的)、空间化(研究传播企业如何通过资本、信息技术等优势跨国或跨地区扩张结构化(研究社会不同结构在传播中的地位,从而揭示传播在不同阶级之间不平等的现实)。
思辨研究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学术研究的范式,因为纯理论、纯概念演绎的原因,它也被成为理论研究。思辨研究无法像实证研究那样被证实或证伪,没有固定的研究流程,完全依靠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在传播研究中,以下情形往往以思辨研究为常见:一是前沿的探索性研究;二是学科哲学研究;三是对经典理论或其他理论的评述。
2024316
今天阅读了第六章《计算机研究方法》,主要了解了社会网络分析法这个常见的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认为,社会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组成,比如个人、社会组织甚至社会事件等都是行动者,但他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联结形成网络。对于社会网络数据的获取,要进行抽样并对数据进行抓取;对于社会网络数据的分析,一般采用的有图式表达式和矩阵表达式两种,经常分析到网络的中心度、子群、位置与角色三个方面。
社会网络研究者最常用到的网络中心度分析,包括节点中心度、紧密中心度和间距中心度。节点中心度是指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状况,也就是某一节点直接与其他节点之间联结数多少的情况,可以刻画出不同媒体的影响力情况。紧密中心度是指某节点与其他所有节点的距离的总和,越小就越是网络的中心,反映了整个网络内信息传播的密度情况。间距中心度是指一个节点在网络中多大程度上是其他节点的中介,反映了一个媒体对信息流动的控制情况。
子群是指社会网络中某一部分行动者之间相似度较高,而与其他行动者相似度相对较低的子网络。对凝聚性子群分析有四个维度:关系的互惠性、子群内成员之间的接近性和可到达性;子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频次、子群内部成员的关系密度相对于外部成员的关系密度。还有的是关于位置和角色的分析,位置是指那些同等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个体所形成的集合体,角色指两个行动者或两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关系模式。
社会网络分析常常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局限于对网络特征的描述,缺乏对网络特征所反映的传播学意义进行阐释。二是用来分析的社会网络概念过多,导致阐述不深入。
2024317
    今天主要学习了“文本情感分析”这个研究方法。文本情感分析是指从网络文本中分析出人们对于实体及其属性所表达的观点、情感、评价、态度和情绪。这些实体可以是各种产品、服务、机构、个人、事件、问题或主题等。
在情感数据的搜集上,首先需要确定研究文本的范围,可以运用概率抽样,也可以运用非概率抽样;其次需要建立文本情感词典,情感词典包括如下几种类型:情感本体词典、程度词典、否定词典、连接词典,建立情感词典也主要有三种途径:人工方法、基于词典的方法和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最后是确定文本分析的粒度,分析粒度指的是进行分析的文本单元,主要有整篇、段落、句子或词语这四种类型。
相对来说,情感数据的分析较为简单,作为描述性研究,一般不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重在阐释文本中情感的特征,一是情感的类别,二是情感的立场。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7:18:36 | 只看该作者
2024318
今天主要是对《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最后一章进行了阅读。首先指出了论文标题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研究问题模糊,过于宏大或概念含混,没有把研究的具体问题呈现出来;概念含义费解,研究问题和结论过于冗长复杂,或对概念使用不准确;表达含有语病。
对于摘要,重点是告诉读者你研究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主要出现的问题有:篇幅过长、摘要中缺乏结论、表达形式不当、摘要中没有明确表明研究问题。
对于引言,它的作用是通过背景交代,或者通过文献概述的方式引出研究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引出问题不严谨(逻辑不成立或比较牵强),随意下结论、引出问题平面化(引言虽然引出了问题,但是问题本身的质量不高,要么是随意的自设自问,要么是经验性或常识性的问题,要么是陈旧的问题等等,都没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包含内容繁杂、没有引出问题。
2024319
献梳理部分有三大主要作用:一是回顾研究动态,发现研究空白或不足,从而提出研究问题并表明其价值;二是为概念操作化提供依据,也就是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将抽象的研究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性概念,甚至借鉴别人的操作工具比如量表等;三是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在量化研究中则进一步体现为提出研究假设。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文献针对性差(文献与所研究问题的关联性不强,即文献往往是与更大层面的问题关联,或者与相近的研究问题相关联,甚至与所研究问题完全无关)、提出问题毫无意义(不太具有研究价值)、论证逻辑牵强,缺少综合性分析,没有提出问题、文献范围泛化、文献质量差、文献数量太少。
2024320
对于理论工具,最好放在引言中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理论与所研究的问题不匹配、理论与研究脱节、将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混为一谈。
对于研究方法,需要注意防止出现的问题有:对方法的说明不充分(没有解释案例选择的理由、数字表述不确切、对时间段的起始时间不说明、不交代方法设计,实施等细节、对二手数据的使用未解释、不说明访谈对象的情况)、方法概念混淆、方法运用不当、方法类型混杂、研究方法缺失、研究方法脱离研究过程。
对于研究结论,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结论局限于感性、结论局限于常识、属于重复研究、研究分析前后脱节、研究分析内容重复。
2024321
今天阅读的文献是《加密经济重构媒体生态?区块链驱动下的新闻商业模式分析——基于PressCion 的案例》,其中的案例分析法对我的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启发。在引言部分,作者通过连问法引出本文的研究视角、研究案例和研究问题,这种写法是可以借鉴的。在第一部分,作者通过介绍“新闻业危机深重,商业模式亟待创新”这个大的背景环境,从而自然地引申出PressCion这个案例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这个公司的做法正在对这个大现状“对症下药”。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PressCion 的解决方案,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更加倾向于这个案例个体的分析解释,在最后的小结“以小见大”回归到新闻商业模式分析。第三部分探究了PressCion 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一部分进行了较高维度的升华:区块链驱动的加密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关注个案创新实践的意义更在于: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些经验都在为整个行业的进步添砖加瓦。
2024322
今天阅读的文献是《中美大学生社交网站“断交”行为之比较研究》。文中提到社交网络的同质性,个体倾向于与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建立友谊,而这种基于同质性建立的关系也会在来回往复的互动交流中变得更加持久,例如相似的兴趣或参与相同的活动,这与网络圈群的特性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同时提出七项假设,然后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并确定研究变量进行数据分析,整体的量化操作和逻辑是非常规范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2024323
今天阅读了文献《政务微信“软文”化传播效果研究》,由于传播效果研究需要探究因果关系以及多策略叠加的效果优势,所以这篇文章采用了量化的研究方法——控制实验法。研究在进行自变量选取的时候,借鉴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个性化的梳理总结,在因变量的测量时也是在先前提出的政务微博传播效果测评方案基础上形成了政务新媒体传播效果测评量表,是科学严谨的。在实验设计方面,该研究采用了2*2*2多因素组间设计,并将理论化的自变量概念进行操作化的拆分和表达,这在我的毕业论文中也可以进行借鉴。
2024324
今天阅读的是《媒介话语动员:建构民族团结的一种策略——基于西北多民族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文章第一部分将文献梳理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合并描述,其“框架工具”的四个“衡量维度”(隐喻、范例、流行话语与描述话语)是从先前的经典文献中得来的,随后在编码以及分析的过程中,也是按照这四个维度的逻辑思路进行阐述的。在本科毕业论文可以不用单独进行文献综述的阶段,可以将查阅的文献综述穿插于其他主体部分。在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开头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4-1 15:09:28 | 只看该作者
2024325
今天继续阅读了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哈贝马斯所要解决的还是自韦伯时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即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以往的冲突论学者如齐美尔、韦伯都对之抱以比较悲观的态度,但哈氏是个理想主义者,其认为二者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这在他这本书的导论里便出现了萌芽,即用沟通的手段加以解决。哈贝马斯认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行动并不是只有一种工具——目的行为,即工具理性,理性有另一种存在形式即沟通理性,概括来说即主体有表达意见、质疑对方和论证观点的意愿和能力。哈氏认同波普尔的观点,将世界分为三个不同维度的世界,即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与主观世界。并由此将行为四种行为,第一种是行为者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直接互动,即工具(策略)行为;第二种是行为者与社会世界、客观世界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即规范行为;第三是行为者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即戏剧行为。最后哈贝马斯提出一个新的行为概念,即交往行为。交往行为并非行动者与世界直接产生联系,而是一种协调行为的机制,使得一个个孤立的个人之间形成双向的互动,组成人们的生活世界。

2024326
今天继续阅读了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昨天读到的部分其实是一种沟通理性。这一沟通理性使得人们在面临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自我陈述、评价、规范调节等行为,形成一种互动,即交往实践。在这一实践中,人们对于自己的表述进行论证、对于他人的表述进行认可或批驳,最后达成、维系或者更新彼此之间的共识,从而塑造彼此共同的一个背景知识、维持共同的生活世界。那么这一交往实践是依靠什么形成的?哈氏在其导论中便已提出其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即有效性要求。有效性要求是一种共同的要求,即建立在处于同一生活世界中的人共同拥有、共同认可的基础上,因此大家在交往的行为中能依据这一共同的标准而进行主体之间的论证与批判。这一有效性要求包括对客观世界、文化世界和主观心理世界的不同要求,即真实性要求、正确性要求、适当性要求和可理解性要求,分别应用于陈述事实、证明行为、评价价值和解释符号。当一种表达、一种行为符合有效性要求,或者可以接受有效性要求的批判的时候,就可以证明其具有沟通合理性的,而这一沟通合理性正是协调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手段。

2024327
今天轮到我在学院楼进行党员值班,主要是组织并参与了学院春季照片会的会务工作。

2024328
今天是党员值班的第二天,同时参加了新播党支部的三月理论学习会,对党史党章进行了学习。

2024329
今天是党员值班的第三天,主要是对班级同学的毕业档案材料进行了整理,补写了部分同学第一学年的鉴定表。

2024330
今天主要针对毕业论文的二稿反馈进行了修改,老师提出了一些细节性的修改建议:1. 论文中数据的引用要及时进行更新; 2. 对标题的概括要更加精确; 3. 可以以访谈者对一些政治事件的态度、行为为案例,会更加恰当。同时提交了论文指导记录、诚信承诺书等其他过程性材料。
2024331
今天排版了一篇学院的新传就业小纸条,并进行了体育锻炼。下周开始正式阅读《利维坦》并整理好读书笔记。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5:41:07 | 只看该作者
202441
今天开始阅读新书《利维坦》。本书的写作背景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近代,众多思想家纷纷涌现,勇于抨击旧制度、为新制度摇旗呐喊,本书的作者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就是其中之一霍布斯出生在一个穷困的英国乡村郊区牧师家庭,因为家境贫寒,从少年时代开始霍布斯就一直在伯父的资助下求学。幸运的是他既勤奋又有天赋,十四岁便通晓希腊文和拉丁文;十五岁入读牛津大学攻读古典哲学和经院派逻辑,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讲授逻辑学;二十二岁的时候,在大学校长的推荐下,霍布斯成为一位大贵族的家庭教师,这位大贵族后来成为德芬郡的伯爵,这是一个在当时英国非常有实力的家族。得益于这个身份,霍布斯结识了当时在英国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名流,并受到了他们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作为家庭教师陪同贵族子弟周游欧洲列国也让他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意识到牛津现有的教育正在与社会和时代脱节。他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时他结识的一大批科学家和思想进步的哲学家就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就属伽利略和培根,而且霍布斯还曾经担任过培根的秘书。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霍布斯对当时那个处在巨大变化中的社会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觉,这让他能够抓住历史发展的脉络,并通过严谨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证,充分表达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和上层社会的思想和诉求。在巴黎期间,他写了《论公民》(1647)、《论物体》(1655)和《论人》(1658)等著作。
202442
"利维坦"(Leviathan)这个名字是一个音译,出自《圣经》,原本是指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霍布斯采用这个书名,用以比喻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机器,并为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合法性进行辩护。而随着人类的媒介化生存逐渐进入数字平台时代,本应为受众提供平等、客观媒介服务的互联网数字平台由于获得了难以比拟的信息权力地位,因此也浮现出鲜明的帝国主义扩张特征,即“数字利维坦”现象。
例如,数字化捕捉了我们的行为资料,并描绘比对出我们的数位孪生形象。数据让用户的行为更有效率地被预测,在满足我们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引导我们思考和决策的风险。网络与数位服务模糊了线上与线下的界限,现实世界的自我行动更多地满足于虚拟自我的需求,而我们所认识的自己,是被算法经过一套精密的计算逻辑后被捏造与造像的自己。在此过程中,数字利维坦开始建立。所以,在阅读本书时,也可以带着数字利维坦的视角来思考作者提出的理论。
202443
总览目录,可以发现《利维坦》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地阐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哲学观点,他认为宇宙是由物质微粒构成的,物体是独立、客观的存在,物质则是永恒的存在,它们既不可能由人创造,也不可能被人毁灭,物质一直处在运动的状态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体,阐述了人在自然状态下必然遭受的不幸的生活以及在这种不幸的状态下每个人都享有"生而平等"的绝对权利。第三部分主要是抨击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力,以及教会独立于国家政权的地位。他运用《圣经》中的经文来指出教会对外公布的各种教规教义的荒谬之处,认为教会的权力必须绝对服从于世俗政权,并且只能作为辅助政权。第四部分作者将矛头指向了罗马教会,揭露了教会内部的各种腐败和黑暗。
202444
总览序言,可以发现作为近代唯物主义思想杰出代表的霍布斯,首先,在作品中运用了17-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论证自己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科学发展情况,在思想史的发展和进步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次,作者否认了神的存在,揭露了宗教的本质,也撼动了整个封建制度重要的精神支柱。最后,在政治思想方面,霍布斯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家,他在这部书中完全打破了旧有的思想体系的限制,完全挣脱了伦理道德和宗教道德的枷锁,并站在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的角度上,代表早期新型的大资产阶级和贵族来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虽然受到时代和经验的限制,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不免有自相矛盾之处,这也是他所处的阶级立场所造成的,这种两面性几乎在所有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家身上都有所体现,而这种矛盾性也能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多么复杂多变。带着对作者霍布斯和写作背景的概览,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所阐述地观点。
202445
   今日没有读书,前往宣城查济村旅游。
202446
   今日没有读书,依旧在查济村旅游。虽在清明节假日期间,但人不算很多,商业化气息不是很浓厚地小村庄,耳畔是淅淅沥沥的流水,但是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不知为何。
202447
   今日返校值班,事务较多,对毕业论文进行了修改,形成第四稿。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4-22 19:30:17 | 只看该作者
2024415
    今天开启了福建之旅的第一天,很早就对这趟旅途充满了期待。落地泉州晋江机场后,错落的红墙房檐、不甚宽阔的林荫小道是我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高楼大厦不多,更像是本世纪初的一些建筑风格,不落寞反而充满着烟火气。
2024416
    今天去体验了泉州浔埔女簪花。刺桐花灿烂地盛开在了我的头发上,红的、黄的、紫的、蓝的,一圈圈的,柔和的日光打到脸上、牡蛎墙上、红瓦楞上,“青春”在此刻得到了具象化,而我正肆意地享受在其中。
2024417
在梧林传统古村落,典型的闽南官式古大厝雨夕阳美学交相辉映,红砖白石,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于天地间勾勒出一幅色泽鲜明的水彩画。漫步其中,我仿佛走进了近代侨民远渡重洋,为家庭、为祖国奔波、拼命的时光。
2024418
    “半城烟火半城仙”,在泉州古城走上几百米就能看见一座寺庙,房檐精致又不失亲近,闹市中的开元寺和香火甚旺的关帝庙尤其。这一路旅程中都在断断续续的思量着愿望,关于家庭幸福,关于学业顺利就再无其他。好像走出了世俗的评价体系后,就很少再有具体细致而又需要迫切达成的目标,我还要继续追寻着我真正想要的,而非随波逐流。
2024419
    今天在福州市区Citywalk,和好朋友闹了点小矛盾,我总是喜欢莫名其妙地生气,但是好在我的搭子脾气很好,能给我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我也需要改改对越亲近的人脾气越不好的坏毛病了。
2024420
    临时决定豪赌一把来到了平潭,意外的天气很好,还在晚上看到了蓝眼泪,根本就没有追,在吃完饭回民宿的路上就偶遇上了。相机拍不出万分之一的震撼,阿凡达的光随着海浪拍打在脚下,留下了一点点残存的星光,闪烁然后点点熄灭,有种不属于地球的魔幻之感。
2024421
    骑车环岛的一天,目及之处是一片蔚蓝,手下是随快随慢的马达,海水的腥臭混着热浪沁入鼻腔,耳后是风声和好朋友的细语,这一刻无限接近于我所向往的自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