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李渔是不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也是一个经营有方的出版家。他交游广泛,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和祖父打过交道,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结成了忘年交,有诗词互赠。这么一个奇才异人,聊聊他一生经历有意思。
要说李渔本来不具有这方面的遗传基因。他出身于贫寒家庭,父亲没能力自己经商,帮着其兄做生意,母亲是个在村里做“烧镬娘”的女帮工。屋漏偏遇连天雨,妈妈分娩时,肚子痛了三天三夜,生他遇到了难产。后来把产妇抬到村子的祠堂去,他才姗姗临世。村里老人说他妈妈怀的不是凡胎,是“仙之侣、仙之徒”,因此取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 文曲星很看好李渔哦,他从小聪明伶俐,妈妈抱着他时就会识字,外搭能做到过目不忘。童年就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当时读书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他的梦想。 1635年他去浙江金华参加童子试,一举登上榜首,成为令众人艳羡的“五经童子”,更使他尝到读书成名的甜头。 他走科举入仕之路的信心更足了,读书更加刻苦。殊不知自我感觉良好的他,崇祯十二年(1639年),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使他受到挫折。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乡试,是明王朝的最后一次乡试,那时清朝铁骑已经到达江南,考试被迫中断,他只好归隐家乡。 清王廷颁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为了保命,他只好把头剃了,但是他内心十分不满,自号“狂奴”,写诗笔伐清朝廷的行为。 他在家乡伊山头的先人墓地旁构筑一座草堂,取名伊园。园子里展示出了他最初的园林技艺。里面有廊、轩、桥、亭等诸景,自誉和杭州西湖相比,只是少了能表演歌舞的楼台,其他的没有什么不同。
他热心搞公益,在村口大道旁承头修建了一座凉亭,取名为“且停亭”供行人来往歇息用。当地处于黄土丘陵,经受到干旱的威胁。他发动村民们兴修水利,兴建了石坪坝等四处堰坝,挖掘伊坑等沟渠六里。当地村民迄今都受益,后人誉称石坪坝为“李渔坝”。 顺治八年(1651年)他把自己悉心营造的伊园卖了,举家迁往杭州,去寻找新的创业之路。 虽然杭州美如天堂,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尽管有朋友接济,但经济仍十分困难,使李渔感到很尴尬。 李渔是个很有开创精神的人。他想这么大一座城市,蕴藏的商机肯定无限,一定能寻觅到自己的谋生之道。他深入到城市各处,和各类人接触交谈,其中有当官的,有做生意的,更多的是一般市民。他发现大家都对戏剧、小说有浓厚的兴趣。哈!自己在这方面正好有专长。从此他就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卖文字”为生的专业作家,以此解决自己一家人的生计。李渔是个勤奋的高产作家,数年间他连续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 》等六部传奇和《无声戏》《十二楼》等两部白话小说集。 在古代中国,通俗文学是被所谓的正统文人看不起的,但由于贴近市民生活,寓教于乐,很受老百姓欢迎,作品推出后便畅销于市场。后人评价他的创作成就,称他的短篇小说集是继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刻》后的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 他把他写的十个剧本合编为《笠翁十种曲》出版发行,书中的题材全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且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后人评价李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也是唯一一个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被后人推为“世界喜剧大师”。
李渔写的书,不仅在当地市场,在南方的不少城市都很好卖。书好卖就能赚钱,各种盜版书纷纷出笼。这样一来,不仅侵犯了他的著作权,还严重影响了他的经济收入。他勇敢地与这些不法商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一方面请官府为他主持公道,发布通告,明令禁止私刻翻印出版的行为,另一方面与女婿一道四处查看,上门打假,严正交涉。可以说李渔是中国最早捍卫自己著作权的作家,最早具有版权意识的出版家。 经他调查分析,他认为是金陵(今南京)的盜版者最多,他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举家迁到了金陵。 金陵这地方是六朝古都,文人荟萃,商贸发达,他在此开始了他文化事业的全新时期。李渔在此居住了十二年,李渔常常以文会友,以戏会友,交游面极广,与整个社会有着广泛而频繁的接触。他与曹雪芹的祖父、曾祖父有来往,以六十一岁的年纪与三十一岁的蒲松龄结成了忘年交。清初的“江左三大家”,还有“海内八大家”、“西泠十子”等大才子中的多数人都与他有过交往。有文字记载与他有交往的人多达八百余人,其中有朝廷中的高官,也有手工艺人, 他运营灵活的经营策略和经营理念,在商机上能做到没有机会找机会,有了机会不会放过机会。把自己开的芥子园书铺经营得红火,既出版自己创作的作品,也出版了不少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如后世人们称的“四大奇书”等。 后来李渔迁回杭州,经营芥子园的新主人一直保持着李渔优良的经营作风,成为清代著名的百年老店之一。
来源:写乎(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S3-KPbjcLPRVOXw5-FFvg
编辑:潘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