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950#
发表于 2020-3-2 20:45: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自愈”与“治愈”
编辑:吴悠

949#
发表于 2020-3-1 21:57: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敏感词




948#
发表于 2020-2-28 23:03: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话语)】

记者大人:“疫情发源于哪里”,钟南山到底是怎么说的?媒体,能不能学点语用学

胡范铸(范之)

重磅刷屏:“钟南山: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

2月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回应公众关切。今天,朋友圈便被媒体争先恐后的一篇篇“钟南山: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的报道刷屏了,如
中国新闻网《钟南山: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的报道一开头第一段便是:

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
钟南山:对疫情的预测,我们首先考虑中国,没考虑国外。现在国外出现一些情况,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

第一财经:《钟南山最新发声: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有信息四月底基本控制》
中国青年报:《最新!钟南山: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有信息四月底基本控制》
……
连“侠客岛”因为在正文里一开始漏了这一信息,还特地用留言置顶的方式加以强调:
钟院士在发布会上还表示:“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发源在中国”,对于遗漏此一关键信息,岛叔岛妹深感歉意(不是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哦。)


钟南山“大有深意”?

媒体报道一出,立刻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的确,此话由钟南山院士如此坚持理性的权威人士口中说出,难免令人浮想联翩,就连一向比较审慎的国际问题学者都不免发出惊叹:
钟南山院士:“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 这似乎话中有话啊!
而某些“专家”更立刻启动联想:
——疫情不是“发源在中国”,那发源于哪里?
——与某国目前正在流行的“流感”有关?
——与武汉世界军运会的外籍选手有关?
——与某国的“病毒战”计划有关?
……
种种“哥德巴赫猜想”和所谓的“佐证”也纷纷借此重新出笼。


一点疑问:钟南山违背了语用规则?

一般而言,疫情“首先出现在哪里”,大概率就是“发源在哪里”,我们目前都知道“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如果这时候特别强调“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

第一,根据人们语用逻辑中的“信息数量准则”(话语所提供的信息量要满足听话者的需要),便产生问题一:
疫情到底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第二,根据人们语用逻辑中的“信息质量准则”(话语所提供的信息应该与已知的信息没有冲突),便产生问题二:
根据如果发源在其他国家,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发病晚于武汉?已知的潜伏期“”1至24天”的判断又靠不住了?
第三,根据人们语用逻辑中的“信息方式准则”和“标记理论”(常规的信息所采用的话语方式应该是常规的、“无标记”的,如果特别强调,便叫做“有标记”的,而有标记则意味着“有超出常规的含义”),便产生问题三:
本来大多情况下疫情“首先出现在哪里”与“发源在哪里”基本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意味着需要特别说明,需要举出证据。而这时如果没有举出证据说明,则或者意味着证据不足,或者意味着证据保密。
那钟南山院士此话到底属于哪一类?


查看原话,钟南山原来是这样说的

查看新闻发布会视频,原来又是一场乌龙,至少是“准乌龙”。
钟南山其实原话是这样说的:(视频1分54秒处)
(对疫情的预测)当时我们没有考虑到国外,现在国外情况变了,我们还要另外考虑。
首先要考虑中国,因为发源在中国,也可以这么说吧,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
他们的预测是最早五月底,我们的预测是到四月底基本控制,(我们)现在还没有到,我们想比一比,到底谁更对。



点击观看:https://v.qq.com/x/page/r3072qhee98.html?

很显然,
第一, 钟南山这里不在于发布有关“疫情发源于何处”的新研究结论,而是在回答对于疫情发展,自己的团队与国际权威学者之间到底谁更准确;
第二, 他第一句说的是“发源在中国”;
第三, 他作为科学家,为了严谨起见,马上就修正为更为精确的的表述“出现在中国”,而对于到底“发源在何处”不做肯定的论断。

事实上,后面他还专门谈到“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怎么来的,目前还不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们也不知道”。


媒体注意了吗:钟南山的话语结构

由此,在这里,钟南山采用了这样一个话语结构:
习惯表述——(修正为)精确表述——否定习惯表述——再否定对“否定习惯表述”的可能误解
即:
——习惯表述(或者说直觉):“发源在中国”
——(修正为)精确表述:“发现在中国”
——否定习惯表述:“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
——否定对“否定习惯表述”的可能误解(也没有证据证明是国外来的):“到底怎么来的,目前还不仅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们也不知道”

钟南山根本没有发布关于疫情起源的新信息。
如果从语义倾向来说,钟南山的直觉可能是“疫情发源在中国”,所以第一句才会这样说,但对此尚无充分研究,所以采用更为精确的表述“发现在中国”,把“发源在何处”留待其他时候或其他人讨论。
应该说,这才是一个大科学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态度。

话语的含义并不只是由一句话自己决定的,而是需要结合语境,考察其话语结构和语用规则才可能准确认识。
媒体,请学一点语用学,学习依据话语结构、语用原则去准确理解话语的修辞含义
媒体,请少一点断章取义
媒体,请不要在重大话题上人为“制造”新闻


附:中国新闻网原文

《钟南山:疫情不一定发源于中国,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
新冠肺炎传染力有多强?最初的疫情预测是怎样的?从这次疫情中我们该吸取什么经验?
2月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回应公众关切。
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
钟南山:对疫情的预测,我们首先考虑中国,没考虑国外。现在国外出现一些情况,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
疫情预测投到权威期刊被退了回来
钟南山:疫情开始时,国外有流行病学家用权威的试验模型,预测2月初,中国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将达16万人,这是没有考虑到国家的强力干预,也没有考虑春节后的延迟复工,我们也做了预测模型,2月中旬或下旬达到疫情高峰,确诊病例约六、七万人,投到国外权威期刊,被退了回来,感觉和上面的预测水平差太多,还有人给我微信“你的话几天之内就会被碾个粉碎”。但事实上,我们预测更接近权威。
鉴别新冠肺炎和流感非常重要
钟南山:如何在很短时间内鉴别新冠病毒和流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症状相似,CT大同小异,这种过程很像。流感造成的肺炎每年有很多,搞不好把它都混在新冠肺炎中,不是也变成是了。
身体里出现足够抗体不会再感染
钟南山:目前不能下绝对的定论。一般来说,病毒的感染规律都一样,只要身体里出现了IgG抗体,且增高了很多,病人不会再感染。至于肠道、粪便里还有些残余,是病人有自己的规律。现在的要害不是会不会再感染,而是会不会传染给别人,这是需要重点观察的。
对突发性传染病重视不够,没有进行持续的科学研究
钟南山:大家对以前SARS印象很深,后来也做了不少研究,但觉得这是个偶然事件,之后很多研究部门就不搞了,我们对MERS也做了研究,而且是国际上第一次分离制作出MERS的模型,一直在搞,所以有些准备。但是大多数真正对突发性的传染病重视度不够,所以没有进行持续的科学研究,这次新发的疾病,我的感觉是在治疗上束手无策,只能根据很多原理,用现有的药来治疗,在十几天二十天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够研发新药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这也体现出我们预防和防控体系的问题。
新冠肺炎1人能传染2到3人
钟南山:这次疫情传染情况可能比SARS还高,根据目前的统计来看,大概一个人能传染2到3个人之间,说明传染得非常快。
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钟南山:自己的团队做出了疫情预测模型,预测高峰应该是在二月中接近二月底。当时没有考虑国外,现在国外情况变了,还要另外考虑,但在中国来看,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本文作者:
胡范铸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T3gLRiRd7zPhGbcs8cW3Q

编辑:张凉



947#
发表于 2020-2-28 22:07: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修辞)】

如果把疫情比作一场考试


946#
发表于 2020-2-27 23:06: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修辞



945#
发表于 2020-2-27 22:38: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标点符号


944#
发表于 2020-2-24 17:52: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语义分析】

问非:傻X对照表

文/ 轩辕问非

网友整了个“傻逼对照表”,按认同的条数划分傻逼程度,如有幸十四条全认同,那叫:“无可救药不能挽回全宇宙亘古之极其、极度、极品超特大傻逼”,简称“三极逼”。

1:光说有什么用?
2:谁上来都一样。
3:没有绝对的公平。
4:这不能乱。
5、米锅也有腐败。
6、能当饭吃吗?
7、这种事哪都有。
8、你咋知饿死人,你看见了?
9、轮得你来指点?
10、你算老几,关你啥事?
11、太大不好弄。
12、总得有个过程。
13、执柄者不比你笨。
14、人太多不好搞。


手册1:光说有什么用?
问非:“XX有什么用?”这一肯定的反问,是为典型的“无用论”模式。但这一反问句与一般的“无用论”的区别在于前面的“光说”二字。即不能光说,还得练。而由于光说无用,往下推就是“既然没用,还说干嘛?”说到底还是让你闭嘴。持这一观点的人不一定是坏逼,但肯定是蠢逼。他不知道对于言说者而言,说即练,传递真相拒绝愚味就是练。“无用论”造成的损害在于:不仅不做,还为不做找到客观原因和理论依据,以证明“不是不做,是因为看透了知道做没用。“无用论”把所有希望这个世界变好的所有努力都推向虚无,把所有践行者为之求变而付出的血与泪甚至生命的灭失等等代价,都在事实上作了无谓的否定。当现实的残酷经“无用论”变相合理化之后,事实上还产生一个后果,那就是无意中已在为砖桶开脱,虽然论者也可能痛恨砖桶。

手册2:谁上来都一样。
手册13:执柄者不比你笨。
问非:第2是大实话,第13无法证伪,但前后潜台词类同:既然谁来都一样,既然人家不比你们笨,有什么可说的?这种“一国牵于一人“的思维方式依然停留现代文明以前。正因谁上都一样,正因执柄者不见得比谁笨却还整成这个逼样,这不恰好说明“靠人”是行不通的,得靠有自我修复功能的痔肚。要修复则必须有监督,进而必须有法Z。所谓法Z即法的治理。法在这里是主体,人只是执行者。简单说,就是一切社会主体的行为都在法律构建的框架内实施,包括法的制定者、执行者及监督者都概莫能外。法即国的最高规则,任何拳力主体及个人都不可逾越其边界。

手册3:没有绝对的公平。
手册5:米锅也有腐败。
手册7:这种事哪都有。
问非:都是典型的和稀泥加比烂思维。现代文明社会追求的是公平(公正)有归属。有归属并非绝对公平,而是通过痔肚最大限度遏制不公平。如何做到?通过“先正”以制约公拳、保障私拳。再強壮的身体也多少会生过病,区别在于,是偶感风寒还是患癌?说米国也有腐败同此理,即,腐败是偶发还是普遍?如果是普遍那就是痔肚性腐败,能一样吗?再者,人家也曾有过腐败,并不能成为腐败就可以接受的理由;腐败就是犯罪,腐败监管失职,别国有没有都一样。这种和稀泥与比烂就是要告诉我们,外面没那么好,我们已经很不错了。但外面好不好,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里好不好。如果我们吃的不安全、睡得不踏实、说话有风险……即便外面再烂,也证明不了这里是天堂,生活在这里的我们也一样要争取属于人的基本拳益。

手册4:这不能乱。
手册11:太大不好弄。
手册14:人太多不好搞。
问非:含蓄的威协:不听话让你们重回离乱。不可否认,乱了伤害最大的是百姓,所以没谁希望乱。但并不意味因此而逆来顺受苟延残喘下去。再大人再多,也是由一个个人组成,是人就应该有人的拳利。没有那么多人,哪来那么大的经济体量?哪来几十年的增长率?虽然得不偿失。这三条还有同一指向:即需要强拳。让不愿思考、不能思考的苦逼大众很轻易就坠入到一个似是而非的逻辑悖论当中——需要强拳是因为怕乱,乱是因为锅太大、人太多。反之,锅太大、人太多所以会乱,怕乱所以必须接受强拳。看似多么自恰的逻辑关系。然后,放眼当今世界,乱皆因压制而非对文明的追求。最操蛋的一点是奴才们说的:别的大国能在更文明的痔肚下好好的,为什么有人就非得认定我们会乱?人家把你们当牲口是另一回事,如果你们非得把自己当牲口,那就万劫不复了!

手册6:明珠能当饭吃吗?
问非:明珠是不能当饭吃,君主也不能当饭吃,毒菜、寡头通通都不能……但是,明珠能让你有选择吃什么饭,能让你不想吃Si的时候可以不吃。

手册8:你咋知饿死人,你看见了?
问非:你咋知你吸的是空气?你看见了?你咋知你是你爹的儿子?你看见精子进去了?无赖!明明有那几年的人口普查数据,80年代初审计局已公开部分信息,虽数据有差距,但并没有否定这一事实。

手册9:轮得你来指点?
手册10:你算老几,关你啥事?
问非:都是奴性作祟。天天纳睡养着这个机器,我就有资格说话。延伸一下:说人话真话、探真相,这些在文明世界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此国的很多人看来就是没事找事。这里所谓之“没事”,并不是说“没有事”,而是指“不关我事”。既然事不关我,当然就避而远之。问题是,当每个人都怀揣这种自以为是的精明选择所谓的明哲保身时,在公共层面便再也无人追问是非,再也无人拷勘真相,那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独善其身呢?更重要的,在一切有公权染指的区域,真相并非事实的展现那么简单,真相的是否容易获取与社会透明度成正比,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公正是否有相应的归属。

手册12:总得有个过程。
问非:“有个过程”的前提是方向是对的,如果南辕北辙,那不叫过程,而是走不远的路程。再者,这个过程与公民意识不应该有矛盾,盐论痔疣也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至少不应该是对立的。正如,孩子长大得有个过程,但得长才对;如果出生时8斤,过几年好不容易长成30斤,再过几年又长回到7斤半,也不符合上面所说的过程,这叫瞎鸡巴折腾!

编辑:张凉



943#
发表于 2020-2-23 21:19: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修辞


编辑:冯梦玉

942#
发表于 2020-2-23 14:47: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语音


您语文好,您来读读试试:


1.今天下雨,我骑车差点摔倒,好在我一把把把把住了!

2.来到杨过曾经生活的地方,小龙女动情地说:“我也想过过过儿过过的生活”

3.多亏跑了两步,差点没上上上上海的车。

4.用毒毒毒蛇毒蛇会不会被毒毒死?

5.校长说:校服上除了校徽别别别的,让你们别别别的别别别的你非别别的!

6. 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行行行干哪行都行。要是不行,干一行不行一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行行不行干哪行都不行。


读一读,会读不?


编辑:冯梦玉

941#
发表于 2020-2-22 16:19: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冯梦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