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从业者讣告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24-3-20 22:27: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虎生逝世,享年85岁




据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政协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虎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8日10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虎生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等职。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张虎生常以“记者”身份自居,自言“这一辈子就想学新闻,干新闻”。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徐思凡


82#
发表于 2024-4-29 21:51: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长江日报社原总编辑叶子健逝世
长江日报社原总编辑、退休干部叶子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4月27日逝世,享年93岁。
叶子健同志是湖北省宜昌市人,1951年1月参加工作,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程正元

83#
发表于 2024-5-22 22:14: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美教授逝世,享年90岁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教育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退休教师成美教授于2024年5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成美同志,女,1935年1月出生,籍贯江苏省南通市。1951年4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共北京市前门区委宣传部干事。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于1960年9月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新闻理论及新闻写作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94年6月被评为教授,曾任新闻理论教研室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2月退休。
在人大新闻学院任教期间,成美同志主要讲授《新闻学概论》《新闻写作》等课程,著有《新闻理论教程》《邓拓传》《邓拓诗集诠释》等著作,在新闻理论教学和研究领域深耕不辍、卓有成就,在邓拓研究和中国晚报学的研究方面做出开拓性贡献。
成美同志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勤奋工作,关爱学生,倾注心血,培育英才,受到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人才,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遵从成美同志生前遗愿,丧事从简。
成美同志千古!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24年5月22日


原标题:讣告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vba3KshMru3L3mupS-3jQ

编辑:李佳



84#
发表于 2024-5-23 23:35: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原央视体育频道排球解说员田宗琦意外离世,年仅41岁


在排球圈非常知名的原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排球解说员田宗琦不幸于日前在曼谷坠亡离世。不少网民都发文悼念。
522日,田宗琦治丧小组对外发布讣告,证实了田宗琦去世的消息。
讣告透露了田宗琦去世的细节,他于今年59日在泰国曼谷意外离世,年仅41岁。过去两周时间,朋友们按照田宗琦的父母意愿,低调处理了后事。
今早909分,中国女排队员朱婷也发文悼念田宗琦。
据央视网站早年公布的资料,田宗琦生于1982922日,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曾解说排球、斯诺克、跳水、网球、冰壶和极限运动的多场精彩赛事。
2015年,当中国女排再次登上世界之巅,夺得世界冠军时,正是田宗琦在央视担任解说员。那一年,他陪伴着中国女排的球迷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他本人也因此与朱婷、郎平等中国女排的功勋人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16年,田宗琦离开央视,转行投身电影界。但他并没有完全离开排球圈,多次主持中国女排相关活动,也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排球解说主持工作。
田宗琦的不幸离世,让许多关注中国女排的博主和网民十分悲痛。

原标题:
前央视名嘴意外离世,年仅41岁!
来源:中播网(公众号)
编辑:李佳

85#
发表于 2024-5-28 20:52: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巴蜀鬼才”、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病逝,享年83岁


2024年5月28日8点40分,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因病逝世,享年83岁。


魏明伦1941年出生,四川内江人。童年失学、演戏谋生,自修文学。改革开放以来,他创作了九台大戏,其中《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三获全国优秀剧本奖,被称为“巴蜀鬼才”。


其剧作川剧《变脸》片段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夕照祁山》以高雅文学性获得文坛关注。《中国公主杜兰朵》在北京与佛罗伦萨歌剧院的《图兰朵》同时公演,传为中西文化磨合的佳话。剧作《潘金莲》刷新大众对女性的认知,引起社会和海内外广泛讨论,并影响文娱影视圈至今。著有杂文《毛病吟》《雌雄论》等,骈体辞赋《盖世金牛赋》《会堂赋》等,2012年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2021年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视频见文末链接)


来源:四川日报
原作者: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摄影  向宇

编辑:徐思凡

86#
发表于 2024-6-9 18:12: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个好的总编辑能使报纸扬名天下,太老实什么新闻也弄不到

6月8日,今晚报发布讣告:《今晚报》创始人、原今晚报社总编辑、离休干部李夫同志(正局级),因病于2024年6月8日3时19分逝世,终年97岁。定于2024年6月10日8时30分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为李夫同志送别。



1984年7月1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今晚报》在天津创刊。在今晚报社成立大会上,李夫提出,一定要按新闻规律办报,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让报纸走向市场。“我们要把《今晚报》办成高格调的严肃的综合性的主流报纸。不当蓬雀,做鲲鹏。”改革创新的先进办报理念使《今 晚报》一炮打响,《今晚报》创刊后很快就与早已享誉全国的《北京晚报》《新⺠晚报》《羊城晚报》并称全国晚报“四大名旦”。
为了使新诞生的晚报更加名副其实,通过向社会各方面征名的过程,共征集了200多个新报名。从中初选了27个,又从27个报名中挑选后上报市委。后经市委确立复刊的晚报名为《今晚报》。这报名中的“今”指当今,强调她的时代性;“今"与“津”谐音,说明她的地方性。同时“今”字还说明这 张晚报消息迅捷,强调刊发当天新闻。《今晚报》继承《新生晚报》《新晚报》《天津晚报》 的传统,于1984年党的生日那天正式创刊。


众所周知:今晚报的诞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如果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及其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没有今晚报。所以在物色名家题写报头的人选讨论中,编辑部同仁们异口同声地喊:“找邓小平!”大家一致认为《今晚报》报头,除约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题写,旁人莫属。




2003年12月14日,深圳晚报刊发记者肖峰采写的《磨利宝剑然后倚天屠龙——访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李夫》。在激烈的竞争中,要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还要把晚报做大做强,李老认为人才是关键因素。他说,晚报的兴衰,取决于人才。
总编辑:任重如山  
从《天津青年报》到《今晚报》再到《天津老年报》,李老当了20年的总编辑。一个总编辑之于一张报纸,就像是一个领兵千万的统帅。
他说,一个好的总编辑,能使报纸扬名天下;庸者,可致报纸日薄西山。编辑晚报,日出而作,申酉收兵。时间紧迫,总编辑没有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是无法胜任的。而且,新闻报道有时是电闪雷鸣,气吞山河;有时又如毛毛细雨,润物无声;有些版面细腻如绣,有些版面豁然大气,这中间的艺术与奥妙无不渗透着总编辑之匠心。  
总编辑驾驭着报纸的舆论,任重如山。不仅要有前瞻的视野、过人的谋略,具有政治家的素养。同时,还要会经营报纸,懂得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整合自身资源,壮大自己的实力。因此,总编辑还应该是个企业家。  

1991年今晚报美术编辑曹永祥为李夫总编画像。

编辑记者:德才兼备  
新闻是抢出来、跑出来的。李老说,一个合格的记者,不仅要懂得拼抢新闻,还应该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当然,还要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倚马可待,才思兼具。  
他说,新闻这个行业从来都是充满竞争的行业。40多年前,李老曾经是新华社天津分社和天津日报的记者,那时,天津城里还有另外3家民营报纸。在那个年代,新闻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如果漏了新闻,就会觉得是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今天,新闻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了,对记者编辑的要求也更高了。不仅要眼观六路,还要耳听八方,既能上天揽月,又可下海捉鳖。必须武艺高超,德才兼备。  
他提醒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切忌浮躁。他说,新闻工作,事实是第一要义,要客观、公正。对于采访10分钟即写下千言万语的报道,李老说,这些文章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经营人才:晚报亟需  
中国晚报峰会正在探讨“媒体资本运作与跨地区合作”这个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对此,李老认为,这个主题对中国晚报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国晚报要做大做强,要有实质性的动作,要考虑晚报间跨地区的联合等问题。  
但进行媒体资本运作抑或是搞跨地区合作,都需要有大批即熟悉媒体运作规律又懂得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晚报也同中国其他的媒体一样,现在还很缺乏优秀的经营人才。他说,现在晚报业内搞经营的同志大多是边学边干。目前的新闻学院培养的绝大多数也是编采骨干。传授媒体营销、报业经营这样的老师也没有多少,造成媒体经理人很匮乏的局面。  
他说,今后各个行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新闻业也不例外。中国晚报业不仅要培养自己的编采队伍,还要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的经营队伍。这是晚报事业长青的保证。



新华社主办的《中国记者》杂志1987年4月刊刊发陆小华对时任《今晚报》总编辑李夫的访谈——“没有优势 没有绝招”,选取部分如下:





来源:长江朱建华(公众号)

编辑:刘诗扬



87#
发表于 2024-6-25 17:51: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李建伟逝世,享年69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河南大学相关方面获悉,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5日上午在开封逝世,享年69岁。
公开资料显示,李建伟,男,汉族,1955年7月出生,河南安阳人。1978年考入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他曾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传播学会会长、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园地》编辑部主任、主编等职务。
李建伟是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主要开创者,在他的领导下,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快速发展,全国排名不断提升。
李建伟还是河南大学新闻学、编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者,在新闻学与编辑学理论、实践、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李建伟教授出版有《编辑实务》《河南大学出版志》《版权贸易基础》等学术论著,为继承和发扬编辑学“中原学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王晨雅

88#
发表于 2024-7-3 22:13: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讣告
       原新乡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刘春明同志,不幸于2024年7月2日14时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8岁。家属定于2024年7月6日上午8时30分,在市殡仪馆赏兰厅举行告别仪式,特此讣告。

编辑:李佳


89#
发表于 2024-8-11 21:46: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讣告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荣休教授司久岳逝世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杰出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荣休教授司久岳,因病于2024年8月10日不幸离世,享年70岁。
司久岳教授长期在新华社工作,自2005年任教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来坚守在课堂上,将丰富的业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曾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硕士项目首任主任,曾获首届范敬宜新闻教育良师奖、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际传播人才,为新闻业务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遵从司久岳同志家人安排,丧事从简。
沉痛悼念司久岳老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4年8月11日


为深切缅怀司久岳老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拟于20249月举办相关追思活动,诚邀各位师友参加,即日起征集司久岳老师的书信、手稿、照片、视频及纪念文章,来信来稿请发送至邮箱: zhuangc@mail.tsinghua.edu.cn

来源:清华传媒评论(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90#
发表于 2024-8-28 19:59: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哀悼!多名媒体人在2024年接连离世


导读:2024年以来,多名媒体人接连离世引发关注。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近日,文章《纪念我的朋友——曾进》在传媒界广泛传播,作者深情缅怀了这位在《南方农村报》就职的好友:曾进于8月21日凌晨,在出差途中不幸因突发疾病离世。


据悉,曾进大学就读于湛江水产学院,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深耕水产报道领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石。毕业后,他加入《南方农村报》,起初专注于内容采编,后逐步转型至经营管理岗位。




回顾曾进的职业生涯,他曾参与多次重大事件的报道。

2005年夏天,台风来袭,刚入报社的曾进骑着摩托冒着暴雨穿行于雷州半岛的鱼塘、虾塘,到最前线采访渔民的灾情损失。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曾进也是冲在最前线,通过暗访、调查取证,揭露广东饲料行业添加三聚氰胺的内幕,引起极大轰动。

2024年以来,多名媒体人接连离世引发关注。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陆超祺去世




3月19日,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陆超祺在北京离世,终年99岁。

陆超祺于1946年进入北大历史系就读。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陆超祺被选调到《人民日报》当记者。在几个月后进行的上海战役期间被派往上海采访,成为《人民日报》驻上海第一任记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人民日报》于当年12月组成一个记者团赶赴朝鲜战场前线,陆超祺就在这个记者团里。

1951年1月,陆超祺跟随所在的记者分队越过“三八线”进入汉城,他曾在撰文中这样回忆:“跟李庄在战地当记者,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不怕苦不怕死,冒着美军的飞机大炮,深入战壕采访是一种锻炼;还有一种锻炼,是在战火中写稿,出手快。”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陆超祺历任《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评论员、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他的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奉献。根据《人民日报》原高级编辑钱江回忆,自己非常怀念在陆超祺领导下工作的那段时间。

沈阳日报高级记者李作明去世




2月15日,沈阳日报高级记者、有“中国特稿大王”之称的李作明,因突发心梗在沈阳离世,享年58岁。

2005年10月25日,李作明从北京齐鲁饭店开走了《家庭》杂志社颁发给他的纪实特稿大奖——一辆雪佛兰小轿车。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记者获得的第一个轿车大奖,空前绝后。当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李作明在近二十年间,在包括《家庭》《知音》《华西都市报》等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他采写的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的正能量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被誉为特稿大王。

李作明对于特稿创作颇有心得。他认为,特稿选材的最高境界是寻找标志性新闻,即那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能够显示其典型意义和标志意义的新闻。他曾以浙江三门保护古樟的事件为例,生动阐释了如何捕捉和呈现标志性新闻。

然而,李作明的生活并不轻松。熟悉李作明的人表示,李作明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常年劳心劳力,熬夜写作,甚至需要日夜兼程地赶赴现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施宇逝世



2月8日(腊月二十九),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施宇因突发疾病,于当日上午在郑州逝世,年仅53岁。

施宇生前任《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兼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研究员、客座教授。有知情人士透露,施宇生前已经被提拔为主编,即将走马上任,没想到突然离世。

知名媒体人、《中华工商时报》原副总编辑张志勇去世




2月12日(正月初三),知名媒体人、《中华工商时报》原副总编辑张志勇去世,享年61岁。

张志勇是资深财经作家、“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曾出版《民营企业40年》《中国往事30年——揭幕民营经济中国式进程》《有产者启示录》《改革中国——来自传媒的力量》等财经著作。

前财经杂志社和财新传媒记者张岚去世

前财经杂志社和财新传媒记者张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27日8时1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41岁。


张岚是浙江嘉兴海宁人。200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赴挪威沃尔达大学留学。
毕业后,张岚进入芬兰广播公司工作,担任中方秘书,期间曾深入5·12汶川地震灾区采访;2009年初,加入《财经》杂志工作,后又进入财新传媒,工作期间担任视频报道负责人之一,带领团队遍访国内外政商要人。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张岚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深造。
2016年10月,张岚入职上海富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从事中概股投资者关系工作;2020年10月起,张岚供职于中国文化产业母基金,从事投资者关系工作。
资深媒体人、成功的创业者、有好戏(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去世
资深媒体人、成功的创业者、有好戏(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先生因心脏骤停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4岁。



赵铮先生是资深媒体人,职业生涯早期曾在京华时报、法制晚报等知名媒体担任部门主任,后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在网易新闻、3G门户担任新闻总监。

赵铮先生也是成功的创业者,先以文化投资公司副总裁身份进入被投企业,后自主创业,并于2017年加入新媒体创业公司有好戏(毒舌电影)担任合伙人。

我们深情缅怀这些媒体人,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来源:温静聚焦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k0_ceNFzPa4qKkP7jgvdg


编辑:刘诗扬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