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870#
发表于 2022-7-19 21:26: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漫

869#
发表于 2022-7-13 11:00: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苏州电视台主持人回应直播时流鼻血:上火导致,当时身边没有纸
11日晚,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夜班车》新闻主持人黄新琦在直播中突然流鼻血,仍淡定播报完当条新闻,从容不迫。网友纷纷点赞主持人“专业又敬业”,并希望主持人要多注意身体健康。
12日晚,九派新闻联系上苏州广播电视总台,黄新琦本人通过视频向广大网友回应,自己在昨晚的直播中突然间就流鼻血了,导播也在第一时间通过耳机提醒,完成该条新闻播报后,导播切换画面,他就第一时间出演播室进行了处理,之后又主动申请回到演播室继续完成当天的工作。由于当时正在直播,他身边也没有纸,用手直接擦会导致满脸都是血,所以是在切换画面后进行处理。
关于流鼻血原因,黄新琦称,他今天也去医院挂号进行了检查,原因是毛细血管壁薄,加上天气炎热,上火导致了流鼻血。视频末尾,他对大家的关心表示了感谢,“感谢大家的关心,天气越来越热了,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林峰

来源:九派新闻
链接:
编辑:屈妍君

868#
发表于 2022-7-9 16:07: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陶鹏辉

867#
发表于 2022-6-26 10:35: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种着别家地,荒了自家田”,广电“特困”病根找到了?

6月初,广电行业被中央四部门列入“特困行业”,引发朋友圈刷屏,也让全国广电人心情郁闷。

广电人有一个很大的问号:广电行业从昨天的“高光”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特困”,“病根”到底在哪儿?

互联网冲击也许是“罪魁祸首”,但你不能要求停止互联网以保护广电行业;疫情影响也许是“雪上加霜”,但广电人在疫情前就过上了“苦日子”。

孟子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广电行业要“解困”,还要先找到内部“病根”。

现在很多人忙着给广电行业开药方,但大都找错了“病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要了命。

一位30多年工龄的老广电人偷偷告诉我,“病根”就在于广电人总是“种着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这位朋友才是广电行业真正的“鲁迅”!

下面我们就聊聊,广电人为啥总是“种着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1.台网互动,播了别人的种。视频网站初期免费使用电视节目,广电人说那咱就“台网互动”吧,不遗余力地把最好的节目搬到视频网站,美其名曰“网络宣推”。开始是“先台后网”,接着是“台网同步”,后来是“先网后台”,再后来是“不带你玩”。“台网互动”了十多年,广电人才发现:视频网站成了巨头,网络电视台成了摆设。

2.制播分离,撂了自家的田。一边喊着“内容为王”,一边搞着“制播分离”,就像一个企业非要把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留着轻松不累的活自己干,难怪当时就有广电人疾呼“制播分离是在革广电人自己的命!”。果不其然,“制播分离”培养了大批社会影视公司与社会制作机构,却造成了广电行业的“内容空心化”与“人才空心化”,也埋下了行业衰落的祸根。

3.内容资源,种了别人的地。广电行业用了几十年功夫,花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制作了海量内容资源,大多躺在“媒资库”里,在网络上被大量免费使用,更离奇的是70%以上的品牌栏目对应的“商标”品牌都不在广电手里。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别人的“商标”品牌默默做着贡献,这是多么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

4.节目制作,荒了自家的田。“制播分离”后,广电行业的节目制作能力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再说“内容为王”自己都不好意思。坚持“闭门造车”“自娱自乐”原则,很多地方台节目一不小心成了“三无产品”(无受众、无品牌、无创收)和“三看节目”(谁做谁看、谁审谁看、说谁谁看),做节目除了填充时段,还可以按节目时长要人要钱。不知不觉,频道频率资源逐渐抛了荒。


5.技术建设,施了别人的肥。广电行业在技术建设方面可是下了血本,不用考虑“投入产出”,往往只选最先进、最高级的设备,还要考虑硬件备份与功能冗余,没有“高大上”的设备恐怕连工作总结都不太好写,号称全球性媒体的“凤凰卫视”曾被嘲笑是县级台的装备。一位老前辈曾感慨,广电行业装备水平可是全世界一流,但超前、高配的技术建设,除了养肥了设备公司,还给广电自身带来了沉重负担。

6.影视采购,花了自家的钱。在电视播出的节目中影视剧无疑是大头,影视剧采购也曾是很多电视台成本支出的大头。当年广电行业要人有人(影视核心人才都是广电出去的),要钱有钱(影视投入大都是广电出的),要平台有平台(影视播出大都在电视频道),但广电系影视公司成功的寥寥无几。岁月静好时,广电人安心“花了自家的钱,买了别人的剧”;行业特困时,广电人才发现“钱没了,剧跑了,人走了!”。

7.有线网络,养了别人的娃。作为曾经的一家人,广播电视台投钱、投入建成了“有线网络”,没想到一纸命令,“有线网络”成了别人的娃。开始还能分点红,后来就成了难兄难弟,很多台还要解决“台网分家”后的历史包袱与人员安置。以至于后来,很多台在做产业时经常犯嘀咕,这是不是又养了别人的娃?

8.广告外包,让了自家的利。“做节目、卖广告”曾是广电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广告经营虽是广电行业的主营业务,但却常常享受副业待遇。

从人员配置上,全国多数台广告部门人员占比不超过10%,挣钱的人数远远低于花钱的人数;从业务模式上,全国多数台广告以代理或外包为主,硬生生把主营业务当成了外包副业。在行业上行时,靠着低折扣和高返点,广告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在行业下行时,广告公司走路了广电人傻眼了。

9. 外行领导,当了别人的梯。广电是一个专业性极强,但专业往往不受重视的行业。有人曾做过统计,最近10年全国城市媒体的历任负责人中,只有不到30%具有宣传或媒体从业背景,有些领导专业跨度极大,譬如纪检、城建、卫生、农业、医疗、殡葬等。虽然单位负责人不一定非要行业专才,但一定的专业背景在行业变革期非常重要。在行业上行时,敬畏规律,尊重专业,广电尚可维持;在行业下行时,过度自信,急功近利,广电必然遭殃。


10.中央厨房,吃了自家的粮。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号角下,前些年广电行业掀起了一股“中央厨房”建设热潮。很多城市台“中央厨房”,动辄上千万元投入,虽然有上级资金扶持,但运行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挤占了广电并不宽裕的口粮。广电朋友经常自嘲说,“中央厨房”成了广电行业的参观景点,客人来了“插电”,客人走了“拔电”。

11.盲目改革,当了别人的田。在改革方面,广电属于典型的危机倒逼式行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如果不敬畏行业规律,不尊重专业意见,抱着急功近利心态,盲目推动广电改革,往往成了“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的危险动作。

前些年,很多城市台刮起一阵盲目改革风,不实事求是,不因地制宜,照搬别人方案,照抄别人作业,寄希望通过“三全”改革(全频道制、全员创收、全员竞聘),带来广告逆势增长。改革前敲锣打鼓,改革后一地鸡毛。有广电朋友调侃说,广电成了改革试验田,实验别人做了,但自家田没了!

12.不断折腾,贫了自己的田。由于环境变化与领导更替,广电行业特别喜欢不断折腾。在机构方面,广电以前经常在“频道制”与“中心制”之间转圈,有的台都转了好几圈,把自己都转晕了;在人员方面,地方台喜欢玩“卧倒起立”和“全员竞聘”的游戏,一任领导至少搞一轮,有的台5年竟然搞了3轮。广电朋友揶揄说,在持之以恒的折腾下,我们终于当上了“贫困户”!

13.人才外流,养了别人的兵。这些年,广电行业对人才流失都麻木了,但“人才空心化”已成为广电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来人才“吐故纳新”是常态,但如果一直持续保持“人才赤字”状态,行业衰落难以扭转。

从互联网巨头、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MCN机构等,都活跃着大量广电人的身影。有人说,广电才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黄埔军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燃烧了一个广电行业,照亮了中国文化产业。

14.薪酬分配,苦了自己的人。这些年,广电行业薪酬水平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广电人的基本生活。广电人自称“媒体民工”,自嘲“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吃的比猪差”。即使薪酬水平尚可的广电人,也不得不面临“身份歧视”:在编人员是体制内,聘用人员是打工人;在编人员拿钱不一定干活,聘用人员干活不一定拿钱!

好吧,不能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广电人经常调侃说:俺们广电都是活雷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过,全世界通行的经济规律不外乎是:

1.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
2.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会省钱。
3.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会花钱。
4.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为浪费。

在普遍缺乏市场机制、企业管理和利润考核的管理体制下,广电行业急需改变现状,早日“花自己的钱为自己的办事”。
尽早跳出“种着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的怪圈,广电行业才能走出“特困时期”!


来源: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编辑:马源

866#
发表于 2022-6-21 21:25: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泰晤士报》爆约翰逊夫妇丑闻的文章付印前被撤了?

原标题:《泰晤士报》爆约翰逊夫妇丑闻的文章付印前被撤了?

英媒:《泰晤士报》爆料约翰逊夫妇丑闻的文章付印前突然被撤下

“乍一看,这篇报道似乎本应是《泰晤士报》周末的独家政治新闻……但快要付印前,这篇文章被撤下了,没有任何解释说明。”英国《卫报》19日披露称,《泰晤士报》曾打算在18日爆料称,英国现任首相约翰逊担任外交大臣期间,曾试图聘请其现在的妻子(当时的女友)凯莉·约翰逊担任自己的办公室主任,但疑似经过“高级别人士干预”后,这篇报道最终未能发表。

《卫报》报道截图

据报道,这篇文章本来打算发表于18日《泰晤士报》的第五版上,撰稿人是曾供职于《每日邮报》和《星期日邮报》的资深记者西蒙·沃尔特斯。 从版面撤下来后,该报道也未在《泰晤士报》网站上出现过。《卫报》在19日的报道中用“不同寻常”形容这一事件。

《泰晤士报》原定于18日第五版发表西蒙·沃尔特斯的文章

《卫报》说,沃尔特斯在文章中进一步披露了阿什克罗夫特勋爵在其所撰写的凯莉·约翰逊传记中的说法,即约翰逊在2018年担任外交大臣时曾试图让凯莉在政府中任职,工作年薪为10万英 镑。文章称,约翰逊的顾问得知他的这一想法后,该主意很快就泡汤了。

有知情人士告诉《卫报》,有关凯莉的爆料是正确的,但是凯莉的发言人明确说,“这种说法完全不属实”,唐宁街也拒绝公开回应相关报道。唐宁街十号一位消息人士私下称,这一报道是不真实的,并暗示这是性别歧视,“这是一个肮脏的、不可信的故事,大多数知名媒体都拒绝刊登,因为它不是真的,事实不言自明”。

约翰逊和现任妻子凯莉·约翰逊。图源《卫报》

但是沃尔特斯告诉《卫报》,他在两天内联系了所有相关人员, “没有人公开否认它,唐宁街也没公开否认”。

至于《泰晤士报》为什么突然撤下这篇文章,《卫报》援引多个消息源称,曾有“高级别人士干预”此事。据报道,《泰晤士报》主编约翰·威瑟罗17日没有上班,副主编托尼·加拉格尔负责18日《泰晤士报》的版面安排,是他打电话让撤下五版沃尔特斯的那篇涉及约翰逊的文章。

《卫报》称,沃尔特斯最近辞去《每日邮报》的高级职位,此前他曾在《每日邮报》曝光凯莉翻新唐宁街寓所的丑闻。而《每日邮报》于18日凌晨也改写并发表过《泰晤士报》撤下的涉及约翰逊夫妇的报道,之后同样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删除了这篇文章。


来源:环球网/赵建东
链接:

编辑:马源

865#
发表于 2022-6-14 21:57: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荆门日报社、荆门广播电视台整合组建为荆门九派通传媒中心

据湖北日报报道(记者童晨曦、通讯员张冬梅)6月13日,荆门九派通传媒中心(荆门九派通传媒集团)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荆门市级媒体融合取得新进展,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

荆门九派通传媒中心(荆门九派通传媒集团)由荆门日报社、荆门广播电视台整合组建而成,成立后将以全国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为契机,稳步推动市级媒体整合资源、融合服务、聚合用户,建立以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着力打造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地市级新型主流媒体。

近年来,荆门市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在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改革上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荆门日报社创新“新闻+政务”服务项目、晚报微信公众号项目、市委书记专属版项目3个项目入选中国地方党媒2021年融合发展年度创新优秀项目。荆门广播电视台生产的融媒体栏目《童声向党》获“2021年湖北省媒体融合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主题宣传类第一名。今年3月,荆门市先期整合荆门市新媒体平台,成功上线九派通新闻客户端。今年4月,荆门市被中宣部纳入全国60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之一。

来源:长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Sn0mGsrq8E6BiBqoJuMtg

编辑:张铭麟

864#
发表于 2022-6-4 14:15: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湖北日报社原社长周传仁病逝

周传仁同志逝世
湖北日报社原党委书记、原社长,第四届省记协原主席、省新闻学会会长,原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第五届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特邀理事,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周传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5月28日10时22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2岁。
周传仁同志1930年5月出生,四川省泸州人。194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起,先后在新华社湖北分社和湖北日报社工作,历任编辑、记者、记者站站长、部主任。1975年任湖北日报社副总编辑、党委委员。1983年任湖北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1988年评聘为高级编辑。1989年12月至1992年3月任湖北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1996年2月离休。
艰苦创业不畏难
讲述人:周传仁
(原载《湖北日报》2019年7月1日)
时光飞驰,湖北日报创刊70周年了,我表示衷心祝贺。《湖北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给我知识,给我信心,给我力量,伴随着我一路栉风沐雨,共同成长。
创刊至今,我都在湖北日报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与《湖北日报》共同度过了70个春秋,留给我深深的记忆和感动。
70年前,我到湖北日报社工作时,还是一个刚入伍不久、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湖北日报》由解放区的《江汉日报》和《鄂豫报》合并而成,不少领导同志是党的新闻事业老前辈,很多工作人员是革命战争烽火中从事新闻工作的老同志。我在这样一个党的宣传队伍战斗集体里锻炼成长,在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帮助下学习从事新闻工作,受到了良好的新闻工作启蒙教育。
报社创刊之初,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
当时,湖北日报社仅有两栋破旧房屋,一台小型半自动轮转印刷机。每天印的报纸,一个板车就能全部运走。
在江汉路上班,却要到中山大道和平路吃饭,再到永康里睡觉,我们每天早、中、晚三个地方跑,无论盛夏头顶烈日,还是寒冬脚踩冰雪,没有一个人叫苦,总是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来回于三点一线间。
1950年到1952年是包干制,集体伙食,8人一桌,每月9元钱伙食费。每人每月只有4元零用钱。大家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谁也没有考虑物质享受问题,每个人吃的、穿的和零用钱都一样,没有人说长道短。无论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都能团结互助、和睦相处,那亲密无间的气氛,简直就像一家人。
记得一次下乡采访赶火车,坐的是人畜混装的大车厢。但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大家对上级安排的工作,都是绝对服从,无条件完成工作。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同时,希望新一代湖北日报人,不断学习,投入工作,发扬老传统。
来源:长江传媒研究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ApuSnZNCAYejnXDp9sZHQ
编辑:屈妍君


863#
发表于 2022-5-27 10:35: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湖南卫视与芒果TV领导交叉任职,融合发展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5月20日,湖南卫视、芒果TV举行双平台主持人、艺人、经纪人专题学习研讨会,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令人关注的是,除了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出席会议并讲话外,湖南卫视党委书记、芒果超媒总经理、芒果TV总裁蔡怀军主持学习,湖南卫视总监、芒果超媒党委副书记宋点,以及湖南卫视、芒果TV、天娱传媒等相关负责人,以及双平台主持人、艺人、经纪人参加学习。

由此可见,湖南广电内部对湖南卫视、芒果TV融合发展已经初步在领导层实施交叉任职,即由芒果超媒总经理、芒果TV总裁蔡怀军兼任湖南卫视党委书记,湖南卫视总监宋点则兼任芒果超媒党委副书记,这也是在重要改革动作之前的必要动作,也代表着湖南卫视、芒果TV融合发展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在今年3月湖南广电举行的“湖南卫视与芒果TV深度融合推进会”上,张华立谈及“为什么要推进深度融合”时表示,因为上有要求,下有需求,时势使然、使命所在。

相较于内容、机制等融合或者改革而言,体制改革显然是最为艰难的,不仅牵扯到人员调配、架构重组等一系列整合,甚至还要考虑到员工的感情因素以及非工作层面的相关因素,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改革。
对此,张华立曾在推进会上不惜说出重话,“此次改革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个群体的改革,而是制度安排,是对行业发展要求的呼应。要以忧患意识看待这一轮媒体深度融合,在融合发展中谋求更大作为;要以必胜的信念‘闯创干’,有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底气和信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以铁的纪律保障改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推进过程中避免推诿、扯皮、相互指责等现象,确保改革工作落地见效。”

应当讲,湖南广电有今日之成就,主要得益于较早的四轮主动改革,而每次改革都是如履薄冰、逆水而行,每次改革也都为湖南广电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次湖南广电除了推动湖南卫视、芒果TV融合发展之外,还将全面推进新闻中心、风芒、都市频道深度融合 ,以及音视频多场景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深度融合发展,可以说,不啻于全面启动湖南广电史上第五轮改革。
融合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1+1>2的效果,既要确保湖南卫视品牌不动摇,也要确保芒果TV上升势头不减弱,最终通过体制创新撬动双平台发展势能,真正实现“融为一体、共同生长”的重大战略。

下一步,可以预见湖南卫视与芒果TV在相关部室、内容、宣传、管理等大部分岗位出现定量变化,同时我们也大胆预测,在人员、体制、机制等相关配套措施相继落地后,也许,融合为一体的湖南广电、芒果TV会成为一个全新的传播机构,我们更盼望通过改革,能够再创造一个“湖南广电”。

此次改革,是广播电视行业第一个开启体制改革的融合案例,超前一步是否会实现步步超前,我们拭目以待。但湖南广电的大胆改革,必将掀起广播电视行业深入融合的又一个高潮,我们希望这样的改革越多越好,越早越好。

来源:传媒圈(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862#
发表于 2022-5-21 23:30: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曲莹璞履新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据中国日报网站,曲莹璞履新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曲莹璞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曲莹璞简介:
1965年出生,硕士研究生。1987年加入中国日报社,历任经济新闻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总编辑助理、编委会委员、中国日报香港版总编辑、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国际新闻双学士,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曾任北京奥组委奥运火炬接力新闻发言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现任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8月,12年前,《中国记者》杂志曾就“新传播环境下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访时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曲莹璞,标题为《把握趋势提高技巧 奋力拓展》。
12年后的今天,回头看曲莹璞当年对整个传媒业发展形势的五个判断,仍然具有前瞻性。


·  跨平台融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单一媒体时代正在终结。

·  免费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

·  3G技术引发新的传播革命,低消费、分众化服务迅速普及。

·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媒体草根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  国内外舆论互动融合,舆论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特此分享这篇专访的全文,祝贺曲莹璞履新!祝愿《中国日报》在国际传播领域继续奋力拓展、开创新局面!

来源:中国记者(公众号)

编辑:邓秋雨

861#
发表于 2022-5-18 15:26: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重庆成立传媒审读中心,媒体总编:相当于“媒体医生”


媒体医生”,作为传媒人,你听说过吗?
进入融媒时代,快速海量的信息内容,丰富变化的产品形式,在满足受众阅读需求的同时,如何把好内容质量关、品质关,成了业内关注的话题。
5月13日下午,“重庆传媒审读中心”揭牌仪式在重报集团新闻传媒大厦举行。

揭牌仪式上,来自人民网、重庆发布、重庆市记协、重庆日报、上游新闻,以及重庆各区县融媒体平台的资深媒体人共聚一堂,建言献策,大家对审读中心的行业发展前景也表示看好。
据悉,这是全国首家省级传媒审读中心,由重报集团于去年11月正式组建。

所谓传媒审读中心,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话来说,相当于一个“审稿中心”。 只不过,该中心不仅仅只“审稿”。根据规划,重庆传媒审读中心后期将提供:发布前审读、专项内容审读、数据分析、质量阅评、户外平台检测等更多服务。 重庆日报网总编辑雷太勇用了一个绝妙的词来形容这个机构——媒体医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中心共计审读稿件12万余篇,发现大小问题2600余处,为新闻出版内容把好了质量关。 与传统审读方式相比,重庆传媒审读中心的优势在哪里?一句话概况,就是“新闻老兵+AI智能”。 据悉,该中心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审核内容的同时提供监测服务,有利于最大限度确保新闻出版内容准确性。中心员工均来自采编一线,平均新闻从业经历20年以上。此外,该中心运用新技术加强内容审核,对审核内容,特殊定制的审读软件拥有自动识别排查差错、第一时间提出预警的能力,确保了审读时效性和覆盖面。 雷太勇表示,“审读中心是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参与不干预,是媒体的好帮手”。 在揭牌仪式上,江津区委宣传部等7家单位与该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 上游新闻总编辑陈旭表示,“这种专业审读及时反馈、服务外包的全新模式,也将为更多媒体乃至全行业的质量监控、管理考核,提供岗位细分的社会化的解决方案,成为融媒体背景下的媒体管理刚需。” 据悉,该中心未来将成为重庆市新闻出版内容监测工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主流舆论阵地管理和内容品质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综合自: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新浪网)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HhbIfQXbg7_wexB3KA-bg

编辑:邓秋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