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灾难报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91#
发表于 2013-4-23 00:13: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郑东阳
【香港和台湾报纸如何报道地震?】大陆媒体最大问题是所有制,不全怪从业者。正常国家,只有全国性大报和社区报纸,遇到地震,他们即可完成任务。半市场化都市报是中国特色产物,既有社区报纸功能,又因地方报业垄断和监管,具备全国性大报的功能。而人民日报等和灾区本地报纸承担不了报道真相的责任。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8)|
收藏|
評論

4月22日 23:46
來自新浪微博


792#
发表于 2013-4-24 18:06: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君超
【“花絮”比新闻更引人】央视记者在震区采访时,一名小男孩闯入镜头。他说远在上海的外婆很担心他,每天都要打电话,他要给外婆报平安。他还对着镜头大方地唱了一首《歌唱祖国》。原来这个孩子是外婆带大的。(新浪微博微话题)#雅安小男孩抢镜#
详情:http://t.cn/zTXhOL2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
轉發|
收藏|
評論

2分鐘前
來自微话题-雅安小男...
|
檢舉

793#
发表于 2013-4-25 13:36: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写字李华良
回复@伍福生音乐:您真能编,您是编剧吧。这么能造谣。 //@伍福生音乐:小妹妹,报纸倒过来看了!是拍照的记者叔叔教你怎么看的吧?

@写字李华良
雅安,自强。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989)
|
評論(289)

今天01:07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1)

5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794#
发表于 2013-4-25 13:37: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显峰冷言
//@商小西: 这本身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此事而言 1、先拍还是先扶?摄影记者拍照时,文字记者已第一时间去扶。2、伤害老人?如不理会老人下跪的诉求才是伤害。老人为何把记者当救星远远看见就跪,因为他们盼着关心和帮助 3、网上发布不顾老人尊严?让更多人思考老人为何下跪,才能让老人有尊严地站起来

@熊培云
如果您是一个摄影记者,在看到灾区老人下跪时,请您第一时间把他扶起来,而不是拍他下跪的照片,然后传到网上。请不要以记录苦难的名义去伤害他们。即使身处灾难之中,即使他们需要你的帮助,也请您记住,每一张面孔都是有尊严的。

(656)|
轉發(6054)
|
評論(1123)

4月24日 21:37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795#
发表于 2013-4-25 13:44: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宋晓阳
媒体报道是整个社会救援体系的一部分,是媒介生命线。//@CDTV周东:转发微博

@雷小雪
[灾难报道中的媒体角色转换] 512之后,四川省构建了全省的应急系统,电视台包括在其中。媒体的角色由普通报道者转为了救援参与者。如若媒体能提供更多准确、有用信息,比如提供受困地、保通应急通道等,其作用不亚于一个特勤支队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媒体!

(10)|
轉發(20)
|
評論(30)

今天08:41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1)|
收藏|
評論

18分鐘前
來自三星GalaxyNote


796#
发表于 2013-4-26 00:01: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不沉默的大多数
媒体记者上千人,能不是灾区的负担?

@人民日报
【媒体,请不要打扰救援】目前芦山县的媒体记者已有上千人,汽车三四百辆,其中境外媒体记者一百多人。这还只是登记过的,没登记就硬往里闯的记者没有统计。媒体人当然追求“在现场”,但如果在现场的作用添乱大于贡献,就需要掂量一下了。其实,新闻理想并不是只有在热闹喧嚣处才能实现。(人民日报)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51)|
轉發(7488)
|
評論(1612)

4月24日 08:07來自人民日报微博


|
轉發(7)|
收藏|
評論(3)

14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797#
发表于 2013-4-27 13:15: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特别报道·芦山地震
冷静、客观、专业,是我们最大的支持
——地震报道中的媒体责任
于潇
4月22日,芦山县城的一面墙上写着:“芦山,我们不哭!”。
本报记者程丁/摄
4月24日,地震后的第五天,从空中拍摄的宝兴县。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距2008年汶川地震近五年后,这场不期而至的灾难再次让四川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地震发生以后,报纸、网络、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上都是关于此次地震的消息,地震现场、灾难图片、救援消息通过这些媒体源源不断地呈现给读者。     然而新闻媒体的强势介入,在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之余也受到了批评与质疑。“我们的报道过多地集中在救援动态和感人事迹上,而忽略灾区需求的信息反馈。灾难报道应当成为救援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政府统筹提供参考。”4月21日早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了一条这样的网友意见。    800平方公里,1000多名记者    “目前在芦山地震灾区的记者超过1000人,密度大于汶川大地震时期,对灾区救援工作造成一定影响。”4月23日,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侯雄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侯雄飞介绍,这1000多名记者,包括在宣传部门有登记的境外记者170多人,有登记的境内记者800多人,还有一些没有与新闻宣传部门联系直接进灾区采访的媒体记者,估计大约有100余人,这还不包括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     如此高密度的记者已经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县城只有这么大,现在城内有大量的志愿者以及来自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大量人和车的到来,让芦山安置压力很大。”芦山县民政系统的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感谢新闻工作者不怕苦不怕危险的精神,现在的新闻报道已经很充分了,我们理解记者的辛苦和爱心,也希望记者能理解救灾人员需要更大工作空间。”     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对于灾区确有需要的,国务院办公厅将统一作出安排。     “这份通知是为了保障现场救灾秩序的必要做法,是为了使灾民损失最小化的理性措施。包括媒体、志愿者在内的社会力量必须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切忌好心办坏事。”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说。    同是灾区,有些是“香饽饽”,有些则被遗忘    此次地震报道,除了记者太多,媒体的扎堆报道同样也备受诟病。扎堆报道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有些灾区成为了媒体的“香饽饽”,一举一动都见诸媒体,而另外一些灾区则受到冷落,甚至被遗忘。     对于这一点,灾区的人更深有体会。“同样是灾区,因为不在震中芦山县,新华乡的关注度被削弱了很多。”天全县新华乡党委书记张泽刚曾向媒体介绍,地震发生以后,到达新华乡的救援队只有一个20多人的小分队,地震后本来有一支300余人的武警警官学院救灾队伍来过,但很快就被派往宝兴县,“我们是被遗忘的角落。”     根据23日的灾情报道,天全县15个乡镇,5人死亡,2人失踪,1215人受伤,公共设施、道路、桥梁、电力设施等受损严重。新华乡全乡2210户人家,房屋100%受损,90%的住房破坏严重而无法居住。而在天全乡的城厢镇,“三四千人,只来了8顶帐篷,外界对城厢镇的灾情了解得还不够。”天全县城厢镇居民于志华说。     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刘海明用“救灾盲区”一词来形容天全县新华乡的遭遇。“媒体采访喜欢扎堆,一家媒体的记者到了哪里,其他的记者便蜂拥而至。一些未被媒体采访的盲区,由于外界不了解情况,加之当地受灾的地方不熟悉媒体,最终变成‘被遗忘的角落’。”     有感于此,4月22日下午,刘海明在微博上写道:“我们的媒体,只看央视直播做的地图,一直忽视了天全这个县,就像当年忽视北川一样。救灾,主要看媒体报道,报道了哪里,领导去了哪里,哪里才有救援和救济。”     刘海明说他发这条微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引起媒体的关注,从而避免2008年汶川地震的悲剧再现,“2008年的汶川地震,其实甘肃、陕西的灾情也很严重。只是因为四川的曝光率高,所以得到了很多帮助,其他地方获得的救助其实很少。”     “在某种情况下,没有声响的地方却是真正的灾难发生的地方。有些记者总希望听到有哭声、认为人多的地方,最严重。”刘海明说,“媒体喜欢扎堆,但灾难现场的记者又不善于去僻静的地方寻找新闻线索。不主动寻找题材,同质化报道的泛滥不仅浪费着新闻资源,而且误导着救援工作的开展。希望记者能够离开媒体扎堆的区域,去寻找真正有新闻价值、有救援价值的新闻。”    什么才是地震报道的主角    雅安地震发生后,先后涌现出“最美新娘”、“嗓音沙哑的主持人”、“巨额捐款”的相关报道,这些报道一度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的焦点。     “在雅安地震的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报道,过多地集中在救援动态、一个个感人的英雄事迹上,而灾民的状况和灾区需求却往往被一笔带过,沦为配角。”喻国明在微博中发出了“让‘我们’隐退到灾难报道的背后,让灾民和灾情以及与此相关的议题成为报道的主角吧”的呼吁。     刘海明认为,媒体首先要传递灾情,特别是那些最危急的信息,比如说哪里急需食物或者其他物品,媒体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出此类的信息。“媒体报道,不仅可以向社会传递灾区的最新消息以及救援工作的进度,而且还可以传递积极的正能量。”但现实中,救灾报道的主角似乎出现了“偏离”:有些灾难报道,并不是设身处地为灾民着想、为救灾着想,而是夹杂着一些表现自己、突出自己的作秀意味。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理论与传播法教研室主任姚泽金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报道属于十分专业的新闻报道领域,报道的对象选择、内容选取、角度切入、议题设置都必须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灾难报道需要及时真实客观再现地震灾难之害和抗震救灾之势,“报道对象、焦点和主角一定是地震和抗震本身,而不是其他外围事实和花絮杂闻,否则就违背了新闻媒体的职业要求。”    人本价值理应大于新闻价值    在此次灾难报道中,灾难报道的尺度也遭到了学界的诟病。“某些媒体在芦山地震中的表现,明显地偏离新闻报道的理性。”刘海明直言。     在他发表的署名评论文章《灾难报道,记者不能逞英雄主义》中,他这样描述:不顾受访者的感受,“打破砂锅问到底”;和医生争抢受伤者,干扰电力、通信抢险人员的工作;以偏概全,看到一个地方有人办婚宴,断言整个县区灾情不重;追求眼球效应,把镜头对准官员,而非灾民。再者,就是扎堆涌进地震灾区,对抗震救灾造成一定干扰。所有这些,足以表明中国媒体的灾难报道还存在着不少亟待提高的地方。基于此,他得出了“中国媒体理性修养不足”的结论。     刘海明认为,从理论上讲,新闻报道保持客观、理性固然最好,但是他并不反对悲情式的表达,“这和中国人信息介入的方式有关系,毕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悲情表达会在百姓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但要控制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当中。”     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姚泽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灾难报道中要保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对被采访者的保护之间的平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避免二次伤害,保护被采访者及其近亲属的隐私权,“人本价值大于新闻价值原则,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感受、怀有悲悯与同情。”     喻国明教授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为了反映受灾者本身的状况,可以对这些激动的表情或语言进行报道,因为这些表达是正常的情感流露,问题是这种报道应该建立在不打扰对方、不刺激对方和不加重对方心理压力的基础上,这是新闻的一种职业道德,涉及价值取向的问题。”     对于灾难报道出现上述问题,在刘海明看来,是可以理解的。“在汶川地震之后,中国的灾难报道才彻底告别垄断,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竞争时代。可以说,与国外的机构相比,新闻媒体还处在一个蹒跚学步的阶段。但是随着民间的关注,特别是批评声的越来越多,相信媒体会有所进步。”

http://newspaper.jcrb.com/html/2013-04/26/content_127935.htm
798#
发表于 2013-5-6 11:39: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3-05-06 第15版:党校教育专刊 理论科研
从芦山地震看媒体表现
作者:王彩平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784

   传统媒体:有备而无患
    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8点26分在《朝闻天下》节目中插播了地震的消息,距离地震发生的时间是24分钟,而在五年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是在下午三点钟的整点新闻中头条首发地震消息,距离地震发生的时间是32分钟。20日当天,随后的《新闻直播间》不断滚动发布地震灾情,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对地震灾区群众救援安置工作的关怀部署和地方政府的救援措施,新闻频道还及时调整节目编排,取消每周质量报告、面对面、世界周刊、新闻调查、新闻周刊等栏目及广告,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全程并机直播,跟踪报道反映抗震救灾最新情况。中央电视台能够在芦山地震报道中做出较快反应并持续报道,得益于其在汶川地震之后在新闻应急机制方面的建设。
    首先,是全国应急报道点建设。2008年底,中央电视台启动了应急报道点建设,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应急报道点。应急报道点对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有着硬性要求与规定,如突发事件发生并初步确认以后,记者必须15分钟内出发,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追求新闻的第一落点,实现四小时直播覆盖。后方编辑则要选取适当的报道视角、语态表述,并在画面呈现方面综合运用动画、图表、字幕等媒体资源,以最贴近的方式对事件进行报道。
    其次,是成立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2008年12月21号,直播联盟成立,有效提高了央视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掌握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直播联盟是一个电视专业合作组织,一共有 50家联盟台,包括中央台在内,涵盖所有省级电视台和一部分市级电视台。直播联盟强调合作共享和共赢,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方式与以往相比有了重大变化,如新闻公共信号的共享。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假设某个成员台的记者率先抵达现场,其他有些成员台同样需要该事件的直播信号,先抵达的成员台就会制作公共信号,把卫星参数提供给其他各成员台,这样,各个成员台就可以共同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及时报道。从央视来说,虽然是国家大台,但在直播联盟成立之前,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单打独斗,联盟成立之后,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中央电视台就可以依托直播联盟建立的合作机制,在制作节目时以卫星网为基础来进行报道的总体策划和实施,在第一时间调动全国各级电视机构的直播设备和资源,实现全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常态化、高效化。
    再次,是新闻频道实现24小时直播制。2011年7月4日凌晨1:00起,央视新闻频道在1:00至5:00开通午夜《新闻直播间》时段,全面实现频道24小时全天候直播。24小时直播制的成功实现,以“整点有直播新闻”的态势,进一步强化了新闻频道的信息量与时效性。24小时直播进一步放大了中央电视台驻外记者站及国内应急报道点的资源优势,强化了央视国内外突发事件直播首发窗口的地位,也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奠定了平台基础。
    传统媒体在这次芦山地震报道中还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意识,如4月20日当晚,央视综艺频道停播一切娱乐节目。再如灾情发生后,各家卫视也迅速做出反应,宣布4月20日晚间的娱乐节目全部暂停,为四川芦山地震的直播让路。此外,东方、浙江、江苏、宁夏、安徽、湖北、深圳、四川等地方卫视,也都打通节目时段直播震情,充分发挥了传统媒体在抗震救灾中应有的传播作用。
    新媒体:传播正能量
    这次芦山地震,以微博、微信等“微氏”社交媒体为主战场的新媒体充分发挥了传播的正能量,不仅通过地震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在短时间内汇聚起了巨大的抗震救灾力量,更是在通信受阻的灾难状态下成为很多灾民与外界沟通联系的“生命通道”,以其独到的传播优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即时传播的优势使微博成为速度最快的信息发布载体。4月20日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通过微博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消息。有媒体统计,这条距离地震发生仅53秒的信息成为此次地震的第一条微博。与汶川地震第一条官方消息由新华社在18分钟后发布相比,此次芦山地震的信息发布借助新媒体即时传播的优势,让更多的人第一时间关注了解灾区的信息。如当天12:58,@N_insa-nity称震中心在芦山县太平镇多人被困。这里不能打电话,只能用网络。震中在双石镇西川村。截至当晚 18点,该微博被转发602590次,评论4861条。而通过微博进行LBS定位,获取救援也成为这次地震中新媒体良性运用的方式。
    其次,裂变传播的特点使微博成为最有影响的信息传播载体。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微博、新华视点微博、四川发布以及一些有影响力的微博大V成为权威信息的发布窗口。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例,在首发地震消息后,以每小时十条左右的消息定时发布消息。发布的消息内容包括最新灾情(余震)、人员伤亡情况、避震自救措施、应急救援情况、医疗救助情况、灾民安置情况、应急物资状况、各种救援提示以及辟谣等。如“请尽量使用网络或短信报平安,不要拨打四川电话,把资源留给救援”,“请民用车辆勿前往成雅高速,把生命通道留给最需要的人”,这是20日各社交平台上被广为传播扩散的两条信息。网上还开辟了专门的寻亲平台,百度21日率先称其已寻找到6人,腾讯寻人平台22日称其帮助101人找到亲人。
    灾难报道伦理问题凸显
    一是灾难报道对灾民的二次伤害。传播学者刘海明4月24日发表博文《地震报道呼唤媒体伦理精神》,文中提到这样几个事实:20日,某年轻女记者不断追问一个丧失女儿的母亲,那位母亲都泣不成声了,记者还在问,并出手推搡旁边的人,估计嫌别人抢镜头了。21日,某戴眼镜的女记者多次打断医生抢救病人过程,采访灾民时竟然还问他们今天喝到粥开不开心。对此,刘海明认为,灾难报道和普通的新闻报道不同,它更需要爱心。各国的新闻伦理公约,都会要求新闻从业者尊重生命。而我们总有些记者喜欢消费遇难者家属的泪水,以为只有呈现这样的镜头,报道才真实,更有“人情味”。笔者以为,灾难给灾区人民造成的精神冲击超乎外人想象,记者的采访,不能给灾民造成二次伤害,因此,这样的“真实”和“人情味”要不得。
    二是对灾难的过度渲染。在这次芦山地震的报道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煽情、渲染等现象,如有的记者在灾难现场不够冷静,情绪夸张,有的报道对灾难的悲伤情绪进行渲染,有的报道反复炒作医院医护人员对领导人的热情欢迎,微博上更是对总理稀粥咸菜的早餐加以渲染和炒作,等等。央视记者陈耀文4月21日9:22分发表微博称:报道,还不到抒发“感动”的时候,有及时、详细、准确的信息就够了,克制和平复社会情绪这时候是专业媒体的责任!还有网民发出“反思雅安地震社交媒体表现:冷静也是一种救援”的微博,都是对灾难报道的反思与批判。在笔者看来。灾难报道需要悲情,但过度悲情,甚至不惜以动情的方式赚取公众的眼泪,就成为新闻娱乐化的典型表现,为新闻伦理所唾弃。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
http://www.studytimes.com.cn:999 ... /05/06/15/15_27.htm
799#
发表于 2013-5-8 17:59: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台湾灾难新闻记者采访手册上线
(2013-05-08 17:35:54)

由本计划所执行编写的「台湾灾难新闻记者采访手册」已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于此处下载目前最新的版本,之后将会随时做更新,欢迎大家踊跃下载使用。

以下附上自由时报2012-03-13的相关报导。

日震灾周年 政大编灾难新闻采访手册

〔记者胡清晖/台北报导〕日本三一一震灾已满周年,有鉴于台湾媒体去年采访报导时遭到若干批评,并希望减少记者前往灾难现场发生意外,政大传播学院、卓越 新闻奖基金会花了10个月的时间,参考 BBC、NHK 等国外媒体数据,并访谈辐射医学专家、赴日本采访的记者,日前完成全台第一本搜集采访经验编写而成的 「台湾灾难新闻记者采访手册」。 

负责编写的政大新闻系副教授刘昌德表示,这本采访手册分为「得知灾难发生」、「接受采访任务」、「抵达现场」、「访问注意事项」、「进行报导」、「采访完毕」等6个步骤,而且制作采访前「战斗力」评估表、采访后的「创伤压力自我检核表」,同样适用于国内地震、海啸或水灾、核电灾变的灾难新闻采访。

这本「台湾灾难新闻记者采访手册」详列记者前往灾区要携带的物品,包括电池、口罩、灾区地图、医药急救箱等,并建议手机换成3G网卡,同时,为预防手机、电话或电力中断,应准备卫星电话,和同仁确认保险的理赔项目,并询问公司是否安排行前、采访结束后的健康检查。 

在抵达灾区后,定期和公司保持联系,向公司确认灾区的交通及天气状况,还有隔天要采访的地区最新灾情、水与粮食的状况,此外,不要进入被劝离、指示要避难、或室内疏散等区域寻找新闻素材。 

手册也提醒,在灾区采访时,要保持警觉,注意灾民可能会抢夺食物或器具,远离倒下来的电线杆及泥泞水潭,避免触电,若采访中,因消毒水、尸体味道、或鱼腥味感到不适,可使用鼻腔吸入器或凝胶来舒缓气味的影响。 

这份手册收录日本记者压力研究会的建议,在进行采访时,不要特定只对某些人进行访问,即使他们看起来很坚强,因为经常性的采访可能造成精神上极大的负担,另外,和受灾者接触时要经常保持敬意,尽可能替对方着想,可以花些时间自我介绍,向采访对象说明为何想采访。

采访之前,先告知受访者,如果他不愿意受访,在任何时候他都有权随时中止采访。采访时,应配合受访者的步调,不要急躁的进行采访工作,在采访中,记得给自己和受访者休息的时间。

同时,避免询问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要问一些较为简单、且能让对方自由回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具同理心或是不必要的问题尽量不要问,例如应该避免询问「您现在是怎么样的感觉呢?」这类的问题。 

另外,日本NHK在新闻报导时,会顾虑是不是会引起混乱?并针对阅听人发出各式各样的警告及注意事项,让新闻播报成为民众采取防灾行动的指标。刘昌德表示,「台湾灾难新闻记者采访手册」内容已公开上网,视各界意见进行修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f359370101kbl6.html
800#
发表于 2013-5-8 20:04: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民周刊杨江
民意在呼唤牛逼的京华时报//@谢勇: !//@王小塞: 你在哪里?//@雨夜玲风: @京华时报 你在哪里?//@风景197: //@亲心港湾: //@路见不平的家: //@木鸟先飞2011: 转发微博

@王小塞
强烈要求《京华时报》连续28天,用84个版面连续追击#京温#事件。同意者转!

(4)| 轉發(100) | 評論(27)
今天 18:18來自新浪微博


(1)| 轉發(32)| 收藏| 評論(10)
1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随手拍#活动开始啦!5000万巨奖、10万个中奖机会等你来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 同時評論給原文作者 王小塞


杰克凯鲁亚克:你快回来~//@新民周刊杨江:民意在呼唤牛逼的京华时报//@谢勇: !//@王小塞: 你在哪里?//@雨夜玲风: @京华时报 你在哪里?//@风景197: //@亲心港湾: //@路见不平的家: //@木鸟先飞2011: 转发微博 (5分鐘前)
AllenTalks //@新民周刊杨江: 民意在呼唤牛逼的京华时报//@谢勇: !//@王小塞: 你在哪里?//@雨夜玲风: @京华时报 你在哪里?//@风景197: //@亲心港湾: //@路见不平的家: //@木鸟先飞2011: 转发微博 (6分鐘前)
Xiaojiang_天堂_阳光_小贼人_whu@京华时报 人民在呼唤你 (8分鐘前)
生命平等:民意在呼唤牛逼的@京华时报 //@谢勇: !//@王小塞: 你在哪里?//@雨夜玲风: @京华时报 你在哪里? (8分鐘前)
只有挪亚有方舟://@新民周刊杨江:民意在呼唤牛逼的京华时报//@谢勇: !//@王小塞: 你在哪里?//@雨夜玲风: @京华时报 你在哪里?//@风景197: //@亲心港湾: //@路见不平的家: //@木鸟先飞2011: 转发微博 (8分鐘前)
小歪_困到爆T一T //@新民周刊杨江: 民意在呼唤牛逼的京华时报//@谢勇: !//@王小塞: 你在哪里?//@雨夜玲风: @京华时报 你在哪里?//@风景197: //@亲心港湾: //@路见不平的家: //@木鸟先飞2011: 转发微博 (8分鐘前)
风花雪月老马004:那么轰动的事件,京华时报那么响亮的招牌,应该不可能不连续跟踪报道下去的吧。//@新民周刊杨江: 民意在呼唤牛逼的京华时报//@谢勇: !//@王小塞: 你在哪里?//@雨夜玲风: @京华时报 你在哪里?//@风景197: //@亲心港湾: //@路见不平的家: //@木鸟先飞2011: 转发微博 (10分鐘前)
唐朝的锋:你们太抬举他了 (11分鐘前)
非主流的农二代:请@京华时报 持续大幅度关注此事,别装聋作哑。//@新民周刊杨江: 民意在呼唤牛逼的京华时报//@谢勇: !//@王小塞: 你在哪里?//@雨夜玲风: @京华时报 你在哪里?//@风景197: //@亲心港湾: //@路见不平的家: //@木鸟先飞2011: 转发微博 (12分鐘前)
钱刚刚real://@新民周刊杨江: 民意在呼唤牛逼的京华时报//@谢勇: !//@王小塞: 你在哪里?//@雨夜玲风: @京华时报 你在哪里?//@风景197: //@亲心港湾: //@路见不平的家: //@木鸟先飞2011: 转发微博 (12分鐘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