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行政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41#
发表于 2023-2-8 14:06: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际记者联合会已开始正式驱逐俄罗斯记者

国际记者联合会已开始正式驱逐俄罗斯记者联盟的程序,-路透社

国际记者联合会 (IFJ) 启动了一项正式程序,暂停俄罗斯记者联盟的会员资格,随后将其驱逐出 IFJ。国际记者联合会成立于 1926 年,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媒体组织,在 140 多个国家/地区拥有 187 个协会。

来源:网易新闻
链接:

编辑:马源

742#
发表于 2023-2-12 14:05: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743#
发表于 2023-2-14 15:35: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人 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启动



2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通知,启动2022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通知全文如下: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2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的通知

国新出发电〔20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新闻单位主管部门,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新闻记者队伍建设,严格新闻记者证使用管理,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现就做好2022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2023年2月9日至3月31日。二、核验范围2022年12月31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发且有效的新闻记者证均须参加2022年度核验,2023年1月1日后核发的新闻记者证无须参加2022年度核验。三、核验重点1. 政治建设情况。持证人是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是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方针政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能力;是否坚守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锤炼优良作风。2. 遵纪守法情况。持证人是否存在新闻敲诈、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新闻报道等问题;是否存在从事与新闻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等问题;是否存在借新闻采访工作之便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问题;是否存在创办或者参股公关、广告类公司等问题;是否存在擅自以新闻记者职务身份开设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账号,未经批准发布职务行为信息等问题;是否存在其他违反党的宣传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等问题。3. 爱岗敬业情况。持证人是否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刻苦钻研新闻业务,努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是否刊发高质量的新闻作品,较好完成本职本岗工作任务;是否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精益求精,严格自我要求;是否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全面提升专业能力素养。4. 其他相关情况。持证人是否为新闻单位编制内人员或者与所在新闻单位签有劳动合同;是否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是否为新闻单位新闻采编岗位在岗人员;是否被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列入不良从业记录或者在限业期限内、受过刑事处罚等。各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可结合本行政区域内新闻单位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优化核验内容。四、组织实施国家新闻出版署负责中央在京新闻单位(以下简称中央新闻单位)的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各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闻单位及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的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年度核验具体分为三个阶段。1. 新闻单位自查公示。各新闻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梳理本单位新闻记者证管理情况,逐个审核检查持证人员情况,同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对拟通过年度核验的人员,各新闻单位要在媒体上公示人员名单,报纸、期刊类单位须在本报刊上公示1次,其他单位须在本单位网站、客户端等新媒体突出位置公示10天以上。
2. 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各新闻单位通过中国记者网(https://press.nppa.gov.cn)“常用下载”栏目自行下载填写《2022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表》,并将《2022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表》和年度核验自查报告、公示材料(刊登公示的报纸、期刊或网页截图截屏)报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要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对新闻单位所报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对审核通过的,在《2022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对发现问题的,要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及时上报。年度核验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新闻单位要将《2022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表》(已盖章的PDF版)及拟申请通过年度核验的持证人员信息,通过中国记者网“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上报。
3. 管理部门审查核准。国家新闻出版署、各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各新闻单位的年度核验材料进行审核检查,作出是否同意通过年度核验的结论,并对通过年度核验的新闻单位,按照持证人员数量1∶1的比例,免费发放核验标签。中央新闻单位到国家新闻出版署领取核验标签,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机构和地方新闻单位到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领取核验标签,并将核验标签自行粘贴在通过年度核验的新闻记者证的年检页上。五、工作要求1. 认真落实责任。各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把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作为加强传媒监管、促进新闻记者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有序做好年度核验各项工作。新闻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主管主办责任,加强对所属新闻单位的指导管理,督促新闻单位严格新闻记者证管理使用,切实守好建好意识形态阵地。新闻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增强纪法意识,坚持从严从实,积极主动完成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任务,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促进规范管理。2. 全面从严核验。各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新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本通知要求,突出核验重点,落实政策法规,把严的标准、严的要求贯穿始终。要对照政治建设、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方面要求,全面审核检查所有持证人员,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实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对政治素质不过硬、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线索或者不再具备持证条件的,应暂缓其年度核验,并视情作出相应处理。对未刊发新闻作品或者刊发数量较少、继续教育任务未完成或者有违职业道德要求的,视情采取批评教育、内部通报、督促整改等措施,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的,应暂缓其年度核验。对被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立案调查或者被处以停业整顿、暂停新闻信息更新的新闻单位,一律暂缓其全部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对未备案休刊、长期无法正常出版的新闻单位,一律注销其全部新闻记者证。3. 加强统筹协调。各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新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结合这次年度核验,对新闻记者证申领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摸排,重点掌握新闻单位是否存在应申领而未申领新闻记者证问题,是否存在新闻记者证申领审核把关不严问题,是否存在新闻记者证重申领轻监管、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及时防范化解问题隐患,维护新闻记者证的权威性和新闻采编活动的严肃性。要坚持统筹调度、协调配合,把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与新闻记者从业资格认定、继续教育培训、案件线索核查、职务行为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与内容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各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中央新闻单位主管部门要对年度核验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包括主要做法、成功经验、取得成效、存在问题、意见建议及下一步计划安排等),于2023年4月10日前报送国家新闻出版署,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zxbmtjgc@126.com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3年2月8日


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邓秋雨


744#
发表于 2023-2-15 20:36: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胡劲军、邢博已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


2月14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承办的“2023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54家主流媒体机构120余位代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理事长慎海雄作主旨发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胡劲军主持开幕仪式,总台副台长邢博宣布“金丝带——丝路映像派”优秀提案评选结果。
由此,可以确认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原主任胡劲军,已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2月3日,经由公开信息显示胡劲军已调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任职。
同时,该消息也显示,邢博已出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
本次举行的“2023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分三大主题,共发布了11个重点合作项目。
“丝路大道·携手同行”主题发布了大型纪录片《一路同行》、长城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道落地、国际合拍纪录片《来自地球村》以及《好吃客(第三季)》全球推广项目;
“魅力寰宇·合作共赢”主题发布了中美合拍纪录片《镜像中国》、中泰合拍动画片《熊猫和小白象》、中法合拍纪录片《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以及纪录片《遇见最极致的中国》(国际版)联制联播项目;
“科技赋能·融合传播”主题发布了三维菁彩声行业标准应用推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示范园名称——央视界和《国际传媒集团及知名电视频道概览》项目。
作为本届论坛特设环节,“团结合作·共同发展”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智库活动和“智媒体·新服务”技术分论坛邀请共同体及国内外智库专家、媒体领域技术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下的媒体合作新机遇”“媒体技术创新与应用”两大主题分享观点与见解。
胡劲军简历
据公开资料显示,胡劲军,男,汉族,1967年11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1990年7月起,历任解放日报社编辑、记者、评论员和社团委书记,上海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宣传处副处长(正处级),新民晚报社驻美国记者,上海卫星电视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副总编辑。
2000年4月,任上海东方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台长、总编辑。
2001年8月起,历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副总裁,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和党委副书记、社长等职(其间,兼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2006年11月兼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
2010年7月,任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
2011年12月,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市文物局局长。
2012年2月,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市文物局局长。
2015年9月,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市文物局局长。
2016年9月,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2019年1月,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
2020年初,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
2020年8月,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2023年2月,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
邢博简历
公开履历显示,邢博历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总编室主任。
曾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召集人,2020年1月被任命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交流局局长。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评委。
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总台编务会议成员。

来源:传媒圈
编辑:邓秋雨

4.jpg (50.54 KB, 下载次数: 103)

4.jpg
745#
发表于 2023-2-15 20:53: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文化和旅游部:网络直播采取延时直播方式播出

看剧听戏、看演唱会……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以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为主要播出渠道的网络音乐节目渐成潮流,线上观看文艺演出的形式越来越受欢迎,许多明星的线上演唱会,在线观看人次高达几千万,甚至破亿。
以直播或者录播形式通过互联网开演唱会、表演各种剧目的形式,不但创新了演出剧(节)目形式,丰富了互联网文化业态,也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与此同时应当看到,新业态与传统营业性演出存在明显区别,无法完全按照线下营业性演出进行管理。同时,新业态也存在安全隐患,亟须明确相关管理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引导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规范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活动 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网络演出剧(节)目管理要求。文旅部相关负责人对《通知》进行了权威解读。
加强对评论弹幕实时监控
目前,网络演出剧(节)目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直播境外举办的演出剧(节)目、通过互联网提供录制的演出剧(节)目音视频、专门为互联网传播制作的演出剧(节)目或者虚拟演出剧(节)目以及其他通过互联网形式传播的演出剧(节)目等形态。
对于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
《通知》规定,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容管理制度,配备适应内容审核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演出剧(节)目的内容管理,并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用户产生内容的实时监控。
《通知》要求,采用直播方式提供网络演出剧(节)目的,应当采取延时直播方式播出,延时时长由企业根据内容安全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同时,安排专人对网络演出剧(节)目进行实时监管,发现内容有问题应当第一时间阻断并处置。
在内容上,《通知》规定,网络演出剧(节)目不得含有《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内容,包括: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符合条件的无需重复报审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为帮助演出行业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复苏,文旅部出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通知》(文旅市场发〔2020〕62号,以下简称62号文),规定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的演出活动,可由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在线传播服务。
“62号文的出台,为营业性演出通过互联网传播提供了合规的路径和指引,明确营业性演出网络传播无需重复报审,降低企业负担,推动演出行业复苏。但在近两年的实践中发现,由于线下营业性演出有场地、消防等审批前置要求,不是所有通过网络传播的演出都符合营业性演出审批要求。”该负责人说。
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此次文旅部印发《通知》,明确无法按照62号文的要求取得线下营业性演出审批的网络演出活动,按照《暂行规定》中的网络演出剧(节)目进行管理。
该负责人同时指出,对于可取得线下营业性演出审批的网络演出活动,依然按照62号文进行管理,无需作为网络演出剧(节)目重复报审报备。
直播平台需取得许可证
按照《通知》,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的单位需要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根据《暂行规定》,按照‘谁提供、谁负责,谁传播、谁负责’的原则,直接向公众提供演出内容直播、音视频服务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属于《通知》中的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需要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该负责人举例说,比如,单位或个人在直播平台开通账号提供网络演出剧(节)目,则该直播平台需要取得经营范围包含“网络演出剧(节)目”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而开通账号的单位或个人无需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谈及网络演出剧(节)目该如何进行报审报备,该负责人表示,根据《暂行规定》,文旅部对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进行内容审查,对国产互联网文化产品进行备案。进口网络演出剧(节)目是指参演人员中有境外演员,举办地、录制地在境外,或者虚拟演员、虚拟演出剧(节)目的版权属于外资机构、境外人员的网络演出剧(节)目。港澳台演员参照境外演员管理。含有港澳台资本的机构参照外资机构管理。
此外,《通知》规定,网络演出剧(节)目具体报审报备工作由内容提供平台进行。同一内容由多家平台提供的情况,可选择由一家平台牵头同时为多家平台报审报备,也可选择由各家平台分别报审报备。

来源:重庆日报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 ... p;wid=1676465450747

编辑:邓秋雨


746#
发表于 2023-2-16 10:51: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BBC印度办公室突遭突击搜查,拜登政府的表态耐人寻味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邢雪】情人节竟遭“抄家”!据英国《泰晤士报》15日报道,2月14日,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印度新德里和孟买的办公室遭到印度税务官员的突击搜查,BBC方面表示将配合印度当局的调查工作。今年1月,由BBC制作的名为《印度:莫迪问题》的纪录片在英国播出,并在印度网上流传,引发争议。多家媒体认为,BBC遭突袭或与此有关。
员工处于失联状态
《泰晤士报》15日称,前来调查的印方人员拿走了笔记本电脑、手机和文件,两个办公室也已经关闭。目前,不清楚对 BBC在当地办公室的突击搜查将持续多久,BBC当地员工被告知不要与媒体交谈。拨打德里办事处和员工的电话无人接听。美国《华盛顿邮报》在联系上两位不具名的BBC驻新德里记者后称,据他们透露,同事们的手机已被没收,至15日早上,调查人员仍在BBC驻新德里的办公室内工作。据悉,两个站点有数百名员工。
目前,英国政府拒绝就此次突袭发表评论,但一名外交部官员对英国《卫报》表示,他们已经与 BBC 进行了联系。BBC 此前一直不愿在涉及此类事件时寻求正式的政治支持,以试图表明它独立于英国政府。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新闻社15日称,印度的税务人员正在拷贝BBC的电子和纸质财务数据。《印度快报》15日称,印度税务部门正在调查 BBC“蓄意违反转让定价规则”及其“大量转移利润”的行为。报道称,据官员说,所谓调查的重点是调查“操纵价格以非法获利,包括税收优惠”。
名为《印度:莫迪问题》的纪录片于1月17日在英国播出,分上下两集,主要描述了莫迪在政坛崛起的过程,他的政治主张、宗教影响,以及他在2002年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该邦宗教间发生重大流血骚乱时扮演的角色。纪录片首次披露了一份当时的英国政府的外交电报,称这些事件具有“种族清洗的特征”。
对此次搜查,西方媒体议论纷纷。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标题就是“涉莫迪纪录片惹祸?BBC印度分社遭搜查”,路透社称“纪录片被禁数周之后,BBC称印度调查其税收”,美国CBS News称“播出批评总理莫迪的纪录片几周后,印度税务部门搜查BBC办公室”。
“反印宣传”?
虽然该纪录片并未在印度媒体播出,但印度政府已下令禁止该片在印度传播,并将其称为“敌对宣传”,印度境内运营的社交平台、大学和中学都收到了禁止播放和传播的命令。此前,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该纪录片充斥着偏见,且说明英方仍抱有殖民心态。印度信息和广播部顾问古普塔强烈谴责该片,称其为“伪装成纪录片的反印度宣传垃圾”。
针对此次对BBC办公室的搜查,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BJP)表示,印度机构独立工作,税务部门“查税符合法律”,表示印度是充满活力的国家,没有人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印人党的一位发言人称BBC是“最腐败的组织”,指责其报道“充满恶意、浅薄、有导向性”,且“沉溺于反印宣传”。
美国表态
BBC与印度之间龃龉频发。早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BBC曾报道印度因为疫情封城酿成人间悲剧,引发许多印度网友的强烈不满和抨击,称英国媒体充满偏见,只看到印度骚乱,看不到印度喷消毒液。BBC也曾在2021年在报道一名气候激进分子被捕事件时,在利益各方间制造矛盾,激起受众情绪,挑拨印度法院和印度人民党之间的关系。
英国《卫报》称,《印度:莫迪问题》的播放正值印度在世界舞台上的“敏感时刻”——今年印度将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莫迪在地缘政治和气候问题上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追捧。印度将于明年举行大选,当前对于执政当局而言十分关键。莫迪的支持者认为,西方的老牌殖民大国对印度的崛起感到不安,因此试图用翻旧账来阻碍印度。
印度反对党和异见人士对该国税务部门此次行动表示批评。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发推文抨击政府针对媒体的“恐吓策略”,表明莫迪政府“惧怕批评”。对于 BBC 被突袭搜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赖斯作出回应称,美国相信“新闻自由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加强世界各地的民主”,但他“无法就突袭行动是否与此背道而驰”作出判断。
来源:环球网
编辑:邓秋雨

747#
发表于 2023-2-27 00:12: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贵州大众广播传媒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祖和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贵州广电传媒集团纪委、黔西南州纪委监委消息:贵州大众广播传媒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祖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广电传媒集团纪委纪律审查、黔西南州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编辑:陶鹏辉

748#
发表于 2023-3-1 15:24: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白宫要求美联邦政府设备在30天内卸载TikTok
据路透社227日报道,白宫已向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发布备忘录,要求在30天内确保政府设备上不能再出现抖音海外版TikTok。该备忘录还显示,在90天内,各机构必须通过合同解决IT供应商使用TikTok的问题。在120天内,各机构将在所有新的招标中禁止使用TikTok
此外,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定于28日就一项新的TikTok禁令进行表决,该法案将赋予总统拜登新的权力来决定是否禁止使用TikTok。去年12月,美国国会投票决定禁止联邦雇员在政府拥有的设备上使用TikTok,并给拜登政府60天时间来发布机构指令。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27日督促美国国会不要立法禁止TikTok,因为对TikTok的禁令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成百上千万使用该应用表达日常动态的美国人权利的侵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屈妍君

749#
发表于 2023-3-11 22:15: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丹麦公共广播机构建议员工不要使用TikTok
出于安全考虑,丹麦的公共广播机构建议员工不要在工作手机上使用TikTok。
丹麦广播公司(DR)表示,是在丹麦网络安全中心(Centre for Cyber Security)的一次安全审查及警告之后作出有关决定。
需要使用该应用程式进行资料搜集的记者,现在必须申请许可,使用被员工称作“TikTok手机”的专用装置。
丹麦广播公司是第一家发布这种指引的新闻机构。
TikTok是在新加坡运营,不过其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总部位于北京,令欧美越来越担忧,中国政府可能会迫使它对用户进行暗中监视并交出数据。
TikTok及字节跳动一直否认相关指控。
但是这些否认并未能让丹麦广播公司放心,它同时宣布了结束一个在这个极受欢迎的社交应用平台上发布内容的项目。
“全体雇员现在都被建议不在工作手机上使用和安装TikTok程式,”执行长尼尔斯·阿米兹波尔(Niels Ammitzbøll)这样告知丹麦广播公司的员工。
“为保证你们在必要时继续运用该媒体进行记者工作,现已另外购买移动电话作为使用TikTok的工具。”
BBC未有就TikTok发布任何指引,事实上还扩大了对该应用程式的使用,作为新闻报道的平台。
周三,TikTok的欧洲分支宣布详细计划,希望能够加强外界对其数据安全操作的信任。
“三叶草计划”(Project Clover )将会把数据中心建在爱尔兰,还会另外有一个安全公司“监察数据流”。该公司还表示,会采取措施令其在大数据中辨别个人用户身份更加困难。
在美国,一个类似的项目“得克萨斯计划”(Project Texas)亦在进行中。
但是,在“三叶草计划”宣布前一天,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将政府的支持给予了一项法案——由主持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民主党人马克·沃纳(Mark Warner),以及共和党人约翰·图恩(John Thune)推动的法案——禁止一些对外国科技公司的投资。
12月起,数家知名机构已宣布对TikTok采取行动:
12月28日:TikTok在美国众议院发出的装置中被禁用
12月29日:TikTok在美国联邦政府所有装置中被禁用
2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及欧洲理事会员工收到命令,从他们的工作手机和企业装置中删除该应用程式
2月28日:TikTok在所有加拿大政府分发的装置中禁用
2月28日:TikTok在欧洲议会工作人员手机中禁用
2月28日:丹麦议会敦促政客及员工删除该应用
3月1日:白宫给政府机构30天时间,确保所有员工在联邦政府装置上没有安装TikTok
3月9日:丹麦广播公司(DR)建议员工删除该应用
TikKok表示,这样的禁令是受到误导,且对促进隐私和安全毫无作用
中国也坚定地反对这一举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大国,竟然如此惧怕一款青年人喜欢的应用软件,未免太不自信了。
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Shou Zi Chew)将于本月稍后出席美国国会作证。
周二,TikTokBBC电台第四台(BBC Radio 4)的《今夜世界》(World Tonight)节目表示,担心TikTok会成为美中外交关系紧张的棋子
很难否认我们被卷入了那非常广泛的地缘政治当中,这一切其实都和我们无关,该公司的美国公共政策主管迈克尔·贝克尔曼(Michael Beckerman)说。
几乎所有大科技公司都有工程师在中国,他说,而TikTok并不是唯一大规模收集用户数据的公司。
来源:BBC NEWS
编辑:吴漫

750#
发表于 2023-3-11 22:25: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漫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