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731#
发表于 2023-10-28 19:49: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洪韵

732#
发表于 2023-10-28 20:09: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洪韵

733#
发表于 2023-10-28 20:26: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洪韵

734#
发表于 2023-10-28 22:24: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李克强同志逝世,部分报纸头版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3年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以下为部分报纸头版:
file:///C:/Users/hongy/AppData/Local/Temp/ksohtml19256/wps24.jpg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洪韵

39.png (183.28 KB, 下载次数: 59)

39.png

37.jpg (77.63 KB, 下载次数: 61)

37.jpg

3.jpg (319.18 KB, 下载次数: 58)

3.jpg
735#
发表于 2023-10-30 14:59: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立此存照 官媒少有的报道


《南方都市报》、《北京晚报》、《齐鲁晚报》,螺蛳壳里做道场,送别总理,三位媒体编委都用心了。
北晚是说天坛公园的菊展开始了,封面上一朵近景的白菊怒绽,遥遥衬着远景的天坛,最上面是他的名字。
一株参天古树占据着南都五分之四多版面,说是广东各地市建有一百多座古树公园,他的名字在最上面。
这白菊,这古树,这鲜活的人间……



花一样亘在的惦念,树一样不朽的思念,用图和结构得以诠释。
(来自网文)



来源:红楼梦学问(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XfbVeWRVcJHxeAjgt3YJA
编辑:覃韵琪

736#
发表于 2023-11-6 20:05: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推文涉嫌标题党,区级融媒体账号被市民投诉

来源丨传媒见闻(ID:mediadaily)

最近,杭州富阳一市民的投诉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该市民十分罕见地投诉了官方账号,直指该官方账号推文涉嫌标题党。

该投诉认为,“富阳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有“标题党”嫌疑,如“富阳发布”10月17日推文《即将“断崖式”下降!富阳人提前做好准备!》、《暂停运营!富阳一地发布重要公告》,10月16日推文《定好闹钟!今天14:00开抢!》,希望标题准确表达事实,描述正文重点事项。

标题党,顾名思义,指的是用夸张、夸大、歪曲事实等手段制作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点击阅读。

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标题党现象更加普遍,很多人认为,涉嫌标题党的往往是自媒体,但本次网友投诉的“富阳发布”可是正儿八经的官方账号。

据介绍,“富阳发布”微信公众号的认证主体为杭州富阳区委宣传部。


在接到市民投诉后,杭州富阳区委宣传部于10月23日回复称,工作人员前往区融媒体中心核实,发现部分推文确实存在标题信息不全、吸引点击等问题。已要求区融媒体中心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引导,确保推文标题既有新意又不落入俗套,尤其避免“标题党”,避免对读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目前,工作人员已电话回访反映情况的市民,他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来源:传媒头条(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TDUR6Oe2P58yLu6Llsovg
编辑:秦克峰
737#
发表于 2023-11-17 23:07:35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编辑的艺术
编辑:程博

738#
发表于 2023-11-24 22:08: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日报编辑改标题17例对比:原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改?
新闻标题不仅要高效传递关键信息,同时还承担着吸引读者阅读、为稿件增色添彩的任务。改标题如何找准“着力点”?首先是要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不歪曲事实、不产生歧义,这是新闻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把握稿件的主旨和新闻要义,将其鲜明地表达出来,使标题有重点、有观点。最后,在做到前两点的基础上力求生动,用形象的比喻、灵动的韵律等方式技法提升标题,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标题日改,每月一得。本期推文分享新华日报编辑出版环节对10月来稿标题的修改制作案例,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新华日报》10月标题修改摘录

【01】来稿标题:

十年筑梦十年路
——写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副)
见报标题:

该稿是本报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推出的重要述评。见报标题鲜明亮出“交汇东西 筑梦丝路”的观点,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概述性总结,开宗明义;副题强化“十周年”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主副搭配起来有气势、有站位,为文章增色不少。

【02】来稿标题:

江苏发放跨权属不动产登记证
昨为全国首宗挂牌成交的“国有+集体”组合地块颁证(副)
见报标题:

来稿标题说明了稿件的关键新闻事件,见报标题强化了“首宗”这一意义和价值,在主题中通过“率先探路”加以强调,让人一目了然。

【03】来稿标题:

科技支撑粮油稳产一线见闻——(肩)
玉米“带”大豆, “一地两种”助增收
见报标题:

编辑在来稿标题基础上,用平实上口的语言总结稿件,用“玉米大豆”“手牵手”重复强调两类作物同时种植的特点,用“双收”“新赚头”重复强调复合种植的增收成效。

【04】来稿标题: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战略与规划部部长王勃(肩)
服务国家需求,矢志不渝攀登科研高峰
见报标题:

见报标题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侧面入手,拉近了读者与稿件人物的距离,表述也更简洁有力。

【05】来稿标题:

坐公交拿贷款看病就业 跨领域跨区域“一卡通行” ——(肩)
南京社保卡, 从“社会保障”走向全方位民生服务
见报标题:

见报标题从服务提供方的视角转换到使用者视角,主题呼应用户关切,副题列举了用户关心的事项,让读者在信息、意义的获取上更为直接便捷。

【06】来稿标题:
“古运河水上游”成为打开扬州新方式(肩)
“一座难求”背后的流量密码(主)
见报标题:

编辑整合原有肩主题为新的肩题,并通过主题侧面回答了肩题提出的问题,将题目所示的信息推深一层,但也没有完全点破,吸引读者阅读。

【07】来稿标题:

我国首次开展卓奥友峰极高海拔气象梯度观测
见报标题:

这是一则新华社的消息。编辑将原有主题处理为副题,根据稿件的内容提炼出主题,体现了科学的精神、科考队员的精神,拔高了稿件立意。

【08】来稿标题:

短期“阵痛”换来长期畅行(肩)
江苏加速推进高速公路扩容
见报标题:

编辑根据稿件内容,在副题通过数字填补了信息的空缺;通过“主动脉”“动手术”的比喻,生动地形容改扩建过程,让读者跳出以往修路“堵”“麻烦”的印象,从重要性、必要性的角度理解这一工程,有效实现了视角的转变和观点的引导。

【09】来稿标题:
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江苏县级院团“火力全开”——(肩)
吸收乡土的能量,向着时代生长
见报标题:

从原题可知,“县级院团”是此稿的亮点所在。编辑顺势而为,在标题中点出过去阻碍县级院团发展的难点,通过讲“突破”进一步凸显其亮点。

【10】来稿标题:
拥有13万亿元工业规模,168所大学(肩)
制造强省呼唤卓越工程师
见报标题:

见报标题给出了“校企合作”这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方式,主题将这一过程“分步拆解”,增强了文章的纵深感,也为正在发展的事物提出当下的追问和未来的期待。

【11】来稿标题:
“一路畅行”成为现实,江苏智慧交控新技术增添市民出行幸福感
见报标题:

编辑巧借“能掐会算”以表达红绿灯的“智能”特点,加上肩题中“有效避免‘绿灯空等,红灯压车’”的信息,形象生动地给出了稿件的关键内容。


【12】来稿标题:
从适老到宜老和怡老(肩)
当老龄化向老龄文明攀登跃升……
见报标题:

编辑选择在肩题中将江苏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率的相关数据予以交代,在主题使用开放性的语言表述这一趋势的到来,稳重之中也表露出做好这项工作具有挑战之意。

【13】来稿标题:
连续13年向海内外投出城市名帖,打造新时代创新“合伙人”(肩)
绿色所动皆风景,盐城值得被你期待
见报标题:

见报标题在肩题交代诚征人才的主体,主题用灵动的语言面向人才发出诚挚邀约,具备对话的轻松感,表达出盐城对人才的满满诚意、人才在盐城的广阔前景。

【14】来稿标题:
假日期间江苏高速车流量大(肩)
业态更丰富,服务区里人气旺
见报标题:

编辑根据稿件内容,通过接地气的用语重新表达原主题的意思,朗朗上口;在肩题中将视角从车流量过渡到服务区质量上,二者搭配有了更好的效果。

【15】来稿标题:
江苏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肩)
筑好粮仓端牢饭碗,打造粮食产业强省
见报标题:

来稿标题的“文件味”较重。见报标题从“米”入手,通过“好米”变“名米”的递进,丰富了标题语言,也为读者创造了阅读理解的缓冲带,较好地表达了稿件的主旨。

【16】来稿标题:
数据“多跑路”理赔“秒到账”(肩)
苏州商业医疗保险“一键式”快速理赔体系上线试运行
见报标题:

编辑将新闻事件做到肩题,于主题主讲“秒到账”“日结清”的变化,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的习惯,相比原题也更凝练。

【17】来稿标题:
持续放大辐射带动效应,海陵“好人文化”劲吹文明新风
见报标题:

编辑以体验式视角切入,从欣赏美景的角度回看“好人文化”,主题的结论似是由读者亲身体验后得出,实则是编辑从读者视角出发,制造了这样的“共鸣”。

标题制作,应克服“长、空、假”,力求“短、实、新”。这既看记者采写功力,也考编辑编写功底。

来源:长江朱建华(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XGtA47sElPss0mccyFFjA
编辑:郑程程


739#
发表于 2023-12-3 22:34: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潘洁

740#
发表于 2023-12-4 16:01: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周好稿:直击灵魂,啪啪打脸
热点天天有,太热就烂尾”——本周曝出的上海小姑姑事件就是一例,如同13年前的上海二姨夫事件,从开始的正能量故事,迅速变成对想象中的特权的质疑和追问,然而最后只能消散于无形。
透过现象,直击灵魂,这是优秀报道的价值之一。它可以是鹅腿阿姨、献血救人这样的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事,也可以是自杀、感冒这样并不少见的社会现象,前者由小见大,后者由大见小。记者是怎么做到的,可以从这周的几篇报道中找到一些答案。
标题:一所学校该如何面对学生的死亡?
作者:张涵 实习记者吕一含 安然然 张瀚允
来源:北京青年报-深一度
时间:2023-11-28
我看到的一组数据显示,每1例自杀死亡会影响到135人,这相当于全球每年有1.08亿人会受到亲友自杀的波及。这种波及往往表现为居丧反应,根据心理学的定义,居丧反应是因重大丧失而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通常表现为麻木茫然、目光呆滞、少语少动、言语零乱,或是疯狂喊叫、行为增多,甚至冲动伤人毁物等,或是心慌、发抖、大汗淋漓,此时您可能正在经历急性应激障碍。
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通常不会超过1周。如果症状超过4周,频频梦魇、警觉性增高,焦虑,易激惹等情形,且严重影响生活,或出现自杀念头,就需要特别注意了。此时,单凭自己无法应对,需要及时求助精神心理专业医生,借助药物或心理治疗,渡过心理危机。
以前的媒体报道,很少关注自杀者周围人群以及他们的心理波及性,他们是被忽略的,因为焦点往往在自杀者本人。这篇报道的价值就在于媒体的关注视角转向了长期被忽略的人群,唤起我们自身、家庭、学校等环节的关注,提高公众的意识,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可喜的是,这篇报道告诉我们,社会进步正在发生,这个群体正在受到关注,相关的措施正得到加强,他们不再是沉默的,不再是被忽略的。更重要的是,你和我,都随时可能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都需要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我们都需要勇敢面对,并最终走出来。这恰恰也是这篇报道的社会价值。关注相关性,关注相关群体,挖掘背后的普遍社会意义,正是媒体价值的表现之一。(资深媒体人王强)
标题:鹅腿阿姨停烤了
作者:陈威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2023-11-30
早有大衣哥,今有鹅腿阿姨,网络新技术侵入普通人的生活所带来的权能和生活境遇的突然改变,是值得近距离关注的议题。有人说鹅腿阿姨事件是由于清北标签而受到媒体关注,我认为这只是新闻的表象,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在聚光灯下,在被直播和短视频剥削流量的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如何被侵扰,技术带来了如何的压力和焦虑,这是鹅腿阿姨事件值得被媒体关注的公共价值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这篇报道,通过对鹅腿线下交货现场的混乱以及阿姨应对线上退款的无助,呈现了深度媒介化社会一个普通民众面对技术的仓皇。
还想提及的是,同题的《人物》的报道《清北争抢的鹅腿阿姨,陷入流量漩涡》一文,由于发表时间晚了2天,采写更为细腻丰沛,并在文末提到鹅腿阿姨打算继续送货,提供了停烤后事件的新进展。可见,对同一议题,不同媒体在不同时间的跟进报道,能够带来对事件更丰富的信息和理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李东晓)
标题:病毒感染蔓延,一夜之间身边人都中招了
作者:朱秋雨 实习生黄伊琳
来源:南风窗
时间:2023-12-01
首先,今冬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引发了很多猜测和谣言,作为主流媒体,理应澄清谬误,让真相跑赢谣言,从这个角度讲,《南风窗》此文来得及时。
其次,这类对专业度要求较高的稿子,容易犯的毛病是为追求准确性而表达过于专业,丧失文本的可读性和传播力。此文从个体案例入手,数据应用和人物采访穿插得当,较好避免了这一点。(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副总编杨韬)
标题:记者以普通人身份求助协调异地献血,上海卫健委:需在当地申请
作者:张晶晶
来源:大河报
时间:2023-12-01
通过小姑姑联系上海市卫健委、由上海市卫健委联系阿里地区相关部门、动用阿里地区公务人员献血7000毫升、花120万元包机到成都治疗、一路上警车开道……近日,上海余女士车祸重伤后的经历,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质疑:普通人做到一条就算很牛,而余女士五条全做到了!余女士是什么家庭,神通广大的小姑姑是谁,背后有没有公权私用?在媒体的追问下,家属、上海市卫健委、阿里地区有关部门纷纷表态,表示没有问题。
比如,有媒体报道:记者从上海相关部门获悉,经调查,事发时,卫健部门接相关部门函件,请求正在西藏日喀则市的援藏医生前往涉事医院参与救治。此事不存在因私人关系等不正当因素导致的行动。对于这样的回应,网民深表怀疑,但又没有证据,只好暂时息怒,直到看到河南《大河报》的报道。
报道中,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以一位异地急需用血者家属的身份求助上海市卫健委,被告知异地用血需要走正常渠道,求助当地的医院,在当地申请。很快,《大河报》这篇短短800字的报道在网上刷屏,因为该报道通过体验式采访告诉公众,普通人联系上海市卫健委申请异地用血行不通。余女士做到了,只能让人怀疑:要么她走的是非正常渠道,要么她和她的亲属不是普通人。于是,有关部门不存在不正当因素的回应瞬间变得苍白无力,广大网民此前的质疑似乎得到了某种印证,此事距离真相大白又近了一步。
《大河报》的报道告诉我们,媒体不能只转录各方声音、沦为复读机,而应该甄别各方信息、为事实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贴近受众、提升四力,为广大群众的信息需求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资深媒体人金明大)
标题:在黑龙江双阳矿难中遇难的52岁矿工
作者:张蕊 实习记者孟必莹 吕一含
来源:北京青年报-深一度
时间:2023-12-01
残酷地说,遇难11人的矿难,在中国,并不算什么大新闻。鸡零狗碎可以是新闻,死人还真不一定。
在千篇一律的官方通报之外,有严肃媒体对此关注,并写出报道,当然是很好的事情。
但是这篇文章也有不小的缺陷,那就是缺乏现场,没有真正去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没有与事件中的人物面对面进行沟通。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高度发达,给了我们记者极大的便利,但到现场、面对面,在对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时,依然不可或缺。(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李微敖)
来源:大江
编辑:洪韵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