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711#
发表于 2023-4-16 20:46: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给稿件改标题有何“法宝”?9个“实战”案例分享

标题是对一篇新闻报道的提炼、概括和浓缩。

“题好一半文”“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说的都是标题之于一篇稿子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必定内容准确、鲜活、形象、生动。

那么如何拟出一个“抓眼球”的标题呢?本文为大家献上四大“法宝”!

法宝一:“脱虚向实”激发“饥渴感”

标题是受众对于新闻稿件的“第一印象”,也是整篇稿件的“灵魂”。因此,一个“脱虚向实”、吸引受众眼球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有些稿件标题乍一看无法知晓稿件要讲什么内容,再看一遍还是“不知所云”。这些标题惯常用诗意化、散文化的笔法来体现。初看文采满满,但实则并无实质内容,只是空拉出来一个“花架子”。标题缺乏“干货”,内文的“点击量”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

案例1
修改前:《某地:深耕细作植“沃土” 重金求贤引“凤凰”》
修改后:《某地启动“1134行动”打造西部地区人才高地》

这个标题,初看能理解稿件的主旨是当地出台举措吸引人才,但“对仗式”标题可能更适合通讯体裁。

作为消息稿件,此标题未能直截了当地指明当地“具体采取何种措施引人才”“目的为何”等核心信息,未能达到“一点即明”的效果。

编辑后将此标题修改为《某地启动“1134行动”打造西部地区人才高地》,将当地具体措施、欲达目标进行体现,通过通俗又包含实质内容的标题传达“硬信息”。

案例2

修改前:《黄河古堡摇变“北方小三峡”:藏在XX(某地)“穷乡僻壤”里的中国最美乡村》

修改后:《借力旅游变身“北方小三峡”:黄河古堡不再“养在闺中人未识”》

在这个标题中,“摇变”属于生造词汇,且未点明黄河古堡如何变为“北方小三峡”;后半句以名词“中国最美乡村”落脚,也不知此地“美在何处”。整个标题给受众一种“说了正确空洞的废话”之感。

编辑后将此标题改为《借力旅游变身“北方小三峡”:黄河古堡不再“养在闺中人未识”》。修改后,标题体现了当地是借力旅游实现了新发展。且后半句用主谓结构表达出当地通过旅游进一步打响了知名度,使标题基本点明稿件主要内容。

法宝二:适当“登高望远”

在进行对外新闻报道时,过于内宣化的题材在传播效果上会受到一定影响。有些稿件的标题也仍会站在地方视角看待新闻事件,而没有“跳”出地方,站在更高的视域分析新闻的重要性。

但是,并非所有地方新闻都不适合对外报道。我们可以尝试提高站位,拓宽视野,“跳出地方看地方”,从新闻素材中恰当选取对外报道的角度。

案例1
修改前:《XX(某地)男子设计竹制品畅销海外:让中国竹子走向世界》
修改后:《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嫁接”:中国竹产品畅销海内外》

这个标题将视域定位到某地的一位竹制品设计师,无形中缩小了整篇稿件的格局。通读全稿之后,编辑认为标题中可以将人物弱化,着重体现当地竹产品能够畅销海内外的原因,遂调整为《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嫁接”:中国竹产品畅销海内外》,将地方元素“隐身”,使稿件“跳出地方”。

案例2

修改前:《中国最大茶叶批发市场由冷转暖》
修改后:《中国茶叶“华尔街”市场由冷转暖》

这一标题的风格较为内宣化。编辑提取了稿件中被记者忽略的“中国茶叶‘华尔街’”这一表述放到标题中,修改为《中国茶叶“华尔街”市场由冷转暖》。经改后的标题更加贴近海外读者,便于其理解该茶叶批发市场在中国的地位。

案例3

修改前:《黄河流域XX段水源涵养功能增强源区生态环境向好》

修改后:《一度断流的黄河源头区域再现“千湖美景”》

在这个标题中,“增强”“向好”的表述过于“口号化”,内宣意味过浓。编辑建议修改为《一度断流的黄河源头区域再现“千湖美景”》。通过“一度断流”和“千湖美景”两词的对比直观地向受众展示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好,无需使用空洞的口号。

法宝三:找准“着力点”再“下刀”

标题拟定是一门“手艺活儿”,就像打磨玉石,要找准着力点。着力点找对了,才能“下手如有神”,打磨出精致的美玉。着力点没找对,不仅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可能会“玉石俱焚”,破坏稿件本身的意境。

案例1

修改前:《中医养生理念风行 中国枸杞全球受热捧》
修改后:《枸杞消费“热”全球 中国枸杞出口5年增近五成》

这个标题表述略虚,并未体现实质内容,似打磨玉石的“刻刀”从表面轻轻滑过,没有找到合适位置“下刀”,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记。

编辑先将其修改为《报告:中国枸杞全球受热捧 宁夏出口占比全国约四成》,通过数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标题实质性。

更深一层的考虑是,宁夏本身即是中国枸杞的主产区之一,出口占比全国四成其实难以成为最吸引受众的新闻点。进一步阅读内文后发现,文中提到“中国向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枸杞出口贸易”“‘十三五’期间,中国枸杞出口量达1.99万吨,出口额为1.09亿美元,与‘十二五’相比,分别增长47.9%和27.4%”。

“枸杞出口贸易大幅提升”这个新闻点可作为此稿件标题的“着力点”,更能吸引外界关注。最终,编辑将标题提炼修改为《枸杞消费“热”全球中国枸杞出口5年增近五成》。

案例2

修改前:《逾550多万户受灾南方电网公司投入4万余人次抢修》

修改后:《暴雨致南方电网逾550万户受影响,超九成已复电》

6月以来,广西、广东等地暴雨成灾,受灾、断电、防汛、抢险等情况备受关注。《逾550多万户受灾 南方电网公司投入4万余人次抢修》这篇稿件的标题包含有受灾人数、抢险救灾等情况,相对较充足。

但是从对外通稿角度看,却把“着力点”放在南方电网公司参与抢修的人数上,错过了最佳“雕琢面”,略显内宣化。

通读稿件可以发现,内文除了介绍抢险力量投入情况之外,还重点介绍了复电、受灾民众转移等相关成果,而这恰是外界更为关注的角度。

编辑从中提取了“超过550万户受影响用户中,超九成受灾户已复电”的关键信息,修改标题为《暴雨致南方电网逾550万户受影响,超九成已复电》。

法宝四:“给白开水加点料”

有些稿件的标题拟定过于“口水化”,且不够凝练。这时,我们可以继续“挖掘”内文,找到文章中更适合提炼当作标题、并和原标题表达基本一致的内容。

这种修改并非将标题改得“不知所云”,只是更加“有味道”。这就好比“给白开水加点料”,白开水很健康解渴,但若通过一些巧妙的“小技巧”,能使受众更愿意端起稿件“这杯水”进行“细品”,何乐而不为呢?

案例1

修改前:《闽南侨村共富路上好光景》

修改后:《闽南侨村探索共富:安居乐业,不外如是》

在这个标题中,“好光景”的表述略显平淡且角度偏向内宣风格。同时也缺乏实质内容,初看和其他讲述乡村振兴发展的稿件并无太大区别,略显“寡淡”。

编辑后将标题修改为《闽南侨村探索共富:安居乐业,不外如是》,引用文中采访对象的引语放入,给“白开水”增加了画面感和生动感的“新元素”,提升标题精彩度,也能展示“好光景”的具体表现。

《中国露营热风吹至北疆:“营”来融合新业态》这个标题修改为《露营“热风”吹至中国北疆“天然空调”助游客战酷暑》与上述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

露营在中国已经不算新鲜事,各地已经纷纷开始涉足“露营+”,将地方特色融入露营产业发展,融合产生多种不同的新业态。

与其冒着和其他地方稿件主题“撞车”的风险,倒不如抓住黑龙江当地的气候特点:即在炎炎夏日中北疆露营如同在“天然空调”中一般。

这就如同给这杯“白开水”加入一份“独特原料”,使其能够在同类型稿件中脱颖而出。

案例2

修改前:《守“沪”日志:疫情中难免焦虑  “自愈”和“他愈” 守护市民心理健康》

修改后:《守“沪”日志:心灵“能量补给站”助力“疫情疗愈”》

这篇稿件的内容是在上海民众宅家多日难免产生焦虑的情况下,一些心理咨询师通过热线电话、网络“解忧小屋”等方式为民众排解。原标题有些“大白话”。

编辑从内文中摘出“能量补给站”“疫情疗愈”等更加凝练的表述并将其置于标题中,改为《守“沪”日志:心灵“能量补给站”助力“疫情疗愈”》。

《台湾年轻夫妇在广州的“小确幸”:开养生咖啡馆 与客人交朋友》此标题的修改也是通过凝练相关表述,冲淡“大白话”的索然无味。

稿件欲表达台湾夫妇在广州开养生咖啡馆,表示“不喜欢老板跟顾客之间冷冰冰的关系,希望客人把我们当朋友”。内文中也多次出现“装修风格给人些许暖意”“下班之后到咖啡馆来,有一些温度产生”“希望这里是一个可以交心的地方”等表达。

因此,编辑将“暖意”“交心”提炼至标题,修改为《台湾夫妇广州开养生咖啡馆:用“暖意”与客人“交心”》,更加突出主题。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标题拟定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根据稿件的题材和体裁,灵活巧妙地选择恰当的标题表现方式,才是呈现精彩稿件的“万能钥匙”!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编辑:陶鹏辉

712#
发表于 2023-4-17 10:15: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图书“质量管理2022”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通报

国新出发函〔202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出版单位主管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中央各重点出版集团,各出版单位:

按照图书“质量管理2022”专项工作部署,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对2021年以来出版的社科、文艺、少儿、教辅和科普等类别图书进行编校质量检查,共组织抽查102家出版单位的306种图书。经审核,认定其中64种图书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国家新闻出版署将依法对相关出版单位进行处罚。相关出版单位要对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的图书,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对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图书,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

附件: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名单.doc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3年3月31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陶鹏辉

713#
发表于 2023-5-6 23:07: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审稿时,最看重的两个方面

在学术期刊现有的三审制中,编辑审稿处于三审制的最前端,是决定稿件是否继续送专家外审的关键一环,而编辑也就因此成为稿件质量的第一把关人。这就意味着,如果说三审制能够保证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的话,那么编辑则是主编对期刊论文发表整体价值即质量的主要把关者。由于社科学术期刊与科技学术期刊存有不同之处,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审稿,也就相应地带有与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审稿的不同特点。这些不同特点,既体现在编辑对稿件内容的审定上,也体现在编辑对稿件形式的审定上。
01文稿内容的审定
“学术期刊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信息符号,是学术科研创新成果的传播载体。要主动提升政治自觉,牢记学术期刊的使命担当,引领学术发展,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全面推进学术期刊出版强国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理论和智力支持。”对于社科学术期刊而言,主动提升政治自觉,始终牢记使命担当,这一点尤其重要。

社科学术期刊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努力提升办刊质量,深化办刊理念”,而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弘扬我国先进文化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责任重大,因此,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必须牢记正确的政治立场,以使命担当为第一要务,并由此审定稿件的具体内容。这是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审稿所呈现出的,与科技期刊编辑审稿明显不同的特点。

如果说,正确的政治立场,是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审定稿件的首要着眼点的话;那么,论题的选择以及其所论述的具体内容,则是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审定稿件的后续着眼点。

判断一篇稿件的论题选择是否有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说,选题是否回应了当前的学术热点与现实关切,是否为某一学术研究领域填补了研究空白,是否在一定层面上或为已有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或为已有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或为已有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或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等等;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理论和智力支持”,始终应该是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判断选题学术价值之所在的核心理据。

编辑在具体操作中,既可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年度指南,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发布的课题年度指南为据,判断稿件选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可就选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通过横向考察该学科领域研究现状,以判断稿件选题是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前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纵向参照法;后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横向比照法。当然,最为便捷有效的方法,当属第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选题设定法,也就是在期刊的年度报道计划中,精心拟定好每期不同栏目的有关选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约稿。这样既可以保证稿件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可以使期刊不同栏目所刊发的文章论题鲜明而集中。

由于设定选题的组约稿在具体操作中,既受制于学术期刊的层次,也受制于编辑的学识与人脉,因此,对相当数量的社科学术期刊而言,设定选题的组约稿只能成为提升刊物学术水平的辅助手段之一,而不能成为其主要手段。这就是说,在一般意义上,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判断稿件选题是否具有必要的学术价值的方法,还是应该以纵向参照法、横向比照法为主,以选题设定法为辅。

稿件所论述的具体内容是论题的相应展开,因此,论题审定的方法自然可适用于论文具体内容的审定,只不过由于论文的具体内容远较论题更为复杂,因此,有关其审定方法,也就远较论题审定法更为繁杂。

论文的三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在确认稿件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基础上,要判断稿件是否为优质稿件,就需要围绕三要素来具体考量。

论题是论文中心论点的直观呈现。为更好地呈现中心论点的内涵,学术论文一般会将其中心论点分解为多个分论点,以多角度多层面论述其中心论点的合理性。因此,编辑在审稿时,应仔细判断稿件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是否建构起了合理的逻辑序列,且分论点是否明确而恰当。

要判断稿件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是否建构起了合理的逻辑序列,编辑在审稿时,可以采用论点内涵外延厘定法以及论点逻辑层次分析法,具体考量稿件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一旦认定稿件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建构起了合理的逻辑序列,且分论点明确而恰当,编辑就应当转而仔细阅读稿件,分析判断其是否以充分必要的论据,严谨合理的论证,清晰有力地阐明了文章的论点。这就是所谓的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论据的充分必要,是指材料是否能完备有力地支撑文章的论点。要做到这一点,论文材料的选择就必须精当。论文在选材时,应该选择他人没有使用或者较少使用的第一手材料,而不应该使用他人反复使用的陈腐的材料,尤其不能使用第二手材料。这是编辑在审稿时,判断论文论据是否恰当的第一个标准。
论据的恰当,还体现在论据数量的多寡上,虽然说孤证不立,但这并不意味着论据应该多多益善,而应该以适度为基准,也就是论文所列论据以能证明论文的论点为度。这是编辑在审稿时,判断论文论据是否恰当的第二个标准。
编辑采用这样的论据衡量标准审稿,就能有效排除这样几类非优质稿件,比如说全文没有任何材料支撑自己论点的稿件,论文选用论据大多为他人反复使用的稿件,论文所用论据毫无选择的稿件,等等。
大抵而言,这几类稿件往往是敷衍成章,缺乏学术论文必要的原创价值的。论据的目的在于以此证明论文的论点,而要想以此有效地证明论文的论点,这就需要在准确使用论据的基础上,合理地由此推导出相应的结论。就论证本身而言,其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直接,其二是严谨。论据本身能自然导向某一结论,这就是直接;由所用论据能顺势推导出某一结论,这就是严谨。以此为判断标准,就能使编辑在审稿时,能有效排除那些离题万里、逻辑混乱的稿件。
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建构起了合理的逻辑序列,分论点明确而恰当,且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合理,这样的稿件,往往就是学术期刊所需要的优质稿件。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如果遵循上述审稿法则,就能在仔细阅读稿件时,不难在具体内容上,判断稿件是否为学术期刊所需。
02文稿形式的审定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章之道,无外乎质文两谐。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除了应该有质的充实新颖外,还需要有文的得体与规范。学术论文虽然不同于文学作品,但并非全然不重文,只不过其对文的要求,与文学作品有所不同而已。一般而言,学术论文带有科学性、创新性、专业性、规范性、应用性等特点。

与此相应,其文字表达也应该带有准确性、抽象性、简洁性、层次性等特点。此外,不同的社科学术期刊,还有着不同的学术论文的相关格式规范。凡此等等,都是编辑在完成稿件内容审定后,需要进一步仔细审读的。在此,我们将其统称为文稿形式的审定。

学术论文的形式,包含文字表述与论文格式两部分,其总体要求是得体而规范。得体主要是针对论文文字表述而言的,规范则主要针对论文格式而言。这是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审定文稿形式时的两大着眼点。

一篇优秀的社科学术论文,其文字表述应该是专业而不卖弄,准确而不含混,简洁而不冗长,层次分明而毫不混乱。专业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但学术论文专业性的彰显,不在于概念与术语的堆砌,而在于专业的思考角度与思辨方法。学术论文如果不能谨守这一点,就会很容易导向故作高深与卖弄。这就要求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能够不为浮华的概念与术语所迷惑,直视文字背后潜藏着的思考向度与思辨方法,以准确判断其文字表述是否得体。

学术论文文字的准确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指概念表述的准确而不含混,也指判断的准确而不夸饰,还指文献引用的精确而无错误。概念表述是否准确,可以从专业角度去衡量;判断是否准确,可以从论述层面结合前后语境去衡量;至于文献引用是否精确,则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综合鉴别。

现在部分研究者或缺乏严谨的学术训练,或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或者在引用文献时较为随便,不仔细核对所引文献是否精准无误,或者在引用文献时随意抄录他人所引文献,甚至只是在网络上直接抄录所需文献。后一种情形导致的文献错误问题最大。他人所引文献如果本来就存在错误,再次转引势必导致谬误流传。

至于网络文献,则需要对其持有十分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古籍文献,不可径直以网络文献为准,而应该以纸质文献为准。古籍类网络文献存在大量的错误,既包括错字漏字,也包括标点断句。

学术论文在引用古籍文献时,万不可养成抄录网络文献的不良习惯。但在实际中,部分作者为方便起见,不愿意花费必要的精力检阅纸质文献,而是去直接抄录网络文献,这势必导致引用错误,文献标注错误。对于此类错误,编辑只能凭藉自身的相关积累,在仔细阅读稿件时细心甄别。

比如说,如果发现某一句在释读时文理不通,则其引文大体存在问题。这时编辑如果能找到作者所引相关文献,就可以仔细核对其所引文献是否有误。一般而言,如果一篇稿件在引用文献时存在一处较为明显的错误的话,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其全文所引文献存在较多的问题。

当然,要想彻底杜绝稿件引文的错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请作者提供其所引文献的所有纸质版著作的原始照片,以供编辑仔细核对,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数作者因嫌这种方法较为繁琐,不大愿意配合。因此,这一类错误,在很大程度上,前期只能靠编辑自身的学术储备去发现,后期则只能靠作者的校对去发现。

学术论文文字表述是否简练,编辑在审稿时,则可以很快发现。这既可以从稿件的标题去判定,也可以从具体行文中看出来。一般而言,社科学术论文的标题应该十分精炼,字数不宜超过20字,应该是由中心语构成的不完整句。反之,一篇社科学术论文如果标题冗长,而且大多是结构完整的句子,那么,作者的文字大多是不简练的。

同理,汉语多以短句子为主,虽然说因为专业性的原因,再加上受到欧化句式的影响,社科学术论文的句式变得较为复杂,且长句子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的面貌已经完全改观。因此,如果社科学术论文多以不必要的长句子为主,则论文的文字大体是不够简练的。

此外,还有一部分作者在引用古籍文献时,往往习惯于在引用文献后将所引文献翻译成白话文,这种画蛇添足的作法也是文字不够简练的标志。学术论文有预设的阅读对象。其所预设的阅读对象,就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读者,因此,论文在引用相关文献时,是没有必要再将其翻译成白话的。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是行文的必须,社科类学术论文行文也不例外。

当然,社科学术论文文字的不简练,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一层面,还体现在同一内容的反复言说上,这一点编辑在仔细阅读文稿时是不难发现的。学术论文的文字表述是否层次分明,既可以从上下文句意中判定,也可以从上下段文意中判定,还可以从整体文章结构中判定。

好的学术论文,其文字表述应该首尾呼应,文气自如,上下通达,结构自然,一体圆融。虽然在实际中,能够达到这一行文标准的学术论文非常罕见,但编辑在审稿时,应该尽量以这些标准为最高指南。这就是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以上述所言为审稿的基本法则,就可以较快地判定稿件的文字表述是否得体。

不同类型的社科学术期刊对论文的格式,都会有不同的规定,这包括作者单位的标示、作者信息的标明、摘要的字数与写法、参考文献与注释的标注,等等。这些规范,编辑都是谙熟于心的,审稿时就能够一眼见出稿件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规范。编辑在审稿时,一旦发现稿件格式不符合期刊规范的,可以暂不处理,等到三审通过拟定用稿后,再通知作者修改,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稿件的文字表述与论文格式如果得体而规范,编辑就可以认定稿件的形式符合刊物需求,如果稿件在某些地方存在不足,则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返回作者修改,并结合上述稿件内容的审定,对稿件给出相应的审稿意见,并决定其后续如何处理,至此才算顺利地完成了一篇稿件的编辑审稿流程。

总而言之,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审稿对编辑的素养要求较为全面,既需要编辑有正确坚定的政治理想,又需要编辑有较为精深的相关专业涵养,还需要编辑有吹毛求疵的审慎态度,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意志,以及高度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审稿工作,正是在上述多种因素作用下展开并完成的。

从另一层面而言,编辑审稿是学术期刊所有工作的基础,只有把编辑审稿做实做精,才能为后续专家二审以及主编终审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此后的编辑校对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基。换句话说,编辑审稿到位了,专家二审与主编三审就会顺利得多,而此后的编辑校对也会事半功倍。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编辑审稿的重要性得到了彰显。
来源:社科学术圈
编辑:吴氏垂心

714#
发表于 2023-5-30 16:17: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河南法制报




来源:河南法制报


编辑:程博


715#
发表于 2023-7-16 20:12:21 | 只看该作者
【已贴网站】
一周创意版面(7月10日—16日)













江南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27.png


华商报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33.png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34.png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35.png


珠江时报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36.png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37.png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38.png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39.png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40.png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41.png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22448/wps42.png


来源:编前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3psCT3gwar8byvL21e2ww
编辑:程博

716#
发表于 2023-7-30 17:59: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7月24日—30日)


来源:编前会
编辑:潘洁


717#
发表于 2023-8-13 22:29: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来源:编前会 (公众号)


编辑:秦克峰


718#
发表于 2023-8-19 22:48: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纳粹德国如何毁掉一本杂志?
脱节的时代在历史舞台召唤出了脱节的性格
——梅尼克


《历史杂志》是19世纪德国最权威的历史杂志。它的创办者是著名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冯·叙贝尔


叙贝尔不是一般人,他的老师是近代历史学之父——兰克。在兰克以前,历史属于人文学科,跟文学、艺术、哲学不分家。那时候历史著作毫无章法,想到哪就讲到哪。现在夸夸其谈的网友,穿越过去都能混个历史学家。

自兰克之后,历史入门难度陡然升高,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学科。跟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抱在了一起。以前天马行空,现在“如实直书”。以前拿起嘴就能侃,现在“一分证据讲一分话”。
想说明历史观点,必须拿材料。拿了材料,还要标出处。标明出处,您证实了没?虽然不像理科做实验那样麻烦,但也是讲流程、讲标准、讲规范,已经进化为一门历史科学。

所谓名师出高徒。兰克这么厉害,那叙贝尔也不会差到哪去。1856年,叙贝尔成为慕尼黑大学教授。1859年,他就创办《历史杂志》,扬言办“学界最好的杂志”。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叙贝尔邀请到了当时德国最顶级的历史学家加盟。
顶级?有多顶级?叙贝尔邀请的人有《罗马史》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蒙森、《古希腊哲学史》作者爱德华·策勒、以“历史上的耶稣”闻名的大卫·施特劳斯。真是济济一堂,名家荟萃。“人类群星闪耀时”。

1896年,《历史杂志》的主编开始由弗里德里希·梅尼克担任,这位后继者更是重量级。1932年,梅尼克就预言:“如果纳粹掌握国家政权,民众的个人自由将会荡然无存,国家也会陷入危险的境地”。在他担任主编期间,《历史杂志》百家争鸣,一度成为学界最权威的杂志,实现了叙贝尔办“学界最好的杂志”的宏愿。


然而,大家一看这个时间节点。就知道好景不长。

1933年希特勒上台,《历史杂志》的好日子马上到头。根据1933年的《恢复专业公务员法》,纳粹要求《历史杂志》辞退所有非雅利安血统的员工。梅尼克不得不解雇了两名犹太人编辑。1934年,梅尼克再次做出妥协,开始在杂志刊登一些符合纳粹主义的文章。1935年,纳粹代表正式入驻编辑部,并在编辑部增设纳粹支部。
一个大棒接着一个大棒,打得梅尼克晕头转向,干脆辞职不干了。

梅尼克一走,《历史杂志》马上成为纳粹的天下。1936年,·穆勒接替梅尼克出任总编,这位穆勒是第一位加入纳粹的历史教授,立场上绝对靠得住。他一上任就保证:“自己接手杂志以后,会采取一些措施以适应新政权”。说干就干,在穆勒主编的第一期《历史杂志》,就出现了7篇完全支持纳粹思想的论文。

除此之外,穆勒还对《历史杂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管理方面,穆勒响应“领袖原则”,独揽大权,改变以前的多编辑协调模式;现在什么稿能发,什么稿不能发,全凭他一句话。

宣传方面,德军每侵略一地,穆勒就亦步亦趋,从历史角度论证侵略的合法性;高谈维护“欧洲大陆健康秩序”的好处,建立“泛德意志民族帝国”的必要,吃相及其难看。

反犹方面,穆勒开设“犹太问题历史专题”和“犹太人问题研究书目”板块。在1936年一年内,发表了11篇极端反犹的论文,大谈犹太民族的外来性、犹太文化对德意志的腐蚀、犹太血统对德意志的污染等等。不仅如此,他还高调宣布:犹太问题不仅是德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公开代表杂志向全世界犹太人宣战。





穆勒并非单打独斗,《历史杂志》还有三员大将:

第一位威廉·格劳仑“犹太问题专家”,反犹板块的常客。他擅长把“反犹”和“反布尔什维克”联系在一起,论证布尔什维克=犹太人。著名理论是:俄国之所以走上布尔什维克道路,是因为俄国有很多犹太人。马克思是犹太人,托洛茨基是犹太人,季诺维也夫是犹太人,加米涅夫也是犹太人,贝利亚是犹太人,卡冈诺维奇是犹太人,所以布尔什维克就是犹太人。

第二位瓦尔特·弗兰克“新德国历史研究所”所长,“喊口号历史学”之父。作为纳粹时代最支持纳粹政权历史学家,弗兰克在1936年《历史杂志》情不自禁,赞美道:“我们欢迎民族和国家的元首——希特勒!”、“伟大的阿道夫·希特勒时代”、“我们诚挚地感谢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尽管当时学术界已经相当谄媚,但像弗兰克一样,在学术期刊上用这种直白的、类似村口大喇叭一样语言表达对纳粹热爱的学者,还是相当少见。

第三位威尔弗里德·奥义勒“新德国历史研究所”档案员,重要贡献是发明“查户口历史学”。之所以叫“查户口”,是因为他的理论完全来源于纳粹查犹太人户口的方案。在当时的德国,判定一个人是百分之多少的犹太人,要查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里有多少犹太人。25%犹太人可以加入青年团。50%犹太人可以参军。100%犹太人全部杀光。奥义勒大受启发,开始研究历史上11000多位犹太知名人物的家世,判定他们是百分之多少的犹太人。结论是有很多犹太人不是犹太人。奥义勒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列举一个个犹太人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信息,猛地一看像做户籍信息整理。以今天的学术眼光,这完全是扯淡,但在1936年的《历史杂志》,奥义勒的“查户口历史学”就堂而皇之地刊登出来,作为“犹太人问题”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在这几位“类人群星闪耀时”的折腾下,原本权威的《历史杂志》很快乌烟瘴气,名声扫地。





不过,德国毕竟是古典文化中心,严谨的学术重地。《历史杂志》很快引起了大量的质疑。面对批评,主编穆勒丝毫不慌,回应道:

”历史学如果不和淳朴的民族建立有机联系,就没有对真实生活的基本渴望,也就不能够满足生活的需求。《历史杂志》的任务就是建立历史学与政治、民族和生活的联系。只有这样,历史学才能重获新生。“

穆勒还反将一军,号召历史学界:

“应该利用一切力量,使德国精神取得不亚于德国使用武器所取得的胜利。”

主编如此执迷不悟,杂志彻底没了希望。很快,为纳粹服务的文章由原来的1/4上升到全刊一半以上。在当时的德国,你买一本《历史杂志》,甚至可以在宣传的夹缝中看到点儿历史。

就这样疯狂到1945年,纳粹战败。群魔乱舞的《历史杂志》也迎来了它的末日。《历史杂志》被暂时停刊。主编穆勒被大学开除,63岁的他沦落到收集草药谋生。从1948开始,穆勒就一直向政府申请恢复退休,但教育部未能同意。最后,在他的博士生,时任教育部长亨德哈默尔的帮助下,穆勒才于1956年领到了养老金。并在1964年孤独地死去。




至于穆勒的几位小伙伴,也是一个比一个惨。威廉·格劳仑被监禁,出狱后经营古董。瓦尔特·弗兰克开枪自杀,遗言:“希特勒死后的世界对我毫无意义”。威尔弗里德·奥义勒被美军俘虏,战后保证洗心革面,“永远与犹太人研究保持距离”。

而那位被挤兑的梅尼克,战后则重出江湖,写成《德国的浩劫》一书,成为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在这本凝结他一生心血的作品中,梅尼克认为,所谓德国的浩劫,并不仅是一片废墟,百废待兴。更是被败坏的道德,被泯灭的勇气。因此,“第三帝国不仅仅是德国人民在历史上遭遇的最大不幸,也是他们的最大耻辱”。


来源:哲学园(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Mt5bkmVpKO8i_o8NJ3Fdg
编辑:覃韵琪

719#
发表于 2023-8-21 00:00: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8月14日—20日)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覃韵琪




720#
发表于 2023-8-27 19:42:01 | 只看该作者
一周创意版面(8月21日—27日)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七夕












华商报














来源:编前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UPIsj5e8KWQecFClDAeg
编辑:程博

58.png (893.24 KB, 下载次数: 50)

58.png

44.png (442.58 KB, 下载次数: 53)

44.png

27.png (292.54 KB, 下载次数: 48)

27.png

26.png (176.01 KB, 下载次数: 50)

26.png

15.png (311.76 KB, 下载次数: 56)

15.png

14.png (247.35 KB, 下载次数: 50)

14.png

13.png (265.87 KB, 下载次数: 54)

13.png

12.png (673.29 KB, 下载次数: 51)

12.png

11.png (560.08 KB, 下载次数: 53)

11.pn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