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语言的语用案例

[复制链接]
70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00:17: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来了!你一定也说过不少

12月19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锦鲤、杠精、skr、佛系、确认过眼神、官宣、C位、土味情话、皮一下、燃烧我的卡路里。

这些网络用语有什么内涵?它们为何能当选“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快来一起看看!

01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推出寻找“中国锦鲤”转发抽奖活动,中奖者即为“中国锦鲤”,引发网友疯狂转发。“锦鲤”一词也因此走红,成为“好运”的象征,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2

指抬杠成精的人。这类人以抬杠为己任,往往并不关注客观事实,经常为反对而反对,不管别人所说内容的对错而进行持续的反驳。

03

原指汽车轮胎摩擦的声音,后随着某流行歌手在综艺节目中的频繁使用而迅速走红,并被网友模仿传播。当遇到某些认可的事情时,会用skr表达佩服、赞扬之意。

04

最早来源于日本某杂志介绍的“佛系男子”,指爱独处、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不想花时间与异性交往的男人。在国内社交平台流行后,该词泛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人,表达了一种按自己方式生活的人生态度,并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词语。

05

源自歌曲《醉赤壁》里的一句歌词“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该词语作为网络用语开始流行是在2018年的除夕。某网友发布了一张内容为“确认过眼神,你是广东人”的图片,借以吐槽广东人的过年红包面额很小,引发网友对各地红包数额的讨论,从而使该语爆红网络。

06

2018年10月,两位明星在微博上公布结婚喜讯时使用了“官宣”一词。因二人粉丝众多,该词的使用受到高度关注,并被广泛模仿使用。“官宣”字面意为“官方宣布”,现泛指某人或某机构对外正式宣布消息,表达广而告之的含义。

07

“C”一说为英文单词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中心。“C位”一般指舞台中央或艺人在宣传海报的中间位置,后被引申为各种场合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位置。



08

指那些听起来腻人、带着土气、冷幽默式的情话,多采用转折、夸张的表达方式。例如,我对你的爱,就像拖拉机上山轰轰烈烈。

09

该词源于方言,走红于游戏解说,后被网友广泛用于社交网络。“皮”在方言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皮一下”用于吐槽对方很调皮,不按常理出牌,常用于微博上具有反转性的搞笑内容。

10

此语为歌曲《卡路里》中的一句歌词。这首歌因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火遍全网,成为广场舞、健身房的火热神曲。

网络用语大多幽默风趣、风格鲜明,是互联网语言生活方式的代表性特征之一。它们的来源多种多样,或为网友有意设计,或为无心之作。

本年度的词语生动描绘了网民2018年的关注关切和喜怒哀乐:

  遇到困难与挑战,大家会祈求“锦鲤”带来好运;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摩擦,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和、淡定的“佛系”之心,对他人多以“skr”点赞,少做“杠精”;

  遇到喜欢的人,在“确认过眼神”后,不妨大大方方的“官宣”,并来一段“土味情话”“皮一下”;

  处在关键的“C位”,责任重大;

  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需要广场舞和健身房“燃烧我的卡路里”。

透过这十个流行网络用语,一幅鲜活生动的网民生活百态图跃然纸上。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zIXUfneCMyHQpZzQRRW9A
编辑:付莎莎

70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1:06: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p]另外,必须要说一下,刘强东的律师这次做了很恶毒的示范,平静的行文里,句句阴险内涵,充分展现出了中文的魅力。我不明说你是个婊子,但我从各方面都把你描绘成一个婊子。
毕竟当一个物体看上去是鸭子的时候,那你会觉得它就是一只鸭子。

1,反手一耳光,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女方,饭是她蹭的、酒是她倒的,地址是她输入的,床是她要上的,就差写成软萌东哥惨遭女留学生蹂躏了。
反正按照律师的说法,东哥全程宛如昏迷任由其摆布,也不知道这么二傻子,平时生意是怎么做起来的。

2,只强调部分事实,借此混淆视听。举几个例子吧。
东哥此前不认识她,也没有邀请她:东哥是没邀请,东哥的朋友邀请了啊。但如果没有东哥打招呼,哪个朋友好意思带一群人去私人聚会?还能安排毗邻尊贵C位?
这个说法除了影射女方不请自来,早就带有隐藏目的之外,和刘强东在此事中的行径没有任何关联。
事先认不认识,和会不会强J毫无关联。

女方曾主动倒酒敬酒:强调这个就属于不要脸了。现在华人社会饭局,谁不会主动向主宾敬酒?如果这样也可以被污名化,那以后岂不是人人自危。
参加个饭局,被领导,客户,朋友猥亵强奸了,还会被指着鼻子骂,她主动灌的酒!她主动引诱我酒后乱*的。

主动输入家庭住址:你说送别人回家,别人不主动告知地址,难道靠你通灵感应出来?

3,最重要的一点。是对金钱索赔的污名化。
无论是微博标题,还是律师发言,强调的都是女性反复索要钱财。那这种情况分两种。
第一种,东哥真是无辜的。对方索要钱财就是勒索。但东哥此刻为什么不反诉其诬告和勒索?这才是自证清白最好的方法。
第二种,东哥真的强J了。那么受害者就算想榨干刘强东最后一分钱都不为过。

坦白讲,强J也好,或者其他任何犯罪也好,罪犯被关入监狱,本质上对受害者都只是精神补偿。受害者要求切切实实的物质赔偿,既正当也正义,没有任何值得被污名化的理由。
无论起诉前,起诉后,受害者都有权要求物质补偿。选择在什么时机,什么方式,当然是以受害者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考量。
索赔的金额由受害者自我评估,我认为我的身体和精神世界价值亿万,那我向你索赔金山银山也可以。当然最后怎么判,看法官。

在我国,本来说到钱就多少有点辞羞,上不了台面。每每涉及到金钱索赔,特别是大额金钱索赔,总是容易被旁观者阴阳怪气说几句风凉话。
仿佛强J案里向强势者提出大额索赔,就是早有预谋心机深沉;就是用身体换金钱;就是约等于卖*;就是趁机敲一笔;就是自视甚高。

国内的舆论环境已经这么糟了。他再一影射强调,让之后的其他索赔者怎么办。民间对她们的看法会更加负面。如同一个个开始就是奔着金钱去的。

想想蒋劲夫的前女友,都被打成猪头了,提到金钱索赔,还被大家狂骂:本来以为你是猪头,没想到你是猪狗不如。

本来强东的这套组合拳挺漂亮,美国检察官官宣,再搭配成熟稳重致歉文,公关发稿抢占热搜高地,基本已经洗白。没想到还留了一个律师发言抹黑对方的阴招,实在太low。(转自他群〉


刘强东代理律师Jill Brisbois女士给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发来一份“就案件事实的公开声明”,公布了案件的相关细节。

Jill Brisbois在公开声明中提及,刘强东在Origami餐厅聚餐前不认识女方。刘强东和他的助理都没有邀请女方参加晚宴,也没有邀请她坐在刘强东身边。晚餐后,大家共同决定前往一间由一名聚餐参与人租下的房子继续聚会。女方主动说她想参加聚会。在车里,刘强东的助理目睹了女方主动与刘强东先生亲热,没有任何拒绝或不情愿行为。

“在房间里发生的一切都是自愿的。该女士整个过程都很主动,没有任何不情愿的表示。”Jill Brisbois在声明中称,女方曾因为警方的调查,找到刘强东并向他道歉,说这是一场误会。

不过,此后形势发生改变。

“女方在几次通话和短信沟通中反复索要钱财,并威胁如果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要将此事公开并起诉刘强东。刘强东先生坚决拒绝与其谈判。此后不久,女方聘请了人身伤害领域的民事律师,并在案件调查期间通过媒体反复散布大量不实信息。”Jill Brisbois在公开声明中称,刘强东和女方之间的事情完全是双方的自愿,刘强东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答应女方要钱和解的要求。

编辑:付莎莎


70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3:58: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汉字在历史上的三次突破

黄德宽 文字学家、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独著和合撰有《汉语文字学史》《古文字谱系疏证》《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古汉字发展论》《古文字学》等。

唐代褚遂良摹《兰亭序》(局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马”“为”“乘”三个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
汉字从远古走到今天,变成系统的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甲骨文是殷商晚期的文字,大概是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2世纪的文字,文学作品《封神榜》描述的殷纣王所处的时代,就是甲骨文时代的末期,即便从那时候算起也有3300年的历史。三千多年来汉字发展遇到了什么危机?它是怎么突破的?怎么能够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成为中华文明的智慧象征?这就是我们今天讲演要涉及的内容。
什么是“汉字”?
首先要说到“汉字”这个名称。
我经常被人询问:“汉字是汉代的文字吗?”“汉字是汉民族用的文字吗?”这些说法不完全准确。
准确来说,“汉字”是指记录汉语的文字或书写系统。其实在先秦时代,汉字并不叫“汉字”,它那个时候叫“文”“字”“书”“名”“书契”等,“文”和“字”连在一起称呼,是从秦始皇时代开始的,当时推行“书同文字”,这个名称一直延续使用到近代。近代因为中国人知道了有外国文字,所以把这个叫“中国文字”。到了现代,大家觉得中国文字除了记录汉民族语言的文字,其实还包含了少数民族文字,因此把记录汉语的文字称为“中国文字”不太准确,就改称为“汉字”,所以“汉字”是现代才开始流行的概念。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汉字曾经经历过三次重大困境和危机。
首先,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构形危机。这个问题,涉及汉字的起源。
先秦时代,古人早就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但是一直没有说明白。例如先秦最有名的说法是仓颉造字说,也就是说当年黄帝史官仓颉受到动物鸟兽的足迹启发而创造了文字,这个传说没有办法证实。研究汉字起源真正有进展,要等到百余年来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以后,考古学家在地下挖掘出很多早期与文字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为我们以科学的方法探讨汉字起源提供了线索。
例如,现在看到的最早的符号是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龟甲上的符号,那个符号像人的眼睛,它是不是汉字的前身?如果是,那可不得了,它距今有7500年,过去认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资料比我们甲骨文早,如果这个能够得到判定,我们的文字很可能就比古埃及象形文字早了。但是目前,它还难以证实,但是,它确实为汉字起源探讨提供了线索。
距今五千多年的时候,西安半坡有个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是西北地区普遍的彩陶文化,彩陶文化上有很多刻画符号,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文物上有59个不同符号,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写文章对此进行讨论,像郭沫若就从仰韶刻画符号讨论汉字的起源,说汉字至少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其实除了这些地方,在中国很多地方也发现了早期刻画符号,例如浙江良渚镇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公元前3300—前2200年),出土的玉器上有图形性的刻画符号,很复杂,有人说这与文字也有关。另外考古人员发现良渚文化中的陶器出现十个左右不同符号的组合,不同的符号连在一起很有可能是早期的文字,但是良渚文化是汉字的前身吗?如果是,那汉字的起源就提前到了五千多年前了。
除此之外,在山东半岛大汶口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公元前3100—前2600年),出土的陶器上也有组合性图形性符号,那也是距今五千多年左右。
其实这些早期的符号都不能肯定它与文字有直接的关系。与汉字直接联系的,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公元前2600—前2000年),这里发现了观测天文的遗迹,可以观察太阳的运行和季节的变化。这里发现的陶罐上出现了“文字”的“文”,这个字肯定是汉字的前身,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符号。2017年《考古》公布了一篇文章,日月星辰的“辰”字也是在这个遗址发现的。这是公元前2600—前2000年的遗址,这样一算汉字历史就是四千多年,这个时代相当于史书记载中的夏代。只有从夏代开始才有完整的世系记载,这恐怕不是偶然,现在这个文字实物给我们一个信号,也就是说,汉字在夏代已经形成的推论是完全可能的。
化解第一次危机:突破以形表意,走上“形声化”道路
从夏代再到殷商甲骨文,这中间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甲骨文是成系统的、完善的文字体系。
按照甲骨文来看,早期的汉字是以形表意,客观上有一个物象,把这个物象描写下来造一个符号,就是所谓的象形字,用许慎的话讲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即把物象画下来随着物象的形状形成弯弯曲曲的线条。如果看到动物,就干脆画一个动物,例如“象”,一看鼻子这么长的动物就是大象的“象”。例如“车”字,一看就是一辆马车。
除了象形以外,有些不太好用象形表示。例如“上”“下”就无法用象形来表示。但是古人很聪明,“上”“下”是相对应的概念,画一横做一个参照,然后在长横上面画短横就是“上”,长横下面画一个短横就是“下”,长横可以写得弯曲一点。这就是指事字。“本、末、朱”也是指事字,“本”是根本,是树的树根,所以“木”下面加一横就是“本”,现在讲根本、本原,就是树根引申出的意思。“末”是末尾,树梢,树的上部,就在“木”上面画一横。“朱”,表示红色,树的心是红的,于是“木”中间画一横。有些字意思比较复杂,不那么好标记。例如涉水、过河,怎么涉?涉水用脚,两只脚跨一步,我们现在写的“步”就是两只脚,只是变形了,两只脚都跨在水上就是过河了,中间是水流,一边一只脚,现在“涉”写成三点水加一个“步”。
这真是很奇妙,“见形知义”,有很多人说汉字太好了,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世界上万事万物都要用语言文字记载,还有很多符号没有办法画出来,例如我想表示我的脑子在思考,这个“思考”该画什么表现出来?画不出来。我们讲话的时候有很多虚词,“哼、哈”等,古人也有“之乎者也”,这些虚词也是画不出来的。完善的文字,要准确地记录语言,才能把事情记录清楚。
这就是汉字遇到的第一个困境:很多东西没有办法表现,无形可象。造不出来字了,这个文字系统就不完善,如果找不到办法,这个符号系统就要走向灭绝。
面对困难,古人很聪明,想出两个解决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假借。思想的“想”造不出来,借同音符号替代;要表示大概、可能,甲骨文用“其”表示,“其”没法造出来,就借同音的簸箕的“箕”来表示,于是形成了一个方法叫假借。那么多符号本来有自己的用法,又用做别的用途,借来借去一团混乱,就分不清楚了。现在对甲骨文进行抽样统计,70%的字是假借。为什么现在破译甲骨文很难?除了一些字我们认不出来之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假借字还解决不了。
除了假借,在甲骨文中还出现了另一种造字方法,就是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再借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把意义和声音合在一起就是形声造字法,例如“凤”字(繁体字“鳳”),是象形字,但是甲骨文中经常借作刮风的“风”,怎么办?改造它,在凤鸟上面加了一个“凡”声,就成了凤凰的“凤”。形声字一旦出现,汉字造新字就突破了原来的困境。例如“鸡”字(繁体字“鷄”),拿一个“鸟”字加上“奚”声就造出来“鸡”字。这类的形声造字法用起来非常便利,在西周时期就慢慢地发展起来。根据研究,西周时代80%的新造字是用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到春秋战国时代语言文字快速发展,春秋时代的新增字96%是用形声造字法,战国时代新造的字99%是形声造字法。这样一来汉字就突破了“无形可象”的困境走上了方便造字的康庄大道,任何新词新语都可以用形声造字法,我们现在还在用这个方法造字,例如今天很多化学元素的字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化解第二次危机:隶变突破古文篆体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
汉字突破了第一个困境之后,马上遇到第二个困境。
早期的文字,形象性很强,按照形象弯弯曲曲地去写。春秋战国社会发展非常快,文字使用面越来越广,连一般的工匠制造器物也在上面标识文字,于是追求简省,这种简省就改变了汉字早期的一些形态,也就是说,按传统的写法汉字又进入到一个危机,即古体汉字书写效率低下,和当时用字要求快捷方便形成了矛盾。
怎么突破这个矛盾?有些人开始草率地书写,改变它原来的样子,战国时已经开始出现这个现象,例如一些兵器上的字,不专门考证就没有办法确认。写得很潦草,人们通过这个办法来突破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这种突破就改变了古文字的书写系统,带来了整个文字系统的古今转型。在战国时期秦简上出现了早期的改变篆书曲线,变得平直方正的写法,这就是早期的隶书。例如青川木牍记载的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发布的一个关于田地的法律条文,其写法完全是隶书了。近年来发现的秦简,基本都是隶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字”的文字政策,用的规范字体是小篆。但是一般的日常用字使用的是隶书,隶书就是小篆的简写,把小篆的弯弯曲曲变成平直方正,所谓“解散篆法”。
这种发展一直延续到汉代。马王堆帛书,是汉代早期的材料,就是隶书,但还带有点篆体的味道。一直发展到汉武帝时期,隶书成熟了,例如北大藏的汉简,就是成熟的隶书。到东汉像熹平石经、曹全碑,这是东汉的隶书,都很成熟了。
隶书的成熟,形成了新的字体,改变了古文字的形态和面貌,汉字的结构古今就完全不同了。形象性很强的篆书形体到了隶书阶段,看不到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了,例如甲骨文中手抓着大象鼻子是“为”,是一个动作,是用手牵着大象,金文还能看到样子,但是小篆已经看不清楚了。所以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解释小篆“为”字时就不知道原意是什么了,结果他解释“为”是母猴也,说猴子喜欢用手抓,不断在动,所以“为”有“动”的意思,这是根据小篆讹变形体做的解释。到隶书以后,“为”字一点也看不出来和大象有关,当然也看不出和猴子有关。
正因为隶书的变化,古文字变成今文字,今文字指的是隶书,古文字指的是小篆以前的文字。因为当时的人们局限于文物材料,只看到大篆小篆,还不知道甲骨文。
隶书写得很美化,“一波三折,鹤头燕尾,左右分背”,但是用笔“波挑”,写起来也慢,最快的办法是直来直去,到东汉的时候,进一步发生变化,直来直去的结果就产生了新隶体,从东汉开始,慢慢地就到了今天的样子,整个过程就是从隶书到楷书的过程。隶、楷都是今文字,楷书只是隶书的楷正化,所以早期的楷书也叫隶书,我们现在把它们分开了,这就彻底完成了汉字的古今转变,这个转变最后使汉字形体从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走出来,变得更加快捷。楷书是汉字形体发展的极致,汉字的笔画系统和方块字形态至楷书最终确立。
但是前人又做了创造,觉得隶书不够快,于是汉代还出现了草书,草书就是隶书的草写,写起来随心所欲,从汉代的章草,进一步发展到唐代的狂草,又叫今草。草书为什么要草?最早还是为了追求书写便捷,但是太快速、太便捷写成一个轮廓,辨认起来很困难,规律性不强,走得太远了,所以过犹不及,就没有作为一种字体保留下来。但是发展下去发现很能表现自己的个性,写草书最能表现个性,最终成为审美对象。
比草书规范一点,比楷书又快一点的中间状态,就是行书。所以行书是“风流婉约”,写得很漂亮,最好的行书是王羲之《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行书、草书也体现了人们对书写便利的追求,但是最终成为一种审美的艺术,行书也是适用的手写体。
汉字从古文字到今文字,就是从古文到隶书再到楷书,完成了一次古今转变,这一次转变确定了汉字的基本格局,汉字从古老的形态转化成抽象的符号,到隶书以后汉字就从弯曲的线条变成点画的组合,组合目的是提高书写效率,牺牲的是汉字的形象性,以后再想通过字形去找汉字的字义,就比较艰难了,因此隶书以后,汉字是不象形的象形字。
化解第三次危机:放弃拼音化道路,完成现代转型
汉代,儒家学说经典化,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先秦的古书都变成了经典,把经典刻在石碑上让人抄标准版本。唐宋开始的印刷术,经书刻版印刷成书,文字就很稳定。尤其是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对汉字的稳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科举制度要读经书才能考取功名,这样的背景下,用以写经书的汉字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一个相当稳固的系统。
这个现象维持下来,好像汉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18世纪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开始了现代化历程,实力增强,造出洋枪洋炮,蒸汽机发明后又开始远洋航行。日本明治维新后也开始学习西方。当时的清王朝已经无法高枕无忧了,所以晚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随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国家民族陷入危亡之际,封建王朝风雨飘摇,怎么办?有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要改革,要学习西方。
这时候,一部分反思者从文化层面反思,认为中国落后是因为教育不发达导致科技不进步。1902年吴汝纶到日本考察,回来以后建议要像日本人那样重视教育,改革语言文字,统一国语。为什么语言文字跟现代化有关呢?他们发现欧洲人用的是拼音文字,日本人学习欧洲,用五十音图,学习拼音文字很快,而汉字太难学,于是想从语言文字上进行改革。
尝试拼音文字,最早可追溯到明末西方的传教士。明末传教士利玛窦,比较早就利用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来拼汉语。这些东西也影响了当时的文人。有一部分人在此启发下开始创造中国的新文字,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汉字改革方案,比较著名的有卢戆章的《切音新字》。还有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用汉字笔画做成拼音来拼北京话。
这个过程中,真正对汉字改革影响比较大的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胡适提出了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运动。一些人觉得要学习西方进行拼音文字的试验,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思想观念要改变首先就要改变书写系统,要让汉字变成拼音文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和西方现代化接轨,学习西方的技术。这方面,最有名的是钱玄同,他说汉字“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当时汉字改革的讨论非常热烈,社会上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支持拼音文字、废除汉字,这方面,蔡元培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另外像胡适、陈独秀、赵元任、黎锦熙、傅斯年、鲁迅等等,都支持钱玄同的观点要废除汉字。不过陈独秀和胡适还提出,把汉字废了也比较难,因为面临一个问题,中国各地说方言,如果用拼音文字,该拼谁的?是拼天津话、北京话、广东话、福建话还是四川话?所以大家觉得,要搞拼音文字,首先得先把语言统一起来,要加强国语。所以胡适提出文学革命,要学口语,“先有国语的文学”再有“文学的国语”,这样两者相互影响,当时的学者提出,以北方方言作为基础的民族共同语。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方案,例如赵元任等提出罗马字的拼写方案。
同时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创造了一个拉丁化的字母方案,并且还开了一个代表大会,这个新方案1933年前后传到国内,又有一部分人支持这个拉丁化新文字,也有很多代表人物签名,蔡元培、鲁迅他们都签名了,一共有681个名流签名表示赞同。拉丁化新文字在解放区、国统区都进行了推广,印了很多材料和读物,这个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方案。
可以说从晚清开始,有识之士想改变中国,走现代化的道路,提出了各种文字改革方案。这些方案中,有的是在汉字基础上的改造方案,有的是全盘学习拼音文字的方案,同时推进了民族共同语,统一国语这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觉得发展成拼音文字要有一个过程,不能一下就变成拼音文字,于是使用了一个过渡办法即简化字,所以简化字在民国时期就推出了,也是钱玄同提出来的,胡适则建议说用老百姓使用的俗字就可以了,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后来没有推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国家建设初期即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吴玉章、郭沫若是关键人物。周恩来1958年政协报告《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提出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这三项措施基本上是继承了近代以来的语文现代化成果。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1956年《简化字方案》公布,在中国大陆推行简化字,2004年统计显示,大陆95.25%的人会用简化字,同时繁体字还在一部分小范围内使用。《汉语拼音方案》很快也推行了,并且成为联合国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汉字繁简之争。前些年有政协委员提案要求恢复繁体字,有人开玩笑说,这样恢复还不够,要恢复到甲骨文才行。有人认为,繁体字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繁体字和保存中国文化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它早就不是原始状态了。
信息化时代,汉字会消亡吗?
最近还有人在说,汉字还要简,越简越好。还有人说汉字必须搞拼音化,跟西方的文字保持一致,这个汉字太落后、太古老了,写起来不方便,我们现在在电脑上打字,多数是用汉语拼音,省事儿。
我们怎么看这种争论?怎么看汉字近代以来走过的危机?今天汉字从危机中走过了吗?
其实,汉字是我们自己的文字,我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废除汉字。如果把汉字废除了,我们就不能走向历史,文明就中断了。汉字已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融入我们的深层心理结构中。没有汉字,中国人的灵魂就没有地方摆放,因为汉字使我们变得丰富,使我们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那么,我们怎么和西方接轨?其实拼音已经解决了和西方接轨的问题,外国人翻译中国的东西,不能全用英文翻译,例如人名他只能音译,而汉语拼音就解决了这个音译的问题。如果没有简化字、普通话,我们的教育不会像现在这样普及,现在进一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些了不起的成就,简而言之就是语言文字实现了现代化,语言文字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其实无论是西方、日本,进行现代化、工业化过程中,都有一个语言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就是规范化、标准化,到了二十一世纪就是信息化。所以现在我们不会说把汉字废掉,因为它是废不了的。
回想三千多年来,汉字经历了三次大的困境和危机的化解,确实是了不起。可以说汉字文明是中华文明智慧的体现,也正好体现了一个精神,《周易》讲“《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总结文字的发展,这个“变”就是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应用是它的根本,构形危机的解决是为了发展应用,走出书写困境是为了应用,所以现代化转型也是这样,我想未来也会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二十一世纪了,信息化已经发展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了,我们现在不要写字了,我们想传递信息时只需要对着手机一讲,发一个语音,就完成信息传递了。文字不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吗?那么未来,汉字会消亡吗?我相信,汉字在信息化时代一定会有自己的发展之道,一定会沿着它的历史轨迹走,因为文字是文明,是历史、文化、审美和人的心理结构的综合,中华文明只要能够持续发展,汉字仍然会存在。任何语言文字的发展,都是与其文化的强大、发展相关的,随着我们国力的提高,我们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对汉字的未来充满信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文链接:https://m.sohu.com/a/283835508_115423?from=timeline

编辑:付莎莎
70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20:29: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韦氏词典宣布justice为年度词汇



编辑:臧博

7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09:55: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短视频正成为最生动的新闻语言 首都“女记者短视频大赛”展示丰富成果

中青在线北京12月2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湘)短视频来了,5G来了……传统媒体人该如何面对?今天,首都“女记者短视频大赛”颁奖暨研讨会在中国记协新闻大厅隆重举行,14件最佳作品、55件优秀作品展示了女记者积极迎接挑战的成果。本报记者朱立雅、郭佳立、杨奕钊的《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梦》荣获优秀创意奖、李雪静的《铁血丹心》荣获优秀故事奖。

短视频正在成为新闻受众最欢迎的传播形式,并将持续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风口”期。大赛主办方、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陈芸在颁奖会上介绍说,提升女记者掌握运用短视频技术的能力,促进短视频新闻增量增质,促进女记者在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举办大赛的初心。她表示,这次大赛是一次与时俱进的成功尝试,是拥抱新技术新变革的一次实战式演练。

据她介绍,大赛从9月开始策划至今,历时百日,得到了各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35家会员单位共报送了160多篇稿件,其中播发的作品121篇。到大赛结束前一周甚至出现爆棚局面,最后一天达到了日播16篇作品的高点。基于促进、推动、鼓励的理念,大赛除评选出最佳和优秀奖外,所有参赛作品都给予纪念奖。大赛还向组织工作出色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颁发了“优秀组织奖”。

今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许多记者自觉将参赛作品的主题策划、创意、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聚焦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变上。如新华网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女性在联合国不同领域绽放出的《她力量》、国际台的《上海高度》、央广网的《改革开放40年衣食住行大变样》、中国日报的《八十年代的潮人都穿啥》、人民政协报的《“驮”出来的小康》、工人日报的《农民工——走向世界舞台的工人发明家》、北京电视台的《听,我们的40年》等一大批作品以小切口、多角度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做了生动且有说服力的注释。

作为特别支持单位,新华网、腾讯网在视频专区为大赛设立了专题,滚动播发,为女记者女编辑的作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展示舞台,中国军网、中工网、中青在线、女性之声、千龙网等在首页链接了大赛专题。人民网的人民视频、工人日报的APP 都链接了大赛专题,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大赛从培训起步,以研讨结束,将服务女记者紧跟时代提升能力的需求贯穿大赛始终。在颁奖会的下半场,主办方特邀了新华网总编辑郭奔胜、腾讯网媒体合作总经理王永治、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导王晓红、新京报“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和梨视频政府事务总监刘立耘五位在业界学界有影响的专家就如何认识短视频的发展趋势、短视频与传统媒体的异同、短视频制作的原则与要点进行研讨,为与会者开阔眼界,指点迷津。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北京市妇联宣传部长王芳到会对这次大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短视频的供给与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优质专业的内容格外稀缺。希望大赛能够激发起更多女记者转型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创造出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短视频作品。

本次大赛受到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12月20日下午,中国记协新闻大厅。首都女记协“女记者短视频大赛”颁奖暨研讨会现场。



首都女记协会长陈芸介绍主办短视频大赛的初心及概况。



获奖者上台领奖。



获奖者上台领奖。



五位专家研讨短视频的发展趋势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本次大赛“最佳短视频”奖获得者、新华社记者王冰笛介绍自己采访、制作《农民老贾的108本日记》的体会。



会下交流热烈。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博导王晓红谈短视频发展。



会下交流热烈。


网址链接:http://news.cyol.com/node_65534.htm?para1=News¶2=201812¶3=21&urlId=166191


编辑:臧博
70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22:41: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31例常见差错首次集中公布!媒体人注意!
一、出版物及网络
(一)媒体牛皮癣
调查发现,下面7个不规范用法最为顽固。
1.“失之偏颇”错作“有失偏颇”
从中央级媒体到省级媒体,从报刊到图书,从作者到编者……“有失偏颇”的错用很多。“有失偏颇”常出现在新闻评论中,在此特别提醒
“有失”中的“有”位于动词前以助语气,“有失”即“失去”之意,其后接的词是“失”的宾语,宾语往往是褒义词或中性词。如:有失大雅、有失水准、有失风度。
“失之”中的“失”有两层意思:一是差错、过错,例如:失之交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二是缺陷,此时“失之”就是介词结构后置的省略,即“失之于”。“失之”后接的词为“失”的补语,用来补充说明某方面有失误,补语往往是贬义词。如:失之偏颇即表示“缺陷在于偏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给“偏颇”举例时,其前面用的也是“失之”:这篇文章的立论失之偏颇。
2.“成功与否”错作“成败与否”
错例:改革初心在于人民,动力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改革成败与否的唯一标准。
“成败与否”是一种错误的搭配形式。在××与否的表达中,“与否”在肯定词之后组成一种固定句式,用于书面语;××不能是表双向或两方面的词语。
需要注意的是,只把错例中的“成败与否”改作“成功与否”错例还是病句,属于前后搭配不当。
改革初心在于人民,动力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语句中有两面词,则上下文须有与之相照应的两面词或者语意包含两面的词。有时候也可改为肯定的单面词。错例可改为:
改革初心在于人民,动力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改革成功的唯一标准。
改革初心在于人民,动力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改革初心在于人民,动力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
改革初心在于人民,动力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改革初心在于人民,动力来自人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式的公文中,满意不满意一般不写作满不满意。
3.“当属”与“当数”的混用
错例:本周将有11部新片上映,其中最抢眼的当属DC超级英雄大片《海王》。
错例中的“当属”应为“当数”。当前,大部分新闻报道中的“当属”使用都不妥当。简单的区分方法是:前面有“最大”“最好”“最快”等带“最”字的,一般后面跟“当数”。如果“最”在后面,前面一般用“当属”。错例如果非要使用“当属”则可改为:本周将有11部新片上映,其中DC超级英雄大片《海王》当属最抢眼的。
4.“蒙”错作“懵”
关于“蒙”和“懵”,其实从词性和读音上很容易区分。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新闻每天都有类似带“懵”的标题,而报纸中也常常出现错用。发蒙、打蒙、蒙圈、有点蒙中的“蒙”都不能写作“懵”。
5.“通信”错作“通讯”
错例: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射了多颗军用卫星、科研卫星、气象卫星、通讯卫星、返回式卫星。
通讯应为通信。记住下面这句话,就能掌握“通讯”的基本用法:特约通讯员小张写了一篇人物通讯稿投给了新华通讯社。也就是说,涉及传递数据信息一类的,一般使用“通信”,如,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另外,量子通信、通信卫星、通信设施、通信旅、空中通信、通信兵中的“通信”不能写作“通讯”。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包含“通讯”字样的公司应尊重原称呼,不能改作“通信”。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6.“桔”与“橘”混用
目前的工具书上“桔”只有一个读音jié,如桔梗。表示水果时,一般写作“橘子”“蜜橘”“柑橘”。当然,青桔单车和桔子酒店中的“桔”不写作“橘”。
7.疑问词“干吗”错作“干嘛”
从调查来看,不少媒体已经从不适应转变成习惯使用,今年“干吗”的正确使用频率略高于往年,这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二)搭配不当
下面5个经常被“拉郎配”。
8.火势被扑灭
错例: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救火工作,火势终于被扑灭,确保了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
经过10分钟紧张激烈地扑救,火势最终被扑灭,在确认现场无隐患后,消防车辆撤离现场。
在消防新闻报道中,我们常见“火势”“扑灭”“控制”等字眼。但要弄清楚,扑灭的是“火”,控制、压制的是“火势”,可以说“火势被控制”或“大火被扑灭”,而不能说“火势被扑灭”。
9.书写壮丽画卷
错例:抚今追昔,无数英烈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画卷。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相关报道中,常出现“壮丽诗篇”“壮丽史诗”“壮丽画卷”等气势恢宏的词语。然而,有的媒体却出现了类似“书写出壮丽画卷”的表述,让人大跌眼镜。关于此类搭配,规范的表达方式是:
书写(谱写)……壮丽史诗
谱写(书写)……壮丽诗篇
描绘(绘就、描摹、勾勒)……壮丽画卷
10.跳出……(的)桎梏
错例:跳出土地桎梏的村民,多数选择外出务工,人均年劳务收入最低1.5万元。
“跳出……(的)桎梏”搭配不当,可具体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改为摆脱、挣脱等词语。
11.摆正……关系
错例:长期以来,由于自己没有摆正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此句选自范冰冰的致歉信。“摆正……关系”搭配不妥,摆正的一般是心态、位置,可将摆正改为处理好。
12.掀起……氛围
错例:引导贫困对象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激发贫困对象干事创业的动力,在贫困人口中掀起主动脱贫、争先脱贫的浓厚氛围,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主动参与、争先参与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掀起的是热潮,营造的是氛围。数据统计显示,此类差错在今年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
(三)错别字
我们从调查数据中筛选了一些常见的错别字,括号内为错误写法。
13.雷峰塔(雷锋塔)
错例:之后,妈妈还带我游玩了雷锋塔、灵隐寺,并参观了G20峰会会场。
14.大义凛然(大义禀然)
错例:他在敌人的严刑逼问下大义禀然,笑傲刑场。
15.风光不再(风光不在)
错例:曾几何时,手机霸主诺基亚、摩托罗拉风靡世界,但短短几年,就被其他公司收购,风光不在,沦为小众品牌。
16.第五届(第五界)
错例:11月7日,腾讯集团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第五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开幕式做主题演讲。
17.顷刻(倾刻)
错例:儿时尘封的记忆,倾刻间便像村头潺潺的溪水涌动。
18.窨井盖(窖井盖)
错例:加强对窖井盖检查,对辖区内窖井盖等设施加强检查维护,发现破损、缺失立即整改。
19.惩前毖后(惩前毙后)
错例:……达到“惩前毙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20.常住人口(常驻人口)
错例:消防站辖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覆盖社会单位500余家,居民社区9个,常驻人口达6万余人。
21.熨帖(熨贴)
错例:唉,他就是爱操心,谁从他身边走过,他都想把人家的心搞得很熨贴,这种操心得耗费人多少精力啊。
22.一杆秤(一杆称、一秆秤、一秆称)
错例:“有限”代价不是指他抠门,而是他心中有一杆称,值得他付出的才会不惜代价。
23.似的(似地、似得)
错例:风儿吹动着树梢,树叶像小精灵似地在空中跳起了舞。
那只蜜蜂像无头苍蝇似得,总是撞击着窗户,不管自己有没有受伤,它还是坚持击打窗户,想要飞出去。
24.捅娄子(捅篓子)
错例:工作的标准不高,争先创优的思想意识不强,只满足于不出问题、不捅篓子、不挨鞭子,工作甘于平庸。
(四)关于引号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不需要加引号的词加了引号,有些必须加引号的却没有加上,有的把引号加在什么位置搞错了。
25.不需要加引号的词语
京津冀协同发展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荣誉称号
一等功
※右倾机会主义不写作“右”倾机会主义
26.必须加引号的词语
“三农”
“四风”
“文革”
“大锅饭”
“十三五”
“一国两制”
“八一勋章”
“中国威胁论”
“中国崩溃论”
“文化大革命”
※注意: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经常被错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值得注意的是,“两弹一星”精神不写作“两弹一星精神”。
27.局部加引号的词语
注:括号内为不规范写法
反“围剿”(“反围剿”)
反“扫荡”(“反扫荡”)
反“会剿”(“反会剿”)
反“进剿”(“反进剿”)
“五个一工程”奖(“五个一工程奖”)
“三权”分置(“三权分置”、三权分置)
“左”倾教条主义(“左倾”教条主义、左倾教条主义)
“左”倾机会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左倾机会主义)
28.“雪龙”号(“雪龙号”)
把“号”一律放在引号内是不规范的,是否该把“号”放在引号内,应根据运载工具上的实际名称来决定。调查数据显示,此类差错在今年上半年的报道中经常出现。
运载工具上名称带“号”字的,就把“号”放在引号内。如:“天宫一号”“天舟一号”“复兴号”“探索一号”等。
运载工具上名称不带“号”字的,就把“号”放在引号外。如:“蛟龙”号、“雪龙”号、“雪龙2”号、“天恩”号、“阿波罗11”号、“向阳红10”号、“中远海运巴拿马”号(简称“巴拿马”号)等。当然,不考虑引号的位置,不加引号也是可以的。
(五)数字用法
29.二〇一八的错误写法
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用作编号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〇。写作二零一八、二0一八、二O一八都是不对的,尤其是在竖标题中,常把〇错作小写字母0或大写字母O。〇怎么用输入法输入呢?例如,用搜狗输入法输入“ling”就会找到〇。
30.30几
错例: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一个巨型大南瓜,足有车轮大小,宽度也有30几厘米。
根据《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值得注意的是,10来个、20多米、30余载等含“来”“多”“余”的概数,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31.3千
错例:该读本计划发行3千册, 将通过村(社区)网格员、普法志愿者分发到群众手中。
3千应改为3000,也可写作三千。除了万、亿单位可采用汉字数字,一般数值不能同时采用阿拉伯数字(3)与汉字数字(千)。
(六)词语的杂糅与生造
32.融于一炉
错例:杨度的书法从隶书入手,融汉碑和魏碑于一炉。
融于一炉和融……于一炉中的“融”都是不对的,应改为“熔”。融……于一炉杂糅了融为一体和熔于一炉两种固定的说法。使用时应根据句子所表达的具体意思选择使用融为一体或熔于一炉。
33.和舟共济
错例:团结汇聚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舟共济,同心同行。
和舟共济是和衷共济与同舟共济的杂糅。
34.义正词严的多种错误用法
错例:在被俘的这段日子里,元军并不是没有用高官利禄劝降,都被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这也是文图里在《建筑的复杂与矛盾性》一书中义正严辞地反对的要点。
调查显示,义、正、严、词、言、辞这6个字组成的词语大致有8个:义正言词、义正辞言、义正词言、义正严词、义正言辞、义正严辞、义正辞严、义正词严。规范的写法是义正词严。
35.概莫如此
错例:英雄惜英雄,古往今来概莫如此。
概莫的意思是一概不,那么概莫如此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一概不如此,显然是把意思表达反了。错例中的概莫如此是概莫能外和莫不如此的杂糅,可改为概莫能外或莫不如此。
36.低三下气
错例:你若执念于美色,那你从此只能低三下气当孙子,当牛当马做奴隶,最后能否成将军还得看自己的造化。
低三下气是低三下四和低声下气的杂糅,还有一个杂糅是低声下四。
37.成群结对
错例:每到流鱼出现,沿岸居民就成群结对地赶往黄河岸边,或参观、或捞鱼。
成群结对应为成群结队。对与队不能用混,可以写作成群结队,也可以写作成双成(作)对,但不能写作成群结对。另外,错例中的顿号用法也不妥,或改为逗号,或去掉。
38.置身度外
错例:高通对中国手机厂商收取专利费,国产手机厂商没有一家可以置身度外。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任何人都不能置之事外、等闲视之。
置身度外、置之事外为置之度外与置身事外的杂糅。应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选择用置之度外或置身事外。
39.素昧谋面
错例:影片中,虽然设定众人与姑妈素昧谋面,但黄才伦饰演的男职员黄沧海本就与众人相识,不停地来回切换假扮女性,让人难以信服。
信中,这位素未蒙面的学长鼓励学弟充满自信开始大学生活。
素昧谋面是素昧平生和素未谋面的杂糅。素未蒙面是素未谋面和蒙面的杂糅,应改为素未谋面。
40.唇枪舌战
错例:法庭上,双方各持己见,唇枪舌战,火药味较浓。
在调解期间,项目、承包和农民工代表唇枪舌箭,互不相让。
“唇枪舌战”为“唇枪舌剑”与“舌战”的杂糅。需要注意的是,唇枪舌剑不写作唇枪舌箭。
41.鱼目混杂
错例:在良莠不齐、鱼目混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补习学校,则成为了考生的困扰。
鱼目混杂是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的杂糅。
42.鱼龙混珠
错例:但目前市场上打着“全屋定制”旗号的企业鱼龙混珠,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既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又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鱼龙混珠是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的杂糅。
具体是用鱼目混珠还是鱼龙混杂,应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
(七)字母词
43.Wi-Fi的不规范写法
调查中发现,媒体的用法五花八门,wifi、wi-fi、WIFI、WI-FI、Wifi、Wi-fi、WiFi、Wi-Fi等,也有的在前面加上“无线”二字。从工具书来看,写作Wi-Fi是最规范的,也有的写作WiFi。当然,不管哪种写法,前面带“无线”二字都是多余的。
45.PH值
错例:口腔中的唾液不仅帮助消化,还能保持口腔中的PH值,因此,一般在饭后口腔中感受不到任何异味才是最正常的状态。
pH 值即氢离子浓度指数。pH 值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pH 值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pH 值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pH不写作PH。
46.APP、App、app
对于这3种写法,大家一定不陌生,在程序软件、新闻报道、科技论文中常见。从调查数据看,在图书出版行业多数使用App。
(八)引用出错
47.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错例: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但凡成功者,一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宽阔的视野。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出自清朝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需要注意,没有“以”。直引时写作“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是不妥的。有些人不验证出处,便冠以“古人云”,你抄我我抄你,最后却是以讹传讹,坏了文风。
48.蠢鱼尔何知
错例:袁枚曾有诗曰:“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袁枚应为费榆村,蠢鱼应为蠹鱼,如应为知,食应为会。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引用了费榆村的诗,不少人误以为作者为袁枚。该诗正确的表述为:“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知,终日会糟粕。”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图书都出现了类似的错误。
49.暖暖远人村
错例:“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几十年时光,随烟飘逝了,但童年的炊烟,始终漂浮在我心的天空上。
暖暖应为暧暧。“暧暧远人村”的“暧暧”可解释为昏暗不明、模糊不清(隐隐约约)的样子。“远人村”说明村落相隔很远,所以远远看去显得模糊,隐约可见。“暖”与“暧”两字极其形似,且“暖”字常见,故易受干扰致误。
50.唯有牺牲多壮志
错例:五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洗刷着石板字刻的光鲜棱角,却洗刷不去广大劳动人民“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风采。
唯应作为,叫应作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为:因为;敢教:能令、能使。这两句的意思是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51.旧时王榭堂前燕
错例:不管是“这边走,那边走,莫负杯中酒”,抑或是“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一种艺术门类从发端地到受众群,述说的大多是人生百态和世事无常……
榭应为谢。“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王谢”指王导、谢安;而“榭”则指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52.理论一经群众掌握
错例: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群众掌握应为掌握群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从第二句中的“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来看,“掌握群众”是指“理论说服人”。引用时,不能说成“理论一经群众掌握”或“理论一经被群众掌握”。
53.满园春色关不住
错例:南宋龙泉诗人叶绍翁写出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千古名句。
满园春色应为春色满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54.山穷水尽疑无路
错例:乡间的小路,弯弯曲曲,放眼望去,路好像到了尽头,可行到近前,峰回路转,又是一个环山路等着我们,正应了陆翁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穷水尽应为山重水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是陆游的名句,写作“山穷水复疑无路”也不对。
55.要留青白在人间
错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这是指要留下精神,人不是只思虑自己的一辈子,不是真正“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粉身碎骨应为粉骨碎身,青白应为清白。“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清白”是形容词,意为纯洁、没有污点。有人写作“留得青白在人间”,也不对。
(九)知识性差错
56.一轮与一旬
错例:朱××说,她出生于1984年,她丈夫刘××出生于1972年,正好比她大一旬。
错例中的“一旬”用法不准确,应改为“一轮”。关于“旬”与“轮”,常在口语中出现。作为量词时,十岁为一旬,十二岁为一轮。同一属相进行年龄比较时,不用“旬”,而用“轮”。比如:小明和他的爸爸都属狗,今年是他们的本命年,小明12岁,他爸爸36岁,小明比他爸爸小两轮。
57.《穀梁传》中的“穀”不作“榖”“毂”
错例:名从主人原则及其应用 名从主人的意思是,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出处为《毂梁传·桓公二年》解释《春秋》“大义”的《公羊传》《榖梁传》便都出自子夏的传授。
错作应是形似所致。
(十)常见标点符号出错
58.领属关系不用顿号
错例: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于2日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落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亚运会40个大项、465个小项的角逐。
存在领属关系时,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因此例句中的顿号应当去掉。此类错用常发生在与数字有关的句子中。
59.“等等”前误用逗号
错例:贸易战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会影响我对外出口,干扰我国经济增长;冲击部分外向型企业,导致成本增加、订单减少、工人失业等问题;会干扰和破坏我对外技术合作,等等。
“等等”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句子用顿号时,等等(等)不需要间隔;句子用逗号停顿时,句末的“等等”前加逗号;句子用分号停顿时,句末的“等等”前加分号。
60.“特别是”前误用顿号
错例:中方愿同荷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投融资、普惠金融合作,为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特别是”前不用顿号,因为两者的关系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错句中可以将顿号去掉,也可以将顿号改成逗号。
61.“也”前误用顿号
错例:堆满了各种药品,有治疗失眠的片剂、也有缓解疲劳的眼药水。
当并列的词语之间既有顿号又有“以及”“尤其”“或”“与”“及”“也”等连词连接时,连词前不使用顿号。根据句子的意思,或删掉顿号或将顿号改作逗号。
62.表示事件时误用标点
错例: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10年了,曾经满目疮痍的震区,如今已经郁郁葱葱。
当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时,无论月份是几月,均应在月日之间使用间隔号,而不是小数点,且数字外要加引号。
63.将隐讳号×错作x、X
错例:X连发射一车,X连发射三车,双发导弹拦截正北方向敌机,开火距离XX公里。
×是标点符号的一种,叫作隐讳号或避讳号,用来代替不愿或不便写出来的字,写作字母x、X是不正确的。
64.文章中突然冒出半角标点符号
我们对10家报纸的100个PDF版面进行搜索,有65个版面出现半角标点符号。一是切换输入法造成的,二是复制粘贴造成的。建议作者和编辑养成搜索半角符号的习惯。
(十一)参考文献出错
65.将出版社名字引错
错例: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应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66.出版地与出版社不符
错例:
刘文斌. 英汉比译研究二十年[M]. 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
北京应为青岛。
67.报纸出版日期和版次格式出错
错例:
蒲彦君. 夯实对党忠诚的基石[N]. 人民日报,2018-9-11(07).
按照《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报纸的出版日期按照“YYYY-MM-DD”格式,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因此,9应改为09。
按照《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括号内的版次为个位数时,不加0。因此,07应为7。
(十六)校对软件机械替代出错
81.错改为“概率”
例句:救援直升机率先起飞,飞赴灾区。
我们知道,机率的说法是不存在的,校对软件一般会提示改成概率。如果编校人员不加以思考,只按照校对软件提示,机械地将“机率”改作“概率”,句子就变成了“救援直升概率先起飞”。这样的无意识机械替代,很容易成为笑柄。
82.错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例句:朱元璋十分相信阴阳五行,而这方面刘基又十分在行,何况刘基又是料事如神的军事家。这就注定了建国后刘基的处境。
如果按照校对软件提示,将全文中的“建国后”一键替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就不是笑话那么简单了,就成了政治性差错。
方寸无忧校对软件提醒:校对软件与责任心完美结合效果会更好。
二、专业类
(十七)军事类
83.犄角之势
错例:这将与粤北地区的其他兄弟部队构成犄角之势,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在九连山的广阔地带开展游击战争,以吸引、牵制和分散国民党军进攻东江惠、东、宝地区的兵力。
犄角之势应为掎角之势。
84.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
错例:……从普通战士到班长、排长,期间任明立过两次三等功,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全军优秀教练员奖,取得全军快速换弹夹射击第一名的好成绩。
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是一个不规范的表述!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应改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但我们认为更规范的表述应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85.烟幕弹还是烟雾弹
例句: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课目考核却改变了“招数”:往密闭帐篷里扔10枚烟雾弹,待考人员穿好防护服后进到帐篷里,能呆够5分钟再出来才算合格。
军事新闻报道中,常见烟幕弹、烟雾弹的说法,规范的叫法是烟幕弹。烟幕弹也称发烟弹。
87.番号 代号 呼号
错例:检查车子发动机情况,在冰雪路面推车,成功帮助被困车辆打着火、重新上路。寒风中,队员们重整行装、精神抖擞地喊着番号再次出发。
番号应为呼号。实际运用中,有人常把番号与代号混淆,也会把番号与呼号用混。
88.县人武部与乡镇武装部
错例:他们针对县武装部与这些大学生平时难见面、政策宣讲难深入的实际,决定紧紧抓住大学生在寒假返乡的最佳时机,展开征兵宣传。
县武装部应为县人武部或县人民武装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见所有的武装部都要改作人武部或人民武装部。下面例句中民勤县人武部的表述没问题, 18个乡镇武装部表述也是正确的,不能表述为18个乡镇人武部。近年来,民勤县人武部还组织18个乡镇武装部,依托乡村“青年民兵之家”举办科普讲座……
89.声呐与声纳
错例:在声纳听音训练室,官兵们正紧张进行声纳听音识别训练。
声纳应为声呐。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书编纂纪事》写道:1996年公布的《物理学名词》已明确声呐是规范词。遗憾的是,在早期,多数词典将 sonar 译为声纳,所以现在不少词典里也仍将其译为声纳。应该强调一下,声纳是一个物理量,而声呐则是一种水声设备,两者不能混淆。
90.超声速与超音速
错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飞行高度一般在25千米至40千米之间,防空系统也难以拦截这一高度的高速目标。
超音速应改为超声速。超声速即超过声速(340米/秒)的速度。《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超声速也叫超音速,但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开始,超音速已成为超声速的旧称。在军事新闻中,应使用规范的超声速。
91.变矩还是变距
错例:在对直升机核心部位进行检查时,发现尾桨变矩拉杆轴承有一个几毫米的痕迹有点异样。
变矩应为变距。变距属于航空科学技术名词。
92.前沿指挥所与一线指挥部
错例:营级党委自主抓建“唱主角”,“一线指挥所”作用更加凸显。
一线指挥所应为前沿指挥所。《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舰艇支队、航空兵师和旅、团级单位领导机关作为抓基层一线指挥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现场办公、上门服务,实行面对面领导。重视加强营级党委班子建设,尊重和支持营一级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前沿指挥所作用。
93.连队要事日志与连队要事日记
错例:……所说的3个本子,是党支部会议记录本、训练教育计划和连队要事日志。
1997年,《内务条令》将《连队要事日志》改为《连队要事日记》。写稿件或文字材料时,一定要按照《内务条令》的表述规范使用。另外,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加书名号,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中《航泊日志》使用的是日志而不是日记。
94.把屯兵错作囤兵
错例:抗战时期,日军占领正太铁路后,在测石站囤兵百余名,修建炮楼碉堡,达到保护铁路畅通,控制该区域的目的。
囤作动词时一般为储存粮食和货物等,而屯兵的意思是驻扎军队。
(十八)体育类
95.兵不血刃
错例:赛会2号种子、塞尔维亚天王德约科维奇当天出战,结果他兵不血刃,以横扫法国选手查迪顺利晋级。
兵不血刃是指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敌人。如果双方都参与了比赛,一方轻易取得胜利,就不能叫兵不血刃。另外,应该写作2∶0。
96.反戈一击
错例:曾经,即便在逆境之中,德国队也有他们站出来,用咆哮和怒吼以及坚强的意志带领球队反戈一击。
反戈一击不等于反击。
97.斩获误作崭获
错例:乙组女子跳高决赛,我市选手孙畅崭获金牌。
崭获一词不存在,应为斩获。体育新闻报道中这个差错“出镜率”很高。
98.争夺冠亚军
错例:在冠亚军争夺中,全胜战绩打进决赛的荷兰队以5∶1轻取澳大利亚队。
当形容只有两个队的比赛时,“争夺冠亚军”就是搭配不当,“争夺”的是“冠军”而不是“冠亚军”。从调查数据看,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一些中央级媒体也常出现此类差错。
(十九)法律类
99.《反国家分裂法》表述错误
错例: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日子,激发全民爱国热情,他们开展《国家安全法》《反国家分裂法》和《兵役法》普法宣传活动,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调查发现,有8家报社和5家出版社把《反分裂国家法》的正确写法搞错了,实在不应该!《反国家分裂法》应为《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全称只有6个字,不能写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100.法律中的“条”不用阿拉伯数字
错例:当事人在红领巾和小黄帽上印制商业广告并在校园内发放,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3条、第9条、第10条、第39条的规定。
在中国现行法律中,没有一部“法”中的“第×条”是用阿拉伯数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编、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
101.法人、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
错例:龙口一家民营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当地某某皮业公司1000万元的贷款即将到期,公司法人于小立申请贷款延期。
7月16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发生变更,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不再担任,转而由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的戴珊出任。值得注意的是,历次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换帅,其法人代表都会随之发生变更。
错例中的法人、法人代表应改为法定代表人。
法人不是人,是组织。
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如,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刘强东。
法定代表人不能简称为法人。
102.侦查与侦察
错例:县公安局刑事侦察科的警察们正在紧张地勘察现场。
他要求警方及时立案侦察,将谭某游抓获归案,避免他人再上当受骗。
侦察应为侦查。侦查与侦察在一些出版物中常被用混。
侦查: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报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如:侦查案情,立案侦查。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例如:侦察兵、侦察员、火力侦察、侦察飞行。
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部门,侧重调查和检查;侦察常用于军事领域,侧重观察和察看,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有区别。
(二十)金融类
103.一只股票还是一支股票
例句:据公安机关介绍,2012年至2015年间,犯罪嫌疑人唐某等人先后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操纵10余支股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用“只”。在逆市、探低、填权、涨停板、坐庄等词条都出现了×只股票。“一只股票”的说法源于上海方言,上海有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有新中国第一张以提供权威证券资讯为主的报纸《上海证券报》,有新中国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因此,一些反映证券方面的语言现象先在上海出现,然后流行开来。因此,一“只”股票的说法才是合理的。
(二十一)医学类
106.粘连错作黏连
错例:肩周炎又叫冻结肩,它主要的表现还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黏连,黏连就是活动不开,而且疼痛有持续性,而且夜间疼痛比较多,这个疼痛是越来越重的。
现代医学上,粘连特指体内的粘膜或浆膜由于发炎而粘在一起。
107.5处差错
错例:如无禁忌症,立即口服阿斯匹林300毫克,一旦心脏突然骤停,应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除把禁忌证错作禁忌症外,该例还有几个问题:一是,阿斯匹林应为阿司匹林;二是,突然骤停中的突然与骤重复;三是,骤停的不是心脏,而是心搏,医学上的专业术语是心脏停搏(心搏停止)和心搏骤停;四是,“应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一句是病句。
108.把痉挛错作痉孪
错例:睡眠不足亦可造成结肠蠕动失常或痉孪性收缩,导致便秘。
(二十二)化学类
109.泄漏错作泄露
错例:最近上映的电影《侏罗纪世界2》中有一个场景:毒气泄露,很多恐龙被关在车库内,不开库门必死无疑,打开库门则意味着很多人会被恐龙袭击而丧命。
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110.己烷错作已烷
错例:氨甲环酸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又名凝血酸,化学名为反-4-氨甲基环已烷甲酸。
已烷应为己烷。根据习惯命名法,碳原子数目为1到10个的用天干名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
明年就是己亥年,不要写作已亥年。
111.CO错作C0
错例:四是尾气排放较汽油可减少约55%,其HC、NO、C0的排放分别比汽油降低68.4%、45.7%、50.5%。
CO,指一氧化碳的分子式,由一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O不写作阿拉伯数字0。
112.μg错作ug
错例:可吸入颗粒物(PM10)月均浓度为92ug/m³,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0.8%。
车间起码需要十万级的无尘标准,即“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大于等于0.5um的灰尘粒的数量不多于十万”。
上面错例中,ug应为μg,um应为μm。微克的符号是μg,微米的符号是μm。
(二十三)物理类
113.阈值错作阀值、阙值、阚值
近日,某通信运营商在广告中,把“阈值”误作“阀值”。
原本不存在的“阀值”“阙值”“阚值”常出现在权威学术期刊和论文中。阈(yù)值又称临界值,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阈值不是新词,广泛应用于建筑学、生物学、化学、心理学等科学领域。遗憾的是,目前工具书没有收录该词语。一些作者习非成是,把“阈值”写作“阀值”“阙值”“阚值”均是错误的。在此,我们建议各种语言文字工具书修订时能收录该词条。
114.无级变速器错作无极变速器
错例:整个团队一直坚持、坚守,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打磨出了这款CVT链条,实现了我国汽车无极变速器链条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开发。
在汽车广告中,我们常听到“无级变速”一说。目前,国内市场上采用CVT(无级变速器)的车型已经越来越多。然而,很多媒体包括一些汽车商家都错写为“无极变速器”。可以说,“无极变速器”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三、相关规范
(二十四)政治用语表述的规范
11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达问题
错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与”应改为“和”。
116.政治名词的提法不可添字
错例:在政党制度方面,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政治名词的提法不可添字、漏字!这个“下”字多余。1993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至今仍是如此表述。
117.注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规范表述
错例: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做细做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要错写成“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也不能简写为“全面建成小康”“建成小康”。
118.打铁还需自身硬与打铁必须自身硬
例句:“打铁还需自身硬”,正人必先正己。抓作风再整顿,领导带头是带动广大干部深入转变作风的无形力量。
建议将“打铁还需自身硬”改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还需”变成“必须”,两字之变,语气更重、力度更强、要求更明,彰显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赢得党心民心的自信和坚定,昭示了我们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
(二十五)地名的规范书写
119.括号内为不规范书写形式
武侯祠(武候祠)神农架(神龙架)番禺区(番禹区)
井冈山(井岗山)株洲市(株州市)郴州市(郴洲市)
黄浦江(黄埔江)阜成门(阜城门)菏泽市(荷泽市)
哈密市(哈蜜市)灵璧县(灵壁县)息烽县(息峰县)
井陉县(井径县)颍上县(颖上县)休斯敦(休斯顿)
江西吉安县(浙江吉安县)浙江安吉县(江西安吉县)
开普敦(开普顿)苏黎世(苏黎士)波士顿(波斯顿)
新潟(新泻)曲麻莱县(曲玛莱县)
巴颜喀拉山脉(巴颜喀喇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喀拉昆仑山脉)
120.更名须注意
比如:
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
崇安县更名为武夷山市
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
121.撤县设市要注意
比如:
2017年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由陕西省直辖,榆林市代管。
2018年撤销荔浦县,设立县级荔浦市,荔浦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桂林市代管。
2018年撤销邹平县,设立县级邹平市,由山东省直辖,滨州市代管。
2018年以来,陕西彬县、江苏海安县、湖北京山县、黑龙江漠河县、山西怀仁县、贵州兴仁县、安徽潜山县等“撤县设市”先后获批。
撰写新闻稿件时,一定要弄清楚,否则就容易出洋相。
122.县级市改为市辖区
比如:
武隆县改为武隆区
萧山市改为萧山区
潞城市改为潞城区
(二十六)人名的规范书写
123.括号内为不规范书写形式
钱镠(钱缪)范雎(范睢)傅里叶(傅立叶)
颍考叔(颖考叔)方孝孺(方孝儒)夏丏尊(夏丐尊)
韩复榘(韩复渠)施蛰存(施蜇存)笛卡儿(笛卡尔)
斯蒂芬•霍金(史提芬霍金)欧几里得(欧几里德)
124.周鸿伟
错例:对此,360集团创始人周鸿伟颇有感慨地说:“我感觉到了政府对企业家的尊重,对企业家成为推动西安经济主体的渴望。”
周鸿祎(yī),现为中国互联网安全企业360集团创始人兼CEO,他的名字经常被误读,也经常被误写为周鸿伟、周鸿韦、周鸿炜、周鸿玮。
125.赵孟頫(见158)
(二十七)相关表述的规范
126.白罗斯还是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3月16日发布声明,要求将中文国名“白俄罗斯”改为“白罗斯”。随后一些媒体在使用时也改为“白罗斯”。
没有收到上级相关宣传部门的有关规定或通知,各级媒体使用“白俄罗斯”才是正确的!仅仅依据其驻华大使馆的解释作为使用“白罗斯”的依据,是没有说服力的!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10日在青岛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通稿写道:习近平强调,中国视白俄罗斯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赞赏白方积极参与。
127.九百六十万多平方公里
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一个“多”字。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稿件漏掉了“多”,也有的误作“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128.五千多年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一个“多”字。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稿件漏掉了“多”字。
129.十三亿多
描述人口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使用“十三亿多”。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稿件漏掉了“多”字,或错作“十三多亿”。建议在新闻语言中使用十三亿多人或13亿多人。
(二十八)国务院部门的规范称呼
130.有些部门不加“国家”二字
带“国家”二字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四个。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等,无论是全称还是简称都不应加“国家”二字。
131.沿用旧称呼
有些媒体忽视新组建部门,仍沿用旧称呼,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如文化部、农业部、环保部已成为过去时,新的叫法为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
132.将交通运输部错作交通部
错例:9月27日,交通部召开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交通部应为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的简称为交通运输部,不是交通部也不是运输部。
四、生活中
(二十九)旅游景点
133.青城山老君阁多处错误
134.阜阳七渔河风景带一标牌
135.大理苍山洗马潭天然高山植物园
136.官渡少林寺
(三十)与食物相关的
137.葱包烩
错例: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必吃榜创新发布了全国36城共258道人气必吃菜品,老上海风味腌笃鲜、北京特色涮羊肉、广州肠粉、杭州葱包烩、苏州藏书羊肉等深受本地人喜爱的特色美食均榜上有名。
葱包烩应为葱包桧。葱包桧是杭州的特色小吃,里面是有典故的。“桧”与秦桧有关。
138.翘脚牛肉
错例:说不完道不尽的菜品,翘脚牛肉、魔芋烧鸭、柴火烧鸡、老灶火锅、干锅兔……滋养着每一代。
翘脚牛肉应为跷脚牛肉。这里面也是有典故的。
139.豆鼓
错例:常选用新鲜的鱼块,打上花刀,微盐腌制,洒干辣椒粉、蘸酱油、添豆鼓、排姜片、撒葱白和味精,淋上醴陵特有山茶油放于锅中蒸煮一刻钟。
豆鼓应为豆豉。
140.海蛰
错例凉菜多是在白菜心拌海蛰皮、海米绿豆、辣菜、煮花生米和鸡冻、猪蹄冻等菜中挑选。
海蛰应为海蜇。
调查中我们发现,以上4种食物是最常写错的。另外,需要注意,宫保鸡丁易错作宫爆鸡丁,肉末蛋羹易错作肉沫蛋羹。
(三十一)字幕
141.《中国新说唱》:再接再厉错作再接再励
142.《如懿传》:孝康章皇后错作孝康张皇后
143.《民生干线》:虚线错作许仙
144.《相声有新人》:洪洞错作洪桐,久借错作九借
145.解甲归田错作卸甲归田
146.央视:一吨错作一顿
(三十二)广告牌、宣传标语
1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告牌的错误
148.扫黑除恶宣传标语的错误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现在变成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黑”比“打黑”更加全面深入,更加重视。一字之变,体现了中央的重视程度和打击力度的前所未有。媒体和各级政府一定要注意这个变化,规范表述。
(三十三)发音不准或拼音输入法选词之误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因发音不规范和输入法选词错误等导致的差错很多。
149.合同中的错误
150.厕所里的提示牌
151.体现错作提现
152.发音不准导致的字幕错误
153.选错词导致广告牌出现错误
154.的、地、得不分
155.智能错作只能
156.同创错作同床,财物错作财务
(三十四)输入法打不出的字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差错是因为输入法打不出来而导致的。有3个字在实际应用时,只能造字。在此,我们建议各种输入法能及时收录这3个字。
157.
错例:
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起于青苹之末
风起于青蘋之末
写作萍、苹、蘋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是。
158.
错例:近日,一部清宫剧的热播令赵孟頫的名作《鹊华秋色图》热度直上。
写作頫是不规范的。在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收录类推简化的,可用于姓氏人名,如赵孟。如果规定与输入法没有很好地统一,将会给编校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159.
错例:编导在相应的环境营造、条件预设和人设配套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形成情节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剧中的日军头目都不是怂包笨蛋,铃木、侯藤、小野等智商并不低下。
怂与声调不同,词性不同。怂之错,也是因为输入法,写作繁体的也是不对的,正确的写法是。犯怂、怂包、认怂、怂了、酒壮怂人胆中的“怂”均应写作。
五、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中的语言文字很受群众关注。比如范冰冰的致歉信、北大校长念错字等。
(三十五)文字错情导致的舆情
160.“报销国家”之误
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印发的红头文件中出现错别字,报效国家被写成“报销国家”,引发讨论。2月27日,淮安市教育局官方微信针对此事发布一封致歉信。
161.“中国人民共和国”之误
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公路管理局9月29日晚悬挂的横幅出现错别字,引发舆情。9月30日,该局发出致歉信。
162.“开庭”变“开房”
继2016年“董事”错作“懂事”后,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又将“开庭”写成“开房”。


网址链接:http://www.sohu.com/a/281833572_99992021

编辑:臧博
70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00:22: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治与法制



编辑:臧博
70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19:03: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109)
    捅  tŏng 首当其冲  shŏudāng-qíchōng
    2018年12月27日《解放日报》第15版刊登《燥起来吧!辛弃疾》一文,文中把南宋词人辛弃疾因一辈子抗金壮志未酬而郁郁寡欢与今日中学生因学业负担过重相比。先不论这种比较是否合适,需要讨论的是其中有一段文字写道:“有一天在校门口接儿子小树放学,十点半的星光下,呼啦一群男生捅出来,都是略带佝偻的大高个儿,眼镜片一闪一闪折射着夜色。恍惚间我就像看见了一群辛弃疾,才华横溢的、非常‘中二’的、壮志难酬的辛弃疾,而小树首当其冲。”这段话中的“捅”和“首当其冲”都用错了。
    “捅”的本义是手或手运用刀剪之类的工具戳,扎,如“捅破窗户纸”“把人捅了一刀”,也可以指触碰他人,如“我用胳膊肘捅了他一下”,引申后可指戳穿,揭露,如“捅出真相”。句中说的是一群学生从学校“校门口”一起出来,这个意思与“捅”无关。
    “首当其冲”,意为在某一事件中最先受到攻击或者遭遇灾难。句中说的是在“一群辛弃疾”中,“小树”的样子最为相似。这个意思与“首当其冲”的词义不合。
“捅”应改为“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改为“踊”)。“涌”本表示水或云气冒出,引申后可指很多人一起出现,如“涌现”,这个意思正切合文中语境。“首当其冲”则可改为“最为相似”之类的话语。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涌”的释义存在缺漏。最新版《现汉》对“涌”的释文是:“yŏng ①动词。水或云气冒出:泪如泉涌∣风起云涌。②动词。从水或云气中冒出:雨过天晴,海面上涌出一轮明月◇脸上涌起了笑容。③名词。波峰呈半圆形,波长特别大、波速特别高的海浪。”另有读为chōng的“涌”,是方言读音,意为河汊(多用于地名)。这些释文中,读为yŏng的名词义和读为chōng的意义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无关,但读为yŏng的两个动词义都只是“涌”的本义,引申后的能用于人或事物的词义未收录,这使“涌现”之类的词中的“涌”失去了照应。实际上,《现汉》编纂者已经注意到了“涌”的引申义,并以举例“脸上涌起了笑容”来加以说明。但由于《现汉》已将“涌现”立为词目,并且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常用,因此这样的注释是不够的,应该为“涌”单独立一个词义,即人或事物出现。


编辑:马晓晴

70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19:08: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书面材料语言文字出错类型、规律及防范
图书里的信息,是通过文字记录的。南朝学者刘勰说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因此,他提出著书立说的三条基本要求:章无疵,句无玷,字不妄。清代学者戴震说得更明白:“经所以载道、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明词者,字也。学者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科学的思想文化内容,需要通过正确的文字符号准确地表达。要正确记录、传播、传承思想文化,就要求正确用字、用词、造句。用字错了,用词错了,造句错了,都会影响思想文化的准确表达,从而影响图书载道、明道的功能,影响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古代学者把错误很少的书称作“善本”,把错误多的书称作“错本”,认为错本“诬古人(诬枉作者),惑来者(误导后学)”。南宋诗人陆游指出:“错本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为愈也。”他主张“出错书不如不出书”。因此,出“善本”不出“错本”是历代编校家的道德追求。我国老一代出版家,也是以这样的态度做出版工作的。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当年曾为《三闲书屋校印书籍》拟过这样的广告词:“本书屋……虚心绍介诚实译作,重金礼聘校对老手,宁可折本关门,决不偷工减料”。这种对读者极端负责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
一、书面材料语言文字出错的类型
书面材料出错有十个类型:
()文字差错;
()词语错误;
()语法、逻辑错误;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数字使用错误;
()量和单位使用错误;
()版面格式差错;
()事实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
()政治性错误。
(一)文字差错
文字差错主要有:错字、别字、漏字、多字、错简、错繁、使用异体字。
出错频率最高、对图书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错字和别字。
错字和别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错字:像字但不是字叫做错字。
“鼻”和“聚”的下半部:
    畀(丌)乑(众)
          
别字:是字但用在此处不当,即此处当用甲字却误用了乙字,这乙字叫做别字。
通常说的错别字,主要指别字。别字是编校工作的重点防范对象。
《咬文嚼字》编辑部组织专家审读了约3 000种图书、1 000种期刊、100种报纸,整理出“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100个别字,都是规范汉字,但都用错了,而且经常用错,所以具有典型意义。分析这100个别字,可以找到错用别字的主要原因:
我对这100个别字进行了初步分析,找到错用别字的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没有掌握汉字简化的规范。
100个别字里,有6个是没有掌握简化字规范而造成的:
1.“重叠”错作“重迭”。
2.“天翻地覆”错作“天翻地复”
3.“啰唆”错作“罗唆”
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使用4个曾被简化的字:像、叠、覆、囉不再作象、迭、复、罗的繁体字处理,囉类推简化作“啰”。这样,叠和迭、覆和复、囉和罗又是含义不同的字。
叠,义为“一层又一层”;迭,义为“一次又一次”。重叠只能用“叠”不能用“迭”。
覆,义为“翻倒”;复是復和複的简化字,义为“往复()”“重复()”;“天翻地覆”只能用“覆”不能用“复”。
囉,本是语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如“你尽管放心囉!”后跟“唆”组成“囉唆”,表示言语繁复。囉恢复使用后,类推简化作“啰”。
4.“向往”错作“响往”
向,本指北边的窗户。古代房屋,坐北朝南,南边开门(),北边开窗(),以便空气对流。《诗.豳风》:“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塞向墐户”就是关闭密封门窗。向有“朝向”义,因而引申为“方向”。向又是“嚮”的简化字,义为“趋向,归向”。所以,向是一形二字。“向()往”就是心所趋向的意思。
“响”是“響”的简化字,本义“回声”,引申为“发出声音”,无“趋向”义。所以:“向往”只能用“向()”不能用“响”()
5.“蓝天白云”错作“兰天白云”
兰,是“蘭”的简化字,不是“藍”的简化字,“藍”的简化字是蓝。
6.“瞭望”错作“了望”
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注⑦瞭,“了解”仍简作了,“瞭望”的“瞭”不简化。
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里都有许多说明性注释,例如:藉口、凭藉的藉简化作“借”,慰藉、狠藉等的藉仍用藉;餘简化作“余”,在余和餘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餘(如“餘年无多”),餘类推简化作馀;徵简化作“征”,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的徵不简化。编辑校对必须注意这些注释。 
第二个原因:不明了成语的含义。
在书面材料中,常见成语里错用同音或形似别字,主要原因是不明了成语的含义。例如:
“川流不息”错作“穿流不息”
川,江河,“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如同流水络绎不绝。穿,本义“破透”,无“流水”义。
“旁征博引”错作“旁证博引”
旁是个多义字。本义“广泛”,别义“侧边”。古书上有“旁求俊彦”,“旁求”不是“从侧边求”,而是“广求”。征是一形二字,本义“走远路”,又是“徵”的简化字,义为“搜集”。“旁征博引”的含义是:广泛搜集,大量引证。人们对“旁”的含义,只知“侧边”而不知“广泛”,就自然地联想到“寻找旁证”,而将“旁征博引”错作“旁证博引”。
“草菅人命”错作“草管人命”
菅,一种茅草,茅和草都是不值钱的,“草菅人命”比喻视人命如茅草而任意残杀。菅字与管字形体近似,且菅字不常用而管字常用,许多人不知菅字的含义,故常将“菅”错写作或错读作“管”。
这类别字还有:沤()心沥血,金榜提()名,走头()无路,饮鸠()止渴,针贬()时弊,额首()称庆,趋之若骛(),一诺千斤(),言简意骇(),竭泽而鱼(),不落巢()臼,烩()炙人口,不径()而走,自抱()自弃,一愁()莫展,声名雀()起。
第三个原因:缺乏汉语词汇典故知识。
汉语词汇里,有不少词语含有典故,缺乏典故知识是误用别字的重要原因。例如:
“悬梁刺股”错作“悬梁刺骨”
“悬梁”典出《汉书》:“(孙敬)好读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刺股”典出《战国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世用“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
错作“悬梁刺骨”就不知何义了。
“墨守成规”错作“默守成规”
“墨守”即墨子之守。战国时期,楚惠王准备攻打宋国,要鲁班制造攻城器械。墨子得知,前去劝阻。墨子解下衣带当城墙,鲁班将木牒当攻城器械,两人在桌子上较量攻守。鲁班设计了九种攻城器械,都被墨子一一破了。鲁班无计可施了,墨子却还有守城之策。楚惠王看了他们的攻守表演,终于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因为墨子善守,人们便将牢守、固守称作“墨守”。后世将“墨守成规”作为成语,“墨守”的含义改变了,变成“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比喻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错作“默守成规”就不知何义了。
“再接再厉”错作“再接再励”
“再接再厉”出自韩愈孟郊合写的诗《斗鸡联句》。韩愈和孟郊一块儿看斗鸡,触发诗兴,便共同创作了《斗鸡联句》。两只鸡斗了几个回合,就无精打采地退出战斗。这时,鸡的主人就给鸡喷水,一喷水,两只鸡就像是睡了一觉醒来一样,又精神抖擞起来。但是,它们没有马上去厮斗,而是先在地上磨喙。孟郊见此情景,写了两句诗:
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砺,磨刀石,是名词,在诗句中作动词用,表“磨砺”义。“再接”,再斗;再砺,再磨砺。“再接再厉”作为成语,比喻做事贵在坚持,要不断地努力。厉是砺的本字,所以成语“再接再砺”写作“再接再厉”。“厉”后来被“砺”取代,改义为“严格,猛烈”。人们不知厉字的本义,以为“厉”是别字,妄改作“励”。励,义为“劝勉,振作”,无磨砺义。
“九州”错作“九洲”
九州是九个行政区域,不是九个大海中的陆地。“九州”典出大禹治水,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将天下(华夏大地)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称作“九州”,后世用“九州”作为华夏的代称。
“九州”写作“九洲”,就不知所指了。
这类别字还有:黄梁()美梦,一股()作气,美仑()美奂,磬()竹难书,滥芋()充数,世外桃园()
第四个原因:因误解字义而误用别字。
这是误用别字最主要的原因,100个别字有2/3是误解字义造成的。
下面,从100别字中挑出5个来解析:
“优哉游哉”错作“悠哉游哉”(悠是别字)
因误解“优”的含义而致误。优,本义“饶”,即吃饱了。“饶”的第一引申义是“有余”,例如“有余力”“有余暇”。“优哉游哉”里的“优”,是“有余暇”的引申义:悠闲。“优哉游哉”,又作“优游”,形容悠闲自得的样子。“优秀”是优的远引申义。
只知优的“优秀”义而不知优的“悠闲”义,故误用。
“宣泄”错作“渲泄”(渲是别字)
宣,本义“大室”,即敞亮的厅堂。由“敞亮”引申出“明白”“公开”“传布”等义。“宣泄”,即吐露(公开)心中的积郁从而达到舒散的目的。
渲,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起烘托效果。由“烘托”引申出比喻夸大地形容,如“渲染”。渲字无“发泄”之义。
人们看到“泄”有三点水,便误用“渲”。
“精粹”错作“精萃”(萃是别字)
粹,本义“米纯而不杂”,如“纯粹”“粹白”。“精粹”义为“精美纯粹”。
萃,本义“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如“荟萃”“出类拔萃”(荟与萃、类与萃同义)。粹和萃不是同义词。
人们不明了萃字的含义,误以为粹、萃同义,故误用。有的词典将“荟萃”释义为:(英俊的人物和精美的东西)汇集。括号里的限制词是不恰当的。荟,本义“草繁茂”,萃,本义“草丛生”。荟、萃二字是同义词,荟萃,同义反复,含义就是聚集,并非特指“英俊的人物和精美的东西”聚集。
“床笫”错作“床第”(第是别字)
笫,古代的床板(木制为板,竹制为笫,统称笫)。有的字典释笫为“席”,是不准确的。笫是床的构件,席不是床的构件,所以床又称“床笫”。“床笫之私”即两口子的隐私。第的本字是“弟”,本义“次序”,如“次第”。引申为等级、功名、地位,和床不相干。
“简练”错作“简炼”(炼是别字)
练和炼,都是形声字,表音的声旁相同,故同音。决定它们含义区别的是表义的形旁:练从丝,炼从火。
练从丝,表明跟丝有关系,本义“将生丝煮熟使之柔软洁白”。古汉语上有“练染”一词,其中的“练”即“煮缣使洁白”。“简练”的“练”用的就是“洁白”义,“简练”即简洁,简要明白。
炼从火,本义“加热使物质纯净或坚韧”。炼钢、炼乳都是本义,即通过高温除去杂质、提高纯度。化学工业、文学创作都有“提炼”一词,如“提炼香精”“提炼情节”,都是“提取所要的,除去不要的”的意思。故用“炼”不用“练”。
练和炼,形似音同,但含义不同。
从上述辨析可知:正字和别字,或者形似,或者音同,或者义近,容易混淆错用。辨别正误的办法:从辨析两字的本义入手,弄清两字含义的本质区别。
书面材料出现别字,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无心之误”,例如由于疏忽而写了别字。录排过程发生的别字,是由于拆字失误、击键错位、指令失误等技术性原因造成的,也是“无心之误”。这类错误比较明显,因而比较容易发现,所以称作“显性错误”。
另一种是“有心之误”,是写作主体自以为是造成的。这类错误,似是而非,难以辨识,所以称作“隐性错误”。上述100个最常见别字,都是“有心之误”。

(二)词语错误
这里说的词语,包括词、词组、成语。
常见的词语错误:
错用词语;
褒贬错位;
错用成语。
1.错用词语
错用词语的现象在新闻媒体和出版物上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不明了词义或误解词义。有位大学教授从报刊图书中捜集许多错用词语的实例,在部分文科学生中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排出“最常见的10个误用词语”:
①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是成语,语出宋玉《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枳句,枳树上弯曲的枝杈。枳句会招来鸟儿做巢。空穴,孔洞,空穴会引来风袭。这句成语用自然现象比喻由于自身存在弱点,病菌、流言才得以乘隙而入。白居易在《初病风》中也说:“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但是,一些人引用这句成语时,常错误地比喻“没有根据的谣言”。《现汉》也作了自相矛盾的释义:“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②亲眼目睹
目睹:亲眼看到。“亲眼”多余了。
③凯旋而归
凯,胜利的乐曲;旋,归来。凯旋,奏着胜利的乐曲归来。“而归”多余了。
④炙手可热
某报标题:《国际足联主席一职炙手可热,继任人之间再掀波澜》
某报标题:《清华学子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这句成语,在媒体和出版物中使用频率很高,但十有八九用错,把贬义词误作褒义词,把“炙手可热”比喻行时、走红、抢手。
炙,会意字,上肉下火,含义就是“火上烤肉”。炙手,灼手。“炙手可热”语出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丞相即杨国忠,杜甫用“炙手可热”形容杨国忠权大势盛,告诫人们远离杨国忠。可见“炙手可热”是贬义词,跟行时、走红、抢手不相干。
⑤灯火阑珊
“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
阑珊,暗淡。灯火阑珊,灯火暗淡。例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城市入夜的万家灯火,璀璨亮丽,不能用“阑珊”来形容。
⑥曾几何时
“曾几何时,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多久。而“女性可以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是远古时代的事。
⑦叹为观止
“台湾交通混乱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语出《左传》,吴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音乐舞蹈,看到舞“韶”时,不禁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观止”的意思是“好到了极点”,“尽善尽美”,是褒义词。
⑧莘莘学子
“这位莘莘学子终于走进清华大学。”
“莘莘学子们从公举东身上,再次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莘莘:众多。“这位”与“莘莘”是矛盾的。“莘莘学子们”中的“莘莘”与“们”是同义词。
⑨首当其冲
“在扑灭森林大火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又一次首当其冲。”
“农民赖泽民首当其冲,办了全省第一家私营缫丝厂。”
冲:冲要。首当其冲:处在冲要位置,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是“冲在前面”或“敢为人先”。
⑩豆蔻年华
“这些女同志当初在豆蔻年华就干起了列车押运。”
“豆蔻年华”语出杜牧七言绝句《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这首诗是赠给一位十三岁多一点儿的雏妓的,用“二月初”的豆蔻花形容她。豆蔻春末开花,“二月初”正含苞待放。“豆蔻年华”只能比喻十三四岁的女子,用来比喻女列车员显然不合适。
2.褒贬错位
汉语的词义除理性义外,还有附属的色彩义,色彩义之一是感情色彩。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前者称作“褒义词”,后者称作“贬义词”。褒贬错位,是说由于用词错误,造成欲褒实贬或欲贬实褒与说话人意愿相反的效果。例如:
①某提倡创新的文章的标题:要当始作俑者
欲褒实贬。“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后世用作成语,比喻倡导恶劣风气的人。不能用来比喻创新。
②某报用标题质问中国女足:差强人意为哪般?
欲贬实褒。“差强人意”出自《后汉书》(刘秀称赞大司马吴汉):“唯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差强人意,原义“很能振奋人的意志”。后世用作成语,含义为:令人比较满意。差,比较;强,满意。理解为“很差劲”,是错误的。
③古往今来,诗人墨客对庐山瀑布的称颂之作连篇累牍。
“连篇”和“累牍”,同义反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一件事。作为成语,形容冗长烦琐,华而不实,含有明显的贬义。用来形容“称颂之作”显然不合适。
④深孚─深负  不负─不孚
“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都是褒义词,但常见将“深孚众望”错作“深负众望”,将“不负众望”错作“不孚众望”,两个褒义词便都变成贬义词。
孚,孵的本字,引申为“信”。《说文解字》解释说:“鸡卵之必为鸡,人言之信如是矣。”所以古代文人认为:“诚信曰孚。”“深孚众望”的意思是:深得大家的信服和敬佩。
负,由人贝合体,本义“恃”(自负),引申为“依仗、凭借”。后更多地表“背”义,如“背负”“负重”,引申为“承担”(身负重任)、“享有”(久负盛名)等。“不负众望”的意思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意思正好相反。
3.成语错用
要判断成语使用正误,必须了解成语的特点。
成语有两个特点:结构的定型性;意义的完整性。
结构的定型性,是说成语的结构成分和构成方式比较固定,不可随意拆开或改动。
意义的完整性,是说成语的意义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概括带有比喻和形容的性质,能表现十分丰富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用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有如下三种情况:
(1)将成语的构成成分拆开(如:将“求全责备”拆开改作“不因求全而责备”)
(2)擅改成语的构成成分(如:将“明日黄花”改作“昨日黄花”)
(3)望文生义错用成语。
后一种错误最为常见。例如:
①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能收到万人空巷的效应。
“万人空巷”误解为“人们都待在家里”。
语源: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巷字有二义:①“里中道”;②“住宅”。“万人空巷”通常形容有了重大活动,人们都走出家门,家里没有人了。
②在七月流火的日子里,工人们踩着滚烫的土地……
“七月流火”误解为盛夏烈日热浪。
语源:《诗·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先秦历法的七月;流,运行;火,大火星。七月流火,描写的是先秦七月的天象:到了七月,大火星便偏西向下运行。此时的华夏大地,已是夏末秋初,暑热尽退,秋凉已至。
③中央电视台某著名主持人:下面请大家欣赏美轮美奂的芭蕾舞。
由于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美轮美奂”一时成了时尚成语,媒体和出版物纷纷用“美轮美奂”形容绘画、天鹅、自然景物,形容各种美的事物。
语源:《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古代圆形粮仓。奂:众多。众多粮仓矗立,自然高大宏丽,所以说“美轮美奂”。“美轮美奂”有两个限制词:轮,奂。即轮美、奂美。所以,又作“轮奂美”,只能形容建筑物,不能形容其他事物。
④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会活动。
“卓尔不群”误解为不合群。
卓尔不群:超群出众。
⑤也许有人认为唐代诗人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他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别无长物”误解为没有别的特长。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⑥记者赶到他生前工作的单位,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耳濡目染”误解为听到看到。
耳濡目染:由于常见、常听而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思。
⑦尤其是古代系列,很多书被搞得不忍卒读,唐突古人,以至于此。
“不忍卒读”误解为读不下去。
不忍卒读:(多因内容悲惨)不忍心读完。
⑧面对太湖的水色山光,又焉能不为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所惊叹!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太湖的水色山光,乃是自然景物。应将“巧夺天工”改为“鬼斧神工”,或删去“巧夺天工”。

(三)语法错误、逻辑错误
逻辑混乱、语言失范,是当前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语言文字错误的重要表现。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统计分析,出版物中的错误,语法和逻辑错误占19%。据“全国报刊逻辑语言应用病例征集活动”组委会200610月对征集到的病例所作的统计分析,报刊中的逻辑语言应用病例中,语法错误占19.5,逻辑错误占14.6%,两类错误共占34.1%。这两个数据,充分说明了逻辑混乱、语言失范的严重程度。
但是,现在出版界对语法和逻辑错误不大在意,编辑加工和校对时不大注意改正这类错误,检查图书成品编辑质量时也很少检查这类错误。
语法错误,分为词法错误和句法错误。
常见的词法错误:
1)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不当;
2)数量表达混乱;
3)指代不明;
4)副词、介词、连词使用不当。
①他由于顶不住压迫而丧失原则。
“压迫”是动词,应改用名词“压力”。
②诗里充沛着江南的田园情趣。
“充沛”是形容词,应改用动词“充溢”。
③各历史小区内,服务人员全部衣着当时服装,按当时风俗礼仪、膳食、交通方式提供服务。
“衣着”是名词,不能当动词用。可以改作动词“穿着”。
④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出土了大批重要文物。
“出土”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发掘”。
⑤恐龙蛋壳的微量元素镁比现代正常蛋壳低三十倍左右。
数量表达混乱。倍指跟原数相等的数,因此倍数只能表示数量增加,数量减少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比。
⑥参观了化工厂和铅笔厂后,大家都说:“这个厂变化真大!”
指代不明。“这个”指化工厂还是铅笔厂?
⑦对于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反映现实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展开过一场争论。
介词“对于”使用不当。“对于”用于引进对象,“这个问题”本来可以做引进对象,但后面有个“上”字,引进的对象就没有了。可将“对于”改为“在”,或者删去“上”,让“对于”直接引进对象“这个问题”。
⑧惟其如此,而不是什么别的,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连词使用不当。“惟其”作连词用表“正因为”,用在这个句子里显然不当。可以改为“只有”。 
常见的句法错误:
1)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或多余;
3)语序不当;
4)句式杂糅。
搭配不当指句子相关成分在意义上或语言习惯上不能配合。
①他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踱到我身旁。
“沉思”与“少许”不搭配。
②元杂剧这种新形式在金代已经初步奠定。
“形式”与“奠定”不搭配。奠定,稳固地建立。改法:在“新形式”后加“的基础”;将“奠定”改为“形成”。
③中学时代的那些同学的愉快的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笑容”和“歌声”是联合主语,谓语是“回响”。“歌声”可以“回响”,“笑容”却不能“回响”。可改为“……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耳边回响,灿烂的笑容经常在脑海里浮现。”
④构思好不好,关系到作品好不好,正是作家在作品上显示出他的艺术本领。
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好不好”是两面的,“显示本领”是一面的,两面与一面不能搭配。
成分残缺或多余指句子里少了必要的成分或多了某个成分而使句子意思不清楚。
⑤光明派出所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案发现场,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成分残缺。缺主语,“派出所”不能做主语。可在“迅速”后加“派出民警”,这样“派出所”就成了主语。
⑥我久久伫立在楼前,默默地辨别原来三间平房的位置。
成分多余。“伫立”即长时间站立,没有必要再用“久久地”来修饰。
语序不当指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失当而造成语病。
⑦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剧作家个性和精神生活。
语序不当。“丰富多彩的”位置失当,应移至“剧作家”后面。“丰富多彩”是形容个性和精神生活的。
⑧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跳水女教练。
一个句子里有多项定语,就要合理排序。这个句子有多项定语,应该这样排序:国家队的(表领属关系)─一位(数量)─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跳水女教练(性质)
句式杂糅指不同句式(句子结构形式)捏合在一起而造成的语病。
⑨一个人的进步快慢,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和“内因起决定作用”两个句式杂糅了。选用其一即可。
⑩深入学习……讲话,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实效。
“推动”与“建设”可以搭配,但“推动”与“实效”不能搭配。分析这个病语可知,作者把“推动建设”与“使……取得实效”两个句式杂糅了。
逻辑错误有些句子结构完整,符合语法规则,但在事理上讲不通。这种错误就是逻辑错误。
例如:国庆五十周年,电视晚会上赫然一行标语:欢庆祖国50华诞!
从语法上分析,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在事理上讲不通,因为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历史,已经五千岁了。错在哪里?错在概念误用。“祖国”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没有历史阶段的划分。五十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岁数。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朱德熙指出:
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话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还要事理上讲得过去,才算是通的。要想正确表达思想,第一件事就是要讲逻辑。
出版物上常见逻辑错误。例如:
①……这数以千万元的“管理费”大都转化为其个人消费基金。
概念误用。“消费基金”指扣除积累后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即用于满足社会和个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国民收入。可以改为“大都中饱私囊”或“大都转化为个人财产”。
②如果一天能记住三个词汇,一年就有一千多。
概念误用。“词汇”指词的总汇,属于集合摡念,不能用表示个体数量的限定词“三个”修饰。可把“词汇”改为“词”。
③每一本书都是有教育意义的,应当让孩子多读点书。
判断失真。“每一本书都是有教育意义的”这个判断是不真实的。
④有关部门表示,今后一定要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误用否定。本想表达的意思是“此类事件今后不会再发生”,由于误用双重否定(杜绝……不再)表达的意思变成“还要发生”。
⑤墨的造型,有动物型、仿古器物型、植物型,以及圭、璧、琴、蝉、果实等。
属种并列不当。圭、璧、琴都是古器物,蝉是动物,果实是植物。在这个句子里,古器物、动物、植物是属,圭、璧、琴、蝉、果实是种,属种不能并列。
⑥我省热带作物生产的规模还很小,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因此发展潜力还很大。
推理错误。“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与“发展潜力还很大”之间,没有必然推出的因果关系。
有些逻辑错误会导致思想政治错误。某书稿在分析某县经济落后原因时说:
全县人民多年来为保证辽河中下游人民端上‘一碗清水’,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树不能砍,有矿不能滥挖,有污染项目不能上,致使县域经济发展缓慢。
从逻辑上讲,这是一种悖论,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得出只有破坏生态环境,经济才能发展的结论。从思想政治上讲,这个结论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对经济社会发展是有害的。
著名语言学家 吕叔湘 先生在病榻上对社会语言文字混乱十分忧虑,他对来访的《咬文嚼字》主编说:现在是“社会语言文字全面混乱时期,字也错,词也错,语法也不通,文风也有问题”。语言学界有学者认为:建国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有过三次混乱,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第二次是“文革”时期,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到现在还在混乱着。《南方周末》把当前的语言文字混乱称作“第三乱世”。《南方周末》在一篇访谈录的引题中指出:
河水突破堤坝,就是洪灾。语言失去规范,就将歧义丛生,失去沟通交流的作用。
我们出版的图书,被读者视为汉语规范,因此,图书里的语言失范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毛主席亲自修改过的社论,题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社论强调指出:
必须使报纸和出版物都能用正确的语言来表现思想,使思想为群众所正确地掌握,才能产生正确的物质力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就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要求:
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
我们出版工作者,应当站在推动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这样的高度,来对待图书的编校质量。

(四)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标点符号不是字,但它在记录语言中有重要作用。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们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应当把它们和‘和’‘的’‘呢’‘吗’同等看待,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两种,其中:点号7个,都表示停顿,但是各自作用不同:
句后点号
句号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句内点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点号所表示的停顿和分隔的层次,顿号小于逗号,逗号小于分号,分号小于句号。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可以出现逗号,不可以出现句号。
所以吕叔湘、朱德熙强调“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一个独特作用”。如果随意使用,违背了标点符号各自的独特作用,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会造成语言混乱。
点号错用最常见的有(括号内为正确标点符号):
1)一逗到底,几个句子混合在一起。例:
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旅游活动中来。
2)非整句引文句号误置于引号内。例:
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
3)非疑问句误用问号。例:
这位经理担心的是:这笔维修基金在层层传交过程中,监管的力度够不够?(,)能不能做到专款专用?(。)
“够不够”“能不能”是疑问词,但这个句子不是疑问句,所以不能用问号。
4)滥用分号。分号使用错误常见的有4类:
①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误用了分号。例:
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②不是并列关系误用了分号。例:
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剌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③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误用了分号。例:
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④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句号。例:
这些课外活动有很多特点。(:)一是形式自愿。孩子愿意就参加,不愿意可以不参加;(。)二是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三是评定方法轻松活泼。考试成了展览、演出、小型报告,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
5)不同层次的停顿都使用顿号造成结构层次混乱。
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禁毒决定,对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标号有9种:引号、书名号、专名号、括号、连接号、间隔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标号使用错误最常见的有:
1)省略号后保留了点号,或与“等”“等等”并用;
2)间隔号(中圆点)误为顿号或下脚圆点;
3)句内括号放在了句外,括号离开了被注释的文字;
(五)数字使用错误
古代汉语书面材料只用汉字数字,所以不存在使用错误的问题。现代汉语书面材料使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被全世界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汉语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在书面语言里又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完全取代汉字数字,所以两种数字同时使用,常常出现数字使用的混乱。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什么情况下只能使用汉字数字?为了规范数字用法,国家制定了一个标准,即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用法就是错误的。
根据国家标准,使用数字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物理量量值中的数字;非物理量量词(计数单位)前的数字;计数的数值(正负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及一部分概数)、公历纪年、代号代码和序号中的数字。
2)使用什么数字,要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例如: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相邻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和带“几”的数字表示约数,非公历纪年等,均应使用汉字数字。
又如:“二”“两”“2”,表示的数值相同,用法有别:“二”“两”在度量衡单位和百千万前面可以通用;序数、分数、小数用“二”不用“两”;常用量词(如个、本、件、回、种、天等)前用“两”不用“二”;用“两”的地方都不用“2”;用“二”的地方如强调具有计量和统计意义时可以用“2”。
3)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也可以使用汉字数字的,按“局部统一”原则处理。
4)《数字用法》标准不适用于古籍和文学读物。
数字使用错误是由于违反上述原则而造成的。
(六)量和单位使用错误
所谓量和单位使用错误,是指量的单位名称、符号、书写规则,不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的规定。
常见的量和单位使用错误有:
1)使用不规范的量名称,包括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同一名称出现多种写法,使用自造的名称;
2)量符号的使用不规范;
3)单位名称书写错误;
4)单位中文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准确;
5)单位国际符号书写和使用错误;
6SI词头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正确;
7)使用非法定单位或已废弃的单位名称;
8)在图、表等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未采用标准化表示方式;
9)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
二、汉文字使用出错规律
在书面材料里,文字使用出错频率最高,出错数量最大,掌握文字使用出错规律,对于提高加工质量和校对质量,确保图书编校质量,意义重大。
汉文字出错规律主要有如下10条:
(一)形似字混淆致误
两字形体近似,容易混淆致误,是汉字出错的一条古老规律。
汉字形体结构近似,有如下6种情况:
1)一横一撇一点之差别。如:干千  王壬  天夭  戍戌
2)多一笔少一笔之差别。如:鸟乌  斥斤  戍戊  冽洌
3)出头与不出头之差别。如:失矢  申甲  土工  牛午
4)长横与短横之差别。如:末未  土士
5)整体形象近似。如:己已巳  戍戌  幻幼  育肓
6)合体字的两个偏旁一个相同一个近似。如:旷犷  持恃  奕弈  眈耽喧暄  茸葺  辨辩
(二)音同字混淆致误
吕叔湘 先生做过统计分析:现代汉字有字的音节有1 200个,一般字典收字10 000个,平均一个音节担负8个字。因此,音同字混淆错用的概率很大。
音同字错用有如下4种情况:
1.音同形似,出错的概率最大。如:
泡炮  辨辩  仗杖  冽洌  拴栓  烁铄
轫韧  磬罄  殴欧  抉诀  燥躁  骛鹜
2.音同形异,也容易混淆致误。如:(括号内为正字)
慢(曼)舞  宏(洪)亮  亲(青)睐  愤(奋)发  带(戴)罪  神彩(采)  耸(悚)然  撕(厮)打  精萃(粹)
3.专名错用同音字。如(括号内为正字):
棉蛉()虫  黄莲()  金钢()石  天燃()气  拓扑()  石碳()酸  图门()江  搔()痒症  树酯()  ()数  海棉()  腐植()质株州()  ()康  弥()衡  荷(菏泽)  三迭()
4.成语错用同音字。如(括号内为正字):
不茅(毛)之地  各行其事(是)  好高鹜(骛)远  仗义直(执)言  明火执杖(仗)  走头(投)无路  以(倚)老卖老  分道扬镖(镳)  金璧(碧)辉煌  稍(少)安勿(毋)燥(躁)  变本加利(厉)  真知卓(灼)见  鬼域(蜮)伎俩  蓬壁(荜)生辉  精兵减(简)政  默(墨)守成规  汗流夹(浃)背  不加(假)思索  出奇致(制)胜
(三)义近字混淆致误
如:采彩  度渡  炼练  消销  熔融  汇会  汲吸  依倚  作做  复覆  象像  记纪  分份  长常  词辞  暴曝爆
(四)义连致误
汉字里的许多字构词能力很强,可以和不同的字合成不同的词。因此,写作主体容易发生下意识的联想,而导致写别字的“无心之误”。如:
文化—文明  奥运会—奥动会  科学—科技
(五)义反致误
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含义相反的词,也容易写错。
(六)错分、错合
汉字里面的独体字很少,总共不过500多个字,合体字占绝大多数。合体字一般由两个独体字组合构成,合起来是一个字,而拆开来是两个字。这类字容易造成错分(一个字错分为两个字)、错合(两个字错合成一个字)的错误。如:
“明”错分为“日月” “月夜”错合为“腋”(横排)
“炭”错分为“山灰” “白水”错合为“泉”(竖排)
(七)互倒致误
汉语词汇里的许多由两个字合成的词,作为语素的两个字位置互易就会变成另一个词。例如:
办法─法办  马上─上马  北京─京北
力量─量力  女子─子女  开放─放开  
感情─情感  得了─了得
(八)错简、错繁
使用非规范“简化字”,叫做“错简”;简体转为繁体转换对应不准确,叫做错繁。
1.错简
发生错简主要有三种情况:
1)错用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里的“字”。如:
歺(餐)兰(蓝)付(副)亍(街)祘(算)
肖(萧)桔(橘)仃(停)抪(播)咀(嘴)
2)错误地类推简化。例如“鄧”中的偏旁“登”简化作“又”,“讓”中的偏旁“襄”简化作“上”,但凳、橙的偏旁“登”不能类推简化作“又”,壤、镶的偏旁“襄”不能类推简化作“上”。类推简化就成了错字。
3)自造简化字。
4)收入《简化字总表》中的简体字,叫做简化字。简化字是规范汉字。有些简体字在民间和网络流传,但它们不具有法定性,不是规范汉字。
2.错繁
被简化字取代的字,叫做繁体字。有些出口海外的书刊,要使用繁体字,因而要将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简转繁经常发生错误。为什么会发生“错繁”?主要原因是“一简对多繁”转换偏误。
“一对多”有三种情况:
1)一个传承字,兼做另一个或多个繁体字的简化字,变成一形多字。如:几是传承字,兼做幾的简化字;里是传承字,兼做裏(裡)的简化字;云是传承字,兼做雲的简化字;征是传承字,兼做徵的简化字;台是传承字,兼做臺、檯、颱的简化字;系是传承字,兼做係、繫的简化字。
2)一个古字,借作繁体字的简化字。如:体是古字,音“笨”,借做體的简化字;适是古字,音“括”,借作適的简化字;党是古字,古有“党项族”,借作黨的简化字。
3)两个或多个繁体字,共用一个简化字。如:復和複共用简化字“复”;發和髮共用简化字“发”;鍾和鐘共用简化字“钟”。
因此,这类简化字转为繁体时,要求对应准确。对应错了,会闹笑话。如:
皇後(后)长徵(征)茶幾(几)髪(發)生  公裏(里)人雲亦雲(云)中文係(系)
简化字里一简对多繁占30.32%,简转繁时要特别注意。
(九)使用已经废止的异体字
异体字是指一字多形,同一字有两个甚至多个写法。如(括号内为异体字)
窑(窰、窯)创(剏)泪(淚)吊(弔)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弧内的异体字共1 055个。”
后来,先后三次共恢复了其中的28个字,停止使用的异体字还有1027个。使用了国家明令停止使用的异体字,就属于错别字。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异体字可以用于姓氏和书法作品。
(十)汉语词汇里,有些合成词或音同或义近,有些合成词甚至被认为是同义词。
这些词容易混淆错用。例如:
学历─学力  权力─权利  成心─诚心
不肖─不孝  服法─伏法  辩证─辨证
分辩─分辨  利害─厉害  必须─必需
化妆─化装  截止─截至  以至─以致
质疑─置疑  事实─事态  期望─希望
保障─保证  界限─界线  通信─通讯
确当─确切  心情─心绪  暴发─爆发
秩序─次序  位置─地位  交纳─缴纳
关心─关怀─关注  发明─发现─发觉
布置─部署  问世─面世─应世
价值─价格  文萃─文粹  反应─反映
汇合─会合  记事─纪事  吸取─汲取
含义─含意  监察─检察  胜地─圣地
还有些科技术语或形似或音同,容易混淆错用。例如:
电介质─电解质  综合证—综合症  支原体—依原体  声纳—声呐  欧姆—姆欧  篙草—嵩草  地质—地盾  因数—系数  相位差—相位移  磨擦—摩擦
吕叔湘、 朱德熙 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针对音同义近的合成词特别指出: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词是不大会有的。其间的区别往往很细微,但这正是我们的语言的丰富与精密的证明。那么,怎么找到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呢?辨析这些词义,要辨析合成词中相异的作为语素的字,通过字义的辨析,找到词义的区别。例如:
学历(历,经历。学历,学习经历。)
学力(力,力量,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权力(力,力量。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权利(利,利益。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成心(成,已定的。成心,故意。)
诚心(诚,诚实。诚心,诚恳的心意。)
不肖(肖,与祖先相似。不肖,与祖先不相似,多指品行不好的后代,如“不肖子孙”。)
不孝(孝,孝顺。不孝,不孝顺。)
服法(服,承认,服从。服法,承认罪行,服从判决。)
伏法(伏,趴下。伏法,被执行死刑。)
分辩(辩,解说。分辩,辩白,辩解。)
分辨(辨,辨别。分辨,辨别。)
利害(利,利益。利害,利益与损害。)  
厉害(厉,严厉。厉害,难以对付与忍受。)
必须(一定要。)
必需(必不可少。)
化妆(妆,梳妆打扮。化妆,为了漂亮而梳妆打扮。)
化装(装,装扮。化装,为了掩盖本来面目而装扮。)
截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义为“终止”。)
截至(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带宾语,义为“告一段落”。)  
三、编校工作防范
()构筑两道图书质量保障防线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有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编辑工作;第二道防线是校对工作。编辑以作者原创作品为对象,以审读加工为手段,消灭书稿中的差错。
校对以编辑发排文本(通称“原稿”)和依据编辑发排文本排版打印的样张(通称校样)为对象,先校异同,将校样同原稿对照,依据原稿改正排版的错漏;再校是非,发现并改正原稿可能存在的错误。
编辑工作和校对工作,相互衔接,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图书的质量。
编辑工作的疏漏,可以由校对工作来弥补,校对工作的失检,就无可换回地成为图书成品的差错,所以说,校对工作是图书质量保障的最后防线。
现在的问题是:编辑加工普遍粗放,甚至不加工,把大量差错留给校对。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将这种现象称作“编辑职责后移”。就是说,消灭原稿上的差错,本应是编辑的职责,却推给了校对。第一道防线弃守,第二道防线势必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第二道防线坚固,当然还可以阻击来犯之敌。遗憾的是,第二道防线十分薄弱。全国有1/3以上的出版社撤销了校对机构,另有1/3的出版社的校对机构只有一两个管理人员,校对工作完全依靠外校。一方面编辑防线弃守,一方面校对防线残缺,这是“无错不成书”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解决“无错不成书”的治本之策,就是构筑两道防线:一方面,严格审读加工的编辑工作制度,遏制“编辑职责后移”;一方面,建立和健全专业校对机构和校对制度,加强校对工作。现在,编辑工作重心转移到策划,编辑加工粗放倾向很难彻底扭转。在这种情势下,当务之急是构筑图书质量保障最后防线,强化校对队伍,培养校对人才,加强校对工作,弥补和完善编辑工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无错不成书”还会继续下去。
要构筑图书质量保障最后防线,当前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1)要解决好出版社领导班子的认识问题。
出版界长期流行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校对是简单劳动,认得字的都可以干。”另一是认为“校对不创造财富”,把校对人才视作“包袱”。因此,许多出版社不建立自己的专业校对队伍,不重视培养自己的校对人才,或者实行“编校合一”,或者完全依靠外校。出版社的决策者们,应当尊重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校对在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校对队伍建设,构筑好图书质量保障的最后防线。
(2)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重新制定校对工作政策,为校对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上世纪80年代初制订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将校对工作定位为“对原稿负责”。现在,书稿早已电子化了,作者交给编辑的是电子书稿,编辑在打印稿上加工修改,排版部门将电子书稿打开,依据编辑在打印稿上的加工进行修改,然后依据版式设计要求进行版式转换,打印出来就是校样。这个校样不同于传统校样,除了编辑加工的部分外,它同“原稿”并无二致。如果编辑没有加工,校样同“原稿”就完全没有区别。从一定意义上讲,“原稿”和校样已经合二而一了,校对实际上是做“无原稿校对”,“对原稿负责”失去了责任依凭。现在的校样里,可能存在5类差错:①作者录入差错;②作者写作差错;③编辑错改;④排版人员修改电子稿的漏改、错改;⑤版式转换过程可能发生的内容丢失和错乱。这5类差错都隐藏在校样的字里行间,用传统的对校方法发现不了,而必须通过是非判断去捕捉差错。“校是非”已经上升为校对的主要功能,这无疑对校对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要修订《出版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为校对员的职称晋升提供公平的平台,为造就高级校对人才创造条件。这个《试行条例》已经试行了20年了,这20年中国出版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出版专业技术队伍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它里面的一些条款已经不适合变化了的情况。这个条例中关于校对技术职务的规定,在今天看来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例如:条例将校对的职称规定为三级校对、二级校对、一级校对,一级校对为中级职称。初级校对后多设一个门槛,没有设置高级校对职称。随后颁布的《实施意见》,作了如下补充规定:“负责校对方面工作的副编审,可注明‘技术’二字,其条件还要求对校对理论有一定的研究或著译;其职责还应承担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任务。”由于这条补充规定含混不清,许多出版社不执行,校对职称依旧是“一级封顶”。据我们2005年的调查,专职校对人员中,初级职称及尚未评定职称的共占64%,中级职称占28%,副编审仅占8%,正编审则为054%的出版社没有高级校对职称。是不是现在的校对队伍,缺乏高级校对人才?不是。现在在职校对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已占83%,其中具有大本学历的已占44%,不乏具有专业理论造诣和丰富的校对经验的高级校对人才,不少资深校对的专业理论造诣和专业技术才能并不比编审低。
(二)引导编校人员建立语言文字优势
出版物中的差错,语言文字差错占80%以上。因而消灭语言文字差错是编校主体的主要任务。要消灭语言文字差错,编校主体就必须具备语言文字的优势。
编辑校对怎样建立语言文字的优势?五点建议:
1.继续识字,多认识字
我们提倡的多认识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增加识字的数量,应当认识国家法定的7 000个规范汉字;二是提高识字的质量,要知其一又知其二。后者尤其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用别字的主要原因。例:“标识”“款识”“附识”等词里的“识”,常被错读作“实”,理解为“认识”,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致。“识”有二音三义:读“实”,义为“认识”“知识”;读“志”,义为“记,记号”。“标识”“款识”“附识”的“识”,都应读“志”,义为“记,记号”。标识,特殊的记号。款识,钟鼎等器物上的铭文、书信和书画的落款。“附识”,作者著作正文后的附言。这三个“识”都应读“志”,含义是记或记号。还有“广闻博识”,孔子的两句名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中的“识”,都是“记”的意思,都应读“志”。
2.掌握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规范
判断汉字使用正误,有一个基本要求:必须符合现代汉语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和标准。
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现代汉语语言文字法规,这些法规是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编辑和校对都应当掌握这些规范和标准。
3.掌握汉字辨析方法
形似而讹、音同而讹、义近而讹,是汉字使用出错的三条主要规律。因此,编校人员必须学点汉字知识,掌握汉字辨析方法,从而准确地辨误改错。
辨析汉字使用正误的基本方法是:审形,明义,知音。即从审形入手,通过审形来明义,通过明义而知音。
试举614字辨析:
──拆
折、拆都是会意字,左边的形旁都是手,说明两字均与手有关,差异在于右边的形旁不同。
折,从手从斤(古斧字),手持斧,会意为“断”(分成两段或几段)。
拆,从手从斥(使离开),会意为“开”。
折、拆二字的引申义,如曲折、转折、折损,拆除、拆穿、拆散,均系各自本义的扩展。
──沾──粘──黏
玷、沾、粘、黏,都是形声字,声符都是“占”,所以,形体近似,读音接近。四字的区别在于:表义的形旁不同:玷从玉,沾从水,粘从米,黏从黍。
玷从玉,表示跟玉有关系,本义“白玉的斑点”,引申为“使有污点”“蒙受耻辱”。如“玷污”“玷辱”。
沾从水,表示跟“水”有关系,本是一条河的名称,叫做沾水。引申为“浸染、附着”,“接触”,“分享”。如“沾染”“沾亲带故”“沾边儿”“利益分沾”。
粘,形声,从米占声,含义为“用黏性的东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如“粘连”“粘贴”。
黏和粘原本是二形一字,都是黏性材料,只是制作黏性材料的原料不同,一个用大米,一个用黄米()。专家们在整理异体字时,曾把黏字作为异体字淘汰了。后来又恢复黏字,这样就出现了一字二形。于是,专家们将两个字的音和义重新规范:粘读“沾”,义为“使连结”;黏读“年”,义为“黏性”。
──渡
度,会意,从庶(省灬)从手(变形为又),直接会意即“庶民之手”。但这个“手”是度量的标准。《说文解字注》:“周制寸尺咫寻常仞,皆以人体为法。”周代计量长度、宽度、高度,以人体为标准。这就是“度”的原始含义。计量长度有“由此及彼”的意思,因而引申为“通过”。渡是后造的会意字,从水从度,会意为“由此岸及彼岸”。由此,度和渡的含义就有了分工:度,由此时及彼时(时间);渡,由此岸及彼岸(空间)。
──既
即、既是两个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剖析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可以明白无误地掌握它们的含义。即、既的甲骨文,左旁都是“豆”(盛饭的锅),这表明二字都跟吃饭有关系。即的右旁是“人面对饭锅”的形象,表示“就食”。既的右旁是“人背对饭锅起身要走”的形象,表示“食毕”。古人用“就食”表示“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意思,用“食毕”表示“已经发生”的意思。“正在或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就是即、既二字含义的本质区别。“即使”“既然”都是假设,但是,假设的前提不同:“即使”假设的前提是“尚未发生”;“既然”假设的前提是“已经发生”。
——倍(备感倍感备受倍受)
备,繁体作備,是由小篆演化而来的。甲骨文里也有备字,是象形字:筐里盛着一支箭,含义是“具”,即器具。金文备字形体变了,成了会意字,由矢和用组合而成,含义未变,还是“具”。小篆在金文备字左边加个“人”,除了表“具”义外,增加了“慎”的含义(不是普同的“具”,而且置放武器的“具”)。所以,备字兼有“具”“慎”二义。由“具”引申出“具备”“设备”,又引申出“齐备”(完全);由“慎”引申出“预备”“防备”。
倍,形声,从人咅声,本义“反”,是“背”的本字。古文里常用“倍”表示“反叛”义。《礼记》:“信以结之,则民不倍。”“不倍”,不反叛。“背诵”的含义是“重诵”,是从“反”引申出来的。所以,古文里常见将“背诵”写作“倍诵”。在现代汉语里,倍字的本义已被“背”取代,而被假借表示“跟原数相等的数”,如“倍数”。又引申为“程度比原来深得多”,如“倍加”“倍增”。
倍感,表示感受的程度,如“倍感亲切”,感到特别亲切。备受,表示“全面受到”。类似的还有“备尝”(尝够了),“备至”(无微不至)。不可写作“倍受”“倍尝”“倍致”。
——做
作,是个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说文解字》释义为“起也。”这是作字的本义。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的“振作”“枪声大作”“一鼓作气”中的“作”,都是“起”的意思。
作字后来增加了一个含义“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的“作”,含有“起”和“工作”的双重含义。作字的引申义,分别由“起”和“工作”二义而衍生:由“起”引申出振作、发作、动作等义;由“工作”引申出制造、充当、从事、行为等义。
做是后造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但含义跟后来的“做”不同,当“即使”“播弄”“做作”讲。做字收入字书,最早见于明代,明末出版的字书《正字通》释义说:“做,作俗字也。”这说明,在明代,“做”才作为“作”的异体字在民间流行。由于作字已经流行两千年,后起的“做”不可能取代“作”,于是作、做同时流行。这就给使用者造成困难。
上世纪80年代,吕叔湘在《评讲一份通报》一文中专门论述了作、做二字,他说:“古代只有一个‘作’字,是个入声字。后来在说话中变成去声,可是读书音还是入声,就有人造出一个‘做’字来代表说话的去声字音。这种‘文白异读’的现象,现在许多方言里都很普遍。不过,‘做’和‘作’跟别的文言异读字不同之处是:别的字只有一个字形,说话用一个音,读书用另一个音;‘做’和‘作’两个字形,说话里边有些从书面里来的字眼,也说‘作’,读书的时候遇到‘做’字可不能读成‘作’。大多数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做’是去声,‘作’也是去声,完全同音,意思又相同,什么时候写哪个字,这就麻烦透了。”
基于上述分析,吕先生指出:“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与‘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的。那么怎么办呢?我说,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
过了十几年,吕先生又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再次论述作、做二字的用法:“语音上二者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区别。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文,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根据吕叔湘的辨析,我将作、做二字的用法制表如下:
从吕叔湘的论述及上表所列词组,可以找到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
①区别二字用法的基本方法,是用“文”和“白”做标准:
②做语素用,内容抽象或书面色彩重的词,一般用“作”;内容具体或口语色彩重的词,一般都用“做”;成语都用“作”。
③做单音节动词用,多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的含义也比较抽象。
④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不用“做”。
⑤动名词做宾语一般用“作”,一般名词做宾语一般用“做”。
⑥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用“作”不用“做”,但同一个词不要一会儿用“作”一会儿用“做”,要做到局部统一。
掌握了汉字辨析方法,就有了辨识汉字使用正误的武器。
4.学好语法和逻辑
编校人员都必须学好语法和逻辑,把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作为消灭语言文字错误的武器。
5.掌握书面材料文字出错的规律
(三)广闻博识,长期积累,成为杂家
编校主体在编校工作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要防范各种知识性错误。汉语字词也有着丰富的知识内涵,用字用词错误,有时是知识欠缺造成的。这就要求编校主体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
下面是几位校对员在校对时发现的存在错误的6个句子,请大家看看,它们涉及的知识面多么广。
①体现在作品中的情蕴和旨趣,与它所处的时代出现了明显的干格。
“干格”是“扞(汉)格”之误。“扞挌”的含义是:相互抵触,格格不入。
1998年,13亿双眼睛同时凝聚这里,那拍岸惊涛撞痛了13亿颗心。
作者描述1998年抗洪,可谓情真意切。遗憾的是1998年我国并无“13亿双眼睛”和“13亿颗心”,我国人口达到13亿是 200516日的事,新华社宣布这天02分,中国的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诞生。
③《洛神赋图》……《历代名画记》中载西晋明帝司马昭作有此图。
司马昭是三国时代的人物,且西晋并无“明帝”,作《洛神赋图》的是东晋明帝司马绍。
④零下40度的酷寒,寒流压得温度计里那根细细的水银柱一个劲地矮下去。有两处错误:一是“零下40度”应作“-40 ℃”;二是水银的凝固点是-38.87 ℃,气温降到-40 ℃,“那根细细的水银柱”凝固了,“矮”不下去了。
⑤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内有208条河,其中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是外流河。
额敏河和伊犁河都不是外流河。外流河指“流往海洋的河”,额敏河和伊犁河都不是流往海洋的河。
⑥革命是千万人民群众长期奋斗的事业,决非少数人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句中的“决非”当作“绝非”。决、绝都可用在否定词前面,但含义是有差别的。“决”用在否定词前面,表示不容怀疑、不可动摇,含有主观成分,如“决不妥协”“决不退让”。“绝”用否定词前面,表示排除任何可能性,含有客观判断的意思。“绝非少数人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表示的正是对事物的客观判断。
6个句子都存在错误,但错误的性质不同,涉及的知识领域不同。16涉及语言文字知识,2涉及人口知识,3涉及古代史知识,4涉及自然科学知识,5涉及地理知识。知识储备不足,是很难发现这些错误的。
(四)充分实现校对功能
校对有两个基本功能:校异同;校非是。
校异同清代校雠家段玉裁这样定义:
照本改字,不讹不漏。
校是非段玉裁这样定义:
定本子之是非。是非有二:底本之是非;立说之是非。
现代校异同的任务:消灭排版错漏。
现代校是非的任务:对原稿中可能存在的错漏进行是非判断,协助编辑改错补漏。
既校异同,又校是非,在消灭排版错漏的基础上发现并改正原稿本身的差错,才能实现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的使命: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实现校对的功能呢?
我以为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
1.必须掌握并综合运用各种校对方法。
校对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对校法要旨在“对”。对校的优点:有利于发现错漏;有利于找到改错补漏的直接依据。
本校法要旨在“前后互证”。“前后互证”即通过文稿的内在矛盾发现错误。
1
太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客曰:“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
前后矛盾。前面说涛气“似神而非神者三”,后面列出的涛气现象却是四种。原因是错用了一个分号。
2
正文:公元756年,四川发生大地震。
书末注:天宝十五年,帝奔蜀,川中大震。
文与注矛盾。正文说“四川发生大地震”,注文说“帝奔蜀,川中大震”(川中百姓大为震惊)。
3
董其昌是明代中叶对后世最有影响的书画家,他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
前后矛盾。前面说董是明代中叶书画家,后面说董死于明末崇祯九年,董死后8年即崇祯十七年,明朝就亡了。董其昌生活的年代应当是明代后期而不是明代中叶。
他校法要旨在“以他书校本书”。改必有据,是校对工作的原则。陈垣指出:“此等之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法不能证明其讹误。”
4
某《唐诗鉴赏辞典》将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译作:“向日葵老是围着太阳转”。
向日葵原产北美,杜甫是8世纪人,那时美洲大陆尚未被发现,因此可以肯定:杜甫没见过向日葵。查《本草纲目》可知:葵,是古代一种蔬菜,其生物特性是葵叶向阳。藿,豆科植物叶子。杜诗中的“葵藿倾太阳”不是“向日葵围着太阳转”,而是“葵叶倾太阳”。而要了解“葵藿倾太阳”的含意,还得进一步他校。
理校法要旨在“推理判断”。理,即推理。理校法是运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分析、推理从而作出是非判断的方法。
古代校雠家总结理校的经验,认为理校主要从语言、史实两个方面入手。
从语言入手:通过辨析字形、字音、字义,分析文气以及运用语法、逻辑知识等手段,来判断是非,从而发现并改正语言文字错误。
5
毛主席《沁园春·雪》:
原驰腊象──原驰蜡象(蜡色白而凝固,形容雪原更合适)
6
触詟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詟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
清代学者王念孙认为:前句的“有复言”与后句的“愿见”文气不贯。他推断:“左师触詟愿见”乃“左师触龙言愿见”之误,龙言二字错合成詟。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左师触龙言愿见”。证实了王的推理判断。
运用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进行辨析,也是一种有效的理校法。
从史实入手:从文章的内容方面检查文字表述是否符合史实。
7
某书校样:
对于纷繁复杂的人生现象,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把它比喻为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希腊早在公元前146年并入罗马版图后就不复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于1896年,两者相距2042年。
8
余秋雨《千年一叹》:
敦煌藏经洞发现前八十天,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文明刚刚蒙受奇耻大辱。
余秋雨《借我一生》:
(藏经洞)被发现于19世纪最后一个晚春季节,与八国联军发起向中国的进攻几乎同时。焚烧圆明园的烈焰即将腾起。
有两处史实错误:其一,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发生在1900年,而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是英法联军所为。其二,八国联军于190067日攻占大沽炮台,714日攻陷天津,814日 攻陷北京。已是夏季,并非“晚春季节”。
此外,现代校对还创造了核红、整理、人机结合校对等方法。上述各种校对方法,必须综合运用。
2.必须熟练地掌握校对读阅的方法和技能
阅读是编辑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校对工作的基本方式。但是,校对的阅读不同于编辑的阅读。第一,阅读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编辑阅读叫做“审读”,对象是作者的原创作品,目的是全面了解作品,做出客观评价,并且做出取舍决定。所以,编辑审读是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校对阅读叫做校读,对象是编辑发排文本和校样,目的是猎错查漏。第二,两种阅读的基本要求不同。编辑审读强调“慎”,要求全面了解,综合评价,审慎取舍。校对校读强调“细”,要求“一字不略过”,“细辨乎一字之微”。编辑的“三审制”,是三级审读,层层考察,审慎决策。校对的“三校制”,是三个校次,不同校次由不同的校对员担任,有不同的灭错指标、灭错重点和校读方法。第三,两种阅读的方式也不相同。编辑阅读的目的是了解内容并做出评价,是“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要求集中时间快速阅读,因此阅读时把句子作阅读单位,并且重在“得意”,以求整体感知书稿内容,不必注意字词细节。这种阅读方式我们称作“线性阅读”。校对阅读的目的是猎错查漏,其阅读过程是“同中猎异”“是中搜非”,搜捕字里行间的错漏,因而阅读时以字词为阅读单位,并且重在“得形”,“细辨乎一字之微”。这种阅读方式我们称作“点性阅读”,其特征是“切割”。例如:
他竭尽讽剌挖苦之能事。
无辜百姓惨遭杀戳。
刘华把枣红马栓在马拴上。
这三个句子里都有别字,用“线性阅读”方式阅读,里面的别字不容易一下子抓出来。
现在,把这三个句子加以“切割”:
这样一切割,错别字就显露出来了。
切割式阅读是符合校对活动客观规律的。因为:
1)校对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猎错。在字里行间捕获错漏,不能扫视,更不能一目十行地跳跃,必须以字词为阅读单位,“细辨乎一字之微”。
2)校对阅读重在“得形”。与编辑加工不同,校对在校异同时,不必花气力“得义”(明了文章的意义),而重在对字符特征的识别。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在字里行间捕捉个体错漏。
3)校对阅读要缓慢、匀速推进,在推进中有停顿,有反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字不略过”。
4)校对阅读要坚持对照。对照是校对活动的基本特征,无论采用何种校法,在阅读过程中都有个“对照物”,校对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对照的过程。因此,校对工作者要进行校对阅读的技能训练。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发现了疑点,尤其发现了语病,校对必须倒回去重读,这时就要从整体上分析句意,必要时还要联系上下句乃至分析段意。三校后的通读检查,也要改变“切割式”阅读,注重句意、文意的理解。
校对阅读是一种特殊阅读,需要经过专门的技能训练和长期的校对实践,才能熟练地掌握。这正是编校不能合一的一个重要理由。要求编辑在审读时采用“线性阅读”方式,在校对时改变整体感知阅读习惯,采用“点性阅读”方式,是很难做到的。
3.必须建立严密的校对工作制度
1)坚持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制度
校对主体多元化,是指作者、编辑和校对员共同参与校对,还有社外人员参与校对活动,从而形成校对主体群。
作者校对属“自校”,编辑校对属于“半自校”,他们共同的优势是:对书稿内容的把握,对相关知识的熟悉。共同的劣势是:因习惯线性阅读难以感知个体字符的差异,因思维定式而往往对差错“熟视无睹”。
社外校对人员、技术、经验、责任心一般不如本社专职校对员。
所以,校对主体多元化必须与专业化相结合,并且以专职校对员为校对主体群的核心。终校和责任校对必须由本社校对员担任,全社校对工作必须由本社专业校对机构统一组织和全程监控。
2)坚持三校一读制度
“三校”即三个校次,“一读”即终校后的通读检查。由于校对客体差错的复杂性和出错原因的多样性,“校书如扫落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投入必要的校对工作量(即校次)。“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的必须坚持的最低限度的校次,重要书稿和校对难度大的书稿,还要相应增加校次。
2003年底,上海远东出版社对新书进行随机抽检,并把成书抽检结果与印前通读检查灭错结果进行对比。成书抽检结果:抽检新书18种,优质品即差错率≤0.25/10 0002种,合格品即差错率≤1/10 00015,不合格品1种。校对失检1种,失检率为5.56%。这18种书印前通读检查的结果:灭错率(消灭的差错占总字数万分比)超过1/10 0001种,超过2/10 0008种,超过3/10 0007种,低于1/10 0002种,其中的1种成书差错率达2/10 000。把成书检查的差错率与印前通读检查的灭错率相加,则18种图书均不合格,差错率超过3/10 000的占14种。必须坚持“三校一读”,远东出版社的这个案例很有说服力。
3)坚持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
集体交叉校对,是指由不同职级、不同专长的校对者分别承担不同校次的校对任务,不采取一人包校的做法。
集体交叉校对,可以避免一人包校的知识、经验的局限,和反复校读导致对差错“熟视无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集体交叉校对还是一种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的有效方式。集体交叉校对也存在不足,主要是校对者对差错的认定不会完全一致,大部头书稿分章集体交叉校对,还会造成版面格式处理的不统一。因此,在集体交叉校对的基础上,还必须实行责任校对制,指定符合条件的专职校对员担任责任校对,组织并参与本书校对工作,对本书校对质量负总责。
4)坚持校对质疑与编辑排疑相结合的制度
校对员校是非,不同于编辑的文字加工,其任务是猎错改错。对于原稿本身的错误,校对员只能质疑而无权直接修改,而要由责任编辑排疑认定。校是非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和校对的和谐合作,所以必须实行校对质疑与编辑排疑相结合的制度。
上述四项制度是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必须全面执行,才能保证校对功能的全面实现。
(周奇  作者时任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主任)
来源:《年鉴信息与研究》
(本文如果有与新国标不一致的地方,以新国标为准,也欢迎各位读者指出。——“编辑校对”)
来源:编辑校对
编辑:马晓晴

7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8 16:34: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8年中国年度汉字





编辑:马晓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