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1:33: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奥运会的报道:中国记者和中国媒体,配不上中国的运动员和中国人民。
2400多中国记者这次到巴黎了,感觉没有一篇像样的报道,
更没有,针对外国媒体抹黑中国运动员的反击报道,
搞不明白,这么多人去巴黎,干啥呢?
这几天,看了中国记者采访运动员的的各种视频,特别失望。
新闻传播这行,是要完犊子了吗?
中国的多数各位记者,要素质没素质,要IQ没IQ,要EQ没EQ,要知识没知识,还特别自以为是。
看了华少采访潘展乐,很尴尬。
看了中国记者采访全红婵,
记者问:“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实际上你累吗?”
全红婵:这话问的,谁不累呀?
记者采访对象,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记者学的就只是新传的,对任何领域都不了解,
所以,他们能问什么有营养的问题?
无非是只能问生活化的,或者迎合国内流量,搞饭圈式提问。
吃什么,好吃不好吃,长的美长得帅,发型,累不累,除了这些还能问什么?
国内的媒体人,只会盯着国内的运动员问:“你累不累啊?”
“「拿捏」用英语怎么说啊?”
“你想看什么演唱会啊?”
“乐乐家谱你怎么看啊?”
就不会追着欧美运动员问一嘴:
“你怎么脸又紫了啊?”
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中国的记者为什么不对西方运动员质疑?
中国运动员都被欺负成这样了,在现场的中国记者为什么不发声、不主动设置议题呢?
西方运动员游完泳,为什么是紫色的脸?他们是不是吃什么药了?
中国记者,为什么不主动出击呢?
张雨霏面对西方记者针对药检进行的挑衅式提问,反击说,
“中国队员一有成绩,你们就来进行这种有罪推定式的提问,你们怎么不去质疑菲尔普斯?”
是啊!人家西方自己的记者,当然不会去质疑自己的运动员,
但我们的记者呢?这时候不正是需要你们进行自卫式反击的时候?
美国队药检次数最少,连国际反兴奋剂组织都跟美国弄得很僵,你作为中国记者不正好可以去问问这问题?
美国游泳队到终点后人均紫皮脸,是不是也可就此提问一下?
美国队体操队、游泳队、田径队都老是出现哮喘患者,这个是不是也可以问问?
能问的问题太多了,就算自己想不出,上网来看看网友的质疑再照抄不会吗?
文化从来都是另一条战线,而我们自己的记者几乎毫无助攻能力,逼得运动员反倒自己发声还击。
大家都说张雪峰没说错,新传专业的人真该反省一下了,不是你发多少篇国际期刊论文就能说明水平的,
新传需要的是实践、实战,而不是没用的套话,有时候,国际论文发多了,可能还跟着对方的思路跑了。
中国记者,缺乏对自己分配的领域板块的基础了解,世界都在进行快速的分工细分,我们的传媒学院学的是新闻传播不分工,到了单位绝大多数记者也不愿意深耕再学习,所以就只能是这样,
2400人超庞大的去巴黎的中国记者团,有多少人参与反驳西方对中国游泳队的污蔑了?
一个巴黎奥运,你去2400个记者去干嘛?
你报道量,和你人数成正比吗?
缺乏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媒体人,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绊脚石之一。
中国姑娘夺冠,有那么多故事可以挖掘,有那么多正能量可以宣传,
某些记者正事不做,反而忙不迭地让人家用英文说自己的口头禅,还好为人师要教人家英语。
如同落魄文人孔乙己教人家“回字的四种写法”,自视清高的记者要教世界冠军说外语。
这里是奥运赛场,不是新东方英语训练营。更何况主办国还是说法语的法国。
最离谱的是记者把焦点引到自己的身上,本该由采访对象一展风采,变成了记者教冠军说英语。业余得让人不忍直视。
从全红婵到潘展乐,几场采访都让人看得火冒三丈。
中国年纪轻轻的运动员自信从容地回答问题,反倒是中国媒体人不知道如何去问问题。
年轻一代中国人的自信聪慧,与办公室文人记者的落后迂腐,形成鲜明对比。

来源:文安君(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692#
 楼主| 发表于 2024-8-14 21:38: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

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16:34: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说说电视机》
中国电视活活把自己玩s了
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三亿多人口卖了四千多万台电视机,而我们十四亿人口只卖了三千多万台,而且中国电视机的开机率从2016年的70%到2023年已经降低到30%。那大家为什么不看电视了呢?因为啊现在的电视玩的太绝了,小时候我们打开电视就能看,现在的电视配上机顶盒,交了宽带费,开了影视会员,依然半身不遂。现在看电视堪比西天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咱们一起捋一捋啊,看电视一共需要几个步骤。首先,开机先看半分钟开机广告,看完以后一个花里胡哨的界面迎面扑来,根本不知道点哪个,挑挑拣拣,终于随便选了一个节目,打开又是一个一分钟广告。看完广告心想,终于可以看了,刚开了五分钟,又提示你要开通会员才能继续观看。恶不恶心,都看了一半了,开吧,开了会员终于看完了,再打开另一个电影,弹窗又来了,此电影需要单独付费。真的,就这时候,脾气不好的估计早把遥控器砸了。别急,这还没完,电视剧大结局最后一集还有单独付费呢。你说这是人干的事吗?哪哪都付费,只要你不交钱,广告就是满天飞,那交钱吧,广告还是满天飞。

来源:芬5271(视频号)
编辑:李佳
链接:无
694#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2:15: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潜江市长“杜绝事件”,难道责任全在报社?
2024年8月13日,湖北省潜江市委机关报潜江日报,在头版发布一场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参会的会议报道。报道称杨勇在发言中要求“坚决杜绝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发生”。该报道引起舆论关注。
2024年8月13日潜江日报头版。
事件引发热议后,2024年8月14日17时,潜江市委有关部门就此回应新京报记者称,该言论并非杨勇原意,系潜江日报在新闻采编流程中存在偏差,发稿审核把关不严,杨勇的原意是强调行政诉讼应依法依规处理。
猪肉佬T先生虽然目不识丁,但有很多在全国各级权威媒体从业的朋友,对于媒体的运作,可以说是略知99%以上。
看见潜江市有关部门这样说,T先生就有话说了。
先假设潜江日报在新闻采编流程中确实存在偏差。
导致产生偏差,无非两种情形——
1、日理万机的杨勇市长或其秘书没有看记者的稿件;
2、日理万机的杨勇市长或其秘书看了记者的稿件,但没有发现采编流程中存在的偏差。
先说第一种情形。这是潜江市的重要事项,是市长杨勇出席并讲话的重要会议,是放在潜江日报头版的稿件,文章的第二、三、四段还分别是以“杨勇指出……”“杨勇强调……”“杨勇要求……”开头,这样的稿件,杨勇或其秘书如果都不看一下,那对宣传工作实在太不重视了,就难免有庸懒散奢的嫌疑。有偏差的稿件这么畅通无阻见报,如果潜江日报里潜伏有敌对分子,那得有多危险?
接着说第二种情形:看了稿件但没有发现问题。如果没有认真看,那是工作作风、工作态度问题;如果认真看了但没有发现问题,那是水平问题。如果是水平问题,T先生建议,第一学历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的杨勇市长,还是要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再说一些行政诉讼案件的败诉问题。这其实没什么。比如,2023年青海省法院审结的一审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率为32.49%。有错,大方承认并担责即可。
《潜江市司法局202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潜江市行政诉讼案件的败诉率为22%。2023年,潜江市发生行政诉讼案件51件,审结36件,其中败诉1件,败诉率为2.77%。
对此,T先生觉得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因为有15件是以调解等方式解决了。
T先生想提醒的是,2016年6月27日国办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要求,不得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名义,以开协调会、发文件或者口头要求等任何形式,明示或者暗示人民法院不受理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或者对依法应当判决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T先生最后要对杨勇说的是——
这事主要责任不在报社
小杨你要做个有担当的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2024年8月14日 新京报
《潜江市长发言要求“杜绝行政诉讼败诉”?官方:采编偏差并非原意》
2024年8月14日 上游新闻
《湖北潜江市长要求杜绝行政诉讼败诉发生,去年当地行诉案仅1件败诉》
2024年8月13日 潜江日报
《全市行政执法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会召开》
2024年6月25日 北青网
《青海法院白皮书指:2023年度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约32%》
2016年6月27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

来源:不主流讲话(公众号)
编辑:李佳

695#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2:26: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大陆媒体进入“庸才”时代
这届奥运会,我国媒体集体在塞纳河畔,给国人拉了坨大的。


外国媒体采访:我觉得你们的成绩有问题

中国媒体采访:

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你想看谁的演唱会?

我考考你“拿捏”用英语怎么说?要不要我教你?

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实际上你的飞得累不累呢?

队里你觉得谁最帅?排个名

用一种动物比喻自己,你觉得是什么?

……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看到这些盘都盘不完的弱智问题,我真是气笑了。



在8月3日的乒乓女单决赛现场,观众席球迷粉丝偏帮孙颖莎,给同为中国队员的陈梦喝倒彩的“精彩”场景,让中国丢人丢出了圈。



在媒体为此事“拨乱反正”时,“饭圈文化”抗下了所有。不管这其中是否有资本的介入或者领导的“统筹”,总之,我们暂且认为这一切都是饭圈文化的错,那么我想问的是,媒体在谴责饭圈文化侵染体育的同时,是否有反观自己的言行呢?娱乐化体育界真的只有粉丝吗?






作为官方媒体张口闭口问运动员喜欢的明星是谁?想看谁的演唱会?难道就不是被饭圈侵染吗?在大型国际赛事的采访中,中国媒体的专业度就止于此?






对内没有专业性

对外没有攻击力



专业的体育赛事采访,记者应当了解所采访运动员的职业经历、过往战绩、赛前状态以及现场表现或困境等,并对该项运动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对手的背景有所了解。只有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在采访中问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公众希望了解的是运动员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备战奥运、如何保持昂扬的竞技精神、如何在比赛中保持积极平稳心态等深层次问题,而不是琐碎的娱乐花边新闻和个人隐私。



奈何这届媒体的冒犯艺术,都用在了自家。提问缺乏专业性,甚至缺乏对运动员的尊重,也难怪被00后小将们直怼。



记者:为什么我提的问题你都说不会?

全红婵:你都不问跳水相关的问题,问跳水的我就会了。

记者:可是我不懂跳水。



记者:想不想跟四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

全红婵:四年前?不是三年前吗?(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延迟一年举办)



记者:三米板你在练吗?

全红婵:我是跳台的!你问我在练三米板?




在采访中加入一些生活化问题,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无可厚非。但是要在专业问题有含金量的前提下,将生活化问题作为一种气氛润滑剂。如果本末颠倒,很容易招致运动员白眼。



三四年默默无闻的艰苦付出,一朝夺牌,运动员们都想通过采访向观众介绍自己背后的奋斗故事,以及赛场上自己厚积薄发、绝杀时刻的技术亮点或感想。正经观众想了解的同样是这样的内容,媒体却将问题集中于运动员个人隐私、爱好等生活化问题,难道本身不就是在将观众的注意力向饭圈引导吗?



换个角度,再看看媒体在对外提问的表现,更是乏善可陈。作为本届奥运会最大媒体团,我国2400多名媒体工作者,竟未见一家媒体直接提问美国运动员“紫薯脸”、“变性拳王”、逃避药检等问题。当外国媒体将挑衅、谣言怼到我们脸上时,我们的媒体未见应有的反击力,而是依旧保持在国内的那一套“温良恭俭让”。



为什么不去提问美国教练和运动员:



“你们游泳队员全员紫薯脸,是不是吃了什么药?”

“是什么样的新型药物可以让你们逃过药检?”

“为什么潘展乐破纪录,你们说超出人类可能性?何出此言?是因为你们吃了药也游不出这样的成绩吗?”

……




既然对方无礼,我们也没必要再以礼相待了,那就“冒犯”回去呀!怎么不算是一种“师夷长技以制夷”呢?



奥运这种大型国际赛事,看似战场只有一个,就是体育竞技,其实体育背后的规则战、舆论战更是我们要攻占的阵地,是需要我们亮剑的地方。



这次奥运报道,媒体被骂的一点不冤。对内提问一堆无营养的娱乐问题,对外毫无攻击力,也就无法对本国队员形成舆论保护力。令人失望。






政府的强势管控正在培养

媒体“庸才”



当问题被普通公众看出来的时候,说明已经积弊良久。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第一,国内媒体(大陆)常年受到政府的管理,与其叫媒体,不如直接叫内宣。他们习惯了为政府歌功颂德,宣传正能量,而逐渐忽略了社会监督功能。如今还有多少记者在做卧底调查呢?还有多少媒体敢向不公正的社会事件发出质问呢?还有多少媒体会接收读者举报,为弱势群体发声呢?不多了吧,我只听到颂歌,很少听到呐喊。媒体是应当具有“尖锐性”的。人人都做“好好先生”只会让恶人狂欢。



对内做惯了温顺小猫咪,对外遭遇不公的时候也会忘记露出爪牙。这就像一只刺猬被拔掉了身上的刺,它无法对内扎人的同时,自然对外也失去了攻击力。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不要惹事,不要“刺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又像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天天严格要求孩子事事顺从、乖乖听话,那就不要怪他出门以后,在别人面前也唯唯诺诺了。



第二,网络“闭关”,外宣战斗力薄弱。在此我们不讨论“墙”的存在意义,只是从我本人的翻墙经历来看,外网中文区充斥着蛙媒的声音,而我很少看到大陆媒体的强势发声。传说中的“讲好中国故事”,不知讲到哪里去了?在国际的舆论战场上我们究竟能占多少席位?与其以防守姿态,防止外媒给国人洗脑,何不练就一支传媒铁军,在国际舆论场上增强声势?



Q杆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笔杆子一样要在自己手里,话筒更要在自己手里。前段时间的外国人过境免签掀起一股中国热,不少人说这是顶级阳谋,无需自己发声,“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可是我想说,此招自然是妙,可也是让话筒拿在别人手中啊。如无自己的“大儒”,到了真正国际“赛场”上,这些人还会为我辩经吗?



媒体不敢说尖锐的话,不敢说难听的话,久而久之,业务怠惰,就成了只会问些无脑问题的庸才了。






讲好中国故事

也要扇好中国“巴掌”



我始终认为,在国际上,中国的人设应当是心怀正义、能言善辩的巨人,而不是身强体壮的哑巴。要像守护领土一样地去守护舆论阵地。而媒体,就应当做舆论阵地上的“精兵强将”。



别人以德待我,我就为其讲好中国故事;别人胆敢出言不逊挑衅我,我也要扇好中国巴掌,教他们做人。



通过这次奥运的“踩球拍”“故意撞运动员”“打招呼不理人”等事件可以看出,不是所有外国人都有教养有素质的,我们先以礼待人之后,如果遭遇无力礼回应,那么就要利用舆论的武器,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了。



其实跟外国人起了言语冲突并不会怎么样,没必要一直维持以和为贵、避免冲突的原则。就像这届00后小将们的直接回击,潘展乐面对央视“告状”国外选手的无礼行为,结果对方在外网遭遇一片谴责;郑钦文面对台下观众挑衅,直接黑脸,C语言+S语言输出,获得一片赞赏。谁看了不说一句,干得漂亮!




中国人内敛、好欺负的人设,需要改一改了。



给大陆媒体身上安点“刺”吧,别再让他们只做“乖孩子”了。上万家陆媒在某音的声誉,不及一个香港卫视,不丢人吗?



最后我想说,媒体的问题从来不只是媒体的问题。孩子长大后成了庸才,该反思的也不只有孩子。

来源:人间沼泽挖掘机(公众号)
编辑:李佳


696#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16:43: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法官王佳佳

编辑:徐思凡

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4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审视33岁女租客之死:求真是否显得可笑? | 舆论手札

跟朋友圈大多数意见不同,个人认为以真实性要求审视并判断公众号贞观并不算苛责。具体说,核查“33岁女性死在出租屋一文的主要信息,哪怕会呼应官方仍在费思量的定性工作,但以求真的视角看待这件事,并期待获得最大程度的真相,仍是正当的

一些论者辩称,只要确认有女性死在出租屋这个事实,贞观号那篇文章的真实性就没有大问题。即使构成它故事的多个细节有误,但每个细节(如屡次考公不过、困在出租屋里等)只要存在对应个案,就不该质疑这篇贞观之文。

这种在真实性上采取退让的弹性立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述论者不希望贞观公号遭遇封号惩罚,所以树立了一个好的社会代言者形象来折冲可能的雷霆之怒。可抛开自媒体人相互守望的善意,作如此辩护,确实模糊了真实性,袒护了作者的不诚实。

首先来说,贞观一文在传播上的轰动效果,来自于它处处暗示的真实性,让读者相信阅读的是一个真实的、悲惨的女性之死。文章的传播基础是真实,好评的前提是真实,所以当事情转向并让作者及公号所有者承受压力时,不该就真实性讨价还价。

贞观发布的说明看,它核实过房东个人信息、微信记录集物业拍摄视频等资料,也就是说贞观从接到投稿到修改成稿,从没把它当成虚构的故事,或根据真事改编的创作,而是当作完完全全的真人真事来对待并发布的。

假如贞观注明这个文章是有根据的虚构创作,或情节略有改动的大特写报告文学来发表,应该不会有目前的风波。可即使在事后的连续说明中,贞观仍在强调此事、此文的整体真实——这不仅与文本不符,更让自己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

比如它将故事发生地从咸阳搬到了西安,更像是提高故事的轰动效应,而不是为了保护当事人信息。因为,哪怕咸阳与西安互通地铁,当地人有将咸阳默认为西安的习惯,可文中描述的炎热天气是西安的——这就很难将地点的改头换面视作正常。

其实,在第一份说明的时候,假如贞观坦承文章是创作,根据真人真事的改编,忘了注明情节虚构字样,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许多麻烦。问题是,贞观持续并反复强调文章的真实性,那它自个和这篇文章只能被放在真实的标准下审查。

显而易见,在真实的标准下,这篇文章非常被动。从机构媒体的跟进报道看,文章加在这位33岁女性身上、借此收获无数同情的诸多关键身份标签碎了一地,要么是假的,要么是不准确的。也就是说,贞观的真实故事在真实性上崩解了。

概言之,贞观公号在台后将其作为真实故事编辑,行文中用隐现的编辑手法凸显其真实性,并用后来被证伪的冲突元素刻意塑造文章张力,出事后用说明而不是致歉立场继续强调其真实性——这种情况下,外界拿真实性标准来丈量它,不是很公平吗?

这是从贞观操作这个题材的角度,来说明将真实与否作为评价它那篇流行文章,完全不是落井下石的刻薄之举,而是一个与该文选稿动机、编辑意图、删改目的、传播效果等方面相匹配的评价动作。当然,即便这样,个人仍不觉得它到了非讨伐不可的地步。

除了这个角度,其实这件事最值得讨论的部分,是另外一个问题,亦即:在这个文章、这件事上求真是可笑的吗?对这个问题的辨析涉及到真实、真相与现实的复杂关系,很值得仔细商榷,这也是导致朋友圈立场分裂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把真相定义为全部事实的有机组成,那只要核查清楚所有涉及的事实,就能最大程度地接近真相——在幸运的情况下,当事实不那么复杂的情况下,还能揭示真相、还原真相。很遗憾,这是真相的理想状况,却非现实中的常态。

贞观这篇文章中,有一个核心事实恐怕永远无法核实,就是这位不幸女性的死因。因此,所谓出租屋女孩之死的真相只怕只能无限接近,而无法确切抵达。这一点,是西固、咸阳、西安有关部门在定性贞观时的难点,这恐怕是女孩对粗糙记录的慷慨馈赠

很有一些人挖苦说,媒体及部分媒体人在这件事上的求真是可笑的,因为针对贞观的求真动作并不能在新闻职业活动中展开。嘲讽是真嘲讽,但更像是为贞观辩护的策略,所谓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尽管这种嘲笑无意义,却无意中贴近了真相的现状。

总体而言,我们身处其间的中国的真相,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再是单靠事实核查就能洞察的,真相常常被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可能性所淹没。真相不再是客观不可变的,真相的产生集合了多种观点与立场,没有绝对。

在为贞观一文的辩护中,比如独角鲸工作坊的文章,几乎快要沾染这个意识了,可惜最后落在了整体与个案的辩证法上,因为着意要回避求真在这件事上的价值与合理性,反而失去了思考真相在现实中呈现的复杂面貌,挺可惜的。

当然,仅就贞观涉事文章来说,女子生前的经历、考公成绩、死亡推测等,经过官方的交叉核实,事实层面的真相不难揭露。而若要对贞观问责,想必追究的依据也会从这一意义上的真相寻找,并以合乎程序的方式落实。

与此同时,也不难想见,哪怕女子的人生故事因焕然一新的事实澄清,获得了新的版本,贞观那篇文章的影响仍然会存在,并融入更大范围的、更复杂的真相中。这就是官方通报不代表真相的含义及原因所在,因为真相早已成为融汇各种观点的现实容器。

当然,对贞观这样的自媒体而言,它们有没有求真的伦理要求,是否需要执行力所能及的事实核查,确实无法与新闻机构相提并论。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你若号称公号的信誉及运作建立在真实之上,那就不能既要真实的好处却拒绝失真的负累。

所以当人们在争论女子之死的含真量时,更体现道德的问题是,当一个故事被逐渐证伪后,是否还要对真实、真相言诡而辩?是因为惺惺相惜柔化或牺牲立场,还是遵守个人在求真原则上的一致性?个人感觉,贞观的危机说明虽不明智,但比许多辩护者坦荡。

而我所在意的,是哪怕真相复杂,成为官民观点竞夺、常常是官民态度并举的形态,新闻记者的求真也不该被取笑及抵制,尤其是取笑与抵制来自于前新闻业者。新闻专业主义是一整套事实核查技术在采编写环节的顽强存在,你可以嘲笑它的多少有无,但请不要诋毁其必要。

来源: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公众号)
原作者:照相的宋师傅
编辑:徐思凡



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8-26 21:28: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周好稿 | 也许几年后,问题意识也没了

本周推荐的四篇报道,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调查报道,突出的一点是内容的详实准确。但说实话,从传播的角度来说,这四篇调查报道并没有引起舆论场太多的波澜。

在本周的舆论场中,前半周大家讨论的都是出租屋女孩之死,后半周则是不洗罐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调查结果。出租屋一文,最终在媒体的诸多实探后确认不少细节上存在虚构,于是大家回溯发现,这篇文章并非新闻,而只是一个故事,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有了将故事当成新闻的惯性。油罐车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显示,《新京报》的调查是扎实有力的,报道后来出现的一些针对媒体和记者的传闻是不属实的。

无论时代怎么变,新闻的真实性都不会变。

标题:王佳佳案引出的法院与保险公司合作争议

作者:李婧滢
来源:钛媒体
时间:2024-08-20


从这篇报道能感觉到调查报道的式微。法院与保险公司存在如此普遍的合作,在调查报道鼎盛时期,记者突破障碍拿到核心内容的概率非常大。而现在则只能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分析。值得称道的这篇报道的问题意识,它直面王佳佳案中的网络传言,不作鸵鸟,试图为可能存在的暗箱打开一扇窗。(知名媒体人韩福东)

标题:既涉嫌买棋又涉嫌卖棋” “中国象棋第一人王天一被批准逮捕

作者:李微敖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4-08-23



李微敖老师的稿子,是用来学习的,每篇都很扎实、都无可挑剔、都恰到好处。这样的稿件,我相信签稿人的心,是能够踏实的。这样的稿件,我也相信有司部门,是可以容忍的。这是在体系内外健康力量间的共同努力下,所形成一种难得的默契和互信。这在当下,是所有磨稿子的老兵们,能够做到的最高境界。(资深媒体人谢宏钰)

标题:小投资大回报?家政行业收费入职陷阱背后

作者:朱冠安 刘一诺(实习生)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4-08-24



在经济不振、就业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招聘骗局一定会越来越多,且骗术花样多多,层出不穷!这篇报道揭露的是一种营销式招聘骗局,这种骗局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非法社会事业组织的沆瀣一气。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接到投诉后,除了采访投诉人,讲述他们受骗的经历,央广网记者还针对这家家政公司进行了暗访,进一步挖掘和还原了这家公司是如何一步步实施营销式招聘欺诈的种种细节,所谓招聘老师以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研究所颁发的高级养老护理师等证书,都是让招聘者掉入陷阱的虚假工具。骗子们设计了层层话术,很容易让正急于找工作的受聘者上套。

从报道专业角度,还有一点采访和文本完善的建议。记者应该进一步展开暗访,拿到这家公司实施欺诈的更多环节的一手信息,以及揭开这家公司如何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研究所互相勾结的内情。

在文本完善上,如果以记者暗访作为细节主体去展开,整个报道会更具有细节性和故事性!(资深媒体人王强)

标题:献血证过期不能用血?河北廊坊一医院回应:血站规定的

作者:龚俊杰
来源:读特新闻
时间:2024-08-21



对于消息源献血后不能用血的爆料,这是一篇很重要的跟进,提供了医院一方的回应,确认了事情的真实性,还提供了血站发布的《关于加强无偿献血者优先用血管理的通知》以及《河北省献血条例》,确认了献血者的优先用血权,并通过血站动态排除了血站缺血的可能性。尽管没有得到血站的回应,但提供的事实信息将问题的源头指向了血站。

通过翻阅评论发现遭遇过献血证过期或献血者没能获得优先用血的情况还不是个例。另外,报道中还提到廊坊市中心血站的建议如果想继续调血,需要我的家人或者朋友先去献血……”对于病人如何才能有用血的权利,还有许多不清楚的事实,这些都是后续可以跟进调查的点。(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东晓)




来源: 磨稿子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YXOiDE97M7HnQYXnv6mfA


编辑:刘诗扬


699#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20:33: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河南电视台全员执行每月3500元基本工资




编辑:刘诗扬


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8-31 21:11: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山东那个打人的女司机,全网都在问她是谁,全网都不知道她是谁

如果是在一个有记者的地方,这种公共场所发生的事情,影像车牌都有的情况,一个实习记者就能找到她家门口采访 ​​​




来源:冈瓦纳(微博)
链接:https://weibo.com/1732464917/5073382886346116?wm=3333_2001&from=10E8293010&sourcetype=weixin&s_trans=2697908783_5073382886346116&s_channel=4


编辑:刘诗扬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