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9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3 22:22:28 | 只看该作者
差错案例】每日一怼(428)蔬菜 shūcài

2019年11月13日《长沙晚报》第11版刊登报道《“土人参”炖鸡鸭? 当心被毒倒》。文中介绍了近期发生的一个事件,不妨照录如下:“据媒体报道,日前成都一对40多岁的夫妻双双被送入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抢救。两人被送到医院时已经产生幻觉,出现躁狂不安、意识不清、胡言乱语等症状。经过救治团队的治疗后,两人情况逐步稳定下来。随后这对夫妻表示,他们在菜市场买了秋葵,并于当日晚餐时烹制进食。经急诊科医生了解分析,这对夫妻很可能是将曼陀罗当作秋葵误食了。”

在介绍了这个病例以后,这篇报道又写道:“每年因误食有毒蔬菜、中药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廖建萍表示,临床中出现的误食有毒蔬菜、中药病例,大部分是因为对‘有毒’无辨识能力,或是对其毒性认识不足导致的,应以引起大家的警惕。廖建萍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容易误食的有毒蔬菜和中药。”然后,文中便介绍了秋葵和曼陀罗的区别,很显然,在作者的笔下,秋葵和曼陀罗都是“蔬菜”,只不过秋葵是可以食用的“蔬菜”,而曼陀罗则是“有毒蔬菜”。但是,这样使用“蔬菜”一词,却是错误的。

“蔬菜”,指的是可以食用的草本植物,也包括一些木本植物的嫩茎、嫩叶和菌类等。自然界的植物数不胜数,但只有可以食用的才能称为“蔬菜”,其他一切,即使形状看上去与我们熟悉的蔬菜相似,也不能称为“蔬菜”。以秋葵和曼陀罗来说,前者因为可以食用而称为“蔬菜”,后者则因为不能食用而不称为“蔬菜”。文中把曼陀罗称为”有毒蔬菜“,但是,一种蔬菜,只有两种情况才能这样称呼,一是经烹煮后长期闲置,导致其生出毒素;二是被人投毒,而曼陀罗这种植物是天生有毒,它本不在人类的食用之列,因此不能称为“蔬菜”,当然也就谈不上将它称为“有毒蔬菜”。

对于自然界存在的大量不能供人食用的花草类植物,它合适的称说应该是“花草”而不是“蔬菜”。根据这个原则,上引第二段文字中的三处“蔬菜”(“有毒蔬菜”)都应改为“花草”(“有毒花草”)。依据这个修改,文中提到的曼陀罗就是一种“花草”而不是“蔬菜”。(周俊生)

编辑:吴悠

69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4 20:34: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69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4 23:03: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29
作者:周俊生

回来 huílái
20191114日《文汇报》第10版发表报道《从〈瑟堡的雨伞〉出发去拥抱一个时代》,其中写道:“影片的结尾,日内维耶开车带着女儿离开,男主角的老婆孩子也回来他的身边。”句中的“回来”使用有误。
“回来”的意思是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来。“回来”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句中的“回来”带上了宾语“他的身边”,这不合“回来”作为不及物动词的使用要求。
应把“回来”改为“回到”。“回来”和“回到”的意思大致相同,但前者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而后者是及物动词,在使用中可以带宾语甚至必须带宾语,因此“回到”适合于句中使用。

69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16:49: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0
作者:周俊生
指认 zhǐrèn
20191115日《大众日报》第5版刊登报道《玻利维亚临时总统难止动荡》。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一是,“莫拉莱斯指认对手发动’政变’,虽然身处墨西哥,承诺不脱离政治,’继续抗争’。”二是“阿涅斯一方拒绝承认这些议程,指认它们无效。”这两个句子中都用到了“指认”一词,但它们的使用都是错误的。
“指认”的意思是指出并确认。“指认”的指向对象通常应是人或某个事件的现场,包括某种物件,而它的行为主体通常是犯罪案件中的证人、受害人或犯罪嫌疑人等,因此它经常用于警方破案,要求证人、受害人指出并确认犯罪嫌疑人,或要求犯罪嫌疑人确认罪案现场,或要求证人、受害人或犯罪嫌疑人确认涉案相关物件。但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指认”所要求的相关语境,第一个句子中的“指认”,说的是行为主体“莫拉莱斯”对“对手”作出指责并控告,“指认”的词义不合。第二个句子中的“指认”,其指向对象“它们无效”是行为主体“阿涅斯一方”提出的一种观点,这也不合“指认”的词义。
第一个句子中的“指认”应该改为“指控”。第二个句子中的“指认”则应改为“认为”。

69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5 17:08: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69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6 10:20: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1
作者:周俊生
陆续 lùxù
20191115日《北京晚报》第36版刊登文章《张抗抗:人性与尊严的书写者》。其中有一句话是:“接下来,张抗抗又陆续创作了《情爱画廊》《作女》两部女性主义小说。”句中“陆续”一词使用有误。
“陆续”是一个副词,它的意思是前后可继,时断时续。“陆续”的使用主体一般需要三个以上(含三个),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断断续续的状态。句中“陆续”的使用主体是“《情爱画廊》《作女》两部女性主义小说”,只有两个使用主体,表现不出断断续续的状态,因此“陆续”一词在句中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把“陆续”删去,或者改为“先后”。

69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11:54: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2
作者:周俊生
机会 jīhuì
20191117日《光明日报》第6版刊登文章《流感季来临,流感疫苗打还是不打》。文中写道:“由于不同人群感染流感病毒的机会及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不同,某些人群应该更加优先地接种流感疫苗,例如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流感高危人群。”句中“机会”一词使用有误。
“机会”指的是做某件事恰好的时候,时机。“机会”一般用于正面的、值得肯定的、行为主体乐于接受的事情,句中的“机会”用于“感染流感病毒”这样一件事上,但“感染流感病毒”在社会评价中具有负面性,不值得肯定,因此“机会”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把“机会”改为“概率”。句中说的是“不同人群感染流感病毒”的可能性大小,“概率”正符合这个意思的表达,适合使用。也可改为“可能性”。但这两种修改方法表达出的意思有一定的区别。

69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16:43: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3
作者:周俊生
神话 shénhuà
20191118日《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第2版刊登文章《历史的记忆不会被湮没》。文中写道:“由一个壮烈牺牲了的反法西斯英雄来承担被后人神话导致被质疑甚至被否定的结果,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而现代社会制造各种神话都是不能被接受的。”这句话用到了两个“神话”,其中第一个“神话”的使用是错误的。
“神话”指的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神话”是一个名词,句中的第二个“神话”做了动词“制造”的宾语,这是符合其作为名词的使用要求的,因此其使用是正确的。但是第一个“神话”做了“后人”的谓语,表示“后人”的一种行为,这是动词的用法,不合“神话”作为名词的使用要求,因此是一种错误的使用。
应该把第一个“神话”改为“神化”。“神话”和“神化”是一对同音词,但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表示的意思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不能混淆。“神化”意为把人或物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仙或当作神仙来看待,这个意思正合于句中的使用需要。
编辑:高杰

69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09:53: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4
作者:周俊生
动辄 dòngzhé
20191119日《长沙晚报》第2版刊登报道《锻造一支过硬队伍,守护一城安宁》。其中写道:“对违反制度和规矩者动辄则咎,支队党委副书记、政委吴国亮介绍,今年5月,该支队实名通报了着装不整的科队干部4名和值班不到位的民警13人;……”句中的“动辄”一词使用有误。
“动辄”表示的意思是动不动就。这个词的使用对象通常是作者不希望发生的事,当然也是作者认为不好的、具有负面性的事,如“动辄得咎”“动辄恶语相向”,其中的“得咎”和“恶语相向”都是言说者不希望发生的事。在这个句子中,对“违反制度和规矩者”采取“咎”的行动带有正面性,并不是作者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因此“动辄”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动辄”是由“动”和“辄”两个副词组合而成的,其中的“动”表示动不动,而不表示行动、动作的意思。所引句子作者对此未能明白,把“动”理解为行动、动作,想当然地把“动辄”理解为稍有(违规)行动就,从而造成了这个错误。
在明白了“动辄”中“动”的意思后,修改就方便了。作者要表示的是稍有行动的意思,以体现“该支队”执行纪律的一丝不苟,根据这个意思,可以把“动辄”改为“露头”之类的话语。
编辑:高杰

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21:59: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5
作者:周俊生
拯救 zhĕngjiù
20191120日《文汇报》第9版刊登一篇报道,题为“拯救‘倍速观剧’,长篇连续剧或能做到”。这个标题中的“拯救”一词使用有误。
为了说清楚问题,我们先得了解“倍速观剧”是个什么概念。引语所出文中有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久前的中国网络视听论坛上发布了一则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超七成年轻人在视频平台追剧时会开启‘倍速’功能、‘只看他/她’功能,甚至认为‘看完预告等于追完一集’。怎么省时怎么看的追剧模式,直指当下国产剧注水的通病。”原来,“倍视观剧”指的是目前视频平台上播放的一些国产电视剧,观众通常用“倍速”功能将无关紧要的情节省略掉,这虽然是观众的自由选择,但也证明国产剧的质量粗糙,注水严重,因此,至少在引语所出文章的作者看来,“倍速观剧”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拯救”的意思是救,这个词在使用中对指向对象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指向对象具有正面性,如“拯救被压迫人民”;二是要求指向对象处于危机状态。句中“拯救”的指向对象是“倍速观剧”,但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同时它正流行于现在的年轻观众之中,因此“拯救”的使用是不合适的。使用这个词,实际上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
综合引语所出全文可以看出,作者说“长篇连续剧或能做到”,希望“做到”的是“倍速观剧”这种现象减少乃至消失,而不是要去救它,让它继续保持下去。根据这样的意思,可以把“拯救”改为“改变”“克服”之类的词。
编辑:高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