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新闻伦理第一次作业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新闻自由与媒介管控

——论传媒业的社会角色



张国强 20162513047

和其他行业一样,传媒业能够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离不开价值原则的支撑。同时,由于传媒业本身与政治的暧昧性,导致其不能像其他行业一样,能够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独立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原则实际上是一种“共识”,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交织,而核心价值观就是各种价值观的共性。

不管任何体制,新闻自由和媒介管控总是绕不开的话题。然而这两个命题又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与冲突。英国古典主义新闻自由倡导“绝对自由”,即在意见的自由市场中真理和谬误必须得到同等效力的传播,应该给予真理和谬误在公开场合辩论的机会。虽然该理论被后世诟病颇多,绝对自由会导致谣言的泛滥,约翰·密尔的自我修正理论又从理论方面消除了人们对于谣言泛滥的担心。在理想状态语境下新闻自由本应该秉持着朴素的古典主义绝对自由。

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就引出了媒介管控的概念。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新闻自由带来谣言泛滥所引起的社会危机,另一方面则是当局对于新闻自由的恐惧。

一、谣言泛滥。与网络暴力、媒介侵权一同构成了当今世界的三大网络公害。这也更加要求媒体的社会角色的确定。新闻媒介本身固有的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也决定了新闻媒介应该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责任就包含了破除谣言危害的任务。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社会组织,其自身握有的先天的话语权,通过自身握有的舆论和传播工具,新闻媒体成为了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组织。

二、当局恐惧。实际上一个健康的自信的政权,有着天然的政治正确。对于媒体是不存在恐惧之说。但是有些政权的非民选性、黑历史性以及权力欲望就造成了对于媒介的恐惧。解决这种恐惧的有效途径就是钳制舆论,正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二媒体作为反映并代表舆论的机构,就最容易受到管控。政权的恐惧实际上会造成媒介自身定位的模糊。在苏维埃理论语境下,媒体成了政权的宣传工具、耳目喉舌,这实际上把媒介放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

苏维埃理论下,人民的执政党天然的联系在一起,执政党代表的就是人民的利益,实际上任何想要代表人民的做法都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只有人民自己能够代表自己。媒介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传递消息、知识和见解,消除偏见和愚昧。这也是新闻媒介应有的核心价值所在。
62#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53:06 | 只看该作者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公正性

高雪 20162513017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核心原则在即为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新闻行业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新闻也准则,即新闻专业主义,保持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报道原则。这其中,我个人认为最为重要为公正性。美国自由论坛主席曾经就新闻公正性提出了一个比较公认的公式,即准确、平衡、全面、客观、伦理五者相加相融。

简单理解,公正性就是在新闻报道的全过程保持客观公平,即从采访前准备到报道发出的全过程皆遵循这一原则。新闻报道并非一人能完成,其主体为媒体单位及记者编辑个人,在报道过程中必然会有来自多方制约,媒体机构会遇到生存利益问题、行业间压力,记者个人也会遇到管理压力,在报道中亦不可避免个人主观性等等,这诸多因素均会影响新闻报道质量及影响力。因此保持公正性原则至关重要。

无论国内国外新闻界均有新闻公正性缺失事件发生,策划新闻、失实报道、假新闻、反转新闻等等,国际上水门事件是代表事件之一。近观国内,近年来,随着技术变革,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迅速崛起,各大媒体为争夺市场,寻求眼球经济,争夺第一报道权,出现了标题党、反转新闻等新闻报道事件,如江西逃犯女事件,老太日本讹人事件等。失去客观公正原则,片面追去经济利益,必然有失新闻行业准则。报道事实不准确、报道各方不全面,报道前有预设,带入刻板印象,煽情性报道伦理失范等皆是违背了新闻公正性原则。这在灾难新闻中尤为突出,马航事件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没有准确及时提供受众需要的信息;在报道中未照顾各方全面性报道,反之每天发布大量煽情性报道,违背了新闻伦理。除此之外,该事件中有诸多媒体不顾遇难者家属情绪,提问及报道均对采访对象造成二次伤害。

再看公平性原则,准确即要求报道的内容真实准确,给受众直接展现事件、挖掘出事件最本质最深层的信息;平衡客观既要求新闻记者能够尽量避免主观判断,采访报道过程中减少主观情感投入,保持新闻客观性,也要求记者能够具有自己独立的报道风格,在报道中展现特殊的报道个性,达到平衡;全面即为报道广度要求,对事件中当事人全面性采访,了解事件全貌,避免出现某一群体失语或者片断式报道等问题;伦理则要求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遵循伦理规范,避免煽情式报道或为追求利益报道失实等。

    新闻报道、新闻采访从伊始到现在在采访方式,编辑方式、传播方式等多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换,从印刷时代的报纸到电子时代的广播电视再到网络时代的新新媒介,科技发展带来了传媒行业的变革。但是在传媒巨变洪流下,新闻乱象丛生中仍需坚守的是新闻报道公正性原则。
63#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55:26 | 只看该作者
大人应不失赤子之心

——新闻从业者核心价值理念探讨

田美芬 20162513011t

   “互联网就像迎面而来的卡亚克斯飓风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随着社交网络的媒体化、信息传播渠道零散化、传播技术的不断变革等,传媒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纸质媒体日薄西山、新型媒体借助新技术扶摇直上,我们的媒体格局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断变动的媒介环境中,彰显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更有利于新闻生态环境的良好构建。无论新闻传播如何转型,新闻从业者始终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新闻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而应当把关注的视点聚焦于新闻从业者。当下的新闻从业者应秉承“赤子之心”,具体来讲要做到“返璞归真,格物致知”、“以人为本,把好导向”、“理性自律,坚正操守”。

返璞归真,格物致知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反转新闻的出现一直是新闻业的“顽疾”,2016年“上海女逃离江西”、“男子借20万照顾植物人女友”、“大妈碰瓷玩具车事件”、“雷洋嫖娼案”、“罗一笑实践”等等,每一次的反转都给社会带来负能量,冲击着媒体的公信力,消费着公众的感情。在信息碎片化、传播即时性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持有更加客观谨慎的新闻态度,以专业细致严谨的新闻理念和真实客观全面的把关原则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而很多记者们恰恰缺失是就是谨言慎行、深思明辨的态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记者们要深谙职业操守,时刻保持“格物致知”的探索热情,不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而是应当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奉行至简至精之道。

以人为本,把好导向

    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我国新闻业的命脉与灵魂,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使命与价值皈依。当下,新闻报道和新闻研究过多关注于都市白领、成功人士,忙与与国际接轨。清华大学李彬教授曾说到“一套套西式新潮话语即便面对髙度现代化的北上广都不免圆凿方枘,更何况多元文化缤纷杂陈、各族人民世代聚居的基层、内陆、边疆。”在绝大多数新闻报道中,人民缺席的现状值得深思。另外,当下一些节目主持人越来越火爆,火爆的原因不是为了新闻而扮演了为人民服务的角色,而是因为更多的展现自我,囿于“演艺”。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转改”活动,都是在重申人民在新闻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新闻报道应该自觉反映“人民真正的呼声”,切实把社会基层百姓的愿望作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依据,时刻谨记“勿忘人民”的新闻理想。

理性自律,坚正操守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意思是说众人对欲望的追求都兴高采烈,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落落不群。在这样一个自我与非我、精神与物质对立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面对世事的纷争搅扰,新闻从业者更应该坚守“致虚极,守静笃”的信仰,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回归大道。郭超人曾这样形容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不得不承认,记者既是正义的化身,也可能成为罪恶的肇始者。媒体“为财屈膝”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消减着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损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论语》中说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而我们媒体从业者需要保持的是“君子”的操守和道德修养。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更应该保持对新闻职业最基本的信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金钱所困。

《孟子·离娄下》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说,有德行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新闻从业者应当做“童心未泯”之人,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自觉弘扬职业精神,严格恪守职业道德,重塑新闻理想,回归新闻传播应有的本色。
64#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56:07 | 只看该作者
公信力:从传媒的核心价值说起

                                                张月珏  20162513011

媒体作为“第四权力”,是客观、公正、权威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机构,对社会舆论有着举重若轻的影响,因而传媒业不仅仅是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部分,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媒体的核心价值,也就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即传播力、影响力何公信力,这三者相辅相成,而公信力作为传媒业的内在力量,直接左右一家媒体的传播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说起公信力,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称公信力是一种“符号力”,亦即通过言语构建给定的事物,通过话语符号来呈现并发生影响,并使人们“视而可见”、“闻而可信”的力量,它只有在被认同的时候,才能发生功效。传媒公信力得以产生的基础,来自于其社会公器的性质,这是因为传媒的职责是为大众提供新闻,并具有普遍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是社会传播资源的使用者。公众因而对传媒寄托了一种社会期待,这种社会期待是为传媒所兑现,成为公众评判传媒公信力的准则,因而无论是传统媒体或是新媒体,都不遗余力的塑造自身的公信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众和社会对媒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作为受众信息的主要来源,媒体承担着重要的传播义务。然而,近年来国内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不止,低俗节目充斥荧屏,新闻真实、职业道德常被牺牲,媒体的公信力呈现出不断流失的趋势。

公信力削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广告充斥、与受众脱节,报道内容本身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许多媒体报道前后矛盾,极少更正并向受众道歉。在一些复杂事件中,由于各种原因,传媒从事件起始便对基本事实进行修饰或遮蔽,随着事件真相逐渐被揭露出来,传媒的后续报道明显与前述报道发生矛盾,但极少有传媒对前期的报道差错做出更正并向受众致歉。在今年的315晚会中,无印良品成为了关键词,央视在报道中直指无印良品的部分食品产自日本的核污染区,而标签蒙蔽了消费者,第二天即被无印良品官方声明“打脸”,央视在报道中连基本的产地标签都没有调查清楚,将公司地址当成了原产地,许多网民也在无印良品声明之前就质疑央视的报道,而至今央视没有给出回应。且不论315晚会的政治宣传化,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在报道时连基本的求真都没有遵循,如果是受新闻时效制约,而在事后也没有进行自我纠错,让人不得不对传媒业的公信力产生怀疑。类似无印良品事件的新闻还有很多,我们的某些传媒报道了新闻后却没有这种反省意识。如果传媒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塔西陀效应”,又何以谈得上公信力?

不可否认,我国媒介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思想的多元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媒介自身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民众对媒介的信任和依赖逐渐减少。如果媒介得不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就如马克思早年所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所以媒介应该通过自身和社会的力量来净化传播环境,做好“把关人”,给受众呈现真实有用可靠的信息知识。同时,在媒体与社会共生的前提下考察中国媒体公信力的提升,有一个媒体自律和他律的问题,但对新闻记者乃至整个新闻界而言,首先考虑的应是自律机制,特别是在新闻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强调行业自律,将有利于整个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新闻事业的社会公信力。
65#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57:37 | 只看该作者
真实客观是传媒业的生命

李羿葳

20152502003

这是一个“媒介即信息的时代”。诚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渠道。几乎每一个民众都可以参与到信息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如此,受众的信息阅读和接收习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偏爱短小精悍、和信息及时的“新闻”。以致于各式移动互联网终端越来越占据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部分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在行业中,已经有了社会底线失守、道德问题频出、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等等一系列问题。

不得不说,近年来出现了这样一种业界现象。新闻不再是一次性客观准确的报道,而是在后续报道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反转新闻”。“反转新闻”通常是在对同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在事实、价值、情感等层面出现一次与多次显著变化升值反向变化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也有受到了新旧媒体和受众多渠道、多层面的传授互动的影响,以及部分学者还认为,反转新闻是舆情反转的产物,是在舆论形态的推动下促进了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变化,对于这个观点,我且不评论。目前所呈现的反转新闻例子中,新闻的真假反转是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形式。是指的新闻报道在真实性层面发生一次或多次反转的新闻类型。是早期的报道在后续报道中证明为失实,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东北农村“礼崩乐坏”的报道。以及“哈尔滨天价鱼”事件还出现了多次真假反转的情况。针对同一个事件,新闻报道先后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描述。单纯针对这一类反转新闻,真实性的丧失就已经是在伤害传媒业。

麦克卢汉曾经主张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理论已经在现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的构建将人类的视、听、触觉延展到更远的距离,在这些移动终端给公众带来更便捷、更快速、更新鲜资讯的同时,信息的传播也开始被失真。传媒行业为了能够抢占时间先机而忽略调查不充分、报道事实不全面,导致了新闻事件在一系列报道中真假出现多次反转。反转新闻多有快、劲爆等特点,这些能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新闻点击量、阅读量,还能够给媒体带来知名度。其实不然,反转新闻更多的是在消耗整个传媒业的公信力,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我看来,越是在这个信息海量便捷的社会,真实和客观更应该成为传媒业的核心价值,甚至应该是传媒业的生命。网络新闻传播的速度之快、渠道之多、范围之广,以及在传播行为互动的便捷都决定了现在新闻发布的门槛低,信息源不明确。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传媒业应该坚守住自己的权威和公信力,不要为了迎合受众,对热点问题进行舆论炒作。传媒工作者在面对热点话题时,更应该坚守内心,要再弄清事实之后进行客观报道,时刻谨记传媒业的社会责任感,着重对新闻真相的挖掘。
66#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58:01 | 只看该作者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20162502009t 荣艺

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真实、客观、自主、尊严、版权、记录或是传播?“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传媒业都有自己的理解,对核心价值也有自己的观点,这些理解和观点并无好坏和对错之分。

在我看来,传媒业的核心价值是传媒业最重要且最不能丢失的东西。从个人角度出发,真实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把事实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不加滤镜、不带感情、没有立场。为什么真实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不仅仅来源于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传媒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受众对世界的认知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前提上,所以传媒不仅只是向受众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传递真实的信息。同时,传媒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传媒业的态度,受众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的判断则直接影响他们的态度。传递真实的信息更有利于传媒业的形象塑造,也跟更有利于传媒业的长远发展。

传媒业为受众构建部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的构建对受众来讲意义重大,甚至对部分受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真实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很大意义在于传媒所担负的重任。为受众构建一个真实的世界是对传媒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例如,“纸包子”和“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会对部分受众的认知产生负面影响。“纸包子”事件可能会让受众产生“包子可能是纸做的,吃了有害健康。”、“商家为了赚钱不顾消费者的利益。”等错误认知;“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引发了“凤凰男”、“城乡差异”和“婚恋关系”等话题的讨论,这些热议却可能会让部分受众产生“不能嫁凤凰男”、“农村不好,条件恶劣”和“要嫁有钱人”等想法。

这些新闻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述,传媒工作者也不会因为这些失职而面临多大的惩罚,但是却会让部分受众对世界的认知产生偏差。传媒业要明白自己为受众构建世界的责任感,为受众们营造一个真实的世界才是传媒业最根本的任务。

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传媒业为受众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受众影响传媒业的发展。传媒只是受众认知世界的其中一个渠道,所以并不是传媒传播什么,受众就相信什么。受众有自我判断的能力,如果传媒业连最基本的真实都不能保证的话,没有受众会为传媒业所营造的虚假买单。

业界谈媒介转型,学界谈媒介公信力。在我看来,二者都是在谈传媒的发展,谈传媒遇到的发展困境,传媒业该如何发展等。传媒的发展离不开受众,受众不仅只是接收传媒业所传播的信息,更会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甄别。这种对信息的甄别对传媒业来讲是一种对工作质量的检验。其中,对信息真假的检验是最直接的也最好判断的,传媒如果连最基本的真假检验都不能通过的话,那么受众不买账也是理所应当。

所以,真实是传媒业发展的基础,是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67#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58:39 | 只看该作者
新闻传媒的基本价值准则——专业主义和社会责任



李晗 20162513031



关于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准则,其实早有定论,无非便是“客观”、“真实”、“社会责任”这么几个关键词。但是在业界真正实施起来,又变得那么的困难。传媒是服务于公众对新闻需求的社会机关。形成规模的传媒,构成现代社会的一个行业:新闻传播业。公众需要新闻,传媒及时、真实地提供新闻,让公众满意,这便是传媒存在的社会价值。但目前传媒面对所谓自媒体的挑战,为了生存和竞争,也开始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时效性、注意力。这就导致很多不经核实以及冗余的垃圾信息产生,这是绝对有悖于新闻行业所一直遵循的“客观、公正、真实”的。

当前传统媒体致力于媒介转型,纷纷推出以原有媒体形象为基础的新媒体。在目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正在消逝。以新闻专业主义来看,“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衡量事实是否值得报道的职业标准。新闻学理论所重点研究的是新闻价值如何更好地实现,以便满足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为了保证公众能够得到真实的、有用的新闻,需要用“新闻客观性”原则加以规范。但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很少有媒体能够做到客观。

诚然,绝对客观的、真实的新闻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新闻作品毕竟是记者创作出来的,多少都存在着主观因素,对于新闻的报道角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即便面面俱到,在每个受众看来也是多面性的,而对于新闻真实的把握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以“不真实”的事实来作为噱头,用“不客观”的引爆舆论,却成为了网络媒体的常态,甚至前面提到的传统媒体也是如此。就例如最近发生的“央视3.15无印良品事件”,以“核污染”、“质检不过关”等耸人听闻的说法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但是随后质检部门和海关部门的澄清给央视脸上打了重重一记耳光。所谓无印良品标签后写的日文产地来自于辐射区,和这个产品实际的来源地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个产地只能说是公司注册地址,而不是原料来源地。央视偷换概念不知是专业知识不够还是故意宣传错误的消息,总之是缺乏专业性的调查或是缺乏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而央视在犯了这么明显的错误之后,选择用沉默来对待质疑,也是缺乏社会责任的体现。

所以就又提到了第二个问题,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论是四种报刊理论之一,强调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又由于其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特殊地位,应当对社会负责,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其报道对社会的影响,就如央视的这个乌龙事件,可以说是专业主义的缺失,也可以说是社会责任的缺失。如果有社会责任的理念在背后支持,又怎么会不去认真调查、不去考虑错误报道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呢?而在专业的职能部门提出异议后,反而没有辟谣,选择用沉默待之,又是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最终导致了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即山东、江苏等地超市纷纷下架产地来源于辐射区的日货。这种错误引导既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让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下降不少。

所以,专业主义和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新闻传媒的“核心”价值准则。说“核心”其实也不准确,价值准则这个概念本身在业界就是存在不同的认知的。只能说是新闻传媒的基本准则,无所谓哪个是核心,哪个是边缘,都应当考虑在新闻生产当中。所以,专业主义和社会责任是新闻传媒的基本价值准则。
68#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5:59:42 | 只看该作者
客观与责任——传媒业的核心价值

颜世健

传媒业,即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播媒介的总称。核心价值,本是一个舶来品,出自1994年柯林斯和波拉斯发表的专著《基业长青》。在书中,作者提出了“愿景型企业”的概念,并认为保持核心价值和核心使命不变,同时又使经营目标、战略与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使企业不断自我革新并取得长期优秀业绩的原因,而构建与贯彻有效的企业愿景则是成功的关键。而现在,核心价值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即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那么,所谓传媒业的核心价值即可以理解为——各类传播媒介在社会活动中共同的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再进一步细化来说,就是在传播媒介的社会活动中,判断一件事合理性的依据,以及判断其行为是否规范的依据。

那么,我们来一一进行分析。首先,判断传播媒介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否是正确的,知否是正义的。我想,可以用责任这个概念去衡量。也就是传播媒介在一件事的处理上,是否本着媒介的使命和责任。那媒介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呢?普利策先生曾有句名言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在西方,传播媒介是对整个社会公众负责的,一切以公众的利益为标准。在我国,媒介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判断传播媒介的行为是否合理,关键是看它是否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否是以公众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判断传播媒介的行为是否规范。即是否符合事实的客观性。客观性的含义有很多,包含了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新闻的报道是否真实,报道的立场是否中立等等。在我国,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所以必须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是其职责的内在要求。在西方,媒介素有“第四权力”的美名,美名的背后是广大社会公众寄予其“客观中立”的期望,希望媒介能游离于各种权利之外,不受任何其他权利的制约,把真实可靠的信息传递给公众。故任何虚假报道,歪曲事实的信息传递,以及立场偏见和言语偏颇都会受到“客观性”的制约。媒介的行为是否客观中立,是其规范性与否的关键,客观中立,也即是传播媒介遵循的行为准则。

报道的客观性与媒介责任感是传媒业核心价值的应有之意。惟有坚持新闻报道和信息传递的绝对真实,态度立场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的左右,才能使传播媒介成为公众和人民的信赖和支持,才能体现新闻媒介的真正使命;惟有坚持把公众的利益作为媒介工作的出发点,才能发挥传播媒介真正的作用,体现媒介的真正价值。
69#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6:00:23 | 只看该作者
传播泛化时代的新闻业的“变”与“不变”

                                    冉桢  20162513006

在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要信息传播渠道的传统媒介时代,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等同为操作层面上的新闻价值,即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五个要素;也可以等同为理论层面上的新闻专业主义,即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建立在这两个基础上的一系列新闻从业者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但在传播泛化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业的核心价值何在,我们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倘若以操作层面上的新闻价值五要素作为今日的新闻业的核心价值,那么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营销号的内容生产相较于专业新闻生产机构要“有趣”且贴近新闻价值得多。倘若以被无数新闻从业者奉为圭臬的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今日新闻业的核心价值,不少非新闻机构的内容生产的专业性、权威性都远胜新闻机构。从这个层面来说,新闻业似乎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中。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支撑下的传播泛化与新闻业的专业内容生产之间形成了冲突,并由此造成的新闻业在自身转型思路的偏离。

传播泛化所造成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实现了公民的网络赋权。原本垄断信息渠道的的新闻机构,不得不开始同广大掌握信息传播工具的公民同台竞技。应当说,网络赋权是一种应当被给予积极评价的事物,它更好地实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除了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犯罪等问题,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职业、收入、地域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社会开设呈现某种程度的阶层分野与固化。而身处不同阶层的人们,却同处同一网络,那么针对某一事件引发骂战乃至社会撕裂,就不只是危言耸听。而在促进不同群体的理性沟通,弥合社会裂痕的进程中,媒体应当发挥自己的力量。致力于为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搭建一个得以进行对话的平台,这是传播泛化时代新闻业的核心价值。之所以选择媒体,是因为相较于其他机构,媒体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具有最大的公共性;此外,致力于搭建弥合裂痕的平台也实现了媒体行使社会责任、国家行使治理策略的融合。

媒体本身具有弥合社会裂痕、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相互理解的条件,但很遗憾地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媒体能够积极承担这一责任。以韩国乐天集团出让土地给韩国军方以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所引发的“抵制乐天”系列事件为例,在网络舆论就“该不该抵制乐天”、“如何爱国”等话题已经明显地分裂且双方互不相让、舆论场上一片硝烟、骂战与言语暴力数见不鲜的情况下,只有凤凰传媒发表了一篇“在今日,我们应当如何爱国”的新闻评论。其他主流媒体,诸如央视、人民日报等,都仅限于提供事实以及站在国家层面上的评论,而对分裂的网络舆论充耳不闻。更有甚者,诸如环球时报官微和共青团官微等,直接在网上发布乐天超市在全国的分布图,号召人们进行抵制。作为在国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组织,公然号召人们去做影响企业合法经营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深思。

新闻业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其职业核心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定型的。诸如真实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早已内化为新闻媒体的生命。一个不以真实性、客观性要求自身的媒体,注定是无法生存的。当然这也要考虑不同国家的不同的新闻体制。新闻业是社会的瞭望者,因此,当整个社会都处于极速转型之时,新闻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应当有所增益。互联网的技术赋权让人们得以更好地行使自由表达权,但也造成了社会分裂。因此,除了准确、讯速地发布信息、传递事实外,媒体也应当发挥致力于为不同社会群体搭建一个的理性沟通,进而达到相互理解的平台的社会责任。毕竟,“与时俱进”这个词,对于向来追求时效性的新闻界来说,应当具有别样的意义。准确。快速地提供事实固然重要,但及时察觉社会的变化进而实现自身的职能转变,也是当务之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6:01:08 | 只看该作者
服务社会的新闻媒体

——夏琛斐 20162513040

新世纪前五分之一年头里,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政治文化及经济间的合作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信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趋于明显,大到国家组织之间的博弈,小到人民生活的点滴小事,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

近期朝鲜半岛的紧张情势愈演愈烈,中俄美朝韩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使事件不断发酵,美韩视中国国内人们发起的行为涉嫌违反世贸承诺,媒体在报道时多运用“霸权”等不实词语描述中国,关于朝鲜的报道内容往往偏颇过激,韩国国内民众反对萨德的呼声并未见诸于媒体日常报道中;而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有关“抵制乐天”、“抵制韩星”等偏激性词语存在于众多新闻报道中,其报道内容本身就带有记者的自我情绪......这些带有有色眼镜的报道内容,不仅仅影响公民一些日常行为的转变,乃至影响国家之间的博弈。通过这一事例便清晰地看到客观真实性于媒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更致于对国家层面和人民层面的影响。一些站在主观角度摹写有失事件真实性的文章,不止对媒体形象本身的损害,其波及的面广泛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客观真实性笔者之所以连在一起谈,因为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新闻创作的内容真实与否首先来自于新闻来源本身的真实性,其次便是新闻创作者编写时的真实与否,两者都直接影响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来源的虚假和创作者的主观臆想都会影响新闻真实性的传达。客观性主要体现在新闻创作者身上,是否能够从客观角度对新闻来源进行整合,创作的内容是否带有情绪化和私人语言。客观与真实永远是相辅相成的,不客观的新闻报道往往缺失新闻的真实。

客观真实是新闻媒体最为核心的准则。站在公民的角度思考,我们每天在接受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信息,不只有虚拟世界的流言纷飞,也有新闻媒体报道中真假难辨的内容。面对层次不一、鱼龙混杂的新闻内容,公民难以辨别这大量信息的真实与否,一部分假的内容可能不只只影响生活柴米油盐的小事,甚至煽动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走向偏离的轨道。在这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涌现的负面情绪和不良气息不断发酵,需要新闻媒体来重整社会风气,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真实的正能量。媒体应对各色信息内容来源的真实进行更精准的甄别,并提升新闻创作的能力,使新闻内容能够真实客观的被大众所接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方向,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下去。

很多人把新闻媒体比作“第三权力”,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比喻。新闻媒体更多的应该是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提供良好的信息传递,而不是控制社会、驱使社会。客观真实是新闻媒体最为核心的准则,只有坚持新闻内容的真实和客观的表达,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所服务,提升举国上下国民的生活水平,壮大国家的力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