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乔笛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记忆案例库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3-12-14 00:10: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秦克峰

62#
发表于 2023-12-24 23:57: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覃韵琪


63#
发表于 2024-1-3 21:40: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压力给到了海南台


文丨柯锦雄

日本地震报应论让这位地方台主持人得到了“报应”,但下一个遭“报应”的可能就是“报应”他的单位。
2024年第一天,地震频发的日本又遭遇地震。本来在日本也算常事,也没有中国人受灾,照理说一条国际快讯差不多了。
不过一位同样来自海岛的地方台主持人,用“天人感应”的一套封建迷信成功炒热了这条新闻。
“报应论”截图刚刚开始流传的时候,大家还以为又是哪个不懂政治的自媒体蹭流量,但随即就被告知是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好像还是新闻节目的。

说实话,这位主持人也就说了不少微博、抖音、B站、快手等等网友的心声,比他说得难听的人多了去了。也没见平台有什么限制和处理,从这个现象来看,骂日本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网络上的政治正确。
但这位主持人一天后就被暂停了工作。这个处理很显然激怒了很多人,海南台竟然这样对待一位“爱国者”。
暂停工作严格来讲算不上什么处理,爱国人士大可不必对海南台有什么意见。海南台说的是针对发布不当言论一事,正组织核查。这个说法本身就留有余地的,这个“不当”是针对言论内容呢,还是针对言论行为呢,这有很多解释的空间。

有些人认为是言论内容不当,毕竟古语有:邻有丧,巷不歌。邻居发生地震了属于天灾,不慰问就算,还说是报应,这个有点没人性。但这个说法海南台很显然是没有完全采纳的,要不然就不是组织核查。
当然海南台也可能仅仅只是认为这个时间发表这个言论的行为不当,内容还是可以的。为什么说行为不当呢,简单说就是时机不对。几个月之前这么说肯定没事,这一点这位主持人真得好好跟媒体前辈胡锡进同志好好学习学习。
当初日本执意核污水排海,中国各种场合口诛笔伐。排海第二天就有地震了,虽然离日本本土老远了,几乎没什么影响,但不妨碍老胡骂一声“天谴”,跟“报应”差不多意思。一点事情都没有,当然老胡是退休人员,没有单位暂停其工作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这一次老胡可没有说“天谴”,不仅如此还反对别人说“报应”。老胡这时候算是想起来自己是“有些名气的中国媒体人”了,对日本的灾难新闻表达同情。老胡的同情遭到一些情绪激烈的网友的指责,但他认为这是他可以承受的。


老胡之所以能承受,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对于政治气候的把握,这绝不是在地方台当主持人能具备的。要知道这一次地震之后外交部第一时间就表示了慰问,毕竟前不久甘肃地震日本首相表示了慰问,礼尚往来也不能随便骂日本了。

这一点改变胡锡进发现了,地方台的主持人没发现,还以为这点爱国流量可以蹭一蹭,没什么事。如果是一个普通自媒体蹭流量确实没什么,毕竟爱国生意都在做。但尴尬之处就在于官媒主持人的身份,这就让这个言论有点官方的色彩。
地方台的报应论与外交部的慰问信,两相比较就让中国的对外形象很尴尬,会让人觉得虚伪。人前说好话,背后说坏话。
要说海南台还是有政治意识强的人,这个时候成为舆论的中心是没必要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处理方式非常轻。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保护,毕竟地方台主持人能有这种流量,约等于海南台的“董宇辉”(董宇辉粉丝见谅,比喻一下而已)。
不过海南台的这个处理应该没有得到爱国人士的认可,有人说骂日本不仅不应该暂停工作,还应该升值加薪。压力算是给到了海南台这边,如果组织调查后处理估计会迎来更多的骂声,如果组织调查后不处理,那说明没问题,到时候依然会被质疑暂停工作没道理。反正是怎么做都会有人骂的。
政治正确有时候是不讲道理,不讲事实的。这么多年日本在中国算是尽力打造自己的友好形象,捐钱积极,慰问及时,四年前的疫情援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时传为佳话。但奇怪的是,努力的效果有“尝味期”。在骂日本的政治正确前,日本差不多也是白努力。
海南台舆论感知力还有待提升,对一些风向的把握还是太青涩了,相比胡锡进这样的老油条,收放自如,进退有据,先立后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毕竟爱国这门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造神毁神一瞬间。

来源:晶柯喻律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9Qx8nA4Bi2FRUnNuFX6mQ
编辑:郑程程


64#
发表于 2024-2-5 19:53: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

65#
发表于 2024-2-24 20:34: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程正元
66#
发表于 2024-2-27 10:45:51 | 只看该作者
三年前,媒体这样报道南京火灾小区……
[color=var(--weui-FG-2)]胡炜  传媒评论   2024-02-27 09:43 浙江
2月24日,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有关情况。据通报,2月23日凌晨4时39分,江苏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截至23日24时,火灾已造成15人死亡,44人在院治疗。发布会上,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梁军表示: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事故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令人痛心!

然而,人们发现,最近三年多以来,有媒体曾多次曝光该小区电动车的风险,提醒火灾隐患问题,但是,仍然未能阻止悲剧发生。

01 媒体多次报道早在2020年08月22日,南京媒体《现代快报》曾以《电动车侵占居民楼门厅隐患大,物业“望车兴叹”如何破?》为题,以文图、视频等方式报道了“雨花台区明尚西苑小区内电动车乱停乱放,不仅有碍秩序,还容易引发火灾”

▲2020年8月《现代快报》报道截图

当时,记者还采访该小区所属的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明义社区,社区方面表示,电动车乱停乱放是普遍存在的难题,目前社区一方面积极宣传引导和防范,加强巡查力度,开展飞线专项整治,“另一方面督促物业公司在原有基础上增设更多的充电桩,鼓励居民去自助集中式充电站停车充电。”

电动车乱停放现象,在全国很多小区都存在。《现代快报》在这篇报道中,还就此采访了专家,探讨解决之道。


专家对该小区提出具体建议:

  • 物业一方面要加强小区的门禁管理和监控设备,提升居民的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引导居民把车停在架空层;

  • 另一方面,可以在单元楼门厅内放置绿植等装饰,既美观又可“占领”门厅,进而阻止电动车在此停放,还可以制定管理规范,约定乱停乱放的惩罚措施。“单纯靠发现之后搬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20年《现代快报》报道截图

然而这次报道并没有引起相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电动车隐患依然存在。
在《现代快报》的报道发出不到两年时间,该小区又因为电动车停放导致的安全隐患又一次被媒体曝光。
2022年4月14日,南京广播电视台教科频道《法制现场》栏目,以《架空层挤满电动车 消防设施需跟上》为题进行了报道。
据居民反映,明尚西苑小区居民楼架空层消防设施不够,有火灾隐患问题,2019年时曾有楼发生火灾,至今墙体上还有大片烟熏的痕迹。



▲2022年4月 南京广播电视台教科频道报道截图

节目中,有居民称,自从2019年禁止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内后,该小区原本用于健身休闲和停放自行车的架空层就成了电动车的停车场所,小区居民对安全隐患提出担忧。


该居民说:楼层失火的话,对大家安全隐患太大了,代价太高了!

三年多的时间里,媒体以舆论监督报道的形式,两次火灾隐患预警,然而并没有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


02 妥善对待舆论监督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2024年2月23日凌晨这场惨剧的发生。如果当时媒体报道后,不管是物是有关部门,以及停放电动车的居民,能及时警醒,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迅速采取行动整改安全隐患,或许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若能在问题面前主动“接招”,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舆论监督会成为推动工作改进的契机和助力,相关部门敢于面对、立行立改的态度也更容易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反之,若将舆情视为“敌情”,把监督举报视作“洪水猛兽”,问题只会越捂越多,最终会爆发类似无法挽回的悲剧。

来源:传媒评论(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_grYFVNXG4FgnRWe6tyXQ
编辑:李梦瑶





67#
发表于 2024-3-3 22:04: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梦瑶

68#
发表于 2024-3-12 21:58: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

69#
发表于 2024-5-23 19:09: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国外呢?
一大早,被《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刷屏了。
本文在开篇抛出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索“马云”这两个字,把时间设定在1998年到2005年,能搜出来的信息,大概有多少条呢?是1亿条,还是1000万条,还是100万条?
实际搜索结果如下:
于是,作者加以诠释:
用百度搜索,选定日期范围为“1998年5月22日到2005年5月22日”,含有马云的信息,总共是1条(2024年5月22日数据)。而仅有的这一条信息,也是虚假的。点进去会发现,文章的发布时间其实是2021年,不属于上面限定的时间段,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它被莫名其妙地搜索出来。
以这个事实为基点,作者得出了“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的结论。
说实话,起初看到这个论点,我有点不以为然,归根结底,百度等中文互联网大厂只是一家企业,并不具备“史记”功能,将过往的冗余信息清理打扫,属于降低成本的正常操作,对于这一点来说,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应该都是一样的。
为了证明“中文互联网没有崩塌”,我想出了一个反证法,如果在谷歌上锚定同样的时间点,搜索“马云”或者国外的知名企业家,如果结果跟百度的搜索大同小异,那么就能证明,所谓“中文互联网崩塌”只是故作惊人之论。
为了周全起见,我让朋友在谷歌上进行了三次搜索,第一次用中文简体搜索“马云”,第二次用中文简体搜索“比尔盖茨”,第三次用英文搜索“Bill Gates”,时间的锚定点都是:1998——2005。
不得不说,看到搜索结果,我沉默了,跟我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不斥于吃了一个耳光。
用谷歌搜索马云,显示出了5000多条结果,每一条几乎都符合1998-2005的设定要求。
用谷歌搜索比尔盖茨,显示有6万多条结果,同样都符合时间设定要求。
用谷歌搜索Bill Gates,那更是海量了。
看到这个结果,我不能说“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的结论完全是危言耸听。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如今,在以信息战为核心的今天,单就百度与谷歌的信息量对比来看,我们确实是弱爆了,一叶知秋,中文互联网信息的匮乏绝不仅仅只是一个“马云”,而是遍及各行业各领域,单就最触手可及的互联网信息而论,这意味着国外的竞争对手将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如何破局?本哲才疏学浅,不敢妄言,唯有提出顾虑,留待有识者一决。

来源:哲空空(公众号)
编辑:李佳


70#
发表于 2024-5-23 22:55: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
先问你一个小问题:
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搜索“马云”这两个字,把时间设定在1998年到2005年,能搜出来的信息,大概有多少条呢?是1亿条,还是1000万条,还是100万条?
我在几个群问过,大家普遍的猜想是,应该是百万或者千万的级别。毕竟或联网信息如此浩如烟海。马云作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企业家,在网上留下的痕迹肯定是非常多的。
但实际上能搜出的全部结果如下:
用百度搜索,选定日期范围为“1998年5月22日到2005年5月22日”,含有马云的信息,总共是1条(2024年5月22日数据)。而仅有的这一条信息,也是虚假的。点进去会发现,文章的发布时间其实是2021年,不属于上面限定的时间段,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它被莫名其妙地搜索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了解那一段时间关于马云的经历、报道、人们对他的讨论、他的讲话、公司的发展史等等,我们能得到的有效的原始信息量,是零。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百度的问题啊?如果换必应或谷歌,会不会能搜出来?
我测试过,这两个网站搜出来的有效信息和百度没有太大区别,比百度略多一些,但也只是个位数。更多的也都是时间紊乱的无效信息,只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技术原因,被错误地抓取出来你可能还会觉得,是不是因为马云属于比较有争议的人,由于某种不可描述的原因,所以他的信息才无法搜到?
但实际上,不仅仅是马云的情况如此,我们去搜马化腾、雷军、任正非等,甚至是罗永浩和芙蓉姐姐这样在那个时候红极一时的网红,或周杰伦、李宇春那样曾经火遍全网的明星,结果也都一样的。如搜雷军的情况结果是这样的:
在测试过不同网站、不同人名、不同时间段之后,我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
几乎所有在那个年代曾经红火过的中文网站,如网易、搜狐、校园BBS、西祠胡同、凯迪猫眼、天涯论坛、校内网(人人网)、新浪博客、百度贴吧、以及大量的个人网站等,在一定年份之前的信息都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甚至大部分网站是所有年份的信息都消失了。唯一例外的是新浪网,还能找到一些十几年前的信息,但也是极少数的寥寥几条,其他99.9999%以上的内容,全都消失了。
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中文互联网正在迅速崩塌,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中文互联网内容,已经几乎消失殆尽。
我们原以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没有想到,这种记忆,原来是像金鱼一样的记忆。
我之所以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何加盐公众号的主题是研究牛人,所以我需要经常查找他们的资料。
这两年来,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网上能找到的原始资料,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之前还能看到一些原始的报道,后来慢慢没有了;之前还能找到主人公的演讲或者他们写的文章,后来慢慢找不到了;之前还能看到很多采访或对谈的视频,后来慢慢消失了。
似乎有一个吞噬网页的怪兽,它沿着历史的时间线,从过去向着现在吞噬,先是小口小口,然后大口大口,把中文互联网的一切内容,以五年、十年为单位,一口吞掉。等我们回过神来,会发现,在移动互联网之前前曾经存在过的中文互联网的一切,不管是门户网站、机构官方网站、个人网页,还是校园BBS、公众论坛,还是新浪博客、百度贴吧,还是文件、照片、音乐、视频等,都已消失不见。
记得十几年前,我曾经因为换电脑,把一些照片和文章打成一个压缩包,存在某BBS上,几年之后发现,那整个BBS都没有了。我曾经用过hotmail的邮箱,里面有很多很珍贵的邮件,后来全都没有了。我还写过人人网、MySpace,后来全都没有了。我们曾经以为互联网可以保留一切,但结果是一切都没能保留。
这让我想起刘慈欣《三体》里面提到过的“向箔”。歌者文明发现了太阳系有智慧生物的存在,出于宇宙先进文明的清除本能,他们向太阳系扔出一张二向箔,于是,整个太阳系以光的速度从三维坍塌成二维,变化成一张酷似梵高“星空”的画片。一切生命、一切文明的痕迹,从此都不复存在。
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经处于二向箔的吞噬之中。这种二向箔可以称之为“时间的二向箔”,它吞噬的是时间那一维。太阳系被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拍扁之后,好歹还留下了一幅《星空》图,而互联网被时间的二向箔吞噬后,只留下一片虚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猜想,主要原因可能是两个:
一是经济原因
网站的存在,需要服务器、需要带宽、需要机房、需要人员运维,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监管和维护费用,这些都是成本。如果是有战略价值(例如需要向外展示公司想要展示的信息),或者有短期流量价值(例如还时不时有较多的人上来看),同时公司账上也不差钱,那么还会有动力去维持。
但是如果公司在商业上走了弯路,没钱了,整个网站就会直接死掉。例如人人网就是典型代表。即便公司还有钱,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网页一年到头都没有几个人来点击,对公司来说,就成了一笔负担,从经济上最理性的方法,就是直接关掉。搜狐、网易早年的内容大量丢失,以及以天涯论坛为代表的BBS集体消亡都是这个原因。
二是监管原因。
总体而言,互联网信息的监管,是从无到有,从宽到严,从严到更严的过程。以前可以合法存在的内容,后来不符合监管要求了;或者是以前可以灰色存在的内容,后来被定义为黑色了。这些内容都会直接被咔嚓掉。还有一些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舆论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极端,以前“只道是平常”的内容,在后来的舆论环境中显得非常尖锐、敏感尽管不违法,但是可能激化矛盾,形成混乱,监管方也有可能会要求处理掉。
除了官方部门之外,愤怒的网友,也时时充当着舆论监管员的角色。他们会翻出十几年前某人无意中说的某句话,揪着不放,把人网暴至“社会性死亡”。
但监管上最重要的影响,还不是监管部门的处理或愤怒网友的攻击,而是它们会造成公司与个人的“自我审查”。
因为谁也不知道,网站上存在的哪一条内容,某人曾说过的哪一句话,会不会在若干年后,给当事人带来灭顶之灾。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把这些潜在的“定时炸弹”全部清除,也就是把网站关掉或者把内容全部删除。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还会有其他很多原因。例如,在南斯拉夫解体只之后不久,所有“yu”(南斯拉夫国名Yugoslavia的缩写)这个国际域名之下的网页内容全部消失了。又如,随着版权保护的加强,曾经随处可下载的音乐和电影网站,就都消失了。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纯粹是由于自己的原因,不想在对外展示信息了,就把官网或个人主页关掉等等。
但这些原因都是次要的、局部的。整个互联网内容系统性的、大规模的消失,主要就是由于经济规律和自我审查。本质上,互联网内容和生命一样,也受进化论的支配。其存在的标准只有一条: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争取尽可能多的注意力。
当一个内容能够在互联网上的海量内容中争取到足够多的注意力,而维持这个内容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监管成本和对抗监管的成本)比其他方式更低时,这个内容就有可能存活在互联网上。只不过它有可能会换一种呈现方式,例如从文字变为图片,从静图变为动图,从动图变为视频,未来可能从二维视频变为三维全息视频等等。承载这个内容的平台也会变迁,从门户网站到BBS,到个人博客,到微博微信,到抖音视频号,到未来可能一个我们不知道什么平台。
当一个内容不能再吸引到足够多的注意力,或者维持这个内容的成本比其他方式更高时,这个内容就会从互联网上消失。以电脑为浏览端、以网页为载体的传统互联网的集体消亡,只不过是这种“信息进化竞争”的必然结果而已。
生物的进化秘诀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互联网内容的进化秘诀是“信息竞,注意力择,适者生存”。由于网络效应,这种竞争比自然界还要猛烈万倍,残酷万倍。传统互联网不是单个物种式的灭绝,而是几乎所有内容的整体性灭绝。
每一代新的互联网崛起,旧的互联网必将崩塌,时间二向箔是所有网站、所有内容无可逃避的宿命。
如果未来的文明是互联网的文明。我们这一代人,将是没有历史的。因为互联网没有留下我们的痕迹。
“没有历史”,这件事情重要吗?
当然很重要。
我曾经为了写邵亦波的文章,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找到邵亦波2007年参加《波士堂》节目的原始视频,以及他妻子鲍佳欣以“文爱妈咪”网名在宝宝树社区发了好几年的帖子。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只能深深遗憾。
虽然《红尘已忘邵亦波》那篇文章,依然很受大家欢迎,短短一周就有70多万人阅读,2万多人转发,但我十分肯定,我一定还是错过了某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它们能呈现在那篇文章里,文章质量会更好。
但是我找不到,就只能让文章以不完美的方式呈现。
你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对何加盐这样的研究者和写作者有用,我又不写这样的文章,互联网信息没有就没了,对我又没什么影响。
真的吗?
如果我们已经看不到马云的所有演讲,看不到任正非的以《我的父亲母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代表的所有文章,看不到段永平在雪球的所有发帖,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可惜?
好吧,你说你并不觉得可惜。
那如果我们已经搜不到黄峥的公众号,看不到张一鸣的微博,上不了王兴的饭否,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好吧,你说你也并不觉得遗憾。
那如果某一天,知乎如同天涯论坛一样没了,豆瓣就像人人网一样消失,B站好比新浪博客一样已无人问津,你会不会有点心痛?
如果某一天,你喜欢的微博博主所有的微博只显示“作者已设置只展示半年内微博,此微博已不可见”,你常看的公众号只显示“此账号已被屏蔽,内容无法查看”,你在抖音或小红书搜索某些信息,结果显示“作者已清空全部内容”……
甚至,微博、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就像曾经存在过的BBS、贴吧、空间、博客一样,全部消亡……
你会不会为此难过哪怕是短短的一分钟?
作为传统互联网的一代人,七零后、八零后已经找不回我们的历史,因为它们已经全部消失了。
新生代也许还能看看朋友圈,但是朋友圈也越来越多“三天可见”,越来越沉默不语。
唯一还在热情发圈的,只剩下一水的营销信息。
未来就连这些营销信息,也终将消亡。
如果一件事对我们很重要,而它正在消亡,我们有什么办法挽救它吗?
有人曾作出这样的尝试。美国有一个网站叫做“Internet Archive”,中文译作“互联网档案馆”,保存了很多原始网页。但是我试过,中文的原始网页,保存的很少,而且使用非常麻烦,搜索功能十分原始低效,和没保存差不多。
从技术层面来讲,保存从中国有互联网以来,到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十来年时间的所有网页,应该并不难,成本也不高,毕竟比起现在的视频时代,原始互联网的那些图文网页,占的空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是,谁来做这件事,有什么动机?
商业机构不会做。因为没有任何商业利益。
政府或许可以像建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搞一个能够保存所有网页的档案馆。但是政府为什么要花钱费力干这件事?除了保存历史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理由。再说了,就算是政府做了这件事,对普通网民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个档案馆肯定也会需要一定的登录权限,以免信息被滥用。
况且,就算是有机构愿意做这件事,现在也晚了。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传统互联网的中文内容,几乎已经消失殆尽了。粗略估算,99%以上应该都已经没有了。
从某种意义上,何加盐写的牛人系列文章,也为保存这些牛人们存在过的历史,做出了一点贡献。如果我没有写他们,很多历史就已经在网上找不到了。但毕竟这也不是原始信息,只是经我整合过的二手信息。
现在的中文互联网上,这个世纪前十年发生过的所有重大事件,所有留下过深深痕迹的名人,目前还能找到的信息,几乎已经全是经自媒体编辑过的二手信息,甚至是传过多手,早已面目全非的信息。
关于它们的原始报道没有了,原始视频没有了,原始讲话没有了,原始的网友目击没有了,原始的评论没有了……
再过一些年,这些二手信息和N手信息,也都会消失。就像那些事件从未发生过、那些人从未存在过一样。
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接受现实。
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里,回首看21世纪的前二十年,将是没有历史记录的二十年。
我们是互联网时代消失的一代人。
如果你现在还能看到一些中文互联网的古早信息,那只是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
如果你明白了它们的转瞬即逝,可能会像临死前的浮士德一样感叹:
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吧。
但那抹余晖,很快将和你这句感叹一起,被事件的二向箔吞没,陷入虚空。
《三体》中,程心和艾AA还能有幸乘坐唯一的一艘曲率飞船,逃离正在二维化的太阳系。
而我们,连曲率飞船都没有。
逃无可逃。
现在你所看到的、你所创造的几乎所有内容,连同这篇文章,这个平台,终究也会淹没在虚空中。

来源:何加盐
编辑:李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